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63202U - 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63202U
CN206863202U CN201720488658.0U CN201720488658U CN206863202U CN 206863202 U CN206863202 U CN 206863202U CN 201720488658 U CN201720488658 U CN 201720488658U CN 206863202 U CN206863202 U CN 206863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
belt line
jack
electric energy
energy 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886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正幸
李强本
余义宙
吴培
皮国娟
王付松
王清克
孟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Sanhui Mutual I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SM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SM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SM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886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63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63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63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包括机架,其中在所述机架本体上设置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上设置有顶升板,所述顶升板上并列设置有多个表位单元,在所述顶升板的下方还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一对顶升气缸以及与所述顶升气缸平行的顶升气缸导向轴,与所述顶升机构相对设置有自动化接线、拆线装置,所述自动化接线、拆线装置中设置有并排放置的多个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所述机架上方还设置有第一皮带线、第二皮带线、第一拨表机构、第二拨表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智能电能表在电能表检定装置与流水线之间的自动化移载,并且能够自适用不同型式的电能表接线方式,大大缩小了用地面积,提高了检表产量。

Description

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测行业,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国网/南网标准的三相智能电能表、兼容直接式和互感器式电能表的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行业领域单相、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是手动人工压接和全自动智能化流水线检定系统,人工接压的方式通常一次只能接一只表,效率非常低,而流水线能够实现大批量的电能表自动化检定,但是整条线占地面积和空间大,每批的检定针对一种型式的电能表,不能实现多种型式的电能表检定,由于现场检定的环境的需要,通常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对多种不同型式的电能表进行检定,因此这就需要一种兼容性比较强的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通过在其上设置皮带线实现电能表检定装置与流水线的无缝对接,且能自适用不同型式的电能表接线方式,大大缩小了用地面积,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检定产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包括机架,其中在所述机架本体上设置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上设置有顶升板,所述顶升板上并列设置有多个表位单元,在所述顶升板的下方还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一对顶升气缸以及与所述顶升气缸平行的顶升气缸导向轴,与所述顶升机构相对设置有自动化接线、拆线装置,所述自动化接线、拆线装置中设置有并排放置的多个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所述机架上方、平行于所述顶升机构设置有第一皮带线以及平行于所述第一皮带线且处于所述第一皮带线上方的第二皮带线,在所述第一皮带线侧部设置有第一拨表机构,在所述第二皮带线侧部设置有第二拨表机构,所述第一皮带线和所述第二皮带线与外部流水线对接,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机架下设置有支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拨表机构为四边形结构且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拨表支撑架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拨表支撑架对之间的第一拨表支撑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拨表支撑架对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拨表支撑底座平行的第一拨表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拨表支撑架对下方的第一拨表气缸,所述第二拨表机构为四边形结构且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二拨表支撑架对、设置在所述第二拨表支撑架对之间的第二拨表支撑底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拨表支撑架对之间且与所述第二拨表支撑底座平行的第二拨表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拨表支撑架对下方的第二拨表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拨表支撑架设置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拨表支撑架设置成矩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与所述表位单元为一一对应关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皮带线和第二皮带线配置有驱动所述第一皮带线和第二皮带线滚动的PLC自动化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平行丝杠和设置在所述平行丝杠两侧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