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612540U - 一种均温锅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均温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612540U
CN206612540U CN201621313344.9U CN201621313344U CN206612540U CN 206612540 U CN206612540 U CN 206612540U CN 201621313344 U CN201621313344 U CN 201621313344U CN 206612540 U CN206612540 U CN 206612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ucking core
pot
interior pot
vacuum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133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达华
黄宇华
李康
李兴航
杨玲
李洪伟
屈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612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612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均温锅具,包括内锅和外锅,所述内锅套设在所述外锅内且所述内锅和所述外锅之间具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设有受热可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液体相变工质,所述内锅的敞口端与所述外锅的敞口端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内锅的内侧壁上设有水位刻度;所述真空腔内设有吸液芯,所述吸液芯至少覆盖到所述水位刻度的最高位置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吸液芯至少覆盖到内锅上的水位刻度的最高位置处,可以保证最大煮饭/粥量的区域能够快速的获得均匀的热量,同时也使整锅的均温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均温锅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锅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均温锅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用在电饭煲或电压力锅内胆的材质一般为铝合金/不锈钢复合板,他们主要是通过在内层铝表面喷涂PTFE(特氟龙)等不沾涂料来实现其表面在炊煮过程中的不沾效果。但这些不沾涂层耐磨性能较差,比较容易脱落,被人体吸收后,可能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安全隐患。因而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电热盘加热的健康无涂层内胆锅,通过对锅体温度进行控制达到了一定的物理不沾效果。由于内锅加热温度分布均匀性的营养,无涂层锅具底部受热比较集中时,锅底的物理不沾效果较差,米饭容易粘在锅底且该处的糊状物也较难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均温锅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均温锅具,包括内锅和外锅,所述内锅套设在所述外锅内且所述内锅和所述外锅之间具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设有受热可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液体相变工质,所述内锅的敞口端与所述外锅的敞口端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内锅的内侧壁上设有水位刻度;
所述真空腔内设有吸液芯,所述吸液芯至少覆盖到所述水位刻度的最高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吸液芯至少覆盖到内锅上的水位刻度的最高位置处,可以保证最大煮饭/粥量的区域能够快速的获得均匀的热量,同时也使整锅的均温性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吸液芯的上端与所述水位刻度的最高位置处平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吸液芯的上端和水位刻度的最高位置平齐,避免热量过多流失,节省材料且使整锅的热效率达到最高。
进一步,所述吸液芯的上端覆盖到所述水位刻度最高位置以上的区域,所述吸液芯的上端和所述水位刻度的最高位置处之间的距离为1cm-2c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吸液芯超过水位刻度的最高位置,使整个锅具的温场更加均匀。
进一步,所述吸液芯呈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内锅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真空腔内,或所述吸液芯将所述真空腔填充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环形结构且套设在所述内锅外侧的吸液芯,使得液态相变工质在周向均匀加热内锅,使锅内的温度更快的趋于一致,均温不沾效果更好;通过将吸液芯使真空腔填充满,能够使均温效果更好,同时能够使冷凝后的液态相变工质更快的回流至锅底,缩短了锅具上下温度趋于一致的时间。
进一步,所述吸液芯为多个且均呈长条形结构,多个所述吸液芯围绕所述内锅的中心轴线呈辐射状排布。
进一步,多个所述吸液芯中,相邻两个所述吸液芯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所述吸液芯为3-6个。
进一步,所述吸液芯贴设在所述外锅的内壁上,所述吸液芯和所述内锅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吸液芯粘贴在外锅的内壁上并使吸液芯与内锅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可起到有效的降噪作用,降低锅内煮饭时产生的噪音;同时由于吸液芯和内锅外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保证了液体相变工质可自由流动,从而实现了更好的温度均匀性。
