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05657U - 引导辊单元以及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引导辊单元以及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05657U
CN206205657U CN201590000375.6U CN201590000375U CN206205657U CN 206205657 U CN206205657 U CN 206205657U CN 201590000375 U CN201590000375 U CN 201590000375U CN 206205657 U CN206205657 U CN 206205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connection member
main body
guide roller
roll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900003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恒见正行
中静裕
中静一裕
伊藤芳史
池田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05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05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6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slidable; foldab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1/00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 E05F11/02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for wings in general, e.g. fanlights
    • E05F11/04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for wings in general, e.g. fanlights with cords, chains or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1/00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 E05F11/54Man-operated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wings, including those which also operate the fastening for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4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 E05F15/646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allowing or involving a secondary movement of the wing, e.g. rotational or transvers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ing And Opening Devices For Wings, And Checks For Wing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Abstract

引导辊单元以及车辆用滑动门装置,包括:单元主体,其具有能够在导轨所形成的轨道上滚动的引导辊并将滑动门支承于车身;以及绳索连接部件,其是通过紧固相对于所述单元主体固定的所述绳索连接部件,从彼此相反的方向连接有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布设的两根驱动绳索。

Description

引导辊单元以及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导辊单元以及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用的滑动门装置具备引导辊单元,该引导辊单元具有在导轨所形成的轨道上滚动的引导辊且将滑动门支承于车身。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滑动门装置中,在沿着导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布设的两根驱动绳索从彼此相反的方向连接于引导辊单元。而且,通过牵引这些驱动绳索,能够使滑动门沿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1330号公报
