CN206915944U - 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15944U
CN206915944U CN201720465225.3U CN201720465225U CN206915944U CN 206915944 U CN206915944 U CN 206915944U CN 201720465225 U CN201720465225 U CN 201720465225U CN 206915944 U CN206915944 U CN 206915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ge
reaction zones
pretreatment unit
mbr membran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652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力
阎怀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TIC Envirotech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IC Envirotech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IC Envirotech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IC Envirotech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652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15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15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15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用管线连通的预处理单元、两级A/0生物池、MBR膜池和臭氧接触池;所述两级A/0生物池内平行设有第一两级A/0反应区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所述第一两级A/0反应区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均包括依次连通的前缺氧区、前好氧区、后缺氧区和后好氧区;所述后好氧区通过管线与MBR膜池连通;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预处理单元、第二预处理单元和第三预处理单元;所述第一预处理单元、第二预处理单元分别通过管线连通第一两级A/0反应区的前缺氧区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的前缺氧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碳源利用充分、停留时间减少。

Description

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MBR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工艺,采用膜分离替代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一方面传统重力分离工艺占地面积较大,出水水质不稳定,而MBR工艺可大幅节省沉淀池用地并提升出水效果;此外,MBR优异的固液分离效果使生物反应池内可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处理容积负荷高,并降低生物反应池占地。但是,MBR工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投资大、维护复杂、能耗高等。
污水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和降低系统运行能耗一直是MBR工艺重要的研究方向。MBR并非独立设备,作为分离单元,它只能替代传统工艺中的沉淀池,其前端仍需配套生物处理设施,目前工程案例多采用AAO工艺,因此应对系统整体节能效果进行评估。而目前有关节能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多针对MBR自身,如双层膜组件、错流曝气等,其配套的前置活性污泥工艺主要通过增大内回流比来实现稳定的处理效果,而节能方面的研究较少。
此外,目前大多数MBR工艺只能处理单一的废水种类,碳源利用率低,停留时间长,当面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来水时,其无法完全应对或处理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碳源利用充分、停留时间减少,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用管线连通的预处理单元、两级A/0生物池、MBR膜池和臭氧接触池;
所述两级A/0生物池内平行设有第一两级A/0反应区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所述第一两级A/0反应区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均包括依次连通的前缺氧区、前好氧区、后缺氧区和后好氧区;所述后好氧区通过管线与MBR膜池连通;
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预处理单元、第二预处理单元和第三预处理单元;所述第一预处理单元、第二预处理单元分别通过管线连通第一两级A/0反应区的前缺氧区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的前缺氧区;所述第三预处理单元通过管线与第一两级A/0反应区的前缺氧区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的前缺氧区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处理单元包括依次用管线连通的第一调节池、第一提升泵房、第一混凝沉淀池和第一水解酸化池;所述第一水解酸化池通过管线与第一两级A/0反应区的前缺氧区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预处理单元包括依次用管线连通的进水监测间、第二调节池、第二提升泵房、中间水池、FBR-Fenton氧化槽、中和脱气池、第二混凝沉淀池和第二水解酸化池;所述第二水解酸化池通过管线与第二两级A/0反应区的前缺氧区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监测间设有若干进水口和若干出水口;若干出水口均与第一汇水总管连通,所述第一汇水总管与第二调节池连通;所述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并列设置,且两者通过隔墙隔开;所述第一调节池和第二调节池内均设有搅拌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预处理单元包括依次用管线连接的细格栅间、曝气沉砂池和膜格栅渠;所述膜格栅渠与第一两级A/0反应区的前缺氧区或第二两级A/0反应区的前缺氧区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前缺氧区和后缺氧区内均设有搅拌装置;前好氧区和后好氧区内均设有曝气充氧装置;MBR膜池内设有鼓风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MBR膜池分为第一MBR膜池和第二MBR膜池,所述臭氧接触池分为第一臭氧接触池和第二臭氧接触池;所述第一MBR膜池和第二MBR膜池的进水口分别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与第一两级A/0反应区的后好氧区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的后好氧区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之间连通有第二汇水总管,所述第二汇水总管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一水管位于第二汇水总管和第一MBR膜池之间的管段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二水管位于第二汇水总管和第二MBR膜池之间的管段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一MBR膜池和第二MBR膜池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第三水管和第四水管与第一臭氧接触池和第二臭氧接触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水管和第四水管之间通过第三汇水总管连通,所述第三汇水总管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三水管位于第三汇水总管和第一臭氧接触池之间的管段上设有阀门,所述第四水管位于第三汇水总管和第二臭氧接触池之间的管段上设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MBR膜池与前好氧区之间设有将MBR膜池内的污泥回流至前好氧区的第一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上设有污泥回流泵;所述MBR膜池的污泥回流量为300-400%。
进一步的,所述前好氧区和前缺氧区之间设有将前好氧区内的污泥回流至前缺氧区的第二污泥回流管,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上设有污泥回流泵;所述前好氧区的污泥回流量为300-400%。
进一步的,所述的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巴氏计量槽,所述巴氏计量槽的进水口与臭氧接触池连通,巴氏计量槽的出水口通过管线与清水池、外排泵房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采用两级A/O生物池和MBR膜池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其前端设置第一预处理单元、第二预处理单元和第三预处理单元,可同时处理印染废水、化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等不同种类的来水,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系统的适用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可降低以往废水分种类处理而造成的占地面积、管理所带来的成本,污水停留时间减少,并采用将生活污水分流后分别与印染废水、化工废水一起进入不同的两级A/0反应区的方式,可克服单一工业废水处理碳源不足的弊端,实现碳源互补,提高碳源利用率,同时方便管理和操作。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在MBR膜池内设置鼓风装置,可减少前好氧区和后好氧区曝气量的10%;通过设置第一污泥回流管和第二污泥回流管,可维持污泥浓度不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的简单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两级A/0生物池;101-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2-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11-前缺氧区;1012-前好氧区;1013-后缺氧区;1014-后好氧区;2-MBR膜池;21-第一MBR膜池;22-第二MBR膜池;23-第一水管;24-第二水管;25-第二汇水总管;26-第三水管;27-第四水管;28-第三汇水总管;3-臭氧接触池;31-第一臭氧接触池;32-第二臭氧接触池;4-第一预处理单元;41-第一调节池;42-第一提升泵房;43-第一混凝沉淀池;44-第一水解酸化池;5-第二预处理单元;51-进水监测间;501-第一汇水总管;52-第二调节池;53-第二提升泵房;54-中间水池;55-FBR-Fenton氧化槽;56-中和脱气池;57-第二混凝沉淀池;58-第二水解酸化池;6-第三预处理单元;61-细格栅间;62-曝气沉砂池;63-膜格栅渠;7-第一污泥回流管;8-第二污泥回流管;9-巴氏计量槽;10-清水池;11-外排泵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用管线连通的预处理单元、两级A/0生物池1、MBR膜池2和臭氧接触池3;
所述两级A/0生物池1内平行设有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1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所述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1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均包括依次连通的前缺氧区1011、前好氧区1012、后缺氧区1013和后好氧区1014;所述后好氧区1014通过管线与MBR膜池2连通;
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预处理单元4、第二预处理单元5和第三预处理单元6;所述第一预处理单元4、第二预处理单元5分别通过管线连通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1的前缺氧区1011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的前缺氧区1011;所述第三预处理单元6通过管线与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1的前缺氧区1011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的前缺氧区1011连通。
所述第一预处理单元4包括依次用管线连通的第一调节池41、第一提升泵房42、第一混凝沉淀池43和第一水解酸化池44;所述第一水解酸化池44通过管线与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1的前缺氧区1011连通。
所述第二预处理单元5包括依次用管线连通的进水监测间51、第二调节池52、第二提升泵房53、中间水池54、FBR-Fenton氧化槽55、中和脱气池56、第二混凝沉淀池57和第二水解酸化池58;所述第二水解酸化池58通过管线与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的前缺氧区1011连通。
所述进水监测间51设有若干进水口和若干出水口;若干出水口均与第一汇水总管501连通,所述第一汇水总管501与第二调节池52连通;所述第一调节池41和第二调节池52并列设置,且两者通过隔墙隔开;所述第一调节池41和第二调节池52内均设有搅拌装置。
