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0027A - 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60027A
CN108860027A CN201810385737.8A CN201810385737A CN108860027A CN 108860027 A CN108860027 A CN 108860027A CN 201810385737 A CN201810385737 A CN 201810385737A CN 108860027 A CN108860027 A CN 108860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bottom plate
fixed
cylinder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57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60027B (zh
Inventor
方凯
赵冰峰
魏耕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Gaoyicheng Composite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8103857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600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60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0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60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0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23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6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truck collisions, e.g. bumpers; Arrangements on high-riding vehicles, e.g. lorries, for preventing vehicles or objects from running thereun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oy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较于传统的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相比,该装置减少在撞击时造成的车体变形,有效的“释放”了撞击能量,再一个通过其阻挡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后方追尾车辆因较大惯性钻入前车车底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安装在车尾后备箱存放备胎位置的底板,以及底板上设有缓冲装置和后车阻挡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若干个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后车阻挡装置具有触发杆,该阻挡装置具有当后车碰触到触发杆后,触发杆驱动阻挡装置阻挡后车相对于前车继续前进的结构,防止后方追尾车辆因较大惯性钻入前车车底对后方驾驶员造成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追尾事故时,保护人车安全的防护装置,确切说是一种安装在汽车尾部的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人们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随之带来了很多交通意外事故,由于机动车辆的陡然增加,每年公路交通事故承直线上升,据报道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员高达数万,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现有汽车的防碰撞技术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人体的安全防撞和车体的安全防撞,这二者实际上是相互依存、难以完全分开的两个部分:由于汽车的碰撞能量往往很大,根据物体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对应这种撞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吸能”方式,这样吸能的同时能量要作用在车体上,而无法吸收的其余能量仍旧要作用在车体上。由于传统的汽车是靠汽车保险杠,而常用的保险杠金属材料为主,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虽然有刚性,但是缺少弹性,不能有效的“吸能”,这些能量得不到释放,所以只能造成其车身的局部的扭曲、断裂、变形、其防撞能力是很有限的,对于驾驶者本人及被撞人与物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装置,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主要部件组成。虽然安全气囊解救了不少人的生命,但是安全气囊毕竟也是在汽车受到巨大撞击,其压力大于气囊的设定值时,气囊瞬间充气弹出对人采取的一种被动的补救措施,再一个当汽车发生追尾事故时由于后方车辆速度过快,在后方车辆极大的惯性冲击力下很容易钻入前方车辆的底部,前方车辆后轮碾压后方车辆前挡风玻璃这样对后方车辆驾驶员造成极大的伤害,尤其是发生汽车连环追尾事故时,由于前后车辆相互紧贴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因此如何减少在撞击时造成的车体变形,有效的“释放”撞击能量,以及防止后方追尾车辆因较大的惯性钻入前车车底对后方驾驶员造成伤害,是汽车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该防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以上所提到的问题,弥补了传统技术的不足。