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1997A -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31997A CN115031997A CN202210707332.8A CN202210707332A CN115031997A CN 115031997 A CN115031997 A CN 115031997A CN 202210707332 A CN202210707332 A CN 202210707332A CN 115031997 A CN115031997 A CN 1150319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ision
- seat
- base
- injury
- coordinat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63 impact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1386 Chest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9224 Thoracic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 B60N2/42736—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of the whole sea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3—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 B60R21/0134—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llisions, impending collisions or roll-over responsive to imminent contact with an obstacle, e.g. using radar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02—Type of accident
- B60R2021/0006—Lateral colli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一、发生事故时,车体碰撞侧B柱加速度传感器及车门压力传感器感知碰撞信号,并传递给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二、ECU判断碰撞信号是否满足气囊点火阈值;三、若碰撞信号满足气囊点火阈值,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控制座椅平台下部的单片机工作;四、单片机读取ECU传来的信号,控制座椅平台下部的6个伺服电机协调运动以调节座椅姿态,使座椅带动乘员向后和向远离碰撞侧方向运动,降低乘员伤害。本发明能够安装在不同车型上,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并且在侧面柱碰撞过程中,能够对ECU发出的控制信号快速响应,迅速调节座椅姿态,从而减少事故对乘员造成的伤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车辆碰撞事故模式中,侧面柱碰事故占据很大一部分。2015年CIDAS数据显示汽车侧面柱碰事故死亡率高达30.8%,在侧面柱碰工况中,由于柱壁障刚度大、与车辆接触面积小,发生碰撞时对车辆侧面局部侵入量非常大,极易对车内乘员各部位尤其是瞎弄不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
在道路交通中,机动车与大树、电线杆灯圆柱形障碍物产生撞击的事故一般可归纳为侧面柱碰事故。侧面柱碰工况中,由于柱壁障刚度较大,且与车辆侧面接触面积较小,乘员与车门间的缓冲空间较小,因此在发生碰撞时壁障对车辆的侵入量较大,极易对车内乘员造成伤害。目前,C-NCAP(2021版)已将32km/h 75°侧面柱碰试验及评价写入法规,这表明了侧面柱碰事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侧面碰撞试验相比,侧柱碰试验中假人各部位尤其是胸部伤害显著提高,造成严重失分,这说明侧柱碰试验对车体结构及约束系统等方面的要求更为苛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能够安装在不同车型上,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并且在侧面柱碰撞过程中,能够对ECU发出的控制信号快速响应,迅速调节座椅姿态,从而减少事故对乘员造成的伤害。
本发明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发生事故时,车体碰撞侧B柱加速度传感器及车门压力传感器感知碰撞信号,并传递给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
步骤二、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判断碰撞信号是否满足气囊点火阈值;
步骤三、若碰撞信号满足气囊点火阈值,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控制座椅平台下部的单片机工作;
步骤四、单片机读取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传来的信号,控制座椅平台下部的6个伺服电机协调运动以调节座椅姿态,使座椅带动乘员向后和向远离碰撞侧方向运动,降低乘员伤害。
进一步的,还包括:
步骤五、事故发生后,通过单片机系统控制6个电动缸的运动,将座椅回复到正常使用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的具体方法如下:当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位于车门的门腔内的压力传感器及加速度传感器会测量压力及加速度值,ECU通过感知压力及加速度的大小,并根据安全气囊点火逻辑算法,判断两种碰撞信号是否满足气囊点火阈值,若满足点爆要求,ECU发出气囊点爆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的具体方法如下:当碰撞信号满足气囊点火阈值并发出点火信号后,ECU同时向座椅平台下部的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通过单片机控制6个电动缸工作,从而调节座椅姿态,降低乘员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的具体方法如下:
单片机读取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传来的信号,并通过CPU计算,控制座椅平台下部的6个伺服电机按照指定命令协调运动以调节座椅姿态,使座椅带动乘员向后和向远离碰撞侧方向运动一定距离,其中,
