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77543U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77543U
CN206677543U CN201720332173.2U CN201720332173U CN206677543U CN 206677543 U CN206677543 U CN 206677543U CN 201720332173 U CN201720332173 U CN 201720332173U CN 206677543 U CN206677543 U CN 206677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se
support
supporting mechanism
supporting
positioning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321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玉明
刘辉
王颖
李德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3321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677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77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775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驱动机构和装配架台。所述装配架台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机构,所述装配架台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用于发动机的定位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用于P2模块和变速箱的定位和支撑,其中,P2模块包括:电机、离合器及壳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沿所述装配架台作平面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之间的距离,使所述发动机、所述P2模块和所述变速箱完成总成装配。本实用新型有利于提高汽车装配的效率,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采用P2方案,P2方案的混合动力汽车是将发动机、P2模块、变速箱设计在同一轴线上,并将P2模块设计在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其中P2模块集成了壳体、电机、离合器等部件,P2模块作为电动驱动以及耦合发动机动力的中间转化结构,实现了油、电混合的动力输出及能量回收等功能。目前动力总成装配时先将P2模块与变速箱装配为分总成,再与发动机装配为动力总成。这种装配方式需要长时间把变速箱和发动机进行吊装作业,存在较大的安装风险,同时,其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不利于汽车制造成本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解决现有动力总成装配需要较长时间吊装作业,存在较大的安装风险、安装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汽车装配的效率,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驱动机构和装配架台;
所述装配架台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机构,所述装配架台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用于发动机的定位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用于P2模块和变速箱的定位和支撑,其中,P2模块包括:电机、离合器及壳体;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沿所述装配架台作平面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之间的距离,使所述发动机、所述P2模块和所述变速箱完成总成装配。
优选的,所述装配架台包括:底盘、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第三支撑底座、第四支撑底座及第五支撑底座;
所述第一支撑底座、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和第三支撑底座的底部焊接在所述底盘的一侧的设定位置上,所述第一支撑底座、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和所述第三支撑底座的顶部均为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均设有螺栓孔,所述第一支撑机构通过所述螺栓孔与所述底盘固定;
所述第四支撑底座与所述第五支撑底座平行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另一侧的指定位置,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在所述第四支撑底座和所述第五支撑底座形成的平面上作往返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定位销块、第二定位销块、第一支撑件和第一侧挡板;
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四支撑底座的一端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侧挡板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销块与所述第三支撑底座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销块与所述第二支撑底座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固定端和支撑端;
所述固定端为L型柱体,所述固定端的水平部设有螺栓通孔,所述固定端的竖直部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壁设有通孔,所述竖直部的顶端的一侧为圆弧状面,所述竖直部的顶端的另一侧为水平面;
所述支撑端为仿S型结构,所述支撑端设有凸耳,所述凸耳设有通孔,所述凸耳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凹槽的侧壁相连;
通过转动所述支撑端,以改变所述支撑端与所述固定端的竖直部的顶端的接触位置,来调节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销块和所述第二定位销块均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定位销块和所述第二定位销块的顶部均为斜平面,所述斜平面设有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挡板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内侧面为斜面,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底部设有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和定位销安装块;
所述支撑板为方形结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安装螺栓孔,所述支撑板上按设定要求设置定位销安装块,所述定位销安装块通过所述安装螺栓孔与所述支撑板固定。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导轨、滑块、执行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底面的两侧,所述导轨平行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撑底座和所述第五支撑底座的上方,所述执行装置用于在所述气缸的来回运行时驱动所述滑块在所述导轨上往返移动,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气缸的运动行程。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盒、气管回路、电磁阀及气管保护管;
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气管回路上,所述气管回路用于对所述气缸供气,所述气管回路贯穿在所述气管保护管中,所述控制盒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断,以控制压缩气体通过所述气管回路对所述气缸供气的通断。
