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8270U - 一种油底壳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底壳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78270U
CN206578270U CN201720067387.1U CN201720067387U CN206578270U CN 206578270 U CN206578270 U CN 206578270U CN 201720067387 U CN201720067387 U CN 201720067387U CN 206578270 U CN206578270 U CN 206578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oil sump
core
moving
cover ha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673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天新
李昌飞
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NCHENG PRECISION DIE CAS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NCHENG PRECISION DIE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NCHENG PRECISION DIE CAS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NCHENG PRECISION DIE CAS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673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78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78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78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油底壳模具,用于解决油底壳螺纹孔附近出现疏松、缩孔等缺陷,该油底壳模具包括:动模芯,所述动模芯设有油底壳凹模;定模芯,所述定模芯设有油底壳凸模,所述动模芯与所述定模芯合模时形成油底壳成型型腔;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销、挤压销套、固定块、连接块,所述动模芯设有安装挤压组件的挤压通道,所述挤压通道为沉孔,所述挤压销套接于所述挤压销套并安装与所述挤压通道内,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沉孔的沉头部,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挤压销连接,所述连接块用于与油缸活塞杆连接。该油底壳模具通过设置挤压销将油底壳螺纹孔附近的气体赶出,避免螺纹孔附近出现疏松、缩孔等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油底壳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底壳模具。
背景技术
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又称为下曲轴箱,油底壳的作用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柴油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油底壳多由薄钢板冲压而成,形状较为复杂的一般采用铸铁或铝合金浇铸成型。其内部装有稳油挡板,以避免柴油机颠簸时造成的油面震荡激溅,有利于润滑油杂质的沉淀,侧面装有量油尺,用来检查油量。
市面上见到的大多数车都是湿式油底壳,油底壳之所以命名为湿式油底壳是由于发动机的曲轴曲拐和连杆大头在曲轴每旋转一周都会浸入油底壳的润滑油内一次,起到润滑作用,同时由于曲轴的高速运转,曲拐每次高速浸入油池内都会激起一定的油花和油雾,对曲轴和轴瓦进行润滑,称之为飞溅润滑。这样对润滑油在油底壳内的液面高度就有了一定的要求,如果太低了,曲轴曲拐和连杆大头不能浸入润滑油内,导致缺少润滑而顺滑曲轴和连杆以及轴瓦;如果润滑油液面太高又会导致轴承整个浸入,使曲轴的旋转阻力增大,最终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同时润滑油容易进入气缸燃烧室内,导致发动机烧机油,火花塞积炭等问题。
现有技术的油底壳在成型的过程中,如图1所示的螺纹孔附近容易出现疏松或缩孔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螺丝孔附近油底壳壳体在成型过程中出现疏松或疏孔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压销的模具,该挤压销在动力的驱动下,在铝液凝固为半固体时,对螺纹孔附件进行挤压,将剩余的气体通过排气道排走,避免了螺纹孔附近出现上述缺陷。
下面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底壳模具,包括:
动模芯,所述动模芯设有油底壳凹模;
定模芯,所述定模芯设有油底壳凸模,所述动模芯与所述定模芯合模时形成油底壳成型型腔;
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销、挤压销套、固定块、连接块,所述动模芯设有用以安装挤压组件的挤压通道,所述挤压通道为沉孔,所述挤压销套接于所述挤压销套并安装与所述挤压通道内,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沉孔的沉头部,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挤压销连接,所述连接块用于与油缸活塞杆连接。通过在油底壳螺纹孔附近设置挤压组件,当金属液处于半固定状态时,挤压组件在挤压油缸的作用下,在动模芯挤压通道内移动,将螺纹孔附近的气体挤压赶出,从而避免了螺纹孔附近由于结构复杂产生的卷气问题。其中,挤压销与连接块连接,连接块用于与挤压油缸连接,固定块用于固定挤压销套。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销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非突出于所述挤压通道的下部开口,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第一端用于赶气,第二端用于连接,第一端在动模芯的挤压通道内移动,这种移动是靠第二端与活塞杆的接触推动完成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动模芯紧固件连接。固定块用于固定挤压销套,这种可以采用紧固件固定,例如,可采用螺钉或者销钉等来固定该固定块,从而将挤压销套固定在挤压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动模芯通过螺钉连接。螺钉连接可靠并且螺钉属于标准件,容易获得。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设有多个沉头孔。该多个沉头孔可用于安装多个螺钉,螺钉的头部非突出与固定块,使得固定块非突出与动模芯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芯上设有流道。该流道用于连通浇口与型腔,可根据浇口及型腔的大小等设置流道的形状及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动模芯上设有水孔。该水孔用于冷却用,该水孔可为圆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动模芯上设有多个顶针孔。该顶针孔用于安装方式顶针,顶针也叫推杆,用于将成型好的油底壳于动模芯的分离用,该顶针孔为圆孔,多个顶针可固定于顶针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定模芯上设有多个顶针孔。定模芯山的顶针孔的作用同动模芯上的顶针孔,用于将成型好的油底壳于定模芯的分离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为圆形或方形。该固定块的形状可以为不同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方形块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设置挤压销对螺纹孔附近的成型部分进行挤压,从而将螺纹孔附近的气体赶出并通过排气道排除,避免了螺纹孔附近出现疏松或缩孔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油底壳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号说明:
