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95035U - 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95035U
CN206795035U CN201720504045.1U CN201720504045U CN206795035U CN 206795035 U CN206795035 U CN 206795035U CN 201720504045 U CN201720504045 U CN 201720504045U CN 206795035 U CN206795035 U CN 2067950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hub
left part
tail
chuck
righ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040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占国
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ijiabo Technology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abo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abo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abo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040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950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950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950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将轮毂拆分成两部分铸造,轮毂之间的环焊缝为对搭接结构,焊缝位于对接面位置;内部支撑胎具可嵌套在轮毂内部,防止轮毂变形,卡盘保证轮毂与内部支撑胎贴合紧密并提供侧顶力,中心支撑架提供半包围式支撑和紧固,尾顶托盘借助尾顶液压缸提供强劲的侧顶力,保证装卡牢固;动电机带动行星减速机构、支撑胎具、卡盘安装盘、卡盘、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一起旋转,以实现轮毂筒体环焊缝搅拌摩擦焊接或其他形式的焊接。本实用新型具有焊接效率高,缺陷少,质量稳定的优点。

Description

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毂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铝合金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轮毂按材质可分为两大类:铝合金轮毂和钢轮毂。铝合金轮毂由于其重量轻、制造精度高、强度高、惯性阻力小、散热能力强、视觉效果好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汽车厂商列为标准配置。
目前铝合金轮毂的制造方法主要是整体制造,包括重力铸造、锻造、低压精密铸造等。其中重力铸造法成本低且生产效率高,但是容易产生气泡(砂眼)、密度不均匀、表面平滑度不够等缺陷;锻造法由于需要较精良的生产设备,而且成品率只有五到六成,制造成本较高;低压铸造设备维护的成本高,能源消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轮毂整体制造方法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中将铝合金轮毂整体铸造改成前后两部分分开铸造,减少铸造模具成本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分开铸造轮毂的焊接成型工艺专门设计的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通过此工装夹持待焊接轮毂,采用搅拌摩擦焊焊接完成轮毂环缝焊接,在焊接工程中借助此工装可使轮毂回转体在焊接过程中旋转运动,具有焊接效率高、缺陷少、质量稳定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包括底板、轮毂左部固定装置、轮毂右部固定装置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用于承载轮毂左部并提供左侧顶力,所述轮毂右部固定装置用于承载轮毂右部并提供右侧顶力,所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和所述轮毂右部固定装置能相对于所述底板转动从而带动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旋转,所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和所述轮毂右部固定装置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间隔可调至使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对接至能焊接为完整轮毂的位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旋转并通过所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带动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同时旋转。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轮毂拆分成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两部分铸造,然后通过焊接工装将两部分固定,通过动电机带动轮毂两部分同时旋转,采用搅拌摩擦焊机完成两部分轮毂对接处环焊缝的焊接,不仅减少铸造成本、而且焊接效率高,缺陷少、质量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包括支架、动力转台、卡盘安装盘和卡盘,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支架上部均与所述动力转台接触连接,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所述动力转台,所述动力转台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卡盘安装盘转动设置在所述动力转台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卡盘同轴连接在所述卡盘安装盘上,所述卡盘与所述卡盘安装盘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可通过螺栓调节,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与所述卡盘安装盘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卡盘安装盘旋转。