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15722U - 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15722U
CN219315722U CN202320325948.9U CN202320325948U CN219315722U CN 219315722 U CN219315722 U CN 219315722U CN 202320325948 U CN202320325948 U CN 202320325948U CN 219315722 U CN219315722 U CN 2193157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column
hook
cable
cable rope
connec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259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凯
向守春
胡冬梅
范炳权
后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Road and Bridg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angy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angy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angy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259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157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157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157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包括缆风绳绳体,连接在缆风绳绳体端部的挂钩,还包括预埋的连接底座、设置在连接底座四周的多个辅助支座,以及卡接杆;所述连接底座中部设置有挂钩过孔,且所述挂钩穿过挂钩过孔连接到卡秸秆上,并所述卡接杆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辅助支座,且卡接杆中部抵在连接底座上。本实用新型采用良好的固定机构,用以提高型钢柱的防倾覆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建筑更多运用钢结构,在实际建筑施工中,型钢柱需要吊装到指定位置,通过缆风绳进行临时固定,在浇筑完成后再解锁缆风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缆风绳对型钢柱保持临时固定,同时,缆风绳还起到调整钢柱垂直度的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缆风绳的固定方式主要是通过提前预埋吊环并通过挂钩对缆风绳进行固定。然而现在型钢柱的大小越来越大,其重量也越来越重,单纯通过预埋的吊环并不能起到良好的防倾覆作用。因而需要增加多组缆风绳来进行稳固,避免安全风险,但针对一个型钢柱的安装需要多组缆风绳从多个角度进行固定,而一组缆风绳多根缆风绳的安装就需要预埋多个吊环,缆风绳又只是起到临时过渡作用,这样无疑会增大成本支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采用良好的固定机构,用以提高型钢柱的防倾覆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包括缆风绳绳体,连接在缆风绳绳体端部的挂钩,还包括预埋的连接底座、设置在连接底座四周的多个辅助支座,以及卡接杆;所述连接底座中部设置有挂钩过孔,且所述挂钩穿过挂钩过孔连接到卡接杆上,并所述卡接杆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辅助支座,且卡接杆中部抵在连接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座上部设置有与卡接杆适配的对接弧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座为双数个,且绕连接底座两两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挂钩过孔为四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底座的外圆周在挂钩过孔处设置有弧形过渡槽。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杆为钢筋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底座和辅助支座的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单个缆风绳的连接强度,并且连接方式更简单快捷。
其次,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连接底部设置四通的挂钩过孔,并且辅助支座有多个,分别设置在连接底座的不同位置,可以有效针对不同方位的型钢柱的固定进行使用,利用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该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连接底座;2、辅助支座;3、挂钩;4、缆风绳绳体;5、挂钩过孔;6、卡接杆;7、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包括缆风绳绳体4,连接在缆风绳绳体4端部的挂钩3,还包括预埋的连接底座1、设置在连接底座1四周的多个辅助支座2,以及卡接杆6;连接底座1中部设置有挂钩过孔5,且挂钩3穿过挂钩过孔5连接到卡接杆上,并卡接杆6两端分别连接到辅助支座2,且卡接杆6中部抵在连接底座1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而言,在现有技术中,在针对缆风绳的固定方式上,有提前预埋吊环的、有提前预埋吊耳的、也有固定在重物上的。而采用预埋吊环或者吊耳一方面是现在的型钢柱增大增重后,其本身防倾覆能力差,多组吊耳吊环的设置方式又会造成所需的吊耳吊环增多。而因在浇筑完成后,型钢柱固定,则又需要切割拆除掉之前预埋的多个吊耳吊环,会造成明显的成本增加。而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缆风绳结构,一方面是其通过分别设置连接底座1和辅助支座2的方式,并通过卡接杆6分别连接在两个辅助支座2之间,且卡接杆6抵在连接底座1上,通过多点支撑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抗载荷能力,有效提高了针对大型过高过重的型钢柱的防倾覆的能力。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辅助支座2分别设置在不同方位,而且设置在连接底座1内的挂钩过孔5也设置为多方位孔,可以针对不同方位的型钢柱做进行固定,能够有效提高利用率。
