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93866U - 一种防下潜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下潜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493866U CN206493866U CN201621272808.6U CN201621272808U CN206493866U CN 206493866 U CN206493866 U CN 206493866U CN 201621272808 U CN201621272808 U CN 201621272808U CN 206493866 U CN206493866 U CN 2064938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generator
- vehicle
- airbag
- occupant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下潜装置设置于车辆后地板与后排座垫之间,包括与车辆后地板固定连接的用于抬高后排乘员腿的高度支持部,支持部设置有与人体腿部匹配的斜面及顶面;安装槽,其槽口朝向后排座垫的一侧;充气装置,设置于安装槽内;气袋,与充气装置连接并铺设在支持部的斜面及顶面上。气袋被充气装置充气后可迅速抬高乘员的腿部,使乘员重心后移。具有本实用新型的防下潜装置的车辆能够避免车辆碰撞造成的乘员下潜现象的产生,同时还可辅助安全带进一步为乘员的安全提供保障,将乘员束缚在座椅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乘员安全保护领域,用于车辆乘员行为约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下潜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家用轿车也同样随之增加。在保障出行顺畅的前提下,人们对车辆的安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对于汽车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在汽车设计生茶过程的正面碰撞试验中以及现实生活中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中可知,汽车后排座椅乘员下潜现象时有发生,下潜不仅会对人体的腹部造成严重伤害,更会因为后排乘员运动形态的异常引起其他部位受到伤害。
现在亟需解决的是如何设计一种防下潜装置,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使乘员腿部处于较低的舒适高度,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迅速抬高乘员腿部,避免由于惯性造成的乘员身体受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在车辆后地板与后排座垫之间的防下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下潜装置,设置于车辆后地板与后排座垫之间,包括与车辆地板连接的支持部,用于抬高乘员腿的高度,还包括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充气后体积增大,顶起后排座垫,抬高乘员的腿部。充气装置在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气体发生装置迅速反应放出气体,气体填充覆在支持部顶面及斜面上的气袋,使乘员的腿部迅速向上、向后运动,使乘员的重心向后移动,避免了下潜现象的产生;车辆在停车或正常行驶过程中乘员腿部处于一较低的舒适位置。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充气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用于快速产生气体;气袋,铺设在支持部上,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孔与气袋的内部密封联通;气体发生器迅速产生气体填充至气袋内,气袋体积膨胀。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充气装置还包括气体发生器支架,气体发生器固定在气体发生器支架上。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支持部上设置有安装槽,气体发生器通过气体发生器支架固定在支持部的安装槽内。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支持部上设置有开口,气体发生器通过气体发生器支架固定在车辆后地板上。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安装槽内部为密封结构,气袋的进气口与安装槽的槽口密封连接,安装槽的内部与气袋的内部联通。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气袋设置有气体发生器存放部,气体发生器密封设置于气体发生器存放部内。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发生器支架与支持部一体成型。
上述方案中另一优选的是,发生器支架与支持部为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下潜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通过在车辆后地板上安装防下潜装置,使车内乘员在车辆停车或正常行驶状态下,其腿部处于支持部的较低、较舒适的高度;车辆产生碰撞过程中,气体发生装置迅速产生气体并填充覆在支持部表面的气袋,气袋膨胀从而能够迅速抬高乘员腿部高度,使乘员整体重心后移,避免了车辆碰撞造成的下潜现象以及支持部高度不够、安全带束缚无力条件下乘员由于惯性滑出座椅的现象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后排座椅的车辆,该车辆安装有如上述任一优选技术方案的防下潜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上述防下潜装置的车辆能够保障车内后排座椅乘员在车辆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腿部迅速向上、向后运动,乘员重心向后移,避免下潜现象的产生,以及由于惯性产生的乘员滑出支持部的情况;车辆停车或正常行驶过程中,车内乘员腿部处于支持部高度的位置。既保证了车辆正常行驶时车内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又可以保障车辆发生碰撞时车内乘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防下潜结构与车辆后地板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下潜装置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气袋处于未充气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下潜装置优选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气袋处于充气完成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下潜装置优选实施例的气体发生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下潜装置优选实施例的气体发生装置与气体发生器支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下潜装置优选实施例的应用效果示意图,其中,气袋处于未充气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防下潜装置优选实施例的应用效果示意图,其中,气袋处于充气完成状态。
