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75371U - 框架及太阳能模组 - Google Patents

框架及太阳能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75371U
CN206575371U CN201720262683.7U CN201720262683U CN206575371U CN 206575371 U CN206575371 U CN 206575371U CN 201720262683 U CN201720262683 U CN 201720262683U CN 206575371 U CN206575371 U CN 206575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solar panels
wall
roof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626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华惠
陈文斌
杨耀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o Di (ma'anshan) New Energy Co Ltd
Motech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o Di (ma'anshan) New Energy Co Ltd
Motech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o Di (ma'anshan) New Energy Co Ltd, Motech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Mao Di (ma'anshan)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626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75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75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7537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一种框架及太阳能模组,该框架适用于供一太阳能板组装并包含一夹持部、一抵挡部,及至少一排水区域。该夹持部包括一顶壁、一底壁,以及一与该顶壁、底壁共同界定一插槽的侧壁。该抵挡部设置于该插槽且连接该顶壁、该侧壁与该底壁。该排水区域自该顶壁朝该底壁贯穿,并将该顶壁、底壁与抵挡部各自区隔出两个彼此间隔且不相连接的区块。该排水区域处的侧壁厚度,小于该夹持部的侧壁厚度与抵挡部厚度的总和。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具有排水效果,能提升太阳能板的元件寿命与光电转换效率。而且该抵挡部的结构能分散太阳能板组装后受到的应力、避免太阳能板损伤、确保组装质量。

Description

框架及太阳能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框架及太阳能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供太阳能板组装,并具有排水功能的框架,以及包含有该框架与该太阳能板的太阳能模组。
背景技术
已知的太阳能模组包含一太阳能板,以及一包围在该太阳能板周围的框架,并可通过支架、安装架等等,将该太阳能模组设置于预定的安装地点。
该框架例如为四边形框,并且夹持框绕于该太阳能板周缘处的顶面、底面与侧面,此处所指的太阳能板是指经由层压后的层压件。但由于组装后,该框架顶面高度高于该太阳能板的顶面高度,而该框架又框绕于该太阳能板整个周缘,因此当下雨过后,雨水就容易累积于该太阳能板顶面的下方处上,如此会因为长期积水而导致水气易入侵太阳能板内,影响元件寿命与发电质量。而且雨水中往往会附着空气中的灰尘、微粒,于是在雨水蒸发后,灰尘、微粒会堆积于该太阳能板表面而形成水渍,进而遮挡阳光而减少该太阳能板的受光量,并因此降低该太阳能板的光电转换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供水排出,避免太阳能板积水,而且具有能对太阳能板周围侧面处有较佳组装保护的设计,从而能提升元件寿命与光电转换效率的框架及太阳能模组。
