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71182U - 车身及赛车 - Google Patents
车身及赛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871182U CN206871182U CN201720091705.8U CN201720091705U CN206871182U CN 206871182 U CN206871182 U CN 206871182U CN 201720091705 U CN201720091705 U CN 201720091705U CN 206871182 U CN206871182 U CN 2068711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wheel
- frame body
- vehicle body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身及赛车,赛车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车轮、车桥、悬挂系统及车身,车身包括底架、外框体与内框体,所述内框体、所述外框体均设于所述底架的一端,所述内框体设于所述外框体内,所述车架通过所述悬挂系统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车桥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发动机设于所述外框体与所述内框体之间,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传动系统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系统与所述车桥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设于所述内框体内。上述车身及赛车,将减速器安装于内框体内,使发动机与减速器分开设置,相对于传统车身将发动机与减速器设置为一体,上述车身及赛车在赛车出现故障时可快速定位故障的位置,方便对赛车的维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及赛车。
背景技术
赛车由于其紧张、刺激的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对赛车的设计及制造关系到赛车的各项性能,其中车身是赛车的基础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赛车车身的设计注重赛车整体的紧凑性,会导致赛车的发动机及传动系统设置不合理。当赛车出现故障时,不利于对出现故障的部位进行快速定位,加大了维修了难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维修的车身及赛车。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身,包括底架、外框体与内框体,所述内框体、所述外框体均设于所述底架的一端,所述内框体设于所述外框体内,所述外框体与所述内框体之间用于安装发动机,所述内框体内用于安装减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框体包括安装架与连接架,所述安装架位于所述底架上方,所述安装架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安装架用于安装发动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框体包括隔离架,所述隔离架的下端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隔离架靠近位于底架另一端的驾驶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车身还包括沿所述底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的防护架,所述防护架与所述隔离架连接,所述防护架包括多个拼接的三角形结构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车身还包括车头架,所述车头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架、所述防护架连接,所述车头架的另一端设有防撞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车身还包括并列设置的顶杠及与顶杠连接的横杠,所述顶杠包括第一配合管及与第一配合管连接的第二配合管,所述第一配合管远离所述第二配合管的一端与所述车头架连接,所述第二配合管远离所述第一配合管的一端与所述隔离架的上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至80度,所述隔离架的上端向远离所述车头架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隔离架与所述底架的夹角为70度至90度。
一种赛车,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车轮、车桥、悬挂系统及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身,所述车身通过所述悬挂系统与所述车桥连接,所述车桥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发动机设于所述外框体与所述内框体之间,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传动系统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系统与所述车桥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设于所述内框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桥包括前车桥与后车桥,所述车轮包括前车轮及后车轮,所述前车桥的两端设置有前车轮,所述前车桥通过悬挂系统与所述车身远离所述隔离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后车桥与所述传动系统转动连接,所述后车桥的两端设置有后车轮,所述后车桥通过悬挂系统与所述车身远离所述车头架的一端连接,所述车轮为大于10寸的轮辋轮