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41460U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41460U
CN206741460U CN201720497298.0U CN201720497298U CN206741460U CN 206741460 U CN206741460 U CN 206741460U CN 201720497298 U CN201720497298 U CN 201720497298U CN 206741460 U CN206741460 U CN 206741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ayer
clinch
contact panel
lay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972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俊
何加友
连少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ingt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 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ingt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 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ingt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 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ingt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972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41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41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41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包含基板,包含可视区以及非可视区;形成在基板上的触控导电层,其包括复数条相互绝缘的第一方向电极和复数条第二方向电极,每条电极的至少一端均延伸有搭接部,其中第一方向电极和第二方向电极设置于所述可视区,搭接部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折射率匹配层,所述折射率匹配层位于基板和触控导电层之间,所述折射率匹配层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装饰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非可视区;暗色油墨,设置于所述基板的非可视区并且覆盖所述搭接部以及装饰层;以及印刷导线,设置于暗色油墨远离基板的表面并且与搭接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面板具有整体视觉效果较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面板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笔记型计算机、车用装置等等。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导电层,触控导电层的边缘设置搭接部,搭接部用于和印刷电路连接,为了遮挡搭接部美化外观,触控面板常配置装饰层覆盖搭接部,装饰层多采用白色油墨,触控导电层为触控面板的可视区域,装饰层为触控面板的非可视区域。
然而,印刷电路在装饰层上面走线,印刷电路和装饰层的颜色不匹配导致触控面板在非可视区域的视觉效果不好。进一步的,传统的触控面板的触控导电层通常是由蚀刻一整层的导电层形成的图案化的电极层,由于电极层中有电极的区域(图案部分)和无电极的区域(非图案部分)对光线的折射率不同,使得外部光线入射至电极层再反射出来时,有电极的区域和无电极的区域反射率差异较大,将有可能导致电极图形可见,影响触控面板可视区域的视觉效果。
综上两个原因使得现有的触控面板整体视觉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传统触控面板整体视觉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基板,包含可视区以及非可视区;
形成在基板上的触控导电层,其包括复数条相互绝缘的第一方向电极和复数条第二方向电极,每条电极的至少一端均延伸有搭接部,其中第一方向电极和第二方向电极设置于所述可视区,搭接部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
折射率匹配层,所述折射率匹配层位于基板和触控导电层之间,所述折射率匹配层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
装饰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非可视区;
暗色油墨,设置于所述基板的非可视区并且覆盖所述搭接部以及装饰层;以及
印刷导线,设置于暗色油墨远离基板的表面并且与搭接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暗色油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装饰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
