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87292U - 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 Google Patents
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587292U CN206587292U CN201720024639.2U CN201720024639U CN206587292U CN 206587292 U CN206587292 U CN 206587292U CN 201720024639 U CN201720024639 U CN 201720024639U CN 206587292 U CN206587292 U CN 2065872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ow
- escaping
- striker
- upper shell
- firing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该逃生装置包括破窗装置以及可折叠的在展开时可供人攀爬的逃生软梯,逃生软梯具有用于与车身固连的首端和用于与破窗装置固连的末端,所述破窗装置包括用于撞击侧窗玻璃的撞针组件以及用于在侧窗玻璃破裂后将破裂玻璃推出窗外以打通逃生通道的辅助推窗组件。本实用新型的逃生装置全面覆盖整个逃生过程,破窗装置的撞针组件能够撞破玻璃实现快速破窗,逃生人员借助辅助推窗组件实现安全打通逃生通道,逃生软梯铺开后,逃生人员可借助逃生软梯安全快速逃出车外,将逃生人员从危险的车内顺利送达安全的地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背景技术
客车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当客车内发生险情时(如车内起火),车内人员多数是从前车门、后车门逃生,当前车门和后车门因故障而无法开启时,车内人员只能够从客车侧窗逃生。现有客车侧窗多为全封闭结构,为解决安全锤破窗操作便利性不足,对敲击力量和位置有一定要求的缺点,众多专利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破窗器方案。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为每个窗口旁配备一个破窗器,破窗器内部设有撞针组件,将破窗器的撞针对准玻璃,采用机械或火药驱动撞针撞破玻璃,打通逃生通道进行逃生。
但利用破窗器或安全锤砸破侧窗玻璃后,由于钢化玻璃的特性,砸破的侧窗玻璃呈网纹状碎裂,并不脱落,在紧急时刻逃生人员只能够徒手清理破裂的侧窗玻璃,容易被破碎的玻璃划伤;而且逃生通道打通以后,由于客车侧窗距离地面较高,尤其是大型客车、一层半客车、双层公交等,车内乘客如果没有车外救援人员的帮助,无法快速达到地面,救援难度较大,容易造成救援不及时而增加伤亡量。随着破窗器的结构不断被改进,人们往往只考虑到了如何破窗,而对于破窗后的逃生过程则考虑较少,至今没有一种能够帮助逃生人员快速破窗、安全打开通道、安全翻越车窗并顺利达到地面的逃生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帮助逃生人员快速破窗、安全打开通道、安全翻越车窗并顺利达到地面的逃生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逃生装置,包括破窗装置以及可折叠的在展开时可供人攀爬的逃生软梯,逃生软梯具有用于与车身固连的首端和用于与破窗装置固连的末端,所述破窗装置包括用于撞击侧窗玻璃的撞针组件以及用于在侧窗玻璃破裂后将破裂玻璃推出窗外以打通逃生通道的辅助推窗组件。
包括用于与车身固连的下箱体以及与下箱体连接的上箱体,所述逃生软梯叠放于下箱体内,逃生软梯的末端与上箱体固连,所述上箱体构成所述辅助推窗组件,所述撞针组件设于上箱体上。
上箱体包括上壳体以及设于上壳体下侧的下壳体,撞针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导向活动安装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撞针和顶设于撞针和上壳体之间的弹簧,撞针组件还包括破窗开关,破窗开关具有与撞针挡止配合以防止撞针弹出的锁止位和释放撞针的解锁位,下壳体上设有用于供撞针穿入的通孔。
上壳体上并列设有左把手和右把手,撞针组件有两组且分别与左把手和右把手一一对应,各组撞针组件的破窗开关分别设置于靠近对应把手的位置处,破窗开关具有露出上壳体上侧的用于供人手大拇指扳动的操作部。
把手位于上壳体的上侧,上壳体上连接有用于罩在把手和破窗开关外部的用于防止误操作的防护罩。
一种客车,车内设有逃生装置,所述逃生装置包括破窗装置以及可折叠的在展开时可供人攀爬的逃生软梯,逃生软梯的首端与车身固连,末端与破窗装置固连,所述破窗装置包括用于撞击侧窗玻璃的撞针组件以及用于在侧窗玻璃破裂后将破裂玻璃推出窗外以打通逃生通道的辅助推窗组件。