进一步,所述吸液芯贴设在所述内锅的外壁上,所述吸液芯和所述外锅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吸液芯粘贴在外锅的内壁上并使吸液芯与内锅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可起到有效的降噪作用,降低锅内煮饭时产生的噪音;同时由于吸液芯和内锅外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保证了液体相变工质可自由流动,从而实现了更好的温度均匀性。
进一步,所述吸液芯靠近所述外锅底壁的一端高于所述液体相变工质的液面;所述真空腔内的真空度为10-3Pa-10-1Pa;所述吸液芯由多孔泡沫金属制成,所述吸液芯的平均孔径为0.2mm-5mm,孔隙率为75%-95%。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吸液芯靠近外锅底壁的一端高于液体相变工质的液面,增加了真空腔的体积,保证了液体相变工质在受热汽化后,在真空腔内具有更大的流通空间,可以使液体相变工质在真空腔内上下部位进行更快的热量传导速率,从而保证了内锅内表面具有更好的温度均匀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控制中空腔体内的真空度为10-3Pa-10-1Pa,以降低液体相变工质的相变温度,便于液体相变工质的循环汽化和冷凝,从而进一步保证锅具底部和上部的温度均匀性,保证整个锅具各部位的温度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面示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锅;2、内锅;21、水位刻度;3、真空腔;31、导流空间;4、吸液芯;5、金属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均温锅具,包括内锅2和外锅1,所述内锅2套设在所述外锅1内且所述内锅2和所述外锅1之间具有真空腔3,所述真空腔3内设有受热可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液体相变工质,所述内锅2的敞口端与所述外锅1的敞口端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内锅的内侧壁上设有水位刻度;
所述真空腔3内设有吸液芯4,所述吸液芯4至少覆盖到所述水位刻度21的最高位置处。
本实施例通过将吸液芯至少覆盖到内锅上的水位刻度的最高位置处,可以保证最大煮饭/粥量的区域能够快速的获得均匀的热量,同时也使整锅的均温性好。
本实施例的均温锅具吸液芯的位置有两种实施方式,一种是,所述吸液芯4的上端与所述水位刻度21的最高位置处平齐,具体如图2所示,该种实施方式可避免热量过多流失,节省材料且使整锅的热效率达到最高。另一种是,所述吸液芯4的上端覆盖到所述水位刻度21最高位置以上的区域,所述吸液芯4的上端和所述水位刻度21的最高位置处之间的距离为1cm-2cm,该种实施方式能够使整个锅具的温场更加均匀。
本实施例的吸液芯4可以有多种布置方式,具体如下:
实施方式一,如图4所示,所述吸液芯4呈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内锅2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真空腔3内,或所述吸液芯4将所述真空腔3填充满。通过设置环形结构且套设在所述内锅外侧的吸液芯,使得液态相变工质在周向均匀加热内锅,使锅内的温度更快的趋于一致,均温不沾效果更好;通过将吸液芯使真空腔填充满,能够使均温效果更好,同时能够使冷凝后的液态相变工质更快的回流至锅底,缩短了锅具上下温度趋于一致的时间。
实施方式二,如图3所示,所述吸液芯4优选为长条形结构并沿所述内锅2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吸液芯4为多个且围绕所述内锅2的中心轴线呈辐射状排布。多个所述吸液芯4中,相邻两个所述吸液芯4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吸液芯4为3-6个。该实施方式的相邻两个吸液芯4之间存在导流空间31。
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吸液芯4贴设在所述外锅1的内壁上,所述吸液芯4和所述内锅2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32,该间隙32优选为上下均匀一致,也可以上下不一致,只要能保证吸液芯不与内锅外壁连接即可。本实施例的吸液芯4可以焊接在所述内锅1的外壁上,也可以通过胶黏剂粘贴在所述内锅1的外壁上。本实施例通过将吸液芯粘贴在外锅的内壁上并使吸液芯与内锅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可起到有效的降噪作用,降低锅内煮饭时产生的噪音;同时由于吸液芯和内锅外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保证了液体相变工质可自由流动,从而实现了更好的温度均匀性。
本实施方式的所述间隙32的宽度为0.1mm-1mm,可选为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和0.9mm。合理限定吸液芯与内锅外壁之间的间隙,有效降低锅内噪音的同时,也保证了均温效果。
实施方式四,所述吸液芯4贴设在所述内锅2的外壁上,所述吸液芯4和所述外锅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通过将吸液芯贴设在内锅的外壁上并使吸液芯与外锅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当液体相变工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时,可将液体相变工质沿吸液芯从内锅的外壁流下,而不会沿外锅的内壁流下,不容易将液体相变工质的热量传导到均温锅的外部,使液体相变工质和锅内食物的热传导性更好,保温效果更好;同时由于吸液芯和内锅外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保证了液体相变工质的自由流动,从而实现了更好的温度均匀性。
本实施方式的所述间隙的宽度为0.1mm-1mm,可选为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和0.9mm。合理限定吸液芯与内锅外壁之间的间隙,有效降低锅内噪音的同时,也保证了均温效果。
本实施例的所述吸液芯4靠近所述外锅1底壁的一端高于所述液体相变工质的液面,可增加真空腔的体积,保证了液体相变工质在受热汽化后,在真空腔内具有更大的流通空间,可以使液体相变工质在真空腔内上下部位进行更快的热量传导速率,从而保证了内锅内表面具有更好的温度均匀性。
