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41018U - 气体整流结构、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气体整流结构、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41018U
CN209541018U CN201821887995.8U CN201821887995U CN209541018U CN 209541018 U CN209541018 U CN 209541018U CN 201821887995 U CN201821887995 U CN 201821887995U CN 209541018 U CN209541018 U CN 209541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sed line
air
baffle liner
rectifier structure
gas rec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8799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文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8799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41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41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410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体整流结构、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外机,其中,所述气体整流机构包括导流圈和整流部,所述导流圈呈两端敞口的筒状设置;所述整流部设置于所述导流圈的内壁面,所述整流部包括多个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间隔排布。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高了出风量,降低了噪音。

Description

气体整流结构、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体整流结构、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空调室外机的风轮在运行过程中,高速气流在风轮作用下沿着导流圈与外部静止空气气流混合,导致气流紊乱,同时导风风道(导流圈内形成的) 与风轮之间形成较大的气流阻力,导致导流风道湍流噪音增大,同时对风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整流结构,旨在降低气体穿过气体整流结构内的风道时产生的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气体整流结构包括:
导流圈,呈两端敞口的筒状设置;
整流部,设置于所述导流圈的内壁面,所述整流部包括多个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圈具有进风口和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出风口,所述整流部还包括多个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凸条位于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和/或所述第二凸条呈方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在所述导流圈的周向上相互错位。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凸条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导流圈轴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凸条的中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的长度为H1,所述第二凸条的长度为H2, H2≤H1≤3H2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第一凸条之间的间距为L1,相邻两所述第二凸条之间的间距为L2,L1≥L2
在一实施例中,2L2≤L1≤3L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的宽度为d1,5mm≤d1≤ 8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的厚度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3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体整流结构还包括引风圈,所述引风圈与所述导流圈的进风口的周缘连接,所述引风圈背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呈扩口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进风口周缘之间的间距为x1,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出风口周缘之间的间距为x2,x1<x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轴流风机,包括电机、轴流风叶和气体整流结构,所述气体整流结构包括导流圈和整流部,所述导流圈呈两端敞口的筒状设置,所述整流部设置于所述导流圈的内壁面,所述整流部包括多个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导流圈内设置有轴流风叶,所述轴流风叶安装于所述电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圈内设置有两轴流风叶,其中一所述轴流风叶将气流吹向所述导流圈的一敞口时的旋转方向,与另一所述轴流风叶将气流吹向该敞口时的旋转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轴流风机,所述轴流风机包括电机、轴流风叶和气体整流结构,所述气体整流结构包括导流圈和整流部,所述导流圈呈两端敞口的筒状设置,所述整流部设置于所述导流圈的内壁面,所述整流部包括多个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导流圈内设置有轴流风叶,所述轴流风叶安装于所述电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和安装于所述外壳的风轮,所述外壳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置有与所述风轮位置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周缘安装有气体整流结构,所述气体整流结构包括导流圈和整流部,所述导流圈呈两端敞口的筒状设置,所述整流部设置于所述导流圈的内壁面,所述整流部包括多个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间隔排布。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导流圈的内壁设置第一凸条,从而降低了气体沿该导流圈内壁回流的情形,最终提高了出风量,降低了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整流结构一实施例在室外机的前面板上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沿I-I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出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气体整流结构 11 导流圈
12 整流部 12a 第一凸条
12b 第二凸条 13 引风圈
20 前面板 200 通孔
W 进风口 P 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提出了一种气体整流结构、包含有该气体整流结构的空调室外机、包含有该气体整流结构的轴流风机及包含有该轴流风机的空调室内机。
上述空调室内机可以是落地式空调器室内机、天花机、壁挂机、移动空调或风管机等。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体整流结构10,包括导流圈 11和整流部12,所述导流圈11呈两端敞口的筒状设置,所述导流圈11具有进风口W和出风口P。所述整流部12设置于所述导流圈11的内壁面,所述整流部12包括多个第一凸条12a,所述第一凸条12a沿所述导流圈11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凸条12a沿所述导流圈11的周向间隔排布。
通常,导流圈11是与风轮配合使用的,为了便于表述,后续关于气体整流结构10及其有益效果的描述,主要以其安装在空调室外机上为例进行阐述。
空调室外机包括有外壳(未有附图示出)和安装于所述外壳内的风轮(未有附图示出),所述外壳具有前面板20(参照图1),所述前面板20设置有与所述风轮位置对应的通孔200,所述通孔200的内周缘安装有所述气体整流结构10。当空调室外机运行时,风轮运转,外部空气穿过换热器后由导流圈11 的进风口W进入导流圈11内,而后由导流圈11的出风口P吹出。
