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27122U - 一种改进型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副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27122U
CN206427122U CN201621477987.7U CN201621477987U CN206427122U CN 206427122 U CN206427122 U CN 206427122U CN 201621477987 U CN201621477987 U CN 201621477987U CN 206427122 U CN206427122 U CN 206427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irder
bottom sheet
upper piece
front beam
stamped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779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a Steyr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Steyr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Steyr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a Steyr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779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27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27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27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副车架,包括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前横梁上片(30)及前横梁下片(40),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均为一字形边框结构,前横梁上片(30)与前横梁下片(40)焊接成前横梁,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均为U形框结构,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焊接成主梁,主梁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左控制臂安装支架(50)、右控制臂安装支架(60),前横梁与主梁通过焊接形成封闭的框式结构,封闭的框式结构的四角均焊接有车身安装衬套套管(70);本实用新型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冲压零件数量少,且减少了冲压及焊接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型副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型副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车辆的节能减排要求,电动汽车越来越多,电动车电机总成通常需要放置在副车架上,副车架上除了承载电机总成,还需要安装转向机、控制臂、稳定杆等零件,该副车架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载以上零件。目前,现有的框式副车架经常设计成前后两根横梁上下片、左右两根纵梁上下片,总共主要八片冲压件焊接在一起,该设计存在冲压零件多、焊接工序多、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进型副车架,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具有冲压零件数量少的特点,且生产制造过程中减少了冲压及焊接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改进型副车架,包括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前横梁上片30及前横梁下片40,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均为一字形边框结构,所述前横梁上片30与前横梁下片40焊接成前横梁,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均为U形框结构,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焊接成主梁,所述主梁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左控制臂安装支架50、右控制臂安装支架60,所述前横梁与主梁通过焊接形成封闭的框式结构,所述封闭的框式结构的四角均焊接有车身安装衬套套管70。
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分别冲压拉伸并翻边,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的拉伸面与翻边成大于90度的角度,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通过各自的翻边焊接为一体。
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上均开设有用于减轻重量以及电泳时排液的腰形孔。
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分别冲压拉伸并翻边,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的拉伸面与翻边成大于90度的角度,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通过各自的翻边焊接为一体。
所述主梁上片10包含主梁上片后冲压区域11、主梁上片左冲压区域12、主梁上片右冲区域13,所述主梁上片后冲压区域1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转向机、稳定杆支架的安装孔以及用于减重、电泳排液的孔一,所述主梁上片左冲压区域12、主梁上片右冲区域13上均开设有用于减重、焊接定位及电泳排液的孔二,所述主梁上片左冲压区域12、主梁上片右冲区域13与主梁上片后冲压区域11成扇形角度。
所述主梁下片20包含主梁下片后冲压区域21、主梁下片左冲压区域22、主梁下片右冲压区域23,所述主梁下片后冲压区域21、主梁下片左冲压区域22、主梁下片右冲压区域23上均开设有减重孔以及用于焊接定位及电泳排液的工艺孔,所述主梁下片左冲压区域22、主梁下片右冲压区域23及主梁下片后冲压区域21成扇形角度。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基于传统副车架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副车架,旨在提供能使得安装悬架系统零件以及动力总成并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等性能,其主要由前横梁上下片、主梁上下片以及套管支架等零件组成,前横梁上片与下片焊接成前横梁,框式梁上下片焊接成框,四角焊有套管用于安装与车身连接的衬套,该副车架设计成总共四个主要冲压件焊接在一起,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具有冲压零件数量少的特点,且生产制造过程中减少了冲压及焊接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实施示意图;
图中:10、主梁上片 11、主梁上片后冲压区域 12、主梁上片左冲压区域 13、主梁上片右冲区域 20、主梁下片 21、主梁下片后冲压区域 22、主梁下片左冲压区域 23、主梁下片右冲压区域 30、前横梁上片 40、前横梁下片 50、左控制臂安装支架 60、右控制臂安装支架 70、车身安装衬套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前横梁上片30及前横梁下片40,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均为一字形边框结构,前横梁上片30与前横梁下片40焊接成前横梁,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均为U形框结构,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焊接成主梁,主梁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左控制臂安装支架50、右控制臂安装支架60,前横梁与主梁通过焊接形成封闭的框式结构,封闭的框式结构的四角均焊接有车身安装衬套套管70。
