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99655U - 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99655U
CN206899655U CN201720787513.0U CN201720787513U CN206899655U CN 206899655 U CN206899655 U CN 206899655U CN 201720787513 U CN201720787513 U CN 201720787513U CN 206899655 U CN206899655 U CN 206899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s
panel
pin
mold mechanism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875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NDE CENTURY 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NDE CENTURY 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NDE CENTURY 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NDE CENTURY S&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875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99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99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996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所述前模机构包括呈前后向依次排布的面板、A板及B板,以及镶针、连接件及压簧。其中,所述镶针嵌设于所述面板,并贯穿所述A板而伸入至所述A板与所述B板配合形成的型腔中;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面板和所述A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面板和所述A板其中一者活动连接,而以使所述A板相对于所述面板在前后向具有活动预度;所述压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面板,另一端连接所述B板。本实用新型的前模机构,能够在开模过程中,减小镶针与注塑件之间的真空吸附力,避免注塑件被拉伤。

Description

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板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
背景技术
常规的三板模具的前模机构,包括呈前后向依次排布的面板、A板及B板。该前模机构的镶针嵌设于面板,并贯穿A板而伸入到该A板与B板配合形成的型腔内,溶料在该型腔中被注塑成注塑件,镶针用以形成注塑件的槽孔。在开模前,注塑件与镶针之间为真空吸附。现有的前模机构,开模时直接将A板与B板分开,镶针自注塑件中抽出,然而由于注塑件与镶针之间的真空吸附力较大,注塑件在其吸附位置容易造成拉伤而产生拉白印,甚至无法出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三板模具的前模机构(以下简称为前模机构),旨在在开模过程中,减小镶针与注塑件之间的真空吸附力,避免注塑件被拉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所述前模机构包括呈前后向依次排布的面板、A板及B板,及
镶针,所述镶针嵌设于所述面板,并贯穿所述A板而伸入至所述A板与所述B板配合形成的型腔中;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面板和所述A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面板和所述A板其中一者活动连接,而以使所述A板相对于所述面板在前后向具有活动预度;以及
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面板,另一端连接所述B板。
优选地,所述面板的后板面或所述A板的前板面设有一凹槽,所述压簧安装于所述凹槽。
优选地,所述压簧的数量为多个,与多个所述压簧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凹槽,呈对角设于所述A板的对角区域。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帽体和连杆,所述面板的前板面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局部设置有贯穿所述面板的后板面的通孔,所述连杆穿过所述通孔而与所述A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三板模具的前模机构包括唧嘴组件,所述唧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面板上的唧嘴套,所述唧嘴套具有朝向所述A板延伸出的套筒,所述A板设有供所述套筒插置的插槽,所述套筒插置于所述插槽内的长度大于所述面板与所述A板分离时的最大间距。
优选地,所述套筒具有用以与所述插槽插置连接的末端,所述末端自前向后呈渐缩状设置。
优选地,所述A板设有供所述镶针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前侧孔缘采用圆弧过渡。