所述支架包括基板和顶板,所述基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垂直安装在所述基板上部,所述顶板为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顶板与斜边相对的直边与所述动力转台接触连接。通过所述支架对所述动力转台进行支撑和保护,防止所述动力转台向左侧倾倒,所述动力转台为板形结构,所述动力转台垂直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卡盘安装盘与所述卡盘均为设有多个螺栓孔的法兰型结构,所述卡盘安装盘与所述卡盘之间通过多个螺栓连接,通过调节螺栓拧入多少可调节所述卡盘安装盘和所述卡盘之间的距离,轮毂左部弧形端面抵靠在所述卡盘右端面上,通过调整所述卡盘安装盘与所述卡盘之间的距离,即调整施加在轮毂左部上的左侧顶力,确保轮毂左部的牢固支撑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动电机、行星减速机构和稳定转动装置,所述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稳定转动装置位于所述动力转台和所述卡盘安装盘之间,且所述稳定转动装置与所述动力转台固定连接,所述行星减速机构转动设置在所述稳定转动装置内,所述行星减速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卡盘安装盘相连接。所述动电机带动所述行星减速机构转动,所述行星减速机构带动所述卡盘安装盘转动,由于所述卡盘安装盘与所述卡盘固定连接,所以所述卡盘也随之转动,所述卡盘转动带动轮毂左部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星减速机构包括行星轮和外齿圈,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外齿圈与所述卡盘安装盘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偏心设置在所述外齿圈内,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外齿圈之间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稳定转动装置为矩形板结构,所述稳定转动装置板面中间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外齿圈的圆形开口,所述外齿圈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稳定转动装置上的所述圆形开口内,所述动电机的动力从所述行星轮输入,从所述外齿圈输出。所述行星轮直径小于所述外齿圈直径,通过设置所述稳定转动装置将所述外齿圈进行锁死固定,防止所述外齿圈晃动,提高所述外齿圈转动的稳定性,确保轮毂焊接过程中的精确焊接,提高焊接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毂右部固定装置包括压盖、尾顶托盘和往复移动装置,所述压盖用于固定轮毂右部,所述尾顶托盘端部设置有顶针,所述尾顶托盘通过所述顶针与所述压盖接触连接,所述往复移动装置与所述尾顶托盘固定连接,能够将所述尾顶托盘沿所述底板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所述轮毂左部和所述轮毂右部与固定装置连接端为喇叭口形状,所述压盖卡入到轮毂右部的喇叭口内提供右侧顶力,所述尾顶托盘在所述往复移动装置的推动下沿所述底板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对轮毂右部进行压紧,所述尾顶托盘上的顶针顶在所述压盖端面上,所述顶针表面为光滑表面,所述压盖与所述顶针接触面为光滑表面,当所述顶针顶压在所述压盖上时接触摩擦力很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往复移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托盘动力电机、减速机和丝杠,所述尾顶托盘底部固定设置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与所述尾顶托盘通过所述丝杠螺母连接,所述往复移动装置还包括滑台,所述尾顶托盘底部两端设置有与所述滑台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台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滑台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尾顶托盘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台上。所述托盘动力电机转动带动所述减速机转动,所述减速机转动带动所述丝杠转动,所述丝杠螺母带动所述尾顶托盘沿所述底板长度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轮毂右部固定装置还包括尾顶液压缸,所述尾顶液压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丝杠螺母上,所述尾顶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尾顶托盘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尾顶液压缸对所述尾顶托盘进行顶推,进一步保证轮毂右部的固定和压紧,保证装卡牢固,保证焊接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顶液压缸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尾顶液压缸的缸体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丝杠螺母中心轴的两侧,两个所述尾顶液压缸的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尾顶托盘几何中心线的两侧。通过设置两个所述尾顶液压缸分别顶推在所述尾顶托盘的两端,这样能够保证顶推力均匀设置,防止所述尾顶托盘受力偏心而造成对轮毂右部顶推的倾斜,造成焊缝焊接不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中心支撑架,所述中心支撑架滑动设置在两条所述滑台上,所述中心支撑架上部设置有半包围结构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曲线规格与汽车轮毂的曲线规格相同,所述支撑部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滚轮,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支撑滚轮与汽车的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滚动连接。