其中所述平行丝杠底部且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矩形滑块,所述平行丝杠的上部设置有接线单元,其中所述矩形滑块连接有推进机构,且所述矩形滑块上开设有互相平行的3对插孔,所述接线单元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表针固定座、第二表针固定座以及第三表针固定座,所述第一表针固定座、第二表针固定座以及第三表针固定座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电压接线端子、电流接线端子和辅助接线端子,所述第一表针固定座、第二表针固定座以及第三表针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滑动销,所述接线单元穿过所述插孔通过所述滑动销与所述矩形滑块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3对插孔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第三插孔、第四插孔、第五插孔以及第六插孔,所述滑动销在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的移动量为5mm,所述滑动销在所述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内的移动量为3.5mm, 所述滑动销在所述第五插孔和第六插孔内的移动量为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等于64.43°,所述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等于70.71°,所述第五插孔和第六插孔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等于78.69°。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矩形滑块的行程大于等于10mm。
积极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第一皮带线和第二皮带线,实现电能表检定装置与电能表自动化流水线的无缝对接,在批量检定中便于中转与运输,双层的结构形式大大缩小了用地面积;
(2) 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表座顶升机构,能够脱离或接触电能表检定装置,即当需要检表时,表座顶升机构将表座放置于电能表检定装置上,实现接线或拆线工作,当不检表时,表座顶升机构将电能表脱离电能表检定装置本体;
(3)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拨表机构,当对待检智能电能表进行检表时,第一拨表机构将智能电能表拨到电能表检定装置上,实现电能表的进表,当完成检表时,第二拨表机构将电能表电能表拨到第二皮带线上,实现电能表的出表;
(4)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通过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实现三相电能表直接接入式接线端子和经互感器接入式之间的切换或转换,有效地避免重复更换接线单元带来的不便,提高了电能表检定装置的校验效率,自适用不同的表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皮带线和第一拨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皮带线和第二拨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升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为本实用新型中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的装配图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另一种型式的装配图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的基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移除推进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能表进入检定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能表流出检定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顶升机构,3-第一皮带线,4-第一皮带线,5-第二拨表机构,6-第一拨表机构,7-自动化接线、拆线装置,8-散热孔,9-支腿,10-智能电能表,201-顶升板,202-表位单元,203-顶升气缸,204-顶升气缸导向轴,501-第二拨表杆,502-第二拨表气缸,503-第二拨表支撑架,504-第一拨表支撑底座,601-第一拨表杠,602-第一拨表气缸,603-第一拨表支撑架,604-第一拨表支撑底座,701-接表座,7011-基座,7012-滑块,7013-第一支撑板,7014-推进机构,7015-第二支撑板,7016-接线单元,701401-推进气缸,701402-安装板,701601-第一表针固定座,701602-第二表针固定座,701603-第三表针固定座,701201-第一插孔,701202-第二插孔,701203-第三插孔,701204-第四插孔,701205-第五插孔,701206-第六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包括机架1,在所述机架1本体上设置有顶升机构2,所述顶升机构2上设置有顶升板201,所述顶升板201上并列设置有多个表位单元202,在所述顶升板201的下方还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一对顶升气缸203以及与所述顶升气缸203平行的顶升气缸导向轴204,与所述顶升机构2相对设置有自动化接线、拆线装置7,所述自动化接线、拆线装置7中设置有并排放置的多个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701,所述机架1上方、平行于所述顶升机构2设置有第一皮带线3以及平行于所述第一皮带线3且处于所述第一皮带线3上方的第二皮带线4,在所述第一皮带线3侧部设置有第一拨表机构5,在所述第二皮带线4侧部设置有第二拨表机构5,所述第一皮带线3和所述第二皮带线4与外部流水线对接,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散热孔8,所述机架1下设置有支腿9。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拨表机构6为四边形结构且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拨表支撑架603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拨表支撑架603对之间的第一拨表支撑底座604、设置在所述第一拨表支撑架603对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拨表支撑底座604平行的第一拨表杆60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拨表支撑架603对下方的第一拨表气缸602,所述第二拨表机构5为四边形结构且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二拨表支撑架503对、设置在所述第二拨表支撑架503对之间的第二拨表支撑底座504、设置在所述第二拨表支撑架503对之间且与所述第二拨表支撑底座504平行的第二拨表杆50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拨表支撑架503对下方的第二拨表气缸502。