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86415U - 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 - Google Patents
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86415U CN206286415U CN201621261204.1U CN201621261204U CN206286415U CN 206286415 U CN206286415 U CN 206286415U CN 201621261204 U CN201621261204 U CN 201621261204U CN 206286415 U CN206286415 U CN 2062864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tretching
- punch
- die
-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包括下模板和上模板,下模板和上模板之间前部设有工艺切口模具工位,所下模板和上模板之间后部设有落料模具工位,工艺切口模具工位和落料模具工位之间从靠近工艺切口模具工位一端起依次设有第一拉伸模具工位、空工位、第二拉伸模具工位、第三拉伸模具工位、第四拉伸模具工位。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带凸缘圆筒类零件单工序模具分步加工的缺点,实现了多个工序连续级进加工,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可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
背景技术
对于带凸缘的圆筒类产品,一般都需要几次拉伸才能成型,现在这类产品加工大多数都采用单工序模具加工,分步骤进行拉伸,还没有能够同时完成几次拉伸的级进模。而单工序模分步完成多个序,由于需要采用多套模具加工,使加工累积误差增大,降低了产品质量,并且不利于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生产效率低。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单工序模具分步加工的缺点,实现了多个工序连续级进加工,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可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包括下模板和上模板,所述下模板和上模板之间前部设有工艺切口模具工位,所述下模板和上模板之间后部设有落料模具工位,所述工艺切口模具工位和 落料模具工位之间从靠近工艺切口模具工位一端起依次设有第一拉伸模具工位、空工位、第二拉伸模具工位、第三拉伸模具工位、第四拉伸模具工位。
其中,所述下模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凸模垫板,所述凸模垫板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凸模固定板,所述凸模固定板上部设有托料板;所述上模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凹模垫板,所述凹模垫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凹模固定板,所述凹模固定板下部设有压料板。
进一步地,所述工艺切口模具工位包括切口凹模、切口凸模、卸料板和切口凸模固定板,所述切口凹模通过销钉Ⅰ与凸模固定板定位后并通过螺钉Ⅰ与凸模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切口凸模固定板上端面与凹模垫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切口凸模与切口凸模固定板固定连接且与切口凹模上下对应,所述卸料板通过卸料螺栓与上模板滑动连接,所述卸料板上固定设有卸料弹簧柱,所述卸料弹簧柱上设有卸料弹簧,所述卸料弹簧一端依次穿过切口凸模固定板和凹模垫板后与上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伸模具工位包括拉伸Ⅰ压边圈、拉伸Ⅰ凹模、拉伸Ⅰ凸模和拉伸Ⅰ推件板,所述拉伸Ⅰ凸模固定于凸模固定板上,所述拉伸Ⅰ压边圈套在拉伸Ⅰ凸模上,所述拉伸Ⅰ压边圈通过压料螺栓Ⅰ与下模板滑动连接,所述拉伸Ⅰ压边圈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Ⅰ,所述弹簧柱Ⅰ下端设有弹簧Ⅰ,所述弹簧Ⅰ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和凸模垫板后与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拉伸Ⅰ凹模固定于凹模固定板上;所述拉伸Ⅰ推件板通过穿过凹模垫板的推件螺栓Ⅰ和推件弹簧Ⅰ与上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空工位包括固定于凸模固定板上的定位凸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拉伸模具工位包括拉伸Ⅱ压边圈、拉伸Ⅱ凹模、拉伸Ⅱ凸模和拉伸Ⅱ推件板,所述拉伸Ⅱ凸模固定于凸模固定板上,所述拉伸 