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16640U - 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16640U
CN206516640U CN201621369221.7U CN201621369221U CN206516640U CN 206516640 U CN206516640 U CN 206516640U CN 201621369221 U CN201621369221 U CN 201621369221U CN 206516640 U CN206516640 U CN 206516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device
component
photovoltaic module
double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692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介花
蒋虎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n Yang photovolta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JIANGSU LINY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Linyang Photovoltaic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 Ltd.
Jiangsu Linyang Solarfu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n Yang Photovolta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JIANGSU LINY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Linyang Solarfu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n Yang Photovolta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JIANGSU LINY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Linyang Solarfu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n Yang Photovolta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692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16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16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16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它包括组件固定装置和光伏组件(7),所述的组件固定装置上具有卡接光伏组件的凹槽,前述凹槽内具有结构胶粘接层(4),前述结构胶粘接层(4)将组件固定装置和光伏组件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固定装置与光伏组件采用结构胶粘接层粘接,相比传统压块安装内嵌橡胶垫而言更加牢固可靠、使用年限更长、抗老化性能更佳、更加有效防止组件脱落、组件与固定装置柔性的结合方式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组件,本实用新型组件固定装置是根据双玻/双面组件特殊的构造特征量身定制,根据受力性能分段设置,能有效的减少原材料用量,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是双玻/双面太阳能光伏组件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对光伏系统的生产、安装和运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玻/双面高效率组件以其独特的优势如雨后春笋般得到快速发展,但双玻、双面组件的安装方式发展却相对滞后,目前大部分是沿用普通单玻组件的安装方式,传统的安装方式用于双玻/双面组件的安装存在多方面的缺点,未能充分利用双玻/双面组件自身构造上的优势。双玻/双面组件即为上、下两层玻璃,玻璃之间嵌装电池片,装单面电池片即为双玻组件,装双面电池片即为双面组件,双玻/双面组件结构上最大特点是有上下两层玻璃,各向强度、刚度、稳定性均优于单玻组件,在结构安装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减少辅材及构配件的用量,降低电站建设前期投入,缩短投资回收周期,增大项目投资收益。
传统组件可分为有边框和无边框两种形式:有边框的大多为全边框模式,此种模式边框材料用量大,组件加工工序复杂,加工速度慢,不能很好体现双玻/双面组件特殊构造优势;无边框的组件,虽然减少了组件出厂时的边框材料和加工工序,但是对现场安装要求较高,需要花费更大的材料、设计及人工成本生产与之配套的安装转换件,且就目前行业内采用安装方式来看,很难保证组件安装后的牢固性、耐久性和准确性。如何充分利用双玻/ 双面组件自身构造上的优势,对组件真正做到量身定制,提高安装的可靠性、耐久性,降低成本,方便加工、运输和安装,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最根本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根据双玻/双面组件的受力性能量身定制,弥补目前双玻/双面组件在实际安装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切实做到安全可靠、发电效益好、原材料用量省、车间加工简单便捷,现场安装高效方便等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它包括组件固定装置和光伏组件,所述的组件固定装置上具有卡接光伏组件的凹槽,前述凹槽内具有结构胶粘接层,前述结构胶粘接层将组件固定装置和光伏组件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的任一侧均安装至少一组组件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固定装置为拼接组件固定装置,用于连接相邻组件,前述拼接组件固定装置包括组件左侧固定装置和组件右侧固定装置,所述的组件左侧固定装置和组件右侧固定装置相向内侧对应插接,通过螺栓固定,组件左侧固定装置和组件右侧固定装置的相向外侧分别设置用于卡接光伏组件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固定装置为侧边组件固定装置,它包括边框主体,前述边框主体的一侧具有固定侧板,另一侧具有于卡接光伏组件的凹槽,前述固定侧板通过螺栓将侧边组件固定装置安装在光伏组件安装框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胶粘接层所采用的结构胶压缩强度>65MPa,钢-钢正拉粘接强度>30MPa,抗剪强度>18Mpa。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固定装置采用横断面贯通型铝合金型材,便于加工和批量生产;固定装置与组件玻璃板结合方式采用结构胶粘接层粘接,相比传统压块安装内嵌橡胶垫而言更加牢固可靠、使用年限更长、抗老化性能更佳、更加有效防止组件脱落、组件与固定装置柔性的结合方式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根据双玻/双面组件受力性能分段设置,即在光伏组件的任一侧均安装至少一组组件固定装置,前述组件固定装置的长度可以根据受力情况进行设置,在保证安全可靠前提下大大减少了组件边框材料用量,有效的降低了组件成本,设计上真正做到了量身定制。