包括与车身固连的下箱体以及与下箱体连接的上箱体,所述逃生软梯叠放于下箱体内,逃生软梯的首端与下箱体固连,末端与上箱体固连,所述上箱体构成所述辅助推窗组件,所述撞针组件设于上箱体上。
上箱体包括上壳体以及设于上壳体下侧的下壳体,撞针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导向活动安装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撞针和顶设于撞针和上壳体之间的弹簧,撞针组件还包括破窗开关,破窗开关具有与撞针挡止配合以防止撞针弹出的锁止位和释放撞针的解锁位,下壳体上设有用于供撞针穿入的通孔。
上壳体上并列设有左把手和右把手,撞针组件有两组且分别与左把手和右把手一一对应,各组撞针组件的破窗开关分别设置于靠近对应把手的位置处,破窗开关具有露出上壳体上侧的用于供人手大拇指扳动的操作部。
把手位于上壳体的上侧,上壳体上连接有用于罩在把手和破窗开关外部的用于防止误操作的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逃生装置包括破窗装置和可折叠的逃生软梯,逃生软梯的首端与车身固连,末端与破窗装置固连,逃生软梯叠放于车内。破窗装置包括撞针组件和辅助推窗组件。使用时,逃生人员可首先利用破窗装置的撞针组件将侧窗玻璃撞破,实现快速破窗,随后利用破窗装置的辅助推窗组件将破碎的侧窗玻璃推出车外,快速打通逃生通道。将辅助推窗组件推到车外后,辅助推窗组件带动逃生软梯展开并铺到车窗外,逃生软梯的首端位于车内,末端垂下,车内逃生人员可攀爬逃生软梯顺利逃到车外。本实用新型的逃生装置全面覆盖整个逃生过程,破窗装置的撞针组件能够撞破玻璃实现快速破窗,逃生人员借助辅助推窗组件实现安全打通逃生通道,逃生软梯铺开后,逃生人员可借助逃生软梯安全快速逃出车外,将逃生人员从危险的车内顺利送达安全的地面。
进一步地,利用下箱体和上箱体,将逃生软梯叠放于下箱体内,撞针组件设置在上箱体上,逃生装置整体呈一个箱体结构,方便安装和拆卸且减少占用空间。使用时,只需要将下箱体固定于现有车身的车窗下侧位置处即可,无需改变现有车辆的结构。当车内发生紧急事故且无法从车门逃生时,车内人员打开上箱体将上箱体按到侧窗玻璃上,利用撞针组件砸破侧窗玻璃,然后顺势向外推动上箱体将破碎的侧窗玻璃推到车窗外,上箱体能够帮助打开较大的逃生通道,降低碎玻璃划伤逃生人员的风险。上箱体掉落同时将逃生软梯带到车外,形成一条从车内至车外的逃生路线,车内人员借助逃生软梯可从距离地面较高的车窗中快速逃出车外。整个操作过程连贯有序,缩短逃生时间。
壳体上设有左把手和右把手,撞针组件设置两组,两组撞针组件的破窗开关分别与左把手和右把手一一对应,破窗开关设置在靠近把手的位置处,当逃生人员双手握住把手时,可同时利用双手大拇指扳动破窗开关,同时操作两组撞针组件撞击侧窗玻璃,操作方便快捷。同时两组撞针组件同时对玻璃撞击,提高撞击效率,不易失效。
把手和破窗开关的外部罩设有防护罩,防止车内人员误操作破窗开关而造成逃生装置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逃生装置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逃生装置实施例1的安装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逃生装置实施例1的上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逃生装置实施例1的逃生软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上箱体打开并按压在侧窗玻璃上的状态图;
图8为图4中侧窗玻璃打开逃生软梯垂下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客车的具体实施例1,该客车包括车身和逃生装置,如图1至图8所示,该逃生装置包括上箱体1和下箱体2,上箱体1和下箱体2组成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箱体结构。下箱体1内叠放有逃生软梯10,逃生软梯10的首端与下箱体1连接,末端与上箱体2连接,本实施例中,逃生软梯10由帆布制成,其他实施例中,逃生软梯也可以为其它不易破损和不易被刺穿且可折叠的材质。逃生软梯10上设有攀爬孔20,攀爬孔20的孔口沿设置扣边21,扣边21由塑料制成。攀爬孔布置间距满足叠放进下箱体的需求,同时符合正常体型的人利用攀爬孔攀爬的人体工学要求。逃生软梯10靠近下箱体2的一端具有无孔段,当逃生软梯10铺开后,无孔段能够覆盖下侧破碎的侧窗玻璃,避免破碎车窗玻璃划伤逃生人员。逃生软梯10的长度满足一层半客车从窗下框型材至距离地面高度半米左右的要求。优选地,逃生软梯10通过铆钉11与上箱体1连接,一个铆钉对应一个安装点,沿上箱体1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点以保证逃生软梯与上箱体的连接强度。逃生软梯10通过螺钉6与下箱体的底部连接,一个螺钉6对应一个安装点,沿下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点以保证逃生软梯与下箱体的连接强度。