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底板上设有缓冲装置和后车阻挡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滑板和多个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缸筒底部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且纵向间隔固定于滑板上,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固定于沿底板宽度方向延伸的后防撞板上,所述滑板底部沿底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滑块,所述底板上设有与第一滑块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滑板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气缸经多根软管连接在固定于底板上且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活塞杆沿背离滑板方向向外伸出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活塞杆上套固有沿底板宽度方向设置的矩形薄板,所述矩形薄板纵向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长杆,所述长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配合于沿底板宽度方向纵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滑槽上,所述第二滑块远离第二气缸活塞杆一端面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滑槽远离第二气缸活塞杆的一端面上,所述第二滑槽固定于沿底板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横板上,所述第一横板上设有与第二气缸活塞杆滑动配合的第一圆孔,所述第二气缸活塞杆经第一圆孔向外伸出第一横板且其伸出端固定有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连接有后车阻挡装置,该阻挡装置具有触发杆,该阻挡装置具有当后车碰触到触发杆后,触发杆驱动阻挡装置阻挡后车相对于前车继续前进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后车阻挡装置包括纵向间隔设置在底板下端面且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第二齿条,两所述第二齿条之间由一横杆连接于两第二齿条一端,两所述第二齿条远离横杆的一端分别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固在竖向转动连接于底板的第一齿轮轴上,所述横杆中间部位设有第三滑块,所述底板下端面中间部位设有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且与第三滑块滑动配合的第三滑槽,所述横杆远离第一齿轮的横向一端面上固定有沿背离第一齿轮且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齿面面向底板且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套固于沿底板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齿轮轴上,所述第二齿轮轴转动连接于固定在底板上的两第一薄板上,所述底板下端面设有与第二齿轮相配合的凹孔,所述第二齿轮部分置于凹孔内,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薄板之间的第二齿轮轴上分别固定有沿竖向设置的触发杆,所述触发杆另一端置于第二齿轮轴下方;
所述第一齿轮轴向上伸出底板且其伸出端经第一轴承转动配合有固定于底板上端面的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齿轮轴固定于第一轴承内圈,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方设有套固于第一齿轮轴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套固于沿垂直于底板方向延伸的第三齿轮轴上,所述第三齿轮轴转动连接于固定在底板上端面的第一底座上,所述第四齿轮上方的第三齿轮轴上套固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有第一单向齿轮,所述第一单向齿轮套固于沿底板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四齿轮轴上,所述第四齿轮轴转动连接于固定在底板的两第二薄板上,所述第四齿轮轴两端向外分别伸出第二薄板且其伸出端分别套固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薄板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第四齿轮轴上套固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啮合有沿垂直于底板方向设置的第四齿条,两所述第四齿条固定于沿底板宽度方向延伸且垂直于底板设置的第二横板的纵向两端,所述第四齿条与第二横板构成该阻挡装置的阻挡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与阻挡板滑动配合的第一U形孔,所述第二横板上端面设有沿背离第一横板方向且伸出第二横板上端面的第三横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上端面固定有沿第一滑块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五齿条,所述第五齿条啮合有第六齿轮,两所述第六齿轮套固在沿底板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五齿轮轴上,两所述第六齿轮之间还设有套固于第五齿轮轴上的两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五齿轮轴转动连接于置于两第三锥齿轮之间且固定在底板上的两第三薄板上,所述底板上设有沿底板长度方向延伸且纵向间隔设置的两第六齿轮轴,所述第六齿轮轴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横板上,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在底板上的第四薄板上且第六齿轮轴向外伸出第四薄板,所述第六齿轮轴伸出第四薄板一端套固有啮合于第三锥齿轮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薄板与第一横板之间的两第六齿轮轴上还套固有多个相对应的圆盘,所述圆盘一端面上设有沿垂直于圆盘方向且向外突出的圆柱体,两所述第六齿轮轴之间沿底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与圆盘相对应的多个沿底板宽度方向延伸的拉簧,所述拉簧两端分别固定于与其相对应的圆盘的圆柱体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缸固定于沿底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弧形板上,所述弧形板固定于底板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处于第一气缸内的活塞杆上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一端固定于活塞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气缸横向一侧壁上。
