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11608U - 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11608U
CN206011608U CN201621037943.2U CN201621037943U CN206011608U CN 206011608 U CN206011608 U CN 206011608U CN 201621037943 U CN201621037943 U CN 201621037943U CN 206011608 U CN206011608 U CN 206011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
slide
line position
injection mold
g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379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益环
曾定
蒋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sheng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sheng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sheng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sheng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379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11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11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11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其中,该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包括后模仁、第一行位镶件、第二行位镶件、第三行位镶件和行位座;所述第三行位镶件上设有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塞打螺丝,所述塞打螺丝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行位镶件上,另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所述塞打螺丝上套设有开模时能将所述第一行位镶件与所述第三行位镶件弹开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用于顶压在所述第一行位镶件上,所述弹性件另一端用于顶压在所述第三行位镶件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可减少在产品表面上形成分型线。

Description

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模具设计中,通常采用两个行位镶件包夹形成产品或者利用前后模分开形成产品,但是这两种方法得到的产品外观面上会留有分型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旨在减少产品表面的分型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包括后模仁、第一行位镶件、第二行位镶件、第三行位镶件和行位座;所述第二行位镶件与第三行位镶件固定连接形成一整体,第三行位镶件与行位座固定连接,在合模状态下,所述第二行位镶件与第一行位镶件以及后模仁之间形成与待成型产品形状一致的模腔;所述第三行位镶件上设有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塞打螺丝,所述塞打螺丝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行位镶件上,另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所述塞打螺丝上套设有开模时能将所述第一行位镶件与所述第三行位镶件弹开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用于顶压在所述第一行位镶件上,所述弹性件另一端用于顶压在所述第三行位镶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行位镶件上开设有第一倒扣胶位型腔,所述第二行位镶件上开设有第二倒扣胶位型腔,所述第一倒扣胶位型腔和所述第二倒扣胶位型腔拼合形成第一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所述第一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与所述模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后模仁上开设有第三倒扣胶位型腔,所述第二行位镶件上开设有第四倒扣胶位型腔,所述第三倒扣胶位型腔和所述第四倒扣胶位型腔拼合形成第二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所述第二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与所述模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还包括第一铲机,所述第一铲机与所述行位座连接;所述行位座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一铲机控制所述行位座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塞打螺丝的轴心线平行。
优选地,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呈燕尾型、T型或L型。
优选地,所述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还包括第二铲机,所述第二铲机与所述行位座连接以限制所述行位座移动。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后模板和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所述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所述后模仁固定在所述后模板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产品形成在第二行位镶件与第一行位镶件以及后模仁之间的模腔中。由于第二行位镶件和第三行位镶件为一整体,当行位座向远离后模仁的方向移动时,第二行位镶件和第三行位镶件随行位座一起移动,此时,第二行位镶件与第一行位镶件分开,弹性件将第一行位镶件和第三行位镶件分开,在塞打螺丝在限位槽中移动过程中第二行位镶件与产品内部面形成间隙,当塞打螺丝在限位槽中的行程结束时,塞打螺丝会拉动第一行位镶件与后模仁分离,行位座继续移动直至第二行位镶件完全脱离产品。由于模腔形成在第二行位镶件与第一行位镶件以及后模仁之间,以水管为例,在完全开模后,由于第二行位镶件是一个整体,由第二行位镶件成型的水管,不会像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行位镶件包夹或前后模分开形成水管这两种方式那样在水管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分型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到图4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从合模到完全开模各阶段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后模仁 50 行位座