优选的,所述暗色油墨上设置有和所述搭接部对应的通孔以露出搭接部,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导电柱,所述第一方向电极以及第二方向电极经过所述导电柱和印刷导线电性连通。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复数个,所述导电柱的数量为复数个,所述导电柱设置于所述通孔内以连接该搭接部与该印刷导线。
优选的,所述装饰层与所述搭接部相隔一间隙,所述暗色油墨还包含一延伸部,填入所述间隙内。
优选的,所述装饰层包含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所述第二层体设置于该第一层体之上,所述暗色油墨与所述第一层体以及第二层体接触。
优选的,所述装饰层包含第一层体以及第二层体,所述第二层体设置于该第一层体之上且包覆该第一层体,所述第二层体与该暗色油墨接触,且该第二层体将该暗色油墨与该第一层体隔绝开来。
优选的,所述触控导电层进一步包括一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置于第一方向电极和第二方向电极之间以使第一方向电极和第二方向电极电性绝缘,所述绝缘件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67,且小于等于1.85。
优选的,所述绝缘件包括远离基板的第一表面以及和第一表面连接的侧面,所述第一表面和侧面连接处形成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为一非直线状。
优选的,所述非直线状包括椭圆状、凹凸状以及波浪状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面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供的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包含可视区以及非可视区;形成在基板上的触控导电层,其包括复数条相互绝缘的第一方向电极和复数条第二方向电极,每条电极的至少一端均延伸有搭接部,其中第一方向电极和第二方向电极设置于所述可视区,搭接部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折射率匹配层,所述折射率匹配层位于基板和触控导电层之间,所述折射率匹配层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装饰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非可视区;暗色油墨,设置于所述基板的非可视区并且覆盖所述搭接部以及装饰层;以及印刷导线,设置于暗色油墨远离基板的表面并且与搭接部电性连接。以该设计方式,通过增设有高折射率的折射率匹配层使得触控导电层中图案部分和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使得触控面板中的电极图形可见度降低或不可见,从而改善触控面板可视区VA的视觉外观。进一步的,暗色油墨上走印刷导线,人眼不容易察觉印刷导线的存在,从而使得触控面板的非可视区NA的视觉效果较好。综上,整体改善了触控面板的视觉效果。
2、提供的暗色油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装饰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暗色油墨于该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该装饰层于该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提升触控面板的非可视区NA的光密度,弥补装饰层光密度较低的问题。
3、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复数个,所述导电柱的数量为复数个,所述导电柱设置于所述通孔内以连接该搭接部与该印刷导线。多个通孔的设置,使得成型的导电柱有多个,当其中一导电柱的结构断裂或制程不佳而无法电性连接搭接部与印刷导线时,可以透过其它的导电柱而维持搭接部与印刷导线电性连接,以提高电性连接可靠度。
4、该装饰层包含一第一层体以及一第二层体,该第二层体设置于该第一层体之上且包覆该第一层体,该第二层体与该暗色油墨接触,且该第二层体将该暗色油墨与该第一层体隔绝开来。该设计方式可使得第二层体上表面更平整,方便后续在第二层体上形成暗色油墨。
5、所述触控导电层进一步包括一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置于第一方向电极和第二方向电极之间以使第一方向电极和第二方向电极电性绝缘,所述绝缘件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67,且小于等于1.85。由于采用具有较高折射率的绝缘件,使得绝缘件和触控导电层的光线反射率相等或基本相等,则光线在入射绝缘件和触控导电层后,经过绝缘件和触控导电层折射后返回人眼时具有较小的反射率差值,降低绝缘件和触控导电层的视觉差异。
6、所述绝缘件包括远离基板的第一表面以及和第一表面连接的侧面,所述第一表面和侧面连接处形成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为一非直线状。