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02016U - 扣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扣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02016U
CN206802016U CN201720242735.4U CN201720242735U CN206802016U CN 206802016 U CN206802016 U CN 206802016U CN 201720242735 U CN201720242735 U CN 201720242735U CN 206802016 U CN206802016 U CN 206802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ing device
sleeve
recess
operating portion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427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鼎瑞
李汶轩
陈明远
黄伟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02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02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004Joining sheets, plates or panels in abutting relationsh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扣接装置,其包含有套筒;活动设于套筒中的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包括有延伸出套筒顶端的连接部、及限位部;以及设于套筒纵向或侧向且与连接部结合或与固定杆一体成型的操作部。由此,可在结合至少两个板体时,由套筒底面抵靠于上方板体,再转动操作部带动固定杆,以利用套筒底面以及固定杆一端的限位部分别由上方板体及下方板体加以扣接,当卸除时反向转动操作部,使固定杆一端的限位部由下方板体移开,进而让这些板体加以脱离而达到快速结合以及易于卸除的功效。

Description

扣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接装置,尤指一种可作为至少两个板体的扣接使用,而达到快速结合以及易于卸除的功效的扣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用以结合两个板体(如:电路板或一般板材)时,通常是以螺丝锁入的方式,将两个板体以不易分离的方式加以固定,由此确保两个板体间的稳固结合,而不易发生彼此分离的情形。
然而,对以上述常用的固定方式而言,虽可将两个板体以不易分离的方式固定结合,但除造成有不易组装的情况外,更会因螺丝的固定结合方式,而使两个板体造成有不易拆卸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如何发明出一种扣接装置,以使其有效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公开的地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发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进而研发出一种扣接装置,以期达到可于结合至少两个板体时,利用套筒底面以及固定杆一端的限位部分别由上方板体及下方板体加以扣接,当卸除时使固定杆一端的限位部由下方板体移开,进而让这些板体加以脱离而达到快速结合以及易于卸除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扣接装置,其包含有:套筒;活动设于所述套筒中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包括有延伸出所述套筒顶端的连接部、及限位部;以及设于所述套筒纵向或侧向且与所述连接部结合或与固定杆一体成型的操作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中进一步包含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套筒,另一端抵顶固定杆或操作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的顶面包括有顶掣部,顶掣部的外缘至少具有相邻的第一限制面及第二限制面,第一限制面的反向具有第三限制面。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二限制面及第三限制面之间具有曲弧面。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具有连通顶掣部并供固定杆设置的穿孔。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顶掣部内缘具有连通穿孔的组接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固定杆的适当处具有对应组接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固定杆的连接部具有轴孔。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操作部包括有施力部或设于施力部一侧的第一轴板或设于施力部另一侧的第二轴板或延伸设于第一轴板的挡板、或延伸设于第二轴板的导引板,第一轴板或第二轴板的侧缘抵靠顶掣部的顶面。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一轴板或第二轴板设有贯孔,而贯孔与轴孔连通,且贯孔与轴孔中穿设枢轴。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弹性组件的一端或两端分别具有固接部,而固接部设于套筒的组接部或固定杆的对应组接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中具有止挡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固定杆的适当处具有抵靠于止挡部的延伸部,或固定杆的限位部抵靠于止挡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的底部或横向或纵向设置有对接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对接部以铆接、扩接、锁接、焊接、SMT表面黏着、黏接或扣接方式用以与板体组接,或与板体一体成型。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的外缘设有第一凸部或第二凸部或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操作部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一凸出部或第二凸出部可位于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中。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一凸部或第二凸部可位于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中。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一凸部一侧具有对应第一凹部的第一侧边,或第一凸部另一侧具有对应第二凹部的第二侧边。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二凸部一侧具有对应第一凹部的第一侧边,或第二凸部另一侧具有对应第二凹部的第二侧边。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具有干涉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以横向剖槽界定出弹扣体。