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60266U - 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860266U CN206860266U CN201720728674.2U CN201720728674U CN206860266U CN 206860266 U CN206860266 U CN 206860266U CN 201720728674 U CN201720728674 U CN 201720728674U CN 206860266 U CN206860266 U CN 2068602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valve
- electronic control
- valve
- cylinder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发动机包括多个气缸和多个排气管,还包括补气管路和设置在所述补气管路上的阀门,所述补气管路能够向多个所述排气管中补充空气。如此设置,补气管路向排气管补充新鲜空气,新鲜空气给排至排气管中未燃烧完全的废气补充氧气,以使未燃烧完全的废气在排气管中继续燃烧后再排至大气,进而降低了排至大气中的未燃烧完全的废气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气缸中气体燃烧经常存在未燃烧完全的情况,未燃烧完全的气体经气缸排气管排出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如何降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污染物,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污染物,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的车辆。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包括多个气缸和多个排气管,还包括补气管路和设置在所述补气管路上的阀门,所述补气管路能够向多个所述排气管中补充空气。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中,所述阀门具体为电子控制阀,所述电子控制阀具有多个出气口,所述电子控制阀的多个出气口通过分支管路分别向多个所述排气管补充空气。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中,所述电子控制阀的多个出气口分别与多个所述气缸的簧片阀进气口连通,每个所述气缸的簧片阀出气口均与该气缸的排气口连通。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中,还包括空滤器,且所述电子控制阀的进气口与所述空滤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通。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中,所述发动机为V型发动机,其具有前缸和后缸,所述电子控制阀具有两个出气口,其中电子控制阀的一个出气口向所述前缸的排气管补充空气,电子控制阀的另一个出气口向所述后缸的排气管补充空气。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中,所述电子控制阀的一个出气口与所述前缸的簧片阀进气口连通,所述前缸的簧片阀出气口与所述前缸排气口连通;
所述电子控制阀的另一个出气口与所述后缸的簧片阀进气口连通,所述后缸的簧片阀出气口与所述后缸排气口连通。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中,还包括催化器,从所述排气管排出的气体经所述催化器后排至大气。
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
优选地,上述车辆中,所述阀门具体为电子控制阀,所述电子控制阀具有多个出气口,所述电子控制阀的多个出气口通过分支管路分别与多个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电子控制阀与所述车辆的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电子控制阀的各个出气口的开闭。
优选地,上述车辆中,所述车辆具体为摩托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包括多个气缸和多个排气管,与现有技术相同,气缸和排气管可以一一对应,或者多个气缸对应一个排气管。重点在于,该发动机还包括补气管和设置在补气管路上的阀门,其中补气管路能够向多个排气管中补充空气。如此设置,补气管路向排气管补充新鲜空气,新鲜空气给排至排气管中未燃烧完全的废气补充氧气,以使未燃烧完全的废气在排气管中继续燃烧后再排至大气,进而降低排至大气的未燃烧完全的废气污染物。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发动机。由于上述的发动机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发动机的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局部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补气的流程示意图。
在图1-3中:
1-电子控制阀、2-电子控制阀的进气口、3-前缸的簧片阀、4-后气缸盖、5-后缸的簧片阀、6-前气缸盖、7-无极环箍、8-分支管路、9-螺栓、10-簧片阀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污染物,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发动机的车辆。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包括多个气缸和多个排气管,与现有技术相同,气缸和排气管可以一一对应,或者多个气缸对应一个排气管。重点在于,该发动机还包括补气管和设置在补气管路上的阀门,其中补气管路能够向多个排气管中补充空气。如此设置,补气管路向排气管补充新鲜空气,新鲜空气给排至排气管中未燃烧完全的废气补充氧气,以使未燃烧完全的废气在排气管中继续燃烧后再排至大气,进而降低排至大气的未燃烧完全的废气污染物。
优选地,阀门可以具体为电子控制阀1,电子控制阀1具有多个出气口,电子控制阀1的多个出气口通过分支管路8分别向多个排气管补充空气,电子控制阀1每个出气口均通过分支管路8与一个排气管连通,电子控制阀1的多个出气口与多个排气管一一对应。即该电子控制阀1为一进多出阀门,且电子控制阀1更加便于控制。
当然,电子控制阀1也可以为一进一出阀门,电子控制阀1的出气口与一端总管连接,总管具有多个出气口,总管的多个出气口分别向多个排气管补充空气,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电子控制阀1的多个出气口分别与多个气缸的簧片阀进气口连通,每个气缸的簧片阀出气口均与该气缸的排气口连通。即新鲜空气依次经过电子控制阀1、气缸簧片阀和气缸的排气口进入排气管中。其中,气缸的排气孔位于气缸盖上。
该申请中管路可以为胶管。分支管路8与电子控制阀1的出气口之间以及分支管路8与簧片阀之间可以通过无极环箍7连接。簧片阀通过簧片阀盖10与管路连接。簧片阀盖10通过螺栓9与后气缸盖4或者前气缸盖6固定连接。
优选地,该发动机还包括空滤器,并且电子控制阀1的进气口2与空滤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通。即新鲜空气经空滤器过滤后再进入电子控制阀1,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质进入气缸。
具体地,上述发动机可以为V型发动机,V型发动机具有前缸和后缸,电子控制阀1具有两个出气口,其中电子控制阀1的一个的出气口向前缸的排气管补充空气,电子控制阀1的另一个出气口向后缸的排气管补充空气。以此,实现避免前缸排气管和后缸排气管中未燃烧完全的废气排至大气中污染环境。