Ⅱ压边圈套在拉伸Ⅱ凸模上,所述拉伸Ⅱ压边圈通过压料螺栓Ⅱ与下模板滑动连接,所述拉伸Ⅱ压边圈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Ⅱ,所述弹簧柱Ⅱ下端设有弹簧Ⅱ,所述弹簧Ⅱ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和凸模垫板后与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拉伸Ⅱ凹模固定于凹模固定板上;所述拉伸Ⅱ推件板伸入拉伸Ⅱ凹模内腔中并通过穿过凹模垫板的推件螺栓Ⅱ和推件弹簧Ⅱ与上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拉伸模具工位包括拉伸Ⅲ压边圈、拉伸Ⅲ凹模、拉伸Ⅲ凸模和拉伸Ⅲ推件板,所述拉伸Ⅲ凸模固定于凸模固定板上,所述拉伸Ⅲ压边圈套在拉伸Ⅲ凸模上,所述拉伸Ⅲ压边圈通过压料螺栓Ⅲ与下模板滑动连接,所述拉伸Ⅲ压边圈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Ⅲ,所述弹簧柱Ⅲ下端设有弹簧Ⅲ,所述弹簧Ⅲ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和凸模垫板后与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拉伸Ⅲ凹模固定于凹模固定板上;所述拉伸Ⅲ推件板伸入拉伸Ⅲ凹模内腔中并通过穿过凹模垫板的推件螺栓Ⅲ和推件弹簧Ⅲ与上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拉伸模具工位包括拉伸Ⅳ压边圈、拉伸Ⅳ凹模、拉伸Ⅳ凸模和拉伸Ⅳ推件板,所述拉伸Ⅳ凸模固定于凸模固定板上,所述拉伸Ⅳ压边圈套在拉伸Ⅳ凸模上,所述拉伸Ⅳ压边圈通过压料螺栓Ⅳ与下模板滑动连接,所述拉伸Ⅳ压边圈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Ⅳ,所述弹簧柱Ⅳ下端设有弹簧Ⅳ,所述弹簧Ⅳ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和凸模垫板后与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拉伸Ⅳ凹模固定于凹模固定板上;所述拉伸Ⅳ推件板伸入拉伸Ⅳ凹模内腔中并通过穿过凹模垫板的推件螺栓Ⅳ和推件弹簧Ⅳ与上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落料模具工位包括落料凸模和落料凹模,所述落料凸模与凸模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落料凸模上设有定位销,所述落料凹模与凹模固定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板、凸模垫板和凸模固定板通过销钉Ⅱ限位并通过 螺钉Ⅱ固定连接,所述托料板通过穿过凸模固定板的托料螺栓与下模板和凸模垫板滑动连接,所述托料螺栓上套接有其下端与凸模固定板连接的限位柱,所述托料板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Ⅵ,所述弹簧柱Ⅵ上套有弹簧Ⅵ,所述弹簧Ⅵ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和凸模垫板与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托料板下端面设有托料板导柱,所述托料板导柱下端依次穿过凸模固定板、凸模垫板和下模板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上模板、凹模垫板和凹模固定板通过销钉Ⅲ限位并通过螺钉Ⅲ固定连接,所述压料板通过穿过凹模固定板的压料螺栓Ⅴ与上模板和凹模垫板滑动连接,所述压料板上端面设有弹簧柱Ⅴ,所述弹簧柱Ⅴ上套有弹簧Ⅴ,所述弹簧Ⅴ上端穿过凹模固定板和凹模垫板与上模板固定连接,所述压料板下端面设有压料板导柱,所述压料板导柱上端依次穿过凹模固定板、凹模垫板和上模板并与其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1、本方案将多个工位连续组合成一副级进模,对带凸缘圆筒类零件进行连续级进式加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工序模具分步加工的缺点,模具累积误差减小,提高产品质量;
2、本方案对带凸缘圆筒类零件进行包括工艺切口、拉伸和落料的多工位级进式加工,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操作安全可靠;
3、本方案对原有的多个单工序模具进行集成设置,减小了设备安装占用面积,减少半成品运输时间及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如图1所示,包括下模板1和上模板59,所述下模板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凸模垫板63,所述凸模垫板6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凸模固定板62,所述凸模固定板62上部设有托料板65;所述上模板59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凹模垫板56,所述凹模垫板56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凹模固定板28,所述凹模固定板28下部设有压料板64。
如图2所示,所述下模板1和上模板59之间前部设有工艺切口模具工位g1,所述下模板1和上模板59之间后部设有落料模具工位g7,所述工艺切口模具工位和落料模具工位之间从靠近工艺切口模具工位一端起依次设有第一拉伸模具工位g2、空工位g3、第二拉伸模具工位g4、第三拉伸模具工位g5、第四拉伸模具工位g6。
