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11051U - 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11051U
CN206511051U CN201720006681.1U CN201720006681U CN206511051U CN 206511051 U CN206511051 U CN 206511051U CN 201720006681 U CN201720006681 U CN 201720006681U CN 206511051 U CN206511051 U CN 206511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ear
slide rail
sliding block
mitig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066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孔德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Kuail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Kuail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Kuail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Kuail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066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11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11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110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包括固定安装在电机总成上的两个减震滑块、固定安装在前叉上的四个减震滑轨以及套设在减震滑轨上的减震弹簧,两个减震滑块分别设置在电机总成的两侧,减震滑轨对称设置在前叉的两侧,所有减震弹簧在安装时带有预紧力,两个减震滑块也套设在减震滑轨上,减震滑块设置在减震弹簧的底部,与减震弹簧相抵接。另外,还在减震滑块的上下两侧设有软质材料制成的限位防撞垫和缓冲垫片,减震滑块与限位防撞垫和缓冲垫片之间均为软接触。本系统采用滑块导轨式结构,通过四个减震滑轨实现电机的限位与吸震,减震效果好,整体结构耐冲击,外形简约,尤其适用于较小空间而对强度及频繁震动要求较高的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小型车辆(如自行车、滑板车、电动车等)的前减震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滑板车前减震系统一般采用的是左右两边对称的双弹簧悬臂梁结构,并且出于体积及车辆外观等因素,前减震系统的结构不易过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减震系统的强度及寿命,而且此种悬臂梁结构在受冲击的情况下将容易造成减震系统发生变形而出现卡死等异常状况。因此,为了克服现有前减震系统结构上所存在的缺陷,迫切的需要一种新型的前减震系统来改善滑板车的减震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滑板车前减震系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该减震系统整体结构设计巧妙,整体结构耐冲击,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其整体集成度高,外形简约,富有机械美感,尤其适用于较小空间而对强度及频繁震动要求较高的场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包括固定安装在电机总成上的两个减震滑块、固定安装在前叉上的四个减震滑轨以及套设在减震滑轨上的减震弹簧,两个减震滑块分别设置在电机总成的两侧,所述减震滑轨对称设置在前叉的两侧,所有减震弹簧在安装时带有预紧力,两个减震滑块也套设在减震滑轨上,并且,所述减震滑块设置在减震弹簧的底部,与减震弹簧相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所述前减震系统还包括弹簧对中垫片,所述弹簧对中垫片套设在所述减震滑轨上,并且弹簧对中垫片设置在减震弹簧的顶部,与减震弹簧相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所述前减震系统还包括限位防撞垫和缓冲垫片,所述限位防撞垫和缓冲垫片分别设置在所述减震滑块的上下两侧,所述限位防撞垫固定安装在前叉上,所述缓冲垫片套设在所述减震滑轨上,并且缓冲垫片设置在减震滑块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所述前叉的形状为U形,包括叉肩和设置在叉肩下部的叉脚,所述叉肩的中部垂直设置有上管,所述叉脚上设有第一固定耳、第二固定耳和第三固定耳,所述第一固定耳采用紧固件固定安装在叉脚上,所述第二固定耳和第三固定耳与叉脚一体成型制成,第二固定耳和第三固定耳折弯凸出在叉脚的同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所述减震滑块包括支撑座和两个