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64950U - 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64950U CN206264950U CN201621177431.6U CN201621177431U CN206264950U CN 206264950 U CN206264950 U CN 206264950U CN 201621177431 U CN201621177431 U CN 201621177431U CN 206264950 U CN206264950 U CN 2062649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plate
- guard plates
- bottom guard
- engine bottom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该发动机底护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一支板成第一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二支板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板成第二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三支板;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和所述第三支板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凸台,所述发动机底护板通过所述安装凸台固定在车辆的底盘上;所述第二支板上设置有一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中设置有导流板和钢丝网;其中,所述进风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正对所述车辆的前桥包的位置。上述方案,通过在发动机底护板正对前桥包的位置设置进风孔,并在进风孔处设置导流板和钢丝网,实现了散热与发动机防护的均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越野车因可以满足在多种路况上行驶,也备受人们喜爱。通常情况下,越野车行驶路况较为恶劣,其发动机功率、扭矩相较于普通汽车较大,而为了保证发动机在行驶时不受外界干扰,越野车上一般会装有发动机底护板,但是装上底护板后,会影响发动机处的空气流通,造成散热受阻的问题。因越野车在恶劣路况下以四驱模式行驶时,前桥油温会急剧升高,为了保证其能较好的散热,通常会在底护板上设置开孔,以增加空气进气量,进而提高散热,但是此种方式又会造成开孔位置的防护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的发动机底护板不能同时兼顾发动机散热及发动机保护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包括:
板体;
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一支板成第一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二支板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板成第二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三支板;
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和所述第三支板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凸台,所述发动机底护板通过所述安装凸台固定在车辆的底盘上;
所述第二支板上设置有一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中设置有导流板和钢丝网;
其中,所述进风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正对所述车辆的前桥包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板包括:
第一连接板;
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成第三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二连接板;
且所述安装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进风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正对所述车辆的前桥包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网为中空的网格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结构,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贯穿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和所述第三支板。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底护板,还包括:
泄水孔,且所述泄水孔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三支板的第一加强筋结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加强筋结构,且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分别将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和所述第三支板间隔分成三部分,且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和所述第三支板的每一部分上分别设置有一安装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凸台四周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结构。
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底护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方案,通过在发动机底护板正对前桥包的位置设置进风孔,并在进风孔处设置导流板和钢丝网,此种进风孔设置方式改善了安装发动机底护板后带来的机舱散热不佳以及前桥包油温过高的问题,实现了散热与发动机防护的均衡。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发动机底护板不能同时兼顾发动机散热及发动机保护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及汽车。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包括:
板体100;
所述板体100包括:第一支板110、与所述第一支板110成第一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二支板120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板120成第二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三支板130;
所述第一支板110、所述第二支板120和所述第三支板130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凸台140,所述发动机底护板通过所述安装凸台140固定在车辆的底盘上;
所述第二支板120上设置有一进风孔(图中未示出),所述进风孔中设置有导流板151和钢丝网152;
其中,所述进风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120正对所述车辆的前桥包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流板151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角度,使得空气直接吹向前桥包表面,所述钢丝网152为中空的网格状结构,既保证了通风又改善了因开孔而造成的进风孔处防护作用下降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支板110、所述第二支板120和所述第三支板130为阶梯型连接状态,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支板110与所述第三支板130为近乎平行的设置,且第一支板110所在平面高于所述第三支板130所在的平面;所述进风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120的迎风面上,且与前桥包正对,以增大前桥包的通风量。
为了使得所述第二支板120上的安装凸台140与进风孔的设置互不干扰,所述第二支板120包括:
第一连接板121;
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21成第三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二连接板122;
且所述安装凸台14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21上,所述进风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122正对所述车辆的前桥包的位置。
为了增加所述发动机底护板的结构强度,所述板体10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结构160,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160贯穿所述第一支板110、所述第二支板120和所述第三支板130,由图1可知,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160沿所述板体100的纵向设置,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发动机底护板的尾端曲率变化较大处另设置有其他结构形式的加强筋结构。