上箱体1包括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围成一个空腔,上壳体12为包括顶板121和上壳体侧板122的槽型结构,下壳体13为包括底板131和下壳体侧板132的槽型结构,下壳体侧板132的远离底板131的一端设有翻沿133,翻沿133的远离下壳体侧板132的一端与上壳体侧板122固连,上壳体侧板122、翻沿133和下壳体侧板132围成开口朝下的凹槽,所述凹槽为绕上箱体1一周的环形槽。下箱体2的上端插入所述凹槽内并通过卡扣结构与上箱体1可拆连接。上壳体12的顶板上侧并列设有左右两个把手4,操作人员借助左把手和右把手可将上箱体从下箱体上拉开。
上箱体1上设有用于撞破侧窗玻璃9的撞针组件,撞针组件包括导向活动安装于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之间的撞针15、顶设于上壳体和撞针之间的弹簧19,撞针组件和上箱体1构成破窗装置。上壳体12的顶板121下侧设有盲孔16,撞针15沿上下方向导向插装在盲孔16中,撞针15具有挡沿18,弹簧19设于挡沿18与上壳体的顶板121之间。撞针组件还包括破窗开关5,破窗开关5具有与撞针15挡止配合以防止撞针弹出的锁止位和释放撞针的解锁位。破窗开关5为包括竖板51、横板52的横截面呈L型的板状结构,竖板51沿上下方向穿设于上壳体的顶板121上,并与顶板121铰接,竖板51的上端部露出上壳体上侧,构成用于供人手扳动的操作部。横板52固设于竖板51的下端,竖板51与挡沿18挡止配合使弹簧19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破窗开关处于锁止位,横板52构成用于阻止撞针向下撞击的挡止部。扳动竖板51至解锁位,此时挡沿18脱离横板52,撞针15被释放并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冲击。下壳体13上设有与盲孔16相对应的通孔17,当撞针15被释放后,撞针15向下穿入通孔17,撞针的下端露出通孔17的下孔沿。当撞针15向下冲击一定距离后,挡沿18与通孔17的上侧孔沿挡止配合,阻止撞针15飞出空腔,防止撞针误伤人。
优选地,撞针组件左右并列设置有两组,两组撞针组件的破窗开关与左把手和右把手一一对应,左侧的破窗开关位于左把手的右侧同时位于靠近左把手的位置处,并且靠近上箱体的前侧板;右侧的破窗开关位于右把手的左侧同时位于靠近右把手的位置处,并且靠近上箱体的前侧板。破窗开关5的竖板51厚度方向沿左右方向,竖板51的铰接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竖板51可沿左右方向摆动。使用时,操作人员的双手分别握住左右两把手向上将上箱体拉开,随后将上箱体1按压在侧窗玻璃上,双手按压上箱体的同时可腾出大拇指扳动破窗开关5,操作简单快捷,撞针撞破玻璃后即可顺势向外推动上箱体清理破碎的侧窗玻璃,所述上箱体构成了用于在侧窗玻璃破裂后将破裂玻璃推出窗外以打通逃生通道的辅助推窗组件。利用上箱体清除破碎玻璃,可打开较大逃生通道,防止破碎玻璃划伤逃生人员。另外,两个撞针对应两个破窗点,两个破窗开关对应控制两个撞针,可单人同时控制两组撞针组件进行破窗,提高破窗效率,降低失效风险。
上箱体连接在下箱体上时,撞针15朝下。为了防止误操作,上箱体1上于把手4和破窗开关5的外部罩设有防护罩3,防护罩3的一侧与上箱体1铰接,另一侧设有翻边,上箱体上设有立柱,翻边上设有供立柱穿入的穿孔,立柱穿在穿孔中后在立柱上加装铅封结构14,防止车内人员误操作破窗开关而造成逃生装置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逃生装置在安装时,下箱体与客车的车身固连。客车的侧窗玻璃9下侧具有窗下框型材8,窗下框型材8的外围包有内饰件7。连接逃生软梯10和下箱体的螺钉6穿透内饰件7和窗下框型材8,将下箱体2与内饰件7和窗下框型材8固连,下箱体1和上箱体2的前侧板与侧窗玻璃9贴合,破窗开关5靠近侧窗玻璃9,方便操作人员打开上箱体并扳动破窗开关。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当车内发生紧急事故需要打开逃生装置时,操作人员双手分别握住左右两把手4将上箱体1拉开,随后将上箱体1按压在侧窗玻璃9上,按压上箱体1的同时用大拇指扳动破窗开关5释放撞针冲击侧窗玻璃,侧窗玻璃被撞破出现裂纹,顺势向外推动上箱体1,将破碎玻璃推出车外,打开逃生通道。利用上箱体还可清除车窗上的破碎玻璃,扫除逃生障碍。将上箱体1丢到车外,逃生软梯10垂到车外,逃生软梯10的无孔段铺在窗下框型材8上方,避免窗下框型材上方残余的玻璃划伤逃生者。车内人员沿着逃生软梯攀爬至地面。