在这样的滑动门装置中,引导辊单元配置于车身与滑动门之间的狭窄的间隙中。因此,将各驱动绳索连接于引导辊单元的作业极为繁杂。而且,这成为妨碍组装作业的效率化的一个原因,因此,在这一方面还留有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容易地进行驱动绳索的连接作业的引导辊单元以及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引导辊单元包括:单元主体,其具有能够在导轨所形成的轨道上滚动的引导辊并将滑动门支承于车身;以及绳索连接部件,其是通过紧固相对于所述单元主体固定的所述绳索连接部件,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布设的两根驱动绳索从彼此相反的方向连接于该绳索连接部件,所述绳索连接部件在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紧固于所述单元主体。
在上述引导辊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单元主体和所述绳索连接部件分别具备紧固部和定位部,该紧固部具有紧固用的孔部,所述单元主体的紧固部和所述绳索连接部件的紧固部在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彼此抵接,所述单元主体的定位部和所述绳索连接部件的定位部在与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彼此抵接。
在上述引导辊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单元主体和所述绳索连接部件分别具有止转部,所述单元主体的止转部和所述绳索连接部件的止转部为了能够限制紧固时的所述绳索连接部件与所述单元主体之间的相对旋转而彼此卡合。
在上述引导辊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绳索连接部件具有卡合于所述引导辊的支承轴的卡合部。
在上述引导辊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绳索连接部件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部和分别设于所述纵壁部的上端和下端的凸缘部,该凸缘部分别具有供所述两根驱动绳索连接的连接部。
在上述引导辊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绳索连接部件具备供所述两根驱动绳索分别连接的具有钩形状的连接部,各所述驱动绳索的端部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在容许所述端部沿着所述钩形状动作的同时嵌合于所述连接部,在各所述驱动绳索的端部向从所述连接部脱离的方向动作的情况下,该端部通过与所述导轨或所述车身相干涉,从而从所述连接部脱离的动作被限制。
在上述引导辊单元中,也可以是,各所述连接部具有钩形状,各所述驱动绳索的端部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在容许所述端部沿着所述钩形状动作的同时嵌合于所述连接部,在各所述驱动绳索的端部向从所述连接部脱离的方向动作的情况下,该端部通过与所述导轨或所述车身相干涉,从而从所述连接部脱离的动作被限制。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滑动门装置,包括:设于车身的导轨;滑动门;以及上述引导辊单元,该引导辊单元是以使所述滑动门能够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的方式将所述滑动门支承于所述导轨的引导辊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滑动门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从车辆的后方观察介于中央轨道与滑动门之间的引导辊单元的图。
图3是从滑动门朝向车身观察图2的引导辊单元时的立体图。
图4是从车身朝向滑动门观察图2的引导辊单元时的立体图。
图5是具备图2的引导辊单元的滑动门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6是连结于中央轨道的图2的引导辊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图6的引导辊单元的、组装前的单元主体和绳索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单元主体和绳索连接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图7的单元主体和绳索连接部件的俯视图。
图10是从车辆的后方观察图7的单元主体和绳索连接部件的图。
图11的(a)和(b)是分别表示两根驱动绳索相对于设于图7的绳索连接部件的连接部的连接步骤的说明图。
图12的(a)和(b)是分别表示图11的(a)和图11的(b)的两根驱动绳索的防脱离构造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具备通过沿车辆前后方向(图1中,左右方向)移动而能够开闭被设于车身2的侧面(车身侧面2a)的门开口部3的滑动门4。
详细说明的话,在车身侧面2a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导轨10。导轨10包括分别设于门开口部3的后方、上缘部以及下缘部(图1中,右侧、上侧以及下侧)的中央轨道11、上轨道12以及下轨道13。另外,在这些导轨10(11~13)上分别连结有具有能够在该导轨10所形成的轨道(T1、T2)上滚动的引导辊20的引导辊单元21~23。这些引导辊单元21~23将滑动门4支承于车身2(详细地说是导轨10),能够使滑动门4进行沿着导轨10的延伸方向的前后移动。滑动门4、导轨10以及引导辊单元21~23形成滑动门装置30。