辅助支座2上部设置有与卡接杆6适配的对接弧形凹槽7。辅助支座2为双数个,且绕连接底座1两两对称设置。通过双数个的辅助支座2,起到多点位固定,且卡接杆6分别连接到不同辅助支座2的弧形凹槽7内,有效提高卡接杆6的抗弯能力,提高其抗载荷能力,能够对大型型钢柱做防倾覆处理。
挂钩过孔5为四通孔。连接底座1的外圆周在挂钩过孔5处设置有弧形过渡槽。
卡接杆6为钢筋杆。
在具体使用时,根据实际情况在符合安全的前提下,需要考虑风力、风向、构件形状尺寸、支承条件、构件本身的刚度强度等情况,决定使用缆风绳的数量、直径、固定位置等等。计算后确定缆风绳的固定方式,若底部是铰接支承,则必须采用缆风绳做防倾覆处理。若底部固定端支承,螺栓紧固到位、钢柱本身刚度较好时,可以短时间不用缆风绳。
当需要采用到缆风绳时,根据具体的高度做缆风绳数量连接,在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倾覆缆风绳结构时,若高度在20米及以上时,缆风绳不少于4根,分别从四方进行定位,若再更高高度需要增加缆风绳数量。
在确定连接位置后,将缆风绳端部的挂钩3钩挂到卡接杆6上,而卡接杆6的两端分别连接到辅助支座2,相应的,在未受力前,卡接杆6中部与连接底座1还存有一定间隙。在受力后,卡接杆6贴紧到连接底座1上,且通过辅助支座2的配合放置卡接杆6跑飞。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包括缆风绳绳体(4),连接在缆风绳绳体(4)端部的挂钩(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埋的连接底座(1)、设置在连接底座(1)四周的多个辅助支座(2),以及卡接杆(6);所述连接底座(1)中部设置有挂钩过孔(5),且所述挂钩(3)穿过挂钩过孔(5)连接到卡接杆(6)上,并所述卡接杆(6)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辅助支座(2),且卡接杆(6)中部抵在连接底座(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座(2)上部设置有与卡接杆(6)适配的对接弧形凹槽(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座(2)为双数个,且绕连接底座(1)两两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3)过孔为四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1)的外圆周在挂钩过孔(5)处设置有弧形过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杆(6)为钢筋杆。
CN202320325948.9U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 Active CN2193157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5948.9U CN219315722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5948.9U CN219315722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15722U true CN219315722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30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25948.9U Active CN219315722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157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46637U (zh) 双平臂自旋自升座地抱杆
CN203639095U (zh) 内边柱倒装法提升装置
CN101693329A (zh) 用于储油罐的组对焊接装置及方法
CN219315722U (zh) 一种用于型钢柱的防倾覆缆风绳
CN203112390U (zh) 起重机的超起装置和全地面起重机
CN201809032U (zh) 带可组合式吊架的自调整拉索装置
CN202787097U (zh) 一种可变化角度的挂篮纵梁旋转装置
CN215797889U (zh) 一种桩基钢筋笼用防变形的吊装装置
CN201678024U (zh) 一种易于翻身的船舶舵叶
CN110040618B (zh) 一种壁挂式设备安装工装
CN202073877U (zh) 无揽风绳独立桅杆吊装劲性钢柱专用夹具
CN207108291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龙门吊
CN201261681Y (zh) Rh炉环流管安装吊具
CN101590983B (zh) 曲梁门式桅杆滑移法
CN206384743U (zh) 一种自升式塔架回转吊
CN218860148U (zh) 一种长江大跨越塔井筒吊装专用抱杆和吊装系统
CN215367213U (zh) 一种抗开裂钢复合混凝土管桩
CN218619817U (zh) 一种吊装扁担
CN220283305U (zh) 一种用于吊运偏心型定日镜的吊具
CN218909571U (zh) 装配式预制大型异形梁吊装系统
CN215626629U (zh) 一种可拆卸压煮器维修平台
CN218909561U (zh) 一种高速铁路箱梁吊挂系统
CN218231515U (zh) 一种高温气冷堆主氦风机筒体的吊装工具
CN112520591B (zh) 一种锚碇转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7048991U (zh) 船用吊装式脚手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7

Address after: 610041 nine Xing Xing Road 12, hi tech Zone, Sichuan, Chengdu

Patentee after: SICHUAN ROAD & BRIDGE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644000 Floor 7, Building 1, Integrated Service Center, Yibin Automobile Industrial Park, No. 70, North Section of Feiyun Road, Lingang Development Zone, Yibin,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Hangy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