所述中心支撑架为半包围结构,所述中心支撑架上安装4~6个所述支撑滚轮,在轮毂旋转焊接过程中提供半包围式支撑和紧固,能更好的支撑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的连接端,使轮毂旋转更稳定且方便拆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内撑胎具,所述内撑胎具外径与轮毂左部或轮毂右部的内径相同,所述内撑胎具用于支撑轮毂左部或轮毂右部,所述内撑胎具长度大于轮毂左部与所述卡盘长度总和,所述内撑胎具套设在所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内。所述内撑胎具可嵌套在轮毂内部,防止轮毂变形。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轮毂拆分成前后两部分铸造,减少铸造成本,轮毂之间的对接结构采用对搭接形式,利用搅拌摩擦焊机完成环焊缝的焊接。
步骤二:将轮毂筒体装卡在本工装上,工装可实现水平方向上压紧,竖直方向上支撑,轮毂内部设置内撑胎具用于支撑并防止轮毂变形。
步骤三:使用动电机驱动轮毂回转体旋转,方便普通搅拌摩擦焊设备或其他焊接设备施焊。
本实用新型将轮毂拆分成两部分铸造,两部分轮毂之间的对接面为台阶状,环焊缝焊接形式为对搭接结构,焊缝位于对接面位置,对接面需焊透以保证焊接强度;通过所述支撑胎具、所述卡盘、所述中心支撑架和所述尾顶托盘共同保证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在环缝焊接过程中的支撑与压紧,内部所述支撑胎具嵌套在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内部,防止轮毂变形,所述卡盘保证轮毂与内部所述支撑胎具的贴合紧密并提供侧顶力,所述中心支撑架提供半包围式支撑和紧固,所述尾顶托盘借助所述尾顶液压缸提供强劲的侧顶力,保证装卡牢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焊接效率高、缺陷少、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铝合金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C向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轮毂装卡及搅拌摩擦焊接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动电机;3.行星减速机构;4.稳定转动装置;5.卡盘;6.压盖;7.尾顶托盘;8.尾顶液压缸;9.丝杠;10.中心支撑架;11.卡盘安装盘;12. 动力转台;13.支架;14.减速机;15.托盘动力电机;16.内撑胎具;17.轮毂;18. 搅拌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包括底板1、轮毂左部固定装置、轮毂右部固定装置和旋转驱动装置,轮毂左部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轮毂左部并提供左侧顶力,轮毂右部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轮毂右部并提供右侧顶力,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和轮毂右部固定装置间隔设置在底板1上,且间隔可调,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并通过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带动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同时旋转,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分别固定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和轮毂右部固定装置后,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的待焊接端正对搭接设置。通过将轮毂17拆分成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两部分铸造,然后通过焊接工装将两部分固定,通过动电机2带动轮毂17两部分同时旋转,采用搅拌摩擦焊机完成两部分轮毂17对接处环焊缝的焊接,不仅减少铸造成本、而且焊接效率高,缺陷少、质量稳定。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包括支架13、动力转台12、卡盘安装盘11和卡盘5,支架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架13分别设置在底板1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支架13上部均与动力转台12接触连接,支架13用于支撑动力转台12,动力转台12固定连接在底板1上,卡盘安装盘11转动设置在动力转台12背离支架13的一侧,卡盘安装盘11为圆盘形结构,卡盘5也为圆盘形结构,卡盘5与卡盘安装盘11同轴设置,卡盘5与卡盘安装盘11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可通过螺栓调节,旋转驱动装置与卡盘安装盘11连接,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卡盘安装盘11和卡盘5旋转。支架13包括基板和顶板,基板与底板固定连接,顶板垂直安装在基板上部,顶板为直角三角形结构,顶板上与斜边相对的直边与动力转台12接触连接。通过支架13对动力转台12进行支撑和保护,防止动力转台12向左侧倾倒,动力转台12为板形结构,动力转台 12垂直安装在底板1上,卡盘安装盘11与卡盘5均为设有多个螺栓孔的法兰型结构,卡盘安装盘11与卡盘5之间通过多个螺栓连接,通过调节螺栓拧入多少可调节卡盘安装盘11和卡盘5之间的距离,轮毂左部弧形端面抵靠在卡盘5 右端面上,通过调整卡盘安装盘11与卡盘5之间的距离,即调整施加在轮毂左部上的左侧顶力,确保轮毂左部的牢固支撑固定。
优选的,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动电机2、行星减速机构3和稳定转动装置4,动电机2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稳定转动装置4位于动力转台12 和卡盘安装盘11之间,且稳定转动装置4与动力转台12固定连接,行星减速机构3转动设置在稳定转动装置4内,行星减速机构3的输出端与卡盘安装盘 11相连接。动电机2带动行星减速机构3转动,行星减速机构3带动卡盘安装盘11转动,由于卡盘安装盘11与卡盘5固定连接,所以卡盘5也随之转动,卡盘5转动带动轮毂左部转动。
