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84814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84814U
CN206884814U CN201720302628.6U CN201720302628U CN206884814U CN 206884814 U CN206884814 U CN 206884814U CN 201720302628 U CN201720302628 U CN 201720302628U CN 206884814 U CN206884814 U CN 206884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vehicle
linear motor
side impact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026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3026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84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84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84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地板、座椅、驱动装置、侧碰传感器和控制器,座椅设置在地板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座椅在车辆的横向上移动,控制器分别与侧碰传感器和驱动装置进行通讯,以在控制器接收到侧碰传感器发送的侧碰信号后控制驱动装置驱动座椅横向向内运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可以在车辆发生侧碰时及时令座椅上的乘员向车内移动,增大了乘员的生存空间,减小了乘员由于车辆侧部挤压变形而受到的伤害,提高了乘员的乘坐安全性。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普及,交通事故数量也逐渐增多,车辆容易在行驶中发生侧碰。相关技术中,车辆中的座椅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当车辆发生侧碰时,车辆的侧部容易受到挤压而向车内挤压变形,进而减小座椅上乘员的生存空间,乘员容易由于车辆侧部挤压变形而受到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在发生碰撞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小座椅上乘员由于车辆侧部挤压变形而受到的伤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包括地板、座椅、驱动装置、侧碰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座椅设置在所述地板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座椅在所述车辆的横向上移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侧碰传感器和所述驱动装置进行通讯,以在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侧碰传感器发送的侧碰信号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座椅横向向内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可以在车辆发生侧碰时及时令座椅上的乘员向车内移动,增大了乘员的生存空间,减小了乘员由于车辆侧部挤压变形而受到的伤害,提高了乘员的乘坐安全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车辆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座椅与所述地板之间设置有允许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地板横向移动的滑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集成为一体。
更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装置包括直线电机定子和可在所述直线电机定子上横向滑动的直线电机动子,所述直线电机定子与所述地板相连,所述直线电机动子与所述座椅相连。
更进一步地,所述直线电机定子和所述直线电机动子之间设有直线轴承。
优选地,所述车辆还包括手动复位开关,所述手动复位开关设置在驾驶室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手动复位开关进行通讯。
优选地,所述侧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身侧围。
更进一步地,所述直线电机定子和所述直线电机动子之间设置有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用于定位所述直线电机定子与所述直线电机动子,所述保持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进行通讯。
更进一步地,所述直线电机动子的内端与所述车辆的中央隆起通道间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复位开关集成在所述仪表板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板、滑动装置以及座椅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板与滑动装置的装配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100,地板1,座椅安装横梁2,滑动装置3,直线电机定子31,直线电机动子32,座椅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首先结合图1-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可以包括地板1、座椅4、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侧碰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座椅4可以设置在地板1上,驱动装置可以驱动座椅4在车辆100的横向上移动。