优选地,所述面板或A板设有微振器,所述微振器与镶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前模机构,通过设置连接面板与A板的连接件及压簧,在所述三板模具注塑完成后,压簧释放弹性势能以向A板施加一向后的弹力,推动A板向后移动,从而使得面板与A板的分离先于A板与B板的分离,此时,气体可自镶针周向的狭缝或气道进入镶针与注塑件的接触面,破坏镶针与注塑件之间的真空吸附力,减小了该吸附力,使得镶针松脱注塑件,从而在此之后的B板与A板分离过程中,镶针与注塑件之间的吸附力较小,两者较易于分离,不易拉伤,避免了在镶针与注塑件的分离过程中造成产品表面出现拉白印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板模具的前模机构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为图1中前模机构的A板与面板及B板合模时沿I-I线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P1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前模机构的A板与面板分离时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P2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P3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前模机构的A板与面板及B板均分离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面板 150 导向柱
110 镶针 160 定位柱
120 连接件 170 限位槽
121 帽体 200 A板
122 连杆 210 拉钩组件
130 压簧 220 凹槽
140 唧嘴组件 230 插槽
141 唧嘴套 300 B板
1411 套筒 310 顶针
1412 末端 400 注塑件
142 唧嘴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前、后、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所述前模机构包括前后向依次排布的面板100、A板200及B板300。所述三板模具包括设于B板300后侧的座板(未图示),所述座板与B板300连接,用以牵引B板300沿前后向移动,从而使所述前模机构开模。在开模过程中,所述前模机构的A板200与面板100的分离能够先于A板200与B板300的分离,以先减小镶针110与注塑件400之间的真空吸附力,从而在A板200和B板300分离时,避免注塑件400被拉伤。
请参阅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前模机构包括镶针110、连接件120及压簧130。其中,镶针110嵌设于面板100,并贯穿A板200而伸入至A板200与B板300配合形成的型腔中;连接件120连接面板100和A板200,连接件120与面板100和A板200其中一者活动连接,而使A板200相对于面板100在前后向具有活动预度;压簧130的一端连接面板100,另一端连接B板30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预度实际为A板200与面板100可分离的间距,相当于连接件120在前后方向上可活动的位移量,所述位移量对应图4所示的位移量D。值得说明的是,该间距应为A板200与B板300分离时两者之间的等效间距,因此,可将注塑时所需的A板200与B板300分离时两者之间的等效间距,确定为连接件120在前后方向上可活动的位移量。至于连接件120与面板100和A板200其中一者活动连接的方式有多种,具体在后文中有详细介绍。
A板200的后板面设有型芯,B板300的前板面设有凹模,所述凹模与所述型芯配合形成所述型腔,溶料于所述型腔中被注塑成注塑件400,其中所述型芯形成注塑件400的内表面,所述凹模形成注塑件400的外表面;所述凹模的后侧设有顶针310,用以抵顶所述型腔内的注塑件400,是注塑件400脱模;A板200与B板300上设有拉钩组件210。拉钩组件210包括连接A板200与B板300的拉钩。
如图2所示,当所述三板模具进行注塑时,所述前模机构的面板100、A板200及B板300三者处于合模状态,所述型芯伸入至所述凹模内,并与所述凹模配合形成所述型腔,溶料于所述型腔内被注塑形成注塑件400。在此过程中,面板100与A板200之间的压簧130处于压缩状态,该压簧130积蓄有弹性势能。
当所述三板模具注塑完成后,所述前模机构开模以使注塑件400脱模,开模过程中,A板200与面板100的分离先于A板200与B板300的分离:
如图4和图5所示,首先A板200与面板100的分离:所述座板带动B板300向后移动,此时由于拉钩组件210将A板200与B板300限位连接为一整体,而面板100与A板200之间的压簧130释放其积蓄的弹性势能,故而向A板200施加一向后的弹力,从而推动A板200与B板300整体向后移动,A板200与面板100分开,在此过程中,连接件120亦相对发生位移,当连接件120的相对位移量达到的所述活动预度的最大值时,连接件120束缚A板200使其不能继续向后移动,如此则在A板200与面板100之间形成通道PL1,使得镶针110显露出于通道PL1,从而气体可自通道PL1经镶针110周向的狭缝或气道进入镶针110与注塑件400的接触面,破坏镶针110与注塑件400之间的真空吸附力,减小了该吸附力,使得镶针110松脱注塑件400;
如图7所示,接着A板200与B板300分离:在镶针110松脱注塑件400后,所述座板继续带动B板300向后移动,由于A板200受连接件120的束缚而不能继续向后运动,使得A板200与B板300之间的拉钩组件210松脱,从而B板300与A板200分离,在B板300与A板200之间形成通道PL2
最后,在B板300与A板200分离一段距离后,所述三板模具的控制系统控制顶针310向前移动,抵顶所述型腔中的注塑件400,从而使得注塑件400从通道PL2脱模。
本实用新型的前模机构,通过设置连接面板100与A板200的连接件120及压簧130,在所述三板模具注塑完成后,压簧130释放弹性势能以向A板200施加一向后的弹力,推动A板200向后移动,从而使得面板100与A板200的分离先于A板200与B板300的分离,此时,气体可自镶针110周向的狭缝或气道进入镶针110与注塑件400的接触面,破坏镶针110与注塑件400之间的真空吸附力,减小了该吸附力,使得镶针110松脱注塑件400,从而在此之后的B板300与A板200分离过程中,镶针110与注塑件400之间的吸附力较小,两者较易于分离,不易拉伤,避免了在镶针110与注塑件400的分离过程中造成产品表面出现拉白印现象。
连接件120与面板100和A板200其中一者活动连接的方式,可以是方式一:连接件120的一端与面板100活动连接,连接件120的另一端与A板200固定连接;或者方式二:连接件120的一端与A板200活动连接,连接件120的另一端与面板100固定连接。考虑到A板200位于面板100与B板300之间,不便于安装操作,故而优选采用上述方式一所述的连接方式:
请参阅图2和图3,进一步地,连接件120包括帽体121和连杆122,面板100的前板面设有限位槽170,限位槽170的槽底局部设置有贯穿面板100的后板面贯穿的通孔,连杆122穿过所述通孔而与A板20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可以是螺纹连接,或者插销连接,优选采用螺纹连接,使得其结构更简单,更易于安装操作。
