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0761U - 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70761U
CN210970761U CN201921878269.4U CN201921878269U CN210970761U CN 210970761 U CN210970761 U CN 210970761U CN 201921878269 U CN201921878269 U CN 201921878269U CN 210970761 U CN210970761 U CN 210970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positioning
mounting structur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782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松
郑颢
曾繁林
邓淯方
李文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782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70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70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70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碰撞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该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包括侧碰感知传感器、ECU控制模块、触发机构和定位保持机构;触发机构连接在车辆的座椅的外侧以及车辆的车体之间,定位保持机构连接在座椅的内侧和车辆的车体之间;定位保持机构包括定位件;ECU控制模块通过侧碰感知传感器感知侧碰并向触发机构发送点爆信号,触发机构响应点爆信号以断开座椅的外侧与车辆的车体之间的连接,座椅向内侧侧翻,在座椅的侧翻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定位件固定座椅。本实用新型增大了侧面生存空间,降低了在车辆的侧面碰撞中对乘员伤害的可能性,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也避免了座椅反弹对乘客的次生伤害。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碰撞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侧面碰撞是各种车辆事故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事故。在侧面碰撞中,结构侵入对乘员的伤害主要体现在侧面结构的侵入速度和侧面结构的侵入量;侵入速度的降低,主要借助侧碰安全气囊的缓冲,侵入量的控制则与车体结构刚度有关。同时,乘员与车辆被碰撞一侧之间初始侧面生存空间越大的车辆,其可允许的侧面结构的安全侵入量也越大。
综上所述,在侧面碰撞中,要求车辆被碰撞一侧与乘员之间具有允许侧碰安全气囊的正常展开的初始侧面生存空间,且展开后的侧碰安全气囊需要具有一定厚度,使乘员与侧面结构之间不发生刚性接触(即触底);同时,车辆具有越大的侧面生存空间,则其对于碰撞的吸能作用越强,对于受到侧面碰撞的车辆内的乘员具有更大的保护作用。
基于以上考虑,需要对发生侧面碰撞时乘员初始的侧面生存空间进行设计,但由于人机布置、内外饰造型风格、侧面车体结构强度设计、内饰本身结构件设计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最终设计的初始的侧面生存空间往往较小,因此,在侧面碰撞中乘员损伤风险往往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初始的侧面生存空间较小导致侧面碰撞中乘员损伤风险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包括侧碰感知传感器、ECU控制模块、触发机构和定位保持机构;所述触发机构连接在车辆的座椅的外侧以及所述车辆的车体之间,所述定位保持机构连接在所述座椅的内侧和所述车辆的车体之间;所述侧碰感知传感器以及所述触发机构均连接所述ECU控制模块;
所述ECU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侧碰感知传感器感知侧碰并向所述触发机构发送点爆信号,所述触发机构用于响应所述点爆信号以断开所述座椅的外侧与所述车辆的车体之间的连接,所述定位保持机构用于在所述座椅的侧翻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固定所述座椅。
可选地,所述定位保持机构包括定位件、第一导向盘和第二导向盘,所述第一导向盘和所述第二导向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盘连接在所述车辆的车体上,所述第二导向盘连接在所述座椅上;所述定位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向盘和所述第二导向盘之间;
所述定位件用于在所述第二导向盘相对所述第二导向盘的旋转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固定所述第二导向盘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盘的所述座椅。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槽、定位柱、卡块和卡簧,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盘上,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盘与所述定位槽相对的端面上,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第二导向盘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定位槽的侧壁上凹陷形成卡槽,所述卡块通过所述卡簧安装在所述卡槽中。