为了体现本方案气体整流结构10的降噪效果,整流部的结构设置有多种,并相互作比较。
第一对比例:整流部呈沿导流圈11的轴向延伸的条状设置。
第二对比例:整流部呈条状设置,且与导流圈11的轴向夹锐角设置(条状整流部呈倾斜设置,与轴向夹角在0~90度之间,具体以45°为例);
第三对比例:导流圈11内没有设置整流部(导流圈11内部没有设置任何结构)。
表1
转速(r/min) 出风量(m<sup>3</sup>/h) 噪音(dBA)
第一对比例 850 2171 51.2
第二对比例 850 2133 51.7
第三对比例 850 2161 51.5
实施例一 850 2180 50.5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一中的出风量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对比例,噪音也低于其它三个对比例。
另外,在第三对比例中可以看出,其出风量较低,为2161m3/h,增加条形整流部之后,有的对出风量的提高,有的会降低出风量;在噪音方面,有的有贡献,有的反而增大了噪音。只有实施例一中,在噪音的降低和出风量的升高上这种优势才较为明显。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条12a的在所述整流圈11的径向上的厚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对气流造成较大阻力,在此,第一凸条12a的高度小于10mm 为宜。
在上一实施例基础上,为了使降噪效果更佳,在本实施例中,新增第二凸条12b。
具体的,所述第二凸条12b沿所述导流圈11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凸条12b沿所述导流圈11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凸条12b位于所述第一凸条12a与所述出风口P之间
同样,为了测试第二凸条12b的增加,以及第二凸条12b的位置对整个气体整流机构的出风量和噪音的影响,作如下实施例进行对比(在此,为了便于对比效果,第一凸条12a和第二凸条12b的长度相同,宽度和厚度也相同):
在实施例二中,将第二凸条12b与第一凸条12a在导流圈11的轴向上并排平行设置;
在实施例三中,将述第一凸条12a与所述第二凸条12b在所述导流圈11 的周向上相互错位(第一凸条12a和第二凸条12b在导流圈11轴向上的投影不重叠,如图1中的排布方式);
在实施例四中,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凸条12a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导流圈 11轴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凸条12b的中部(大概位于第二凸条12b中心,或其附近。可以将第二凸条的弧长等分为三等分,按顺序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两所述第一凸条12a之间的间隙的投影位于第二部分)。
表2
转速(r/min) 出风量(m<sup>3</sup>/h) 噪音(dBA)
实施例一 850 2180 50.5
实施例二 850 2181 50.6
实施例三 850 2195 50.2
实施例四 850 2203 50.2
由上述四个实施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在出风量和噪音上不具有明显差异。实施例三中,出风量明显增加,噪音也下降了0.4个 dB。
另外,第一凸条12a和第二凸条12b的形状可以是任何形式,只要大致上是条形即可。但是考虑到气流沿导流圈11内壁产生涡流的情形,将第一凸条12a和/或第二凸条12b设置呈方形有利于涡流减少。以第一凸条12a的端部倒圆角为例,气流经过圆角部分后,其流动形式有多种选择,从而加重了涡流的形成。如果第一凸条12a的端部为方角,那么气流经过该位置,气流流动方向受到限制,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涡流的形成。
请参阅图3和图4,诸多因素都会对出风量和噪音产生影响,例如相邻所述第一凸条12a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凸条12b的长度关系;两所述第一凸条12a 之间的间距为L1的变化,相邻两所述第二凸条12b之间的间距为L2的变化;所述第一凸条12a和所述第二凸条12b在所述整流圈的轴向上的宽度为d1;所述第一凸条12a和所述第二凸条12b在所述整流圈的径向上的厚度等。
为了验证第一凸条12a的长度H1和第二凸条12b的长度H2对风量和噪音的影响(第一凸条12a和第二凸条12b只有长度不同,其它参数相同),实验如下:
表3
从表3可以看出,长度比例为H2≤H1≤3H2时,噪音和风量处于最优区间。实施例七中,出风量非常低,具体原因是第一凸条12a过长,增加了进风区w的风压,从而增加了阻力。
考虑到第一凸条12a和第二凸条12b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回流,而在防止回流的基础上,第二凸条12b承担较大作用。相邻两第二凸条12b之间的间距L2不易过小,否则第二凸条12b与出风口P之间的风压够不够,容易导致回流。而相邻两第一凸条12a之间的间距L1也不易过小,否则会导致第一凸条12a与进风口W之间的风压过大,不利于进风。鉴于此,在一实施例中,L1≥L2
为了进一步验证L1与L2对出风量和噪音的影响,作如下实验设计:
表4
由上表可以看出随着L1与L2比率关系的逐渐增大,出风量和噪音相对都比较稳定,噪音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当L1=4L2时,发现出风量有下降趋势,噪音值也相对升高。由此可见,2L2≤L1≤3L2较佳。
另外,为了测试d1对出风量和噪音的影响,测试如下:
表5
由上表可知,d1在5mm至8mm之间,风量和噪音呈现较好的趋势,当 d1=9mm时,噪音和风量相对降低,呈现降低趋势。
为了测试第一凸条12a和所述第二凸条12b在所述整流圈的径向上的厚度对出风量和噪音的影响,测试如下:
表6
从表6可以看出,所述第一凸条12a和所述第二凸条12b在所述整流圈 11的径向上的厚度为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3mm时,噪音和风量最佳。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进风,同时也为了降低进风时产生较大噪音,所述气体整流结构10还包括引风圈13,所述引风圈 13与所述导流圈11的进风口W的周缘连接,所述引风圈13背向所述出风口 P的方向呈扩口设置。
继续参阅图3和图4,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考虑到空调室外机的风轮会从进风口W伸入到导流圈11内,且大致位于导流圈11前2/3的位置内,为了使风叶与导流部位置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条12a与所述进风口W周缘之间的间距为x1,所述第二凸条12b与所述出风口P周缘之间的间距为x2,x1<x2
由于气流流动会引起风叶末端振动(尤其是气流回流),从而产生噪音,将整流部12的整体位置调整至靠近进风口W位置,风轮末端周围气流流动状态,也就降低了风轮振动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轴流风机,该轴流风机包括上述气体整流结构10,所述导流圈11内设置有轴流风叶。在此,该轴流风叶的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2个,还可以是3个甚至以上。
综合考虑到成本、噪音及出风量,轴流风机内设置有两个轴流风叶为较佳实施例。
对于两个轴流风叶的轴流风机,以对旋风机为较佳实施例,也就是其中一所述轴流风叶将气流吹向所述出风口P时的旋转方向,与另一所述轴流风叶将气流吹向所述出风口P时的旋转方向相反。
空调室内机在执行送风时,假定其中一个轴流风叶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此时,外部空气穿过换热器并流向该轴流风叶的前方,气流具有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动能和沿第一轴流风机轴向上的动能。如果另一轴流风叶在向前主动送风时,其转动方向与上述轴流风叶的转动方向一致,那么最终由这个轴流风叶导出的气流具有较高的旋转动能,如此,会导致送风距离缩短。
如此,位于两轴流风轮之间的气流从第二轴流风轮流出时,其绝大部分旋转动能会转化为轴向动能,如此,送风距离就更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气体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流圈,呈两端敞口的筒状设置;
整流部,设置于所述导流圈的内壁面,所述整流部包括多个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间隔排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圈具有进风口和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出风口,所述整流部还包括多个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二凸条沿所述导流圈的周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凸条位于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和/或所述第二凸条呈方形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二凸条在所述导流圈的周向上相互错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凸条之间的间隙,在所述导流圈轴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凸条的中部。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气体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的长度为H1,所述第二凸条的长度为H2,H2≤H1≤3H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凸条之间的间距为L1,相邻两所述第二凸条之间的间距为L2,L1≥L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2L2≤L1≤3L2