所述工艺切口模具g1工位包括切口凹模3、切口凸模52、卸料板55和切口凸模固定板58,如图1所示,所述切口凹模3通过销钉Ⅰ2与凸模固定板62定位后并通过螺钉Ⅰ4与凸模固定板62固定连接;所述切口凸模固定板58上端面与凹模垫板56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切口凸模52与切口凸模固定板58固定连接且与切口凹模3上下对应,所述卸料板55通过穿过切口凸模固定板58和凹模垫板56的卸料螺栓51与上模板59滑动连接,所述卸料板55上端面固定设有卸料弹簧柱54,所述卸料弹簧柱54上设有卸料弹簧53, 所述卸料弹簧53一端依次穿过切口凸模固定板58和凹模垫板56后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拉伸模具工位g2包括拉伸Ⅰ压边圈5、拉伸Ⅰ凹模8、拉伸Ⅰ凸模9和拉伸Ⅰ推件板48,如图1所示,所述拉伸Ⅰ凸模9固定于凸模固定板62上,所述拉伸Ⅰ压边圈5套在拉伸Ⅰ凸模9上,所述拉伸Ⅰ压边圈5通过穿过凸模固定板62的压料螺栓Ⅰ10与下模板1凸模垫板63滑动连接,所述拉伸Ⅰ压边圈5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Ⅰ7,所述弹簧柱Ⅰ7下端设有弹簧Ⅰ6,所述弹簧Ⅰ6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62和凸模垫板63后与下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拉伸Ⅰ凹模8固定于凹模固定板28上;所述拉伸Ⅰ推件板48通过穿过凹模垫板56的推件螺栓Ⅰ50和推件弹簧Ⅰ49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所述推件弹簧Ⅰ49上端通过上螺塞Ⅰ57固定在上模板59中,其中,在凹模固定板28上设有供拉伸Ⅰ推件板48上下移动穿过的孔。
所述空工位g3包括固定于凸模固定板62上的定位凸模47,如图1所示,空工位能够为后序工位的分布留出足够的空间。
所述第二拉伸模具工位g4包括拉伸Ⅱ压边圈11、拉伸Ⅱ凹模46、拉伸Ⅱ凸模15和拉伸Ⅱ推件板45,如图1所示,所述拉伸Ⅱ凸模15固定于凸模固定板62上,所述拉伸Ⅱ压边圈11套在拉伸Ⅱ凸模15上,所述拉伸Ⅱ压边圈11通过穿过凸模固定板62的压料螺栓Ⅱ16与下模板1和凸模垫板63滑动连接,所述拉伸Ⅱ压边圈11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Ⅱ12,所述弹簧柱Ⅱ12下端设有弹簧Ⅱ13,所述弹簧Ⅱ13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62和凸模垫板63后与下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Ⅱ13下端通过下螺塞Ⅱ14与下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拉伸Ⅱ凹模46固定于凹模固定板28上;所述拉伸Ⅱ推件板45伸入拉伸Ⅱ凹模46内腔中并可上下滑动,所述拉伸Ⅱ推件板45通过穿过凹模垫板56的 推件螺栓Ⅱ44和推件弹簧Ⅱ43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所述推件弹簧Ⅱ43上端通过上螺塞Ⅱ42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拉伸模具工位g5包括拉伸Ⅲ压边圈21、拉伸Ⅲ凹模37、拉伸Ⅲ凸模19和拉伸Ⅲ推件板41,如图1所示,所述拉伸Ⅲ凸模19固定于凸模固定板62上,所述拉伸Ⅲ压边圈21套在拉伸Ⅲ凸模19上,所述拉伸Ⅲ压边圈21通过穿过凸模固定板62的压料螺栓Ⅲ20与下模板1和凸模垫板63滑动连接,所述拉伸Ⅲ压边圈21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Ⅲ17,所述弹簧柱Ⅲ17下端设有弹簧Ⅲ18,所述弹簧Ⅲ18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62和凸模垫板63后与下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拉伸Ⅲ凹模37固定于凹模固定板28上;所述拉伸Ⅲ推件板41伸入拉伸Ⅲ凹模37内腔中并能够上下滑动,所述拉伸Ⅲ推件板41通过穿过凹模垫板56的推件螺栓Ⅲ38和推件弹簧Ⅲ39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所述推件弹簧Ⅲ39上端通过上螺塞Ⅲ40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拉伸模具工位g6包括拉伸Ⅳ压边圈31、拉伸Ⅳ凹模33、拉伸Ⅳ凸模32和拉伸Ⅳ推件板34,如图1所示,所述拉伸Ⅳ凸模32固定于凸模固定板62上,所述拉伸Ⅳ压边圈31套在拉伸Ⅳ凸模32上,所述拉伸Ⅳ压边圈31通过穿过凸模固定板62的压料螺栓Ⅳ25与凸模垫板63和下模板1滑动连接,所述拉伸Ⅳ压边圈31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Ⅳ24,所述弹簧柱Ⅳ24下端设有弹簧Ⅳ23,所述弹簧Ⅳ23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62和凸模垫板63后与下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Ⅳ23下端通过下螺塞Ⅳ22与下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拉伸Ⅳ凹模33固定于凹模固定板28上;所述拉伸Ⅳ推件板34伸入拉伸Ⅳ凹模33内腔中并可上下滑动,所述拉伸Ⅳ推件板34通过穿过凹模垫板56的推件螺栓Ⅳ35和推件弹簧Ⅳ36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