可选地,所述定位保持机构还包括转动铰链,所述第一导向盘和所述第二导向盘通过所述转动铰链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点爆螺栓、储能弹簧和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辆的车体上,所述导向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的本体抵接,所述储能弹簧位于所述导向套筒中,所述点爆螺栓穿过所述储能弹簧并连接在所述座椅的外侧与所述车辆的车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点爆螺栓上设有用于容纳炸药的容置部。
可选地,所述触发机构还包括连接件和继电器;所述继电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ECU控制模块之间,所述点爆螺栓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座椅的外侧和所述车辆的车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触发机构还包括焊接在所述车辆的车体背离所述座椅的端面上的紧固螺母,所述点爆螺栓通过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车辆的车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侧碰感知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ECU控制模块通过侧碰感知传感器感知侧碰之后,向触发机构发送点爆信号,之后,触发机构响应点爆信号并断开座椅的外侧与车辆的车体之间的连接,此时,座椅开始向内侧侧翻,在座椅的侧翻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定位件固定座椅;此时,座椅在车辆中的位置被固定而不会再继续侧翻,由于座椅此时已经侧翻预设角度,因此,车辆被碰撞的外侧与坐在座椅上的乘员之间的侧面生存空间增大,车辆被碰撞的外侧可允许的侧面结构的安全侵入量也随之增大,降低了在车辆的侧面碰撞中对乘员伤害的可能性,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同时,由于座椅在侧翻预设角度之后被定位保持机构固定,因此不会发生反弹,避免了对乘客的次生伤害,进一步保证了乘员安全;并且,座椅向内侧翻预设角度的过程,有效地避让了侧面结构的侵入速度的峰值区域,提升了侧面生存空间的吸能作用,进一步减小了对乘员的伤害;本实用新型在车辆的初始的侧面生存空间的基础上还可以继续增大侧面生存空间,减小了对初始的侧面生存空间的依赖,减轻了车辆的各类设计要求对于空间需求的冲突,同时,侧面生存空间的增大也有利于侧碰安全气囊的充分展开,增加侧碰安全气囊展开之后的厚度,防止触底。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连接车辆的座椅和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的定位保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的触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座椅;2、侧碰感知传感器;21、加速度传感器;22、图像传感器;3、ECU控制模块;4、触发机构;41、点爆螺栓;42、储能弹簧;43、导向套筒;411、容置部;44、紧固螺母;5、定位保持机构;51、第一导向盘;52、第二导向盘;53、定位件;531、定位槽;532、定位柱;533、卡块;54、转动铰链;6、侧碰安全气囊;7、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连接车辆的座椅1和车体7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所示的座椅1的靠背朝向车尾方向设置,且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座椅1应设置在车辆内部的左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对应于安装图2中所示的座椅1的车辆的外侧和内部靠近中通道的一侧。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指的“外侧”是指图2所示的座椅1的右方(比如:座椅1的外侧等);“内侧”是指图2所示的座椅1的左方(比如:座椅1的内侧、座椅1向内侧侧翻等)。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包括侧碰感知传感器2、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指车辆专用的微机控制器)控制模块3、触发机构4和定位保持机构5;所述触发机构4连接在所述座椅1的外侧以及所述车辆的车体7(比如车辆的地板)之间,所述定位保持机构5连接在所述座椅1的内侧和所述车辆的车体7(比如车辆的地板)之间;所述侧碰感知传感器2以及所述触发机构4均连接所述ECU控制模块3;所述定位保持机构5包括定位件5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侧碰感知传感器2以及所述触发机构4与所述ECU控制模块3的连接方式为信号连接,也即,侧碰感知传感器2与ECU控制模块3之间、触发机构4与ECU控制模块3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线连接,亦可通过无线通信设备无线连接。作为优选,ECU控制模块3安装在车辆的中央扶手的下中通道处。
所述ECU控制模块3通过所述侧碰感知传感器2感知侧碰并向所述触发机构4发送点爆信号,所述触发机构4响应所述点爆信号以断开所述座椅1的外侧与所述车辆的车体7之间的连接,所述座椅1向内侧侧翻,在所述座椅1的侧翻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根据需求设定)时,所述定位保持机构5固定所述座椅1。其中,侧碰感知传感器2用于测量车辆的各种碰撞相关的信息;作为优选,所述侧碰感知传感器2包括但不限定于加速度传感器21、压力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22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加速度传感器21等可以判断碰撞发生的加速度,进而使得ECU控制模块3根据测得的加速度确定车辆是否被碰撞,加速度传感器21可以安装在车辆的B柱下部;而压力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车辆的车门内,压力传感器可以测得车辆被碰撞时承受的压力,进而使得ECU控制模块3根据测得的压力更快速地确定碰撞的发生,提高感知灵敏度;图像传感器22可以判断碰撞车辆的碰撞物的大小、形态等,进而使得ECU控制模块3根据测得的碰撞物的图像确定碰撞的严重程度,图像传感器22安装在车辆的车体7侧面的B柱或车门内。