为实现座椅沿固定方向运动伸长相应距距离,电动缸推杆伸长量通过建立上下12个万向节所在空间坐标系求得;
上下基座各个万向节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为:
式中,A1为上基座(201)上的第一万向节的坐标;
A2为上基座(201)上的第二万向节的坐标;
A3为上基座(201)上的第三万向节的坐标;
A4为上基座(201)上的第四万向节的坐标;
A5为上基座(201)上的第五万向节的坐标;
A6为上基座(201)上的第六万向节的坐标;
B1为下基座(205)上的第一万向节的坐标;
B2为下基座(205)上的第二万向节的坐标;
B3为下基座(205)上的第三万向节的坐标;、
B4为下基座(205)上的第四万向节的坐标;
B5为下基座(205)上的第五万向节的坐标;
B6为下基座(205)上的第六万向节的坐标;
ra为上基座上电动缸的杆长;
rb为下基座上电动缸的杆长;
θa为上基座上两个万向节间的夹角
θb为下基座上两个万向节间的夹角。
座椅基座(2)的旋转角度:X轴ɑ,Y轴β,Z轴γ,且坐标转换矩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装置,用于实现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方法,包括座椅主体1、座椅基座2、加速度传感器、车门压力传感器感、汽车电子控制器、单片机、和电动缸203;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车门压力传感器感与汽车电子控制器连接;所述汽车电子控制器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电动缸203连接;所述电动缸203与座椅基座2连接;所述座椅主体1固定在座椅基座2上。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主体1通过螺栓与座椅基座2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基座2包括上基座201和下基座205;所述下基座205与座椅滑轨连接;所述电动缸203上部通过上万向节204与上基座201连接;所述电动缸203下部通过下万向节202与下基座205连接;所述电动缸203的上、下端均能绕着上万向节204和下万向节202转动;所述座椅主体1固定在上基座201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缸203有六个。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缸203包括伺服电机2031、传动系统2032、滚柱丝杠副2033、推杆2034和电动缸缸体2035;当发生碰撞时,汽车电子控制器感知到加速度传感器传来的碰撞信号,控制伺服电机2031工作,伺服电机2031带动传动系统2032工作,位于电动缸缸体2035内的滚珠丝杠副2033将来自传动系统2032的动力传递给推杆2034,从而推动上基座201的运动,最终带动座椅主体1运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结构可靠,能够较好地安装在不同车型上,当发生侧面柱碰时,ECU感知B柱传感器传递的碰撞信号后,控制座椅基座带动座椅向远离碰撞侧方向倾斜,增大车内乘员缓冲空间,当碰撞能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大车内乘员缓冲空间可降低乘员碰撞时所受的外力,并且座椅的倾斜可以提高碰撞侧乘员,降低胸部伤害;同时,控制座椅基座带动座椅向后倾斜,使乘员躯干更靠近B柱位置,车体B柱强度大,在碰撞过程中变形较小,因此乘员躯干所受挤压变形更小。本发明具有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在侧面柱碰撞过程中,能够对ECU发出的控制信号快速响应,迅速调节座椅姿态,从而减少事故对乘员造成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上基座上的万向节坐标示意图;
图3为下基座上的万向节坐标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装置中的座椅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装置中的电动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座椅主体;
2、座椅基座;
201、上基座;
202、下万向节;
203、电动缸;
204、上万向节;
205、下基座;
2031、伺服电机;
2032、传动系统;
2033、滚柱丝杠副;
2034、推杆;
2035、电动缸缸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发生事故时,车体碰撞侧B柱加速度传感器及车门压力传感器感知碰撞信号,以提高对碰撞信号的识别精度,并传递给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
步骤二、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判断碰撞信号是否满足气囊点火阈值;
当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位于车门的门腔内的压力传感器及加速度传感器会测量压力及加速度值,ECU通过感知压力及加速度的大小,并根据安全气囊点火逻辑算法,判断两种碰撞信号是否满足气囊点火阈值,若满足点爆要求,ECU发出气囊点爆需求。
步骤三、若碰撞信号满足气囊点火阈值,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控制座椅平台下部的单片机工作;
当碰撞信号满足气囊点火阈值并发出点火信号后,ECU同时向座椅平台下部的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通过单片机控制6个电动缸工作,从而调节座椅姿态,降低乘员伤害。
步骤四、单片机读取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传来的信号,控制座椅平台下部的6个伺服电机协调运动以调节座椅姿态,使座椅带动乘员向后和向远离碰撞侧方向运动,降低乘员伤害;
进一步的,单片机读取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传来的信号,并通过CPU计算,控制座椅平台下部的6个伺服电机按照指定命令协调运动以调节座椅姿态,使座椅带动乘员向后和向远离碰撞侧方向运动一定距离,其中,
为实现座椅沿固定方向运动伸长相应距距离,电动缸推杆伸长量通过建立上下12个万向节所在空间坐标系求得;
上下基座各个万向节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为:
式中,A1为上基座(201)上的第一万向节的坐标;
A2为上基座(201)上的第二万向节的坐标;
A3为上基座(201)上的第三万向节的坐标;
A4为上基座(201)上的第四万向节的坐标;
A5为上基座(201)上的第五万向节的坐标;