所述落料模具工位g7包括落料凸模26和落料凹模29,如图1所示,所 述落料凸模26与凸模固定板62固定连接,所述落料凸模26上设有定位销30,所述落料凹模29与凹模固定板28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下模板1、凸模垫板63和凸模固定板62通过销钉Ⅱ67限位并通过螺钉Ⅱ68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托料板65通过穿过凸模固定板62的托料螺栓81与下模板1和凸模垫板63滑动连接,所述托料螺栓81上套接有其下端与凸模固定板62连接的限位柱80,所述托料板65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Ⅵ79,所述弹簧柱Ⅵ79上套有弹簧Ⅵ77,所述弹簧Ⅵ77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62和凸模垫板63与下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托料板65下端面设有托料板导柱78,所述托料板导柱78下端依次穿过凸模固定板62、凸模垫板63和下模板1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上模板59、凹模垫板56和凹模固定板28通过销钉Ⅲ73限位并通过螺钉Ⅲ69固定连接,所述压料板64通过穿过凹模固定板28的压料螺栓Ⅴ72与上模板59和凹模垫板56滑动连接,所述压料板64上端面设有弹簧柱Ⅴ75,所述弹簧柱Ⅴ75上套有弹簧Ⅴ71,所述弹簧Ⅴ71上端穿过凹模固定板28和凹模垫板56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所述弹簧Ⅴ71上端通过螺塞Ⅴ70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所述压料板64下端面设有压料板导柱76,所述压料板导柱76上端依次穿过凹模固定板28、凹模垫板56和上模板59并与其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上模板59随设备滑块下行,当压料板64下行与板料接触时模具处于开始工作状态。设备滑块继续下行,这时压料板64压着板料和托料板65一起下行,托料板64的弹簧Ⅵ77受压收缩,当托料板64与限位柱80接触时,托料板64停止下行;这时设备滑块继续下行,使七个工位的凸、凹模开始工作,压料板64的弹簧Ⅴ71受压收缩,当滑块下行至压料板64和凹模固定板28接触时,滑块到达下死点,七个工位同时工作完成; 滑块返程完成一次冲裁,托料板65和压料板64恢复到无工作状态位置。
本实用新型将多个工位连续组合成一副级进模,对带凸缘圆筒类零件进行连续级进式加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工序模具分步加工的缺点,模具累积误差减小,提高产品质量,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操作安全可靠。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包括下模板(1)和上模板(5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和上模板(59)之间前部设有工艺切口模具工位,所述下模板(1)和上模板(59)之间后部设有落料模具工位,所述工艺切口模具工位和落料模具工位之间从靠近工艺切口模具工位一端起依次设有第一拉伸模具工位、空工位、第二拉伸模具工位、第三拉伸模具工位、第四拉伸模具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凸模垫板(63),所述凸模垫板(6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凸模固定板(62),所述凸模固定板(62)上部设有托料板(65);所述上模板(59)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凹模垫板(56),所述凹模垫板(56)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凹模固定板(28),所述凹模固定板(28)下部设有压料板(6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切口模具工位包括切口凹模(3)、切口凸模(52)、卸料板(55)和切口凸模固定板(58),所述切口凹模(3)通过销钉Ⅰ(2)与凸模固定板(62)定位后并通过螺钉Ⅰ(4)与凸模固定板(62)固定连接;所述切口凸模固定板(58)上端面与凹模垫板(56)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切口凸模(52)与切口凸模固定板(58)固定连接且与切口凹模(3)上下对应,所述卸料板(55)通过卸料螺栓(51)与上模板(59)滑动连接,所述卸料板(55)上固定设有卸料弹簧柱(54),所述卸料弹簧柱(54)上设有卸料弹簧(53),所述卸料弹簧(53)一端依次穿过切口凸模固定板(58)和凹模垫 板(56)后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伸模具工位包括拉伸Ⅰ压边圈(5)、拉伸Ⅰ凹模(8)、拉伸Ⅰ凸模(9)和拉伸Ⅰ推件板(48),所述拉伸Ⅰ凸模(9)固定于凸模固定板(62)上,所述拉伸Ⅰ压边圈(5)套在拉伸Ⅰ凸模(9)上,所述拉伸Ⅰ压边圈(5)通过压料螺栓Ⅰ(10)与下模板(1)滑动连接,所述拉伸Ⅰ压边圈(5)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Ⅰ(7),所述弹簧柱Ⅰ(7)下端设有弹簧Ⅰ(6),所述弹簧Ⅰ(6)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62)和凸模垫板(63)后与下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拉伸Ⅰ凹模(8)固定于凹模固定板(28)上;所述拉伸Ⅰ推件板(48)通过穿过凹模垫板(56)的推件螺栓Ⅰ(50)和推件弹簧Ⅰ(49)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工位包括固定于凸模固定板(62)上的定位凸模(47)。