所述ECU控制模块3根据测得的侧碰信息,判断车辆是否发生侧碰以及发生的侧碰的情况是否已经达到预设严重程度(达到预设严重程度是指达到需要断开座椅1的外侧与所述车辆的车体7之间的连接,并令座椅1向内侧侧翻的程度)。在ECU控制模块3判断车辆发生了预设严重程度的侧碰时,ECU控制模块3向触发机构4发送点爆信号,以令触发机构4响应该点爆信号(也即,断开座椅1的外侧与所述车辆的车体7之间的连接并令座椅1向内侧侧翻),之后,在座椅1的侧翻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所述定位保持机构5的定位件53固定所述座椅1,以使得座椅1在侧翻预设角度之后被定位保持机构5固定而不发生反弹。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ECU控制模块3还与侧碰安全气囊6通信连接(通过信号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此时,所述ECU控制模块3还需要在接收到侧碰信息时,根据侧碰信息判断是否需要打开侧碰安全气囊6,并在确定需要打开侧碰安全气囊6时,向侧碰安全气囊6发送打开指令,以使得所述侧碰安全气囊6在侧面生存空间内打开。
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ECU控制模块3通过侧碰感知传感器2感知侧碰之后,向触发机构4发送点爆信号,触发机构4响应点爆信号并断开座椅1的外侧与车辆的车体7之间的连接,此时,座椅1开始向内侧侧翻,在座椅1的侧翻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定位保持机构5的定位件53固定座椅1;此时,座椅1在车辆中的位置被固定而不会再继续侧翻,由于座椅1此时已经侧翻预设角度,车辆被碰撞的外侧与坐在座椅1上的乘员之间的侧面生存空间增大,车辆被碰撞的外侧可允许的侧面结构的安全侵入量也随之增大,降低了在车辆的侧面碰撞中对乘员伤害的可能性,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同时,由于座椅1在侧翻预设角度之后被定位保持机构5固定,因此不会发生反弹,避免了对乘客的次生伤害,进一步保证了乘员安全;并且,座椅1向内侧翻预设角度的过程,有效地避让了侧面结构的侵入速度的峰值区域,提升了侧面生存空间的吸能作用,进一步减小了对乘员的伤害;本实用新型在车辆的初始的侧面生存空间的基础上还可以继续增大侧面生存空间,减小了对初始的侧面生存空间的依赖,减轻了车辆的各类设计要求对于空间需求的冲突。同时,侧面生存空间的增大也有利于侧碰安全气囊6的充分展开,增加侧碰安全气囊6展开之后的厚度,防止触底。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保持机构5还包括第一导向盘51和第二导向盘52,所述第一导向盘51和所述第二导向盘5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盘51连接在所述车辆的车体7上,所述第二导向盘52连接在所述座椅1上;所述定位件53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向盘51和所述第二导向盘52之间;所述第一导向盘51和第二导向盘52为圆盘,且第一导向盘51固定在车辆的地板上,第二导向盘52固定在车辆的座椅1的金属支架上。
所述座椅1向内侧侧翻时,所述第二导向盘52相对所述第一导向盘51旋转,在所述第二导向盘52相对所述第一导向盘51的旋转角度达到所述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即是指上述实施例中座椅1侧翻的预设角度)时,所述定位件53固定所述第二导向盘52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盘52的所述座椅1,此时,座椅1在车辆中的位置被固定而不会再继续侧翻,且此时座椅1的侧翻角度亦等于所述预设角度。也即,本实施例中定位保持机构5可以保证在第二导向盘52相对所述第一导向盘51的旋转角度达到所述预设角度时,使得座椅1的侧翻角度亦保持在所述预设角度,同时座椅1可以在该侧翻角度被固定,进而使得座椅1在侧翻之后不会发生反弹,避免了对乘客的次生伤害,进一步保证了乘员安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件53包括定位槽531、定位柱532、卡块533和卡簧,所述定位槽531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盘51上,所述定位柱532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盘52与所述定位槽531相对的端面上,所述定位柱532远离所述第二导向盘52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531中;所述定位槽531的侧壁上凹陷形成卡槽,所述卡块533通过所述卡簧安装在所述卡槽中;所述第二导向盘52相对所述第一导向盘51旋转时,所述定位柱532在所述定位槽531中滑动,在所述定位柱532转动至所述卡块533时,所述定位柱532克服所述卡簧的弹力将所述卡块533压入所述卡槽并继续向前滑动,直至所述定位柱532与所述卡块533脱离,所述卡块533在所述卡簧的弹力作用下伸出所述卡槽,所述定位柱532被卡嵌在所述定位槽531的侧壁和伸出的所述卡块533之间,所述第二导向盘52相对所述第一导向盘51的旋转角度达到所述预设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图3中所示的定位柱532为圆柱体,所述卡槽可以容纳整个卡块533,在座椅1并未侧翻时,定位柱532远离卡块533,此时,在卡簧的弹力作用下,卡块533伸出所述卡槽,且卡块533靠近定位柱532的一端设有导向面,如此,在座椅1侧翻时,定位柱532在定位槽531内滑动至与卡块533接触,之后可沿导向面克服卡簧的弹力将卡块533完全压入卡槽中,然后定位柱532在定位槽531内继续向前滑动,并脱离卡块533,此时,卡块533在所述卡簧的弹力作用下再次伸出所述卡槽,所述定位柱532被卡嵌在所述定位槽531的侧壁和伸出的所述卡块533之间,也即,在图3中,卡块533和卡簧的设置,允许定位柱532沿逆时针方向通过卡块533,但是在通过卡块533之后,定位柱532无法顺时针返回,而是被卡嵌在定位槽531的侧壁和伸出的所述卡块533之间,进而起到防止座椅1反弹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保持机构5还包括转动铰链54,所述第一导向盘51和所述第二导向盘52通过所述转动铰链54转动连接。