优选的,两所述第二齿条的齿面沿相背离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U形孔置于两第二齿条之间。
优选的,所述矩形薄板纵向两端分别设有一端开口的矩形孔,所述矩形孔内竖向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长杆一端设有与第一转轴转动配合的套筒,所述第二滑块面向矩形薄板一端面上竖向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固定于两第五薄板上,两所述第五薄板固定于第二滑块靠近矩形薄板的一端面上,所述长杆另一端设有与第二转轴转动配合的第二圆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向齿轮包括第七齿轮,所述第七齿轮内壁开设有棘齿,第七齿轮内设有和棘齿相配合的棘爪,所述的棘爪转动连接于圆筒,所述圆筒上固定有弹性挡片且弹性挡片一端抵接于棘爪,所述圆筒通过键销固定在第四齿轮轴上,所述第一单向齿轮转动连接于圆筒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活塞与钢筒底部之间的侧壁上装设有压力阀。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较于传统的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相比,该装置减少在撞击时造成的车体变形,有效的“释放”了撞击能量,再一个通过其阻挡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后方追尾车辆因较大惯性钻入前车车底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删去底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气缸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底板下端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矩形薄板与第二滑槽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矩形薄板与第二滑块配合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阻挡装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阻挡装置删去底板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仰视斜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一单向齿轮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三滑块和第三滑槽滑动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在汽车尾部装设位置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装设在在汽车尾部的仰视图。
图中1:底板1,滑板2,第一气缸3,后防撞板4,第一滑块5,第一滑槽6,第一弹簧7,软管8,第二气缸9,矩形薄板10,长杆11,第二滑块12,第二滑槽13,第二弹簧14,第一横板15,第一圆孔16,第一齿条17,第二齿条18,横杆19,第一齿轮20,第一齿轮轴21,第三滑块22,第三滑槽23,第三齿条24,第二齿轮25,第二齿轮轴26,第一薄板27,凹孔28,触发杆29,第一轴承座30,压力阀31,第三齿轮32,第四齿轮33,第三齿轮轴34,第一底座35,第一锥齿轮36,第一单向齿轮37,第四齿轮轴38,第二薄板39,第二锥齿轮40,第五齿轮41,第四齿条42,第二横板43,第一U形孔44,第三横板45,第五齿条46,第六齿轮47,第五齿轮轴48,第三锥齿轮49,第三薄板50,第六齿轮轴51,第四薄板52,第四锥齿轮53,圆盘54,圆柱体55,拉簧56,弧形板57,第三弹簧58,矩形孔59,第一转轴60,套筒61,第二转轴62,第五薄板63,第二圆孔64,第七齿轮65,棘齿66,棘爪67,圆筒68,弹性挡片69,长条孔70,第二U形孔71,后防撞钢梁72。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6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设有缓冲装置和后车阻挡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滑板2和多个第一气缸3,所述第一气缸3缸筒底部沿底板1长度方向延伸且纵向间隔固定于滑板2上,所述第一气缸3活塞杆固定于沿底板1宽度方向延伸的后防撞板4上,所述滑板2底部沿底板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滑块5,所述底板1上设有与第一滑块1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6,所述第一滑槽6远离滑板2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滑块5上,所述第一气缸3经多根软管8连接在固定于底板1上且沿底板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气缸9,所述第二气缸9活塞杆沿背离滑板2方向向外伸出第二气缸9,所述第二气缸9活塞杆上套固有沿底板1宽度方向设置的矩形薄板10,所述矩形薄板10纵向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长杆11,所述长杆11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2,所述第二滑块12滑动配合于沿底板1宽度方向纵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滑槽13上,所述第二滑块12远离第二气缸9活塞杆一端面固定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滑槽13远离第二气缸9活塞杆的一端面上,所述第二滑槽13固定于沿底板1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横板15上,所述第一横板15上设有与第二气缸9活塞杆滑动配合的第一圆孔16,所述第二气缸9活塞杆经第一圆孔16向外伸出第一横板15且其伸出端固定有沿底板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齿条17,所述第一齿条17连接有后车阻挡装置,该阻挡装置具有触发杆,该阻挡装置具有当后车碰触到触发杆后,触发杆驱动阻挡装置阻挡后车相对于前车继续前进的结构。