如图3和图4所示,行星减速机构3包括行星轮和外齿圈,行星轮与动电机2的输出轴相连接,外齿圈与卡盘安装盘11固定连接,行星轮偏心设置在外齿圈内,行星轮与外齿圈之间啮合传动连接,稳定转动装置4为矩形板结构,稳定转动装置4板面中间开设有用于安装外齿圈的圆形开口,外齿圈通过轴承安装在稳定转动装置4上的圆形开口内,动电机2的动力从行星轮输入,从外齿圈输出。行星轮直径小于外齿圈直径,通过设置稳定转动装置4将外齿圈进行锁死固定,防止外齿圈晃动,提高外齿圈转动的稳定性,确保轮毂焊接过程中的精确焊接,提高焊接质量。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轮毂右部固定装置包括压盖6、尾顶托盘7和往复移动装置,压盖6用于固定轮毂右部,尾顶托盘7 端部设置有顶针,尾顶托盘7通过顶针与压盖6接触连接,往复移动装置与尾顶托盘7固定连接,能够推动尾顶托盘7沿底板1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与对应的固定装置连接端为喇叭口形状,压盖6卡入到轮毂右部的喇叭口内提供右侧顶力,尾顶托盘7在往复移动装置的推动下沿底板1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对轮毂右部进行压紧,尾顶托盘7上的顶针顶在压盖6端面上,顶针表面为光滑表面,压盖6与顶针接触面为光滑表面,当顶针顶压在压盖6 上时接触摩擦力很小。
优选的,往复移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托盘动力电机15、减速机14和丝杠9,尾顶托盘7底部固定设置有丝杠螺母,丝杠9与尾顶托盘7通过丝杠螺母连接,往复移动装置还包括滑台,尾顶托盘7底部两端设置有与滑台相配合的滑槽,滑台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滑台分别设置在底板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尾顶托盘7滑动设置在滑台上。托盘动力电机15转动带动减速机14转动,减速机14转动带动丝杠9转动,丝杠螺母带动尾顶托盘7沿底板1长度方向移动。轮毂右部固定装置还包括尾顶液压缸8,尾顶液压缸8的缸体固定连接在丝杠螺母上,尾顶液压缸8的活塞杆与尾顶托盘7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尾顶液压缸8对尾顶托盘7进行顶推,进一步保证轮毂右部的固定和压紧,保证装卡牢固,保证焊接精度。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尾顶液压缸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尾顶液压缸8的缸体分别固定连接在丝杠螺母中心轴的两侧,两个尾顶液压缸8的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在尾顶托盘7几何中心线的两侧。通过设置两个尾顶液压缸8分别顶推在尾顶托盘7的两端,这样能够保证顶推力均匀设置,防止尾顶托盘7受力偏心而造成对轮毂右部顶推的倾斜,造成焊缝焊接不均匀。进一步的,还包括中心支撑架10,中心支撑架10滑动设置在两条滑台上,中心支撑架10上部设置有半包围结构的支撑部,支撑部的曲线规格与汽车轮毂17的曲线规格相同,支撑部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滚轮,支撑部通过支撑滚轮与汽车的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滚动连接。中心支撑架10为半包围结构,中心支撑架10上安装4~6 个支撑滚轮,在轮毂17旋转焊接过程中提供半包围式支撑和紧固,能更好的支撑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的连接端,使轮毂17旋转更稳定且方便拆卸。作为最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内撑胎具16,内撑胎具16外径与轮毂左部或轮毂右部的内径相同,内撑胎具16用于支撑轮毂左部或轮毂右部,内撑胎具16长度大于轮毂左部与卡盘长度总和,内撑胎具16套设在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内。内撑胎具16可嵌套在轮毂17内部,防止轮毂17变形。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轮毂17拆分成前后两部分铸造,减少铸造成本,轮毂17之间的对接结构采用对搭接形式,利用搅拌摩擦焊机完成环焊缝的焊接。
步骤二:将轮毂17筒体装卡在本工装上,工装可实现水平方向上压紧,竖直方向上支撑,轮毂17内部设置内撑胎具16用于支撑并防止轮毂17变形。
步骤三:使用动电机2驱动轮毂17回转体旋转,方便普通搅拌摩擦焊设备或其他焊接设备施焊。
具体实施时:图1中,托盘动力电机15和减速机14固定在底板1上,托盘动力电机15带动丝杠9旋转,尾顶托盘7在丝杠9旋转的作用下水平移动,可实现轮毂的水平方向上预压紧和卸载。在预压紧状态下,尾顶液压缸8启动,进行终压紧,保证较强的压紧力及装卸快速转换。尾顶顶针通过轴承安装在尾顶托盘7上可以旋转。动力转台12固定在支架13上,稳定转动装置4固定在动力转台12上,在动电机2的作用下,行星齿轮在稳定转动装置4内转动,带动卡盘安装盘11、卡盘5和内撑胎具16旋转。卡盘5和卡盘安装盘11之间的距离通过螺栓进行调节。中心支撑架10为半包围结构,中心支撑架10上安装 4~6个支撑滚轮,在轮毂旋转焊接过程中提供半包围式支撑和紧固,使轮毂旋转更稳定且方便装卸。
图2中,左轮毂右部17采用对搭接结构,搅拌头18正对对接面进行搅拌摩擦焊接。轮毂17非焊接端为喇叭口状,可嵌套在内部支撑胎具16外部,内撑胎具16起到支撑和固定轮毂17的作用,卡盘15可调节嵌入量和提供侧支撑。压盖6提供另一方向侧顶力,卡盘5和压盖6的共同压紧使前后轮毂17焊接对搭接焊缝间隙及错边量较小。
轮毂搅拌摩擦焊接及装卡过程如下:将后轮毂嵌套在内撑胎具16外部,调节卡盘5上的螺栓,保证后轮毂与内撑胎具16且卡盘5与轮毂17边缘贴合紧密。装配前轮毂,通过丝杠9调节尾顶托盘7到达预定位置,进行预压紧,然后启动尾顶液压缸8进行终压紧,调节中心支撑上10的支撑滚轮位置,使其贴合在轮毂17外表面。内部支撑胎具17、卡盘5、中心支撑架10和尾顶托盘 7共同保证轮毂17在焊接过程中支撑与压紧。环缝焊接开始前,操作搅拌摩擦焊机驱动系统,使搅拌头18找正焊缝。在焊机动力源的作用下,搅拌头18以ω1的速度高速旋转,在下压力作用下插入待焊轮毂17的环缝焊缝,插入一定深度h后,停止插入,但是继续保持高速旋转状态。此时行星减速系统驱动轮毂17以ω2的速度旋转,搅拌头18持续焊接轮毂17回转体的环缝。焊接一个圆周后,搅拌头18回到起始位置,借助搅拌针回抽技术消除尾孔。