本实施例的所述所述吸液芯4靠近所述外锅1底壁的一端与所述液体相变工质的液面之间的距离为1mm-10mm,可选为,2mm、3mm、4mm、5mm、6mm、7mm、8mm和9mm。通过对吸液芯底部距离液体相变工质液面之间的高度进行限定,为液体相变工质汽化后提供更大的运动空间,还可缩短液体相变工质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液态→气态→液态”的循环路程,加快热量在锅体内部的传导速率,更好的实现均热效果,提升内锅表面均匀的温度分布,使内锅各处的温度差不大于4℃,实现了锅内实物炊煮时良好的物理不沾效果。
本实施例的所述真空腔3内的真空度为10-3Pa-10-1Pa。控制真空腔内的真空度为10-3Pa-10-1Pa,以降低液体相变工质的相变温度,便于液体相变工质的循环汽化和冷凝,从而进一步保证锅具底部和上部的温度均匀性,保证整个锅具各部位的温度均匀性。当然,中空腔体内的真空度不限于上述具体数值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本实施例的所述吸液芯4的厚度为1mm-5mm,可选为2mm、3mm、4mm。所述吸液芯4由多孔泡沫金属制成。所述吸液芯4的平均孔径为0.2mm-5mm,可选为0.5mm、1mm、1.5mm、2mm、2.5mm、3mm、3.5mm、4mm和4.5mm,孔隙率为75%-9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外锅1的外壁靠近上部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处设有与所述真空腔3密闭连通的金属管5。
本实施例的所述吸液芯4采用多孔泡沫铜或多孔泡沫铝制成;所述液体相变工质为水、氨气或正己烷。
本申请的均温锅具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采用不锈钢薄板,在模具内冲压成型,分别作为锅具的内锅2和外锅1,内锅2和外锅1装配焊接时,两者之间可以留有一定宽度的导流缝隙;
步骤2,将平均孔径约0.2mm~5mm、三维的相互连通的空间网络构成的开孔结构、且孔隙率为75~95%、厚度约为1mm-5mm的多孔泡沫铜网,切割成条状结构,以阵列排布的方式粘接在外锅1的内壁上,且每两个条状多孔泡沫铜网之间留有一定的导流空间31,多孔泡沫铜网即为本实施例的吸液芯4,吸液芯4与内锅2外壁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32,并使得锅具底部继续保持空腔状态;
步骤3,将内锅2套入外锅1内装配好,并避免吸液芯4贴合在内锅2的外壁上,将内锅2和外锅1的敞口端焊接成一体,并对焊缝表面进行打磨抛光;
步骤4,在外锅1靠近顶部且对应导流空间31的位置处钻直径为3mm的小孔,并插入同直径的金属空心铜管,再将铜管与锅壁的接触位置处进行焊接密封;
步骤5,通过金属空心铜管向导流缝隙内部注入适量液体相变工质(如水或氨气),并对锅具底部进行加热,使部分液体相变工质汽化挥发,将锅具导流空间内和多孔泡沫铜网内的空气逐渐排除,使其达到一定的低压状态(约101~102Pa),并将金属空心铜管密封;
步骤6,采用真空泵通过金属空心铜管,继续将锅具导流缝隙内部抽成低真空环境(约10-3Pa);
步骤7,在真空环境下,将外锅上的金属空心铜管的外端进行焊接密封,保证整个锅具中的导流缝隙内维持近似真空环境(约10-3Pa),从而完成整个双层结构的具有降噪功能的均热锅具的制作。
本实施例的均温锅具,为一种采用双层结构的无涂层的物理不沾锅,锅具的锅体内壳和锅体外壳之间形成真空腔,真空腔内靠近上部的位置处设有多条轴向布置的吸液芯,吸液芯粘贴在外锅的内壁上,且与内锅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真空腔内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注射有液体相变工质,这样在对锅具底部进行加热时,能够通过位于中空腔体底部的液态工质的循环汽化和冷凝,来有效将锅具底部的热量传导至锅具上部,从而确保整个锅具各部位在加热数分钟后的温度场基本保持一致,最终实现该锅具表面在煮饭时具有良好的物理不沾效果,并且该锅具不会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且使用过程中,整个锅具加热迅速,热传导性能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均温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锅和外锅,所述内锅套设在所述外锅内且所述内锅和所述外锅之间具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设有受热可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液体相变工质,所述内锅的敞口端与所述外锅的敞口端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内锅的内侧壁上设有水位刻度;
所述真空腔内设有吸液芯,所述吸液芯至少覆盖到所述水位刻度的最高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均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的上端与所述水位刻度的最高位置处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均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的上端覆盖到所述水位刻度最高位置以上的区域,所述吸液芯的上端和所述水位刻度的最高位置处之间的距离为1cm-2c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一种均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呈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内锅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真空腔内,或所述吸液芯将所述真空腔填充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一种均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为多个且均呈长条形结构,多个所述吸液芯围绕所述内锅的中心轴线呈辐射状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均温锅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吸液芯中,相邻两个所述吸液芯之间的间距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均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为3-6个。