100-油底壳模具;
101-挤压销;102-挤压销套;103-固定块;104-连接块;106-动模芯;108-定模芯;108-油底壳型腔;
201-活塞杆;
301-油底壳;3011-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油底壳模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给出了油底壳模具的实施例,但是,油底壳模具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油底壳模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联接”、“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联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模具100用于成型油底壳301,该油底壳模具100包括:
动模芯106,所述动模芯106设有油底壳301凹模;
定模芯108,所述定模芯108设有油底壳301凸模,所述动模芯106与所述定模芯108合模时形成油底壳301成型型腔即油底壳型腔108;
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销101、挤压销套102、固定块103、连接块104,所述动模芯106设有用以安装挤压组件的挤压通道,所述挤压通道为沉孔,所述挤压销套102接于所述挤压销套102并安装与所述挤压通道内,所述固定块103固定于所述沉孔的沉头部,所述连接块104与所述挤压销101连接,所述连接块104用于与油缸活塞杆201连接。
其中,固定块103将挤压销套102固定在动模芯106的挤压通道内,连接块104连接挤压销101及油缸的活塞杆201,活塞杆201在油缸的作用下可以上下往复移动,当油底壳301型腔中的铝液处于半固态时,活塞杆201动作将挤压销101往下推进,挤压销101对于螺纹孔3011附近的铝液挤压,将剩余的气体从挤到其他地方排出,从而避免了螺纹孔3011附近的壳体出现疏松、缩孔等情况。
如图1所示为该油底壳模具100成型的油底壳301。其中,在动模芯106上设有设有油底壳301凹模,在定模芯108上设置有油底壳301凸模,凸模与凹模合模时形成浇筑油底壳301的型腔。
上述动模芯106也叫动模仁、动模蕊,与动模芯106联系紧密的是动模,所谓的动模是指模具中运动的部分,动模是装在机床的活动床身上,工作时开模、合模和活动床身一起运动,动模又叫上模。动模上一面设置有动模芯106,动模芯106用于与定模芯108形成油底壳301成型型腔,动模的另一面设置有动模板,动模板与成型机连接。
上述定模芯108也叫定模仁、定模蕊,与定模芯108联系紧密的是定模,所谓的定模是指模具中固定不动的部分,定模又叫下模。定模上一面设置有定模芯108,定模芯108用于与动模芯106形成成型型腔,定模的另一面设置有定模板,定模板与成型机连接。
上述挤压销101是用来赶气的零件,该挤压销101油缸的作用下,可以在动模芯106的通孔内移动。
容易理解地是,本实用新型中定模芯108、挤压组件、动模芯106的材料对于该油底壳模具100成型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该定模芯108、挤压组件、动模芯106需采用模具材料。模具选材需要满足三个原则,模具满足耐磨性、强韧性、经济适用性。其中,材料的耐磨性是模具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之一。硬度是影响耐磨性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模具零件的硬度越高,磨损量越小,耐磨性也越好。另外,耐磨性还与材料中碳化物的种类、数量、形态、大小及分布有关。模具的工作条件大多十分恶劣,有些常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从而导致脆性断裂。为防止模具零件在工作时突然脆断,模具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模具的韧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含碳量、晶粒度及组织状态。除此之外,在给模具选材时必须考虑经济性这一原则,尽可能地降低制造成本。因此,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首先选用价格较低的,以降低成本。在本实用新型中,可采用合金钢模具,如锌合金Cr12、镍合金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该挤压销101的为油缸,具体地,油缸的活塞杆201可伸入到连接块104中的台阶孔并与挤压销101接触,从而推动挤压销101的移动。该活塞杆201的运动又自动控制装置控制,其移动的位移及时间可通过自动控制装置设置。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将对挤压组件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挤压组件用来赶气,如图1所示的油底壳301在成型的过程中,由于螺纹孔3011附近的结构比较复杂,造成铝液中的气体在此处出现卷气,如不将这些气体排出将会影响此处油底壳301的质量,挤压组件可以将此处的气体排出,这种排出是通过挤压此处的铝液完成的,容易理解的是,此时挤压组件设置在螺纹孔3011成型腔附近,该螺纹孔3011成型腔属于油底壳301成型型腔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挤压销101设置为凸台状,具体地,该挤压销101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为小端,该第一端为杆状,例如,为圆柱形杆状,该第一端安装于挤压通道内,可以在挤压通道内上下移动。而该挤压销101的第二端为大端,该第二端与连接块104连接,在第二端可以在连接块104内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挤压销套102用于套接挤压销101,同时该挤压销套102安装在动模芯106内,起到保护动模芯106的作用,该挤压销套102被固定块103固定在动模芯106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块103是用来固定挤压销套102,该固定块103与动模芯106通过紧固件固定,例如,可以采用销钉或者螺钉固定,这种固定可以采用一个螺钉固定,也可以采用多个螺钉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固定块103不能突出于动模芯106,因此可以在固定块103上设置沉头孔并使用内六角螺钉将固定块103固定在动模芯106上。可以理解的是,该固定块103可以为方形或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中连接块104是用来连接活塞杆201与挤压销101的零件,连接块104设有台阶孔,这种台阶孔为沉孔,其中,挤压销101的第二端与该连接块104的台阶孔连接。具体地,可将挤压销101穿过该连接端,其中挤压销101的第二端在连接块104中的移动受到第二端及沉孔的沉头部限制,使得其不会落入到挤压通道中,同时移动连接块104可以将挤压销101抽出。该连接块104可以为认为圆柱状或立方体状,当该连接块104为立方体状时,可进行倒角处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将对动模芯106、定模芯108进行详细的举例说明。