本实施例中,破窗开关与上箱体铰接,通过扳动破窗开关启动撞针,其他实施例中,破窗开关可以是杆状结构,破窗开关转动装设在上箱体上,破窗开关与撞针同轴固连,破窗开关上具有沿开关径向延伸的档杆,档杆与上箱体挡止配合,转动破窗开关可解除档杆与上箱体的挡止配合关系,释放撞针。
其它实施例中,辅助推窗组件可以不是箱体结构,不需要与下箱体连接,辅助推窗组件可以由实体板制成,可在实体板的下侧固定一个破窗器,破窗器为现有技术,破窗器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部的撞针组件,固定破窗器时,保证破窗器的撞针朝下。辅助推窗组件通过可拆固定结构固定在车窗内侧。该逃生装置还可不设置下箱体,逃生软梯的首端直接固定在窗下框型材上,或者在窗下框型材上开设凹槽,逃生装置安装在凹槽内,逃生软梯的首端固定于槽底,逃生软梯叠放在凹槽内,辅助推窗组件也放置在凹槽内,然后再用封盖封堵凹槽槽口,将整个逃生装置隐藏在窗下框型材内部。逃生软梯的首端与下箱体通过螺钉固连,下箱体通过螺栓与车身固连。
本实用新型一种逃生装置的实施例,逃生装置的结构如上述,在此不做赘述。
Claims (10)
1.一种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窗装置以及可折叠的在展开时可供人攀爬的逃生软梯,逃生软梯具有用于与车身固连的首端和用于与破窗装置固连的末端,所述破窗装置包括用于撞击侧窗玻璃的撞针组件以及用于在侧窗玻璃破裂后将破裂玻璃推出窗外以打通逃生通道的辅助推窗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车身固连的下箱体以及与下箱体连接的上箱体,所述逃生软梯叠放于下箱体内,逃生软梯的末端与上箱体固连,所述上箱体构成所述辅助推窗组件,所述撞针组件设于上箱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箱体包括上壳体以及设于上壳体下侧的下壳体,撞针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导向活动安装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撞针和顶设于撞针和上壳体之间的弹簧,撞针组件还包括破窗开关,破窗开关具有与撞针挡止配合以防止撞针弹出的锁止位和释放撞针的解锁位,下壳体上设有用于供撞针穿入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壳体上并列设有左把手和右把手,撞针组件有两组且分别与左把手和右把手一一对应,各组撞针组件的破窗开关分别设置于靠近对应把手的位置处,破窗开关具有露出上壳体上侧的用于供人手大拇指扳动的操作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把手位于上壳体的上侧,上壳体上连接有用于罩在把手和破窗开关外部的用于防止误操作的防护罩。
6.一种客车,其特征在于:车内设有逃生装置,所述逃生装置包括破窗装置以及可折叠的在展开时可供人攀爬的逃生软梯,逃生软梯的首端与车身固连,末端与破窗装置固连,所述破窗装置包括用于撞击侧窗玻璃的撞针组件以及用于在侧窗玻璃破裂后将破裂玻璃推出窗外以打通逃生通道的辅助推窗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车身固连的下箱体以及与下箱体连接的上箱体,所述逃生软梯叠放于下箱体内,逃生软梯的首端与下箱体固连,末端与上箱体固连,所述上箱体构成所述辅助推窗组件,所述撞针组件设于上箱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上箱体包括上壳体以及设于上壳体下侧的下壳体,撞针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导向活动安装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的撞针和顶设于撞针和上壳体之间的弹簧,撞针组件还包括破窗开关,破窗开关具有与撞针挡止配合以防止撞针弹出的锁止位和释放撞针的解锁位,下壳体上设有用于供撞针穿入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上壳体上并列设有左把手和右把手,撞针组件有两组且分别与左把手和右把手一一对应,各组撞针组件的破窗开关分别设置于靠近对应把手的位置处,破窗开关具有露出上壳体上侧的用于供人手大拇指扳动的操作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客车,其特征在于:把手位于上壳体的上侧,上壳体上连接有用于罩在把手和破窗开关外部的用于防止误操作的防护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24639.2U CN206587292U (zh) | 2017-01-10 | 2017-01-10 | 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024639.2U CN206587292U (zh) | 2017-01-10 | 2017-01-10 | 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587292U true CN206587292U (zh) | 2017-10-27 |