控制器可以分别与侧碰传感器和驱动装置进行通讯,当侧碰传感器检测到车辆100即将发生侧碰时,侧碰传感器可以对控制器发送侧碰型号,控制器受到侧碰信号后,可以控制驱动装置驱动座椅4横向向车内运动,从而使坐在座椅4上的乘员及时远离车身侧围,进而乘员能在车辆100侧部受到挤压变形时及时移动到车内,进而增大了乘员的生存空间,减小了乘员由于车辆100侧部挤压变形而受到的伤害,提高了乘员的乘坐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驱动装置、侧碰传感器和控制器,车辆100能在发生侧碰时及时将车辆100的座椅4以及座椅4上的乘员及时向车内移动,进而远离车辆100的侧壁,防止车辆100侧部挤压变形而伤害乘员,增大了乘员的生存空间,提高了乘员的乘坐安全性。
优选地,侧碰传感器可以设置在车辆100的车身侧围。由此可以使侧碰传感器在车身侧部即将受到撞击时对外界反应更加灵敏,进而侧碰传感器可以及时对控制器传递侧碰信号以使座椅4向车内横向移动,从而及时保护了乘员的安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车辆100的左侧和右侧可以分别设置有侧碰传感器,当车辆100左侧的侧碰传感器检测到车辆100的左侧即将发生侧碰时,控制器可以接收到车辆100左侧的侧碰传感器发生的侧碰信号,进而可以控制车辆100左侧的座椅4横向向右移动。
当车辆100右侧的侧碰传感器检测到车辆100的右侧即将发生侧碰时,控制器可以接收到车辆100右侧的侧碰传感器发生的侧碰信号,进而可以控制车辆100右侧的座椅4横向向左移动。
当车辆100的左右侧的侧碰传感器检测到车辆100的左侧和右侧均即将发生侧碰时,控制器可以同时接收到车辆100左侧和右侧的侧碰传感器发生的侧碰信号,进而可以同时控制车辆100左侧和右侧的座椅4横向向车内移动。由此,可以使车辆100在侧碰时的反应更加精确,提升了乘员的乘车体验。
更加具体地,侧碰传感器可以为雷达,雷达的探测范围可以为车辆100外1m以内,当雷达检测到外部物体撞向车辆100的相对速度超过25km/h时,即可判断车辆100侧部即将发生碰撞变形,此时雷达可以向控制器传输侧碰信号,控制器进而可以控制座椅4向车内横向移动。
优选地,如图1-图3所示,座椅4与地板1之间可以设置有允许座椅4相对地板1横向移动的滑动装置3。驱动装置可以通过驱动滑动装置3令座椅4相对地板1横向移动,由此车辆100能在发生侧碰时及时将车辆100的座椅4以及座椅4上的乘员及时向车内移动,保护了乘员的安全。
具体地,滑动装置3与驱动装置可以集成为一体,由此滑动装置3与驱动装置更为紧凑,可以节约车内的安装空间。
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滑动装置3可以包括直线电机定子31和可在直线电机定子31上横向滑动的直线电机动子32,直线电机定子31可以与地板1相连,直线电机动子32可以与座椅4相连。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地板1上可以在前后方向间隔设有两根座椅安装横梁2,座椅安装横梁2可以沿车辆100的横向设置,座椅4可以安装在座椅安装横梁2上,座椅4与座椅安装横梁2之间可以设有滑动装置3以及驱动装置,其中直线电机定子31可以沿座椅安装横梁2的长度方向安装在座椅安装横梁2上,直线电机动子32可以安装在直线电机定子31上且与座椅4相连,从而直线电机动子32可以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座椅4横向移动。
直线电机定子31和直线电机动子32之间可以设有直线轴承(图中未示出),直线轴承可以设置在直线电机定子31上,直线电机动子32可以套设在直线轴承内,由此当直线电机动子32相对于直线电机定子31移动时,直线电机动子32受到的摩擦力更小,座椅4的横向移动更加方便。
优选地,车辆100还可以包括手动复位开关(图中未示出),手动复位开关可以设置在驾驶室内,控制器可以与手动复位开关进行通讯。当车辆100发生侧碰,控制器控制座椅4向车内移动后,驾驶员在判断车内危险消除以后,可以按动手动复位开关,令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使座椅4向车外方向移动至初始位置。由此可以在车辆100恢复正常行驶后提升乘员的乘坐体验。
在一些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直线电机定子31和直线电机动子32之间可以设置有保持装置(图中未示出),保持装置用于定位直线电机定子31与直线电机动子32,保持装置可以与控制器进行通讯。在控制器未收到侧碰信号时,控制器可以控制保持装置,使直线电机定子31和直线电机动子32保持相对静止,进而可以防止车辆100行驶时,直线电机动子32带动座椅4相对直线电机定子31滑动,提高了座椅4上乘员的乘车体验。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保持装置可以为安装在直线电机定子31上并与直线电机动子32接触的电磁铁,在控制器未收到侧碰信号时,控制器可以对电磁铁进行通电,此时电磁铁可以牢固地吸附直线电机动子32,使直线电机定子31和直线电机动子32保持相对静止。
更加具体地,直线电机动子32的内端可以与车辆100的中央隆起通道间隔开。由此可以增加直线电机动子32向车内的可移动行程,防止直线电机动子32向车内移动时受到中央隆起通道的干扰,保证车辆100发生侧碰时座椅4上的乘员向车内移动到远离车身侧围的安全位置。
具体地,手动复位开关集成在仪表板上,由此,驾驶员在判断车内危险消除以后,可以更方便地按动手动复位开关对座椅4进行复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板;
座椅,所述座椅设置在所述地板上;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座椅在所述车辆的横向上移动;
侧碰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侧碰传感器和所述驱动装置进行通讯,以在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侧碰传感器发送的侧碰信号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座椅横向向内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与所述地板之间设置有允许所述座椅相对所述地板横向移动的滑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集成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直线电机定子和可在所述直线电机定子上横向滑动的直线电机动子,所述直线电机定子与所述地板相连,所述直线电机动子与所述座椅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定子和所述直线电机动子之间设有直线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