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65143U - 车身下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下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65143U CN206265143U CN201621078038.1U CN201621078038U CN206265143U CN 206265143 U CN206265143 U CN 206265143U CN 201621078038 U CN201621078038 U CN 201621078038U CN 206265143 U CN206265143 U CN 2062651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or
- curb girder
- width direction
- overall width
-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396 body we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719 thicken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该车身下部结构具备侧梁和地板横向构件,侧梁被设置在构成车室地面的地板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并沿车长方向延伸,具有闭环状截面;地板横向构件被设置在地板上,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其车宽方向的端部连接在侧梁的安装中柱的部位,此外,该车身下部结构还具备在地板横向构件的上部设置的地板横向加固构件,该地板横向加固构件的车宽方向的端部与侧梁之间留有间隙。基于该结构,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不仅能抑制侧梁的截面变形及下侧翻边结合部裂开,而且还能抑制侧梁及中柱向车室内侵入的侵入量增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中,通常,在构成车室地面的地板的车宽方向的端部,设置有沿车长方向延伸、截面为闭环状的侧梁,并且,在该侧梁的安装中柱的部位,连接着在地板上设置的沿车宽方向延伸、截面为闭环状的地板横向构件在车宽方向上的端部。
这样的车身下部结构中,通过在地板横向构件上设置地板横向加固构件或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肋条,大多能对地板横向构件进行加固。另外,一般而言,侧梁是通过将截面被形成为近似帽状的侧梁内板的上下侧的翻边、与截面被形成为近似帽状的侧梁外板的上下侧的翻边分别焊接接合,而构成的具有近似矩形闭环截面的构件。即,侧梁包括,侧梁内板和侧梁外板、及上侧翻边接合部和下侧翻边接合部。另外,这种侧梁中,侧梁外板上安装有中柱的下端部的同时,侧梁内板上连接着地板横向构件的情况较多。
采用上述结构,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中柱会被肇事车辆等压挤到车室内侧,而导致侧梁以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转轴转动,然而,由于被地板横向构件支撑的侧梁内板不易转动,而侧梁外板被中柱牵动,所以侧梁的截面容易发生变形、下侧翻边接合部容易裂开,即,将下侧的两个翻边接合在一起的焊接部有可能因负载过大而裂开。
对此,为了防止侧面碰撞时侧梁的截面变形及下侧翻边结合部裂开,可以考虑以下对策。即,(1)在侧梁内设置加固构件;(2)增加侧梁内板及侧梁外板的板厚;(3)在地板横向构件的与侧梁连接的部位近旁设置脆弱部来吸收冲撞力等。
然而,若采用(1)或(2)的对策,有可能会导致车体重量增加,从而使油耗增加。另外,若采用(3)的对策,由于地板横向构件在脆弱部发生变形,所以能够减小使侧梁的下侧翻边结合部裂开的外力,但是,会导致中柱向车室内侧侵入的侵入量增加,另外,假如地板横向构件在脆弱部发生弯曲,则难以控制侧梁及中柱向车室内侧侵入的侵入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不仅能抑制侧梁的截面变形及下侧翻边结合部裂开,而且能抑制侧梁及中柱向车室内侵入的侵入量增加的车身下部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该车身下部结构具备侧梁和地板横向构件,所述侧梁被设置在构成车室地面的地板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并沿车长方向延伸,具有闭环状截面;所述地板横向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地板上,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其车宽方向的端部连接在所述侧梁的安装中柱的部位,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在所述地板横向构件的上部设置的地板横向加固构件,所述地板横向加固构件的车宽方向的端部与所述侧梁之间留有间隙。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下部结构的优点在于,发生侧面碰撞时,通过使地板横向构件上部的、对应于地板横向加固构件与侧梁之间的间隙的部位变形,而使侧梁整体以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转轴转动,便能抑制侧梁的截面变形及下侧翻边结合部裂开,同时,由于转动后的侧梁与地板横向加固构件相抵接,所以,能够抑制侧梁及中柱向车室内侵入的侵入量的增加。