圆柱凸台,所述支撑座的两端凸出设有卡座,所述圆柱凸台卡设在卡座上,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卡槽,所述减震滑块通过固定卡槽卡接固定在电机总成的输出轴上,并在输出轴上位于固定卡槽的外端通过防松螺母带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所述第一固定耳、第二固定耳和第三固定耳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圆柱凸台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圆柱凸台的通孔,设置在第一固定耳、第二固定耳和圆柱凸台上的相对应通孔的孔中心线相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所述减震滑轨的上端部设有限位台,减震滑轨的下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减震滑轨从上往下依次穿过第一固定耳、第二固定耳和圆柱凸台上的通孔,并且减震滑轨上的外螺纹裸露在圆柱凸台的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 在所述第二固定耳的底部设有底部加强板,所述底部加强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减震滑轨的下端部穿过底部加强板的通孔而将裸露在底部加强板的底部,采用防松螺母螺纹连接在减震滑轨的外螺纹上以带紧减震滑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限位防撞垫贯穿于第三固定耳上的通孔,并卡接在第三固定耳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限位防撞垫和缓冲垫片均采用软质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减震滑块的上部与限位防撞垫之间以及减震滑块的下部与缓冲垫片之间为软接触,从而能够有效起到限位、缓冲及消音的作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前减震系统整体结构设计巧妙,整体结构紧凑,体积较小,结构牢靠,拆卸组装维修更换方便,成本较低;采用四弹簧及滑块导轨式的结构,将左右两个减震滑块固定在电机总成上,四个减震滑轨穿过弹簧对中垫片和减震弹簧以及两个减震滑块均安装在前叉上,并且在减震滑轨底部安装一个底部加强板,并用防松螺母紧固,使得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受减震滑块和弹簧对中垫片的约束,而减震滑块受减震滑轨和前叉的约束。当电动滑板车在骑行过程中,电机总成受路面影响或冲击时,减震滑块将在减震滑轨上作上下滑动,从而压缩或恢复减震弹簧对电机总成进行吸震操作。由于整个前减震系统由四个减震弹簧同时作用,受力比较均匀,且减震弹簧的外径与体积较两个弹簧的更为精巧,整体集成度较高,滑块导轨式的结构在各方面能够承受较好的耐冲击,在使用寿命和减震方面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较小空间而对强度和频繁震动要求较高的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前减震系统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前减震系统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前减震系统处于最大压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叉,2-限位防撞垫,3-底部加强板,4-弹簧对中垫片,5-减震滑轨,6-防松螺母,7-减震弹簧,8-缓冲垫片,9-减震滑块,10-电机总成,11-叉肩,12-叉脚,13-上管,14-第一固定耳,15-第二固定耳,16-第三固定耳,17-支撑座,18-圆柱凸台,19-卡座,20-固定卡槽,21-输出轴,22-防松螺母,23-限位台,24-第一导轨柱,25-第二导轨柱,26-卡接部,27-固定插套,28-卡扣,29-固定卡帽,30-限位防撞垫圈,31-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和介绍。
如图1—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为一种应用于电动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具体包括固定安装在电机总成10上的两个减震滑块9、固定安装在前叉1上的四个减震滑轨5以及套设在减震滑轨5上的减震弹簧7。两个减震滑块9分别设置在电机总成10的两侧,所述减震滑轨5对称设置在前叉1的两侧,所有减震弹簧7在安装时带有预紧力,从而能够对电机总成10起到良好的吸震作用。两个减震滑块9也套设在减震滑轨5上,并且,所述减震滑块9设置在减震弹簧7的底部,与减震弹簧7相抵接,以对减震弹簧7起到支撑作用。本前减震系统的整体结构紧凑,体积较小,结构牢靠,拆卸组装维修更换方便,成本较低。