复位开关,所述手动复位开关设置在驾驶室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手动复位开关进行通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身侧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定子和所述直线电机动子之间设置有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用于定位所述直线电机定子与所述直线电机动子,所述保持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进行通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动子的内端与所述车辆的中央隆起通道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复位开关集成在仪表板上。
CN201720302628.6U 2017-03-24 2017-03-24 车辆 Active CN206884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02628.6U CN206884814U (zh) 2017-03-24 2017-03-24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02628.6U CN206884814U (zh) 2017-03-24 2017-03-24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84814U true CN206884814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29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02628.6U Active CN206884814U (zh) 2017-03-24 2017-03-24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8481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6316A (zh) * 2020-06-24 2020-10-23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防侧撞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22716A (zh) * 2020-12-10 2021-04-09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座椅侧碰滑移避让装置及汽车
CN115031997A (zh) * 2022-06-21 2022-09-0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CN115031997B (zh) * 2022-06-21 2024-06-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6316A (zh) * 2020-06-24 2020-10-23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防侧撞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06316B (zh) * 2020-06-24 2021-06-29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防侧撞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622716A (zh) * 2020-12-10 2021-04-09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座椅侧碰滑移避让装置及汽车
CN115031997A (zh) * 2022-06-21 2022-09-0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CN115031997B (zh) * 2022-06-21 2024-06-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09530B1 (en) Front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supporting a steering gear
CN108327657B (zh) 电力控制装置的车载构造
EP2636562B1 (en) Vehicular instrument-mounting structure
CN206884814U (zh) 车辆
CN103269944B (zh) 具有可变驱动原理的汽车底部模块
CN103043090A (zh) 汽车转向管柱罩构造
CN103538497B (zh) 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及汽车座椅
CN103358947A (zh) 车辆
US10189353B2 (en) On-vehicle structure
US9975528B2 (en) Deformation suppress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1312852B (zh) 报警装置及用于传送警报信号的方法
CN102826117B (zh) 一种轻小型电动叉车
CN204506560U (zh) 一种加速踏板与制动踏板合为一体的汽车加速制动装置
CN103101452A (zh) 电动车
JP6702155B2 (ja) インバータの車載構造
EP2847035B1 (en) A vehicle with a suspended driver unit with locking and force absorbing means
CN202242995U (zh) 一种越野车离合踏板总成
CN110667550A (zh) 一种自动刹车装置、agv小车以及控制方法
CN113710560A (zh) 具有同心的驱动装置的用于机动车的线控转向系统
CN2827778Y (zh) 一种汽车防撞救护装置
CN105667469B (zh) 具有可变踏板比的制动踏板装置
CN202071802U (zh) 防撞驾驶室
CN106553626A (zh) 车辆
CN200995626Y (zh) 汽车加速制动一体化安全踏板
CN212637678U (zh) 一种电动汽车前舱安装支架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