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10797U - 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10797U
CN206310797U CN201621195839.6U CN201621195839U CN206310797U CN 206310797 U CN206310797 U CN 206310797U CN 201621195839 U CN201621195839 U CN 201621195839U CN 206310797 U CN206310797 U CN 2063107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tube
heat exchange
exchange unit
micro
fin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958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滔
吴国明
赵定乾
丁国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EL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EL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EL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EL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958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107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107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107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技术领域的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组合安装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均设有若干C型扁管,所述的C型扁管包括中部直管段和两端折弯段;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C型扁管和第二换热单元的C型扁管交错层叠设置,且C型扁管的中部直管段在扁管宽度方向上对齐。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换热性能的基础上,避免灰层堆积和水滴积聚,缩短化霜时间。

Description

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换热器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扁管和翅片。由于扁管和翅片接近垂直,且翅片间距较小,只有1~2mm,导致微通道换热器容易被水滴、霜层和灰层堵塞。当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水平放置时,扁管表面在低温工况下容易积水和积霜,在室外环境下容易积灰;当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竖直放置时,翅片表面在低温工况下容易积霜,在室外环境下容易积灰。
取消微通道换热器中的翅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为了保证相同的空气侧换热面积,无翅片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间距应该至少减小至原来的1/4。但若采用现有技术进行加工,得到的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其最小管间距只能降低到原来的1/2,导致换热空气侧面积显著降低,无法保证相同的换热面积和换热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能够在保证换热性能的基础上,避免灰层堆积和水滴积聚,并缩短化霜时间。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组合安装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均设有若干C型扁管,所述的C型扁管包括中部直管段和两端折弯段;
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C型扁管和第二换热单元的C型扁管交错层叠设置,且C型扁管的中部直管段在扁管宽度方向上对齐,形成空气侧流道的有效换热面积。
所述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结构相同,第二换热单元由第一换热单元绕其某一中部直管段在直管延伸方向上的中心线旋转180°得到。
所述的C型扁管其两端折弯段分别设有集流管,两集流管的结构相同,且C型扁管的中部直管段与两侧集流管垂直。
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内相邻两个C型扁管之间的间距为2mm~6mm,为普通翅片微通道换热器内扁管间距的一半。
所述相邻的第一换热单元C型扁管与第二换热单元C型扁管的之间缝隙宽度为0.5mm~2.5mm。
所述扁管之间的间距为一个扁管在厚度方向的平分截面到相邻的另一个扁管在厚度方向上的平分截面的距离。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微通道换热器仅由集流管和扁管组成,换热器的空气侧不设置翅片,在低温工况下,空气中的水分析出后首先附着在扁管表面,然后沿着扁管表面向下流动,避免了水滴在扁管上的积聚;在化霜工况下,扁管表面的霜层融化成水,化霜水可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扁管表面顺利排除,不会在扁管表面积聚,从而缩短了化霜时间;同时增加扁管数量,缩小了扁管间距,从而增加换热面积,避免因缺少翅片而导致的换热性能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a)为三维视图,(b)为侧视图;
图2为第一换热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F向的部分C型扁管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a)为空气中水分析出示意图,(b)为结霜示意图,(c)为化霜示意图;
图中:第一换热单元1、第二换热单元2、C型扁管3、集液管4、折弯段31、中部直管段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组合安装的第一换热单元1和第二换热单元2,所述的第一换热单元1和第二换热单元2均设有若干C型扁管3,所述的C型扁管3包括中部直管段32和两端折弯段31;
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的C型扁管3和第二换热单元2的C型扁管3交错层叠设置,且C型扁管3的中部直管段32在扁管宽度方向上对齐,形成空气侧流道的有效换热面积;
为了加工方便,采用先分别加工换热单元,再组合安装的做法,在换热器装配完成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和第二换热单元2的集流管4高度和长度对齐。
所述的第一换热单元1和第二换热单元2结构相同,第二换热单元2由第一换热单元1绕其某一中部直管段32在直管延伸方向上的中心线旋转180°得到。
所述的C型扁管3其两端折弯段31分别设有集流管4,且C型扁管3的中部直管段32与两侧集流管4垂直。
所述的C型扁管3其折弯段31在厚度方向上的平分截面与中部直管段32在厚度方向上的平分截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优选地,所述的折弯段31为弧形或直线段。
进一步地,所述的折弯段31为直线段。
所述的折弯段31与中部直管段32通过圆角平滑过渡,所述的折弯段31相对于中部直管段的折弯角度为α,优选地,α范围为15°~45°。
进一步地,所述的折弯角度α为30°。
所述同一换热单元内相邻C型扁管3之间的间距为4mm,C型扁管3的厚度为1mm;所述相邻的第一换热单元1的C型扁管3与第二换热单元2的C型扁管3之间的缝隙宽度为1mm;所述相邻的第一换热单元1的C型扁管3与第二换热单元2的C型扁管3之间的间距为2mm,为单一换热单元内扁管之间间距的一半,为普通翅片微通道扁管间距的1/4,实现了扁管的紧凑排列,缩小了扁管间距,保证了单位体积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
如图3所示,所述的C型扁管3之间不存在翅片,全部为空气流道,液滴在重力作用下沿C型扁管3表面顺利排除,不会受翅片阻挡形成积液,有效避免了化霜水积聚和结霜堵塞流道,防止降低微通道的换热性能。同理,积灰问题也得到改善。