进一步地,电子控制阀1的一个出气口与前缸的簧片阀3进气口连通,前缸的簧片阀3出气口与前缸排气口连通,其中前缸排气口位于前缸缸盖上,空气依次经过电子控制阀1、前缸的簧片阀3和前缸排气口进入前缸排气管中。电子控制阀1的另一个出气口与后缸的簧片阀5进气口连通,后缸的簧片阀5出气口与所述后缸排气口连通,其中后缸排气口位于后缸缸盖上,空气依次经过电子控制阀1、后缸的簧片阀5和后缸排气口进入后缸排气管中。
为了降低燃烧后的废气污染物排至大气中污染环境,该发动机还包括催化器,从排气管排出的气体经催化器后排至大气,其中催化器的作用是加快有害气体的转换成无害气体的速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发动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发动机。由于该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发动机,所以该车辆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优选地,阀门可以具体为电子控制阀1,电子控制阀1具有多个出气口,电子控制阀1的多个出气口通过分支管路8分别向多个排气管补充空气,电子控制阀1每个出气口均通过分支管路8与一个排气管连通,电子控制阀1的多个出气口与多个排气管一一对应。电子控制阀1与车辆的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能够控制电子控制阀1的各个出气口的开闭,即该电子控制阀1为一进多出阀门,如此更加便于控制。车辆的控制器可以为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上述车辆可以为摩托车或者汽车,在此不作限定。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包括多个气缸和多个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气管路和设置在所述补气管路上的阀门,所述补气管路能够向多个所述排气管中补充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具体为电子控制阀(1),所述电子控制阀(1)具有多个出气口,所述电子控制阀(1)的多个出气口通过分支管路(8)分别向多个所述排气管补充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阀(1)的多个出气口分别与多个所述气缸的簧片阀进气口连通,每个所述气缸的簧片阀出气口均与该气缸的排气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滤器,且所述电子控制阀(1)的进气口(2)与所述空滤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为V型发动机,其具有前缸和后缸,所述电子控制阀(1)具有两个出气口,其中电子控制阀(1)的一个出气口向所述前缸的排气管补充空气,电子控制阀(1)的另一个出气口向所述后缸的排气管补充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阀(1)的一个出气口与所述前缸的簧片阀(3)进气口连通,所述前缸的簧片阀(3)出气口与所述前缸排气口连通;
所述电子控制阀(1)的另一个出气口与所述后缸的簧片阀(5)进气口连通,所述后缸的簧片阀(5)出气口与所述后缸排气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催化器,从所述排气管排出的气体经所述催化器后排至大气。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具体为电子控制阀(1),所述电子控制阀(1)具有多个出气口,所述电子控制阀(1)的多个出气口通过分支管路(8)分别与多个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电子控制阀(1)与所述车辆的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电子控制阀(1)的各个出气口的开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体为摩托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28674.2U CN206860266U (zh) | 2017-06-21 | 2017-06-21 | 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28674.2U CN206860266U (zh) | 2017-06-21 | 2017-06-21 | 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860266U true CN206860266U (zh) | 2018-01-09 |
Family
ID=60826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728674.2U Active CN206860266U (zh) | 2017-06-21 | 2017-06-21 | 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86026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78839A (zh) * | 2018-07-19 | 2018-10-19 | 河北工业大学 | 基于制动能回收的dpf补气再生系统及补气再生方法 |
-
2017
- 2017-06-21 CN CN201720728674.2U patent/CN20686026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78839A (zh) * | 2018-07-19 | 2018-10-19 | 河北工业大学 | 基于制动能回收的dpf补气再生系统及补气再生方法 |
CN108678839B (zh) * | 2018-07-19 | 2023-04-25 | 河北工业大学 | 基于制动能回收的dpf补气再生系统及补气再生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28030B (zh) | 发动机控制装置 | |
CN202125377U (zh) | 柴油机egr系统 | |
CN104727898B (zh) | 一种循环气体燃烧效率高的进气歧管 | |
CN206860266U (zh) | 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 | |
CN107035485A (zh) | 一种车辆及其发动机 | |
CN102797595A (zh) | 柴油机egr系统 | |
CN209654109U (zh) | 一种排气歧管、进排气系统及汽车 | |
CN203285582U (zh) | 单轨吊机车用防爆柴油机 | |
CN205714486U (zh) | 柴油机自净化egr装置 | |
CN201705437U (zh) | 净化机动车尾气噪声积碳清洁器 | |
CN209671097U (zh) | 碳罐连接管路 | |
CN213980910U (zh) | 一种管路式曲轴箱透气装置 | |
CN108332228A (zh) | 一种烟气处理利用设备 | |
CN203742733U (zh) | 微粒捕集器尾气加热装置 | |
CN202325786U (zh) | V型发动机排气管 | |
CN206513427U (zh) | 一种微阻力管道叉 | |
CN207297193U (zh) | 油气双脱附管总成及车辆 | |
CN202732171U (zh) | 双缸柴油机进气装置 | |
CN203640881U (zh) | 一种内燃机减氮增氧进气装置 | |
CN202673406U (zh) | 一种汽车尾气消声消气装置 | |
CN205047286U (zh) | 发动机排气歧管的结构 | |
CN208702507U (zh) | 一种汽车内燃机排气管 | |
CN202811033U (zh) | 发动机排气歧管 | |
CN213205799U (zh) | 一种柴油车排气管催化器修复装置 | |
CN207813794U (zh) | 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歧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