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99672U - 转炉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炉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99672U
CN206799672U CN201720487616.5U CN201720487616U CN206799672U CN 206799672 U CN206799672 U CN 206799672U CN 201720487616 U CN201720487616 U CN 201720487616U CN 206799672 U CN206799672 U CN 206799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ter
deck
connecting apparatus
clamp
back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876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 filed Critical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4876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99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99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99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Steel Or Casting Steel Manufac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炉连接装置,包括:托圈,用于支撑并起吊转炉;多个吊挂组件,多个所述吊挂组件环绕所述转炉分布,各个所述吊挂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托圈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转炉上;至少一个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卡座和卡板,所述卡座设于所述托圈上,所述卡板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座上,第二端固定于所述转炉上。该转炉连接装置,能够在转炉使用过程中,承受各种来自各个方向上的载荷,且能够防止防止窜动,从而使得转炉平稳运行。并且,制造及安装方便实用,并且安全性高,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转炉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转炉炉体与托圈之间的连接装置是转炉本体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炼钢过程中的装料、取样、测温、出渣及出钢等操作都需要通过连接装置带动炉体随托圈进行倾转。在冶炼期间,工作环境恶劣,炉壳和托圈在机械与热负荷的作用下将产生变形和附加负荷。
目前,国内、外设计中广泛采用的连结装置结构型式是:拉杆吊挂型连接装置。此类型装置虽结构各不相同,但它的基本原理均是:炉体直立时,靠垂直连杆吊挂在托圈上;炉体倾转时,托圈平面的横向力则通过垂直拉杆和水平支撑向托圈传递。由于垂直拉杆和水平支撑的型式各不相同,其不足之处也各不相同,如:炉体沿耳轴轴线方向向传动侧窜动、某一拉杆受力情况复杂、水平支撑装置间存有间隙导致转炉倾动时的载荷冲击过大、连接装置制造成本较高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炉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炉连接装置,包括:
托圈,用于支撑并起吊转炉;
多个吊挂组件,多个所述吊挂组件环绕所述转炉分布,各个所述吊挂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托圈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转炉上;
至少一个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卡座和卡板,所述卡座设于所述托圈上,所述卡板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座上,第二端固定于所述转炉上。
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的数目为多个,各个所述限位组件分别沿着所述转炉的耳轴中心线分布,且相对的分布于所述转炉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卡座上设有卡槽组,用于容纳所述卡板并对所述卡板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卡板插卡于所述卡槽组内。
优选地,所述卡槽组包括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优选地,在各个所述卡槽的端部设有限位板,所述卡板可拆卸固定于所述限位板上。
优选地,所述卡座包括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的相对设置的第一卡座单元和第二卡座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座单元和第二卡座单元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一卡座单元和第二卡座单元经所述连接板连接。
优选地,吊挂组件包括第一凸耳、第二凸耳和连杆,所述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杆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耳和连杆之间经第一转轴铰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连杆之间球铰接;
所述第二凸耳和连杆之间经第二转轴铰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连杆之间球铰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炉连接装置,能够在转炉使用过程中,承受各种来自各个方向上的载荷,且能够防止窜动,从而使得转炉平稳运行。并且,制造及安装方便实用,并且安全性高,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炉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炉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C向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的B向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挂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托圈1、吊挂组件2、第一凸耳21、第二凸耳22、连杆23、第一转轴24、第二转轴25、限位组件3、第一卡座单元311、第二卡座单元312、连接板32、卡板33、第一卡槽34、第二卡槽35、限位板36、转炉4、出钢口41、耳轴中心线100、出钢口的轴线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炉连接装置,吊钩通过该转炉连接装置实现对转炉4的吊装转动。该转炉连接装置包括托圈1、多个吊挂组件2和至少一个限位组件3。其中,托圈1用于支撑并起吊转炉4;多个所述吊挂组件2环绕所述转炉4分布,各个所述吊挂组件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托圈1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转炉4上;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卡座和卡板33,所述卡座设于所述托圈1上,所述卡板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座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转炉4上。
参考图2,转炉4的耳轴中心线100与出钢口41的轴线垂直。该实施例中,转炉4套设于托圈1内,吊挂组件2的数目为三个。其中一个吊挂组件2位于出港口轴线上,且与出钢口41的位置相对的位于转炉4的另一侧,另外两个吊挂组件2对称的位于出钢口41的两侧,且两者之间成90°夹角。参考图1和图2,该实施例中,卡座的数目为四个,且四个卡座均沿着转炉4的耳轴中心线100分部,其中两个卡座位于托圈1的上表面上且对称的位于转炉4的相对两侧,另外两个卡座位于托圈1的下表面上且对称的位于转炉4的相对两侧,相同侧的卡座之间在转炉4轴向方向上,即竖直方向上重叠。
所述卡座包括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的相对设置的第一卡座单元311和第二卡座单元312。所述第一卡座单元311和第二卡座单元312之间设有连接板32,所述第一卡座单元311和第二卡座单元312经所述连接板32连接。所述卡座上设有卡槽组,用于容纳所述卡板33并对所述卡板33进行限位。所述卡板33插卡于所述卡槽组内。具体地,所述卡槽组包括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槽34和第二卡槽35,第一卡槽34设于第一卡座单元311上,第二卡槽35设于第二卡座上。卡板33的第一端与卡槽组的形状尺寸相匹配,能够插入卡槽组内。