Claims (10)

1.一种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安装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均设有若干C型扁管,所述的C型扁管包括中部直管段和两端折弯段;
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C型扁管和第二换热单元的C型扁管交错层叠设置,且C型扁管的中部直管段在扁管宽度方向上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结构相同,第二换热单元由第一换热单元绕其某一中部直管段在直管延伸方向上的中心线旋转180°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C型扁管其折弯段在扁管厚度方向上的平分截面与中部直管段在扁管厚度方向上的平分截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C型扁管其两端折弯段分别设有集流管,且C型扁管的中部直管段与两侧集流管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单元的集流管高度和长度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内C型扁管之间的间距为2mm~6mm;所述扁管之间的间距为一个扁管在厚度方向的平分截面到相邻的另一个扁管在厚度方向上的平分截面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相邻的第一换热单元C型扁管与第二换热单元C型扁管之间缝隙宽度为0.5mm~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折弯段为弧形或直线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折弯段为直线段,所述的折弯段相对于中部直管段的折弯角度为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折弯角度α的范围为15°~45°。
CN201621195839.6U 2016-11-04 2016-11-04 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 Active CN2063107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5839.6U CN206310797U (zh) 2016-11-04 2016-11-04 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5839.6U CN206310797U (zh) 2016-11-04 2016-11-04 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10797U true CN206310797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45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95839.6U Active CN206310797U (zh) 2016-11-04 2016-11-04 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1079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0527A (zh) * 2016-11-04 2017-02-22 上海科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
CN109520355A (zh) * 2018-12-21 2019-03-26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及制冷设备
CN110530177A (zh) * 2019-09-18 2019-12-03 清华大学 一种三介质换热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0527A (zh) * 2016-11-04 2017-02-22 上海科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
CN109520355A (zh) * 2018-12-21 2019-03-26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及制冷设备
CN110530177A (zh) * 2019-09-18 2019-12-03 清华大学 一种三介质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10797U (zh) 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
CN104110977B (zh) 一种换热器
CN108917174B (zh) 一种气电耦合极限冷凝的铸铝硅镁燃气热水炉
CN20645938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微通道换热器组
CN106918261B (zh) 一种翅片及热交换器
CN102297624A (zh) 一种强化换热翅片
CN105987540A (zh) 管片式平行流换热器
CN105864888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781604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102927719A (zh) 组合式换热器
CN104180700B (zh) 应用于小管径换热器的径向斜缝和竖直间断缝组合的翅片
CN204830592U (zh) 一种一体式客车空调用双层平行流冷凝器
CN206399233U (zh) 一种水冷式平行流换热器
CN106440527A (zh) 无翅片的微通道换热器
CN202002518U (zh) 一种换热器
CN206037814U (zh) 具有优化排水的微通道换热扁管及其蒸发器
CN203848558U (zh) 蒸发器芯体
CN205748062U (zh) 高温气气换热器
CN205825777U (zh) 微通道热管换热器
CN206281394U (zh) 排水区域结构经改进的微通道扁管
CN105928258B (zh) 换热器及空调
CN201748715U (zh) 翅片管式换热器
CN107860248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WO2018040037A1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CN209689460U (zh) 换热管绕带、换热器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