通常情况下,所述板体10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加强筋结构160,且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160分别将所述第一支板110、所述第二支板120和所述第三支板130间隔分成三部分,且所述第一支板110、所述第二支板120和所述第三支板130的每一部分上分别设置有一安装凸台14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凸台140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发动机底护板通过设置在安装孔中的螺栓实现与底盘的连接,且所述安装凸台140为凸起结构,使得发动机底护板在安装完成后,与底盘之间具有一定间隙,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加强了发动机舱的散热效果。
为了增强所述安装凸台140的结构强度,每个所述安装凸台140的四周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结构141。
为了便于发动机底护板上积水的排出,所述发动机底护板还包括:
泄水孔161,且所述泄水孔161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三支板130的第一加强筋结构160上。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泄水孔161设置在第一加强筋结构160的最低处,保证了积水的顺利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底护板结构强度高,不仅对发动机有良好的防护作用,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安装发动机底护板带来发动机舱散热不佳以及前桥油温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底护板。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该发动机底护板的汽车,实现了对发动机的有效防护,同时保证了发动机及前桥包的散热通畅。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
所述板体包括: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一支板成第一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二支板以及与所述第二支板成第二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三支板;
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和所述第三支板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凸台,所述发动机底护板通过所述安装凸台固定在车辆的底盘上;
所述第二支板上设置有一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中设置有导流板和钢丝网;
其中,所述进风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板正对所述车辆的前桥包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板包括:
第一连接板;
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成第三预设角度连接的第二连接板;
且所述安装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进风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正对所述车辆的前桥包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为中空的网格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筋结构,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贯穿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和所述第三支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泄水孔,且所述泄水孔设置在位于所述第三支板的第一加强筋结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加强筋结构,且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结构分别将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和所述第三支板间隔分成三部分,且所述第一支板、所述第二支板和所述第三支板的每一部分上分别设置有一安装凸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底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凸台四周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结构。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底护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77431.6U CN206264950U (zh) | 2016-10-27 | 2016-10-27 | 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177431.6U CN206264950U (zh) | 2016-10-27 | 2016-10-27 | 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64950U true CN206264950U (zh) | 2017-06-20 |
Family
ID=59038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17743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264950U (zh) | 2016-10-27 | 2016-10-27 | 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26495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11276A (zh) * | 2021-05-31 | 2021-10-1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底部导流板及汽车 |
-
2016
- 2016-10-27 CN CN201621177431.6U patent/CN20626495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11276A (zh) * | 2021-05-31 | 2021-10-1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底部导流板及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74488B (zh) | 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以及汽车 | |
CN206264950U (zh) | 一种发动机底护板及汽车 | |
CN204110180U (zh) | 一种汽车门槛组件及汽车 | |
CN108945106A (zh) | 一种副车架轻量化结构 | |
CN209290155U (zh) | 一种汽车电池包安装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电动汽车 | |
CN205203130U (zh) | 后侧围板d柱下端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汽车 | |
CN204488985U (zh) | 一种赛车变截面尾翼 | |
CN202624374U (zh) | 汽车前地板横梁的连接结构 | |
CN208544333U (zh) | 一种电动车车架 | |
CN209634588U (zh) | 一种双色分体式汽车扰流板 | |
CN205330436U (zh) | 一种非金属轻量化车门结构 | |
CN209159621U (zh) | 护板结构、底部护板和车辆 | |
CN206691042U (zh) | 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 | |
CN209224918U (zh) | 一种车用悬置支架 | |
CN207523805U (zh) | 一种电动巴士车身结构 | |
CN208774896U (zh) | 具有降低风阻的eva型电动车车体结构 | |
CN208007101U (zh) | 电动汽车前地板总成 | |
CN208007068U (zh) | 电动汽车下车身框架 | |
CN205524460U (zh) | 一种副车架的连接装置 | |
CN203854744U (zh) |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连接加强结构 | |
CN206394716U (zh) | 一种拖拉机用左轮壳 | |
CN205524100U (zh) | 一种高稳定型发动机下护板 | |
CN206564274U (zh) | 电池箱安装结构 | |
CN205930903U (zh) | 前副车架连接板 | |
CN206180500U (zh) | 一种线束用橡胶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7 Address after: 10013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Renhe Town,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