A6为上基座(201)上的第六万向节的坐标;
B1为下基座(205)上的第一万向节的坐标;
B2为下基座(205)上的第二万向节的坐标;
B3为下基座(205)上的第三万向节的坐标;、
B4为下基座(205)上的第四万向节的坐标;
B5为下基座(205)上的第五万向节的坐标;
B6为下基座(205)上的第六万向节的坐标;
ra为上基座上电动缸的杆长;
rb为下基座上电动缸的杆长;
θa为上基座上两个万向节间的夹角
θb为下基座上两个万向节间的夹角。
座椅基座(2)的旋转角度:X轴ɑ,Y轴β,Z轴γ,且坐标转换矩阵:
综上,上述公式计算出两万向节间最大及最小距离,即得到推杆工作时的最大伸长量。
步骤五、事故发生后,通过单片机系统控制6个电动缸的运动,将座椅回复到正常使用状态。
实施例二
参阅图4-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装置,用于实现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方法,包括座椅主体1、座椅基座2、加速度传感器、车门压力传感器感、汽车电子控制器、单片机、和电动缸203。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设置在车体B柱上。
所述车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车门上。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车门压力传感器感与汽车电子控制器连接;所述汽车电子控制器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电动缸203连接;所述电动缸203与座椅基座2连接;所述座椅主体1固定在座椅基座2上。
所述座椅基座2包括上基座201和下基座205;所述下基座205与座椅滑轨连接;所述电动缸203上部通过上万向节204与上基座201连接;所述电动缸203下部通过下万向节202与下基座205连接;所述电动缸203的上、下端均能绕着上万向节204和下万向节202转动;所述座椅主体1固定在上基座201上。
所述电动缸203有六个。
所述电动缸203包括伺服电机2031、传动系统2032、滚柱丝杠副2033、推杆2034和电动缸缸体2035;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当发生碰撞时,汽车电子控制器感知到加速度传感器传来的碰撞信号,控制伺服电机2031工作,伺服电机2031带动传动系统2032工作,位于电动缸缸体2035内的滚珠丝杠副2033将来自传动系统2032的动力传递给推杆2034,从而推动上基座201的运动,最终带动座椅主体1运动,实现乘员伤害的降低,提升车辆安全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发生事故时,车体碰撞侧B柱加速度传感器及车门压力传感器感知碰撞信号,并传递给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
步骤二、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判断碰撞信号是否满足气囊点火阈值;
步骤三、若碰撞信号满足气囊点火阈值,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控制座椅平台下部的单片机工作;
步骤四、单片机读取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传来的信号,控制座椅平台下部的6个伺服电机协调运动以调节座椅姿态,使座椅带动乘员向后和向远离碰撞侧方向运动,降低乘员伤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五、事故发生后,通过单片机系统控制6个电动缸的运动,将座椅回复到正常使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的具体方法如下:
当发生侧面碰撞事故时,位于车门的门腔内的压力传感器及加速度传感器会测量压力及加速度值,ECU通过感知压力及加速度的大小,并根据安全气囊点火逻辑算法,判断两种碰撞信号是否满足气囊点火阈值,若满足点爆要求,ECU发出气囊点爆需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具体方法如下:当碰撞信号满足气囊点火阈值并发出点火信号后,ECU同时向座椅平台下部的单片机发出控制信号,通过单片机控制6个电动缸工作,从而调节座椅姿态,降低乘员伤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的具体方法如下:
单片机读取汽车电子控制器单元即ECU传来的信号,并通过CPU计算,控制座椅平台下部的6个伺服电机按照指定命令协调运动以调节座椅姿态,使座椅带动乘员向后和向远离碰撞侧方向运动一定距离,其中,
为实现座椅沿固定方向运动伸长相应距距离,电动缸推杆伸长量通过建立上下12个万向节所在空间坐标系求得;
上下基座各个万向节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为:
式中,A1为上基座(201)上的第一万向节的坐标;
A2为上基座(201)上的第二万向节的坐标;
A3为上基座(201)上的第三万向节的坐标;
A4为上基座(201)上的第四万向节的坐标;
A5为上基座(201)上的第五万向节的坐标;
A6为上基座(201)上的第六万向节的坐标;
B1为下基座(205)上的第一万向节的坐标;
B2为下基座(205)上的第二万向节的坐标;
B3为下基座(205)上的第三万向节的坐标;
B4为下基座(205)上的第四万向节的坐标;
B5为下基座(205)上的第五万向节的坐标;
B6为下基座(205)上的第六万向节的坐标;
ra为上基座上电动缸的杆长;
rb为下基座上电动缸的杆长;
θa为上基座上两个万向节间的夹角
θb为下基座上两个万向节间的夹角。
座椅基座(2)的旋转角度:X轴ɑ,Y轴β,Z轴γ,且坐标转换矩阵:
6.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装置,用于实现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主体(1)、座椅基座(2)、加速度传感器、车门压力传感器感、汽车电子控制器、单片机、和电动缸(203);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车门压力传感器感与汽车电子控制器连接;所述汽车电子控制器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电动缸(203)连接;所述电动缸(203)与座椅基座(2)连接;所述座椅主体(1)固定在座椅基座(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装置,所述座椅主体(1)通过螺栓与座椅基座(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基座(2)包括上基座(201)和下基座(205);所述下基座(205)与座椅滑轨连接;所述电动缸(203)上部通过上万向节(204)与上基座(201)连接;所述电动缸(203)下部通过下万向节(202)与下基座(205)连接;所述电动缸(203)的上、下端均能绕着上万向节(204)和下万向节(202)转动;所述座椅主体(1)固定在上基座(201)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缸(203)有六个。