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6至7任一项所述一种均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贴设在所述外锅的内壁上,所述吸液芯和所述内锅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6至7任一项所述一种均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贴设在所述内锅的外壁上,所述吸液芯和所述外锅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6至7任一项所述一种均温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靠近所述外锅底壁的一端高于所述液体相变工质的液面;所述真空腔内的真空度为10-3Pa-10- 1Pa;所述吸液芯由多孔泡沫金属制成,所述吸液芯的平均孔径为0.2mm-5mm,孔隙率为75%-95%。
CN201621313344.9U 2016-05-20 2016-12-01 一种均温锅具 Active CN20661254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675299 2016-05-20
CN201620467529 2016-05-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612540U true CN206612540U (zh) 2017-11-07

Family

ID=59992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00866.5U Active CN206543119U (zh) 2016-05-20 2016-11-30 一种多孔泡沫金属层吸液芯的均温锅
CN201611086935.1A Active CN107397424B (zh) 2016-05-20 2016-11-30 一种均温不沾锅具
CN201621305687.0U Active CN206543122U (zh) 2016-05-20 2016-11-30 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
CN201621305781.6U Active CN206576736U (zh) 2016-05-20 2016-11-30 一种均温不沾锅具
CN201621307819.3U Active CN206822494U (zh) 2016-05-20 2016-11-30 锅具
CN201611086800.5A Pending CN107397423A (zh) 2016-05-20 2016-11-30 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
CN201621309686.3U Active CN206979307U (zh) 2016-05-20 2016-12-01 锅具
CN201621313344.9U Active CN206612540U (zh) 2016-05-20 2016-12-01 一种均温锅具
CN201720480388.9U Active CN207428918U (zh) 2016-05-20 2017-05-02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01720536648.XU Active CN207561729U (zh) 2016-05-20 2017-05-12 锅具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00866.5U Active CN206543119U (zh) 2016-05-20 2016-11-30 一种多孔泡沫金属层吸液芯的均温锅
CN201611086935.1A Active CN107397424B (zh) 2016-05-20 2016-11-30 一种均温不沾锅具
CN201621305687.0U Active CN206543122U (zh) 2016-05-20 2016-11-30 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
CN201621305781.6U Active CN206576736U (zh) 2016-05-20 2016-11-30 一种均温不沾锅具
CN201621307819.3U Active CN206822494U (zh) 2016-05-20 2016-11-30 锅具
CN201611086800.5A Pending CN107397423A (zh) 2016-05-20 2016-11-30 一种双层结构的均温锅
CN201621309686.3U Active CN206979307U (zh) 2016-05-20 2016-12-01 锅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80388.9U Active CN207428918U (zh) 2016-05-20 2017-05-02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01720536648.XU Active CN207561729U (zh) 2016-05-20 2017-05-12 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0) CN20654311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43119U (zh) * 2016-05-20 2017-10-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泡沫金属层吸液芯的均温锅
CN107951374A (zh) * 2017-12-29 2018-04-24 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纹均温不粘陶瓷锅及其制作方法
CN109044081B (zh) * 2018-09-28 2021-04-09 李子京 加热容器及电饭煲
CN109363484B (zh) * 2018-11-02 2021-02-09 荆门它山之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锅及电饭煲