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速器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链轮组及第二链轮组,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链轮通过链传动与所述第一链轮组的从动链轮连接,所述第一链轮组的主动链轮通过链传动与所述第二链轮组的从动链轮连接,所述第二链轮组的主动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后车桥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链轮的齿数为15,所述第二链轮的齿数为54,所述第一链轮组及所述第二链轮组的主动链轮齿数为15,所述第一链轮组及所述第二链轮组的从动链轮齿数为32,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5至17。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上述车身,所述内框体、所述外框体均设于所述底架的一端,所述内框体设于所述外框体内,所述外框体与所述内框体之间用于安装发动机,所述内框体内用于安装减速器,使发动机与减速器分开设置,相对于传统车身将发动机与减速器设置为一体,上述车身在赛车出现故障时可分别检查发动机或减速器,快速定位故障的位置,方便对赛车的维修。
上述赛车,通过将减速器设置于内框体,将发动机设于内框体与外框体之间,当赛车出现故障时可分别检查发动机或减速器,相对于传统车身将发动机与减速器设置为一体,上述赛车可更快的定位故障的位置,方便对赛车的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赛车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赛车的半剖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身,110、底架,120、外框体,121、隔离架,130、内框体,131、安装架,132、连接架,140、防护架,141、三角形结构架,150、车头架,151、防撞杠,160、顶杠,161、第一配合管,162、第二配合管,170、横杠,180、防护板,200、发动机,300、传动系统,310、减速器,400、车轮,410、前车轮,420、后车轮,500、车桥,510、前车桥,520、后车桥,600、悬挂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赛车包括车身100、发动机200、传动系统300、车轮400、车桥500及悬挂系统600。如图2所示,车身100包括底架110、外框体120与内框体130。内框体130、外框体120均设于底架110的一端,内框体130设于外框体120内。如图1所示,车桥500通过悬挂系统600与车身100连接,车桥500与车轮400连接,发动机200设于外框体120与内框体130之间,发动机200与传动系统300传动连接,传动系统300与车桥500传动连接,传动系统300包括减速器310,减速器310设于内框体130内。上述赛车,外框体120与内框体130之间用于安装发动机200,内框体130内用于安装减速器310,使发动机200与减速器310分开设置,相对于传统车身100将发动机200与减速器310设置为一体,上述车身100在赛车出现故障时可分别检查发动机200或减速器310,快速定位故障的位置,方便对赛车的维修。
如图2所示,内框体130包括安装架131与连接架132,安装架131位于底架110上方,安装架131通过连接架132与底架110连接,安装架131用于安装发动机200。安装架131通过连接架132与底架110连接,安装架131、连接架132与底架110配合围成用于安装减速器310的容纳空间,同时安装架131可以作为安装发动机200的安装座。此时既保证了发动机200与减速器310分开设置,便于检修;同时发动机200与减速器310设于安装架131的内侧及外侧,使得发动机200与减速器310分开设置不会占据太多空间,有利于赛车的小型化设计。
如图2所示,外框体120包括隔离架121,隔离架121的下端与底架110连接,隔离架121靠近位于底架110另一端的驾驶空间。赛车的驾驶空间与外框体120相邻设置,且驾驶空间设于底架110远离外框体120的一端,隔离架121可保证驾驶人员远离发动机200或减速器310,防止驾驶人员受伤。
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31的一端与隔离架121连接,安装架131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架132与底架110连接,此时减速器310设置于安装架131、连接架132、隔离架121及底架110围成的空间内。
如图1所示,上述车身100还包括沿底架11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的防护架140,防护架140与隔离架121连接,防护架140包括多个拼接的三角形结构架141。驾驶座设置在两个防护架140之间,防护架140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或侧翻时,保护驾驶人员的安全。此外,防护架140包括多个拼接的三角形结构架141,由于三角形结构受力较稳定,不易发生形变,三角形结构架141可承受更大的冲击,此时防护架140能更好的保护驾驶人员的安全。
如图1所示,上述车身100还包括车头架150,车头架150的一端与底架110、两个防护架140连接,车头架150的另一端设有防撞杠151。防撞杠151在车身100发生正面碰撞时,可起到一定的缓冲效果。车头架150也可起到减缓冲击的作用,同时车头架150可防止驾驶人员直接面对碰撞,减轻发生碰撞事故时驾驶人员受到的伤害。
如图1所示,车桥500包括前车桥510与后车桥520,车轮400包括两个前车轮410及两个后车轮420,前车桥510的两端设置有前车轮410,前车桥510通过悬挂系统600与车身100远离隔离架121的一端连接,后车桥520与传动系统300转动连接,后车桥520的两端设置有后车轮420,后车桥520通过悬挂系统600与车身100远离车头架150的一端连接,车轮400为大于十寸的轮辋轮胎。前车桥510用于控制前车轮410转向,后车桥520用于带动后车轮420转动。后车桥520与赛车的传动系统300转动连接,赛车的传动系统300通过后车桥520带动后车轮420转动,驱动赛车前进。车轮400较大能够更好的通过复杂地形,减少赛车的颠簸。本实施例中车轮400为12寸轮辋轮胎,12寸轮辋轮胎包括12寸的轮毂及与其配合的越野胎,越野胎的厚度约为160mm。12寸轮辋轮胎更容易通过连续驼峰、炮弹坑及水坑等恶劣环境。其中赛车在通过坑洼地时,12寸轮辋轮胎可减少对悬挂系统600的冲击力,增加悬挂系统600的使用寿命。同时12寸轮辋轮胎可增大车轮40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得车轮400不容易陷入泥路里面,减少车轮400空转的情况发生。车轮还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为其他尺寸。