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以纵向剖槽界定出弹扣体。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一凸出部或第二凸出部为一体型的弹片或非一体成型的弹扣体。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为可供容置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一凸出部或第二凸出部的凹槽。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于套筒,而弹性组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操作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限位部为外螺纹体、内螺纹体、外扣式、内扣式、柱体式、凸扣式、凹扣式或舌片式。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操作部具有与连接部结合的套接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的外缘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部,而操作部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部,定位部与限位部相互干涉、相互抵顶、相互活动限位、相互固定限位、或相互暂时限位。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限位部为凸部、凹部、阶层部、弧部、曲面、平面、凹槽、剖槽、穿孔、肋部、肋条或沟槽。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定位部为剖槽、凹槽、穿孔、平面、凹槽、剖槽、穿孔、肋部、肋条或沟槽。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的外缘设有至少一个轨道,而操作部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部,定位部于轨道中进行纵向移动后,再横向移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轨道中具有限位部用以在定位部于轨道中纵向或横向移动时与定位部干涉限位。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定位部于轨道中进行纵向移动后与限位部干涉限位。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定位部于轨道中进行横向移动后与限位部干涉限位。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操作部具有位于定位部的至少一个剖槽或凸部或凹部或凸肋,以供定位部独立活动、形变活动或弹性活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限位部为凸部、凹部、剖槽、孔、阶层部、弧部、曲面、平面、肋部、肋条或沟槽。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定位部为凸部、凹部、剖槽、孔、阶层部、弧部、曲面、平面、肋部、肋条或沟槽。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部,而操作部设有与限位部相互干涉限位的至少一个对应限位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限位部设于套筒的侧方或纵向或横向位置,而对应限位部设于操作部的侧方或纵向或横向位置。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操作部具有接合部,而接合部用以与连接部结合或一体成型。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更进一步包含有承载模块,承载模块具有多个容置单元,而容置单元可供放置扣接装置。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承载模块的面上可设有盖体,而盖体可封闭容置单元。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一凸出部或第二凸出部或第一凸部或第二凸部为纵向、横向、水平或垂直设置。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一凸出部或第二凸出部或第一凸部或第二凸部为水平、垂直、纵向或横向设置。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定位部或剖槽为纵向、横向、水平或垂直设置。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操作部或定位部的上方、横向或纵向具有穿孔。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操作部以塑料射出成型或塑料埋入射出成型。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操作部上方、纵向或横向具有穿孔。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穿孔用于以模具成型第一凸出部或第二凸出部,或者,穿孔用于以模具成型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为塑料材质,对接部为金属材质;或,套筒与对接部皆为塑料材质;或,套筒与对接部皆为金属材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与对接部以塑料射出或塑料埋入射出结合。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对接部与板体一体成型。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固定杆的适当处具有抵靠于套筒内的延伸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限位部或延伸部与止挡部为纵向止挡或横向止挡。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的外缘设有多个干涉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各干涉部之间具有滑动面。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操作部一侧活动设置有与各干涉部形成卡掣或分离的控制杆。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各干涉部分别具有导引面及止挡面。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控制杆以枢轴与操作部活动结合。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控制杆与操作部之间设有弹性组件。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控制杆的一端具有按压部,且控制杆的另一端具有相邻设置的抵顶部及斜面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固定杆的顶面为平面,或具有嵌接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的身部的部分或全部为塑料材质、非金属材质或金属材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对接部的部分或全部为金属材质、硬性材质、塑料材质或性材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可由内核部及外部所构成。