如图1和图2所示,在门开口部3的后方的车身侧面2a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图2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槽状的凹部31。中央轨道11具有向车外方向(图2中,左侧)开口的截面大致沟道形状,配置于该凹部31内。
中央轨道11包括:侧壁部11a,其沿着凹部31的底面31a延伸;上壁部11b和下壁部11c,其从该侧壁部11a的上端和下端向车外方向延伸,并且彼此相对地配置;以及外壁部11d,其与侧壁部11a相对。引导辊单元21具备多个引导辊20,该多个引导辊20在下壁部11c和外壁部11d(或者侧壁部11a)的内壁面所形成的轨道T1、T2上滚动。
图2~如图4所示,引导辊单元21具备支承臂40,支承臂40具有支承引导辊20而要与中央轨道11相连结的一端(顶端)以及要与滑动门4相连结的另一端(基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支承臂40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塑性加工(折弯加工)而形成。具体地说,支承臂40具有大致L字型的板状部,其具备:臂部41,其板面朝向车辆上下方向(图2中,上下方向);以及竖立设置部42,其以其板面朝向车辆内外方向(图2中,左右方向)的方式从臂部41的一端朝向上方延伸。而且,上述各引导辊20设于该竖立设置部42的上端部分。
具体地说,在竖立设置部42的上端部分设有支承轴43。支承轴43贯通竖立设置部42,朝向车身侧面2a延伸。另外,在支承轴43的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图2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设有从竖立设置部42的上端朝向车身侧面2a延伸的一对凸缘部44。在这些凸缘部44上分别设有以沿厚度方向贯通这些凸缘部44的形态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支承轴45。引导辊单元21具备被一个支承轴43轴支承的负载辊46和分别被两个支承轴45轴支承的一对垂直辊47。
如图2所示,负载辊46在竖立设置部42的与车身侧面2a相对的一侧(图2中,右侧)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另外,各垂直辊47在相对应的凸缘部44的上方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在负载辊46配置于上壁部11b与下壁部11c之间、各垂直辊47配置于侧壁部11a与外壁部11d之间的状态下,支承臂40的竖立设置部42相对于中央轨道11连结。
负载辊46在中央轨道11的下壁部11c所形成的轨道T1上滚动,各垂直辊47在外壁部11d(或者侧壁部11a)所形成的轨道T2上滚动。引导辊单元21由此能够沿着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移动。
负载辊46具有比形成于下壁部11c的车外侧端部与外壁部11d的下端部之间的间隙大的轮径。另外,各垂直辊47具有比侧壁部11a与外壁部11d之间的间隔稍小的轮径。由此,借助这些引导辊20(46、47)连结于中央轨道11的引导辊单元21构成为不从中央轨道11脱离。
如图2~图4所示,支承臂40配置于车身2与滑动门4之间,在支承臂40的基端(图2中,左侧的端部)形成有在容许滑动门4相对于引导辊单元21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L的相对转动的同时能够将滑动门4连结于引导辊单元21的门连结部50。
具体地说,支承臂40具备从沿与车身2和滑动门4相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臂部41的侧端朝向上方延伸的侧板部51。在该侧板部51的上端设有以与臂部41大致平行的方式与该臂部41相对地延伸的连结凸缘52。在连结凸缘52和臂部41上分别形成有彼此同轴且相对的圆孔53、54。通过将具有上述转动轴线L的轴状部件55贯穿于这些圆孔53、54,从而形成门连结部50。
如图5所示,滑动门4能够在关闭门开口部3的全闭位置(图5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与比全闭位置靠车辆后方(图5中,右侧)的全开位置之间移动。滑动门4被配置为:在全闭位置,滑动门4的外表面(外观面)相对于设有中央轨道11的车身侧面2a大致平齐。另外,滑动门4在从全闭位置向车辆后方移动了的情况下,如图5中以实线所示那样,以不与车身侧面2a相干涉的方式配置于比该车身侧面2a靠车宽度方向外侧(图5中,下侧)的位置。通过使各导轨10的车辆前侧部分朝向车宽度方向内侧(图5中,上侧)弯曲,从而确保滑动门4的这样的开闭动作。
在引导辊单元21经过导轨10(中央轨道11)的上述弯曲部分时,该引导辊单元21相对于滑动门4绕上述门连结部50的转动轴线L转动。由此,滑动门4无论其动作位置如何,都能够维持在配置为相对于车身侧面2a大致平行的状态。
如图3~图5所示,滑动门装置30具备沿着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布设的两根驱动绳索61、62。另外,驱动绳索61的端部61e和驱动绳索62的端部62e从彼此相反的方向与上述引导辊单元21相连接。滑动门装置30通过借助这些驱动绳索61、62牵引引导辊单元21,能够使滑动门4进行开闭动作。
