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08488U - 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 - Google Patents

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08488U
CN206408488U CN201621267519.7U CN201621267519U CN206408488U CN 206408488 U CN206408488 U CN 206408488U CN 201621267519 U CN201621267519 U CN 201621267519U CN 206408488 U CN206408488 U CN 206408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llection
collection device
deflector
centrifugal dust
adjustmen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6751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华
李海强
王素景
李家春
杨文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Original Assigne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filed Critic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to CN20162126751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08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08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0848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涉及筑路机械领域,用以实现离心除尘装置除尘能力的调节。该离心除尘装置包括腔体和导流组件,腔体具有流入口、腔室和流出口,导流组件设于腔室内,导流组件和腔体的内壁共同形成流体流通通道;经由流入口流入的流体在流体流通通道内被离心除尘后经由流出口流出;其中,流体流通通道至少存在部分区域尺寸能改变,以使得流体流通通道允许流体通过的流通量变化。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离心除尘装置,流体流通通道存在部分区域尺寸能改变,这样使得流经该部分的流体量发生变化,进而使得离心除尘装置的除尘能力发生改变。

Description

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筑路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
背景技术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大量立项、陈旧路面的大量翻修,对沥青混合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基于节能减排、环保的需要,业内对沥青搅拌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离心式除尘装置作为拌合站的一级除尘装置,其除尘性能的优劣将对下一级除尘系统有很大的影响。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现有沥青拌合站的离心式除尘装置往往回收大颗粒的效果不佳,通用匹配性较差,当拌合站生产能力发生变化时,离心式除尘装置不能进行有效地匹配也无法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影响一级除尘效果和回收粗粉利用率,进而影响拌合站的粉尘排放,造成周围环境的大气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用以实现离心除尘装置除尘能力的调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除尘装置,包括腔体和导流组件,所述腔体具有流入口、腔室和流出口,所述导流组件设于所述腔室内,所述导流组件和所述腔体内壁共同形成流体流通通道;经由所述流入口流入的流体在所述流体流通通道内被离心除尘后经由所述流出口流出;其中,所述流体流通通道至少存在部分区域尺寸能改变,以使得所述流体流通通道允许流体通过的流通量变化。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组件与所述腔体内壁之间存在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流体流通通道上的开口,且该所述开口处设有能调节开口尺寸的调节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板组件,所述导流板组件固设于所述腔体内壁,所述调节结构可转动或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腔体内壁;所述导流板组件、所述调节结构和所述腔体内壁共同形成所述流体流通通道。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结构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腔体内壁,所述导流板组件内部存在开口或者所述导流板组件与所述腔室内壁之间存在开口,所述调节结构组件位于所述开口处。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和第三导流板;
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腔体内壁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一导流板与所述腔体内壁之间存在第一开口;
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腔体内壁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二导流板与所述第一导流板之间存在第二开口;
所述第三导流板与所述腔体内壁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三导流板与所述腔体内壁之间存在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导流板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存在第四开口;