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拨表支撑架603设置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拨表支撑架503设置成矩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该结构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701与所述表位单元202为一一对应关系,一个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701对应一个表位单元202,一个表位单元202容纳一块智能电能表10。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皮带线3和第二皮带线4配置有驱动所述第一皮带线3和第二皮带线4滚动的PLC自动化系统。通过PLC自动化系统第一皮带线3和第二皮带线4可将电能表运输至或运输出电能表检定装置。
如图5-图8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701包括基座7011,所述基座7011包括平行丝杠701101和设置在所述平行丝杠701101两侧的第一支撑板7013和第二支撑板7015,其中所述平行丝杠701101底部且在所述第一支撑板7013和第二支撑板7015之间设置有矩形滑块7012,所述平行丝杠701101的上部设置有接线单元7016,其中所述矩形滑块7012连接有推进机构7014,且所述矩形滑块7012上开设有互相平行的3对插孔,所述接线单元7016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表针固定座701601、第二表针固定座701602以及第三表针固定座701603,所述第一表针固定座701601、第二表针固定座701602以及第三表针固定座701603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电压接线端子701604、电流接线端子701605和辅助接线端子,所述第一表针固定座701601、第二表针固定座701602以及第三表针固定座701603的底部设置有滑动销701606,所述接线单元7016穿过所述插孔通过所述滑动销701606与所述矩形滑块7012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3对插孔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插孔701201、第二插孔701202、第三插孔701203、第四插孔701204、第五插孔701205以及第六插孔701206,所述滑动销701606在所述第一插孔701201和第二插孔701202的移动量为5mm,所述滑动销701606在所述第三插孔701203和第四插孔701204内的移动量为3.5mm, 所述滑动销701606在所述第五插孔701205和第六插孔701206内的移动量为2mm。这个距离正好吻合了国家电网对直接接入式接线端子或者经互感器接入式接线端子距离的规定,因此本实用新型接线精度较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插孔701201和第二插孔701202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等于64.43°,所述第三插孔701203和第四插孔701204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等于70.71°,所述第五插孔701205和第六插孔701206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等于78.69°。第一表针固定座701601、第二表针固定座701602以及第三表针固定701603的移动距离可为2mm、3.5mm、5mm,这个距离正好符合国家电网对直接接入式接线端子和经互感器接入式接线端子接线的要求,因此本实用新型满足电能表直接接入式接线端子和经互感器接入式的不同类型的接线需求,自适应能力比较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矩形滑块7012的行程大于等于10mm。在具体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对移动行程进行增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插孔701201、第二插孔701202、第三插孔701203、第四插孔701204、第五插孔701205以及第六插孔701206为矩形,且以所述矩形宽为直径向外开通有与矩形的两长边相切的两半圆,所述两半圆将插孔分为A端和B端,且所述A端和B端之间的距离为5mm -15mm,矩形宽为5mm-10mm。这种结构形式中,由于A端和B端为半圆形,而滑动销701606为圆柱形,其横截面为圆形,则在滑动销701606在插孔中可任意上下移动,插孔结构符合实施例要求。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电能表从第一皮带线3上流入检定装置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皮带线3通常与电能表检定流水线对接,当对智能电能表10进行检定时,通过电能表检定流水线的滚筒线将智能电能表10传输到第一皮带线3上,第一拨表机构6(参考图3和图8)在第一拨表气缸602的作用下使第一拨表杆601开始工作,第一拨表杆601处于第一皮带线3的一侧,使得处于第一皮带线3上的智能电能表10与第一拨表杆601的内侧紧密接触,启动第一拨表杆601,则第一拨表杆601向电能表检定装置的表位单元202方向拉伸,将智能电能表10拨到表位单元202上,实现了智能电能表10从第一皮带线3到电能表检定装置的移载。然后,待测智能电能表10与自动化接线、拆线装置7上的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701进行对接,对接成功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智能电能表10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进行下一步操作,参见实施例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检测完毕后的智能电能表10从电能表检定装置移载到第二皮带线4的实施过程,参考图2和图9,当在实施例1中智能电能表10检定完毕后,自动化接线、拆线装置7进行自动化拆线工作,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701 松开智能电能表10的接线端子,顶升机构2开始工作,在顶升气缸203的作用下,顶升板201带动检测完毕的智能电能表10向上运动,直到与第二皮带线4平齐为止。然后顶升机构2静止不动,第二拨表机构5开始工作,第二拨表杆501位于顶升板201上智能电能表10的一侧,在第二拨表气缸502的作用下,第二拨表杆501将智能电能表10从顶升板201拨到第二皮带线4上,然后顶升机构2缩回,第二皮带线4将检测完毕后的智能电能表10输送到外部电能表检定流水线上,实现了智能电能表10从电能表检定装置移载到外部检定流水线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采用的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701能够实现实现三相电能表直接接入式接线端子和经互感器接入式之间的切换或转换,有效地避免重复更换接线单元带来的不便,提高了电能表检定装置的校验效率,自适用不同的表型。