所述第三预处理单元6包括依次用管线连接的细格栅间61、曝气沉砂池62和膜格栅渠63;所述膜格栅渠63与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1的前缺氧区1011或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的前缺氧区1011连通。
所述前缺氧区1011和后缺氧区1013内均设有搅拌装置;前好氧区1012和后好氧区1014内均设有曝气充氧装置;MBR膜池2内设有鼓风装置。
所述MBR膜池2分为第一MBR膜池21和第二MBR膜池22,第一MBR膜池21和第二MBR膜池22均用隔墙分为4格;所述臭氧接触池3分为第一臭氧接触池31和第二臭氧接触池32,第一臭氧接触池31和第二臭氧接触池32用隔墙隔开;所述第一MBR膜池21和第二MBR膜池22的进水口分别通过第一水管23和第二水管24与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1的后好氧区1014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的后好氧区1014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管23和第二水管24之间连通有第二汇水总管25,所述第二汇水总管25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一水管23位于第二汇水总管25和第一MBR膜池21之间的管段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二水管24位于第二汇水总管25和第二MBR膜池22之间的管段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一MBR膜池21和第二MBR膜池22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第三水管26和第四水管27与第一臭氧接触池31和第二臭氧接触池3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水管26和第四水管27之间通过第三汇水总管28连通,所述第三汇水总管28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三水管26位于第三汇水总管28和第一臭氧接触池31之间的管段上设有阀门,所述第四水管27位于第三汇水总管28和第二臭氧接触池32之间的管段上设有阀门。
所述MBR膜池2与前好氧区1012之间设有将MBR膜池2内的污泥回流至前前氧区1012的第一污泥回流管7,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7上设有污泥回流泵;所述MBR膜池2的污泥回流量为320%。
所述前好氧区1012和前缺氧区1011之间设有将前好氧区1012内的污泥回流至前缺氧区1011的第二污泥回流管8,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8上设有污泥回流泵;所述前好氧区1012的污泥回流量为360%。
所述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巴氏计量槽9,所述巴氏计量槽9的进水口与臭氧接触池3连通,巴氏计量槽9的出水口通过管线与清水池10、外排泵房11连通。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使用时,印染废水、化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别经第一预处理单元4、第二预处理单元5和第三与处理单元6进行预处理,之后印染废水和部分生活污水进入第一两级A/O反应区101进行脱氮除磷,化工废水和另一部分生活污水进入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进行脱氮除磷,紧接着印染废水、化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根据水质情况,通过控制各阀门的控制,或统一进入第一MBR膜池21或第二MBR膜池22,或印染废水和部分生活污水进入第一MBR膜池21,化工废水和另一部分生活污水进入第二MBR膜池22,通过膜截留分离去除胶体磷等悬浮态的污染杂质,同时通过污泥回流既可降低MBR膜池2的污泥浓度,又可保障前好氧区污泥浓度的稳定,提高处理效率;之后从第一MBR膜池21或/和第二MBR膜池22出来的混合污水经第一臭氧接触池31或/和第二臭氧接触池32杀菌消毒,最后经清水池10和外排泵房11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用管线连通的预处理单元、两级A/0生物池(1)、MBR膜池(2)和臭氧接触池(3);
所述两级A/0生物池(1)内平行设有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1)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所述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1)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均包括依次连通的前缺氧区(1011)、前好氧区(1012)、后缺氧区(1013)和后好氧区(1014);所述后好氧区(1014)通过管线与MBR膜池(2)连通;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预处理单元(4)、第二预处理单元(5)和第三预处理单元(6);所述第一预处理单元(4)、第二预处理单元(5)分别通过管线连通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1)的前缺氧区(1011)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的前缺氧区(1011);所述第三预处理单元(6)通过管线与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1)的前缺氧区(1011)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的前缺氧区(10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处理单元(4)包括依次用管线连通的第一调节池(41)、第一提升泵房(42)、第一混凝沉淀池(43)和第一水解酸化池(44);所述第一水解酸化池(44)通过管线与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1)的前缺氧区(10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处理单元(5)包括依次用管线连通的进水监测间(51)、第二调节池(52)、第二提升泵房(53)、中间水池(54)、FBR-Fenton氧化槽(55)、中和脱气池(56)、第二混凝沉淀池(57)和第二水解酸化池(58);所述第二水解酸化池(58)通过管线与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的前缺氧区(101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监测间(51)设有若干进水口和若干出水口;若干出水口均与第一汇水总管(501)连通,所述第一汇水总管(501)与第二调节池(52)连通;所述第一调节池(41)和第二调节池(52)并列设置,且两者通过隔墙隔开;所述第一调节池(41)和第二调节池(