该设计方式也可以有效减少绝缘件的波浪形曲线和凹凸形曲线边缘反射回人眼的光线的数量和强度,有效降低绝缘件边缘的可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Ⅰ-Ⅰ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第一导电单元、第二导电单元、绝缘件以及桥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绝缘件的一种变形设计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绝缘件的一种变形设计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绝缘件的一种第一边缘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的绝缘件的另一种第一边缘的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的绝缘件的另一种第一边缘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非可视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非可视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触控面板非可视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触控面板非可视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触控面板非可视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触控面板非可视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触控面板非可视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触控面板非可视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例的触控面板非可视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100,触控面板100包含基板110、触控导电层120、装饰层130(参阅图2)、暗色油墨140、导电柱150以及印刷导线160。基板110、触控导电层120、装饰层130、暗色油墨140、导电柱150以及印刷导线160各元件的技术特征及相互连接关系描述如下:
基板110可为各种透明绝缘材质,不限于硬质基板或是可挠式基板,可选用的透明绝缘材质包括:玻璃、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sacrylate,PMMA)、聚砜(Polysulfone,PES)或其他环烯共聚物(cyclicolefin copolymer)等。基板110包括可视区VA以及设置于可视区VA的至少一侧的非可视区NA。
请参阅图1-3,触控导电层120设置于基板110之上,触控导电层120可藉由曝光、显影、蚀刻等制作工艺形成,其包括复数条沿X轴排列的第一方向电极121和复数条沿Y轴排列的第二方向电极122,第一方向电极121和第二方向电极122之间交错设置,较佳的,第一方向电极121和第二方向电极122是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相互垂直交错。每条第一方向电极121包括复数个第一导电单元1211和导电部1212(参阅图3),相邻的第一导电单元1211之间通过导电部1212连接以实现电性导通,复数个第一导电单元1211经过导电部1212之间电性连通形成第一方向电极121。第二方向电极122包括复数个第二导电单元1221,相邻的第二导电单元1221在相邻的第一导电单元1211的导电部1212处断开。第一导电单元1211和第二导电单元1221大致可以呈菱形、三角形、六角形或者雪花形状,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而设计。
触控导电层120进一步包括绝缘件123和桥架124,绝缘件123为块状并设置于导电部1212之上,且绝缘件123的两端分别和相邻的第二导电单元1221搭接。桥架124设置于绝缘件123远离导电部1212的一面,桥架124的两端分别和相邻的两个第二导电单元1221连接,桥架124由导电材料制成,复数个第二导电单元1221经过桥架124之间电性连通形成第二方向电极122。第一方向电极121和第二方向电极122之间经过绝缘件123实现电性绝缘。
每个第一方向电极121的至少一端和每个第二方向电极122的至少一端延伸有搭接部125,搭接部125设置于触控面板100的非可视区NA之内侧,即非可视区NA邻接可视区VA之一侧,搭接部125是由第一方向电极121或第二方向电极122延伸至非可视区NA用于与印刷导线160电性连接的部分。
第一方向电极121、第二方向电极122由透明导电材料制作,可选用的透明导电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镉锡(cadmium tin oxide,CTO)、氧化铝锌(aluminum zinc oxide,AZO)、氧化铟锌锡(indiumtin zinc oxide,ITZO)、氧化锌(zinc oxide)、氧化镉(cadmium oxide)、氧化铪(hafniumoxide,HfO)、石墨烯(Graphene)或纳米银线(Ag nanowire)以及纳米碳管(Carbonnanotubes,CNT)等。绝缘件123采用透明绝缘材料制成,可选用的透明绝缘材料包括:二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以及聚酰亚胺(Polyimide)等,优选为由二氧化硅制成。桥架124可以采用和第一方向电极121和第二方向电极122相同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钼、铝、铜等导电材料制成,优选为由氧化铟锡制成。