Family
ID=60128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024639.2U Active CN206587292U (zh) | 2017-01-10 | 2017-01-10 | 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58729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83765A (zh) * | 2017-01-10 | 2018-07-17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
-
2017
- 2017-01-10 CN CN201720024639.2U patent/CN20658729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83765A (zh) * | 2017-01-10 | 2018-07-17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
CN108283765B (zh) * | 2017-01-10 | 2023-12-15 | 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46192B2 (en) | Emergency self evacuation system | |
CN202806663U (zh) | 一种具有应急逃生门的客车 | |
CN107512155A (zh) | 公交车后窗逃生装置 | |
CN206587292U (zh) | 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 |
CN108283765A (zh) | 一种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 |
CN106427795A (zh) | 大客应急窗梯 | |
CN206566368U (zh) | 一种逃生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客车 | |
CN101660390B (zh) | 一种安全窗 | |
CN102556094A (zh) | 逃生门 | |
CN204726530U (zh) | 一种新型客运汽车车体 | |
CN107054024A (zh) | 大中型客车蚌式应急逃生门 | |
CN105421264A (zh) | 弹射式放气钉 | |
CN206155382U (zh) | Aps汽车安全预警逃生系统 | |
CN102235140A (zh) | 安全、快速升降式逃生窗 | |
CN104057908A (zh) | 逃生窗及使用该逃生窗的车辆 | |
CN206566367U (zh) | 一种破窗装置及使用该破窗装置的客车 | |
CN209092559U (zh) | 破窗装置 | |
CN207088940U (zh) | 大中型客车蚌式应急逃生门 | |
CN110395283B (zh) | 一种利用惯性冲击力开启的列车逃生窗 | |
JPH06127319A (ja) | 安全装置付自動車 | |
CN205586370U (zh) | 救生锤装置 | |
CN103448811A (zh) | 两侧面可敞开式公共汽车 | |
CN219009641U (zh) | 具有消防梯的轿厢 | |
CN104108371A (zh) | 一种能自动解锁的安全锁扣 | |
KR101612792B1 (ko) | 차량의 측면조립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450061 Yudao Road, Guancheng District,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utong Bus Co.,Ltd. Address before: 450016 Yutong Industrial Zone, eighteen Li River, Henan, Zhengzhou Patentee before: ZHENGZHOU YUTONG BUS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