所述调节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和所述第四开口的至少其中一处。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结构设于所述第四开口处,且所述调节结构的边沿与所述第三导流板的边沿交错。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靠近所述流入口,且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半径。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三导流板的半径相同,且不同心。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距离所述流入口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导流板距离所述流入口的距离。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流板圆心与所述离心除尘装置中心的偏移量为所述第三导流板半径的1/3-2/3。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为150mm-350mm。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为100mm-250mm。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口的尺寸为100mm-300mm。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结构旋转中心与所述第三导流板圆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导流板的半径。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结构旋转中心与所述离心除尘装置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导流板的半径。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结构旋转中心和所述离心除尘装置中心的距离与所述调节结构旋转中心和所述腔体内壁距离的比值为1-1.4。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结构为平板,且所述调节结构的长度和宽度比值为3:1-6:1。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离心除尘装置还包括指示部件,所述指示部件与所述腔体内壁固定相连,所述指示部件用于指示所述调节结构的转动角度。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指示部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角度刻度,所述角度刻度的圆心与所述调节结构的转轴的旋转中心同心。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离心除尘装置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调节结构驱动连接,通过所述驱动部能带动所述调节结构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为自动式或手动式。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为自动式,所述驱动部包括手柄、传动机构和电动执行器,所述手柄与所述调节结构固定;所述电动执行器能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手柄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离心除尘装置还包括粉尘浓度检测仪,所述粉尘浓度检测仪设于所述流出口处。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腔体包括第一围板、第二围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为平板,所述第一围板和所述第二围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一围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固定,所述第二围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固定。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组件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除尘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离心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搅拌站,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离心除尘装置。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搅拌站为沥青搅拌站。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离心除尘装置,包括腔体和导流组件,导流组件设于腔体的腔室内部,导流组件和腔体围成流体流通通道,该流体流通通道利用离心运动原理对进入其中的流体进行除尘。由于流体流通通道存在部分区域(比如某一段或某一部分)尺寸能改变,这样使得流经该部分的流体量发生变化,进而使得离心除尘装置的除尘能力发生改变,这样可以提高拌合站离心式除尘装置的通用性和对实际生产能力变化的适应匹配性,提高了离心式除尘装置的工况适应性,保证了除尘效率和粉尘排放。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除尘装置省略了其中一个侧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除尘装置测试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除尘装置调节结构安装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除尘装置调节结构安装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腔体;2、导流组件;3、指示部件;4、驱动部;5、第一法兰;6、出口总成;7、观测窗总成;8、第二法兰;11、流入口;12、腔室;13、流出口;14、第一围板;15、第二围板;16、第二侧板;21、导流板组件;22、调节结构;23、第一导流板;24、第二导流板;25、第三导流板;26、第一开口;27、第二开口;28、第三开口;29、第四开口;81、螺栓;82、螺栓;83、螺栓;84、角钢;22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除尘装置,包括腔体1和导流组件2,腔体1具有流入口11、腔室12和流出口13,参见图2。导流组件2设于腔室12内,导流组件2和腔体1内壁共同形成流体流通通道;经由流入口11流入的流体在流体流通通道内被离心除尘后经由流出口13流出;其中,流体流通通道至少存在部分区域尺寸能改变,以使得流体流通通道允许流体通过的流通量变化。