优选的,所述装配架台为方形平面钢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通过单独设置发动机支撑机构和P2模块与变速箱的支撑机构,并采用驱动机构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使所述发动机、所述P2模块和所述变速箱完成总成装配。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动力总成装配需要较长时间吊装作业,存在较大的安装风险、安装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汽车装配的效率,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定位销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定位销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第一支撑件 2 第一侧挡板 3 第二定位销块
4 第一定位销块 5 定位销安装块 6 支撑板
7 气缸 8 导轨 9 滑块
10 底盘 11 第四支撑底座 12 第五支撑底座
13 第二支撑底座 14 第三支撑底座 15 第一支撑底座
16 定位销 17 控制盒 18 气管保护管
101 固定端 1011 螺栓通孔 1012 圆弧状面
1013 水平面 1014 凹槽 102 支撑端
1021 凸耳 41 螺栓孔 42 斜平面
43 定位孔 31 螺栓孔 32 斜平面
33 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针对当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需要较长时间吊装作业,存在较大的安装风险、安装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通过单独设置发动机支撑机构和P2模块与变速箱的支撑机构,并采用驱动机构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使所述发动机、所述P2模块和所述变速箱完成总成装配。有利于提高汽车装配的效率,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
如图1所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驱动机构和装配架台。所述装配架台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机构,所述装配架台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用于发动机的定位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用于P2模块和变速箱的定位和支撑,其中,P2模块包括:电机、离合器及壳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沿所述装配架台作平面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之间的距离,使所述发动机、所述P2模块和所述变速箱完成总成装配。
具体地,所述装配架台包括:底盘10、第一支撑底座15、第二支撑底座13、第三支撑底座14、第四支撑底座11及第五支撑底座12。所述第一支撑底座15、所述第二支撑底座13和第三支撑底座14的底部焊接在所述底盘40的一侧的设定位置上,所述第一支撑底座15、所述第二支撑底座13和所述第三支撑底座14的顶部均为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均设有螺栓孔,所述第一支撑机构通过所述螺栓孔与所述底盘10固定。所述第四支撑底座11与所述第五支撑底座12平行设置在所述底盘10的另一侧的指定位置,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在所述第四支撑底座11和所述第五支撑底座12形成的平面上作往返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定位销块4、第二定位销块3、第一支撑件1和第一侧挡板2。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第四支撑底座11的一端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侧挡板2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15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销块4与所述第三支撑底座14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销块3与所述第二支撑底座13螺栓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固定端101和支撑端102。所述固定端101为L型柱体,所述固定端101的水平部设有螺栓通孔1011,所述固定端101的竖直部的顶端设有凹槽1014,所述凹槽1014两侧壁设有通孔,所述竖直部的顶端的一侧为圆弧状面1012,所述竖直部的顶端的另一侧为水平面1013。所述支撑端102为仿S型结构,所述支撑端102设有凸耳1021,所述凸耳1021设有通孔,所述凸耳1021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凹槽1014的侧壁相连。通过转动所述支撑端102,以改变所述支撑端102与所述固定端101的竖直部的顶端的接触位置,来调节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高度。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销块4和所述第二定位销3块均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定位销块4和所述第二定位销块3的顶部均为斜平面,所述斜平面设有定位孔。
具体地,第一定位销块4的L型水平部设有螺栓孔41,其L型竖直部的端部设有斜平面42,并在斜平面42上设有定位孔43。第二定位销块3的L型水平部设有螺栓孔31,其L型竖直部的端部设有斜平面32,并在斜平面32上设有定位孔33。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侧挡板2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侧挡板2的内侧面为斜面,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底部设有螺栓孔。
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6和定位销安装块5。所述支撑板6为方形结构,所述支撑板6上设有多个安装螺栓孔,所述支撑板6上按设定要求设置定位销安装块5,所述定位销安装块5通过所述安装螺栓孔与所述支撑板6固定。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7、导轨8、滑块9、执行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气缸7设置在所述支撑板6的底面,所述滑块9设置在所述支撑板6底面的两侧,所述导轨8平行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撑底座11和所述第五支撑底座12的上方,所述执行装置用于在所述气缸7的来回运行时驱动所述滑块9在所述导轨8上往返移动,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气缸7的运动行程。
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盒17、气管回路、电磁阀及气管保护管18。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气管回路上,所述气管回路用于对所述气缸7供气,所述气管回路贯穿在所述气管保护管18中,所述控制盒17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断,以控制压缩气体通过所述气管回路对所述气缸7供气的通断。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装配架台为方形平面钢构,可由方钢、圆板焊接组成。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通过单独设置发动机支撑机构和P2模块与变速箱的支撑机构,并采用驱动机构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使所述发动机、所述P2模块和所述变速箱完成总成装配。解决现有动力总成装配需要较长时间吊装作业,存在较大的安装风险、安装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较高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汽车装配的效率,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
以上依据图示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驱动机构和装配架台;