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撞乘员伤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缸(203)包括伺服电机(2031)、传动系统(2032)、滚柱丝杠副(2033)、推杆(2034)和电动缸缸体(2035);当发生碰撞时,汽车电子控制器感知到加速度传感器传来的碰撞信号,控制伺服电机(2031)工作,伺服电机(2031)带动传动系统(2032)工作,位于电动缸缸体(2035)内的滚珠丝杠副(2033)将来自传动系统(2032)的动力传递给推杆(2034),从而推动上基座(201)的运动,最终带动座椅主体(1)运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07332.8A CN115031997B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
PCT/CN2023/091964 WO2023246318A1 (zh) | 2022-06-21 | 2023-05-04 |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07332.8A CN115031997B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31997A true CN115031997A (zh) | 2022-09-09 |
CN115031997B CN115031997B (zh) | 2024-06-04 |
Family
ID=83125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07332.8A Active CN115031997B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31997B (zh) |
WO (1) | WO202324631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46318A1 (zh) * | 2022-06-21 | 2023-12-2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266804A2 (en) * | 2001-06-12 | 2002-12-18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occupant side crash protection system |
DE102004012548B3 (de) * | 2004-03-15 | 2005-09-08 | Siemens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Insassenschutz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slösen einer Insassenschutzvorrichtung |
US20060167595A1 (en) * | 1995-06-07 | 2006-07-27 |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sence of Objects in a Vehicle |
JP2007519560A (ja) * | 2004-01-30 | 2007-07-19 | ダイムラークライスラー・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 自動車の乗員拘束システム |
CN104044493A (zh) * | 2014-06-28 | 2014-09-17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左右调节装置 |
CN104097542A (zh) * | 2013-04-12 | 2014-10-15 | 格鲁坡·安托林-英杰尼瑞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可调整纵向位置的座椅 |
CN205220430U (zh) * | 2015-11-24 | 2016-05-11 |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
CN206884814U (zh) * | 2017-03-24 | 2018-01-16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 |
CN208130520U (zh) * | 2018-03-28 | 2018-11-23 | 新字多媒体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飞行影院 |
CN109435800A (zh) * | 2018-12-21 | 2019-03-08 | 安徽工程大学 | 低频隔振座椅 |
KR20200017913A (ko) * | 2018-08-10 | 2020-02-1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용 시트 조절 장치 |
CN210970761U (zh) * | 2019-10-31 | 2020-07-10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
CN213705246U (zh) * | 2020-07-14 | 2021-07-16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碰撞预判座椅调整系统及自动驾驶汽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3358395U (zh) * | 2013-05-22 | 2013-12-25 | 吉林大学 | 一种汽车防侧撞座椅 |
US10632955B2 (en) * | 2018-09-25 | 2020-04-28 | Honda Motor Co., Ltd. | Deployable seat mounted occupant shoulder restraint for side impact |
CN115031997B (zh) * | 2022-06-21 | 2024-06-04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
-
2022