流体经由流入口11流入腔体1,然后进入流体流通通道区域M1和M2,而后经由流出口13出口流出。
腔体1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基于下述结构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腔室12的一种示意性结构,而非限定。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腔体1具有流入口11、腔室12和流出口13,流入口11处安装有第一法兰5,腔体1底部安装有第二法兰8;流出口13处安装有出口总成6。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腔体1包括第一围板14、第二围板15、第一侧板(图未示出)和第二侧板16。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16为平板,第一围板14和第二围板15为弧形板,第一围板14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16固定,第二围板15也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16固定。
参见图1,进一步地,第一侧板和/或第二侧板16设有观测窗总成7,通过观测窗总成7能观测腔室12内的情况。观测窗总成7可设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16其中之一上,或者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16上均设置。
参见图1,第一围板14和第二围板15的结构不同,两者结合第一法兰5和第二法兰8形成了离心除尘装置的大致形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16结构相同,两者对称设置。
参见图1,导流组件2设于腔体1腔室12内部,导流组件2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16固定,本实施例中,导流组件2与第一围板14、第二围板15之间存在开口。可以封堵或部分封堵开口,以使得流体流通通道存在部分区域尺寸能改变。在有多个开口时,可以只为其中一个或部分开口设置封堵结构,当然,亦可为全部开口设置封堵结构。
导流组件2可以采用一块板,这块板的结构需满足被离心除尘的流体运动要求;或者导流组件2采用多块板共同形成所需要的形状结构。
在只有一块板作为导流组件2时,可以将其部分结构设置为可活动地,通过该可活动的板改变流体流通通道尺寸,以使得离心除尘装置的除尘能力与所需要除尘的流体量匹配。
在多块板共同作为导流组件2时,可以将其中部分或其中一块板设置为与壁体活动连接,这样可以通过这些板改变流体流通通道尺寸,以使得离心除尘装置的除尘能力与所需要除尘的流体量匹配。
承上述,可选地,本实施例采用下述方式实现流体流通通道尺寸可变:导流组件2与腔体1内壁之间存在至少一个位于流体流通通道上的开口,且该开口处设有能调节开口尺寸的调节结构22。
调节结构22可以为板或者其他能够封堵、部分封堵开口的结构。本实施例中,调节结构22采用板状结构,采用为平板或者弧形板。
下面介绍导流组件2的其中一种实现方式。
参见图1,导流组件2包括导流板组件21,导流板组件21固设于腔体1内壁,调节结构22可转动或可移动地设于腔体1内壁;导流板组件21、调节结构22和腔体1内壁共同形成流体流通通道。
流体经由第一法兰5流入腔体1,然后进入流体流通通道的区域M1,而后进入流体流通通道的区域M2,然后经由流出口13、出口总成6流出。流体中的粉尘等颗粒,在上述流动过程中被分离出来,经由出口总成6流出的是过滤后的流体。
下面介绍调节结构22的其中一种结构形式和安装方式。调节结构22可采用板状结构,其可转动地设于腔体1内壁,导流板组件21内部存在开口或者导流板组件21与腔室12内壁之间存在开口,调节结构22组件位于开口处。
可以在每个开口处都设置调节结构22,或者只在其中一些或某个开口处设置调节结构22。导流板组件21内部存在开口是指导流板组件21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存在开口。
开口对进入到区域M2的流体流向起到导流作用,通过设置开口的大小,能够调节进入到区域M2的风量,进而调节离心除尘装置的过滤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导流板组件21包括第一导流板23、第二导流板24和第三导流板25。第一导流板23与腔体1内壁固定相连,且第一导流板23与腔体1内壁之间存在第一开口26。第二导流板24与腔体1内壁固定相连,且第二导流板24与第一导流板23之间存在第二开口27。第三导流板25与腔体1内壁固定相连,且第三导流板25与腔体1内壁之间存在第三开口28,第三导流板25与第二导流板24之间存在第四开口29。调节结构22可设于第一开口26、第二开口27、第三开口28和第四开口29的至少其中一处。比如在第一开口26、第二开口27、第三开口28和第四开口29的其中一个、其中两个、其中三个、全部开口处设置调节结构22。
此处采用多个导流板形成导流板组件21,这样可以简化各导流板的结构,降低加工难度,保证加工精度。
本实施例中,具体而言,调节结构22设于第四开口29处,且调节结构22的边沿与第三导流板25的边沿交错,即L4大于L9。
可选地,第一导流板23靠近流入口11,且第一导流板23的半径小于第二导流板24的半径。这种设置利于离心除尘。
可选地,第一导流板23和第三导流板25的半径相同,且不同心。这种设置利于离心除尘。
可选地,第一导流板23距离流入口11的距离大于第三导流板25距离流入口11的距离。这种设置利于离心除尘。
可选地,第三导流板25圆心与离心除尘装置中心的偏移量为第三导流板25半径的1/3-2/3。这种结构的离心除尘装置是偏心时结构,除尘效果更好。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开口26的尺寸为150mm-350mm。比如为150mm、160mm、200mm、220mm、230mm、340mm。具体尺寸可以根据需要取出的颗粒尺寸及除尘能力进行选择。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二开口27的尺寸为100mm-250mm。比如为100mm、110mm、150mm、220mm、230mm、240mm。具体尺寸可以根据需要取出的颗粒尺寸及除尘能力进行选择。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三开口28的尺寸为100mm-300mm。比如为100mm、110mm、150mm、220mm、250mm、290mm。具体尺寸可以根据需要取出的颗粒尺寸及除尘能力进行选择。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调节结构22旋转中心与第三导流板25圆心的距离大于第三导流板25的半径。这种设置利于离心除尘,且可根据所需去除的粉尘颗粒大小进行具体设置。