详细说明的话,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装置30具备以未图示的马达为驱动源而能够卷绕上述驱动绳索61、62中的一者并且放出另一者的卷筒装置63。
卷筒装置63配置于中央轨道11附近的车身2内,具有配置于中央轨道11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分的卷筒收纳部63a。在该卷筒装置63上连结有朝向车辆前方和后方延伸的两根引导管65、66。上述驱动绳索61、62分别经由这些引导管65、66向中央轨道11的前端11f附近(图5中,左侧的端部附近)和后端11r附近(图5中,右侧的端部附近)引出。
在中央轨道11的前端11f和后端11r的附近分别设有滑轮67、68。驱动绳索61、62分别通过卷挂于这些滑轮67、68而沿着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布设。
具体地说,经由引导管65引出到中央轨道11的前端11f附近的第1驱动绳索61通过卷挂于滑轮67而以沿着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的方式从前端11f朝向后端11r布设。同样地,经由引导管66引出到中央轨道11的后端11r附近的第2驱动绳索62通过卷挂于滑轮68而以沿着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的方式从后端11r朝向前端11f布设。第1驱动绳索61布设于中央轨道11的下方,第2驱动绳索62布设于中央轨道11内。由此,第1驱动绳索61和第2驱动绳索62不彼此干涉,第1驱动绳索61的端部61e从与中央轨道11的前端11f相对应的一侧连接于引导辊单元21,第2驱动绳索62的端部62e从与中央轨道11的后端11r相对应的一侧连接于引导辊单元21。
通过卷筒装置63卷绕第1驱动绳索61,从而被该驱动绳索61牵引的引导辊单元21朝向中央轨道11的前端11f移动。另外,通过卷筒装置63卷绕第2驱动绳索62,从而被该驱动绳索62牵引的引导辊单元21朝向中央轨道11的后端11r移动。由此,能够使支承于引导辊单元21的滑动门4进行开闭动作。
(驱动绳索的连接构造)
接下来,说明引导辊单元21中的驱动绳索61、62的连接构造。
如图6~图8所示,引导辊单元21具备能够将滑动门4支承于车身2的单元主体70以及相对于该单元主体70彼此独立地形成的绳索连接部件80。单元主体70包括所述支承臂40和多个引导辊20。
驱动绳索61、62相对于引导辊单元21的连接作业可在中央轨道11的后端11r进行。即,单元主体70已经介于滑动门4与中央轨道11之间。另外,沿着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从彼此相反的方向布设的两驱动绳索61、62分别预先连接于绳索连接部件80。而且,通过将该绳索连接部件80紧固于单元主体70,从而驱动绳索61、62的连接作业完成。
如图8~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绳索连接部件80与支承臂40同样地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塑性加工(折弯加工)而形成。该绳索连接部件80具备与支承臂40的臂部41和竖立设置部42相类似的、形成大致L字型的板状部的基部81和纵壁部82。绳索连接部件80以基部81配置于臂部41的下方、纵壁部82配置于竖立设置部42的车宽度方向内侧(图10中,右侧)的方式组装于单元主体70。此时,单元主体70的臂部41和绳索连接部件80的基部81在与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图10中,纸面前后方向)交叉(大致正交)的方向、即上下方向上以彼此重叠的状态配置。另外,单元主体70的竖立设置部42和绳索连接部件80的纵壁部82在与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交叉(大致正交)的方向、即车辆内外方向上以彼此重叠的状态配置。在支承臂40的臂部41和绳索连接部件80的基部81上分别设有用于紧固两者的紧固部即紧固凸缘83、84。
这些紧固凸缘83、84分别从配置于与中央轨道11的后端11r相对应的一侧(图9中,下侧)的臂部41的侧端和基部81的侧端向上方(图10中,上侧)延伸。在单元主体70的紧固凸缘83形成有螺纹接合于紧固用的螺栓85的螺孔86。在绳索连接部件80的紧固凸缘84形成有供该螺栓85贯穿的贯通孔87。螺孔86和贯通孔87作为紧固用的孔部发挥功能。
通过如上述这样将绳索连接部件80组装于单元主体70,两者的紧固凸缘83、84以在沿着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彼此重叠的状态配置。通过利用螺栓85紧固该两紧固凸缘83、84,从而固定单元主体70和绳索连接部件80。
另外,绳索连接部件80具备在组装于单元主体70的组装状态下从纵壁部82的上端朝向车身侧面2a(图9和图10中,右侧)延伸的凸缘部88。在该凸缘部88形成有具有与设于单元主体70的垂直辊47的支承轴45的直径大致相等(稍大)的直径的大致圆孔状的嵌合孔89。在垂直辊47的支承轴45插入到该嵌合孔89内的状态下,凸缘部88配置于单元主体70的凸缘部44的下方。
绳索连接部件80的纵壁部82的下端侧部分分成两股。该分成两股的部分的一者形成上述基部81。另外,该分成两股的部分的另一者与设于上述纵壁部82的上端的凸缘部88同样地形成了在组装状态下朝向车身侧面2a延伸的凸缘部90。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驱动绳索61、62分别连接于这些以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两凸缘部88、90。