9.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气体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的宽度为d1,5mm≤d1≤8mm。
10.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气体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的厚度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3mm。
11.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气体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整流结构还包括引风圈,所述引风圈与所述导流圈的进风口的周缘连接,所述引风圈背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呈扩口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体整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进风口周缘之间的间距为x1,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出风口周缘之间的间距为x2,x1<x2
13.一种轴流风机,包括电机和轴流风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气体整流结构,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气体整流结构,所述轴流风叶设置于所述导流圈内,所述轴流风叶安装于所述电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轴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圈内设置有两轴流风叶,其中一所述轴流风叶将气流吹向所述导流圈的一敞口时的旋转方向,与另一所述轴流风叶将气流吹向该敞口时的旋转方向相反。
15.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轴流风机。
16.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和安装于所述外壳的风轮,所述外壳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置有与所述风轮位置对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周缘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气体整流结构。
CN201821887995.8U 2018-11-15 2018-11-15 气体整流结构、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209541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87995.8U CN209541018U (zh) 2018-11-15 2018-11-15 气体整流结构、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87995.8U CN209541018U (zh) 2018-11-15 2018-11-15 气体整流结构、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41018U true CN209541018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61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87995.8U Active CN209541018U (zh) 2018-11-15 2018-11-15 气体整流结构、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410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4916A (zh) * 2020-05-29 2020-08-28 佛山市万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11928348A (zh) * 2020-07-06 2020-1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流圈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风机和空调室外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94916A (zh) * 2020-05-29 2020-08-28 佛山市万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11928348A (zh) * 2020-07-06 2020-1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流圈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风机和空调室外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5783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2422025B (zh) 离心风扇及空调机
JP5029577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5955402B2 (ja) ターボファン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574891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この室内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4676744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6167780B2 (ja) ファン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JP2007170331A (ja) ターボファン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08475464U (zh)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CN108758837A (zh) 轴流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JPWO2014069301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8644905A (zh)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CN209541018U (zh) 气体整流结构、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JP6547132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6121580A (ja) 遠心型送風機
CN206973756U (zh) 导风圈及空调室外机
US20170003038A1 (en) Air-conditioning indoor machine
CN105841241A (zh) 空调柜机
JP2006258344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1226725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105570991A (zh) 轴流柜机
CN208442048U (zh) 一种斜流风扇、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JP2007154685A (ja) ターボ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111197818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中央空调
CN207262677U (zh) 挡风板和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