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调节结构22旋转中心与离心除尘装置中心的距离小于第三导流板25的半径。这种设置利于离心除尘,且可根据所需去除的粉尘颗粒大小进行具体设置。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调节结构22旋转中心和离心除尘装置中心的距离与调节结构22旋转中心和腔体1内壁距离的比值为1-1.4,比如为1、1.1、1.14、1.2、1.3、1.4。这种设置利于离心除尘,且可根据所需去除的粉尘颗粒大小进行具体设置。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调节结构22为平板,且调节结构22的长度和宽度比值为3:1-6:1,比如为3:1、4:1;4.5:1、5:1、5.5:1、6:1。这种设置利于离心除尘,且可根据所需去除的粉尘颗粒大小进行具体设置。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离心除尘装置还包括指示部件3,指示部件3与腔体1内壁固定相连,指示部件3用于指示调节结构22的转动角度,这样利于精确控制离心除尘装置的除尘能力。
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指示部件3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设有角度刻度,角度刻度的圆心与调节结构22的转轴的旋转中心同心。这样调节结构22转动时,直接对应于相应的刻度值,方便准确获取调节结构22的转动角度。
参见图3和图4,为了便于调节调节结构22的位置,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离心除尘装置还包括驱动部4,驱动部4与调节结构22驱动连接,通过驱动部4能带动调节结构22转动。设置驱动部4便于带动调节结构22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部4为自动式或手动式。手动式操作更简单,自动式控制精度更高,可以根据实际调节需要进行选择。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为调节结构22同时设置手动调节结构22和自动调节结构22,这样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调节需要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4为自动式,驱动部4包括手柄、传动机构和电动执行器,手柄与调节结构22固定;电动执行器能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手柄转动。通过电动执行器操作更加精准。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离心除尘装置还包括粉尘浓度检测仪,粉尘浓度检测仪设于流出口13处。粉尘浓度检测仪可以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粉尘浓度检测仪检测到的粉尘浓度自动控制调节结构22的位置,以实现对离心除尘装置除尘量的自动调节。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导流组件2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16固定。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一种具体实施例。
参见图1,离心式除尘装置包括第一法兰5、第一围板14、第二法兰8、第二围板15、第二侧板16,组成离心式除尘装置腔体,各零件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和观测窗总成7、出口总成6都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必要时可通过打开观测窗总成7检查离心式除尘装置内部情况。
参见图1,离心式除尘装置还包括第一导流板23、第二导流板24和第三导流板25,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16焊接在一起,组成离心式结构。第一导流板23的半径R1与第三导流板25的半径R3相同,但不同心;第二导流板24的半径R2大于第一导流板23的半径R1。
参见图1,出口总成6的中心A与第三导流板25内径相同,出口总成6的中心与第三导流板25的中心A重合,且中心A相对于离心除尘装置的中心B水平向左偏移,形成偏心结构。该偏心结构的偏心距L8为第三导流板25半径R3的1/3~2/3,这样更靠近进风口,降低气流与未收集颗粒的旋转运动,达到更好地除尘效果。
参见图1,第三导流板25与第一围板14的间距L1优选30mm~100mm;第一导流板23上沿到第一围板14的水平距离优选150mm~350mm;第一导流板23与第二导流板24的间距L3优选100mm~250mm;调节结构22在其转动角度范围内,其上沿需高于第三导流板25的下沿,即L9应小于L4;具体选值可根据处理最大风量、选择回收颗粒粒径进行改变。
参见图1,调节结构转轴221中心到中心A的水平距离L7应大于第三导流板25的半径R3,转轴221中心到中心B的水平距离L5应小于第三导流板25的半径R3。调节结构转轴221中心到中心B的水平距离L5与转轴221中心到第二围板15的水平距离L6的比值优选1~1.4;调节结构的长宽比优选3:1~6:1,可根据最大风量、选择回收颗粒粒径进行改变。
参见图3和图4,基于颗粒拖曳力和惯性运动规律,通过调节调节结构22可适应不同生产能力的除尘要求。调节结构22两边的转轴221穿过两边第二侧板16上的孔,通过螺栓83与调节结构22连接在一起,角钢84用于加强调节结构22的刚度。
沥青拌合站在实际运行中,经干燥滚筒和其他部位排出的含尘气体经过管路的输送,通过第一法兰5处的入口进入离心式除尘装置中,在偏心式的离心结构作用下,粉尘颗粒与第一导流板23、第二导流板24、调节结构、第三导流板25、第一围板14、第二围板15发生一系列的碰撞,大粒径粉尘下落进入集尘灰斗仓,经粗粉输送系统运送至骨料提升机,细小的粉尘通过出口总成6进入下一级除尘装置。
参见图1、图3和图4,可调节导流板装置包括第二导流板24、驱动部4(包括手柄等)、螺栓81、指示部件3、螺栓82、调节结构、第三导流板25、角钢84、螺栓83和转轴221。指示部件3可以为板状结构,比如弧形板。两边的转轴221穿过两边第二侧板16上的孔,通过螺栓83与调节结构连接在一起,角钢84用于加强调节结构的刚度。当改变沥青拌合站实际生产能力后,进入离心式除尘装置的粉尘浓度和粒径分布将随之改变,为了更好地使沥青拌合站能适应不同的生产能力,可通过转动手柄,调节调节结构的角度,从而改变粉尘与导流板之间的碰撞关系,在生产能力改变后,保证除尘效率不变。
当转动手柄至合适位置后,通过螺栓81穿过手柄上的孔,并插入指示部件3上的螺纹孔后拧紧。指示部件3与第二侧板16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指示部件3上刻有刻度,便于记录调节结构的变化角度。
在调节结构22的两侧均装有手柄和指示部件3,这样在离心式除尘装置的两侧均可调节角度。