另外,由于减震弹簧7的内径比减震滑轨5的直径大,为了防止减震弹簧7与减震滑轨5相接触而影响减震效果,所述前减震系统还包括弹簧对中垫片4,所述弹簧对中垫片4套设在所述减震滑轨5上,并且弹簧对中垫片4设置在减震弹簧7的顶部,与减震弹簧7相抵接。为了起到良好的隔离效果,所述弹簧对中垫片4的直径大于减震弹簧7的内径,通过弹簧对中垫片4将减震弹簧7与减震滑轨5进行完全隔离,同时也对减震弹簧7起到对中纠偏作用,有效防止减震弹簧7发生变形。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前减震系统的减震效果,所述前减震系统还包括限位防撞垫2和缓冲垫片8,所述限位防撞垫2和缓冲垫片8分别设置在所述减震滑块9的上下两侧,通过限位防撞垫2和缓冲垫片8对减震滑块9在压缩或恢复过程时起到良好的约束,从而有效保护减震滑块9,提高其使用寿命,也提高了减震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具体的,所述限位防撞垫2固定安装在前叉1上,所述缓冲垫片8套设在所述减震滑轨5上,并且缓冲垫片8设置在减震滑块9的底部。
优选的是,上述的前叉1的形状采用U形,包括叉肩11和与叉肩11一体成型制成且位于叉肩11下部的叉脚12,所述叉肩11的中部向上垂直设置有上管13,通过上管13与电动滑板车的车头相连接。所述叉脚12上设有第一固定耳14、第二固定耳15和第三固定耳16,通过第一固定耳14和第二固定耳15将减震滑轨5固定安装在前叉1上,而通过第三固定耳16将限位防撞垫2固定安装在前叉1上。所述第一固定耳14采用紧固件固定安装在叉脚12上,所述第二固定耳15和第三固定耳16与叉脚12一体成型制成,第二固定耳15和第三固定耳16折弯凸出在叉脚12的同一侧。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耳14的形状为L形,第一固定耳14的一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安装在叉脚12上,第一固定耳14的另一侧凸出于叉脚12的一侧,并与第二固定耳15和第三固定耳16位于同一侧。此外,所述第一固定耳14设置在叉脚12的上端,所述第二固定耳15设置在叉脚12的底端,所述第三固定耳16位于第一固定耳14和第二固定耳15之间。此种结构设计巧妙,结构紧凑且牢固可靠。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耳14、第二固定耳15和第三固定耳16上均开设有通孔,而所述圆柱凸台18的中部也开设有贯穿圆柱凸台18的通孔。所述第二固定耳15的位置与圆柱凸台18的位置相对应,设置在第一固定耳14、第二固定耳15和圆柱凸台18上的相对应通孔的孔中心线相重合,从而可利于安装减震滑轨5。具体的,在第一固定耳14上开设的通孔为两个,在第二固定耳15上开设的通孔为一个。并且在第三固定耳16上开设的通孔为一个,位于第三固定耳16上的通孔的孔中心线与第一固定耳14、第二固定耳15或圆柱凸台18上的通孔的孔中心线相平行,从而可利于限位防撞垫2对减震滑块9起到良好的限位防撞及缓冲作用。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减震滑块9包括支撑座17和两个圆柱凸台18,所述支撑座17的两端凸出设有卡座19,所述圆柱凸台18卡设在卡座19上,所述支撑座17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卡槽20,所述减震滑块9通过固定卡槽20卡接固定在电机总成10的输出轴21上,并在输出轴21上位于固定卡槽20的外端通过防松螺母22带紧。本优选实施例中的电机总成10采用轮毂电机,在轮毂电机的输出轴21上设有与固定卡槽20的槽内壁相适应的卡接部26,从而便于轮毂电机的输出轴21卡接于减震滑块9上的固定卡槽20内。另外,在支撑座17的顶部还设有固定插套27,并在防松螺母22上设有与固定插套27相适配的卡扣28,在将防松螺母22紧固安装在固定卡槽20的外端时,防松螺母22上的卡扣28插接至支撑座17顶部的固定插套27内,从而可进一步将减震滑块9与轮毂电机固定牢靠连接在一起,防止减震滑块9相对于轮毂电机发生移动。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减震滑轨5的上端部设有限位台23,减震滑轨5的下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减震滑轨5从上往下依次穿过第一固定耳14、第二固定耳15和圆柱凸台18上的通孔,并且减震滑轨5上的外螺纹裸露在圆柱凸台18的下部。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滑轨5包括第一导轨柱24和设置在第一导轨柱24下方的第二导轨柱25,安装时,限位台23位于第一固定耳14的顶端,第一导轨柱24位于第一固定耳14和第二固定耳15之间,而第二导轨柱25从上往下依次穿过第二固定耳15和圆柱凸台18上的通孔。所述第一导轨柱24的直径大于第二导轨柱25的直径,从而一方面有利于缩小第二固定耳15和圆柱凸台18的体积,提高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并便于将减震滑轨5与前叉1及减震滑块9相连接;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减震滑轨5对减震弹簧7的支撑作用。所述限位台23设置在第一导轨柱24的顶部,且限位台23的直径更大于第一导轨柱24的直径,增强对减震滑轨5的限位固定作用。所述外螺纹设置在第二导轨柱25的下部。