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该装置设置在处于车尾后备箱下方存放备胎的位置,该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的底板1通过多根短杆固定在处于备胎下方的底壁上,且底板1与备胎下方底壁之间留有一定间隔,在用优选的车辆备胎可在车尾后备箱里另设箱体用来存放,另外该装置的后防撞板4设置在车辆的后防撞钢梁72之后,且车辆的后防撞钢梁72上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气缸3活塞杆相滑动配合的孔洞,所述第一气缸3活塞杆向后伸出车辆的后防撞钢梁72连接有后防撞板4,所述后车阻挡装置上的触发杆29正常状态时竖向穿过车辆后备箱用来存放备胎位置的底部且置于车尾底盘外部,所述车尾下方的底盘上开设有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且与触发杆29相配合的长条孔70,以使当后方车辆撞击到该阻挡装置的触发杆29后使发杆29能围绕第二齿轮轴26转动且能收回至车辆底盘内,所述车辆车尾底盘开设有与该阻挡装置阻挡板相配合的第二U形孔71,使触发杆29被触发后该阻挡板能沿该孔向下滑出车辆底盘以此来阻挡后方追尾车辆向前移动;
当后方车辆撞击前方车辆尾部时,后方车辆首先撞击到处于车辆后防撞钢梁72之后的后防撞板4,继而推动后防撞板4向前移动挤压第一气缸3活塞杆,所述第一气缸3活塞杆向前滑动压缩第一气缸内部空气,致使第一气缸3内部空气通过软管8传输到第二气缸9缸筒内,当若干个第一气缸3缸筒内的空气传输到第二气缸9缸筒内时,空气做功推动第二气缸9活塞向前滑动继而推动第二气缸9活塞杆沿第二气缸9缸筒向前滑动,此时套固在第二气缸9活塞杆上的矩形薄板10向前移动,由于矩形薄板10两端转动连接有长杆11且长杆11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2,此时第二滑块12在第二气缸9活塞杆的推动下沿第二滑槽13朝着背离第二气缸9活塞杆的方向滑动,第二滑块12滑动压缩第二弹簧14抵消后方撞击车辆的一部分动能,由于第一气缸3缸筒固定在滑板2上,所以当后方车辆撞击到处于车辆尾部的后防撞板4,后防撞板4在挤压第一气缸3活塞杆的同时滑板2通过固定在滑板2底部的第一滑块5也沿着第一滑槽6在所述底板1上向前滑动,所述第一滑块5在第一滑槽6内向前滑动压缩第一弹簧7,此时也抵消了后方撞击车辆的一部分动能,如果后方追尾车辆车速过快以至于动能较大此时车辆继续向前行驶继使得后车车头钻入前车车位下部而撞击到处于前方车辆车尾底部的触发杆29,此时触发杆29驱动阻挡装置阻挡后车相对于前车继续前进,避免后方追尾车辆钻入前车车尾底部对后方追尾车辆驾驶员造成二次伤害。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后车阻挡装置包括纵向间隔设置在底板1下端面且沿底板1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第二齿条18,两所述第二齿条18之间由一横杆19连接于两第二齿条18一端,两所述第二齿条18远离横杆19的一端分别啮合有第一齿轮20,所述第一齿轮20套固在竖向转动连接于底板1的第一齿轮轴21上,所述横杆19中间部位设有第三滑块22,所述底板1下端面中间部位设有沿底板1长度方向延伸且与第三滑块22滑动配合的第三滑槽23,所述横杆19远离第一齿轮20的横向一端面上固定有沿背离第一齿轮20且沿底板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齿条24,所述第三齿条24齿面面向底板且啮合有第二齿轮25,所述第二齿轮25套固于沿底板1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齿轮轴26上,所述第二齿轮轴26转动连接于固定在底板1上的两第一薄板27上,所述底板1下端面设有与第二齿轮25相配合的凹孔28,所述第二齿轮25部分置于凹孔28内,所述第二齿轮25与第一薄板27之间的第二齿轮轴26上分别固定有沿竖向设置的触发杆29,所述触发杆29另一端置于第二齿轮轴26下方;
所述第一齿轮轴21向上伸出底板1且其伸出端经第一轴承转动配合有固定于底板1上端面的第一轴承座30,所述第一齿轮轴21固定于第一轴承内圈,所述第一轴承座30上方设有套固于第一齿轮轴21的第三齿轮32,所述第三齿轮32啮合有第四齿轮33,所述第四齿轮33套固于沿垂直于底板1方向延伸的第三齿轮轴34上,所述第三齿轮轴34转动连接于固定在底板1上端面的第一底座35上,所述第四齿轮33上方的第三齿轮轴34上套固有第一锥齿轮36,所述第一齿条17啮合有第一单向齿轮37,所述第一单向齿轮37套固于沿底板1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四齿轮轴38上,所述第四齿轮轴38转动连接于固定在底板1的两第二薄板39上,所述第四齿轮轴38两端向外分别伸出第二薄板39且其伸出端分别套固有与第一锥齿轮36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0,所述第二薄板39与第二锥齿轮40之间的第四齿轮轴上套固有第五齿轮41,所述第五齿轮41啮合有沿垂直于底板1方向设置的第四齿条42,两所述第四齿条42固定于沿底板1宽度方向延伸且垂直于底板1设置的第二横板43的纵向两端,所述第四齿条42与第二横板43构成该阻挡装置的阻挡板,所述底板1上设有与阻挡板滑动配合的第一U形孔44,所述第二横板43上端面设有沿背离第一横板15方向且伸出第二横板43上端面的第三横板45,以上部件构成该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的后车阻挡装置。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当后方追尾车辆在经历第一波缓冲后继续向前行驶时,会触发到置于前车车尾底盘下方的触发杆29,后方追尾车辆推动触发杆29围绕第二齿轮轴26转动,第二齿轮轴26上套固有第二齿轮25,所述第二齿轮25啮合有第三齿条24,由于第三齿条24、两第二齿条18以及横杆19均由第三滑块22滑动配合于底板1下端面的第三滑槽23内,此时第二齿轮25在触发杆29的转动下带动第三齿条24向前滑动继而两第二齿条18沿第三滑槽23向前滑动,所述第二齿条18啮合有套固于第一齿轮轴21上的第一齿轮20,所述第一齿轮轴21转动连接于固定在底板1上端面的第一轴承座30,所述第一齿轮轴21位于第一轴承座上端套固有第三齿轮32,因此第二齿条18带动第一齿轮20转动继而带动第三齿轮32转动,第三齿轮32啮合有第四齿轮33,第四齿轮33同轴转动有第一锥齿轮36,第一锥齿轮啮合有第二锥齿轮40且第二锥齿轮40同轴转动有第五齿轮41,第五齿轮41啮合有固定在第二横板43上的第四齿条42,因此当后方追尾车辆触底触发杆29后通过齿轮传动使第二横板43沿设置在底板1上的第一U形孔44向下滑出车量底盘。以此来阻挡后方追尾车辆继续向前行驶钻入前车车底;