此时,定位槽531为圆心与所述转动铰链54的中心重合的圆弧槽,定位柱532在定位槽531内滑动时,也即是绕转动铰链54的中心点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触发机构4包括点爆螺栓41、储能弹簧42和导向套筒43;所述导向套筒4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辆的车体7(比如车辆的地板)上,所述导向套筒43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1的本体抵接,所述储能弹簧42位于所述导向套筒43中,所述点爆螺栓41穿过所述储能弹簧42并连接在所述座椅1的外侧与所述车辆的车体7之间;所述ECU控制模块3向所述触发机构4发送点爆信号时,所述点爆螺栓41响应所述点爆信号并断开所述座椅1的外侧与所述车辆的车体7之间的连接,之后,在储能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座椅1发生侧翻。在本实施例中,座椅1的支架与车辆的地板之间存在预压的储能弹簧42,储能弹簧42的外侧设有与车辆的地板之间焊接的导向套筒43,导向套筒43可以对储能弹簧42起到导向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触发机构4还包括焊接在所述车辆的车体7(比如车辆的地板)背离所述座椅1的端面上的紧固螺母44,所述点爆螺栓41通过所述紧固螺母44与所述车辆的车体7连接。也即,通过焊接在车辆的地板上的紧固螺母44来固定连接点爆螺栓41,可以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固可靠。
其中,上述的点爆螺栓41响应所述点爆信号并断开所述座椅1的外侧与所述车辆的车体7之间的连接,可以是通过炸药化学能响应点爆信号,此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点爆螺栓41上设有用于容纳炸药的容置部411;所述ECU控制模块3向所述触发机构4发送点爆信号时,所述容置部411内的炸药爆炸以断开所述点爆螺栓41,进而实现断开所述座椅1的外侧与所述车辆的车体7之间的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电触发响应点爆信号,此时,具体地,所述触发机构4还包括连接件和继电器;所述继电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ECU控制模块3之间,所述点爆螺栓41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座椅1的外侧和所述车辆的车体7之间;所述ECU控制模块3向所述触发机构4发送点爆信号时,所述继电器控制所述连接件断开所述点爆螺栓41与所述座椅1的外侧或/和所述车辆的车体7之间的连接,也即,在本实施例中,继电器可以控制点爆螺栓41与座椅1的外侧或/和所述车辆的车体7脱开。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侧碰感知传感器、ECU控制模块、触发机构和定位保持机构;所述触发机构连接在车辆座椅的外侧以及所述车辆的车体之间,所述定位保持机构连接在所述座椅的内侧和所述车辆的车体之间;所述侧碰感知传感器以及所述触发机构均连接所述ECU控制模块;
所述ECU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侧碰感知传感器感知侧碰并向所述触发机构发送点爆信号,所述触发机构用于响应所述点爆信号以断开所述座椅的外侧与所述车辆的车体之间的连接,所述定位保持机构用于在所述座椅的侧翻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固定所述座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保持机构包括定位件、第一导向盘和第二导向盘,所述第一导向盘和所述第二导向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盘连接在所述车辆的车体上,所述第二导向盘连接在所述座椅上;所述定位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向盘和所述第二导向盘之间;
所述定位件用于在所述第二导向盘相对所述第一导向盘的旋转角度达到预设角度时,固定所述第二导向盘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盘的所述座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槽、定位柱、卡块和卡簧,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盘上,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盘与所述定位槽相对的端面上,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第二导向盘的一端插入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定位槽的侧壁上凹陷形成卡槽,所述卡块通过所述卡簧安装在所述卡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保持机构还包括转动铰链,所述第一导向盘和所述第二导向盘通过所述转动铰链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点爆螺栓、储能弹簧和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车辆的车体上,所述导向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的本体抵接,所述储能弹簧位于所述导向套筒中,所述点爆螺栓穿过所述储能弹