进一步优选的是,为了提高减震滑轨5与前叉1之间的连接牢靠性,在所述第二固定耳15的底部设有底部加强板3,所述底部加强板3上开设有通孔,位于减震滑轨5下端部的第二导轨柱25进一步穿过底部加强板3的通孔而将外螺纹裸露在底部加强板3的底部,采用防松螺母6螺纹连接在减震滑轨5的外螺纹上以带紧减震滑轨5。通过底部加强板3可对第二固定耳15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也可有效防止第二固定耳15长期使用后发生形变的缺陷。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限位防撞垫2贯穿于第三固定耳16上的通孔,并卡接在第三固定耳16上。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防撞垫2包括固定卡帽29、限位防撞垫圈30及设置在固定卡帽29和限位防撞垫圈30之间的连接柱31,所述固定卡帽29、连接柱31和限位防撞垫圈30采用模压一体成型制成,具备良好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限位防撞垫2和缓冲垫片8均采用软质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减震滑块9的上部与限位防撞垫2之间以及减震滑块9的下部与缓冲垫片8之间为软接触,从而能够有效起到限位、缓冲及消音的作用。具体的,所述限位防撞垫2和缓冲垫片8采用橡胶、PU材料(优力胶)制作而成,两者均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耐磨性。
上述的前减震系统在装配使用时,将两个减震滑块9分别预先防止在前叉1的两侧,并在减震滑块9的底部垫上缓冲垫片8,减震弹簧7套装在减震滑块9的两个圆柱凸台18上,并将弹簧对中垫片4装配到减震弹簧7的顶端,并且采用工具压缩减震弹簧7使弹簧对中垫片4能够装至并抵住前叉1的第一固定耳14底面。将四个减震滑轨5穿过装设在前叉1上的弹簧对中垫片4、减震弹簧7、减震滑块9及缓冲垫片8中,把电机总成10装到安装在前叉1上的减震滑块9上,并用防松螺母22带紧,把底部加强板3装设在一侧的两个减震滑轨5的尾端,并用防松螺母6带紧,另一侧同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前减震系统采用四弹簧及滑块导轨式的结构,将左右两个减震滑块9固定在电机总成10上,四个减震滑轨5穿过弹簧对中垫片4和减震弹簧7以及两个减震滑块9均安装在前叉1上,并且在减震滑轨5底部安装一个底部加强板3,并用防松螺母紧固,使得减震弹簧7的两端分别受减震滑块9和弹簧对中垫片4的约束,而减震滑块9受减震滑轨5和前叉1的约束。当电动滑板车在骑行过程中,电机总成10受路面影响或冲击时,减震滑块9将在减震滑轨5上作上下滑动,从而压缩或恢复减震弹簧7对电机总成10进行吸震操作。当减震弹簧7压缩至最大行程时,减震滑块9的顶部与设置在前叉1上的限位防撞垫2软接触,限位防撞垫2一方面起消音缓冲作用,另一方面限制了减震的行程。当减震弹簧7受力变小时,套设在减震滑轨5上的减震弹簧7将减震滑块9向下顶起,固定在电机总成10上的减震滑块9底部接触到缓冲垫片8,缓冲垫片8也起到了消音限位的作用,从而实现车体前部的减震功能。
由于整个前减震系统由四个减震弹簧7同时作用,受力比较均匀,且减震弹簧7的外径与体积较两个弹簧的更为精巧,整体集成度较高,滑块导轨式的结构在各方面能够承受较好的耐冲击,在使用寿命和减震方面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较小空间而对强度和频繁震动要求较高的场景。
另外,在减震弹簧7的压缩及初始状态,减震滑块9都与前叉1软接触,工作时噪音较小,并且压缩行程可通过替换不同规格厚度的限位防撞垫2来进行调整,而且减震的刚性可通过调整减震弹簧7的线径(一般的线径在2.0-3.0mm)来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满足不同人群及载重工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图示各零部件的外形及大小不限于其他形状及大小,由于适用场合不同,减震弹簧的大小及种类依情况可以有所调整及变化,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替代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中,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在电机总成上的两个减震滑块、固定安装在前叉上的四个减震滑轨以及套设在减震滑轨上的减震弹簧,两个减震滑块分别设置在电机总成的两侧,所述减震滑轨对称设置在前叉的两侧,所有减震弹簧在安装时带有预紧力,两个减震滑块也套设在减震滑轨上,并且,所述减震滑块设置在减震弹簧的底部,与减震弹簧相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系统还包括弹簧对中垫片,所述弹簧对中垫片套设在所述减震滑轨上,并且弹簧对中垫片设置在减震弹簧的顶部,与减震弹簧相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减震系统还包括限位防撞垫和缓冲垫片,所述限位防撞垫和缓冲垫片分别设置在所述减震滑块的上下两侧,所述限位防撞垫固定安装在前叉上,所述缓冲垫片套设在所述减震滑轨上,并且缓冲垫片设置在减震滑块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的形状为U形,包括叉肩和设置在叉肩下部的叉脚,所述叉肩的中部垂直设置有上管,所述叉脚上设有第一固定耳、第二固定耳和第三固定耳,所述第一固定耳采用紧固件固定安装在叉脚上,所述第二固定耳和第三固定耳与叉脚一体成型制成,第二固定耳和第三固定耳折弯凸出在叉脚的同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滑块包括支撑座和两个圆柱凸台,所述支撑座的两端凸出设有卡座,所述圆柱凸台卡设在卡座上,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卡槽,所述减震滑块通过固定卡槽卡接固定在电机总成的输出轴上,并在输出轴上