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分别冲压拉伸并翻边,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的拉伸面与翻边成大于90度的角度,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通过各自的翻边焊接为一体,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上均开设有用于减轻重量以及电泳时排液的腰形孔。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分别冲压拉伸并翻边,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的拉伸面与翻边成大于90度的角度,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通过各自的翻边焊接为一体。其中,主梁上片10包含主梁上片后冲压区域11、主梁上片左冲压区域12、主梁上片右冲区域13,主梁上片后冲压区域1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转向机、稳定杆支架的安装孔以及用于减重、电泳排液的孔一,主梁上片左冲压区域12、主梁上片右冲区域13上均开设有用于减重、焊接定位及电泳排液的孔二,主梁上片左冲压区域12、主梁上片右冲区域13与主梁上片后冲压区域11成扇形角度;主梁下片20包含主梁下片后冲压区域21、主梁下片左冲压区域22、主梁下片右冲压区域23,主梁下片后冲压区域21、主梁下片左冲压区域22、主梁下片右冲压区域23上均开设有减重孔以及用于焊接定位及电泳排液的工艺孔,主梁下片左冲压区域22、主梁下片右冲压区域23及主梁下片后冲压区域21成扇形角度。
本实用新型中,主梁上下片采用一体冲压拉伸并翻边成型件,拉伸面与翻边约大于90度,主梁上下片通过翻边处焊接在一起,分别包含主梁上下片左冲压区域、右冲压区域及后冲压区域,左右冲压区域与后冲压区域成扇形角度,前横梁上下片冲压拉伸翻边,拉伸面与翻边约大于90度,前横梁上下片通过翻边焊接在一起,前横梁与主梁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控制支架焊接在主梁的左右侧,车身衬套安装套管焊接在四个角落。
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前横梁的上下片冲压拉伸并翻边,拉伸面与翻边约大于90度,前横梁上下片通过各自翻边焊接组合在一起,前横梁上下片上开有腰形孔来减轻零件重量和电泳时排液,主梁上片冲压拉伸并翻边,拉伸面与翻边约大于90度,常见的左右纵梁及后横梁被主梁替代,主冲压件由六片减少到两片,大大减少了零件数量及冲压工序。主梁上片包含三大区域:主梁上片后冲压区域、主梁上片左冲压区域及主梁上片右冲压区域,在主梁上片后冲压区域上有用于安装转向机、稳定杆支架的安装孔以及减重和电泳排液的孔,主梁上片左右冲压区域上有开孔用来减重、焊接定位及电泳排液,主梁上片左右冲压区域与后冲压区域成扇形角度。主梁下片与上片类似冲压拉伸并翻边,拉伸面与翻边成约大于90度,包含三大区域:主梁下片后冲压区域、主梁下片左冲压区域及主梁下片右冲压区域,后冲压区域及左右冲压区域上都开有减重孔、焊接定位及电泳排液工艺孔,主梁下片左右冲压区域及后冲压区域成扇形角度。主梁上下片通过翻边处焊接在一起,前横梁与主梁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车身衬套安装套筒分别焊接在前后左右四个角落,用来与车身连接的衬套,左右控制臂安装支架分别焊接在主梁的左右侧。
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改进型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前横梁上片(30)及前横梁下片(40),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均为一字形边框结构,所述前横梁上片(30)与前横梁下片(40)焊接成前横梁,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均为U形框结构,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焊接成主梁,所述主梁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左控制臂安装支架(50)、右控制臂安装支架(60),所述前横梁与主梁通过焊接形成封闭的框式结构,所述封闭的框式结构的四角均焊接有车身安装衬套套管(7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分别冲压拉伸并翻边,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的拉伸面与翻边成大于90度的角度,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通过各自的翻边焊接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型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上片(30)、前横梁下片(40)上均开设有用于减轻重量以及电泳时排液的腰形孔。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改进型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分别冲压拉伸并翻边,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的拉伸面与翻边成大于90度的角度,所述主梁上片(10)、主梁下片(20)通过各自的翻边焊接为一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型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上片(10)包含主梁上片后冲压区域(11)、主梁上片左冲压区域(12)、主梁上片右冲区域(13),所述主梁上片后冲压区域(1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转向机、稳定杆支架的安装孔以及用于减重、电泳排液的孔一,所述主梁上片左冲压区域(12)、主梁上片右冲区域(13)上均开设有用于减重、焊接定位及电泳排液的孔二,所述主梁上片左冲压区域(12)、主梁上片右冲区域(13)与主梁上片后冲压区域(11)成扇形角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进型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下片(20)包含主梁下片后冲压区域(21)、主梁下片左冲压区域(22)、主梁下片右冲压区域(23),所述主梁下片后冲压区域(21)、主梁下片左冲压区域(22)、主梁下片右冲压区域(23)上均开设有减重孔以及用于焊接定位及电泳排液的工艺孔,所述主梁下片左冲压区域(22)、主梁下片右冲压区域(23)及主梁下片后冲压区域(21)成扇形角度。
CN201621477987.7U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改进型副车架 Active CN206427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77987.7U CN206427122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改进型副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77987.7U CN206427122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改进型副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27122U true CN206427122U (zh) 2017-08-22

Family

ID=59585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77987.7U Active CN206427122U (zh) 2016-12-30 2016-12-30 一种改进型副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27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02706U (zh) 纯电动车动力电池框架结构
CN106809278A (zh) 一种电动汽车副车架
CN205524489U (zh) 车辆上边梁及具有该上边梁的机舱总成
CN207389305U (zh) 电动卡车用组合支架总成
CN205836731U (zh) 一种蓄电池支架
CN206427122U (zh) 一种改进型副车架
CN209535204U (zh) 新能源混合动力皮卡车车架
CN204383605U (zh) 一种门槛梁结构以及包含该结构的动力电池吊挂总成
CN207106147U (zh) 前悬置的安装结构
CN20672781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安装装置
CN203427590U (zh) 纯电动汽车电池包安装支架
CN202358175U (zh) 承载式车身前置前驱副车架总成
CN11114637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结构
CN107554457B (zh) 一种蓄电池支架
CN204323017U (zh) 电机控制器安装支架
CN206297633U (zh) 重卡白车身结构
CN209022981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汽车后搭接横梁
CN206976434U (zh) 一种蓄电池箱体
CN206749502U (zh) 一种汽车电池固定组件
CN205906053U (zh) 一种电动车b柱接头
CN203528402U (zh) 一种车身前梁
CN202879608U (zh) 越野叉车专用后挡泥板
CN206884711U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缸体支架结构及汽车
CN203268149U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前轮罩总成结构
CN207173212U (zh) 一种后悬挂下摆臂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