请再次参阅图2,装饰层130设置于非可视区NA的外侧(即非可视区NA远离可视区VA的一侧)的基板110上。装饰层130可以由多个层体组成,举例而言,装饰层130包含第一层体132以及第二层体134,第二层体134设置于第一层体132之上,第一层体132位于基板110和第二层体134之间。第一层体132以及第二层体134的材料可以相同,例如皆由白色油墨组成。如此多个层体的配置可以降低装饰层130的光线穿透率或增加美观性,同时可降低对装饰层130制程精度要求。第一层体132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二层体134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面积,第一层体132以及第二层体134靠近可视区VA一侧以阶梯状排列,暗色油墨140印刷于第一层体132以及第二层体134上而与第一层体132以及第二层体134接触。该装饰层130的材料可为一般印刷油墨或光阻,其中可以掺杂染料而具有特定颜色。举例而言,装饰层130可以是白色油墨或其它用于装饰触控面板100而带有特定颜色的油墨。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暗色油墨140定义基板110的非可视区NA。暗色油墨140包含第一部分142以及第二部分144,其中第一部分142覆盖搭接部125且具有至少一通孔148以露出搭接部125,第二部分144覆盖至少部份装饰层130。换句话说,搭接部125设置于暗色油墨140的第一部分142与基板110之间,装饰层130设置于暗色油墨140的第二部分144与基板110之间。导电柱150设置于通孔148内。印刷导线160至少设置于暗色油墨140的第一部分142上,其中导电柱150连接印刷导线160以及搭接部125。暗色油墨140可以是黑色或深灰色等颜色的油墨。
暗色油墨140的第一部分142以及第二部分144可由同一印刷程序完成,而使暗色油墨140的第一部分142以及第二部分144相连且具有齐平的上表面,并透过在第一部分142对应搭接部125的区域不布设暗色油墨而预留该区域,进而形成通孔148,于后续制程中将导电材料填入通孔148中,以形成导电柱150。本实施例中,导电柱150和印刷电路160由深色导电材料所形成,举例而言,导电柱150和印刷电路160的材料为银浆,其为深灰色。由于银浆的颜色与暗色油墨140的颜色接近,当导电柱150设置于通孔148时,使用者较不容易观察到颜色不匹配问题,同时暗色油墨140对印刷线路160具有较好的遮蔽作用,有效改善触控面板100非可视区NA的视觉外观。在其它实施例中,暗色油墨140的第一部分142以及第二部分144也可以由不同的印刷程序完成。
进一步的,暗色油墨14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装饰层13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即装饰层130于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在暗色油墨140于基板110上的正投影内。以该设计方式,可以提升触控面板100的非可视区NA的光密度,弥补装饰层130光密度较低的问题。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暗色油墨14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等于装饰层130在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也即,装饰层130和暗色油墨140具有相同的覆盖面积,此时,装饰层130同暗色油墨140一样覆盖住搭接部125。在该实施例中,装饰层130对应暗色油墨140设置有通孔148的位置,通孔148同样贯穿装饰层130,使得搭接部125暴露出来。
装饰层130与触控导电层120设置于基板110上,而具有齐平的下表面(接触基板110的表面)。装饰层130与搭接部125相隔一间隙G1,暗色油墨140包含延伸部146,填入间隙G1内。搭接部125设置于暗色油墨140与基板110之间,且受到暗色油墨140的第一部分142与延伸部146的包围。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4,由前面描述可知,触控导电层120可藉由曝光、显影、蚀刻等制作工艺形成,触控导电层120包括由第一方向电极121和第二方向电极122组成的图案部以及第一方向电极121和第二方向电极122之间的间隙形成的非图案部,图案部的折射率主要为第一方向电极121和第二方向电极122的折射率,而非图案部的折射率为基板11的折射率,图案部和非图案部折射率不同,容易造成触控导电层120的图案部可见,影响触控面板100可视区VA的视觉效果。
因而,在本实施例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进一步包括一折射率匹配层15和一保护层126,折射率匹配层15设置于基板110与触控导电层120之间,可为一单层或由多层所组成的复合迭层,保护层126设置于触控导电层120远离基板110的一面以对触控导电层120形成保护。具体的,折射率匹配层15由一层具有较高折射率的光学胶(OpticallyClear Adhesive,OCA)组成,较佳的,该折射率匹配层15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较佳在550nm波长下折射率为1.68,以使图案部分与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一致,较佳的,图案部分与非图案部分的光线反射率相等或基本相等,使得图案部分及非图案部分在可见光波长的光线下的反射率差值较小,藉以有效地降低图案部分的可见度,从而改善触控面板100可视区VA的视觉外观。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折射率匹配层15包括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和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位于基板11与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之间,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位于触控导电层120与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之间。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的材料可例如但不限定为氧化铌(Nb2O5),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的材料可例如但不限定为及氧化硅(SiO2)。