位于固定卡槽的外端通过防松螺母带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耳、第二固定耳和第三固定耳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圆柱凸台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圆柱凸台的通孔,设置在第一固定耳、第二固定耳和圆柱凸台上的相对应通孔的孔中心线相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滑轨的上端部设有限位台,减震滑轨的下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减震滑轨从上往下依次穿过第一固定耳、第二固定耳和圆柱凸台上的通孔,并且减震滑轨上的外螺纹裸露在圆柱凸台的下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固定耳的底部设有底部加强板,所述底部加强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减震滑轨的下端部穿过底部加强板的通孔而裸露在底部加强板的底部,采用防松螺母螺纹连接在减震滑轨的外螺纹上以带紧减震滑轨。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防撞垫贯穿于第三固定耳上的通孔,并卡接在第三固定耳上。
10.如权利要求4或9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防撞垫和缓冲垫片均采用软质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减震滑块的上部与限位防撞垫之间以及减震滑块的下部与缓冲垫片之间为软接触。
CN201720006681.1U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 Active CN206511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6681.1U CN206511051U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06681.1U CN206511051U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11051U true CN206511051U (zh) 2017-09-22

Family

ID=59864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06681.1U Active CN206511051U (zh) 2017-01-04 2017-01-04 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110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1521A (zh) * 2017-01-04 2017-05-31 南京快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1521A (zh) * 2017-01-04 2017-05-31 南京快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41521A (zh) 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
CN206511051U (zh) 一种应用于滑板车的前减震系统
CN201531554U (zh) 减震器
CN206265199U (zh) 一种五簧鞍座
CN216540513U (zh) 一种轨距块整体冲压成型模具
CN209521790U (zh) 一种用于互联网自行车的减震装置
CN204567897U (zh) 电动车缓冲装置
CN208134529U (zh) 自行车可控减震前叉
CN219927894U (zh) 一种自行车前叉减震结构
CN201283982Y (zh) 一种自行车单枪式避震前叉防旋转器
CN106515525A (zh) 一种减震器
CN106143770A (zh) 一种自行车脚踏板
CN2388106Y (zh) 自行车磁性减震器
CN206012865U (zh) 一种自行车脚踏板
CN204623728U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前叉
CN209142318U (zh) 电动自行车减震前叉
CN205365948U (zh) 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减震装置
CN210027793U (zh) 一种后衣架款电动自行车电池
CN2167021Y (zh) 摩托车碰撞缓冲装置
CN214331339U (zh) 一种变刚度汽车悬架用减震装置
CN210191067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悬挂装置
CN220009974U (zh) 一种减震加强自行车车座
CN209426953U (zh) 一种具有车身缓冲结构的自行车车架
CN207466884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前悬挂式减振器
CN111994190B (zh) 一种自适应减震缓冲舒适型自行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