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内核部的部分或全部为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外部的部分或全部或与操作部干涉的部分为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定位部为凸部、凹部或肋部,用以活动扣接于一个或多个限位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定位部为凸部、凹部或肋部,用以移动挡止于限位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定位部或限位部为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定位部或限位部具有弹扣力或不具有弹扣力。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的限位部为模具抽拉成型、CNC加工成型或模具挤压成型。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为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具有弹扣力或不具有弹扣力。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为模具抽拉成型、CNC加工成型或模具挤压成型。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操作部或操作部的定位部具有挡止部,用以挡止或限位操作部与套筒的相对位置。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挡止部与限位部干涉或挡止于操作部下降至挡止部可越过限位部位置,操作部可旋动至定位部的位置。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挡止部为块体、肋体、片体、肋部、肋条、凸体、弧面部、曲面部或阶层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挡止部上方具有穿孔。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一个或多个限位部具有移动部,用以使定位部在移动部移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一个或多个限位部周围具有挡抵部,用以限位、挡抵或干涉操作部或定位部。套筒具有环形或非环形的凸部、凹部、槽部、弧面、平面或曲面,用以设置限位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套筒内具有防转部以限制限位部。
上述的扣接装置中,防转部为矩形结构、多边形结构、长形结构、槽型结构、剖槽结构或阶层结构。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扣接装置,可在结合至少两个板体时,由套筒底面抵靠于上方板体,再转动操作部带动固定杆,以利用套筒底面以及固定杆一端的限位部分别由上方板体及下方板体加以扣接,当卸除时反向转动操作部,使固定杆一端的限位部由下方板体移开,进而让板体加以脱离而达到快速结合以及易于卸除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1~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解扣状态示意图。
图14~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下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7~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扣合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0a~图30e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36~图38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9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六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40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七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1~图44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八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5及图46是本实用新型第十九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7~图5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实施例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套筒
11 顶掣部
111 第一限制面
112 第二限制面
113 第三限制面
114 曲弧面
12 穿孔
121 组接部
13 防转部
2 固定杆
21 连接部
211 轴孔
22 限位部
23 对应组接部
231 插槽
3 操作部
31 施力部
32 第一轴板
321 挡板
322、332 贯孔
33 第二轴板
331 导引板
34 枢轴
4 弹性组件
41、42 固接部
5、5a 板体
51、51a 穿孔
6、6a、6b、6c、6d、6e、6f、6g、6h、6i 套筒
60 套筒
601 限位部
602 移动部
603 挡抵部
61 止挡部
62、62a、62e 第一凸部
620、620a、620c、620d 第一凹部
621、621a 第一侧边
622、622a 第二侧边
623c 干涉部
624e 弹性组件
625e 顶推柱
63、63a、63e 第二凸部
630、630a、630d 第二凹部
631、631a 第一侧边
632、632a 第二侧边
64、64a 对接部
65b 限位槽
66f 限位部
67g 轨道
671g、68h 限位部
68i 干涉部
681i 导引面
682i 止挡面
69i 滑动面
7、7a、7b、7c 固定杆
70 操作部
701 定位部
702 挡止部
703 穿孔
71、71a 连接部
72、72a、72b 限位部
73 延伸部
74b 嵌接部
8、8a、8b、8c、8d、8e、8f、8g、8h、8i、8j、8k 操作部
80j 对应限位部
80k 控制杆
801k 枢轴
802k 弹性组件
803k 按压部
804k 抵顶部
805k 斜面部
81 套接部
82、82a、82d、82e、82f 第一凸出部
821f 弹性组件
822f 顶推柱
83、83a、83d、83e、83f 第二凸出部
84b 手柄
85c 接合部
86g 第一凹陷部
87g 第二凹陷部
88h、89i 定位部
891i 剖槽
800 穿孔
9、9a 弹性组件
90 套筒
901 内核部
902 外部
903 固定杆
904 套接部
905 操作部
A 承载模块
A1 容置单元
A2 盖体
B 扣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8,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扣接装置,其至少包含有套筒1、固定杆2、操作部3以及弹性组件4所构成。
上述所提套筒1的顶面包括有顶掣部11,顶掣部11的外缘至少具有相邻的第一限制面111及第二限制面112,第一限制面111的反向具有第三限制面 113,而第二限制面112及第三限制面113之间具有曲弧面114,且套筒1具有连通顶掣部11的穿孔12,并于顶掣部11内缘具有连通穿孔12的组接部121,而阻接部121可为凹槽或其他形式。
固定杆2活动设于套筒的穿孔12中,而固定杆2的两端分别包括有延伸出套筒1所设顶掣部11顶端的连接部21、及位于套筒1底部的限位部22,且固定杆2邻近限位部22的适当处具有对应组接部23,对应组接部23设有插槽231或其他组接的形式,且固定杆2的连接部21具有轴孔211。另外,如图 4所示,当限位部22为外扣体(或凸扣体)时,套筒1内可具有防转部13以限制限位部22转动,防转部13可为矩形结构(或多边形结构、长形结构、槽型结构、剖槽结构或阶层结构)以对应限位部22的形状。