如图2所示,传动系统300还包括变速器,减速器310通过变速器与发动机传动连接,通过调整变速器与减速器310各自的传动比,使赛车具有更大的扭矩输出。
减速器310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链轮组及第二链轮组,第一链轮与发动机200传动连接,第一链轮通过链传动与第一链轮组的从动链轮连接,第一链轮组的主动链轮通过链传动与第二链轮组的从动链轮连接,第二链轮组的主动链轮与第二链轮传动连接,第二链轮与后车桥520传动连接,第一链轮的齿数为15,第二链轮的齿数为54,第一链轮组及第二链轮组的主动链轮齿数为15,第一链轮组及第二链轮组的从动链轮齿数为32,第一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5至17。减速器310采用链传动结构,传动更稳定,效果更好。此外第一链轮、第一链轮组之间的中心距为140mm,第一链轮组、第二链轮组之间的中心距为140mm,第二链轮组、第二链轮之间的中心距为449mm,第一链轮的齿数为15,第二链轮的齿数为54,第一链轮组及第二链轮组的主动链轮齿数为15,第一链轮组及第二链轮组的从动链轮齿数为32,使第一链轮的主动链轮与第二链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6,减速器的上述设置可给予赛车更大的扭矩输出,使赛车更好的适应各种路况。
如图2所示,上述车身100还包括并列设置的顶杠160及与顶杠160连接的横杠170,顶杠160包括第一配合管161及与第一配合管161连接的第二配合管162,第一配合管161远离第二配合管162的一端与车头架150连接,第二配合管162远离第一配合管161的一端与隔离架121的上端连接。本实施例中,两个顶杠160并列设置,横杠170与两个顶杆160分别连接,当赛车发生翻车等事故时,顶杠160及横杠170的设置可保护驾驶人员,较少驾驶人员受到的伤害。此外顶杠160的两端分别与车头架150、隔离架121连接,在赛车受到冲击时,可将冲击力传导到整个车身100,减少车身100的形变,进一步保护驾驶人员的安全。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也可设置多于两个的顶杠160及横杠170。
第一配合管16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至80度,隔离架121的上端向远离车头架150的方向倾斜设置,隔离架121与底架110的夹角为70度至90度。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管16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0度,隔离架121与底架110的夹角为80度,此时顶杠160、隔离架121及防护架140围成的驾驶空间较大,能适应不同体型的驾驶人员。驾驶赛车时,由于驾驶空间较大,方便驾驶人员对赛车进行操控。同时驾驶空间较大,便于驾驶人员快速的离开赛车,在赛车出现故障时可更好的保护驾驶人员的安全。第一配合管161与水平面的夹角也可为60度至80度中的任意角度。隔离架121与底架110的夹角也可为70度至90度中的任意角度。
车身100上覆盖有防护板180,防护板180包括设置于车头架150上的第一防护板;设置于防护架140及底架110上的第二防护板;设置于隔离架121上的第三防护板。防护板180可防止赛车运动时带起的沙石进入驾驶空间,影响驾驶人员对赛车的操控,也可有效防止驾驶人员的肢体伸入发动机或传动系统的区域,导致驾驶人员受伤。第三防护板为1mm厚的铁片,可更好的起到对驾驶人员的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车身100由壁厚为3mm,管径为25mm的无缝管焊接而成,车身100强度高,不易弯曲变形或折断,在车辆发生侧翻或翻转时保护驾驶人员的安全。同时车身100参考了人体工程学,将驾驶空间的长度设置为1000mm,将驾驶空间的高度设置为2000mm。同时车身100高1280mm,驾驶空间内的部分底架长1200mm,底架110两侧的防护板140之间的距离最小为750mm,隔离架121水平方向上的最宽处为897mm。车身100的具体尺寸也可根据实际的使用要求进行调整。
赛车还包括与驾驶座配合的六点式安全带,从六个方向将车手的躯干固定,可更好的保护驾驶人员的安全及固定驾驶人员的躯体。此外,六点式安全带采用旋钮安全带锁,只要旋动旋钮安全带锁,六条带体就可全部解除,方便快捷,在赛车时产生碰撞等事故时可快速脱离赛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外框体与内框体,所述内框体、所述外框体均设于所述底架的一端,所述内框体设于所述外框体内,所述外框体与所述内框体之间用于安装发动机,所述内框体内用于安装减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体包括安装架与连接架,所述安装架位于所述底架上方,所述安装架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安装架用于安装发动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包括隔离架,所述隔离架的下端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隔离架靠近位于底架另一端的驾驶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底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的防护架,所述防护架与所述隔离架连接,所述防护架包括多个拼接的三角形结构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头架,所述车头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架、所述防护架连接,所述车头架的另一端设有防撞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杠及与顶杠连接的横杠,所述顶杠包括第一配合管及与第一配合管连接的第二配合管,所述第一配合管远离所述第二配合管的一端与所述车头架连接,所述第二配合管远离所述第一配合管的一端与所述隔离架的上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至80度,所述隔离架的上端向远离所述车头架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隔离架与所述底架的夹角为70度至90度。