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下部结构,由于不需要在侧梁内设置加固构件,也不需要将侧梁内板及侧梁外板的板厚加厚,便能抑制侧梁的截面变形及下侧翻边结合部裂开,因而,能够实现车辆的轻量化。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身下部结构中,较佳为,所述地板横向构件具有上壁部、及在车长方向上相向而对的前壁部和后壁部,所述地板横向加固构件在所述地板横向构件上被设置为,与所述前壁部和所述后壁部中至少一方及所述上壁部重叠。基于该结构,可以采用截面为C字状或L字状这样的结构简单的地板横向加固构件来对地板横向构件进行加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下部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II-II截面的箭头方向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侧面碰撞时车身下部结构的状况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下部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5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下部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侧面碰撞时现有技术的车身下部结构的状况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侧面碰撞时现有技术的车身下部结构的状况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图1、图4及图5中的标记“×”表示焊接部。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身下部结构1的示意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II-II截面的箭头方向剖视图。在图1中,为了使图示简明易懂而省略了侧梁3中位于内侧壁部7a外侧的部分的图示。该车身下部结构1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地板2、侧梁3、地板横向构件4、及地板横向加固构件5。在侧梁3上安装有中柱6(也被称为B柱)的下端部。这些地板2、侧梁3、地板横向构件4、地板横向加固构件5、及中柱6例如由高强度钢板(HighTensile Strength Steel Sheets)构成。
地板2构成车室地面,在其车宽方向(图中的内外方向)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向上方隆起、截面为近似倒U字形的地板通道(未图示)。地板通道沿车长方向(图中的前后方向)延伸,通过该地板通道,地板2在车宽方向上被分成两个部分。
侧梁3被设置在地板2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图1及图2中示出的是左侧端部),沿车长方向延伸。侧梁3具有,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的侧梁内板7、和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的侧梁外板8。地板2的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与侧梁内板7连接,中柱6的下端部被安装在侧梁外板8上。侧梁内板7具有,内侧壁部7a、从内侧壁部7a的上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上壁部7b、从内侧壁部7a的下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下壁部7c、从上壁部7b的外侧端向上方延伸的上侧翻边7d、及从下壁部7c的外侧端向下方延伸的下侧翻边7e,且截面为近似帽子状。
侧梁外板8具有外侧壁部8a、从外侧壁部8a的上端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上壁部8b、从外侧壁部8a的下端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下壁部8c、从上壁部8b的内侧端向上方延伸的上侧翻边8d、及从下壁部8c的内侧端向下方延伸的下侧翻边8e,且截面为近似帽子状。
通过将侧梁内板7的上侧翻边7d与侧梁外板8的上侧翻边8d焊接接合,将侧梁内板7的下侧翻边7e与侧梁外板8的下侧翻边8e焊接接合,侧梁3被构成为具有近似矩形闭环截面的构件。在以下说明中,将接合在一起的上侧翻边7d和上侧翻边8d称为上侧翻边结合部3a;将接合在一起的下侧翻边7e和下侧翻边8e称为下侧翻边结合部3b。
地板横向构件4被设置在地板2上,并在地板通道与侧梁3之间沿车宽方向延伸。地板横向构件4具有,上壁部4a;从上壁部4a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前壁部4b;从上壁部4a的后端向下方延伸并与前壁部4b在车长方向上相向而对的后壁部4c;从前壁部4b的下端向前方延伸的前侧翻边4d;及从后壁部4c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后侧翻边4e,且截面被形成为近似帽子状。通过将前侧翻边4d和后侧翻边4e分别通过焊接而与地板2接合,地板横向构件4和地板2一起构成近似矩形的闭环截面。地板横向构件4中,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地板通道连接,同时,车宽方向外侧的端部与侧梁3的安装中柱6的部位连接。
