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17876U - 制动管路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制动管路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17876U
CN206217876U CN201621169688.7U CN201621169688U CN206217876U CN 206217876 U CN206217876 U CN 206217876U CN 201621169688 U CN201621169688 U CN 201621169688U CN 206217876 U CN206217876 U CN 206217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hard tube
air
coupling hose
body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696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冀红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696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17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17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17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动管路及汽车,制动管路包括制动软管、制动硬管、用于与车身相连接的车身支架和用于加强制动软管与制动硬管连接的弹性夹片,车身支架设置于制动软管与制动硬管之间,弹性夹片设置于制动硬管与车身支架之间,弹性夹片的第一端与制动硬管相接触,弹性夹片的第二端与车身支架相接触,并且第二端在制动软管与制动硬管的连接过程中产生形变,使得制动软管与车身支架相抵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管路及汽车,有效地防止了制动软管与制动硬管之间出现脱落的情况,有效地保证了制动管路使用的稳定可靠性,进而提高了制动管路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Description

制动管路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管路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制动装置作为汽车的减速、停止或者保持停止的控制装置,直接影响着汽车使用的安全性能。
而现有技术中的制动装置一般采用液压制动管路构成,而液压制动管路一般包括制动软管和制动硬管,所示制动软管与所述制动硬管为嵌入式连接;然而,在实施本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液压制动管路安装不方便,并且在使用时,制动软管与制动硬管之间存在脱落的风险,影响了制动管路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动管路及汽车,可以有效地防止制动软管与制动硬管之间出现脱落的情况,有效地保证了制动管路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动管路,包括制动软管、制动硬管、用于与车身相连接的车身支架和用于加强所述制动软管与所述制动硬管连接的弹性夹片,所述车身支架设置于所述制动软管与所述制动硬管之间,所述弹性夹片设置于所述制动硬管与所述车身支架之间,所述弹性夹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制动硬管相接触,所述弹性夹片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身支架相接触,并且所述第二端在所述制动软管与所述制动硬管的连接过程中产生形变,使得所述制动软管与所述车身支架相抵顶。
如上所述的制动管路,所述第一端呈圆环结构。
如上所述的制动管路,所述制动硬管穿过所述圆环结构的中部与所述制动软管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制动管路,所述第二端包括多个弹性接触头,所述弹性接触头均匀设置于所述圆环结构的圆周上。
如上所述的制动管路,所述多个弹性接触头呈条形结构,并且所述弹性接触头沿靠近所述车身支架的方向逐渐展开。
如上所述的制动管路,所述制动硬管上设置有六角接头,所述六角接头的下端与所述弹性夹片的第一端相接触。
如上所述的制动管路,所述制动软管与所述制动硬管为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的制动管路,所述制动硬管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制动软管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制动软管和所述制动硬管通过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配合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制动管路,所述车身支架呈矩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制动管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管路及汽车,通过在制动硬管与车身支架之间设置弹性夹片,而该弹性夹片的一端可以随着制动软管与制动硬管的靠近而产生弹性形变,进而可以使得制动软管与车身支架相抵顶,弹性夹片的第一端与制动硬管相抵顶,第二端与车身支架相抵顶,进而实现了制动软管与制动硬件的稳定连接,有效地防止了制动软管与制动硬管之间出现脱落的情况,有效地保证了制动管路使用的稳定可靠性,进而提高了制动管路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动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动管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制动软管; 2、制动硬管;
201、六角接头; 3、车身支架;
4、弹性夹片; 401、第一端;
402、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动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制动管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夹片4的结构示意图;参考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动管路,包括制动软管1、制动硬管2、用于与车身相连接的车身支架3和用于加强制动软管1与制动硬管2连接的弹性夹片4,车身支架3设置于制动软管1与制动硬管2之间,弹性夹片4设置于制动硬管2与车身支架3之间,弹性夹片4的第一端401与制动硬管2相接触,弹性夹片4的第二端402与车身支架3相接触,并且第二端402在制动软管1与制动硬管2的连接过程中产生形变,使得制动软管1与车身支架3相抵顶。
本实施例对于制动软管1和制动硬管2的具体形状结构以及具体构成材料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一般情况下,将制动硬管2的材料可以设置为20号钢和紫铜管,使得制动硬管2具有良好的定形效果和散热性能,将制动软管1的材料可以主要设置为尼龙管PA11,还可以将制动软管1设置为带中间编织层的丁腈橡胶管,这样使得制动软管1有挠度,并且也有效地提高了制动软管1的承压性能,进而提高了制动管路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此外,本实施例对于制动软管1与制动硬管2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制动软管1和制动硬管2设置为通过连接件(螺钉、螺母、螺栓或者螺柱等等)相连接,其中,较为优选的,可以将制动软管1与制动硬管2设置为螺纹连接,具体的,可以将制动硬管2上设置有外螺纹,在制动软管1上设置有内螺纹,制动软管1和制动硬管2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相连接,这样有效地实现了制动软管1和制动硬管2的稳定连接,有效地防止了制动软管1和制动硬管2出现脱离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例对于车身支架3的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将车身支架3设置为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等等,其中,较为优选的,将车身支架3呈矩形结构,将车身支架3设置为矩形结构,可以方便将车身支架3焊接到车身上,并且能够有效地保证车身支架3与车身连接的稳定可靠性。
具体应用时,制动软管1和制动硬管2螺纹连接,并且将车身支架3焊接到车身上,此时,弹性夹片4的第一端401与制动硬管2相接触,第二端402与车身支架3的上表面相接触,在制动软管1与制动硬管2进行连接的过程中,弹性夹片4的第二端402产生弹性形变,对制动硬管2产生反向弹力,进而使得第一端401与制动硬管2相抵顶,第二端402与车身支架3的上表面相抵顶,并且使得制动软管1与车身支架3的下表面相抵顶,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制动软管1与制动硬管2的稳定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动管路,通过在制动硬管2与车身支架3之间设置弹性夹片4,而该弹性夹片4的第二端402可以随着制动软管1与制动硬管2的靠近而产生弹性形变,进而可以使得制动软管1与车身支架3相抵顶,弹性夹片4的第一端401与制动硬管2相抵顶,第二端402与车身支架3相抵顶,进而实现了制动软管1与制动硬件的稳定连接,有效地防止了制动软管1与制动硬管2之间出现脱落的情况,有效地保证了制动管路使用的稳定可靠性,进而提高了制动管路的实用性,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附图1-3可知,本实施例对于弹性夹片4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进行设置,其中,较为优选的,将弹性夹片4的第一端401设置呈圆环结构;此时,可以将制动硬管2设置为穿过圆环结构的中部与制动软管1相连接;即弹性夹片4的第一端401为封闭式结构;此外,可以将弹性夹片4的第二端402设置为包括多个弹性接触头,弹性接触头均匀设置于圆环结构的圆周上;进一步的,可以将多个弹性接触头设置为条形结构,并且还可以将条形结构的弹性接触头设置为沿靠近车身支架3的方向逐渐展开;即此时的弹性接触头所占用的空间面积沿靠近车身支架3的方向逐渐增大,此时的第二端402在制动硬管2和制动软管1进行螺纹连接的过程中,会容易随着制动硬管2和制动软管1的靠近产生形变,进而保证了制动管路使用的稳定可靠性。
此外,在弹性夹片4与制动硬管2相接触时,为了提高弹性夹片4固定制动软管1和制动硬管2稳定连接的效果,将制动硬管2上设置有六角接头201,六角接头201的下端与弹性夹片4的第一端401相接触,并且可以将六角接头201设置为套设于制动硬管2外侧,这样使得六角接头201的尺寸大于制动硬管2的尺寸,有效地提高了弹性夹片4与制动硬管2相接触的稳定可靠性,进一步保证了制动硬管2与制动软管1之间连接的稳定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上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制动管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通过设置的制动管路,有效地提高了汽车制动操作使用的安全可靠性,进而提高了汽车的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制动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软管、制动硬管、用于与车身相连接的车身支架和用于加强所述制动软管与所述制动硬管连接的弹性夹片,所述车身支架设置于所述制动软管与所述制动硬管之间,所述弹性夹片设置于所述制动硬管与所述车身支架之间,所述弹性夹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制动硬管相接触,所述弹性夹片的第二端与所述车身支架相接触,并且所述第二端在所述制动软管与所述制动硬管的连接过程中产生形变,使得所述制动软管与所述车身支架相抵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呈圆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硬管穿过所述圆环结构的中部与所述制动软管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包括多个弹性接触头,所述弹性接触头均匀设置于所述圆环结构的圆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弹性接触头呈条形结构,并且所述弹性接触头沿靠近所述车身支架的方向逐渐展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硬管上设置有六角接头,所述六角接头的下端与所述弹性夹片的第一端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软管与所述制动硬管为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硬管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制动软管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制动软管和所述制动硬管通过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的配合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架呈矩形结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动管路。
CN201621169688.7U 2016-11-02 2016-11-02 制动管路及汽车 Active CN206217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69688.7U CN206217876U (zh) 2016-11-02 2016-11-02 制动管路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69688.7U CN206217876U (zh) 2016-11-02 2016-11-02 制动管路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17876U true CN206217876U (zh) 2017-06-06