本实用新型框架,适用于供一个太阳能板组装,并包含一个夹持部、一个抵挡部,以及至少一个排水区域。该夹持部包括上下间隔且用于夹持该太阳能板的一个顶壁与一个底壁,以及一个连接该顶壁与该底壁的侧壁,该顶壁、底壁与侧壁共同界定出一个用于供该太阳能板的周缘插设的插槽。该抵挡部设置于该插槽且连接该顶壁、该侧壁与该底壁,该抵挡部对应于该侧壁之处为一个连续和缓的抵挡面。该至少一个排水区域自该顶壁朝该底壁贯穿,该至少一个排水区域将该顶壁、该底壁与该抵挡部都各自区隔出两个彼此间隔且不相连接的区块。其中,该至少一个排水区域处的侧壁厚度,小于该夹持部的侧壁厚度与该抵挡部厚度的总和,该夹持部的侧壁与该抵挡部的厚度的总和自该顶壁处往该底壁处为大致相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框架,该框架还包含一个设置于该夹持部下方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具有一个邻近该太阳能板且能承接自该至少一个排水区域流下的液体的导流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框架,该支撑部具有一个基壁,以及一个连接于该基壁与该夹持部之间且具有该导流面的导流壁,该导流壁具有由邻近至远离该夹持部依序排列的一个第一区、一个第二区与一个第三区,该第二区为斜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框架,该基壁具有至少一个能供液体通过排出的基壁开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框架,该支撑部还具有一个位于该夹持部与该基壁间且与该第三区间隔的衔接壁,该第三区形成有至少一个朝该衔接壁突出的定位突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框架,该框架为长方形框架,并且包含两个长边框条,及两个与所述长边框条组装的短边框条,该至少一个排水区域是设置于所述长边框条的至少一个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框架,该顶壁与该侧壁彼此的连接处且靠近于该至少一个排水区域的部位为导角结构。
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模组,包含一个如上述的框架,以及该太阳能板,组装于该框架,该太阳能板的周缘插设于该夹持部的该插槽中,且该太阳能板的周缘的侧面抵靠于该抵挡部,其中该太阳能板的周缘的侧面与该侧壁对应于该至少一个排水区域的部位之间形成一个排水隙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夹持部与排水区域的创新结构,使本实用新型框架具有排水效果,避免长期积水导致水气易入侵太阳能板,以及水渍遮挡该太阳能板而影响受光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能提升太阳能板的元件寿命与光电转换效率。而且该抵挡部在顶壁与底壁之间以连续完整的大面积表面供该太阳能板的周缘的侧面贴靠,能分散太阳能板组装后受到的应力、避免太阳能板损伤、确保组装质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模组的一实施例的一俯视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是沿图1的线A-A所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模组的一实施例,包含一个太阳能板1,以及一个框绕夹持于该太阳能板1周围的框架2。
该太阳能板1用于将吸收的光能转换成电能,并包含一个四周环绕的周缘11。
本实施例的框架2为长方形框架2,并且包含两个长边框条21、两个与该两长边框条21组装的短边框条22,以及四个分别设置于该框架2的四角并用于结合该两长边框条21与该两短边框条22的结合件23。每一结合件23具有两个大约呈直角连接且分别卡嵌在相邻的长边框条21与短边框条22内的结合段231,每一结合段231具有一表面粗糙的定位面232。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实施上,构成该框架2的框条形状、长度与数量,皆不以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形式为限。此外,长边框条21与短边框条22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结合,例如彼此间以焊接方式、彼此卡扣方式或螺栓锁固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长边框条21与每一短边框条22包括一个夹持部3、一个抵挡部4、两个排水区域5,以及一个连接于该夹持部3下方的支撑部6。该夹持部3包括上下间隔且用于共同夹持该太阳能板1的一个顶壁31与一个底壁32,以及一个连接该顶壁31与该底壁32的侧壁33,该顶壁31、底壁32与侧壁33共同界定出一个用于供该太阳能板1的周缘11插设的插槽30。该顶壁31与该侧壁33彼此的连接处且靠近于该排水区域5的部位为导角结构310,形成圆弧的导角结构310相对于直角型态而言,因直角容易导致应力集中,所以本实施例的导角结构310有助于分散应力,使框条21、22结构强度较佳。当然,该底壁32与该侧壁33彼此的连接处且靠近于该排水区域5的部位也可以是导角结构,以及该排水区域5靠近抵挡部4的左右两个区块41处也分别可以是导角结构,同样具有上述导角结构的优点。于本实施中,上述的导角结构是指导角圆弧的形貌,如此有利于避免灰尘的堆积,因当流体流过时,圆弧处的形貌不易卡住灰尘,而垂直角的形貌较易让灰尘堆积于此处,造成后续清洁以及阻塞排水的问题。