- 2022-06-21 CN CN202210707332.8A patent/CN115031997B/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5-04 WO PCT/CN2023/091964 patent/WO2023246318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67595A1 (en) * | 1995-06-07 | 2006-07-27 |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sence of Objects in a Vehicle |
EP1266804A2 (en) * | 2001-06-12 | 2002-12-18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occupant side crash protection system |
JP2007519560A (ja) * | 2004-01-30 | 2007-07-19 | ダイムラークライスラー・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 自動車の乗員拘束システム |
DE102004012548B3 (de) * | 2004-03-15 | 2005-09-08 | Siemens Restraint Systems Gmbh | Insassenschutz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uslösen einer Insassenschutzvorrichtung |
CN104097542A (zh) * | 2013-04-12 | 2014-10-15 | 格鲁坡·安托林-英杰尼瑞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可调整纵向位置的座椅 |
CN104044493A (zh) * | 2014-06-28 | 2014-09-17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左右调节装置 |
CN205220430U (zh) * | 2015-11-24 | 2016-05-11 |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
CN206884814U (zh) * | 2017-03-24 | 2018-01-16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 |
CN208130520U (zh) * | 2018-03-28 | 2018-11-23 | 新字多媒体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飞行影院 |
KR20200017913A (ko) * | 2018-08-10 | 2020-02-1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용 시트 조절 장치 |
CN109435800A (zh) * | 2018-12-21 | 2019-03-08 | 安徽工程大学 | 低频隔振座椅 |
CN210970761U (zh) * | 2019-10-31 | 2020-07-10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
CN213705246U (zh) * | 2020-07-14 | 2021-07-16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碰撞预判座椅调整系统及自动驾驶汽车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46318A1 (zh) * | 2022-06-21 | 2023-12-2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46318A1 (zh) | 2023-12-28 |
CN115031997B (zh) | 2024-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341247B1 (en) | Independent vehicle ride height adjustment | |
US8825305B2 (en) | Collision determination system,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and vehicle | |
CN109733317B (zh) | 一种汽车多级智能防撞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903616A (zh) | 位移信息的导出装置及导出方法、乘员约束系统、车辆 | |
CN1990321A (zh) | 智慧型车辆侧边防撞警示系统及其方法 | |
WO2023246318A1 (zh) |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5257614B (zh) | 一种智能汽车的全过程碰撞安全控制系统及汽车 | |
CN114043908B (zh) | 一种应对汽车追尾碰撞的保护系统及保护方法 | |
JP2009101805A5 (zh) | ||
JP2009101805A (ja) | 側面衝突検出システム、乗員拘束システム、車両、側面衝突検出方法 | |
CN106585537A (zh) | 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无人驾驶汽车 | |
CN108657102A (zh) | 一种车辆安全防护方法、系统及行车控制装置 | |
CN112896083B (zh) | 一种基于车载传感器的驾乘人员保护方法 | |
JP5249699B2 (ja) | 側突センサ、側突検出システム、乗員拘束システム、車両 | |
CN114559934A (zh) | 一种车辆小偏置碰撞的保护方法及系统 | |
CN112455297A (zh) | 汽车主动收缩座椅 | |
JP2007062447A (ja) | 側面衝突用車両姿勢制御装置 | |
CN203651700U (zh) |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缓冲装置 | |
EP2154032B1 (en) | Device for controlling side collision airbag | |
CN108725366B (zh) | 车辆安全防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208248135U (zh) | 车辆撞击安全系统及车辆 | |
CN108973803B (zh) | 汽车侧向碰撞乘员保护安全座椅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0941451U (zh) | 汽车侧向碰撞乘员保护安全座椅 | |
CN104691628B (zh) | 自动弹出式汽车b柱、控制系统及汽车 | |
CN219277434U (zh) | 一种基于主动轨迹调节智能域的气囊控制系统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