操作部3可纵向或侧向设于套筒1顶端且与固定杆2的连接部21结合,或与固定杆2一体成型,而操作部3包括有施力部31、设于施力部31一侧的第一轴板32、设于施力部31另一侧的第二轴板33、延伸设于第一轴板32的挡板321、及延伸设于第二轴板33的导引板331,第一轴板32及第二轴板33 的侧缘抵靠顶掣部11的顶面,其中第一轴板32及第二轴板33分别设有相对向的贯孔322、332,而贯孔322、332与轴孔211连通,且贯孔322、332与轴孔211中穿设枢轴34。
弹性组件4设于套筒1中,而弹性组件4的一端连接套筒1,另一端连接操作部3,其中弹性组件4的两端分别具有固接部41、42,而固接部41、42 分别设于顶掣部11内面的组接部121与固定杆2的插槽231。
当本实用新型运用时,可作为结合至少两个相互重叠的板体5、5a,本实用新型以结合两个板体5、5a为实施例,而当结合时,是将两个板体5、5a相互重叠,并使两个板体5、5a上的穿孔51、51a相互对应,并将套筒1的底面抵靠于上方板体5的顶面上,并对应穿孔51、51a,之后将操作部3的施力部 31向下扳动;在此实施例中操作部3尚未作动时,以第一轴板32及第二轴板 33的侧缘抵靠套筒1的顶掣部11顶面,使施力部31直向设于顶掣部11顶面,并同时以枢轴34配合连接部21将固定杆2往上拉提,让固定杆2的对应组接部23与套筒1压缩弹性组件4,并让第一轴板32的挡板321扺靠于第一限制面111上,而由于第一限制面111与挡板321为两平面的相互扺靠形成限制,因此,使得操作部3于此状态之下无法进行向左或向右的转动;当欲进行扣接的作动时,则如前述将施力部31向下扳动,使施力部31与套筒1呈垂直状态。
而当施力部31向下扳动时,第一轴板32的挡板321向上移开第一限制面 111,而让第二轴板33的导引板331扺靠于第二限制面112上,并以枢轴34 配合连接部21将固定杆2往下推动,使固定杆2的限位部22由套筒1的底面透过上方板体5的穿孔51伸出下方板体5a的穿孔51a(此时限位部22与下方板体5a的穿孔51a同向),并同时因固定杆2的位移而同时让弹性组件4获得释放,以使固定杆2利用弹性组件4的配合,除易于向下位移之外,更可因弹性组件4的扺顶使固定杆2不易缩入套筒1,之后再将施力部31往一侧转动,由于第二限制面112与第三限制面113之间设置曲弧面114,故可让扺靠于第二限制面112上的导引板331,利用曲弧面114的弧面导引,而由第二限制面 112转向至第三限制面113,并同时以枢轴34配合连接部21带动固定杆2随之转动,进而让固定杆2的限位部22转向而扺靠于下方板体5a的底面,如此,即可利用套筒1底面以及固定杆2一端的限位部22分别将上方板体5及下方板体5a加以扣接。
而当卸除时,反向转动施力部31,使导引板331利用曲弧面114的弧面导引而由第三限制面113转向至第二限制面112,并同时以枢轴34配合连接部 21带动固定杆2随之转动,进而让固定杆2的限位部22与下方板体5a的穿孔 51a同向,而让限位部22移开下方板体5a的底面,之后再将施力部31向上扳动,使让第二轴板33的导引板331移开于第二限制面112上,同时让第一轴板32的挡板321扺靠于第一限制面111,并以枢轴34配合连接部21将固定杆 2往上拉提,让固定杆2的对应组接部23与套筒1压缩弹性组件4,使固定杆 2的限位部22缩入套筒中,如此,即可完成卸除的动作,而让两个板体5、5a 加以分离。
请参阅图9~图1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解扣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下压使用状态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扣合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除上述第一实施例所提结构型态之外,亦可为本第二实施例所提的结构型态,而第二实施例中包含有套筒6、固定杆 7、操作部8以及弹性组件9所构成。
套筒6中具有止挡部61,且套筒61的外缘设有两个呈反向设置的第一凸部62或第二凸部63,而第一凸部62及第二凸部63相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凹部620或第二凹部630,并于套筒6的底部或横向或纵向设置有对接部64,其中第一凸部62一侧具有对应第一凹部620的第一侧边621,第一凸部62另一侧具有对应第二凹部630的第二侧边622,而第二凸部63一侧具有对应第一凹部620的第一侧边631,第二凸部63另一侧具有对应第二凹部630的第二侧边632,而套筒6为塑料材质对接部64为金属材质,或套筒6与对接部 64皆为塑料材质,或套筒6与对接部64皆为金属材质,另套筒6与对接部64 可以塑料射出或塑料埋入射出结合,且套筒6的身部的部分或全部塑料材质、非金属材质或金属材质,而对接部64的部分或全部为金属材质、硬性材质塑料材质或软性材质,且第一凸部62、第二凸部63、第一凹部620、第二凹部 630为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并依所需设为具有弹扣力或不具有弹扣力,而制作时可为模具抽拉成型、CNC加工成型或模具挤压成型。
固定杆7活动设于套筒6中,而固定杆6的两端分别包括有延伸出套筒6 顶端的连接部71、及位于套筒6底部的限位部72,且固定杆7的适当处具有抵靠于止挡部61的延伸部73,或以限位部72与止挡部61止挡。
操作部8可纵向或侧向设于套筒6顶端且与固定杆7的连接部71结合,或与固定杆7一体成型,而操作部8包括有具有与连接部71结合的套接部81,且操作部8的内壁面上设有相对向的第一凸出部82或第二凸出部83,而第一凸出部82或第二凸出部83分别位于第一凹部620或第二凹部630中,而第一凸出部82与第二凸出部83为纵向或横向设置或水平式垂直设置,而操作部8 以塑料射出成型或塑料埋入射出成型,且操作部8上方具有用于成型操作部的塑料模具脱模的穿孔800,而穿孔800用于以模具成型第一凸出部82或第二凸出部83(或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或者穿孔800用于以模具成型定位部,且第一凸出部82、第二凸出部83(或第一凹陷部、第二凹陷部)为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并依所需设为具有弹扣力或不具有弹扣力,而制作时可为模具抽拉成型、CNC加工成型或模具挤压成型。
弹性组件9设于套筒6中,且弹性组件9的一端固定于套筒6,而弹性组件9的另一端固定于操作部8。
当本实用新型运用时,可将两个板体5、5a相互重叠,并使两个板体5、 5a上的穿孔51、51a相互对应(而上方板体5的穿孔51为大孔径,下方板体 5a的穿孔51a为小孔径),并将套筒6以对接部64插设于上方板体5的穿孔 51中,而对接部64可以铆接、扩接、锁接、焊接、SMT表面黏着、黏接或扣接方式用以与板体5组接,或对接部64可与板体5一体成型,且使对接部64 的底面抵靠于上方板体5的顶面上,之后将操作部8往下压,使固定杆7的延伸部73由套筒6的止挡部61移开;在此实施例中当操作部8尚未下压作动时,以固定杆7的延伸部73扺靠于套筒6的止挡部61上,并使操作部8内壁面所设第一凸出部82的侧面抵靠于第二凸部63的第一侧边631,而第二凸出部83 的侧面抵靠于第一凸部62的第二侧边622,且弹性组件9呈释放状态,而通过弹性组件9的顶推力将操作部8以预定的距离底顶于套筒6上,而由于固定杆7的延伸部73与套筒6的止挡部61相互扺靠形成限制,因此,使得操作部 8在此状态之下无法进行向左或向右的转动;当欲进行扣接的作动时,则如前述将操作部8往下压。
而当操作部8往下压时,使固定杆7的延伸部73由套筒6的止挡部61移开,且使第一凸出部82及第二凸出部83于第一凹部620及第二凹部630中直线向下滑动,由操作部8将固定杆7往下推动,使固定杆7的限位部72由套筒6底面的对接部64透过上方板体5的穿孔51伸出下方板体5a的穿孔51a (此时限位部22与下方板体5a的穿孔51a同向),并同时因固定杆7的位移而同时压缩弹性组件9,之后再将操作部8往一侧转动,并带动第一凸出部82 及第二凸出部83于第一凹部620及第二凹部630往一侧移动,使操作部8内壁面所设第一凸出部82的另一侧面抵靠于第一凸部62的第一侧边621,而第二凸出部83的另一侧面抵靠于第二凸部63的第一侧边631,并同时以操作部 8带动固定杆7随之转动,进而让固定杆7的限位部72转向而扺靠于下方板体5a的底面,如此,即可利用套筒6底面以及固定杆7一端的限位部72分别将上方板体5及下方板体5a加以扣接。