如图5-图7所示,推进机构7014带动矩形滑块7012向下运动,将滑动销701606置于B端,则接线端子701607和701608均接通,则该过程为经互感器接入式的接线方式,如果推进机构7014带动矩形滑块7012向上下运动,将滑动销701606置于A端,则接线端子701607接通,701608闲置,则该过程为直接接入式的接线方式,本实施例通过在矩形滑块7012上开设有不同型式的插孔,在推进机构7014的作用下使得接线单元7016穿过插孔通过滑动销701606在矩形滑块7012上滑动移动,从而调整第一表针固定座701601、第二表针固定座701602以及第三表针固定座701603之间的距离,该距离的移动使得其间的接线端子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实现三相电能表直接接入式接线端子和经互感器接入式之间的切换或转换,有效地避免重复更换接线单元带来的不便,提高了电能表的校验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插孔孔距调和与水平面的距离来调整针固定座之间的距离,定位精度高,兼容性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技术特点:
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第一皮带线3和第二皮带线4,实现电能表检定装置与电能表自动化流水线的无缝对接,在批量检定中便于中转与运输,双层的结构形式大大缩小了用地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顶升机构2,能够脱离或接触电能表检定装置,即当需要检表时,表座顶升机构2将表座放置于电能表检定装置上,实现接线或拆线工作,当不检表时,表座顶升机构将电能表脱离电能表检定装置本体;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拨表机构,当对待检智能电能表进行检表时,第一拨表机构6将智能电能表10拨到电能表检定装置上,实现电能表的进表,当完成检表时,第二拨表机构5将电能表电能表拨到第二皮带线4上,实现电能表的出表;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701,通过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701实现三相电能表直接接入式接线端子和经互感器接入式之间的切换或转换,有效地避免重复更换接线单元带来的不便,提高了电能表检定装置的校验效率,自适用不同的表型。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1)本体上设置有顶升机构(2),所述顶升机构(2)上设置有顶升板(201),所述顶升板(201)上并列设置有多个表位单元(202),在所述顶升板(201)的下方还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一对顶升气缸(203)以及与所述顶升气缸(203)平行的顶升气缸导向轴(204),与所述顶升机构(2)相对设置有自动化接线、拆线装置(7),所述自动化接线、拆线装置(7)中设置有并排放置的多个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701),所述机架(1)上方、平行于所述顶升机构(2)设置有第一皮带线(3)以及平行于所述第一皮带线(3)且处于所述第一皮带线(3)上方的第二皮带线(4),在所述第一皮带线(3)侧部设置有第一拨表机构(5),在所述第二皮带线(4)侧部设置有第二拨表机构(5),所述第一皮带线(3)和所述第二皮带线(4)与外部流水线对接,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散热孔(8),所述机架(1)下设置有支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表机构(6)为四边形结构且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拨表支撑架(603)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拨表支撑架(603)对之间的第一拨表支撑底座(604)、设置在所述第一拨表支撑架(603)对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拨表支撑底座(604)平行的第一拨表杆(60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拨表支撑架(603)对下方的第一拨表气缸(602),所述第二拨表机构(5)为四边形结构且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二拨表支撑架(503)对、设置在所述第二拨表支撑架(503)对之间的第二拨表支撑底座(504)、设置在所述第二拨表支撑架(503)对之间且与所述第二拨表支撑底座(504)平行的第二拨表杆(50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拨表支撑架(503)对下方的第二拨表气缸(5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表支撑架(603)设置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拨表支撑架(503)设置成矩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701)与所述表位单元(202)为一一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带线(3)和第二皮带线(4)配置有驱动所述第一皮带线(3)和第二皮带线(4)滚动的PLC自动化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701)包括基座(7011),所述基座(7011)包括平行丝杠(701101)和设置在所述平行丝杠(701101)两侧的第一支撑板(7013)和第二支撑板(7015),所述平行丝杠(701101)底部且在所述第一支撑板(7013)和第二支撑板(7015)之间设置有矩形滑块(7012),所述平行丝杠(701101)的上部设置有接线单元(7016),其中所述矩形滑块(7012)连接有推进机构(7014),且所述矩形滑块(7012)上开设有互相平行的3对插孔,所述接线单元(7016)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表针固定座(701601)、第二表针固定座(701602)以及第三表针固定座(701603),所述第一表针固定座(701601)、第二表针固定座(701602)以及第三表针固定座(701603)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电压接线端子(701604)、电流接线端子(701605)和辅助接线端子,所述第一表针固定座(701601)、第二表针固定座(701602)以及第三表针固定座(701603)的底部设置有滑动销(701606),所述接线单元(7016)穿过所述插孔通过所述滑动销(701606)与所述矩形滑块(7012)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3对插孔包括互相平行设置的第一插孔(701201)、第二插孔(701202)、第三插孔(701203)、第四插孔(701204)、第五插孔(701205)以及第六插孔(701206),所述滑动销(701606)在所述第一插孔(701201)和第二插孔(701202)的移动量为5mm,所述滑动销(701606)在所述第三插孔(701203)和第四插孔(701204)内的移动量为3.5mm, 所述滑动销(701606)在所述第五插孔(701205)和第六插孔(701206)内的移动量为2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701201)和第二插孔(701202)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等于64.43°,所述第三插孔(701203)和第四插孔(701204)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等于70.71°,所述第五插孔(701205)和第六插孔(701206)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等于78.69°。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滑块(7012)的行程大于等于10mm。