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伸模具工位包括拉伸Ⅱ压边圈(11)、拉伸Ⅱ凹模(46)、拉伸Ⅱ凸模(15)和拉伸Ⅱ推件板(45),所述拉伸Ⅱ凸模(15)固定于凸模固定板(62)上,所述拉伸Ⅱ压边圈(11)套在拉伸Ⅱ凸模(15)上,所述拉伸Ⅱ压边圈(11)通过压料螺栓Ⅱ(16)与下模板(1)滑动连接,所述拉伸Ⅱ压边圈(11)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Ⅱ(12),所述弹簧柱Ⅱ(12)下端设有弹簧Ⅱ(13),所述弹簧Ⅱ(13)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62)和凸模垫板(63)后与下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拉伸Ⅱ凹模(46)固定于凹模固定板(28)上;所述拉伸Ⅱ推件板(45)伸入拉伸Ⅱ凹模(46)内腔中并通过穿过凹模垫板(56)的推件螺栓Ⅱ(44)和推件弹簧Ⅱ(43)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拉伸模具工位包括拉伸Ⅲ压边圈(21)、拉伸Ⅲ凹模(37)、拉伸Ⅲ凸模(19)和拉伸Ⅲ推件板(41),所述拉伸Ⅲ凸模(19)固定于凸模固定板(62)上,所述拉伸Ⅲ压边圈(21)套在拉伸Ⅲ凸模(19)上,所述拉伸Ⅲ压边圈(21)通过压料螺栓Ⅲ(20)与下模板(1)滑动连接,所述拉伸Ⅲ压边圈(21)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Ⅲ(17),所述弹簧柱Ⅲ(17)下端设有弹簧Ⅲ(18),所述弹簧Ⅲ(18)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62)和凸模垫板(63)后与下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拉伸Ⅲ凹模(37)固定于凹模固定板(28)上;所述拉伸Ⅲ推件板(41)伸入拉伸Ⅲ凹模(37)内腔中并通过穿过凹模垫板(56)的推件螺栓Ⅲ(38)和推件弹簧Ⅲ(39)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拉伸模具工位包括拉伸Ⅳ压边圈(31)、拉伸Ⅳ凹模(33)、拉伸Ⅳ凸模(32)和拉伸Ⅳ推件板(34),所述拉伸Ⅳ凸模(32)固定于凸模固定板(62)上,所述拉伸Ⅳ压边圈(31)套在拉伸Ⅳ凸模(32)上,所述拉伸Ⅳ压边圈(31)通过压料螺栓Ⅳ(25)与下模板(1)滑动连接,所述拉伸Ⅳ压边圈(31)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Ⅳ(24),所述弹簧柱Ⅳ(24)下端设有弹簧Ⅳ(23),所述弹簧Ⅳ(23)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62)和凸模垫板(63)后与下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拉伸Ⅳ凹模(33)固定于凹模固定板(28)上;所述拉伸Ⅳ推件板(34)伸入拉伸Ⅳ凹模(33)内腔中并通过穿过凹模垫板(56)的推件螺栓Ⅳ(35)和推件弹簧Ⅳ(36)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模具工位包括落料凸模(26)和落料凹模(29),所述落料凸模(26)与凸模固定板(62)固定连接,所述落料凸模(26)上设有定位销(30),所述落料凹模(29)与凹模固定板(28)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凸模垫板(63)和凸模固定板(62)通过销钉Ⅱ(67)限位并通过螺钉Ⅱ(68)固定连接,所述托料板(65)通过穿过凸模固定板(62)的托料螺栓(81)与下模板(1)和凸模垫板(63)滑动连接,所述托料螺栓(81)上套接有其下端与凸模固定板(62)连接的限位柱(80),所述托料板(65)下端面设有弹簧柱Ⅵ(79),所述弹簧柱Ⅵ(79)上套有弹簧Ⅵ(77),所述弹簧Ⅵ(77)下端穿过凸模固定板(62)和凸模垫板(63)与下模板(1)固定连接,所述托料板(65)下端面设有托料板导柱(78),所述托料板导柱(78)下端依次穿过凸模固定板(62)、凸模垫板(63)和下模板(1)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上模板(59)、凹模垫板(56)和凹模固定板(28)通过销钉Ⅲ(73)限位并通过螺钉Ⅲ(69)固定连接,所述压料板(64)通过穿过凹模固定板(28)的压料螺栓Ⅴ(72)与上模板(59)和凹模垫板(56)滑动连接,所述压料板(64)上端面设有弹簧柱Ⅴ(75),所述弹簧柱Ⅴ(75)上套有弹簧Ⅴ(71),所述弹簧Ⅴ(71)上端穿过凹模固定板(28)和凹模垫板(56)与上模板(59)固定连接,所述压料板(64)下端面设有压料板导柱(76),所述压料板导柱(76)上端依次穿过凹模固定板(28)、凹模垫板(56)和上模板(59)并与其滑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61204.1U CN206286415U (zh) | 2016-11-23 | 2016-11-23 | 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61204.1U CN206286415U (zh) | 2016-11-23 | 2016-11-23 | 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86415U true CN206286415U (zh) | 2017-06-30 |