当车辆轻微撞击时由于第一单向齿轮37只能单向传动,所以第七齿轮65只能沿着圆筒68转动,并不能带动第四齿轮轴38转动,因此不会使阻挡板向下滑出车辆底盘,当车辆撞击力较大时,由于后防撞板4与车辆后防撞钢梁72之间间隔的距离有限,当后防撞板4接触到车辆后防撞钢梁72时,此时通过气缸来缓冲已不能达到效果,此时后车阻挡装置在触发杆29的触发下在阻挡板向下伸出前车底盘的同时,还带动第一单向齿轮37转动,此时带动第一齿条17向前滑动继而带动第二气缸9活塞杆向前滑动,所述第二气缸9活塞杆向前滑动带动第二滑块12继续压缩第二弹簧14,因此有进一步消耗量后方追尾车辆的一部分动能。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滑块5上端面固定有沿第一滑块5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五齿条46,所述第五齿条46啮合有第六齿轮47,两所述第六齿轮47套固在沿底板1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五齿轮轴48上,两所述第六齿轮47之间还设有套固于第五齿轮轴48上的两第三锥齿轮49,所述第五齿轮轴48转动连接于置于两第三锥齿轮49之间且固定在底板1上的两第三薄板50上,所述底板1上设有沿底板1长度方向延伸且纵向间隔设置的两第六齿轮轴51,所述第六齿轮轴51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横板15上,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在底板1上的第四薄板52上且第六齿轮轴51向外伸出第四薄板52,所述第六齿轮轴51伸出第四薄板52一端套固有啮合于第三锥齿轮49的第四锥齿轮53,所述第四薄板52与第一横板15之间的两第六齿轮轴51上还套固有多个相对应的圆盘54,所述圆盘54一端面上设有沿垂直于圆盘54方向且向外突出的圆柱体55,两所述第六齿轮轴51之间沿底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与圆盘54相对应的多个沿底板1宽度方向延伸的拉簧56,所述拉簧56两端分别固定于与其相对应的圆盘54的圆柱体55上。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所述第一滑块5上设有第五齿条46且第五齿条46啮合有第六齿轮47,所述第六齿轮47同轴转动有第三锥齿轮49,当后方追尾车辆撞击后防撞板4推动所述滑板2沿第一滑槽6向前滑动时,第六齿轮47带动第三锥齿轮49转动,第三锥齿轮49带动套固于第六齿轮轴51上的第四锥齿轮53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53同轴转动有多个圆盘54 ,第四锥齿轮53带动套固于第六齿轮轴51上的圆盘54转动,两所述第六齿轮轴51上的多个相对应的圆盘54之间设有拉簧56,当圆盘54要发生转动时所述拉簧56阻止两相对圆盘54转动,此时拉簧56被拉伸进一步消耗量后方追尾车辆的一部分动能。
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气缸9固定于沿底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弧形板57上,所述弧形板57固定于底板1上端面,两所述弧形板57设置在所述拉簧56之间且不影响拉簧56拉伸。
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处于第一气缸3内的活塞杆上套设有第三弹簧58,所述第三弹簧58一端固定于活塞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气缸3横向一侧壁上。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当后方追尾车辆撞击后防撞板4时,后防撞板4挤压第一气缸3活塞杆继而第一气缸3活塞向前压缩第一气缸3内空气,所述第三弹簧58在第一气缸3活塞的作用下被压缩,消耗了后方追尾车辆的部分动能。
实施例6,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两所述第二齿条18的齿面沿相背离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U形孔44置于两第二齿条18之间,当该后车阻挡装置的阻挡板沿第一U形孔44向下滑出车辆底盘时不受两第二齿条18影响。
实施例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矩形薄板10纵向两端分别设有一端开口的矩形孔59,所述矩形孔59内竖向固定有第一转轴60,所述长杆11一端设有与第一转轴60转动配合的套筒61,所述第二滑块12面向矩形薄板10一端面上竖向设有第二转轴62,所述第二转轴62固定于两第五薄板63上,两所述第五薄板63固定于第二滑块12靠近矩形薄板10的一端面上,所述长杆11另一端设有与第二转轴62转动配合的第二圆孔64。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第二气缸9活塞杆带动矩形薄板10向前移动,所述长杆11通过套筒转动连接于位于矩形薄板10纵向两端的第一转轴60上,长杆11另一端设有与第二转轴62转动配合的第二圆孔64,使第二滑块12在第二气缸9活塞杆的推动下沿第二滑槽13滑动,继而挤压第二弹簧14且第二弹簧14受到压缩吸收了后方追尾车辆的部分动能。
实施例8,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单向齿轮37包括第七齿轮65,所述第七齿轮65内壁开设有棘齿66,第七齿轮65内设有和棘齿66相配合的棘爪67,所述的棘爪67转动连接于圆筒68,所述圆筒68上固定有弹性挡片69且弹性挡片69一端抵接于棘爪67,所述圆筒68通过键销固定在第四齿轮轴38上,所述第一单向齿轮37转动连接于圆筒68上。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当后方追尾车辆撞击力度较小时不应触发后车阻挡装置的阻挡板向下滑出前车车辆底盘,第一齿条17啮合有第一单向齿轮37,由于第七齿轮65转动连接于圆筒68上,此时第七齿轮65在第一齿条17的传动下沿所述圆筒68转动且不会带动第四齿轮轴38转动,因此不会触发阻挡板向下滑动;当后方追尾车辆撞击力度较大时触发后车阻挡装置动作,所述第四齿轮轴38通过键销带动圆筒68转动,此时棘爪66带动第七齿轮65转动继而带动第一齿条17向前移动,在使阻挡板向下滑出前车底盘的同时还带动第二气缸9活塞杆向前移动压缩第二滑块12抵消后方追尾车辆的部分动能。
实施例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9活塞与钢筒底部之间的侧壁上装设有压力阀31,当缸筒内负压达到一定值时会触发压力阀31动作,以使外界空气进入气缸缸筒底部与活塞之间的密闭空间内,所述活塞与气缸缸筒另一端面形成的空间与外界大气压连通,以避免缸筒内负压过大致使第二气缸9活塞杆不能向前滑动。