轮毂17回转体停止旋转,搅拌头18停止转动卸载退出,完成环缝焊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轮毂左部固定装置、轮毂右部固定装置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用于承载轮毂左部并提供左侧顶力,所述轮毂右部固定装置用于承载轮毂右部并提供右侧顶力,所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和所述轮毂右部固定装置能相对于所述底板(1)转动从而带动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旋转,所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和所述轮毂右部固定装置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且所述间隔可调至使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对接至能焊接为完整轮毂的位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旋转并通过所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带动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同时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包括支架(13)、动力转台(12)、卡盘安装盘(11)和卡盘(5),所述支架(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架(13)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1)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支架(13)上部均与所述动力转台(12)接触连接,所述支架(13)用于支撑所述动力转台(12),所述动力转台(12)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卡盘安装盘(11)转动设置在所述动力转台(12)背离所述支架(13)的一侧,所述卡盘(5)同轴连接在所述卡盘安装盘(11)上,所述卡盘(5)与所述卡盘安装盘(11)之间留有间距,该间距可通过螺栓调节,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与所述卡盘安装盘(1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卡盘安装盘(11)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动电机(2)、行星减速机构(3)和稳定转动装置(4),所述动电机(2)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稳定转动装置(4)位于所述动力转台(12)和所述卡盘安装盘(11)之间,且所述稳定转动装置(4)与所述动力转台(12)固定连接,所述行星减速机构(3)转动设置在所述稳定转动装置(4)内,所述行星减速机构(3)的输出端与所述卡盘安装盘(1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减速机构(3)包括行星轮和外齿圈,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动电机(2)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外齿圈与所述卡盘安装盘(11)固定连接,所述行星轮偏心设置在所述外齿圈内,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外齿圈之间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稳定转动装置为矩形板结构,所述稳定转动装置板面中间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外齿圈的圆形开口,所述外齿圈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稳定转动装置上的所述圆形开口内,所述动电机(2)的动力从所述行星轮输入,从所述外齿圈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右部固定装置包括压盖(6)、尾顶托盘(7)和往复移动装置,所述压盖(6)用于固定轮毂右部,所述尾顶托盘(7)端部设置有顶针,所述尾顶托盘(7)通过所述顶针与所述压盖(6)接触连接,所述往复移动装置与所述尾顶托盘(7)固定连接,能够将所述尾顶托盘(7)沿所述底板(1)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移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托盘动力电机(15)、减速机(14)和丝杠(9),所述尾顶托盘(7)底部固定设置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9)与所述尾顶托盘(7)通过所述丝杠螺母连接,所述往复移动装置还包括滑台,所述尾顶托盘(7)底部两端设置有与所述滑台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台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所述滑台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尾顶托盘(7)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台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右部固定装置还包括尾顶液压缸(8),所述尾顶液压缸(8)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所述丝杠螺母上,所述尾顶液压缸(8)的活塞杆与所述尾顶托盘(7)底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顶液压缸(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尾顶液压缸(8)的缸体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丝杠螺母中心轴的两侧,两个所述尾顶液压缸(8)的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尾顶托盘(7)几何中心线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心支撑架(10),所述中心支撑架(10)滑动设置在两条所述滑台上,所述中心支撑架(10)上部设置有半包围结构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曲线规格与汽车轮毂的曲线规格相同,所述支撑部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滚轮,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支撑滚轮与汽车的轮毂左部和轮毂右部滚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撑胎具(16),所述内撑胎具(16)外径与轮毂左部或轮毂右部的内径相同,所述内撑胎具(16)用于支撑轮毂左部或轮毂右部,所述内撑胎具(16)长度大于轮毂左部与所述卡盘(5)长度总和,所述内撑胎具(16)套设在所述轮毂左部固定装置内。