20 第一行位镶件 52 导向槽
22 第一倒扣胶位型腔 60 模腔
30 第二行位镶件 70 塞打螺丝
32 第二倒扣胶位型腔 72 弹性件
40 第三行位镶件 80 第一铲机
42 限位槽 90 第二铲机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
请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包括后模仁10、第一行位镶件20、第二行位镶件30、第三行位镶件40和行位座50;所述第二行位镶件30与第三行位镶件40固定连接形成一整体,第三行位镶件40与行位座50固定连接,在合模状态下,所述第二行位镶件30与第一行位镶件20以及后模仁10之间形成与待成型产品形状一致的模腔60;所述第三行位镶件40上设有限位槽42,在所述限位槽42内设有塞打螺丝70,所述塞打螺丝70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行位镶件20上,另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42中,所述塞打螺丝70上套设有开模时能将所述第一行位镶件20与所述第三行位镶件40弹开的弹性件72,所述弹性件72一端用于顶压在所述第一行位镶件20上,所述弹性件72另一端用于顶压在所述第三行位镶件40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产品形成在第二行位镶件30与第一行位镶件20以及后模仁10之间的模腔60中。由于第二行位镶件30和第三行位镶件40为一整体,当行位座50向远离后模仁1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行位镶件30和第三行位镶件40随行位座50一起移动,此时,第二行位镶件30与第一行位镶件20分开,弹性件72将第一行位镶件20和第三行位镶件40分开,当塞打螺丝70在限位槽42中的行程结束时,塞打螺丝70会拉动第一行位镶件20与后模仁10分离,行位座50继续移动直至第二行位镶件30完全脱离产品。由于模腔60形成在第二行位镶件30与第一行位镶件20以及后模仁10之间,以水管为例,在完全开模后,由于第二行位镶件30是一个整体,由第二行位镶件30成型的水管,不会像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行位镶件包夹或前后模分开形成水管这两种方式那样在水管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分型线。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72为一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一行位镶件20上开设有第一倒扣胶位型腔22,所述第二行位镶件30上开设有第二倒扣胶位型腔32,所述第一倒扣胶位型腔22和所述第二倒扣胶位型腔32拼合形成第一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所述第一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与所述模腔60连通。
在注塑模具行业内,产品的倒扣一般采用行位先抽芯成型,但有些倒扣对成型该倒扣的行位镶件的包紧力较大,使行位抽芯时容易把产品的倒扣拉变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将拼合形成第一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的第一倒扣胶位型腔22设置在第一行位镶件20上,将第二倒扣胶位型腔32设置在第二行位镶件30上。塞打螺丝70在限位槽42中靠近后模仁10的移动过程中,第二行位镶件30与产品内部面形成间隙,该间隙使得第一倒扣胶位型腔22与第二倒扣型腔之间的距离大于产品倒扣胶位的横向尺寸,使得第二行位镶件30能顺利地移出,完成脱模。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后模仁10上开设有第三倒扣胶位型腔(未标示),所述第二行位镶件30上开设有第四倒扣胶位型腔(未标示),所述第三倒扣胶位型腔和所述第四倒扣胶位型腔拼合形成第二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所述第二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与所述模腔60连通。与上一方案中将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设置在第一行位镶件20和第二行位镶件30之间的原理类似,将拼合形成第二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的第三倒扣胶位型腔设置在后模仁10上,将第四倒扣胶位型腔设置在第二行位镶件30上,同样可以使得第二行位镶件30能顺利地移出,完成脱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还包括第一铲机80,所述第一铲机80与所述行位座50连接;所述行位座50上设置有导向槽52,所述第一铲机80控制所述行位座50沿所述导向槽52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铲机80起驱动行位座50移动的作用,比如,铲机与油缸的活塞杆扣接,油缸通过活塞杆驱动铲机往复移动,从而带动行位座50移动。为了顺利出模,第一铲机80具有一定的斜度,根据具体产品进行斜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5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塞打螺丝70的轴心线平行。
优选地,所述导向槽52的横截面呈燕尾型、T型或L型。
优选地,所述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还包括第二铲机90,所述第二铲机90与所述行位座50连接以限制所述行位座50移动。在注塑过程中,第二铲机90起到限制行位座50移动的作用,为保证行位座50能承受较大的注射压力,第二铲机90一般要求设计得结实些。
下面详细说明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的工作原理。
第一步:请参照图1,此时为合模状态,第二铲机90铲住行位座50、第三行位镶件40、第二行位镶件30和第一行位镶件20,向模腔60中注塑形成产品;
第二步,请参照图2,开始开模,在第一铲机80的驱动下行位座50向远离后模仁10的方向移动,第二行位镶件30与产品内表面分离,在第二行位镶件30与产品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同时,在弹性件72的作用下第三行位镶件40与第一行位镶件20弹开,此时,限位槽42向远离后模仁10的方向移动;
第三步,请参照图3,行位座50继续向远离后模仁10的方向移动,塞打螺丝70在限位槽42中的行程结束,从而塞打螺丝70带动第一行位镶件20脱离后模仁10,因为第二步时已经在第二行位镶件30与产品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所以此时有足够的空间让第一行位镶件20顺利脱离后模仁10而不受倒扣的影响,同时也不会影响损坏倒扣;