而当卸除时,反向转动操作部8,使操作部8内壁面所设第一凸出部82 的侧面抵靠于第二凸部63的第一侧边631,而第二凸出部83的侧面抵靠于第一凸部62的第二侧边622,并弹性组件9呈释放状态,且同时带动固定杆7 随之转动,进而让固定杆7的限位部72与下方板体5a的穿孔51a同向,而让限位部72移开下方板体5a的底面,并因弹性组件9的弹性释放,而将操作部 8往上顶推且同时将固定杆7往上拉提,让第一凸出部82及第二凸出部83于第一凹部620及第二凹部630中直线向上滑动,使固定杆7的限位部72缩入套筒中,如此,即可完成卸除的动作,而让两个板体5、5a加以分离。
请参阅图20及图21,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套筒6a的外缘设有二个呈反向设置的第一凸部62a 或第二凸部63a,而第一凸部62a及第二凸部63a相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凹部620a或第二凹部630a,并于套筒6a的底部设置有对接部64a,其中第一凸部62a一侧具有对应第一凹部620a的第一侧边621a,第一凸部62a另一侧具有对应第二凹部630a的第二侧边622a,而第二凸部63a一侧具有对应第一凹部620a的第一侧边631a,第二凸部63a另一侧具有对应第二凹部630a的第二侧边632a;固定杆7a的两端分别包括有连接部71a及限位部72a;即省略第二实施例中的止挡部61与延伸部73。
如此,可在运用时,将套筒6a以对接部64a设于上方板体5,且使对接部 64a的底面抵靠于上方板体5的顶面上,此时,弹性组件9a呈放松状态,之后将操作部8a往一侧旋转,且同时带动弹性组件9a旋转,使弹性组件9a储存旋转能量,并使第一凸出部82a及第二凸出部83a于第一凹部620a及第二凹部630a往一侧移动,使操作部8a内壁面所设第一凸出部82a的另一侧面抵靠于第一凸部62a的第一侧边621a,而第二凸出部83a的另一侧面抵靠于第二凸部63a的第一侧边632a,并同时以操作部8a带动固定杆7a随之转动,进而让固定杆7a的限位部72a与两个板体5、5a的穿孔对应,之后再将操作部8a往下压,使第一凸出部82a及第二凸出部83a于第一凹部620a及第二凹部630a 中直线向下滑动,由操作部8a将固定杆7a往下推动,使固定杆7a的限位部 72a穿出两个板体5、5a的穿孔,并同时因固定杆7a的位移而同时压缩弹性组件9a,使其储存压缩能量,之后再将操作部8a往另一侧转动,并带动第一凸出部82a及第二凸出部83a于第一凹部620a及第二凹部630a往一侧移动,使操作部8a内壁面所设第一凸出部82a的另一侧面抵靠于第一凸部62a的第二侧边622a,而第二凸出部83a的另一侧面抵靠于第二凸部63a的第一侧边631a,并同时使弹性组件9a释放旋转能量以带动固定杆7a随之转动,进而让固定杆 7a的限位部72a转向而扺靠于下方板体5a的底面,如此,即可利用套筒6a底面以及固定杆7a一端的限位部72a分别将上方板体5及下方板体5a加以扣接。
而当卸除时,再往一侧转动操作部8a,且同时带动弹性组件9a旋转,使弹性组件9a储存旋转能量,并使第一凸出部82a及第二凸出部83a于第一凹部620a及第二凹部630a往一侧移动,使操作部8a内壁面所设第一凸出部82a 的另一侧面抵靠于第一凸部62a的第一侧边621a,而第二凸出部83a的另一侧面抵靠于第二凸部63a的第一侧边632a,并同时以操作部8a带动固定杆7a随之转动,进而让固定杆7a的限位部72a与两个板体5、5a的穿孔对应,此时,即可放开操作部8a,使弹性组件9a释放原先扣接时的压缩能量,而将操作部 8a往上顶推且同时将固定杆7a往上拉提,让第一凸出部82a及第二凸出部83a 于第一凹部620a及第二凹部630a中直线向上滑动,使固定杆7a的限位部72a 缩入套筒中,并同时释放旋转能量使操作部8a回复成原先未使用的状态,如此,即可完成卸除的动作,而让两个板体5、5a加以分离。
而在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中,操作部8、8a是往一侧渐缩而略呈水滴状,除此之外操作部8b亦可为第四实施例中的延长手柄84b的设计(如图22 所示)。且操作部8c具有接合部85c,而接合部85c用以与连接部71结合或一体成型(如图23所示)。
如图24所示,固定杆7、7a的限位部72、72a如前述型态之外,限位部 72b亦可为外螺纹体(如图24的a所示)、内螺纹体(如图24的b所示)、外扣式(如图24的c所示)、内扣式(如图24的d所示)、柱体式(如图24的e 所示)、凸扣式、凹扣式或舌片式。
请参阅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处在于,操作部8d的第一凸出部82d及第二凸出部83d(或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本案以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为实施例)以纵向剖槽界定出弹扣体,而套筒6b外缘环设有与第一凸出部82d、第二凸出部83d对应的限位槽65b,而限位槽65b具有与弹扣体对应的凹口(或凸点)与凹槽(或凸轨)。
请参阅图26,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处在于,套筒6c的第一凹部620c与第二凹部(或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本案以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为实施例)具有干涉部623c,而操作部8e的第一凸出部82e与第二凸出部83e(或第一凹陷部与第二凹陷部,本案以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为实施例)以横向剖槽界定出弹扣体;由此使操作部8e的第一凸出部82e与第二凸出部83e于套筒6c的第一凹部620c与第二凹部移动,并于移动至预定处之后以干涉部623c加以限位。
请参阅图27及图28,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处在于,套筒6d外缘具有第一凹部620d与第二凹部630d,而操作部8f的内缘具有第一凸出部82f与第二凸出部83f,而第一凸出部82f与第二凸出部83f 为一体型的弹片或非一体成型的弹扣体,而第一凸出部82f的弹扣体具有弹性组件821f及顶推柱822f,第二凸出部83f为一体型的弹片,使操作部8f的第一凸出部82f与第二凸出部83f于套筒6d的第一凹部620d与第二凹部630d 中移动,并于移动至预定处之后加以限位。另外,套筒6e的外缘具有第一凸部62e与第二凸部63e,而操作部8g的内缘具有第一凹陷部86g与第二凹陷部 87g,而第一凸部62e与第二凸部63e为一体型的弹片或非一体成型的弹扣体,而第一凸部62e的弹扣体具有弹性组件624e及顶推柱625e,第二凸出部63e 为一体型的弹片,使套筒6e第一凸部62e与第二凸部63e于操作部8g的第一凹陷部86g与第二凹陷部87g移动,并于移动至预定处之后加以限位。
请参阅图29,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处在于,套筒6f的外缘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部66f,而操作部8h设有纵向或横向设置或水平式垂直设置的至少一个定位部88h,定位部88h与限位部66f相互干涉、相互抵顶、相互活动限位、相互固定限位、或相互暂时限位,其中限位部66f为凸部、凹部、阶层部、弧部曲面、曲面、平面、凹槽、剖槽、穿孔、肋部、肋条或沟槽,定位部88h为剖槽、凹槽、穿孔、曲面、平面、凹槽、剖槽、穿孔、肋部、肋条或沟槽。
请参阅图30a~图30e,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处在于,套筒6g的外缘设有至少一个轨道67g,轨道67g中具有限位部671g,而操作部8i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部89i,定位部 89i于轨道67g中进行纵向移动后,再横向移动与限位部671g干涉限位,其中定位部89i于轨道67g中进行纵向移动后与限位部671g干涉限位,或定位部 89i于轨道67g中进行横向移动后与限位部671g干涉限位;另操作部8i具有位于定位部89i至少一侧的剖槽891i(或凸部或凹部或凸肋),剖槽891i可为纵向或横向设置或水平式垂直设置的,以供定位部89i独立活动、形变活动或弹性活动,限位部671g为凸部、凹部、剖槽、孔、阶层部、弧部、曲面、平面、肋部、肋条或沟槽,而定位部89i为凸部、凹部、剖槽、孔、阶层部、弧部、曲面、平面、肋部、肋条或沟槽。
