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26680U - 空调器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626680U CN206626680U CN201720295205.6U CN201720295205U CN206626680U CN 206626680 U CN206626680 U CN 206626680U CN 201720295205 U CN201720295205 U CN 201720295205U CN 206626680 U CN206626680 U CN 2066266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rface frame
- air conditioner
- room unit
- conditioner room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导风板和面框,所述导风板用以控制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面框上,所述面框设有转轴槽,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转轴槽中,所述面框与所述导风板之间具有转动间隙,所述面框包括阻流部,所述阻流部凸设于所述面框背风侧靠近所述转动间隙的位置,所述阻流部用以阻止所述面框背风侧的气流流动至所述转动间隙中。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防止凝露的产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空调器中,为了调节送风方向,增大送风效率,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相对出风口转动,为了使导风板顺畅地转动,以控制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在导风板与空调器室内机的面框的连接处存在转动间隙。在空调器工作过程中,出风口送出的气流沿导风板的导风面流动,并在转动间隙处形成一定的负压。而导风板背风面一侧,靠近空调器室内机的面框背风侧的湿热附壁气流,在负压作用下经转动间隙向迎风侧流动,与出风口送出的冷气流交汇,而容易导致凝露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旨在解决上述冷热气流交汇的问题,避免空调器室内机产生凝露。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导风板和面框,所述导风板用以控制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面框上,所述面框设有转轴槽,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转轴槽中,所述面框与所述导风板之间具有转动间隙,所述面框包括阻流部,所述阻流部凸设于所述面框背风侧靠近所述转动间隙的位置,所述阻流部用以阻止所述面框背风侧的气流流动至所述转动间隙中。
优选地,所述面框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转轴槽位于所述迎风面和所述背风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面框还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设于所述阻流部与所述转动间隙之间,所述导流部用以将所述面框背风侧的气流导引至所述导风板的背风侧。
优选地,所述转动间隙中设有密封件,以阻止所述转动间隙的迎风侧和背风侧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阻流部相对所述背风面凸出的高度为所述面框背风面厚度的1/3~1/2。
优选地,所述转轴槽的槽面包括至少两个呈夹角设置的转轴分面,或所述转轴槽的槽面为弧面。
优选地,所述阻流部包括沿所述面框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截面呈矩形的块状凸条。
优选地,所述阻流部包括多个沿所述背风面的横向间隔排布的块状凸条。
优选地,相邻两所述块状凸条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块状凸条宽度的0.8~1.5倍。
优选地,所述阻流部包括多个沿所述背风面的横向排布,且截面呈三角形的齿状凸条。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导风板和面框,出风口形成于面框上,面框设有转轴槽,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转轴槽中,导风板转动控制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在面框与导风板之间具有转动间隙,以让位于导风板的转动。面框包括阻流部,阻流部凸设于面框背风侧靠近转动间隙的位置,当气流沿面框的背风侧流动至阻流部时,在阻流部的阻挡作用下,气流方向发生改变,被反射或离开面框背风侧流动,从而阻止了面框背风侧的气流沿面框表面流动至转动间隙中,与出风口送出的冷气流交汇而产生凝露。此外,相对背风侧凸出的阻流部在面框表面形成纹路,破坏了凝露形成所需的表面条件,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凝露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面框 | 110 | 迎风面 |
120 | 背风面 | 130 | 出风口 |
140 | 转轴槽 | 141 | 转轴分面 |
170 | 阻流部 | 180 | 导流部 |
200 | 导风板 | 300 | 转动间隙 |
400 | 底盘 | 500 | 换热器 |
600 | 风轮 | 700 | 密封件 |
图中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导风板200和面框100,导风板200用以控制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130的打开和关闭,出风口130形成于面框100上,面框100设有转轴槽140,导风板200的转动轴线位于转轴槽140中,面框100与导风板200之间具有转动间隙300,面框100包括阻流部170,阻流部170凸设于面框背风侧靠近转动间隙300的位置,用以阻止面框100背风侧的气流流动至转动间隙300中。
具体的,空调器室内机的面框100与底盘400共同在空调器室内机中起到承托、连接换热器500、风轮600等组件的作用。面框100表面形成有出风口130,在风轮600的作用下,经换热器500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130送出空调器室内机,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在本实用新型中,以空调器的制冷模式为例进行说明。面框设有转轴槽140,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转轴槽140中。其中,导风板可通过两端的连接部转动连接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400上,而其转动轴可以是不具备实体的虚轴。自出风口130送出的冷气流沿面框100的迎风侧流动至导风板200的迎风侧,在导风板200的导引作用下被送向室内。当空调器处于关闭状态时,导风板200关闭出风口130,以避免灰尘进入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当空调器处于工作状态时,导风板200转动使出风口130打开,将出风口130送出的气流进一步送向室内。导风板200与面框100之间具有转动间隙300,以让位于导风板200的转动。面框100背风侧靠近转动间隙300的位置设有阻流部170,阻流部170相对面框100的背风侧凸起,当背风侧的气流流动至阻流部170时,被凸起的阻流部170阻挡,流动方向发生改变,而不能继续流动至转动间隙300,从而避免了面框100背风侧的湿热的附壁气流从转动间隙300中流动至迎风侧,与出风口130送出的冷气流交汇而形成凝露。此外,相对面框100背风侧凸出的阻流部170还能够破坏凝露形成所需的表面条件,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凝露的产生。