安装连接件120时,连接件120自限位槽170插入,所述连杆122穿过所述通孔而与A板200固定连接,所述帽体121限位于限位槽170内,且帽体121的后侧面与限位槽170的槽底之间设有一预留间距,所述预留间距即为连接件120的可活动的位移量。显然,若连接件120采用上述方式二所述的连接方式,其具体设置方式可参照上述方式一的。
请参阅图2和图4,进一步地,面板100的后板面或A板200的前板面设有凹槽220,压簧130安装于凹槽220内。
具体地,凹槽220设于A板200,当A板200与面板100分离时,压簧130抵顶面板100,同时向A板200施加一向后的弹力,使得A板200向后移动而与面板100分离。显然,在此过程中,压簧130受到凹槽220的限位作用,故即使压簧130的两端没有与面板100或A板200固定连接,压簧130也不会轻易自凹槽220外脱。当然,为了确保压簧130连接面板100与A板200的稳定性,优选将压簧130的一端于凹槽220内与A板固定连接,压簧130的另一端与面板10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面板100的后板面或A板200的前板面设有凹槽220,从而当A板200与面板100合模时,压簧130被A板200与面板100夹压而收缩容置于凹槽220内,如此可使得面板100与A板200能够密封合模,避免面板100与A板200之间形成有间隙,以提高注塑过程中的气密性。
进一步地,压簧130的数量为多个,与多个压簧130对应的多个凹槽220,呈对角设于A板200的对角区域。
具体地,压簧130的数量为四个,A板200的四个对角区域分别设有对应供一压簧130容置的凹槽220,从而使得四个压簧130分别于A板200的对角区域向B板300施加的弹力较为均匀,从而提高A板200移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连接件120的数量为多个,其中至少两个连接件120呈对角设于面板100的对角区域,四个连接件120配合连接面板100与A板200,相当于形成一个稳定地连接支架,从而提高连接件120连接面板100与A板200的稳定性。
为确保面板100、A板200及B板300三者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前模机构还包括连接面板100、A板200及B板300的导向柱150,以及连接面板100与A板200定位柱160。
请参阅图4和图6,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前模机构包括唧嘴组件140,唧嘴组件140包括设于面板100上的唧嘴套141唧嘴套141具有朝向A板200延伸出的套筒1411,A板200设有供套筒1411插置的插槽230,套筒1411插置于插槽230内的长度大于面板100与A板200分离时的最大间距。
具体地,唧嘴组件140包括设于唧嘴套141内的唧嘴142,所述唧嘴142穿过唧嘴套141的套筒1411后,与所述前模机构的流道连通,唧嘴142用以向所述流道注入注塑溶料,所述注塑溶料经所述流道流入至所述型腔中,以被注塑呈注塑件40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定套筒1411插置于插槽230的深度大于面板100与A板200分离时的最大间距,以确保在连接件120在沿前后向活动的过程中,套筒1411始终与所述插槽230保持插接,以起导向作用,进而使得A板200向前移动并顺利与面板100贴合。
进一步地,为避免在A板200沿前后向的运动过程中,套筒1411与插槽230的内槽壁反复摩擦,套筒1411具有用以与插槽230插置连接的末端1412,所述末端1412自前向后呈渐缩状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末端1412的长度大于面板100与A板200分离时的最大间距,即是大于所述活动预度。通过将末端1412自前向后呈渐缩状设置,以此可有效减小所述末端1412与所述插槽230的内槽壁的接触面积,如此在A板200沿前后向的移动过程中,套筒1411与所述插槽230的内槽壁之间的摩擦较小,甚至为接近于零,从而避免套筒1411因摩擦而损坏。
进一步地,A板200设有供镶针110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前侧孔缘采用圆弧过渡。如此设置,当A板200与面板100分离时,气体自镶针110的周向流入的过程中,气体在该圆弧位置处受到的阻力较小,可加速气体自镶针110周向的间隙进入镶针110与产品之间,从而快速减小镶针110与产品之间的真空吸附力。
进一步地,面板100或A板200设有微振器,所述微振器与镶针110连接。通过所述三板模具的控制系统控制该微振器发出的轻微振动,以带动镶针110发生轻微偏振,如此一方面可加速空气进入镶针110与产品之间,减小镶针110与产品之间的真空吸附力;另一方面,可在减小了镶针110与产品之间的真空吸附力的前提下,使得镶针110与产品快速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三板模具的前模机构,包括呈前后向依次排布的面板、A板及B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镶针,所述镶针嵌设于所述面板,并贯穿所述A板而伸入至所述A板与所述B板配合形成的型腔中;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面板和所述A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面板和所述A板其中一者活动连接,而以使所述A板相对于所述面板在前后向具有活动预度;以及
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连接所述面板,另一端连接所述B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板模具的前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后板面或所述A板的前板面设有一凹槽,所述压簧安装于所述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板模具的前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的数量为多个,与多个所述压簧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凹槽,呈对角设于所述A板的对角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板模具的前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帽体和连杆,所述面板的前板面