该抵挡部4设置于该插槽30内且连接该顶壁31、该侧壁33与该底壁32,并具有一个朝向该太阳能板1的抵挡面40,该抵挡面40与该侧壁33的位置彼此相互对应且呈现一连续和缓的形貌。
本实施例的每一框条21、22上的该两排水区域5分别邻近每一框条21、22的相反两端。每一排水区域5自该顶壁31朝该底壁32贯穿,并且将该顶壁31、该底壁32与该抵挡部4都各自区隔出两个彼此间隔且不相连接的区块。例如图2即示出该长边框条21的其中一个排水区域5将该顶壁31、该底壁32与该抵挡部4都区隔出两个间隔的区块311、321、41。于本实施例中,该排水区域5对应于该顶壁31与该底壁32之处,都是朝侧壁33的方向直接内凹形成,如此,于框条21、22的加工制作上将更为便利。进一步的说,本实施例中的该顶壁31在对应排水区域5的位置处是被预先切除,该底壁32在对应排水区域5的位置处也是被预先切除,因彼此形貌一致,所以于切削加工时,其制作将更为便利。其中,该抵挡部4在对应于排水区域5的位置处也被切除,如图所示。
本实施例的每一个排水区域5处的侧壁33厚度d1,小于该插槽30对应设置抵挡部4的厚度(即抵挡面40与侧壁33的外壁面间的距离),换言之,排水区域5处的侧壁33厚度d1小于该夹持部3的侧壁33厚度与抵挡部4厚度的总和d2。该夹持部3的侧壁33与该抵挡部4的厚度的总和自该顶壁31处往该底壁32处为大致相等,上述厚度总和大致相等,是指该厚度总和由上往下大致均匀、变化不大。借此,可使太阳能板1的层压件的周缘的侧面处在抵靠该抵挡部4的抵挡面40时,太阳能板1的层压件的周缘的侧面与抵挡部4的抵挡面40之间是以较大面积且连续和缓的方式做接触,如此,可有效将彼此抵靠时的受力进行分散,借此避免抵挡部4是仅位于顶壁31、侧壁33或底壁32处的这种受力面积较小或局部设计时所衍生的应力集中,进而发生易损毁的问题。
该支撑部6具有一个位于底部且水平的基壁61,以及位于该基壁61与该夹持部3间的一个导流壁62与一个衔接壁63。该基壁61具有数个间隔且可供液体排出的基壁开孔611,以及数个组装孔612。所述组装孔612用于与一图未示的安装架组装结合,以将该框架2安装于预定的安装地点。该导流壁62具有由邻近至远离该夹持部3依序排列的一个第一区621、一个第二区622与一个第三区623,该第一区621、该第二区622与该第三区623共同形成一个邻近该太阳能板1且能承接自排水区域5流下的液体的导流面624。其中,该第一区621与该第三区623大致呈直立延伸,该第二区622为斜向延伸,且该第二区622的延伸方向是由上往下越往该框架2整体的中心延伸靠近,通过第二区622斜向设计,有助于提升导流面624导引液体往下流动排出的效果。该第三区623与该衔接壁63前后间隔相对,并形成有数个朝该衔接壁63突出的定位突块625,所述定位突块625用于抵压该结合件23的定位面232,可提升支撑部6与结合件23间的稳固结合效果。补充说明的是,图式的定位突块625结构与尺寸仅是示意,定位突块625可依实际组装需求作适当的结构与尺寸变化,只要能用于紧抵该结合件23的定位面232即可。
本实用新型组装时,将所述长边框条21与短边框条22包围在该太阳能板1周围,使该太阳能板1的周缘11插设于夹持部3的插槽30中,在该插槽30中还可填入具黏着性的材料,用于将太阳能板1与夹持部3黏着结合,以增进结合稳固性与密封性。组装后该太阳能板1的周缘11侧面抵靠于该抵挡部4的抵挡面40,且该太阳能板1的周缘11侧面与该侧壁33对应于每一排水区域5的部位之间形成一个排水隙缝51。
本实施例使用时,该框架2整体可呈一角度倾斜地安装在预定地点,该两长边框条21(或该两短边框条22)大致呈一高一低的相对关系,而该两短边框条22(或该两长边框条21)位于该两长边框条21(或该两短边框条22)的左右两侧并且为斜向延伸(为了方便示意,图3是以该框架2整体为水平来表示)。雨水等等的流体会顺着该太阳能板1的表面往下流动至位于下方的长边框条21(或短边框条22),且流体会通过排水隙缝51、排水区域5而流出该夹持部3,再由支撑部6的导流面624将流体往下导引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总共设有8个排水区域5,但于实施时,一个长边框条21或短边框条22只要设置至少一个排水区域5即可,例如排水区域5可以仅设置于该两长边框条21的至少一个上,并不以两个长边框条21都设有排水区域5为限制,也不以短边框条22必须设置有排水区域5为限制。而该框架2的安装角度,也不以前述该两长边框条21呈一高一低的倾斜关系为限制,可依安装场合做适当的变更设计。