其中,阻流部170存在多种设置方式,例如一体成型于面框100的背风侧,以降低工艺难度和成本;或可拆卸连接于面框100的背风侧,以便拆卸清洗。阻流部170相对面框100的背风侧凸出,可以是单条或多条沿面框10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条状,且其截面可以是矩形、三角形或圆弧形等多种形式。其中,矩形和三角形截面的阻流部170具有较好的阻流效果,后文中将详细阐述。当然,阻流部170也可以是多个排列于面框100背风侧的凸块,多个凸块在面框100延伸方向上的投影覆盖面框100的侧边,以阻止气流从面框100的背风侧流向转动间隙300。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导风板200和面框100,出风口130形成于面框100上,面框100设有转轴槽140,导风板200的转动轴线位于转轴槽140中,导风板200转动以控制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130的打开和关闭。在面框100与导风板200之间具有转动间隙300,以让位于导风板200的转动。面框100包括阻流部170,阻流部170凸设于面框100背风侧靠近转动间隙300的位置,当气流沿面框100的背风侧流动至阻流部170时,在阻流部170的阻挡作用下,气流方向发生改变,被反射或离开面框100背风侧流动,从而阻止了面框100背风侧的气流沿面框100表面流动至转动间隙300中,与出风口130送出的冷气流交汇而产生凝露。此外,相对背风侧凸出的阻流部170在面框100表面形成纹路,破坏了凝露形成所需的表面条件,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凝露的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面框100具有迎风面110和背风面120、转轴槽140位于迎风面110和背风面120之间,迎风面110和背风面120呈夹角设置,从而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且迎风面110和背风面120之间的空气导热系数较低,进一步减少了迎风面110和背风面120之间的热传递,使得背风面120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较小,从而减小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背风面120上冷凝液化而产生凝露。转轴槽140连接于迎风面110和背风面120之间,导风板200的转轴侧位于转轴槽140中,导风板200的转轴位于转轴侧,该转轴可以是形成于导风板200与面框100的固定部之间的虚轴,而非实体轴,以使得导风板200相对面框100转动,控制出风口130的打开和关闭,调节送风方向。转轴槽140的槽面法线方向与出风口130送出的气流方向基本一致,以减少进入转动间隙300中的气体。迎风面110切线方向与出风口130送出的气流方向基本一致,以更好地导引气流至导风板200,减小气流流动中的阻力。背风面120位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底部,与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表面相适配,以使得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简洁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阻流部170包括沿面框100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截面呈矩形的块状凸条,当沿面框100的背风面120流动的附壁气流流动至块状凸条处时,由于附壁气流的流速较小,无法越过块状凸条继续流动至转动间隙300处,而其流向在块状凸条的作用下被改变,沿块状凸条的高度方向向远离面框100的方向流动或反向流动。
进一步的,阻流部170包括多个沿背风面120的横向间隔排布的块状凸条。多个块状凸条逐层阻碍了附壁气流向转动间隙300的流动,在多个块状凸条的作用下,流向转动间隙300的气流逐渐衰减至可忽略的程度,从而减少了冷热气流交汇所产生的凝露。
其中,相邻两块状凸条之间的距离为块状凸条宽度的0.8~1.5倍。当相邻两块状凸条之间的距离与块状凸条宽度之间的比值过小时,附壁气流可沿块状凸条的顶面流动至转动间隙300,造成阻流部170的阻流效果削弱。而相邻两块状凸条之间的距离与块状凸条宽度之间的比值过大时,相邻两块状凸条之间将产生新的附壁气流,流动至转动间隙300,而多个块状凸条的阻挡作用难以形成叠加的效果。实验表明,相邻两块状凸条之间的距离为块状凸条宽度的0.8~1.5倍时,阻流部170具有较好的阻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阻流部170相对背风面120凸出的高度为面框的背风面120厚度的1/3~1/2。虽然,随着阻流部170的高度的增大,其阻流效果越好,然而,过高的阻流部170对面框100的外观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带来工艺和装配难度的增大。将阻流部170的高度设置为背风面120厚度的1/3~1/2,在保证了阻流效果的同时,也使得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较为简洁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槽140的槽面呈弧面设置,与导风板200转轴侧的转动轨迹相适配,导风板200的转轴侧位于转轴槽140中,并相对转轴槽140转动,以控制出风口130的打开和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阻流部170包括多个沿背风面120的横向排布,且截面呈三角形的齿状凸条。齿状凸条不仅对背风侧的附壁气流具有阻挡作用,其斜边还对气流由一定的导引作用,以有效延长气流的流路,减少流动至转动间隙300处的附壁气流,避免气流直接沿阻流部170的顶端流动至转动间隙300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面框100还包括导流部180,导流部180设于阻流部170与转动间隙300之间,位于面框100的背风侧,以将面框100背风侧的剩余附壁气流导引至导风板200的背风侧,避免气流进入转动间隙300中与冷气流交汇产生凝露。导流部180与面框100的背风面120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以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转轴槽140的槽面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呈夹角设置的转轴分面141,多个呈夹角设置的转轴分面141形成迷宫结构的转动间隙300,以增大气流在转动间隙300中流动的阻力,进一步避免了因冷热气流交汇而产生的凝露。具体的,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转轴槽140的槽面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转轴分面141,形成三角形状的转轴槽140。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转轴槽140的槽面包括三个呈夹角设置的转轴分面141,形成梯形状的转轴槽14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转动间隙300中还可以设置密封件700,密封件700与导风板200和面框100相抵接,以封闭转动间隙300中形成的气流流路,防止冷热气流交汇而产生凝露。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面框背风侧设有阻流部170,且转动间隙中设有密封件700,以进一步阻挡附壁气流经转动间隙流动至面框的迎风侧。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面框背风侧设有阻流部170、导流部180,转动间隙中设有密封件700,阻流部170阻碍了大部分附壁气流向转动间隙流动,剩余的大部分附壁气流在导流部180的作用下流向导风板的背风侧,而密封件700则隔绝了转动间隙的迎风侧和背风侧,进一步杜绝了冷热气流交汇而导致凝露的产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用以控制所述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的打开和关闭;