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固定装置左右拼接对位后,采用螺栓安装,装、卸更加便捷;此固定装置对于双面组件安装优势更加明显,可以沿组件侧边布置安装光伏组件安装框架,避免光伏组件安装框架横穿组件遮挡反面电池片,影响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单个固定装置可以采用一排及一排以上螺栓孔安装,与传统压块单排螺栓孔安装相比,更加牢固可靠,且能有效防止组件相对于安装孔旋转错位导致脱落等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组件两侧的固定装置对组件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地降低组件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的组件损坏。
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装置与光伏组件的连接成型在车间完成,安装环境和安装设备以及安装精度都能够有效控制,并有严格的出厂质量检测,能够有效减少因施工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一而产生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中,结构胶粘接层所采用的结构胶压缩强度>65MPa,钢-钢正拉粘接强度>30MPa,抗剪强度>18Mpa,能承受较大荷载,且耐老化、耐疲劳、耐腐蚀,在预期寿命内性能稳定,适用于承受强力的结构件粘接。建筑工程使用年限一般在50年以上,构件承受较大复杂应力,直接关系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粘接胶种应采用结构胶。结构胶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构件的加固、锚固、粘接、修补等;如粘钢,粘碳纤维,植筋,裂缝补强、密封,孔洞修补、道钉粘贴、表面防护、混凝土粘接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组件左侧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组件左侧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组件右侧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组件右侧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侧边组件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侧边组件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组件左侧固定装置;2、组件右侧固定装置;3、边框主体;4、结构胶粘接层;5、固定侧板;6、光伏组件安装框架;7、光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它包括组件固定装置和光伏组件7,所述的组件固定装置上具有卡接光伏组件的凹槽,前述凹槽内具有结构胶粘接层4,前述结构胶粘接层4将组件固定装置和光伏组件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的任意侧安装至少一组组件固定装置,如图9所示,以光伏组件的两侧边均安装两组组件固定装置为例,前述组件固定装置的长度可以根据受力情况进行设置,可以占光伏组件长度的10%-15%,能够在保证安全可靠前提下大大减少了组件边框材料用量,有效的降低了组件成本,设计上真正做到了量身定制。
本实用新型中,结构胶粘接层4采用高性能硅酮结构胶或者环氧树脂胶,高性能硅酮结构胶产品对大部分的建筑材料,不需用底漆,都能产生优越的粘结性。
它具有下列优越的产品特性:1、容易使用:可以随时挤出使用。2、中性固化:适用于大多数建筑材料而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或腐蚀作用。3、优异的粘结性:无需底漆,可与大多数建筑材料形成很强的粘结力。4、极佳的耐老化稳定性。5、固化后即具有高模量性能,又可承载接口±25%的伸缩位移能力。
环氧树脂结构胶粘剂作为结构胶中最主要也是最可靠的产品,随着建筑安全要求的提高重要性越来越为人所知。航天飞船的座舱、地板、天线、太阳能电池、仪器舱等重要部位,必须在承受超强高、低温变化和强冲击力的巨大考验后依然紧紧粘连在一起,而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使用性能极好的结构胶粘剂,环氧树脂胶则被公认为最佳也是主导使用的结构胶粘剂。
如图1-5所示,组件固定装置为用于连接相邻组件的拼接组件固定装置,前述拼接组件固定装置包括组件左侧固定装置1和组件右侧固定装置2,所述的组件左侧固定装置1和组件右侧固定装置2相向内侧对应插接(左侧固定装置1的右侧具有一个长条形凹槽,右侧固定装置2的左侧具有一个与前述长条形凹槽相匹配的长条形凸起),通过螺栓固定,组件左侧固定装置1和组件右侧固定装置2的相向外侧分别设置用于卡接光伏组件7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组件固定装置左、右拼接对位后,采用螺栓安装,装、卸更加便捷;此固定装置对于双面组件安装优势更加明显,可以沿组件侧边布置安装光伏组件安装框架,避免光伏组件安装框架横穿组件遮挡反面电池片,影响发电效率。
具体制备时:
首先,选择便于加工的铝型材按照图2、图4所示的结构制备组件左侧固定装置1和组件右侧固定装置2;在组件上层/下层玻璃板之间夹装组件电池片构成光伏组件;采用高性能硅酮结构胶将两光伏组件分别粘接在组件左侧固定装置1和组件右侧固定装置2相向外侧的凹槽内,组件左侧固定装置1和组件右侧固定装置2相向内侧对应插接位置处均设置至少一排安装孔,优选两排安装孔,如图5所示;前述固定装置与对应光伏组件的连接成型在车间完成,并有严格的出厂质量检测,能够有效减少因施工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一而产生的误差;
在现场按次序将左侧固定装置1和组件右侧固定装置2相向内侧对应插接,拼装对位后通过与安装孔排数对应数量相当的安装螺栓将组件固定装置整体安装在光伏组件安装框架的导轨上;
光伏组件中电池片的安装位置需满足与组件固定装置阴影避让的要求,安装环境和安装设备以及安装精度都能够有效控制。
如图6-8所示,组件固定装置为侧边组件固定装置,它包括边框主体3,前述边框主体3的一侧具有固定侧板5,另一侧具有于卡接光伏组件7的凹槽,前述固定侧板5通过螺栓将侧边组件固定装置安装在光伏组件安装框架6上。
具体制备时:
首先,选择便于加工的铝型材按照图6所示的结构制备侧边组件固定装置,侧边组件固定装置的主体为半框结构,在垂直边框上连接至少一个水平的固定侧板;在组件上层/下层玻璃板之间夹装组件电池片构成光伏组件;采用高性能硅酮结构胶将光伏组件粘接在侧边组件固定装置的凹槽内,在水平的固定侧板上设置至少一排安装孔,优选两排安装孔,如图8所示;前述固定装置与对应光伏组件的连接成型在车间完成,并有严格的出厂质量检测,能够有效减少因施工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一而产生的误差;
在现场通过两个安装螺栓直接将夹装有光伏组件的组件固定装置整体安装在光伏组件安装框架的导轨上;
光伏组件中电池片的安装位置需满足与组件固定装置阴影避让的要求,安装环境和安装设备以及安装精度都能够有效控制。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5)