本发明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较于传统的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相比,该装置减少在撞击时造成的车体变形,有效的“释放”了撞击能量,再一个通过其阻挡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后方追尾车辆因较大惯性钻入前车车底的对后方追尾车辆驾驶员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底板(1)上设有缓冲装置和后车阻挡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滑板(2)和多个第一气缸(3),所述第一气缸(3)缸筒底部沿底板(1)长度方向延伸且纵向间隔固定于滑板(2)上,所述第一气缸(3)活塞杆固定于沿底板(1)宽度方向延伸的后防撞板(4)上,所述滑板(2)底部沿底板(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滑块(5),所述底板(1)上设有与第一滑块(5)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6),所述第一滑槽(6)远离滑板(2)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弹簧(7),所述第一弹簧(7)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滑块(5)上,所述第一气缸(3)经多根软管(8)连接在固定于底板(1)上且沿底板(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气缸(9),所述第二气缸(9)活塞杆沿背离滑板(2)方向向外伸出第二气缸(9),所述第二气缸(9)活塞杆上套固有沿底板(1)宽度方向设置的矩形薄板(10),所述矩形薄板(10)纵向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长杆(11),所述长杆(11)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2),所述第二滑块(12)滑动配合于沿底板(1)宽度方向纵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滑槽(13)上,所述第二滑块(12)远离第二气缸(9)活塞杆一端面固定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滑槽(13)远离第二气缸(9)活塞杆的一端面上,所述第二滑槽(13)固定于沿底板(1)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横板(15)上,所述第一横板(15)上设有与第二气缸(9)活塞杆滑动配合的第一圆孔(16),所述第二气缸(9)活塞杆经第一圆孔(16)向外伸出第一横板(15)且其伸出端固定有沿底板(1)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齿条(17),所述第一齿条(17)连接有后车阻挡装置,该阻挡装置具有触发杆(29),该阻挡装置具有当后车碰触到触发杆(29)后,触发杆(29)驱动阻挡装置阻挡后车相对于前车继续前进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阻挡装置包括纵向间隔设置在底板(1)下端面且沿底板(1)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第二齿条(18),两所述第二齿条(18)之间由一横杆(19)连接于两第二齿条(18)一端,两所述第二齿条(18)远离横杆(19)的一端分别啮合有第一齿轮(20),所述第一齿轮(20)套固在竖向转动连接于底板(1)的第一齿轮轴(21)上,所述横杆(19)中间部位设有第三滑块(22),所述底板(1)下端面中间部位设有沿底板(1)长度方向延伸且与第三滑块(22)滑动配合的第三滑槽(23),所述横杆(19)远离第一齿轮(20)的横向一端面上固定有沿背离第一齿轮(20)且沿底板(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齿条(24),所述第三齿条(24)齿面面向底板(1)且啮合有第二齿轮(25),所述第二齿轮(25)套固于沿底板(1)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齿轮轴(26)上,所述第二齿轮轴(26)转动连接于固定在底板(1)上的两第一薄板(27)上,所述底板(1)下端面设有与第二齿轮(25)相配合的凹孔(28),所述第二齿轮(25)部分置于凹孔(28)内,所述第二齿轮(25)与第一薄板(27)之间的第二齿轮轴(26)上分别固定有沿竖向设置的触发杆(29),所述触发杆(29)另一端置于第二齿轮轴(26)下方;
所述第一齿轮轴(21)向上伸出底板(1)且其伸出端经第一轴承转动配合有固定于底板(1)上端面的第一轴承座(30),所述第一齿轮轴(21)固定于第一轴承内圈,所述第一轴承座(30)上方设有套固于第一齿轮轴(21)的第三齿轮(32),所述第三齿轮(32)啮合有第四齿轮(33),所述第四齿轮(33)套固于沿垂直于底板(1)方向延伸的第三齿轮轴(34)上,所述第三齿轮轴(34)转动连接于固定在底板(1)上端面的第一底座(35)上,所述第四齿轮(33)上方的第三齿轮轴(34)上套固有第一锥齿轮(36),所述第一齿条(17)啮合有第一单向齿轮(37),所述第一单向齿轮(37)套固于沿底板(1)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四齿轮轴(38)上,所述第四齿轮轴(38)转动连接于固定在底板(1)的两第二薄板(39)上,所述第四齿轮轴(38)两端向外分别伸出第二薄板(39)且其伸出端分别套固有与第一锥齿轮(36)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0),所述第二薄板(39)与第二锥齿轮(40)之间的第四齿轮轴(38)上套固有第五齿轮(41),所述第五齿轮(41)啮合有沿垂直于底板(1)方向设置的第四齿条(42),两所述第四齿条(42)固定于沿底板(1)宽度方向延伸且垂直于底板(1)设置的第二横板(39)的纵向两端,所述第四齿条(42)与第二横板(39)构成该阻挡装置的阻挡板,所述底板(1)上设有与阻挡板滑动配合的U形孔(44),所述第二横板(39)上端面设有沿背离第一横板(15)方向且伸出第二横板(39)上端面的第三横板(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5)上端面固定有沿第一滑块(5)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五齿条(46),所述第五齿条(46)啮合有第六齿轮(47),两所述第六齿轮(47)套固在沿底板(1)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五齿轮轴(48)上,两所述第六齿轮(47)之间还设有套固于第五齿轮轴(48)上的两第三锥齿轮(49),所述第五齿轮轴(48)转动连接于置于两第三