其中,第一折射率匹配层151的厚度是介于4nm至20nm之间,折射率是介于2.0至2.5之间;而第二折射率匹配层152的厚度是介于20nm至60nm之间,折射率是介于1.3至1.6之间,如此,可使得触控导电层120的图案部分与菲团部分的折射率差值最小化,从而降低图案部的可视性,有效改善触控面板100可视区VA的视觉外观。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5,作为绝缘件123的一种变形设计方式,提供的绝缘件133不同于绝缘件123的地方在于,相对于传统的绝缘件123,绝缘件133采用具有较高折射率的材质。较佳的,绝缘件133采用折射率的数值为大于等于1.67,且小于等于1.85,使得绝缘件133的折射率靠近触控导电层120的折射率(氧化铟锡的折射率在1.8到2.1之间)。由光学原理可知,两种介质折射率越接近,反射率越小,光线的透过率越大。因而,通过设置有折射率相近的绝缘件133和触电导电层120,则光线在入射绝缘件133和触电导电层120后,经过绝缘件133和触电导电层120后光线较多的透过绝缘件133和触电导电层120,较少地反射回人眼,降低了人眼对绝缘件133和触电导电层120反射的光线的敏感度,使得人眼较不容易将绝缘件133和触电导电层120区分开来,有效地改善触控面板10的视觉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6,本实施例例中的绝缘件123采用块状设计,块状设计的绝缘件123在受到光线照射时,绝缘件123的边缘容易产生较强的反射光线,造成绝缘件123边缘可见的问题,因而使得触控导电层120可视区VA的视觉效果不好。
因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绝缘件163,其不同于绝缘件123的地方在于,绝缘件163包括第一表面1631、第二表面1632以及侧面1633,第一表面1631指绝缘件163靠近桥架14,也即远离基板110的一面,第二表面1632指绝缘件163靠近导电部1212的一面,侧面1633介于第一表面1631和第二表面1632之间,侧面1633和第一表面1631交接围绕的轨迹为第一边缘1634,侧面1633和第二表面1632的交接围绕的轨迹为第二边缘1635。本实施例中,第一边缘1634和第二边缘1635为椭圆形,且第二边缘1635在基板110方向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一边缘1634在基板110方向的投影面积,则侧面1633从第二边缘1635处以在基板110投影面积逐渐缩小的方式往第一边缘1634延伸,较优的,侧面1633以弧面的形式从第二边缘1635往第一边缘1634的方向延伸。
请参阅图7,光源L向绝缘件163发射出光线G、G1、以及G2,光线G、G1、G2在碰到绝缘件163的第一边缘1634时发生反射形成G’、G1’和G2’光线,由于第一边缘1634为椭圆形,则反射光线G’、G1’和G2’会往不同的方向射出。相对于现有的方形边缘设计的绝缘件123,绝缘件163反射向人眼的数量和强度较低,有效地降低了绝缘件163边缘的可视性,则人眼较为不容易分辨出绝缘件163,有效改善触控面板100的绝缘件可视性问题,从而改善触控面板100可视区VA的视觉外观。
请参阅图8,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163的第一边缘1634也可以设计成波浪形曲线,光源L向波浪形曲线发射出光线G、G1、以及G2后形成的反射光线G’、G1’和G2’会向不同的方向射出,该设计方式也可以有效减少绝缘件163的波浪形曲线边缘反射回人眼的光线的数量和强度,有效降低绝缘件163边缘的可见性。
请参阅图9,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163的第一边缘1634也可以设计成凹凸形曲线,光源L向凹凸形曲线发射出光线G、G1、以及G2后形成的反射光线G’、G1’和G2’会向不同的方向射出,该设计方式也可以有效减少绝缘件163的凹凸形曲线边缘反射回人眼的光线的数量和强度,有效降低绝缘件163边缘的可见性。
可以理解,绝缘件163的第一边缘1634不局限于设置为上述的椭圆形、波浪形和凹凸形,也可以设置为其他不规则形状以及多种不规则形状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只要绝缘件163的第一边缘1634不是为直线状,可以减少反射光线的数量和强度,降低绝缘件163边缘的可视度即可。
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100非可视区NA的变形设计方式,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层体132a以及第二层体134a并非以阶梯状排列,第二层体134a包覆第一层体132a,且第二层体134a与暗色油墨140a接触且将暗色油墨140a与第一层体132a隔绝开来。如此,可使得第二层体134a上表面更平整,方便后续在第二层体134a上形成其它元件如暗色油墨140a。
请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触控面板100非可视区NA的变形设计方式,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通孔148b的数量为复数个,导电柱150b的数量为复数个,导电柱150b设置于通孔148b内以连接搭接部125b。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通孔148b可以通过先印刷完整的暗色油墨140b,再透过雷射方式打孔而形成通孔148b。该些复数通孔148b中单一个通孔的直径小于图2对应实施例中的通孔148的直径,复数通孔148b可以看作图2的实施例中的直径较大的通孔148分成多个直径相对较小的通孔。由于缩小了通孔148b的直径,故可降低通孔148b的可见度,或印刷导线160b透过通孔148b被人眼可见的问题,进而改善触控面板非可视区NA的视觉效果。