CN201720504045.1U 2017-05-08 2017-05-08 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 Active CN2067950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4045.1U CN206795035U (zh) 2017-05-08 2017-05-08 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04045.1U CN206795035U (zh) 2017-05-08 2017-05-08 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95035U true CN206795035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39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04045.1U Active CN206795035U (zh) 2017-05-08 2017-05-08 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9503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41881A (zh) * 2018-08-29 2018-12-07 上海锢维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轮毂焊接设备及方法
CN110681976A (zh) * 2019-09-25 2020-01-14 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车轮摩擦搅拌焊接双工位自动装夹系统
CN111822846A (zh) * 2020-07-11 2020-10-27 宁波晶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靶材组件的无尾孔焊接方法
CN114473179A (zh) * 2022-03-11 2022-05-13 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焊机
CN116038154A (zh) * 2023-02-27 2023-05-02 临沂友诚制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多功能激光加工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41881A (zh) * 2018-08-29 2018-12-07 上海锢维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轮毂焊接设备及方法
CN110681976A (zh) * 2019-09-25 2020-01-14 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车轮摩擦搅拌焊接双工位自动装夹系统
CN110681976B (zh) * 2019-09-25 2022-04-01 航天工程装备(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车轮摩擦搅拌焊接双工位自动装夹系统
CN111822846A (zh) * 2020-07-11 2020-10-27 宁波晶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靶材组件的无尾孔焊接方法
CN114473179A (zh) * 2022-03-11 2022-05-13 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焊机
CN114473179B (zh) * 2022-03-11 2024-02-09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摩擦焊机
CN116038154A (zh) * 2023-02-27 2023-05-02 临沂友诚制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多功能激光加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95035U (zh) 汽车轮毂搅拌摩擦焊焊接工装
CN206966936U (zh) 一种用于汽车配件的焊接台
CN207205702U (zh) 旋转式底座机构
CN106275549B (zh) 一种金属卷筒侧壁包装覆膜用电动旋转夹持架
CN201735988U (zh) 巨型电机转子风道筋板的焊接变位装置
CN206348147U (zh) 一种发动机及动力总成的试验台架装置
CN102689129A (zh) 焊接工作台
CN202667996U (zh) 焊接工作台
CN202244159U (zh) 包装钢打包带装盘架
CN201224010Y (zh) 一种卧辊磨压辊和衬板的堆焊辅助装置
CN107511631A (zh) 一种齿轮驱动的焊接转盘
CN104568372B (zh) 风洞实验缩比模型支撑台架
CN219254646U (zh) 一种管道焊接固定工装
CN201685068U (zh) 立装电机式转轴底轨旋转焊台装置
CN207434401U (zh) 手动电动两用的机车转向架转盘
CN206336541U (zh) 包装膜摆放架
CN213258595U (zh) 一种合金材料生产用打磨装置
CN205868187U (zh) 高效连续生产生物质压辊成型机
CN201079883Y (zh) 石油钻机绞车刹车盘侧焊缝焊接装置
CN208083374U (zh) 一种回转连续生产合金的多动力转盘
CN211491123U (zh) 一种砂轮环磨具装填结构
CN204183137U (zh) 一种焊枪旋转式球面不锈钢板自动焊接装置
CN207682334U (zh) 一种大负载旋转光学平台
CN206296631U (zh) 座总成焊接变位夹具
CN102357765A (zh) 一种旋转式焊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71 1111, 11th floor, building 3, yard 6, fengke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shijiabo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00 1607, building 2, yard 128, South Fourth Ring West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SOONCAB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