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46406U - 一种空调管道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管道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46406U
CN206446406U CN201621478931.3U CN201621478931U CN206446406U CN 206446406 U CN206446406 U CN 206446406U CN 201621478931 U CN201621478931 U CN 201621478931U CN 206446406 U CN206446406 U CN 206446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ing duct
face
outlet
outle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789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荆磊
徐达
马忠民
唐金平
秦霞
丁鹏宇
耿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789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46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46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46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管道及车辆,其中,空调管道包括:气体流入部、连接部、吹脚出风部和吹面出风部;气体流入部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气体流入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风口;吹脚出风部与第一出风口固定相连,吹面出风部通过连接部与第二出风口固定相连;连接部上设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结构,吹面出风部上设有第二安装结构。本方案通过设置气体流入部、连接部、吹脚出风部和吹面出风部,进而应用于车辆的后排风口系统中,能够同时实现车辆后排吹面和吹脚的功能,很好的满足后排乘员对乘坐舒适性的要求;同时,不需要重新开模具,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更换调整维修,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管道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空调管道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越野车由于其较高的底盘和排气管、较强的抓地力及优越的通过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越野车不但可以在野外适应各种路面状况,在城市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开越野车。
但是,目前越野车的乘员舱出风口系统主要针对前排风口进行设计,后排风口系统并不能够同时实现吹面和吹脚的功能,尤其对于晕车的乘员来说,严重影响了乘坐感受,不能满足对乘坐舒适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管道及车辆,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后排风口系统不能够满足后排乘员的乘坐舒适性要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管道,包括:
气体流入部、连接部、吹脚出风部和吹面出风部;
所述气体流入部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气体流入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风口;
所述吹脚出风部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固定相连,所述吹面出风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固定相连;
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结构,所述吹面出风部上设有第二安装结构。
可选的,所述气体流入部包括波纹管结构和流入部管道,所述流入部管道的第一端构成所述气体流入部的第一端,所述流入部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波纹管结构的第一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流入部管道为平直管结构。
可选的,所述吹脚出风部包括第一进气口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结构的第一端相连的左吹脚出风口结构和右吹脚出风口结构;
所述吹脚出风部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结构的第二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左吹脚出风口结构和右吹脚出风口结构的气体通道内靠近出风端口的位置均设有加强筋凸台。
可选的,所述吹面出风部包括第二进气口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结构的第一端相连的左吹面出风口结构和右吹面出风口结构;
所述吹面出风部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
可选的,所述左吹面出风口结构和右吹面出风口结构上均设有所述第二安装结构。
可选的,所述吹面出风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海绵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空调箱、机舱内出风口和副仪表板,还包括:上述的空调管道;
所述空调箱的出风口与所述空调管道的气体流入部的第二端过度配合连接;
所述机舱内出风口与所述空调管道的吹脚出风部或吹面出风部相连;
所述空调管道通过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车身相连;
所述空调管道通过第二安装结构与所述副仪表板相连。
可选的,所述空调箱的出风口与所述空调管道的气体流入部的第二端之间设有海绵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空调管道通过设置气体流入部、连接部、吹脚出风部和吹面出风部,进而应用于车辆的后排风口系统中,能够同时实现车辆后排吹面和吹脚的功能,很好的满足后排乘员对乘坐舒适性的要求;同时,不需要重新开模具,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更换调整维修,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管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管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管道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中车辆的后排风口系统不能够满足后排乘员的乘坐舒适性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空调管道,如图1至图3,包括:
气体流入部1、连接部2、吹脚出风部3和吹面出风部4;
所述气体流入部1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气体流入部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风口5;
所述吹脚出风部3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固定相连,所述吹面出风部4通过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第二出风口5固定相连;
所述连接部2上设有安装支架6,所述安装支架6上设有第一安装结构7,所述吹面出风部4上设有第二安装结构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空调管道通过设置气体流入部、连接部、吹脚出风部和吹面出风部,进而应用于车辆的后排风口系统中,能够同时实现车辆后排吹面和吹脚的功能,很好的满足后排乘员对乘坐舒适性的要求;同时,不需要重新开模具,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易于更换调整维修,实用性强。