52)内均设有搅拌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处理单元(6)包括依次用管线连接的细格栅间(61)、曝气沉砂池(62)和膜格栅渠(63);所述膜格栅渠(63)与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1)的前缺氧区(1011)或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的前缺氧区(101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缺氧区(1011)和后缺氧区(1013)内均设有搅拌装置;前好氧区(1012)和后好氧区(1014)内均设有曝气充氧装置;MBR膜池(2)内设有鼓风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池(2)分为第一MBR膜池(21)和第二MBR膜池(22),所述臭氧接触池(3)分为第一臭氧接触池(31)和第二臭氧接触池(32);所述第一MBR膜池(21)和第二MBR膜池(22)的进水口分别通过第一水管(23)和第二水管(24)与第一两级A/0反应区(101)的后好氧区(1014)和第二两级A/0反应区(102)的后好氧区(1014)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水管(23)和第二水管(24)之间连通有第二汇水总管(25),所述第二汇水总管(25)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一水管(23)位于第二汇水总管(25)和第一MBR膜池(21)之间的管段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二水管(24)位于第二汇水总管(25)和第二MBR膜池(22)之间的管段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一MBR膜池(21)和第二MBR膜池(22)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第三水管(26)和第四水管(27)与第一臭氧接触池(31)和第二臭氧接触池(3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水管(26)和第四水管(27)之间通过第三汇水总管(28)连通,所述第三汇水总管(28)上设有阀门;所述第三水管(26)位于第三汇水总管(28)和第一臭氧接触池(31)之间的管段上设有阀门,所述第四水管(27)位于第三汇水总管(28)和第二臭氧接触池(32)之间的管段上设有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BR膜池(2)与前好氧区(1012)之间设有将MBR膜池(2)内的污泥回流至前好氧区(1012)的第一污泥回流管(7),所述第一污泥回流管(7)上设有污泥回流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好氧区(1012)和前缺氧区(1011)之间设有将前好氧区(1012)内的污泥回流至前缺氧区(1011)的第二污泥回流管(8),所述第二污泥回流管(8)上设有污泥回流泵。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巴氏计量槽(9),所述巴氏计量槽(9)的进水口与臭氧接触池(3)连通,巴氏计量槽(9)的出水口通过管线与清水池(10)、外排泵房(11)连通。
CN201720465225.3U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06915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65225.3U CN206915944U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65225.3U CN206915944U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15944U true CN206915944U (zh) 2018-01-23

Family

ID=61305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65225.3U Active CN206915944U (zh) 2017-04-28 2017-04-28 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159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1073A (zh) * 2020-10-21 2021-02-05 江苏新路德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21073A (zh) * 2020-10-21 2021-02-05 江苏新路德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45995U (zh) 一种加磁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CN202529925U (zh) 气浮过滤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00475724C (zh) 经济型一体化水厂
CN206915944U (zh) 一种可同时处理多种废水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CN208684712U (zh) 水漆废水处理系统
CN205473184U (zh) 水性漆废液处理系统
CN207608391U (zh) 一种串级ao协同脱氮除磷加药污水处理系统
CN102050529A (zh) 浸没式内循环膜混凝反应器水处理装置
CN103420483A (zh) 一种批序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8649042U (zh)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08684599U (zh) 一种双层一体化净水处理设备
CN206447729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101857322B (zh) 一种可移动的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设备
CN212655601U (zh) 可移动的污水应急处理设备
CN209352715U (zh) 一种明胶生产用废水处理装置
CN208995330U (zh) 强化生物脱氮与平板陶瓷膜组合的污水处理设备
CN207671858U (zh) 一种节能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6502670U (zh) 用于分散生活污水处理的两级回流生物膜装置
CN2404876Y (zh) 集装箱式污水自动高效处理装置
CN219991376U (zh) 一种污水沉淀处理系统
CN201024126Y (zh) 一种经济型一体化水厂
CN205874155U (zh) 一种高效污水生物处理设备
CN211871752U (zh) 一种环保型污水处理装置
CN217651078U (zh) 一种零浓缩液的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
CN214400052U (zh) 一种高效污水除磷装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