地板横向加固构件5用于加固地板横向构件4。地板横向加固构件5具有上壁部5a;从上壁部5a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前壁部5b;及从上壁部5a的后端向下方延伸的后壁部5c,且截面为下方敞开的近似C字状。在上壁部5a的上表面与地板横向构件4的上壁部4a的下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焊接而使前壁部5b与地板横向构件4的前壁部4b接合的同时,通过焊接而使后壁部5c与地板横向构件4的后壁部4c接合。如此,地板横向加固构件5与地板横向构件4的前壁部4b、后壁部4c和上壁部4a重叠地被设置在地板横向构件4上部的内侧。
通常,地板横向加固构件5被设置为遍及地板横向构件4的几乎全长,但是,本实施方式中,有意识地在地板横向加固构件5的车宽方向的端部与侧梁3之间设有间隙C,换言之,在地板横向构件4上留有未被地板横向加固构件5加固的部分。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易于理解,以下,对现有技术的车身下部结构11进行说明。图6及图7是用于说明侧面碰撞时现有技术的车身下部结构11的状况的例子的示意图。在此,现有技术的车身下部结构11指的是,遍及地板横向构件14的全长设置了地板横向加固构件或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肋条的结构(图6的结构);或在地板横向构件14的与侧梁13连接的连接部位近旁设置有脆弱部20的结构(图7的结构)。
图6的结构中,车辆在图6所示的正常状态受到侧面碰撞时,如图6中的侧面碰撞后的状态所示那样,肇事车辆等将中柱16向车室内侧压挤,侧梁13以长度方向的轴线为转轴转动时,由于被地板横向构件14支撑的侧梁内板17难以转动,而侧梁外板18被中柱16牵动,因此,侧梁13的下侧翻边结合部13b裂开(侧梁内板17的下侧翻边与侧梁外板18的下侧翻边间的接合分离)。对此,可以考虑在侧梁13内设置加固构件、或加厚侧梁内板17及侧梁外板18的板厚,但是,这样会导致车体重量增加、从而使油耗增加。
另一方面,图7的结构中,由于地板横向构件14在脆弱部20变形,所以,能够防止侧梁13的下侧翻边结合部13b裂开,但是,这样会使中柱16向车室内侧侵入的侵入量增加,另外,若如图7所示那样,地板横向构件14在脆弱部20弯曲,则难以控制中柱16向车室内侧侵入的侵入量。
于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身下部结构1中,如上所述那样,在地板横向构件4上设置地板横向加固构件5时,在地板横向加固构件5的车宽方向的端部与侧梁3之间留有间隙C。
图3是用于说明侧面碰撞时车身下部结构1的状况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车身下部结构1中,车辆在图3所示的正常状态下受到侧面碰撞后,如图3的侧面碰撞后的状态所示那样,肇事车辆等将中柱6向车室内侧压挤,而使侧梁3以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转轴转动,此时,地板横向构件4上部的、对应于间隙C的部位产生变形,从而使侧梁3整体以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转轴转动。如此,与只是侧梁外板8被中柱6牵动的现有技术的结构不同,包括侧梁内板7在内的侧梁3整体都发生了转动,因而,能够防止侧梁3的截面变形及下侧翻边结合部3b裂开,即,能够防止下侧翻边结合部3b的焊接部因负载过大而裂开。
另外,在能防止下侧翻边结合部3b裂开的程度上使侧梁3转动的情况下,转动后的侧梁3被地板横向加固构件5抵接,使得侧梁3的转动停止,从而侧梁3及中柱6向车室内的侵入得到抑制。这样,便能抑制侧梁3及中柱6向车室内侵入的侵入量增加。
而且,由于不需要在侧梁3内设置加固构件、也不需要加厚侧梁内板7及侧梁外板8的板厚,便能防止侧梁3的截面变形及下侧翻边结合部3b裂开,因而,能够实现车辆的轻量化。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为该实施方式的记载所限定。可以适宜地进行变更。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将截面呈近似C字状的地板横向加固构件5设置为,在地板横向构件4上部的内侧与前壁部4b、后壁部4c、及上壁部4a重叠。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可如图4所示那样,将截面呈近似L字状的地板横向加固构件9设置为,在地板横向构件4上部的内侧与后壁部4c和上壁部4a重叠。或者,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将截面呈近似L字状的地板横向加固构件10设置为,在地板横向构件4上部的内侧与前壁部4b和上壁部4a重叠。
另外,也可以将截面呈近似C字状的地板横向加固构件5设置为,在地板横向构件4上部的外侧与前壁部4b、后壁部4c、及上壁部4a重叠。或者,将截面呈近似L字状的地板横向加固构件9设置为,在地板横向构件4上部的外侧与后壁部4c和上壁部4a重叠。或者,将截面呈近似L字状的地板横向加固构件10设置为,在地板横向构件4上部的外侧与前壁部4b和上壁部4a重叠。
Claims (2)
1.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具备侧梁和地板横向构件,所述侧梁被设置在构成车室地面的地板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并沿车长方向延伸,具有闭环状截面;所述地板横向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地板上,并沿车宽方向延伸,其车宽方向的端部连接在所述侧梁的安装中柱的部位,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所述地板横向构件的上部设置的地板横向加固构件,