进一步的,搭接部125b之一可以透过多个导电柱150b而与印刷导线160b电性连接。当其中一导电柱150b的结构断裂或制程不佳而无法电性连接搭接部125b与印刷导线160b时,可以透过其它的导电柱150b而维持搭接部125b与印刷导线160b电性连接,以提高电性连接可靠度。虽然在此绘示三个通孔148b,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之范围,于部分实施例中,亦可以仅设置其它数量的多个通孔148b。本实施例的其它细节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在赘述。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触控面板100非可视区NA的变形设计方式,其不同于第二实施例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通孔148c的数量为复数个,导电柱150c的数量为复数个,导电柱150c设置于通孔148c内以连接搭接部125c。
于此,每个搭接部125c可以透过多个导电柱150c而与印刷导线160c电性连接。当其中一导电柱150c的结构断裂或制程不佳而无法电性连接搭接部125c与印刷导线160c时,可以透过其它的导电柱150c而维持搭接部125c与印刷导线160c电性连接,以提高电性连接可靠度。本实施例的其它细节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在赘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触控面板100非可视区NA的变形设计方式,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30d至少部分覆盖暗色油墨140d。于本实施例中,暗色油墨140d包含第一部分142d、第二部分144d以及延伸部146d。装饰层130d与搭接部125d相隔一间隙G5,延伸部146d填入间隙G5内。于本实施例中,暗色油墨140d的第一部分142d以及第二部分144d的高度不同,暗色油墨140d的第一部分142d与延伸部146d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事实上,暗色油墨140d的第一部分142d与延伸部146d的组合以及第二部分144d是分别由两道印刷程序先后完成。
在此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印刷顺序。首先,印刷暗色油墨140d的第一部分142d以及延伸部146d于基板110d上,以使暗色油墨140d的第一部分142d覆盖搭接部125d。同样的,在第一部分142d与延伸部146d之间对应搭接部125d的位置预留通孔148d,通孔148d内填充导电材料以形成导电柱150d。然后,再印刷装饰层130d于延伸部146d上,使装饰层130d部分覆盖暗色油墨140d的延伸部146d。于此,第一层体132d与第二层体134d先后印刷于暗色油墨140d的延伸部146d上,但第二层体134d不与暗色油墨140d的延伸部146d接触。其后,再印刷暗色油墨140d的第二部分144d于装饰层130d上,较佳全覆盖装饰层130d,并使第二部分144d延伸与第一部分142d与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中,藉由印刷方式设置印刷导线160d,印刷导线160d可以适用于各种地形爬坡,而可克服暗色油墨140d的第一部分142d以及第二部分144d的高度不同的问题。本实施例的其它细节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在赘述。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触控面板100非可视区NA的变形设计方式,其不同于第二实施例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30e至少部分覆盖暗色油墨140e。于本实施例中,暗色油墨140e之第一部分142e以及第二部分144e的高度不同。事实上,暗色油墨140e的第一部分142e以及第二部分144e是分别由两道印刷程序先后完成。
在此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印刷顺序。首先,印刷暗色油墨140e的第一部分142e以及延伸部146e于基板110e上,以使暗色油墨140e的第一部分142e覆盖搭接部125e。同样的,在第一部分142e与延伸部146e之间预留通孔148e,通孔148e内填充导电材料以形成导电柱150e。然后,再印刷装饰层130e于延伸部146e上,使装饰层130e部分覆盖暗色油墨140e的延伸部146e。于此,第一层体132e与第二层体134e先后印刷于暗色油墨140e的延伸部146e上,第二层体134e包覆第一层体132e。其后,再印刷暗色油墨140e的第二部分144e于装饰层130e上,其中第一部分142e与第二部分144e可设置互相接触。本实施例的其它细节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在赘述。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触控面板100非可视区NA的变形设计方式,其不同于第五实施例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暗色油墨140f的第一部分142f以及第二部144f不相连。在此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印刷顺序。首先,印刷暗色油墨140f之第一部分142f以及延伸部146f于基板110f上,以使暗色油墨140f的第一部分142f覆盖搭接部125f。同样的,在第一部分142f与延伸部146f的间对应搭接部125f的位置预留通孔148f,通孔148f内填充导电材料以形成导电柱150f。然后,再印刷装饰层130f于延伸部146f上,使装饰层130f部分覆盖暗色油墨140f的延伸部146f。于此,第一层体132f与第二层体134f先后印刷于暗色油墨140f的延伸部146上f,但第二层体134f不与暗色油墨140f的延伸部146f接触。其后,再印刷暗色油墨140f之第二部分144f于装饰层130f上,其中暗色油墨140f的第二部分144f的面积并未大于装饰层130f的第二层体134f的面积,且第二部分144并未延伸而不与第一部分142f接触。