手柄也可通过连杆与电动执行器连接,实现自动调节。在离心式除尘装置出口处安装粉尘浓度检测仪实时检测粉尘浓度信息,并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如果偏离预设值,便给电动执行器一个反馈信号,电动执行器接收到反馈信号后通过改变电信号使连杆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手柄转动,从而调节调节结构22的角度,直至出口处的粉尘浓度达到预设值。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离心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搅拌站,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离心除尘装置。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搅拌站为沥青搅拌站。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8)

1.一种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腔体(1)和导流组件(2),所述腔体(1)具有流入口(11)、腔室(12)和流出口(13),所述导流组件(2)设于所述腔室(12)内,所述导流组件(2)和所述腔体(1)内壁共同形成流体流通通道;经由所述流入口(11)流入的流体在所述流体流通通道内被离心除尘后经由所述流出口(13)流出;其中,所述流体流通通道至少存在部分区域尺寸能改变,以使得所述流体流通通道允许流体通过的流通量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2)与所述腔体(1)内壁之间存在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流体流通通道上的开口,且该所述开口处设有能调节开口尺寸的调节结构(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2)包括导流板组件(21),所述导流板组件(21)固设于所述腔体(1)内壁,所述调节结构(22)可转动或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腔体(1)内壁;所述导流板组件(21)、所述调节结构(22)和所述腔体(1)内壁共同形成所述流体流通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22)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腔体(1)内壁,所述导流板组件(21)内部存在开口或者所述导流板组件(21)与所述腔室(12)内壁之间存在开口,所述调节结构(22)组件位于所述开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组件(21)包括第一导流板(23)、第二导流板(24)和第三导流板(25);
所述第一导流板(23)与所述腔体(1)内壁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一导流板(23)与所述腔体(1)内壁之间存在第一开口(26);
所述第二导流板(24)与所述腔体(1)内壁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二导流板(24)与所述第一导流板(23)之间存在第二开口(27);
所述第三导流板(25)与所述腔体(1)内壁固定相连,且所述第三导流板(25)与所述腔体(1)内壁之间存在第三开口(28),所述第三导流板(25)与所述第二导流板(24)之间存在第四开口(29);
所述调节结构(22)设于所述第一开口(26)、所述第二开口(27)、所述第三开口(28)和所述第四开口(29)的至少其中一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22)设于所述第四开口(29)处,且所述调节结构(22)的边沿与所述第三导流板(25)的边沿交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3)靠近所述流入口(11),且所述第一导流板(23)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导流板(24)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3)和所述第三导流板(25)的半径相同,且不同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3)距离所述流入口(11)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导流板(25)距离所述流入口(11)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流板(25)圆心与所述离心除尘装置中心的偏移量为所述第三导流板(25)半径的1/3-2/3。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26)的尺寸为150mm-350mm。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27)的尺寸为100mm-250mm。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28)的尺寸为100mm-300mm。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22)旋转中心与所述第三导流板(25)圆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导流板(25)的半径。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22)旋转中心与所述离心除尘装置中心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导流板(25)的半径。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22)旋转中心和所述离心除尘装置中心的距离与所述调节结构(22)旋转中心和所述腔体(1)内壁距离的比值为1-1.4。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22)为平板,且所述调节结构(22)的长度和宽度比值为3:1-6:1。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部件(3),所述指示部件(3)与所述腔体(1)内壁固定相连,所述指示部件(3)用于指示所述调节结构(22)的转动角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部件(3)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角度刻度,所述角度刻度的圆心与所述调节结构(22)转轴的旋转中心同心。