所述装配架台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机构,所述装配架台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用于发动机的定位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机构用于P2模块和变速箱的定位和支撑,其中,P2模块包括:电机、离合器及壳体;
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机构沿所述装配架台作平面移动,以调整所述第二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之间的距离,使所述发动机、所述P2模块和所述变速箱完成总成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架台包括:底盘、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第三支撑底座、第四支撑底座及第五支撑底座;
所述第一支撑底座、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和第三支撑底座的底部焊接在所述底盘的一侧的设定位置上,所述第一支撑底座、所述第二支撑底座和所述第三支撑底座的顶部均为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均设有螺栓孔,所述第一支撑机构通过所述螺栓孔与所述底盘固定;
所述第四支撑底座与所述第五支撑底座平行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另一侧的指定位置,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在所述第四支撑底座和所述第五支撑底座形成的平面上作往返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定位销块、第二定位销块、第一支撑件和第一侧挡板;
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四支撑底座的一端螺栓连接,所述第一侧挡板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销块与所述第三支撑底座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定位销块与所述第二支撑底座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固定端和支撑端;
所述固定端为L型柱体,所述固定端的水平部设有螺栓通孔,所述固定端的竖直部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壁设有通孔,所述竖直部的顶端的一侧为圆弧状面,所述竖直部的顶端的另一侧为水平面;
所述支撑端为仿S型结构,所述支撑端设有凸耳,所述凸耳设有通孔,所述凸耳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凹槽的侧壁相连;
通过转动所述支撑端,以改变所述支撑端与所述固定端的竖直部的顶端的接触位置,来调节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支撑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销块和所述第二定位销块均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定位销块和所述第二定位销块的顶部均为斜平面,所述斜平面设有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挡板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内侧面为斜面,所述第一侧挡板的底部设有螺栓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和定位销安装块;
所述支撑板为方形结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安装螺栓孔,所述支撑板上按设定要求设置定位销安装块,所述定位销安装块通过所述安装螺栓孔与所述支撑板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导轨、滑块、执行装置和控制装置;
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支撑板底面的两侧,所述导轨平行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撑底座和所述第五支撑底座的上方,所述执行装置用于在所述气缸的来回运行时驱动所述滑块在所述导轨上往返移动,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气缸的运动行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盒、气管回路、电磁阀及气管保护管;
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气管回路上,所述气管回路用于对所述气缸供气,所述气管回路贯穿在所述气管保护管中,所述控制盒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断,以控制压缩气体通过所述气管回路对所述气缸供气的通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架台为方形平面钢结构。
CN201720332173.2U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77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32173.2U CN206677543U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32173.2U CN206677543U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77543U true CN206677543U (zh) 2017-11-28

Family

ID=60390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3217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677543U (zh) 2017-03-31 2017-03-31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6775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3306A (zh) * 2019-12-27 2020-05-08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ecu的分装夹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3306A (zh) * 2019-12-27 2020-05-08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ecu的分装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46084Y (zh) 一种横梁提升机器
CN107053159A (zh) 一种应用于柔性充电臂控制的大行程绳索驱动装置
CN206677543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装配装置
CN205184224U (zh) 增压宝淋浴龙头阀芯自动装配工装
CN203383131U (zh) 一种手动遥控一体的液压式路面凿孔钻孔破碎车
CN203593396U (zh) 一种新型三自由度搬运平台
CN202717255U (zh) 一种食用菌培育箱自动下架机
CN201890745U (zh) 中间罐车升降导向装置
CN202117637U (zh) 动态平衡游梁式抽油机
CN205520134U (zh) 一种汽车变速箱控制板组装设备的电阻焊接组件
CN203047589U (zh) 封切机用升降装置
CN201932887U (zh) 温室专用履带式移动升降工作台
CN204549478U (zh) 空间坐标式码坯装置
CN214769166U (zh) 一种多轴钻孔机自动上料机械手
CN201136444Y (zh) 恒张力架线臂抬拨装置
CN205151653U (zh) 一种板材自动升降装置
CN204658448U (zh) 无线取物机械手
CN203570527U (zh) 空调压缩机支架
CN210768719U (zh) 液压抽汲机
CN208132964U (zh) 一种真空柔性抓取机械手
CN203114251U (zh) 一种游梁式双井联动抽油机
CN208868147U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端框架结构
CN202114450U (zh) 自动化工装增力机构
CN204675648U (zh) 一种自动龙门架起重机
CN101192775A (zh) 双工位线叉转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3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