8.一种赛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车轮、车桥、悬挂系统及如上述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所述车身通过所述悬挂系统与所述车桥连接,所述车桥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发动机设于所述外框体与所述内框体之间,所述发动机与所述传动系统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系统与所述车桥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设于所述内框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桥包括前车桥与后车桥,所述车轮包括前车轮及后车轮,所述前车桥的两端设置有前车轮,所述前车桥通过悬挂系统与所述车身远离所述隔离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后车桥与所述传动系统转动连接,所述后车桥的两端设置有后车轮,所述后车桥通过悬挂系统与所述车身远离所述车头架的一端连接,所述车轮为大于10寸的轮辋轮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链轮组及第二链轮组,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链轮通过链传动与所述第一链轮组的从动链轮连接,所述第一链轮组的主动链轮通过链传动与所述第二链轮组的从动链轮连接,所述第二链轮组的主动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后车桥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链轮的齿数为15,所述第二链轮的齿数为54,所述第一链轮组及所述第二链轮组的主动链轮齿数为15,所述第一链轮组及所述第二链轮组的从动链轮齿数为32,所述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二链轮之间的传动比为15至1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91705.8U CN206871182U (zh) | 2017-01-22 | 2017-01-22 | 车身及赛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91705.8U CN206871182U (zh) | 2017-01-22 | 2017-01-22 | 车身及赛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871182U true CN206871182U (zh) | 2018-01-12 |
Family
ID=61325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09170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71182U (zh) | 2017-01-22 | 2017-01-22 | 车身及赛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871182U (zh) |
-
2017
- 2017-01-22 CN CN201720091705.8U patent/CN20687118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75861B (zh) | 一种全轮驱动全轮转向电动叉车底盘驱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2703779U (zh) | 嵌入式串列双座全封闭摩托车车体结构 | |
CN101784436A (zh) | 交通工具 | |
CN202213551U (zh) | 汽车减震防撞器 | |
CN105644653A (zh) | 防侧滑装置 | |
CN206871182U (zh) | 车身及赛车 | |
CN107738643A (zh) | 一种带有前碰撞预警系统的安全可靠的新能源汽车 | |
CN207047762U (zh) | 市政防撞缓冲装置 | |
CN108860027A (zh) | 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 | |
CN103183036A (zh) | 用于索道的驱动机 | |
CN201971049U (zh) | 多重安全防护的婴儿推车 | |
CN100554077C (zh) | 小型电动车辆的操纵装置 | |
CN110641595A (zh) | 一种安全性高的平衡车 | |
CN101863194B (zh) | 环形多边框架上安装螺栓履带的辅助车轮 | |
CN102079335A (zh) | 复摆式安全车辆 | |
CN209988002U (zh) | 一种可调式电动农用车辆底盘 | |
CN201325484Y (zh) | 半副车架式轿车的强化支撑结构 | |
CN212861181U (zh) | 一种公路技术状况检测用载具 | |
CN110901759B (zh) | 一种具有安全缓冲功能的四轮联动转向车 | |
CN202022176U (zh) | 汽车安全防护装置 | |
CN203063889U (zh) | 大客车前窗内外差距式挡栅 | |
CN207450107U (zh) | 不倒电动单车及不倒电动三轮车 | |
CN205615586U (zh) | 一种汽车车架以及具有该汽车车架的汽车 | |
CN102336170B (zh) | 一种汽车中的轮胎防护装置 | |
CN105857237B (zh) | 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