如图3、图4、图11的(a)以及图11的(b)所示,在设于纵壁部82的下端的凸缘部(下侧的凸缘部)90上设有连接部91,该连接部91要与用于将引导辊单元21朝向中央轨道11的前端11f(图11中,左侧)牵引的第1驱动绳索61相连接。在设于纵壁部82的上端的凸缘部(上侧的凸缘部)88上设有连接部92,该连接部92要与用于将引导辊单元21朝向中央轨道11的后端11r(图11中,右侧)牵引的第2驱动绳索62相连接。
这些连接部91、92具有钩形状(hook形状)。具体地说,这些连接部91、92的钩形状的顶端分别朝向与所对应的驱动绳索61、62的牵引方向相反的方向。在驱动绳索61、62的端部61e、62e上分别形成有能够与这些连接部91、92相嵌合的连接孔93、94。
如图11的(a)和图11的(b)所示,驱动绳索61、62分别通过使形成于其端部61e、62e的连接孔93、94从与牵引方向相反的一侧嵌合于连接部91、92的钩形状而与绳索连接部件80连接。此时,驱动绳索61、62的端部61e、62e分别以沿着连接部91、92的钩形状的方式各转动了预定角度θ1、θ2。由此各驱动绳索61、62的延伸方向与牵引方向相一致,端部61e、62e不从所对应的连接部91、92脱离,各驱动绳索61、62能够稳定地牵引引导辊单元21。
如图8所示,绳索连接部件80在上侧的凸缘部88配置于中央轨道11内、下侧的凸缘部90配置于中央轨道11的下方的状态下紧固于单元主体70。如图12的(a)和图12的(b)所示,在该紧固状态下,连接于这些凸缘部88、90的驱动绳索61、62的端部61e、62e通过与中央轨道11或车身侧面2a相干涉而限制从连接部91、92脱离的动作。
具体地说,如图12的(a)所示,布设于中央轨道11的下方的第1驱动绳索61的端部61e通过从牵引方向(图12中,左方向)沿与连接时的转动方向(图11中,逆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图12中,顺时针方向)转动预定角度θ3,而与车身侧面2a相干涉。另外,如图12的(b)所示,布设于中央轨道11内的第2驱动绳索62的端部62e通过从牵引方向(图12中,右方向)沿与连接时的转动方向(图11中,顺时针方向)相反的方向(图12中,逆时针方向)转动预定角度θ4,而与中央轨道11(的紧固部件)相干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容许这些端部61e、62e的转动的预定角度θ3、θ4分别设定为比从所对应的连接部91、92脱离所需要的预定角度θ1、θ2小的值(θ1>θ3,θ2>θ4),从而抑制了驱动绳索61、62的脱离。
接下来,说明将驱动绳索61、62相对于如上述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引导辊单元21连接时的作业步骤。
首先,将沿着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驱动绳索61、62的端部61e、62e分别从彼此相反的布设方向相对于绳索连接部件80连接(参照图11的(a)和图11的(b))。
接下来,如图9所示,连接有驱动绳索61、62的状态的绳索连接部件80从与中央轨道11的后端11r相对应的一侧沿着延伸方向组装于连结于中央轨道11的状态的单元主体70。此时,连接有第2驱动绳索62的上侧的凸缘部88配置于中央轨道11内。然后,通过单元主体70的紧固凸缘83和绳索连接部件80的紧固凸缘84相抵接,从而确定沿着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组装位置。
另外,如图10所示,在该状态下,使绳索连接部件80的纵壁部82抵接于单元主体70的支承臂40的竖立设置部42。由此,确定与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车辆内外方向上的组装位置。
从该状态起使绳索连接部件80向上方移动。此时,将垂直辊47的支承轴45向形成于上侧的凸缘部88的嵌合孔89内插入。利用该上方移动,支承臂40的臂部41和绳索连接部件80的基部81相抵接,确定与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组装位置。
通过如此地使单元主体70的支承臂40(的臂部41和竖立设置部42)和绳索连接部件80(的基部81和纵壁部82)抵接,能够将紧固凸缘83的螺孔86和紧固凸缘84的贯通孔87相对位。通过将螺栓85经由贯通孔87旋装于螺孔86并紧固该螺栓85,从而将绳索连接部件80固定于单元主体70。由此,驱动绳索61、62相对于引导辊单元21的连接作业完成。
驱动绳索61、62的张力调整可在这样的相对于引导辊单元21的连接作业后进行。由此,能够利用驱动绳索61、62对引导辊单元21进行牵引。
以上,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1)引导辊单元21具备单元主体70,该单元主体70具有能够在导轨10(中央轨道11)所形成的轨道T1、T2上滚动的多个引导辊20并将滑动门4支承于车身2。另外,引导辊单元21具备相对于单元主体70彼此独立地形成的绳索连接部件80。沿着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布设的两根驱动绳索61、62从彼此相反的方向连接于该绳索连接部件80。该绳索连接部件80可通过紧固固定于单元主体70。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预先连接有驱动绳索61、62的绳索连接部件80紧固于单元主体70,能够减少在车身2与滑动门4之间的间隙进行的作业。由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驱动绳索的连接作业。
