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89636U - 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889636U CN206889636U CN201720743649.1U CN201720743649U CN206889636U CN 206889636 U CN206889636 U CN 206889636U CN 201720743649 U CN201720743649 U CN 201720743649U CN 206889636 U CN206889636 U CN 2068896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thrust bearing
- axle
- thrust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的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包括轴和套设于轴上的齿轮,还包括均套设于轴上的圆锥轴承、滚针轴承、推力轴承、止推垫圈和圆螺母,所述齿轮通过滚针轴承进行定位,推力轴承包括第一推力轴承和第二推力轴承,第一推力轴承与齿轮的内侧面相接触,第二推力轴承与齿轮的外侧面相接触,圆锥轴承具有两个,分别套设于轴的两端,圆锥轴承包括第一圆锥轴承和第二圆锥轴承,第二圆锥轴承的内侧面与第二推力轴承相接触,圆螺母设于第二圆锥轴承外侧面,并与第二圆锥轴承的外侧面相接触,对第二圆锥轴承进行限位,止推垫圈设于圆螺母和第二圆锥轴承外侧面之间。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推力轴承在变速箱轴系上使用时,游隙无法调整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的传动轴系,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在湿式离合器变速箱中,根据使用情况需要齿轮选择性的与轴进行同步转动,在不与轴进行同步转动时,其他齿轮相互啮合,该齿轮与轴产生相对转动,就需要在轴与齿轮之间增加轴承进行定位。在变速箱传动中,一般采用斜齿轮传动,斜齿轮不产生根切的最少齿数少;重合度大,降低了每对齿轮的载荷,提高了齿轮的承载能力;啮合性好,传动平稳、噪声小。因斜齿轮产生轴向力,两端一般采用圆锥轴承,设计上通常使用垫片对轴承游隙进行调整。
因空间结构上的影响,小齿轮与轴之间无法增加圆锥轴承,此时一般采用滚针轴承进行设计,为了对齿轮进行轴向限位,两侧增加推力轴承。推力轴承使用时,需要有一定的预紧力,此时就需要像圆锥轴承一样进行游隙调整。该游隙调整过大会造成齿轮震动,降低变速箱使用寿命。游隙过小会导致轴承发热烧毁,变速箱随之烧毁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能够解决推力轴承在变速箱轴系上使用时,游隙无法调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包括轴和套设于轴上的齿轮,还包括均套设于轴上的圆锥轴承、滚针轴承、推力轴承、止推垫圈和圆螺母,所述齿轮通过滚针轴承进行定位,推力轴承具有两个,包括第一推力轴承和第二推力轴承,第一推力轴承与齿轮的内侧面相接触,第二推力轴承与齿轮的外侧面相接触,齿轮通过推力轴承进行轴向限位,圆锥轴承具有两个,分别套设于轴的两端,圆锥轴承包括第一圆锥轴承和第二圆锥轴承,第二圆锥轴承的内侧面与第二推力轴承相接触,圆螺母设于第二圆锥轴承外侧面,并与第二圆锥轴承的外侧面相接触,用以对第二圆锥轴承进行限位,止推垫圈设于圆螺母和第二圆锥轴承外侧面之间,用以限制圆螺母的转动。
所述的圆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套设于轴上。
所述的圆螺母设有一个。
所述的圆螺母设有两个。
所述的轴上还设有轴肩,第一推力轴承与轴肩相接触,用以对齿轮进行轴向限位。
所述的止推垫圈与轴之间通过键槽结构相连。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利用圆螺母固定传动及轴上齿轮的轴线位移,配合止推垫圈,可在圆螺母不同角度下进行锁紧,以达到调整推力轴承游隙的作用,提高轴系的使用寿命,继而提高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包括轴1和套设于轴1上的齿轮2,另外还包括均套设于轴1上的圆锥轴承、滚针轴承3、推力轴承、止推垫圈4和圆螺母5,圆锥轴承具有两个,分别套设于轴1的两端,圆锥轴承包括第一圆锥轴承6和第二圆锥轴承7,轴1通过第一圆锥轴承6和第二圆锥轴承7进行定位,这两侧的圆锥轴承按照常规的游隙调整进行游隙调整。所述齿轮2通过滚针轴承3在轴1上进行定位,既能满足轴1和齿轮2的同步转动,又能相对转动。推力轴承具有两个,包括第一推力轴承8和第二推力轴承9,第一推力轴承8的一端与齿轮2的内侧面相接触,第一推力轴承8的另一端与齿轮2上的轴肩10相接触,第二推力轴承9与齿轮2的外侧面相接触,第二圆锥轴承7的内侧面与第二推力轴承9相接触,齿轮2通过推力轴承进行轴向限位,保证齿轮2在轴1上不会随意攒动。圆螺母5设于第二圆锥轴承7外侧面,并与第二圆锥轴承7的外侧面相接触,且又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轴1上,用以对第二圆锥轴承7进行限位,止推垫圈4设于圆螺母5和第二圆锥轴承7外侧面之间,并与轴1之间通过键槽结构限制转动,待第一推力轴承8和第二推力轴承9调整好以后,止推垫圈4敲击限位点,用以限制圆螺母8的转动,以达到定位的目的。
作为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圆螺母5具有一个,利用圆螺母5固定传动及轴1上齿轮2的轴向位移,配合止退垫圈4,可在圆螺母5不同角度下进行锁紧,以达到调整推力轴承游隙的作用。