请参阅图31,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套筒6h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部68h,而操作部8j设有与限位部68h相互干涉限位的至少一个对应限位部80j,其中限位部 68h设于套筒6h的侧方,而对应限位部80j设于操作部8j的侧方,或是限位部68h设于套筒6h的纵向位置,而对应限位部80j设于操作部8j的纵向位置。
请参阅图32,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更可进一步包含有承载模块A,承载模块A具有多个容置单元A1,而容置单元A1可供放置本实用新型中所需的各式扣接装置B,且承载模块A的面上可设有盖体A2,而盖体A2可封闭容置单元A1;如此,可使各式扣接装置B利用承载模块A的各容置单元A1与盖体A2,达到易于取置以及防止散落的功效。
请参阅图3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及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的另一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套筒6i的外缘设有多个干涉部68i,且各干涉部68i之间具有滑动面69i,而各干涉部68i分别具有导引面681i及止挡面682i;操作部8k一侧活动设置有与各干涉部68i形成卡掣或分离的控制杆80k,而控制杆80k以枢轴801k与操作部8k活动结合,且控制杆80k与操作部8k之间设有弹性组件802k,并于控制杆80k的一端具有按压部803k,且控制杆80k的另一端具有相邻设置的抵顶部804k及斜面部805k,另固定杆7b的顶面具有嵌接部74b。
请参阅图36~图38,本实用新型第十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当使用时,将套筒6i抵顶于上方板体(图未示)上,并将操作部8k往一侧旋转,使操作部8k带动固定杆7b,而将固定杆7b旋入上方板体及下方板体进行锁接,而当操作部8k旋转时,控制杆80k的斜面部805k延着各滑动面 69i移动,并越过各干涉部68i的导引面681i进行转动,并同时配合弹性组件 802k的顶推,使斜面部805k越过干涉部68i的导引面681i时,控制杆80k会被往外推动并压缩弹性组件802k,待斜面部805k越过导引面681i之后,控制杆80k会因弹性组件802k的释放弹力而回复原位,使得操作部8k带动固定杆 7b锁入时会有卡紧的声音以及操作的手感,而当固定杆7b旋入上方板体及下方板体完成锁接之后,控制杆80k的抵顶部804k便会扺靠于其中一个干涉部 68i的止挡面682i,使操作部8k无法反向进行旋转,而达成用手旋入即有防松脱的效果。
而当欲卸除固定杆7b时,按压控制杆80k的按压部803k,使控制杆80k 压缩弹性组件802k,同时让控制杆80k的抵顶部804k离开原本形成扺靠状态的止挡面682i,使控制杆80k不再与干涉部68i形成干涉,此时便可反向旋转操作部8k,使固定杆7b脱离上方板体及下方板体,而完成卸除的动作。
另外,上述所提的锁入与卸除的动作,足让使用者以手部直接进行操作之外,亦可使用相关的工具配合固定杆7b的嵌接部74b进行锁附或卸除。
请参阅图39,本实用新型第十六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处在于,固定杆7c的顶面为平面,如此,同样可达到第十五实施例中的使用状态及功效,并使本实用新型能更符合实际使用的所需。
请参阅图40,本实用新型第十七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套筒90可由内核部901及外部902所构成,内核部901的部分或全部或与固定杆903或套接部904或与板体(图未示) 结合的部分为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外部902的部分或全部或与操作部905干涉的部分为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
请参阅图41~图44,本实用新型第十八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操作部70的定位部701为凸部、凹部或肋部,定位部701用以活动扣接于套筒60 上所设一个或多个限位部601(或移动挡止于限位部601),而本实施例中操作部70的活动方式可为下压后转动,以使定位部701与限位部601相互扣接;其中定位部701及限位部601可为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并依所需设为具有弹扣力或不具有弹扣力,另套筒60的限位部601于制作时可为模具抽拉成型、 CNC加工成型或模具挤压成型。
请参阅图45及图46,本实用新型第十九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操作部70或操作部70的定位部701具有挡止部702,挡止部702用以挡止或限位操作部70与套筒60的相对位置,止挡部702与限位部601干涉或挡止于操作部70下降至挡止部702可越过限位部601位置,且操作部70可旋动至定位部701的内缩位置,其中挡止部702为块体、肋体、片体、肋部、肋条、凸体、弧面部、曲面部或阶层部,并于挡止部702上方具有穿孔703。
请参阅图47~图50,本实用新型第二十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套筒的一个或多个限位部601中具有移动部602,移动部602用以使定位部701的挡止部702在移动部602中移动,并于一个或多个限位部601周围具有挡抵部 603,而挡抵部603用以限位、挡抵或干涉操作部70或定位部701的挡止部 702,其中套筒60具有环形或非环形的凸部、凹部、槽部、弧面、平面或曲面,用以设置限位部601。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举凡与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60)

1.一种扣接装置,其包含:
套筒;
固定杆,活动设于所述套筒,所述固定杆分别包括有连接部、及限位部;以及
操作部,设于所述套筒且与所述固定杆的连接部结合,或与所述固定杆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中进一步包含有一弹性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顶面包括有顶掣部,所述顶掣部的外缘至少具有相邻的第一限制面或第二限制面,或所述第一限制面的反向具有第三限制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具有连通所述顶掣部并供所述固定杆设置的穿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连接部具有轴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包括有施力部或设于所述施力部一侧的第一轴板或设于所述施力部另一侧的第二轴板或延伸设于所述第一轴板的挡板、或延伸设于所述第二轴板的导引板,所述第一轴板或所述第二轴板抵靠顶掣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板或所述第二轴板设有贯孔,而所述贯孔与所述轴孔连通,且所述贯孔与所述轴孔中穿设枢轴。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或两端具有固接部,而所述固接部设于所述套筒或所述固定杆或所述操作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中具有止挡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适当处具有抵靠于止挡部的延伸部,或固定杆的限位部扺靠于止挡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横向或纵向设置有对接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缘设有第一凸部或第二凸部或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凸出部或第二凸出部或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缘设有第一凸部或第二凸部或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或所述操作部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凸出部或第二凸出部或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凸出部或第二凸出部可位于所述第一凹部或所述第二凹部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或所述第二凸部可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一侧具有对应所述第一凹部的第一侧边,或所述第一凸部另一侧具有对应所述第二凹部的第二侧边。