第四步,请参照图4,行位座50继续向远离后模仁10的方向移动,第一行位镶件20和第二行位镶件30完全脱离产品,使得产品留在后模仁10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后模板和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所述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为如上述任一项所述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所述后模仁10固定在所述后模板上。该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注塑模具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模仁、第一行位镶件、第二行位镶件、第三行位镶件和行位座;所述第二行位镶件与第三行位镶件固定连接形成一整体,第三行位镶件与行位座固定连接,在合模状态下,所述第二行位镶件与第一行位镶件以及后模仁之间形成与待成型产品形状一致的模腔;所述第三行位镶件上设有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槽内设有塞打螺丝,所述塞打螺丝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行位镶件上,另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中,所述塞打螺丝上套设有开模时能将所述第一行位镶件与所述第三行位镶件弹开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用于顶压在所述第一行位镶件上,所述弹性件另一端用于顶压在所述第三行位镶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位镶件上开设有第一倒扣胶位型腔,所述第二行位镶件上开设有第二倒扣胶位型腔,所述第一倒扣胶位型腔和所述第二倒扣胶位型腔拼合形成第一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所述第一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与所述模腔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仁上开设有第三倒扣胶位型腔,所述第二行位镶件上开设有第四倒扣胶位型腔,所述第三倒扣胶位型腔和所述第四倒扣胶位型腔拼合形成第二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所述第二成型倒扣胶位的型腔与所述模腔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铲机,所述第一铲机与所述行位座连接;所述行位座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一铲机控制所述行位座沿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塞打螺丝的轴心线平行。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呈燕尾型、T型或L型。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铲机,所述第二铲机与所述行位座连接以限制所述行位座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簧。
9.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后模板和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所述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所述后模仁固定在所述后模板上。
CN201621037943.2U 2016-09-05 2016-09-05 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 Active CN206011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7943.2U CN206011608U (zh) 2016-09-05 2016-09-05 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7943.2U CN206011608U (zh) 2016-09-05 2016-09-05 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11608U true CN206011608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58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37943.2U Active CN206011608U (zh) 2016-09-05 2016-09-05 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1160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0579A (zh) * 2019-08-26 2019-10-25 李代坤 注塑模具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
CN113021783A (zh) * 2021-03-26 2021-06-25 深圳市安盛模具有限公司 倒装前模二次行位机构
CN111452291B (zh) * 2020-05-25 2021-11-23 天津原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0579A (zh) * 2019-08-26 2019-10-25 李代坤 注塑模具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
CN110370579B (zh) * 2019-08-26 2024-05-14 李代坤 注塑模具抽芯机构及注塑模具
CN111452291B (zh) * 2020-05-25 2021-11-23 天津原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
CN113021783A (zh) * 2021-03-26 2021-06-25 深圳市安盛模具有限公司 倒装前模二次行位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11608U (zh) 注塑模具行位弹镶件结构及注塑模具
CN207859388U (zh) 注塑模具的抽芯导滑机构
CN205522320U (zh) 高效的双向内抽芯结构
CN101961909B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三开钩挂式开合模机构
CN201677436U (zh) 双向退出滑块结构
CN201525108U (zh) 一种内抽芯模具结构
CN203344259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06383394U (zh) 双色注塑腔内切换机构以及双色注塑机
CN203236696U (zh) 一种电冰箱门胆封槽成型模
CN204123606U (zh) 一种滑块头t型槽和压块t型槽双滑动斜抽芯滑块机构
CN205969623U (zh) 具有分体式母模仁的模具
CN206344404U (zh) 多点斜抽芯机构
CN207747344U (zh) 一种具有注料流道保护的绝缘模具
CN207072099U (zh) 塑料托盘注塑模具侧抽芯机构
CN205969637U (zh) 一种滑块二次抽芯结构模具
CN203973961U (zh) 带有不同方向倒钩的产品的成型模具
CN206983160U (zh) 一种滑块侧抽芯模具
CN206066871U (zh) 内分型保险杠模具油缸式变形脱模机构
CN205291494U (zh) 一种行位联动脱模机构
CN204183827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04235840U (zh) 一种带有组合排气镶块结构的模具
CN203973977U (zh) 一种模具推板结构
CN204398205U (zh) 可喷涂二次抽芯机构
CN203418717U (zh) 汽车后门装饰圈模具滑块
CN205767296U (zh) 注塑模具的抽芯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