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局部设置有贯穿所述面板的后板面的通孔,所述连杆穿过所述通孔而与所述A板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板模具的前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板模具的前模机构包括唧嘴组件,所述唧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面板上的唧嘴套,所述唧嘴套具有朝向所述A板延伸出的套筒,所述A板设有供所述套筒插置的插槽,所述套筒插置于所述插槽内的长度大于所述面板与所述A板分离时的最大间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板模具的前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具有用以与所述插槽插置连接的末端,所述末端自前向后呈渐缩状设置。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三板模具的前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板设有供所述镶针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前侧孔缘采用圆弧过渡。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三板模具的前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或A板设有微振器,所述微振器与镶针连接。
9.一种三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三板模具的前模机构。
CN201720787513.0U 2017-06-29 2017-06-29 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99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7513.0U CN206899655U (zh) 2017-06-29 2017-06-29 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87513.0U CN206899655U (zh) 2017-06-29 2017-06-29 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99655U true CN206899655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292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8751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99655U (zh) 2017-06-29 2017-06-29 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996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9397A (zh) * 2017-06-29 2017-09-08 佛山市顺德区百年科技有限公司 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
CN114932660A (zh) * 2022-03-02 2022-08-23 上海飞尔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强脱模顶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39397A (zh) * 2017-06-29 2017-09-08 佛山市顺德区百年科技有限公司 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
CN114932660A (zh) * 2022-03-02 2022-08-23 上海飞尔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强脱模顶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99655U (zh) 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
CN208305718U (zh) 用于盖子注塑模具的新型吹气辅助脱模结构
CN206406384U (zh) 一种无顶针痕模具
CN103909630B (zh) 司筒顶出机构
CN206011608U (zh) 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
CN105252720A (zh) 具有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
CN107139397A (zh) 三板模具及其前模机构
CN203157059U (zh) 一种导光板模具
CN207535257U (zh) 二板注塑机弹簧模具的驱动系统
CN207758055U (zh) 一种模具的行位结构
CN205255418U (zh) 一种新型注塑模具
CN109866397A (zh) 一种组合滑块横向法向二次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
CN206899681U (zh) 自动取件装置
CN203876167U (zh) 新型推管组件
CN211640743U (zh) 一种汽车行李架水辅注塑装置
CN208730278U (zh) 一种双联嵌件注塑模具的二次脱模装置
CN103722691A (zh) 塑料注塑成型模具与应用此模具的方法
CN207889052U (zh) 一种直顶模具
CN207579024U (zh) 一种具有防漏水冷却系统的注塑模具
CN216139345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06344404U (zh) 多点斜抽芯机构
CN205416263U (zh) 一种可自动脱模及防窝气的橡胶注射模具
CN205735815U (zh) 一种三板模具降低废料机构
CN205835827U (zh) 一种注塑机气辅注射喷嘴结构
CN203752436U (zh) 一种双色超厚包覆件注塑定位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