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部一侧具有对应所述第一凹部的第一侧边,或所述第二凸部另一侧具有对应所述第二凹部的第二侧边。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具有干涉部。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以横向剖槽或纵向剖槽界定出弹扣体。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一凸出部或第二凸出部为一体型的弹片或非一体成型的弹扣体。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为可供容置所述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第一凸出部或第二凸出部的凹槽。
2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套筒,而所述弹性组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操作部。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外螺纹体、内螺纹体、外扣式、内扣式、柱体式、凸扣式、凹扣式或舌片式。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具有与所述连接部结合的套接部。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部,而所述操作部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限位部相互干涉、相互抵顶、相互活动限位、相互固定限位、或相互暂时限位。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缘设有至少一个轨道,而所述操作部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于轨道中进行纵向移动后,再横向移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中具有限位部用以在定位部于轨道中纵向或横向移动时与定位部干涉限位。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用于在所述轨道中进行纵向移动后与所述限位部干涉限位。
29.如权利要求26或28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用于在所述轨道中进行横向移动后与所述限位部干涉限位。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具有位于所述定位部的至少一个剖槽或凸部或凹部或凸肋,以供所述定位部独立活动、形变活动或弹性活动。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设有至少一个限位部,而所述操作部设有与所述限位部相互干涉限位的至少一个对应限位部。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套筒的侧方或纵向或横向位置,而所述对应限位部设于所述操作部的侧方或纵向或横向位置。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具有接合部,而所述接合部用以与所述连接部结合或一体成型。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包含有承载模块,所述承载模块具有多个容置单元,而所述容置单元可供放置所述扣接装置。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块的面上可设有盖体,而所述盖体可封闭所述容置单元。
3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纵向、横向、水平或垂直设置。
3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或所述定位部的上方、横向或纵向具有穿孔。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上方、横向或纵向具有穿孔。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用于以模具成型第一凸出部或第二凸出部,或者所述穿孔用于以模具成型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
4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适当处具有抵靠于套筒内的延伸部。
4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与止挡部为纵向止挡或横向止挡。
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外缘设有多个干涉部。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干涉部之间具有滑动面。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一侧活动设置有与各干涉部形成卡掣或分离的控制杆。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干涉部分别具有导引面及止挡面。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以枢轴与所述操作部活动结合。
47.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与所述操作部之间设有弹性组件。
48.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的一端具有按压部,或所述控制杆的另一端具有相邻设置的抵顶部或斜面部。
49.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顶面为平面,或具有嵌接部。
5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可由内核部及外部所构成。
5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凸部、凹部或肋部,用以活动扣接于一个或多个限位部,或移动挡止于限位部。
52.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或操作部的定位部具有挡止部,用以挡止或限位操作部与套筒的相对位置。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与限位部干涉或挡止于操作部下降至挡止部可越过限位部位置,操作部可旋动至定位部的位置。
54.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为块体、肋体、片体、肋部、肋条、凸体、弧面部、曲面部或阶层部。
55.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上方具有穿孔。
5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限位部具有移动部,用以使定位部在移动部移动。
5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限位部周围具有挡抵部,用以限位、挡抵或干涉操作部或定位部。