具体的,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气体流入部1包括波纹管结构9和流入部管道10,所述流入部管道10的第一端构成所述气体流入部1的第一端,所述流入部管道10的第二端与所述波纹管结构9的第一端相连。
其中的波纹管结构可以提高该空调管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防止路面激励及发动机振动所带来的管道应力变形。
为了增加气流的流通性,使空调箱出来的气体,能够更顺畅的流经后方吹脚出风部和吹面出风部,以减小流动阻力;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流入部管道10优选为平直管结构。
同样,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板状结构。
为了便于安装以及保证气流的流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优选粘接相连。
具体的,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7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8均为安装孔;
所述吹脚出风部3包括第一进气口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结构的第一端相连的左吹脚出风口结构11和右吹脚出风口结构12;所述吹脚出风部3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结构的第二端相连。
为了提高出风口处管道的强度,防止由于振动、挤压所造成的变形、开裂,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左吹脚出风口结构11和右吹脚出风口结构12的气体通道内靠近出风端口的位置均设有加强筋凸台13;
所述左吹脚出风口结构11和右吹脚出风口结构12轴向对称。
具体的,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吹面出风部4包括第二进气口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结构的第一端相连的左吹面出风口结构14和右吹面出风口结构15;所述吹面出风部4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2相连。
为了保证安装强度,如图1所示,所述左吹面出风口结构14和右吹面出风口结构15上均设有所述第二安装结构8。第二安装结构的数量不限,设置位置不限。
为了便于安装设计,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左吹面出风口结构14和右吹面出风口结构15采用对称设计。
为了防止气流泄露,影响效果,所述吹面出风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可设有海绵密封结构。
其中,所述吹面出风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过盈配合。具体为所述第二进气口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过盈配合。
同样为了防止气流泄露,影响效果,所述吹面出风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海绵密封结构。具体为所述第二进气口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海绵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流入部管道10内设有导流板结构16,形状大概如图2所示,主要功能是将流入部管道10内的部分气流导向吹面出风部,使流量分配更均匀。
具体导流板结构16的上端与流入部管道10的侧壁粘接相连,下端为自由端。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管道进行进一步说明。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管道,可用于汽车后排乘员舱的吹脚吹面通风,来提高后排乘客乘坐的舒适性。所述空调管道位于空调箱和机舱内出风口之间,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空调管道包括:气体流入部1,连接部2,吹脚出风部3和吹面出风部4;
所述的气体流入部1前端由至少5个波纹管(波纹管结构9)构成,与接空调箱出风口管道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中间采用海绵密封,波纹管可以提高该空调管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防止路面激励及发动机振动所带来的管道应力变形;所述的流入部1,至少有1个安装支架6,安装支架6上至少有1个安装孔(第一安装结构7),通过螺栓与车身连接固定;所述的流入部管道10采用平直管设计,主要增加气流的流通性,使前端空调箱出来的气体,能够更顺畅流经后方吹脚部和吹面部,以减小流动阻力;
所述的连接部2是板状结构,用来连接气体流入部1和吹面出风部4,使空气分流到吹面出风部4;连接部2和气体流入部1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
所述吹脚出风部3采用轴向对称设计,左右吹脚出风口(左吹脚出风口结构11和右吹脚出风口结构12)中间都设计有加强筋凸台13,来提高出风口处管道的强度,防止由于振动、挤压所造成的变形、开裂;
所述的吹面出风部4采用对称设计,下端与连接部2通过过盈配合连接,中间采用海绵密封。左右吹面出风口(左吹面出风口结构14和右吹面出风口结构15)两端分别有2个安装孔(第二安装结构8),通过螺栓与副仪表板固定;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管道,在吹脚风道基础上,不重新开模具条件下,增加吹面功能,既提高了后排乘坐的舒适性,又降低了研发、加工成本,实用性强。
另外,还可以通过在流入部管道内设置导流板,很好的对后排出风量进行分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管道对增加后排吹面出风效果明显,且吹脚吹面流量分配均匀,解决了越野车后排乘坐舒适性的问题,同时,无需新开模具,可在原吹脚管道基础上进行加工,安装方便,易于更换调整维修,实用性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空调箱、机舱内出风口和副仪表板,还包括:上述的空调管道;所述空调箱的出风口与所述空调管道的气体流入部的第二端过度配合连接;所述机舱内出风口与所述空调管道的吹脚出风部或吹面出风部相连;所述空调管道通过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车身相连;所述空调管道通过第二安装结构与所述副仪表板相连。
具体的,所述空调管道通过螺栓、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车身相连;所述空调管道通过螺栓、第二安装结构与所述副仪表板相连。
为了防止气流泄露,影响使用效果,所述空调箱的出风口与所述空调管道的气体流入部的第二端之间设有海绵密封结构。
其中,上述空调管道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车辆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体流入部、连接部、吹脚出风部和吹面出风部;
所述气体流入部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气体流入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风口;
所述吹脚出风部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固定相连,所述吹面出风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固定相连;
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结构,所述吹面出风部上设有第二安装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入部包括波纹管结构和流入部管道,所述流入部管道的第一端构成所述气体流入部的第一端,所述流入部管道的第二端与所述波纹管结构的第一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部管道为平直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吹脚出风部包括第一进气口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结构的第一端相连的左吹脚出风口结构和右吹脚出风口结构;