Family
ID=59100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6120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86415U (zh) | 2016-11-23 | 2016-11-23 | 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8641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90745A (zh) * | 2018-11-06 | 2019-02-01 | 俞红春 | 一种铜帽的生产工艺 |
CN111346971A (zh) * | 2020-04-10 | 2020-06-30 | 重庆市华青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一出多件的全自动级进模组件 |
CN112024719A (zh) * | 2020-08-28 | 2020-12-04 | 裕钦精密拉深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外壳多工位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
2016
- 2016-11-23 CN CN201621261204.1U patent/CN20628641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90745A (zh) * | 2018-11-06 | 2019-02-01 | 俞红春 | 一种铜帽的生产工艺 |
CN111346971A (zh) * | 2020-04-10 | 2020-06-30 | 重庆市华青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一种一出多件的全自动级进模组件 |
CN112024719A (zh) * | 2020-08-28 | 2020-12-04 | 裕钦精密拉深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外壳多工位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880798U (zh) | 落料冲孔成型复合式冲压模具 | |
CN202180137U (zh) | 多工位级进模具 | |
CN103302496A (zh) | 一种镦厚成形的汽车骨架件级进模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6824495U (zh) | 环形拉伸翻孔成形类级进模 | |
CN206286415U (zh) | 用于加工带凸缘圆筒类零件的拉伸级进模 | |
CN206882509U (zh) | 一种片端子的冲压模具 | |
CN109731974B (zh) | Vl型球笼加工成形组件及其加工成形方法 | |
CN202291065U (zh) | 开罐器连续冲压模具结构 | |
CN211707866U (zh) | 一种u型板自动冲压模具 | |
CN203030723U (zh) | 管栅拉伸穿刺翻边模具 | |
CN202894110U (zh) | 一种装于压力机的定位压紧机构 | |
CN110538922A (zh) | 一种多次变薄拉深及反拉深级进模 | |
CN106077247A (zh) | 管桩端板锚孔、钢筋孔、沉孔一次成型模具 | |
CN202283581U (zh) | 一种换挡拨叉爪部镦厚成型模具 | |
CN205463927U (zh) | 一种改进的冲孔落料复合模具 | |
CN203076421U (zh) | 多工位成型机自动侧面打孔模具 | |
CN210817115U (zh) | 机械式模内送料机构 | |
CN205414161U (zh) | 一种生产电器类弹簧片的连续冲压模具 | |
CN214161117U (zh) | 一种带料上叶片圈圆的模具 | |
CN115722586A (zh) | 一种高精密成型极柱的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 | |
CN211707892U (zh) | 一种汽车试制组合模具 | |
CN208976635U (zh) | 航空发动机轴承用金属氟塑料衬套的成型模具 | |
CN201596709U (zh) | 焊管拍平冲孔模 | |
CN205599770U (zh) | 固定支架成型模具 | |
CN211027765U (zh) | 一种翻边孔外侧倒角成型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30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