虽然在此设计暗色油墨140f的第一部分142f与第二部分144f分离,但暗色油墨140f的第一部分142f与第二部分144f于基板110f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装饰层130f于基板110f上的正投影,因此,暗色油墨140f仍可有效地以提升触控面板100f的非可视区NA的光密度。
本实用新型之多个实施例中,暗色油墨140f的第一部分142f与第二部分144f以及装饰层130f的第一层体132f与第二层体134f靠近可视区VA一侧构成阶梯结构,印刷导线160f设置于此阶梯结构上并与导电柱150f电性连接,而与暗色油墨140f的第一部分142f与第二部分144f以及装饰层130f的第一层体132f与第二层体134f接触。藉由印刷方式设置印刷导线160f,印刷导线160f可以适用于各种地形爬坡,而可克服暗色油墨140f的第一部分142f以及第二部分144f的高度不同的问题。本实施例的其它细节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在赘述。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触控面板100非可视区NA的变形设计方式,其不同于第五实施例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通孔148g以及导电柱150g的数量为复数个。可以透过多个导电柱150g而电性连接搭接部125g的一与印刷导线160g。当其中一导电柱150g的结构断裂或制程不佳而无法电性电接上下两端时,可以透过其它的导电柱150g而维持搭接部125g与印刷导线160g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其它细节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在赘述。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触控面板100非可视区NA的变形设计方式,其不同于第六实施例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通孔148h以及导电柱150h的数量为复数个。可以透过多个导电柱150h而电性连接搭接部125h的一与印刷导线160h。当其中一导电柱150h的结构断裂或制程不佳而无法电性电接上下两端时,可以透过其它的导电柱150h而维持搭接部125h与印刷导线160h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其它细节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在赘述。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触控面板100非可视区NA的变形设计方式,其不同于第七实施例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通孔148i以及导电柱150i的数量为复数个。可以透过多个导电柱150i而电性连接搭接部125i的一与印刷导线160i。当其中一导电柱150i的结构断裂或制程不佳而无法电性电接上下两端时,可以透过其它的导电柱150i而维持搭接部125i与印刷导线160i电性连接。本实施例的其它细节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在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包含可视区以及非可视区;
形成在基板上的触控导电层,其包括复数条相互绝缘的第一方向电极和复数条第二方向电极,每条电极的至少一端均延伸有搭接部,其中第一方向电极和第二方向电极设置于所述可视区,搭接部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
折射率匹配层,所述折射率匹配层位于基板和触控导电层之间,所述折射率匹配层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65,且小于等于1.72;
装饰层,设置于所述基板的非可视区;
暗色油墨,设置于所述基板的非可视区并且覆盖所述搭接部以及装饰层;以及
印刷导线,设置于暗色油墨远离基板的表面并且与搭接部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暗色油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装饰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暗色油墨上设置有和所述搭接部对应的通孔以露出搭接部,所述通孔中设置有导电柱,所述第一方向电极以及第二方向电极经过所述导电柱和印刷导线电性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复数个,所述导电柱的数量为复数个,所述导电柱设置于所述通孔内以连接该搭接部与该印刷导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与所述搭接部相隔一间隙,所述暗色油墨还包含一延伸部,填入所述间隙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包含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所述第二层体设置于该第一层体之上,所述暗色油墨与所述第一层体以及第二层体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包含第一层体以及第二层体,所述第二层体设置于该第一层体之上且包覆该第一层体,所述第二层体与该暗色油墨接触,且该第二层体将该暗色油墨与该第一层体隔绝开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导电层进一步包括一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置于第一方向电极和第二方向电极之间以使第一方向电极和第二方向电极电性绝缘,所述绝缘件的折射率大于等于1.67,且小于等于1.8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包括远离基板的第一表面以及和第一表面连接的侧面,所述第一表面和侧面连接处形成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为一非直线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直线状包括椭圆状、凹凸状以及波浪状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CN201720497298.0U 