此外,由于该太阳能板1是由基板、EVA胶膜、太阳能电池片、背板等层体经由层压封装所制成,当其封装结构受到破坏,尤其是边缘产生破损时,就容易导致水气入侵。而本实用新型通过该抵挡部4同时连接该顶壁31、该侧壁33与该底壁32,以形成连续、无阶梯状的完整抵挡面40,该抵挡面40与该太阳能板1的周缘11侧面完整贴合,此两表面间的贴合面积大,可以分散太阳能板1周缘11抵靠该抵挡面40时所受到的应力,能避免因抵挡面40的面积较小而导致应力集中,从而避免插接组装后对于该太阳能板1的周围表面处的封装结构产生破坏,以及避免结构被破坏后所产生的水气入侵问题。而且太阳能板1的层压封装结构厚度薄,而太阳能板1的长、宽等尺寸与该框架2的夹持部3、该抵挡部4的尺寸设计一般也会有公差存在,若未采用本实用新型此种连续、大面积的抵挡部4结构时,而是采用延伸范围较小或局部设计的抵挡部4时,例如使该抵挡部4仅连接该侧壁33,或顶壁31,或底壁32时,以厚度如此薄的太阳能板1插入该夹持部3的插槽30后,该太阳能板1容易与抵挡部4间产生错位移动的情况,如此一来,即使后续可利用上胶固定该太阳能板1,但也因为太阳能板1的周缘11侧面无法与该抵挡部4的抵挡面40确实贴靠,造成组装结构不佳,该太阳能板1所受到的应力不均匀,将因此容易损坏。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抵挡部4为连续、大面积的结构,使该太阳能板1与该抵挡部4确实抵靠住,能避免组装错位偏移的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夹持部3与排水区域5的创新结构,使本实用新型框架2具有排水效果,借此可顺利地排出该太阳能板1表面上的流体,避免长期积水导致水气易入侵太阳能板1,而且还可避免前述流体在该太阳能板1的表面产生水渍而遮挡该太阳能板1受光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能提升元件寿命与光电转换效率。而且该抵挡部4在顶壁31与底壁32之间以连续、无阶梯、非局部设计的结构形态的表面来供该太阳能板1的周缘11侧面贴靠,能分散太阳能板1组装后受到的应力、避免太阳能板1损伤,确保组装质量。同时,因为太阳能板1周围侧面处在初始的组装过程中获得保护,降低甚至是避免了太阳能板1周围侧面处因应力集中所导致的损坏,所以而能在太阳能模组数十年的保固当中,降低或减少了水气从太阳能板1侧面处侵入太阳能板1内部的机率,终而可有效地确保了太阳能模组的质量。此外,该排水区域5对应于该顶壁31与该底壁32之处,都是朝侧壁33的方向直接内凹形成,两者内凹的形貌为一致,如此,于框条21、22上进行排水区域5的切削加工制作时,将更为便利,也可降低制作成本。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框架,适用于供一个太阳能板组装,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包含:
一个夹持部,包括上下间隔且用于夹持该太阳能板的一个顶壁与一个底壁,以及一个连接该顶壁与该底壁的侧壁,该顶壁、底壁与侧壁共同界定出一个用于供该太阳能板的周缘插设的插槽;
一个抵挡部,设置于该插槽且连接该顶壁、该侧壁与该底壁,该抵挡部对应于该侧壁之处为一个连续和缓的抵挡面;
至少一个排水区域,自该顶壁朝该底壁贯穿,该至少一个排水区域将该顶壁、该底壁与该抵挡部都各自区隔出两个彼此间隔且不相连接的区块;
其中,该至少一个排水区域处的侧壁厚度,小于该夹持部的侧壁厚度与该抵挡部厚度的总和,该夹持部的侧壁与该抵挡部的厚度的总和自该顶壁处往该底壁处为大致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框架还包含一个设置于该夹持部下方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具有一个邻近该太阳能板且能承接自该至少一个排水区域流下的液体的导流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具有一个基壁,以及一个连接于该基壁与该夹持部之间且具有该导流面的导流壁,该导流壁具有由邻近至远离该夹持部依序排列的一个第一区、一个第二区与一个第三区,该第二区为斜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基壁具有至少一个能供液体通过排出的基壁开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撑部还具有一个位于该夹持部与该基壁间且与该第三区间隔的衔接壁,该第三区形成有至少一个朝该衔接壁突出的定位突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为长方形框架,并且包含两个长边框条,及两个与所述长边框条组装的短边框条,该至少一个排水区域是设置于所述长边框条的至少一个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顶壁与该侧壁彼此的连接处且靠近于该至少一个排水区域的部位为导角结构。
8.一种太阳能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模组包含: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框架,以及该太阳能板,组装于该框架,该太阳能板的周缘插设于该夹持部的该插槽中,且该太阳能板的周缘的侧面抵靠于该抵挡部,其中该太阳能板的周缘的侧面与该侧壁对应于该至少一个排水区域的部位之间形成一个排水隙缝。