CN201720488658.0U 2017-05-04 2017-05-04 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 Active CN206863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88658.0U CN206863202U (zh) 2017-05-04 2017-05-04 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88658.0U CN206863202U (zh) 2017-05-04 2017-05-04 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63202U true CN206863202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23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88658.0U Active CN206863202U (zh) 2017-05-04 2017-05-04 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6320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2661A (zh) * 2017-05-04 2018-11-13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及方法
CN110065810A (zh) * 2018-01-24 2019-07-30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能表整理装置
CN110068788A (zh) * 2018-01-24 2019-07-30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兼容多种电能表检定的柔性智能检定装置及方法
CN110068786A (zh) * 2018-01-24 2019-07-30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表座仓装置及实现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2661A (zh) * 2017-05-04 2018-11-13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及方法
CN110065810A (zh) * 2018-01-24 2019-07-30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能表整理装置
CN110068788A (zh) * 2018-01-24 2019-07-30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兼容多种电能表检定的柔性智能检定装置及方法
CN110068786A (zh) * 2018-01-24 2019-07-30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表座仓装置及实现方法
CN110068788B (zh) * 2018-01-24 2024-01-30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兼容多种电能表检定的柔性智能检定装置及方法
CN110068786B (zh) * 2018-01-24 2024-04-09 郑州三晖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表检定装置及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63202U (zh) 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
CN108802661A (zh) 带有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装置及方法
CN206223945U (zh) 一种电池短路检测设备
CN216560908U (zh) Kdcx断路器绝缘耐压测试设备
CN207008047U (zh) 具有双层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
CN105842541A (zh) 一种大型变压器直流电阻快速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CN202486280U (zh) 光伏电池片四探针五点同步测试台
CN206756908U (zh) 一种兼容式电能表接表座
CN208091349U (zh) 一种电线电缆的检测量具
CN204536449U (zh) 一种低压电流互感器综合测试装置
CN204731404U (zh) 电能表、终端表检测装置
CN202995026U (zh) 一种电能表校表台
CN208367131U (zh) 一种配电变压器的综合测试台结构
CN216144896U (zh) 一种故障指示器检测线
CN112255477B (zh) 一种智能化的电力设备质量检测设备
CN207479018U (zh) 一种动力电池电芯自动称重的测试装置
CN208721782U (zh) 一种通用型电能表压表工装
CN108802662A (zh) 具有双层皮带线的兼容式电能表自动化检定系统
CN217542685U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焊接质量检测治具
CN217931448U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设备的光学检测装置
CN104020433B (zh) 一种计量用低压电流互感器用穿心机构
CN204044348U (zh) 一种计量用低压电流互感器用穿心机构
CN112540336A (zh) 批量电流互感器检定辅助装置
CN217739457U (zh) 一种全自动电子式互感器校验装置
CN215071326U (zh) 一种hgis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12

Address after: 450016 No. 85 Fifth Avenue, Zhe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nan

Patentee after: Zhengzhou Sanhui Mutual Induct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460016 85, Fifth Avenue, Zhe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Henan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SMS Electric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