所述吹脚出风部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结构的第二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吹脚出风口结构和右吹脚出风口结构的气体通道内靠近出风端口的位置均设有加强筋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面出风部包括第二进气口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结构的第一端相连的左吹面出风口结构和右吹面出风口结构;
所述吹面出风部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口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吹面出风口结构和右吹面出风口结构上均设有所述第二安装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面出风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海绵密封结构。
9.一种车辆,包括车身、空调箱、机舱内出风口和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管道;
所述空调箱的出风口与所述空调管道的气体流入部的第二端过度配合连接;
所述机舱内出风口与所述空调管道的吹脚出风部或吹面出风部相连;
所述空调管道通过第一安装结构与所述车身相连;
所述空调管道通过第二安装结构与所述副仪表板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箱的出风口与所述空调管道的气体流入部的第二端之间设有海绵密封结构。
CN201621478931.3U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空调管道及车辆 Active CN206446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78931.3U CN206446406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空调管道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78931.3U CN206446406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空调管道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46406U true CN206446406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74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78931.3U Active CN206446406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空调管道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46406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7296A (zh) * 2017-09-30 2018-03-06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后排吹脚风道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0281852A (zh) * 2019-05-24 2019-09-27 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副仪表板及副仪表板的安装结构
CN110385958A (zh) * 2018-04-16 2019-10-29 多美达瑞典有限公司 空气分配设备
CN111645489A (zh) * 2020-06-11 2020-09-11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带后吹脚功能的空调主机壳体
CN111703272A (zh) * 2020-06-29 2020-09-25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后排空调装置及车辆
USD917036S1 (en) 2018-02-20 2021-04-20 Dometic Sweden Ab Air distribution box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57296A (zh) * 2017-09-30 2018-03-06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后排吹脚风道及具有其的车辆
USD917036S1 (en) 2018-02-20 2021-04-20 Dometic Sweden Ab Air distribution box
USD1006977S1 (en) 2018-02-20 2023-12-05 Dometic Sweden Ab Air distribution box
CN110385958A (zh) * 2018-04-16 2019-10-29 多美达瑞典有限公司 空气分配设备
US11376925B2 (en) 2018-04-16 2022-07-05 Dometic Sweden Ab Air distribution apparatus
US11760167B2 (en) 2018-04-16 2023-09-19 Dometic Sweden Ab Air distribution apparatus
CN110281852A (zh) * 2019-05-24 2019-09-27 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副仪表板及副仪表板的安装结构
CN111645489A (zh) * 2020-06-11 2020-09-11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带后吹脚功能的空调主机壳体
CN111703272A (zh) * 2020-06-29 2020-09-25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后排空调装置及车辆
CN111703272B (zh) * 2020-06-29 2022-05-17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车辆后排空调装置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46406U (zh) 一种空调管道及车辆
JPWO2018079041A1 (ja) 通風シートおよび座席空調装置
US10137761B2 (en) Integrated roof bow and HVAC duct with a headliner providing a close-out wall of the duct
CN208069335U (zh) 一种吹脚风道结构
CN201201496Y (zh) 一种客车空调的出风通道
CN201105629Y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
CN203419025U (zh) 一种通风汽车座椅总成
CN204095825U (zh) 轨道车辆空调送回风系统
CN108357324A (zh) 车辆结构空气管道
CN205652132U (zh) 车辆的空调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5836449U (zh) 汽车空调管
CN204488434U (zh) 一种汽车空调风道
CN2780529Y (zh) 新型客车天窗
CN205440058U (zh) 一种汽车扶手箱及汽车
CN102079312B (zh)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底部送风装置
CN105235569A (zh) 多点支撑空调通风汽车坐垫
KR100836349B1 (ko) 헤드라이닝에 설치된 에어 벤틸레이터 덕트 구조
ATE523366T1 (de) Belüftungs-, heizungs- und klimaanlagenvorrichtung für den innenraum eines automobils
US6709328B1 (en) Ventilation system for a bus
CN207088905U (zh) 一种汽车空调风道和汽车
CN202716703U (zh) 一种车用后排吹面风管
CN207241502U (zh) 汽车通风管道
CN205706075U (zh) 一种侧置式多功能敞篷客车空调风道
CN106274358B (zh) 一种镂空结构的空调箱脚出风隔板
CN215284261U (zh) 一种空调风道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29

Address after: 10130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Renhe Town,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