所述地板横向加固构件的车宽方向的端部与所述侧梁之间留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板横向构件具有上壁部、及在车长方向上相向而对的前壁部和后壁部,
所述地板横向加固构件在所述地板横向构件上被设置为,与所述前壁部和所述后壁部中至少一方及所述上壁部重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78038.1U CN206265143U (zh) | 2016-09-23 | 2016-09-23 | 车身下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78038.1U CN206265143U (zh) | 2016-09-23 | 2016-09-23 | 车身下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65143U true CN206265143U (zh) | 2017-06-20 |
Family
ID=59036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78038.1U Active CN206265143U (zh) | 2016-09-23 | 2016-09-23 | 车身下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6514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04518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CN112455556A (zh) * | 2019-09-06 | 2021-03-0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底部结构以及车辆底部结构的制造方法 |
-
2016
- 2016-09-23 CN CN201621078038.1U patent/CN20626514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04518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CN112455556A (zh) * | 2019-09-06 | 2021-03-0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底部结构以及车辆底部结构的制造方法 |
CN112455556B (zh) * | 2019-09-06 | 2022-09-02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底部结构以及车辆底部结构的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62152B2 (en) | Pillar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 |
US10377421B2 (en) | Upp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 |
JP6103142B2 (ja) |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 |
CN101522507B (zh) | 管状b柱和冲压的槛板结合件以及装配二者的方法 | |
CN107031722A (zh) | 车身前部构造 | |
CN103370258A (zh) | 车辆下部结构 | |
CN106608285A (zh) | 车身前部构造 | |
CN102632927A (zh) | 车体后部构造 | |
CN108725588A (zh) | 车身底板构造 | |
CN206265143U (zh) | 车身下部结构 | |
CA2967238A1 (en) | T-shaped joint structure | |
CN207790860U (zh) | 车身侧围结构 | |
DE102010062748B4 (de) |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einem Bodenblech und einem Seitenschweller | |
CN204781067U (zh) |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 |
JP2003127901A (ja) |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 |
CN102963435A (zh) | 一种乘员舱前立柱加强结构 | |
CN102602355A (zh) | 加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具有该加强板的rops | |
KR101795206B1 (ko) | 차량의 조인트부 강성 증대 구조 | |
CN201834061U (zh) | 一种汽车a柱 | |
JP2017144884A (ja) | キャブの後面部構造 | |
CN102717837B (zh) | 活动顶汽车的a柱及活动顶汽车 | |
KR101982863B1 (ko) | 차량의 프런트루프레일과 프런트필러인너의 연결구조 및 방법 | |
CN106882269B (zh) | 车身侧边梁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 |
CN204605964U (zh) | 汽车及其侧围和顶盖连接结构 | |
CN205256463U (zh) | 前地板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