1.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其特征是它包括组件固定装置和光伏组件(7),所述的组件固定装置上具有卡接光伏组件的凹槽,前述凹槽内具有结构胶粘接层(4),前述结构胶粘接层(4)将组件固定装置和光伏组件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其特征是光伏组件的任一侧均安装至少一组组件固定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其特征是组件固定装置为拼接组件固定装置,用于连接相邻组件,前述拼接组件固定装置包括组件左侧固定装置(1)和组件右侧固定装置(2),所述的组件左侧固定装置(1)和组件右侧固定装置(2)相向内侧对应插接,通过螺栓固定,组件左侧固定装置(1)和组件右侧固定装置(2)的相向外侧分别设置用于卡接光伏组件(7)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其特征是组件固定装置为侧边组件固定装置,它包括边框主体(3),前述边框主体(3)的一侧具有固定侧板(5),另一侧具有于卡接光伏组件(7)的凹槽,前述固定侧板(5)通过螺栓将侧边组件固定装置安装在光伏组件安装框架(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其特征是结构胶粘接层(4)所采用的结构胶压缩强度>65MPa,钢-钢正拉粘接强度>30MPa,抗剪强度>18Mpa。
CN201621369221.7U 2016-12-14 2016-12-14 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 Active CN206516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9221.7U CN206516640U (zh) 2016-12-14 2016-12-14 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69221.7U CN206516640U (zh) 2016-12-14 2016-12-14 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16640U true CN206516640U (zh) 2017-09-22

Family

ID=59862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69221.7U Active CN206516640U (zh) 2016-12-14 2016-12-14 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166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5170A (zh) * 2018-12-14 2019-03-26 浙江宝利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双玻组件的固定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25170A (zh) * 2018-12-14 2019-03-26 浙江宝利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双玻组件的固定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8270B (zh) 太阳能电池板压块套件的安装方法
CN109972538B (zh) 一种钢板内灌填充料组合加固混凝土桥梁结构与施工技术
CN206251040U (zh) 一种双玻/双面组件e字型固定结构
CN102808484A (zh) 一种光伏屋顶及其安装方法
CN104179365B (zh) 整体铁塔位移施工方法
CN103583001A (zh) 太阳能瓦片固定装置
CN101224840A (zh) 乘客输送设备的桁架的分段装置
CN206516640U (zh) 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固定结构
CN103114660B (zh) 钢竹组合墙体与钢竹组合楼板的节点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CN206349959U (zh) 一种双玻/双面组件倒u型固定结构
CN103132637A (zh) 玻璃肋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031517U (zh) 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pc轨道梁线形调整限位装置
CN204753350U (zh) 一种组合桥梁
CN206302374U (zh) 一种光伏组件固定装置
CN110886185A (zh) 一种带有锚固装置的箱梁及箱梁桥
CN113630070A (zh) 一种光伏组件固定支架结构及光伏支架
CN207332045U (zh) 一种双跨玻璃肋幕墙风荷载跨中支座
CN203347204U (zh) 悬挑式脚手架
CN205653070U (zh) 一种可监测拉力的龙门起重机
CN104746932A (zh) 压重式楼顶通信塔及安装方法
CN211034860U (zh) 钢结构网架液压提升施工作业装置
CN206389313U (zh) 一种钳紧式彩钢瓦屋面光伏支架
CN201211997Y (zh) 乘客输送设备的桁架的分段装置
CN202099701U (zh) 高速铁路伤损钢轨加固急救装置
CN202064535U (zh) 一种用于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4

Address after: 210019 17/F, Building 1, R&D Headquarters Park Phase II, New Tow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68 Olympic Sports Street,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JIANGSU LINYANG ENER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JIANGSU LINY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Jiangsu Lin Yang photovolta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Co-patentee after: Jiangsu Linyang Photovoltaic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19 17/F, Building 1, R&D Headquarters Park Phase II, New Tow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68 Olympic Sports Street,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JIANGSU LINYANG ENER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LINYA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Jiangsu Lin Yang photovolta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