CN113118670B (zh) * 2019-12-31 2024-01-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锅具、烹饪器具和锅具的制造方法
CN113786047A (zh) * 2021-10-19 2021-12-14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热管技术的双层便携冷热餐盒装置
TWI789233B (zh) * 2022-02-08 2023-01-01 羽鈦有限公司 防沾黏鈦金屬鍋具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37509A3 (en) * 1999-03-08 2002-05-15 Mama Co. Ltd. A ceramic bowl of an induction-heating ceramic cooker and a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CN101545735A (zh) * 2009-04-30 2009-09-30 上海交通大学 金属丝结构的微槽道平板热管
CN101773357B (zh) * 2010-01-25 2012-07-18 西安交通大学 带有金属多孔结构的蓄热型食品保温装置
FR2973390B1 (fr) * 2011-04-01 2015-01-02 Seb Sa Article culinaire anti-rayures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tel article
KR101314082B1 (ko) * 2012-02-09 2013-10-02 주식회사 위스코하이텍 가스버너용 조리기
TWI544886B (zh) * 2012-11-09 2016-08-11 皇冠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能以營火或爐具加熱之內容器之隔熱食物容器
CN203244249U (zh) * 2012-12-29 2013-10-23 天津博能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 节能炒锅
JP6267899B2 (ja) * 2013-09-06 2018-01-24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食品用容器
CN203815208U (zh) * 2014-03-12 2014-09-1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厨房电热器具的杯体及使用该杯体的食品加工机
CN104921584A (zh) * 2015-06-15 2015-09-23 王玉峰 一种匀温真空无烟锅
CN204813456U (zh) * 2015-08-07 2015-12-02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CN204909033U (zh) * 2015-09-10 2015-12-30 北京无极合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式均温加热锅
CN105078212B (zh) * 2015-09-10 2018-09-28 广东合一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式锅体及其制作方法
CN205568654U (zh) * 2016-03-28 2016-09-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锅具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6543119U (zh) * 2016-05-20 2017-10-1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泡沫金属层吸液芯的均温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43119U (zh) 2017-10-10
CN206979307U (zh) 2018-02-09
CN107397424B (zh) 2021-03-30
CN206543122U (zh) 2017-10-10
CN207428918U (zh) 2018-06-01
CN206822494U (zh) 2018-01-02
CN107397423A (zh) 2017-11-28
CN206576736U (zh) 2017-10-24
CN207561729U (zh) 2018-07-03
CN107397424A (zh)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12540U (zh) 一种均温锅具
CN205107386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
CN206543121U (zh) 一种高导热性的均温锅
CN206576735U (zh) 一种降噪均温锅具
CN206612539U (zh) 一种含不同孔径吸液芯的均温锅
CN204438845U (zh) 蒸汽蓄热器及其充热装置
CN206612538U (zh) 一种具有加热线圈盘的均温锅
CN206543120U (zh) 一种双层均温锅
CN108113454A (zh) 一种高导热性的均温锅
CN207428923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06576734U (zh) 一种防开裂双层均温锅
CN207768083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01675746U (zh) 节能组合式蒸笼
CN108113453A (zh) 一种降噪均温锅具
CN217137486U (zh) 一种无涂层的烹饪器具
CN207768084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07768086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203375714U (zh) 热水器水箱及热水器
CN207768079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CN108113455A (zh) 一种具有加热线圈盘的均温锅
CN201005507Y (zh) 一种快速加热的咖啡壶
CN208059654U (zh) 一种可装蓄热料的承压蓄热罐
CN207768082U (zh) 锅具和厨房器具
CN208144886U (zh) 锅具和厨房器具
CN207428926U (zh)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