锥齿轮(49)之间且固定在底板(1)上的两第三薄板(50)上,所述底板(1)上设有沿底板(1)长度方向延伸且纵向间隔设置的两第六齿轮轴(51),所述第六齿轮轴(51)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横板(15)上,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在底板(1)上的第四薄板(52)上且第六齿轮轴(51)向外伸出第四薄板(52),所述第六齿轮轴(51)伸出第四薄板(52)一端套固有啮合于第三锥齿轮(49)的第四锥齿轮(53),所述第四薄板(52)与第一横板(15)之间的两第六齿轮轴(51)上还套固有多个相对应的圆盘(54),所述圆盘(54)一端面上设有沿垂直于圆盘(54)方向且向外突出的圆柱体(55),两所述第六齿轮轴(51)之间沿底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与圆盘(54)相对应的多个沿底板(1)宽度方向延伸的拉簧(56),所述拉簧(56)两端分别固定于与其相对应的圆盘(54)的圆柱体(5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9)固定于沿底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弧形板(57)上,所述弧形板(57)固定于底板(1)上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于第一气缸(3)内的活塞杆上套设有第三弹簧(58),所述第三弹簧(58)一端固定于活塞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气缸(3)横向一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第二齿条的齿面沿相背离的方向设置,所述U形孔(44)置于两第二齿条(18)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薄板(10)纵向两端分别设有一端开口的矩形孔(59),所述矩形孔(59)内竖向固定有第一转轴(60),所述长杆(11)一端设有与第一转轴(60)转动配合的套筒(61),所述第二滑块(12)面向矩形薄板(10)一端面上竖向设有第二转轴(62),所述第二转轴(62)固定于两第五薄板(63)上,两所述第五薄板(63)固定于第二滑块(12)靠近矩形薄板(10)的一端面上,所述长杆(11)另一端设有与第二转轴(62)转动配合的第二圆孔(64)。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齿轮(37)包括第七齿轮(65),所述第七齿轮(65)内壁开设有棘齿(66),第七齿轮(65)内设有和棘齿(66)相配合的棘爪(67),所述的棘爪(67)转动连接于圆筒(68),所述圆筒(68)上固定有弹性挡片(69)且弹性挡片(69)一端抵接于棘爪(66),所述圆筒(68)通过键销固定在第四齿轮轴(38)上,所述第一单向齿轮(37)转动连接于圆筒(68)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9)活塞与钢筒底部之间的侧壁上装设有压力阀(31)。
CN201810385737.8A 2018-04-26 2018-04-26 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 Active CN1088600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5737.8A CN108860027B (zh) 2018-04-26 2018-04-26 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85737.8A CN108860027B (zh) 2018-04-26 2018-04-26 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0027A true CN108860027A (zh) 2018-11-23
CN108860027B CN108860027B (zh) 2020-04-24

Family

ID=64327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5737.8A Active CN108860027B (zh) 2018-04-26 2018-04-26 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6002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1267A (zh) * 2021-04-19 2021-05-18 山东黄金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开关柜输送的小车防护机构
CN113043981A (zh) * 2021-03-30 2021-06-29 重庆骏普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缓震效果好的车辆后防护栏总成
CN113414572A (zh) * 2021-07-14 2021-09-21 星河智源(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轴自动插装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42560A1 (de) * 2000-08-30 2002-03-28 Audi Ag Trag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s mit einem Frontend
CN2799330Y (zh) * 2005-06-22 2006-07-26 段练 具有自动伸出防撞装置的轿车
CN104973002A (zh) * 2015-06-29 2015-10-14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
US9403499B2 (en) * 2014-10-29 2016-08-02 Saf-Holland, Inc. Energy absorbent slider stop and rear underride protection system
CN205801016U (zh) * 2016-06-23 2016-12-14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防撞汽车底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42560A1 (de) * 2000-08-30 2002-03-28 Audi Ag Trag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s mit einem Frontend
CN2799330Y (zh) * 2005-06-22 2006-07-26 段练 具有自动伸出防撞装置的轿车