优选地,卡板33的第一端设为锥形结构,且卡板33第一端的外侧边与对应卡槽的锥度选为一定范围,例如1:200,以便能够顺利的将卡板33的第一端插入卡槽内。卡板33的第一端可固定,例如点焊于卡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在各个所述卡槽的端部设有限位板36,所述卡板33可拆卸固定于所述限位板36上,例如经螺栓固定于限位板36上,卡板33的第二端焊接于转炉4的外周壁上,使得转炉4与托圈1之间形成限位关系。炉体受热膨胀时,卡板33与卡槽组形成整体结构相对于卡座膨胀外扩;炉体冷却时,限位板36可保证卡槽组与卡板33同步回缩。炉体倾转时,炉体径向负荷由卡座均匀的传递到托圈1上。这种由卡座、卡板33组成的导向装置可使炉体倾动时保持炉体与托圈1之间各处的间隙不变,降低震动和噪声。
如图6所示,吊挂组件2包括第一凸耳21、第二凸耳22和连杆23,所述第一凸耳21和第二凸耳22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杆23的两端。所述第一凸耳21和连杆23之间经第一转轴24铰接,所述第一转轴24与所述连杆23之间球铰接;所述第二凸耳22和连杆23之间经第二转轴25铰接,所述第二转轴25与所述连杆23之间球铰接。该吊挂组件2的铰接处全部处于全密封状态,且球铰均采用耐高温、免维护的自润滑向心关节轴承。对于转炉4的工况,这种结构非常具有优越性:既可以很好地吸收炉体及托圈1的各种变形,又可以大大减少维护的工作量。
当转炉4处于垂直位置时,转炉4负荷由三个垂直布置的吊挂组件2传递到托圈1上。当转炉4处于水平位置时,转炉4负荷由水平卡座传递到托圈1上;当转炉4倾动时,转炉4轴向负荷由三个吊挂组件2传递,转炉4径向负荷由四个水平卡座传递。其中,与出钢口41同轴且相对的加料侧的吊挂组件2仍旧主要传递倾动力矩。
由于吊挂组件2位于托圈1下部,受力点均不在炉体及托圈1的高温区域,且载荷分布较匀,这对转炉4、托圈1均十分有益,可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另外,吊挂组件2位于托圈1下部,有助于炉体散热,也可防止冶炼喷溅的损害,且对于转炉4结构的整体优化十分有利,如可更合理的设计炉帽水冷及挡渣板结构等。另外,当炉体处于一定倾转位置时,它们会成为“拉杆”或“压杆”进行工作。
该转炉连接装置,能够在转炉使用过程中,承受各种来自各个方向上的载荷,且能够防止防止窜动,从而使得转炉平稳运行。并且,制造及安装方便实用,并且安全性高,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转炉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圈,用于支撑并起吊转炉;
多个吊挂组件,多个所述吊挂组件环绕所述转炉分布,各个所述吊挂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托圈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转炉上;
至少一个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卡座和卡板,所述卡座设于所述托圈上,所述卡板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座上,第二端固定于所述转炉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的数目为多个,各个所述限位组件分别沿着所述转炉的耳轴中心线分布,且相对的分布于所述转炉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上设有卡槽组,用于容纳所述卡板并对所述卡板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插卡于所述卡槽组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炉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组包括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炉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个所述卡槽的端部设有限位板,所述卡板可拆卸固定于所述限位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包括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的相对设置的第一卡座单元和第二卡座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炉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座单元和第二卡座单元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一卡座单元和第二卡座单元经所述连接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吊挂组件包括第一凸耳、第二凸耳和连杆,所述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杆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炉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耳和连杆之间经第一转轴铰接,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连杆之间球铰接;
所述第二凸耳和连杆之间经第二转轴铰接,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连杆之间球铰接。
CN201720487616.5U 2017-05-04 2017-05-04 转炉连接装置 Active CN206799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87616.5U CN206799672U (zh) 2017-05-04 2017-05-04 转炉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87616.5U CN206799672U (zh) 2017-05-04 2017-05-04 转炉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99672U true CN206799672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39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87616.5U Active CN206799672U (zh) 2017-05-04 2017-05-04 转炉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996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4185A (zh) * 2022-07-06 2022-09-23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转炉三点球铰支撑悬挂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94185A (zh) * 2022-07-06 2022-09-23 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转炉三点球铰支撑悬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67344U (zh) 倾动式转炉
CN206799672U (zh) 转炉连接装置
CN201003059Y (zh) 一种下吊挂倾动转炉
CN201031235Y (zh) 转炉炉体下悬挂连接装置
CN216237137U (zh) 一种模块化的水平吊挂装置
CN202945265U (zh) 转炉改进型三点球铰联接装置
CA2261166C (en) A metallurgical furnace unit
CN101781696B (zh) 球铰悬盘型转炉托圈与炉壳的连接装置
CN211546598U (zh) 一种转炉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
CN107805677B (zh) 一种用于冶炼渣长距离运输、倾倒的焊接渣罐
CN101913528B (zh) 吊装焦炉烟道弯管的专用吊具
CN201648441U (zh) 球铰悬盘型转炉托圈与炉壳的连接装置
CN215975899U (zh) 一种托圈水平吊耳、水平吊挂装置和转炉
CN108033368A (zh) 一种起重机臂头组件以及起重机
CN204162738U (zh) 转炉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
CN114131234A (zh) 一种水平吊挂装置的安装方法
CN203738011U (zh) 一种薄型结构的钢包盖
CN211489630U (zh) 一种真空感应熔化气雾化技术使用的金属棒料夹持装置
CN208869182U (zh) 一种用于薄壁管线或薄壁管线设备的吊装装置
CN201027798Y (zh) 一种十字铰连接机构
CN207713308U (zh) 一种起重机臂头组件以及起重机
CN205408351U (zh) 一种带燕尾榫的可旋转绝缘支座
CN216237136U (zh) 一种倾动式炉体联接装置
CN219315722U (zh) 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
CN213923835U (zh) 一种起升机构上置式落地电力抱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