Family

ID=58788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69688.7U Active CN206217876U (zh) 2016-11-02 2016-11-02 制动管路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178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8994A (zh) * 2020-10-21 2021-01-2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8994A (zh) * 2020-10-21 2021-01-2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
CN112248994B (zh) * 2020-10-21 2021-12-07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管路连接固定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17876U (zh) 制动管路及汽车
CA2593305A1 (en) Flared brake tube connector
CN207333374U (zh) 防松动电杆抱箍
CN201809633U (zh) 一种抱合式双向刹车片的新型结构
CN104696642A (zh) 带夹紧装置的软管接头
CN204055819U (zh) 新型机车制动系统
CN207535879U (zh) 一种车辆使用的间隙式刹车装置
CN209557400U (zh) 一种半圆形抱箍
CN207554541U (zh) 一种驻车拉锁装置
CN203186337U (zh) 一种汽车制动系统制动操作单元排气管固定结构
CN204193424U (zh) 一种新型防滑登杆工具
CN203714111U (zh) 自行车安全刹车装置
CN201672174U (zh) 高压软管
CN203230719U (zh) 一种刹车导管
CN203677918U (zh) 一种安全压杆锁紧装置
CN204239558U (zh) 一种用于刹车卡钳防尘套
CN203927156U (zh) 一种空气制动系统及其管路接头
CN204297008U (zh) 线闸变力矩闸把
CN203793319U (zh) 一种驻车制动手柄
CN204546408U (zh) 鼓式刹车片装配装置
CN202744872U (zh) 可调节式钢丝绳结构
CN107289200A (zh) 一种活动式管卡抱箍
CN203655983U (zh) 摩托车用调节制动器
CN205524200U (zh) 一种可调式制动连杆
CN203063919U (zh) 一种防倒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