面框,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面框上,所述面框设有转轴槽,所述导风板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转轴槽中,所述面框与所述导风板之间具有转动间隙,所述面框包括阻流部,所述阻流部凸设于所述面框背风侧靠近所述转动间隙的位置,所述阻流部用以阻止所述面框背风侧的气流流动至所述转动间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具有迎风面和背风面、所述转轴槽位于所述迎风面和所述背风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还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设于所述阻流部与所述转动间隙之间,所述导流部用以将所述面框背风侧的气流导引至所述导风板的背风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间隙中设有密封件,以阻止所述转动间隙的迎风侧和背风侧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部相对所述背风面凸出的高度为所述面框背风面厚度的1/3~1/2。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槽的槽面包括至少两个呈夹角设置的转轴分面,或所述转轴槽的槽面为弧面。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部包括沿所述面框的延伸方向延伸,且截面呈矩形的块状凸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部包括多个沿所述背风面的横向间隔排布的块状凸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块状凸条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块状凸条宽度的0.8~1.5倍。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部包括多个沿所述背风面的横向排布,且截面呈三角形的齿状凸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95205.6U CN206626680U (zh) | 2017-03-23 | 2017-03-23 | 空调器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95205.6U CN206626680U (zh) | 2017-03-23 | 2017-03-23 | 空调器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626680U true CN206626680U (zh) | 2017-11-10 |
Family
ID=60209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295205.6U Active CN206626680U (zh) | 2017-03-23 | 2017-03-23 | 空调器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62668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44061A (zh) * | 2018-04-20 | 2018-07-31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窗式空调器 |
-
2017
- 2017-03-23 CN CN201720295205.6U patent/CN2066266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44061A (zh) * | 2018-04-20 | 2018-07-31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窗式空调器 |
CN108344061B (zh) * | 2018-04-20 | 2020-10-09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窗式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626679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7262678U (zh) |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9668288B (zh) | 一种可防回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8644905A (zh) |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 |
CN106016474A (zh) | 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131564A (zh) | 导流装置和空调器 | |
CN104456718B (zh) | 空调器 | |
CN207019258U (zh) | 出风设备的降噪音结构及空调 | |
CN206755346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06626680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JP3609002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
CN209541016U (zh) | 一种可防回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8108309U (zh) | 空调壁挂机和空调器 | |
CN206831750U (zh) | 基于科恩达效应的窗玻璃气膜降温装置 | |
CN105841241A (zh) | 空调柜机 | |
JP2009192134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07262677U (zh) |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 |
CN219177831U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204835303U (zh) | 一种能密封的空调开关柜 | |
CN209541018U (zh) | 气体整流结构、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 |
CN208920307U (zh) | 挂式空调器 | |
CN207196676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7394984U (zh) | 挡风板、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6145785U (zh) | 风管式室内机及其出风风道结构 | |
CN107631455A (zh) |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