另外,通过彼此独立地形成单元主体70和绳索连接部件80,无论绳索连接部件80的形状如何,都能够确保较高的支承刚性。其结果,能够追求更合适地连接驱动绳索61、62并利用该驱动绳索61、62牵引引导辊单元21的最佳形状。
(2)绳索连接部件80可在沿着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紧固于单元主体70。即,成为作业空间的车身2与滑动门4之间的间隙朝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开口。因此,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容易地将绳索连接部件80紧固于单元主体70。
(3)单元主体70具备紧固凸缘83,该紧固凸缘83具有螺纹接合于紧固用的螺栓85的螺孔86,绳索连接部件80具备紧固凸缘84,该紧固凸缘84具有供该螺栓85贯穿的贯通孔87。这些紧固凸缘83、84在沿着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彼此抵接。另外,单元主体70的支承臂40和绳索连接部件80分别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塑性加工(折弯加工)而形成。并且,这些支承臂40和绳索连接部件80分别具备具有大致L字型的折弯板形状的定位部(支承臂40的臂部41和竖立设置部42,以及绳索连接部件80的基部81和纵壁部82)。而且,单元主体70和绳索连接部件80在与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交叉的两个方向(车辆内外方向和上下方向)上以这些定位部彼此抵接的状态被组装。
采用上述结构,在由与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交叉的两个方向规定的平面上,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绳索连接部件80相对于该单元主体70的定位。由此,通过能够进行紧固用的孔部(螺孔86和贯通孔87)之间的对位,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绳索连接部件80相对于单元主体70的紧固作业。
(4)在绳索连接部件80上设有作为可卡合于垂直辊47(引导辊20)的支承轴45的卡合部发挥功能的嵌合孔89。
即,垂直辊47的支承轴45沿着与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也就是说单元主体70和绳索连接部件80的紧固方向大致正交(交叉)的方向延伸。因而,采用上述结构,利用支承轴45和嵌合孔89的卡合关系,能够容易地进行绳索连接部件80相对于单元主体70的定位。另外,在使用螺栓85进行紧固作业时,通过使彼此卡合的嵌合孔89和支承轴45作为止转部发挥功能,限制绳索连接部件80与单元主体70之间的相对旋转。由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绳索连接部件80相对于单元主体70的紧固作业。
(5)绳索连接部件80具备设于纵壁部82的上端和下端的凸缘部88、90。供驱动绳索61、62连接的连接部91、92分别设于这些凸缘部88、90。
采用上述结构,在驱动绳索61、62互不干涉的合适的状态下,能够将该驱动绳索61、62连接于绳索连接部件80。由此,能够确保引导辊单元21的顺利的动作。
(6)在绳索连接部件80上设有具有钩形状的连接部91、92。另外,在驱动绳索61、62的端部61e、62e分别形成有连接孔93、94,连接孔93、94作为嵌合部发挥功能,该嵌合部在容许端部61e、62e沿着连接部91、92的钩形状动作(转动)的同时嵌合于连接部91、92。在这些驱动绳索61、62的端部61e、62e向从所对应的连接部91、92脱离的方向动作的情况下,该端部61e、62e与中央轨道11或车身侧面2a相干涉,从而限制端部61e、62e的从连接部91、92脱离的动作。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更容易地进行驱动绳索61、62的连接作业。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已连接于引导辊单元21的驱动绳索61、62的脱离。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这样进行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绳索61、62可连接于连结于中央轨道11的引导辊单元21。然而,也可以是驱动绳索61、62可连接于与设于例如上轨道12、下轨道13等其他部位的导轨10相连结的引导辊单元(22、23)。
·单元主体70的支承臂40的形状和绳索连接部件80的形状也可以任意地改变。