2017-05-05 2017-05-05 触控面板 Active CN206741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97298.0U CN206741460U (zh) 2017-05-05 2017-05-05 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97298.0U CN206741460U (zh) 2017-05-05 2017-05-05 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41460U true CN206741460U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62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97298.0U Active CN206741460U (zh) 2017-05-05 2017-05-05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4146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7157A (zh) * 2019-09-19 2021-03-1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4281203A (zh) * 2021-11-26 2022-04-05 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触控操作lens总成的制备方法及面板总成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7157A (zh) * 2019-09-19 2021-03-1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4281203A (zh) * 2021-11-26 2022-04-05 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汽车触控操作lens总成的制备方法及面板总成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02935U (zh) 触控板以及触控板的装饰板
CN103257748B (zh) 触控面板及制造方法
WO2012015284A2 (en) Touch panel
EP3495930A1 (en) Touch window
CN203786689U (zh) 触控面板
CN204184116U (zh) 装饰面板及触控装置
CN203658975U (zh) 触控板
CN103295671A (zh) 透明导电膜
CN206741460U (zh) 触控面板
WO2010038957A2 (ko) 터치패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되는 터치패널
CN104951155A (zh) 电容式触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5448386B (zh) 触控元件及其导电膜
EP3651216A1 (en) Embedded electrode substrate for transparent light-emitting element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KR102186807B1 (ko) 정전 용량식 터치 패널 기판 및 표시 장치
CN203812206U (zh) 装饰面板及触控装置
CN203038242U (zh) 触控电极装置
CN203179573U (zh) 导电膜以及包含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US9538654B2 (en) Conductive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screen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910261B1 (ko) 투광성 도전 필름
CN203930770U (zh) 触控面板
CN106201093A (zh)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的触摸屏盖板及触摸屏
KR101482780B1 (ko) 전도성 나노와이어필름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제조방법으로 제조된 전도성 나노와이어 필름을 포함하는 터치패널
CN103219069A (zh) 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导电膜的触摸屏
US9089061B2 (en) Conductive film,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touch screen including the same
CN203366286U (zh) 单层多点式触控屏及其单层多点式导电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