簧并连接在所述座椅的外侧与所述车辆的车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爆螺栓上设有用于容纳炸药的容置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还包括连接件和继电器;所述继电器连接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ECU控制模块之间,所述点爆螺栓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座椅的外侧和所述车辆的车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还包括焊接在所述车辆的车体背离所述座椅的端面上的紧固螺母,所述点爆螺栓通过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车辆的车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碰感知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安装结构。
CN201921878269.4U 2019-10-31 2019-10-31 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0970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8269.4U CN210970761U (zh) 2019-10-31 2019-10-31 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8269.4U CN210970761U (zh) 2019-10-31 2019-10-31 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70761U true CN210970761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2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78269.4U Active CN210970761U (zh) 2019-10-31 2019-10-31 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7076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1997A (zh) * 2022-06-21 2022-09-0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CN115031997B (zh) * 2022-06-21 2024-06-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1997A (zh) * 2022-06-21 2022-09-0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246318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CN115031997B (zh) * 2022-06-21 2024-06-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整车侧面柱碰乘员伤害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31989B2 (en) Side collision sensor system for side airbag apparatus
US6568743B1 (en) Active armrest for side impact protection
US8820830B2 (en) Vehicle seat
JP4273604B2 (ja) 車輌の乗員保護装置
JPH11115680A (ja) 跳ね上げ式フード
US20080217457A1 (en) Inertia actuator for seat belt retractor
JP5962602B2 (ja) 前席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CN105905061A (zh) 一种具有追尾保护功能的座椅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CN210970761U (zh) 车辆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EP4349660A1 (en) Vehicle collision shock attenuation device
US20160264088A1 (en) Method for activating at least one protective element arranged in a vehicle seat
WO2006109166A2 (en) Mounting system with measurement of the weight of the occupant for a seat of a motor vehicle
CN102582558A (zh) 具有翻滚保护系统的车辆
CN213228546U (zh) 车辆安全气囊起爆系统以及车辆
CN104118383A (zh) 一种安全气囊系统
KR20100059563A (ko) 액티브 헤드레스트 연동 시트백 에어백
US7344153B1 (en) Multiple sensor controlled vehicle airbag deployment system
CN107380113A (zh) 一种垂直下压式汽车气囊
KR200414323Y1 (ko) 에어백 감지센서가 구비된 차량용 시트 레일
CN201633683U (zh) 自动弹起发动机罩保险杠
KR100348571B1 (ko) 크래쉬 패드의 충격 완화 장치
CN116494848A (zh) 汽车座椅和车辆
CN212243261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盖触发式弹起机构
CN110667507A (zh) 一种汽车
CN218805687U (zh) 车辆座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