CN201720262683.7U 2017-03-17 2017-03-17 框架及太阳能模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75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2683.7U CN206575371U (zh) 2017-03-17 2017-03-17 框架及太阳能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62683.7U CN206575371U (zh) 2017-03-17 2017-03-17 框架及太阳能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75371U true CN206575371U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55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6268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575371U (zh) 2017-03-17 2017-03-17 框架及太阳能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753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4414B (zh) * 2021-06-09 2022-08-11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框架結構
WO2023041291A1 (de) * 2021-09-16 2023-03-23 Hanwha Q Cells Gmbh Zusammensetzbarer rahmen für ein photovoltaikmodul und ein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4414B (zh) * 2021-06-09 2022-08-11 茂迪股份有限公司 框架結構
WO2023041291A1 (de) * 2021-09-16 2023-03-23 Hanwha Q Cells Gmbh Zusammensetzbarer rahmen für ein photovoltaikmodul und ein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7033308A3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embling a solar cell using a plurality of photovoltaic regions
CN206575371U (zh) 框架及太阳能模组
CN103843247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1254355Y (zh) 多功能组合式平板玻璃包装体
CN102480870B (zh) 电子装置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JP6391929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0629414U (zh) 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的排水装置
TWI517417B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CN209659229U (zh) 平面光伏瓦太阳能边框组
CN205542730U (zh) 一种大花篮结构
CN104196834A (zh) 一种种植箱用连接结构
CN210734872U (zh) 真空自吸附盒
CN207976603U (zh) 两侧卡位式背光组件组装用胶框定位治具
TWM544616U (zh) 框架及太陽能模組
CN104882400B (zh) 一种引线框架堆叠用支撑定位装置
CN206878760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飞边组件
CN218734096U (zh) 角部防护件及光伏组件
CN106664056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CN217261223U (zh) 一种用于oca贴合的撕膜装置
CN212565578U (zh) 一种集成式太阳能路灯系统
CN217984977U (zh)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CN218450001U (zh) 一种组装式屋顶光伏面板支撑框架
CN211365568U (zh) 一种光伏组件用的角码件
CN220595721U (zh) 一种双玻组件的层压护角
CN110562599A (zh) 一种光伏组件用的角码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