5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具有环形或非环形的凸部、凹部、槽部、弧面、平面或曲面,用以设置限位部或与操作部活动扣接或组接。
5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内具有防转部以限制所述限位部。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扣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部为矩形结构、多边形结构、长形结构、槽型结构、剖槽结构或阶层结构。
CN201720242735.4U 2016-10-27 2017-03-10 扣接装置 Active CN20680201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6405 2016-10-27
TW105216405U TWM538994U (zh) 2016-10-27 2016-10-27 扣接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02016U true CN206802016U (zh) 2017-12-26

Family

ID=592541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42735.4U Active CN206802016U (zh) 2016-10-27 2017-03-10 扣接装置
CN201710144422.XA Withdrawn CN108006026A (zh) 2016-10-27 2017-03-10 扣接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44422.XA Withdrawn CN108006026A (zh) 2016-10-27 2017-03-10 扣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6802016U (zh)
TW (1) TWM5389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6026A (zh) * 2016-10-27 2018-05-08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接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3350B (zh) * 2018-12-13 2020-05-11 王鼎瑞 側向定位裝置
CN112178030A (zh) * 2019-07-05 2021-01-05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快拆扣件结构
TWI761062B (zh) * 2021-02-03 2022-04-11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件結構及其組裝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5464A (zh) * 2012-04-18 2013-10-30 王鼎瑞 扣接装置
CN103527597B (zh) * 2012-07-04 2015-07-01 达霆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扭转快拆组件
CN203023193U (zh) * 2012-11-26 2013-06-26 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板对板快速定位装置
CN203516321U (zh) * 2013-10-16 2014-04-02 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板材的固定装置
CN203796688U (zh) * 2014-03-11 2014-08-27 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固定装置
TWM515044U (zh) * 2015-08-07 2016-01-01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快速定位扣件
TWM538994U (zh) * 2016-10-27 2017-04-01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接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06026A (zh) * 2016-10-27 2018-05-08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8994U (zh) 2017-04-01
CN108006026A (zh) 2018-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02016U (zh) 扣接装置
CN105840604B (zh) 可扣接及防震的柱体结构
US9833650B2 (en) Exercise device
EP1632273A1 (de) Fingerprotektor und damit ausgerüsteter Sporthandschuh
DE69919117T2 (de) Seilklemme
DE10323404B4 (de) Ein an einer Platte montierbares Teil und Verfahren zum Entfernen eines derartigen an einer Platte montierbaren Teils
DE29917164U1 (de) Werkzeug zum Spritzgießen von Zahnbürstenkörpern aus mehreren Kunststoffkomponenten
KR101011052B1 (ko) 제본용 바인더링
WO2008149762A1 (ja) テープ式使い捨ておむつ
DE102005027771B3 (de) Dichtkörper für Kabeldurchführungen
DE112004002136B4 (de) Schaltervorrichtung für flexibles Material
EP0872191A1 (de) Torwarthandschuh mit Fingerkuppen-Polsterung
EP2065157A4 (en) RESIN MOLDING AND RECEIVING TOO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MENT FOR A PUSH BUTTON SWITCH USING THE SAME
EP0144037A2 (de) Funktionales Formgestaltungselement für Spiele-, Geschenk-oder Werbeartikel
DE102014209929B4 (de) Schlauchverbindungs-Vorrichtung und Massage-Toy mit einer solchen Schlauchverbindungs-Vorrichtung
KR101250530B1 (ko) 블록교구
CN102948974B (zh) 一种链牙结构及具有该链牙结构的拉链
DE102012101288B4 (de) Reinigungssystem
CN205194588U (zh)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键盘
CN204989650U (zh) 眼镜的镜框与镜脚的结合结构
DE102009010739A1 (de) Tastenanordnung und Waschmaschine mit dieser
CN203818801U (zh) 防止小孩打开的安全笔
CN204050963U (zh) 一种磁性拼接玩具车
CN203850748U (zh) 模块化线缆
CN210170744U (zh) 一种用于拼装儿童攀爬架的智能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