附图标记:
1-乘员;2-后排座垫;3-支持部;31-顶面;32-斜面;
33-安装槽;4-后地板;5-充气装置;51-气体发生器;52-气体发生器支架;6-气袋;7-螺栓;8-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1-图7,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
现有技术中将防下潜机构以固定形式设置在车辆座椅上,在车辆碰撞时与正常行驶时的状态一样,这样就会给车辆乘员1带来不便,防下潜机构将乘员 1腿部限制得过高的话,会造成乘员1乘车的舒适感;将乘员1腿部限制过低的话,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不能有效起到防止乘员1下潜的作用。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下潜装置3设置于车辆后地板与4后排座垫2之间,包括与车辆后地板4固定连接的支持部3(现有技术中的防下潜装置),用于抬高后排乘员1腿的高度,支持部3设置有与人体腿部匹配的斜面32及顶面31,支持部3还包括:安装槽33,具有槽口,槽口朝向后排座垫2的一侧;充气装置5,设置于安装槽33内;气袋6,与充气装置5连接并铺设在支持部3的斜面32及顶面31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下潜装置3在支持部3上开设了放置气体发生器5的安装槽33,使得支持部3靠近后排座垫2的一侧的表面没有凸起,避免了凸起对乘员1腿部的干扰而引起的腿部不适。斜面32主要承担乘员1大腿部的支撑,顶面31承担膝盖弯曲部分的支撑。顶面可以设计为平面,但优选设计为与乘员1膝盖弯曲程度相适应的曲面。安装槽33在顶面31或者斜面32上开设有槽口,使支持部3的内部联通支持部3与后排座垫2之间的空间。安装槽33 内部设置有气体发生器5,用于产生填充气袋6的气体,气体发生器5由气袋 6密封包覆,保障气体发生器5产生的气体全部填充值气袋6内。气袋6为与支持部3外形相匹配的高强度材料制成,保障充气过程中气袋6的完整性。充气完成后的气袋7沿乘员1的髋部到膝盖方向的厚度逐渐增加,既抬高了乘员 1的腿部,又缩小了力矩,提高了车辆碰撞后防下潜装置反应的时效性,避免了乘员腿部受伤。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下潜装置通过安装在支持部3上的气袋7来抬高乘员1 的腿部的高度。气袋6充气状态下,避免了乘员1在车辆碰撞时产生下潜的危险,以及由于惯性导致的乘员1滑出座椅的现象产生;气袋6未充气状态下,乘员1的腿部处于支持部3的较舒适的高度位置。通过气袋6充气状态与未充气状态,实现了乘员1乘车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
安装槽33的空间向支持部3的内部延伸,上述空间用于安装充气装置5。槽口可以开设在支持部3的顶面31上,用于充气装置5产生的气体填充至气袋6中,这样充气装置5隐藏在支持部3的内部,不会造成顶面31及斜面32 表面产生凸起对充气状态的气袋6造成结构损伤。将槽口设置于顶面31上,气袋6充气过程中首先对乘员1膝盖处的部分充气。
实施例2
参照实施例1所提供的防下潜装置,与之不同之处在于安装槽33的槽口设置在斜面32上,气袋6重启过程中首先对乘员1的大腿部分充气。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防下潜装置的充气装置5包括气体发生器51、气体发生器支架52,气体发生器51固定在气体发生器支架52上,气体发生器支架52 固定在支生持部33的安装槽33处。与气体发生器51一体成型设计的有螺栓7 安装在气体发生器51上,在气体发生器支架52以及支持部3的安装槽33的槽口处设置有通孔,通孔直径与螺栓7的直径相等,气体发生器51将与其一体成型的螺栓7插入气体发生器支架52、支持部3的通孔内,并在螺栓7的异于与气体发生器51连接处的一端旋进卡扣8并拧紧在支持部3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下潜装置将气体发生器51通过气体发生器支架52固定在支持部3上,便于更换气体发生器51,提高了更换效率,确保气体发生器 51长期处于备用状态,避免难以更换造成的气体发生器51失效。
用于充气装置5存放的安装槽33的内部空间为密封空间,气袋6铺设在支持部3的顶面31和斜面32上并在安装槽33的槽口处设置开口,该开口与槽口密封连接,使安装槽33的内部空间与气袋6的内部空间联通。车辆产生碰撞时,气体发生器51迅速产生气体,气体通过槽口填充气袋6,使气袋6 瞬间充满气体,体积增大,最终达到使乘员1腿部向上、向后运动,乘员1重心向后移动,避免了乘员1由于车辆碰撞产生的下潜,以及惯性或者安全带束缚不当造成的乘员1碰撞受伤。对气袋6进行泄气时,只需将气袋6上设置的排气孔塞拔出即可将气袋6中的气体全部排出。
实施例4
参照实施例3所提供的防下潜装置,与之不同之处在于气袋6设置有气体发生器存放部,气体发生器51设置于气体发生器存放部内,气体发生器存放部通过气体发生器支架52固定在安装槽33内。
本实施例中气袋的气体发生器存放部需要密封气体发生器51与气体发生器支架52连接处,避免气体发生器51产生气体对气袋6充气时产生漏气现象。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下潜装置中气体发生器支架52与支持部3一体成型。这样设计避免了使用连接件,并能保证结构的强度。
实施例6
参照实施例5提供的防下潜装置,与之不同之处在于气体发生器支架52 与支持部3为可拆卸连接。采用这种方式设计的防下潜装置方便拆卸充气装置 5,可以在确保车辆不会发生碰撞时或者婴儿安全座椅处拆卸下来,减轻整车的重量。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有后排座椅的车辆,其中后排座垫2与后地板4之间设置有如实施例1-6任一项提供的防下潜装置。车辆装配了如实施例1-6任一项提供的防下潜装置后,在车辆停车或者正常行驶状态下,车辆后排座椅上的乘员1的腿部所需抬起的高度较低,即为支持部3高出后地板4的高度,乘员1腿部处于较舒适的状态;车辆发生碰撞时,安装槽33内的充气装置5迅速反应,由气体发生器51产生气体并填充至气袋6内,覆在支持部3的顶面 31和斜面32的气袋6迅速被填充,体积增大,瞬间将乘员1的腿部向上、向后运动,使乘员1重心后移,避免车辆碰撞造成的乘员1下潜现象的产生,同时还可辅助安全带进一步为乘员1的安全提供保障,将乘员1束缚在座椅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下潜装置,设置于车辆后地板(4)与后排座垫(2)之间,包括与车辆地板(4)连接的支持部(3),用于抬高乘员(1)腿的高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气装置(5),所述充气装置(5)充气后体积增大,顶起所述后排座垫(2),抬高所述乘员(1)的腿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包括:
气体发生器(51),用于快速产生气体;
气袋(6),铺设在所述支持部(3)上,所述气体发生器(51)的出气孔与所述气袋(6)的内部密封联通;
所述气体发生器(51)迅速产生气体填充至所述气袋(6)内,所述气袋(6)体积膨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气体发生器支架(52),所述气体发生器(51)固定在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52)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部(3)上设置有安装槽(33),所述气体发生器(51)通过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52)固定在所述支持部(3)的安装槽(33)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部(3)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气体发生器(51)通过所述气体发生器支架(52)固定在所述车辆后地板(4)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部为密封结构,所述气袋(6)的进气口与所述安装槽(33)的槽口密封连接,所述安装槽(33)的内部与所述气袋(6)的内部联通。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6)设置有气体发生器存放部,所述气体发生器(51)密封设置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存放部内。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支架(52)与所述支持部(3)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支架(52)与所述支持部(3)为可拆卸连接。
10.一种车辆,设置有后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后地板(4)与后排座垫(2)之间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下潜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72808.6U CN206493866U (zh) | 2016-11-25 | 2016-11-25 | 一种防下潜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72808.6U CN206493866U (zh) | 2016-11-25 | 2016-11-25 | 一种防下潜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493866U true CN206493866U (zh) | 2017-09-15 |
Family
ID=59801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7280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493866U (zh) | 2016-11-25 | 2016-11-25 | 一种防下潜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49386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08900A (zh) * | 2018-04-20 | 2018-10-02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
-
2016
- 2016-11-25 CN CN201621272808.6U patent/CN20649386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08900A (zh) * | 2018-04-20 | 2018-10-02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
CN108608900B (zh) * | 2018-04-20 | 2019-11-15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42469B (zh) | 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207274617U (zh) | 安全气囊及汽车座椅 | |
JP6625319B2 (ja) | 車両用のエアバッグの充填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エアバッグ制御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 |
CN101817319A (zh) | 一种车用儿童安全充气座椅 | |
CN206493866U (zh) | 一种防下潜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10035923A (zh) | 用于在碰撞事件中重新定位乘员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 |
CN203937533U (zh) | 一种充气式安全座椅 | |
CN205344592U (zh) |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总成及汽车 | |
CN205059323U (zh) | 一种车用儿童安全座椅 | |
CN105539214A (zh) | 一种带有脚踏板可调节气囊式汽车座椅 | |
CN202448927U (zh) | 一种汽车座椅 | |
CN205836586U (zh) | 多功能汽车后排座椅 | |
CN206327194U (zh) | 一种防下潜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5480120A (zh) | 一种带有脚踏板的气囊式汽车座椅 | |
CN106740644A (zh) | 一种安全气囊架装置 | |
CN203995792U (zh) | 一种座椅 | |
CN211765127U (zh) | 一种可充气式汽车地毯及充气控制装置 | |
CN209274551U (zh) | 主动式儿童安全气囊装置 | |
CN207360268U (zh) | 一种可移动安全气囊 | |
CN201712570U (zh) | 一种一体式侧气囊 | |
CN220130077U (zh) | 一种智能五点式气囊安全带及安全座椅 | |
CN214138975U (zh) | 一种用于民用飞机的安全座椅 | |
KR100664740B1 (ko) | 튜브형 유아용 카시트 | |
CN220163827U (zh) | 一种带有面部缓冲结构的汽车安全气囊 | |
KR20210050671A (ko) | 에어백 시스템의 쿠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5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