US9403499B2 (en) * 2014-10-29 2016-08-02 Saf-Holland, Inc. Energy absorbent slider stop and rear underride protection system
CN104973002A (zh) * 2015-06-29 2015-10-14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
CN205801016U (zh) * 2016-06-23 2016-12-14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防撞汽车底盘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3981A (zh) * 2021-03-30 2021-06-29 重庆骏普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缓震效果好的车辆后防护栏总成
CN113043981B (zh) * 2021-03-30 2022-09-02 重庆骏普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缓震效果好的车辆后防护栏总成
CN112821267A (zh) * 2021-04-19 2021-05-18 山东黄金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开关柜输送的小车防护机构
CN112821267B (zh) * 2021-04-19 2021-07-13 山东黄金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开关柜输送的小车防护机构
CN113414572A (zh) * 2021-07-14 2021-09-21 星河智源(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轴自动插装机
CN113414572B (zh) * 2021-07-14 2023-09-29 山东国众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齿轮轴自动插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0027B (zh) 2020-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9822B2 (en) Telescopic type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for rail vehicle
CN108860027A (zh) 一种汽车尾部反冲击安全防护装置
CN109868775B (zh) 一种交通安全护栏及其使用方法
CN106364520B (zh) 一种列车碰撞防护方法及系统
CN109457606A (zh) 一种具有多重缓冲结构的桥梁用防撞护栏
CN105584440B (zh)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吸能装置
CN207416528U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
CN109208503A (zh) 一种新型道路桥梁安防装置
CN103895594B (zh) 车辆的冲击吸收装置
CN206826583U (zh) 一种机动车碰撞缓冲器
CN10858348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用防撞梁
CN20857652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用防撞梁
CN208198324U (zh) 基于分级蜂窝结构的吸能盒
CN204488765U (zh) 反冲式防碰撞缓冲装置及车辆
CN207015296U (zh) 一种汽车蜂窝吸能防撞梁
CN112144447B (zh) 一种基于摩擦缓冲的汽车防撞护栏
CN2835003Y (zh) 机动车吸能耗能式防撞装置
CN202608709U (zh) 轿车防撞系统
CN106608241B (zh) 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5615454U (zh) 一种主动弹出的机械式汽车后保险杠
CN206255072U (zh) 车架和具有该车架的车辆
CN205819124U (zh) 一种双级杠体吸能式保险杠
CN103692991B (zh) 一种兼具碰撞兼容性与通过性的缓冲吸能防撞机构
CN110901764B (zh) 一种可提高安全性能的车架
CN112695675B (zh) 公路工程防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Na

Inventor after: Fang Kai

Inventor after: Zhao Bingfeng

Inventor after: Wei Gengzhu

Inventor before: Fang Kai

Inventor before: Zhao Bingfeng

Inventor before: Wei Gengzhu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2

Address after: No.58 Xinfu Road, Xinjie community, yonganzhou Town, Gaog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Taizhou Jiu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00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City Bauhinia Guancheng Hui District mountain road No. 666

Applicant before: HUANGHE S & T Colleg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7

Address after: 225300 Yongc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 yonganzhou Town, Gaog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izhou gaoyicheng composite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58 Xinfu Road, Xinjie community, yonganzhou Town, Gaog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aizhou Jiuru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