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部(4),所述驱动部(4)与所述调节结构(22)驱动连接,通过所述驱动部(4)能带动所述调节结构(22)转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4)为自动式或手动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4)为自动式,所述驱动部(4)包括手柄、传动机构和电动执行器,所述手柄与所述调节结构(22)固定;所述电动执行器能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手柄转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粉尘浓度检测仪,所述粉尘浓度检测仪设于所述流出口(13)处。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1)包括第一围板(14)、第二围板(15)、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16),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16)为平板,所述第一围板(14)和所述第二围板(15)为弧形板,所述第一围板(14)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16)固定,所述第二围板(15)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16)固定。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组件(2)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16)固定。
26.一种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5任一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
27.一种搅拌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5任一所述的离心除尘装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搅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站为沥青搅拌站。
CN201621267519.7U 2016-11-23 2016-11-23 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08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67519.7U CN206408488U (zh) 2016-11-23 2016-11-23 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67519.7U CN206408488U (zh) 2016-11-23 2016-11-23 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08488U true CN206408488U (zh) 2017-08-15

Family

ID=59548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67519.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408488U (zh) 2016-11-23 2016-11-23 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084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0655A (zh) * 2016-11-23 2017-02-15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
CN115430245A (zh) * 2022-09-29 2022-12-06 上海协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粉尘捕捉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0655A (zh) * 2016-11-23 2017-02-15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
CN106400655B (zh) * 2016-11-23 2019-02-26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
CN115430245A (zh) * 2022-09-29 2022-12-06 上海协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粉尘捕捉装置
CN115430245B (zh) * 2022-09-29 2024-02-23 上海协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粉尘捕捉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4819B (zh) 一种湿式捕尘风流冷却装置
CN206408488U (zh) 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
CN107350162A (zh) 多产品多级分级机
CN204447607U (zh) 一种文氏管脉冲滤筒除尘器
CN205361960U (zh) V型选粉机
CN104275051B (zh) 净烟气分室反吹袋式除尘器
CN106492547A (zh) 智能空气净化器
CN204933651U (zh) 新型立磨装置
CN204745985U (zh) 一种电气化除尘装置
CN106400655B (zh) 离心除尘装置、除尘系统及搅拌站
CN102935320B (zh) 一种电袋复合除尘器气流流量分配在线调节装置及其方法
CN105999889A (zh) 袋式除尘器的导流装置
CN206701380U (zh) 粉末涂料造粒系统
CN207605466U (zh) 搅拌站除尘装置
CN207024842U (zh) 一种环保高炉烟气惯性除尘装置
CN215997565U (zh) 一种动态v型选粉机
CN102000666B (zh) 与流化床干燥装置配套的风力分级器
CN106466653A (zh) 新型立磨装置
CN204035032U (zh) 一种风扫式动静结合高效粉尘分离器
CN203944261U (zh) 一种侧式进气口的对置双除尘器系统
CN107552242A (zh) 一种电除尘装置
CN201889292U (zh) 与流化床干燥装置配套的风力分级器
CN209630895U (zh) 高效除尘器
CN209155425U (zh) 金属冶炼超细烟气固相吸附处理装置
CN208757756U (zh) 一种高效纯聚酯粉末涂料生产用砂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