在定模芯108上可设置流道,该流道用于连通浇口以及油底壳301的成型型腔,具体地,可根据浇口以及油底壳301的成型型腔的大小等设置流道的数量以及其形状。
为了保证该模具良好的散热,可以将在动模芯106上设置点冷却结构,具体地,可以在动模芯106上设置盲孔,用于冷却用,该盲孔可连接水管,这样的冷却是点冷却,也可以采用循环冷却的方式,由于模具中随着不断的进料、冷却、出模,用不了多久,模具的温度就会升高,并被加热到接近原料(金属液)的温度,进去的高温的原料的冷却凝固就会非常缓慢,如果这时零件没有冷却凝固,就取出零件的话,零件就会变形。产品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也会影响生产的效率。对此人们采取了对模具强制降温的措施,给模具加上冷却降温的水道,通上冷却水,通过循环的冷却水来给模具降温,这样就能连续的进行生产,很好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动模芯106上还设置了多个顶针孔,用于设置顶针并将成型好的油底壳301顶出动模芯106。同时,也可在定模芯108上设置顶针孔,用于将成型好的油底壳301顶出。该顶针孔用于安装顶针,其中顶针有圆顶针、托针、标准顶针、非标准顶针等,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采用圆顶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油底壳模具,用于成型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模芯,所述动模芯设有油底壳凹模;
定模芯,所述定模芯设有油底壳凸模,所述动模芯与所述定模芯合模时形成油底壳成型型腔;
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销、挤压销套、固定块、连接块,所述动模芯设有用以安装挤压组件的挤压通道,所述挤压通道为沉孔,所述挤压销套接于所述挤压销套并安装与所述挤压通道内,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沉孔的沉头部,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挤压销连接,所述连接块用于与油缸活塞杆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销的第一端非抵接但接近所述挤压通道的下开口,所述挤压销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块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动模芯紧固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底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动模芯通过螺钉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底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设有多个沉头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芯上设有流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芯上设有盲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芯上设有多个顶针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芯上设有多个顶针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为圆形或方形。
CN201720067387.1U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油底壳模具 Active CN206578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67387.1U CN206578270U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油底壳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67387.1U CN206578270U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油底壳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78270U true CN206578270U (zh) 2017-10-24

Family

ID=60110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67387.1U Active CN206578270U (zh) 2017-01-19 2017-01-19 一种油底壳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782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1108A (zh) * 2017-01-19 2017-03-29 苏州金澄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油底壳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1108A (zh) * 2017-01-19 2017-03-29 苏州金澄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油底壳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57921A (en) Cylinder block and a process for casting the same
CN206578270U (zh) 一种油底壳模具
CN101832252B (zh) 汽车水冷空气压缩机
US4686943A (en) Closed-deck cylinder block for water-cool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201671797U (zh) 汽车水冷空气压缩机
CN106541108A (zh) 一种油底壳模具
CN206690548U (zh) 一种便于拆卸式3d打印机用喷头结构
CN204163837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节温器壳体
CN217964723U (zh) 一种铝合金熔融液铸造用冷却装置
CN201810414U (zh) 一种摩托车卧式发动机左曲轴箱体
CN203197223U (zh) 一种泵体的压铸模具
CN209578131U (zh) 一种改进的压铸机料筒结构
CN213317587U (zh) 一种曲轴箱盖压铸模具
CN211038878U (zh) 一种6缸ad高压喷油泵体及其专用压铸模具
CN202006595U (zh) 新型高效生物质压缩成型机
CN219112823U (zh)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的紧固件成型模具
CN212704256U (zh) 油底壳围板用模具及油底壳
CN219503689U (zh) 一种铝压铸模具点冷却结构
CN216370115U (zh) 一种带有紫铜镶块的铝合金低压铸造飞轮壳模具
CN214063094U (zh) 一种采用铝合金制造的3d打印发动机零部件
CN210848293U (zh) 一种增加铸件机械性的铸造装置
CN219034837U (zh) 一种油底壳多压实销模具
CN214640147U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排片生产用压铸装置
CN210889065U (zh) 一种铝制油底壳
CN216642237U (zh) 一种新型油底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