作为第二种实施例,所述的圆螺母5具有两个,根据使用功率的影响,在大功率下或较大轴向力下,使用双圆螺母5结构进行调整定位,第一个圆螺母5进行游隙的调整,第二个圆螺母5与止退垫圈4同时起到放松的作用,防止因止退垫圈4失效轴系出现故障,提高轴系使用寿命,继而提高变速箱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两侧的圆锥轴承虽然对轴系进行轴向定位,即轴向游隙调整,因两侧推力轴承一般采用间隙游隙,整根轴系的游隙不能适用于推力轴承的游隙。而推力轴承需要有一定的预紧力,因此需要增加新的限位来实现预紧力,该结构实现了改功能,有突破了轴用卡环无法调节的技术性难题。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包括轴和套设于轴上的齿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套设于轴上的圆锥轴承、滚针轴承、推力轴承、止推垫圈和圆螺母,所述齿轮通过滚针轴承进行定位,推力轴承具有两个,包括第一推力轴承和第二推力轴承,第一推力轴承与齿轮的内侧面相接触,第二推力轴承与齿轮的外侧面相接触,齿轮通过推力轴承进行轴向限位,圆锥轴承具有两个,分别套设于轴的两端,圆锥轴承包括第一圆锥轴承和第二圆锥轴承,第二圆锥轴承的内侧面与第二推力轴承相接触,圆螺母设于第二圆锥轴承外侧面,并与第二圆锥轴承的外侧面相接触,用以对第二圆锥轴承进行限位,止推垫圈设于圆螺母和第二圆锥轴承外侧面之间,用以限制圆螺母的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套设于轴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螺母设有一个。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螺母设有两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上还设有轴肩,第一推力轴承与轴肩相接触,用以对齿轮进行轴向限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推垫圈与轴之间通过键槽结构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43649.1U CN206889636U (zh) | 2017-06-23 | 2017-06-23 | 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43649.1U CN206889636U (zh) | 2017-06-23 | 2017-06-23 | 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889636U true CN206889636U (zh) | 2018-01-16 |
Family
ID=61316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743649.1U Active CN206889636U (zh) | 2017-06-23 | 2017-06-23 | 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88963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08279A (zh) * | 2019-10-08 | 2019-12-24 | 常州天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齿轮传动器 |
-
2017
- 2017-06-23 CN CN201720743649.1U patent/CN20688963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08279A (zh) * | 2019-10-08 | 2019-12-24 | 常州天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齿轮传动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23599B (zh) | 摆线针轮传动装置的修形方法及摆线针轮传动装置 | |
WO2011047448A1 (en) | Planetary gear unit for a gearbox of a wind turbine and planet carrier for use in such planetary gear unit | |
TWM482664U (zh) | 減速傳動軸承 | |
US8840512B2 (en) | Gapless planetary transmission | |
CN102410305A (zh) | 轴承装置 | |
CN201747872U (zh) | 一种重型卡车变速箱主轴齿轮定位机构 | |
CN211059342U (zh) | 一种带行星轮轴承润滑结构的齿轮箱 | |
CN104455226A (zh) | 一种三片式摆线轮rv减速器 | |
CN206889636U (zh) | 一种变速箱轴系推力轴承调整结构 | |
CA2911260C (en) | Mechanically operational arrangement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
US9016157B2 (en) | Gear mechanism having helical toothing | |
CN204186936U (zh) | 防脱档的变速箱主动齿轮 | |
CN203395035U (zh) | 一种轴承布置结构以及一种减速机 | |
CN215763221U (zh) | 一种偏心微调的零背隙传动装置 | |
CN203703016U (zh) | 一种球形摆线齿轮结构 | |
CN203374738U (zh) | 减速传动轴承 | |
JP2017053461A (ja) | 遊星歯車装置 | |
CN204186933U (zh) | 防脱档的变速箱从动齿轮 | |
JPS58160662A (ja) | テ−パ状のトルク伝達手段をそなえた固定比牽引ロ−ラ変速機 | |
CN204025597U (zh) | 新型人字圆柱齿轮 | |
CN113187887A (zh) | 一种偏心微调的零背隙传动装置 | |
CN203670624U (zh) | 一种具有多排圆柱滚子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及减速机 | |
CN203571003U (zh) | 一种换挡齿轮箱 | |
CN202510554U (zh) | 一种结构改进的农机用轴承 | |
CN207830516U (zh) | 带油孔蜗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