·另外,驱动绳索61、62要连接的连接部91、92也可以不是必须设于凸缘部88、90。并且,也可以改变驱动绳索61、62与连接部91、92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也可以是连接部91、92具有孔形状,驱动绳索61、62的端部61e、62e为钩形状。另外,也可以是两者为钩形状。或者,也可以采用例如卡挂、紧固(螺钉固定)等嵌合以外的连接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引导辊单元21朝向中央轨道11的前端11f牵引的第1驱动绳索61布设于中央轨道11的下方,将引导辊单元21朝向后端11r牵引的第2驱动绳索62布设于中央轨道11内。然而,不限于此,驱动绳索61、62的布设位置也可以改变。例如,也可以是第1驱动绳索61布设于中央轨道11内、第2驱动绳索62布设于中央轨道11的下方的结构。也可以是驱动绳索61、62这两者布设于中央轨道11内的结构或者布设于中央轨道11外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了,通过将垂直辊47的支承轴45向形成于绳索连接部件80的嵌合孔89插入,从而在进行紧固作业时,使彼此卡合的嵌合孔89和支承轴45作为止转部发挥功能。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将供负载辊46的支承轴43插入的卡合孔设于绳索连接部件80的结构。另外,该绳索连接部件80的卡合部也可以是例如凹部、缺口等、或者壁部等,不是必须是孔部。例如,另外,关于不利用引导辊20的支承轴等、止转部的结构,也是也可以任意地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了绳索连接部件80相对于单元主体70的紧固方向是沿着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但也可以采用从其他方向进行紧固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了,在与导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车辆上下方向上,支承臂40的定位部(臂部41)和绳索连接部件80的定位部(基部81)彼此抵接,在与导轨的延伸方向大致正交的内外方向上,支承臂40的定位部(竖立设置部42)和绳索连接部件80的定位部(纵壁部82)彼此抵接。然而,不限于此,“导轨的延伸方向”以及与其交叉的“两个方向”也可以不是必须为彼此正交的关系。另外,也可以是在与导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一方向上支承臂40的定位部和绳索连接部件80的定位部彼此抵接的结构。作为这样的结构也能够在该中央轨道11的延伸方向上进行两者的定位。

Claims (8)

1.一种引导辊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元主体,该单元主体具有能够在导轨所形成的轨道上滚动的引导辊,且将滑动门支承于车身;以及
绳索连接部件,该绳索连接部件是通过紧固相对于所述单元主体固定的绳索连接部件,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布设的两根驱动绳索从彼此相反的方向连接于该绳索连接部件,
所述绳索连接部件在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紧固于所述单元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辊单元,其中,
所述单元主体和所述绳索连接部件分别具备紧固部和定位部,该紧固部具有紧固用的孔部,
所述单元主体的紧固部和所述绳索连接部件的紧固部在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彼此抵接,
所述单元主体的定位部和所述绳索连接部件的定位部在与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彼此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辊单元,其中,
所述单元主体和所述绳索连接部件分别具有止转部,所述单元主体的止转部和所述绳索连接部件的止转部为了能够限制紧固时的所述绳索连接部件与所述单元主体之间的相对旋转而彼此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辊单元,其中,
所述绳索连接部件具有卡合于所述引导辊的支承轴的卡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辊单元,其中,
所述绳索连接部件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壁部和分别设于所述纵壁部的上端和下端的凸缘部,该凸缘部分别具有供所述两根驱动绳索连接的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辊单元,其中,
所述绳索连接部件具备供所述两根驱动绳索分别连接的具有钩形状的连接部,
各所述驱动绳索的端部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在容许所述端部沿着所述钩形状动作的同时嵌合于所述连接部,
在各所述驱动绳索的端部向从所述连接部脱离的方向动作的情况下,该端部通过与所述导轨或所述车身相干涉,从而从所述连接部脱离的动作被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导辊单元,其中,
各所述连接部具有钩形状,
各所述驱动绳索的端部具有嵌合部,该嵌合部在容许所述端部沿着所述钩形状动作的同时嵌合于所述连接部,
在各所述驱动绳索的端部向从所述连接部脱离的方向动作的情况下,该端部通过与所述导轨或所述车身相干涉,从而从所述连接部脱离的动作被限制。
8.一种车辆用滑动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于车身的导轨;
滑动门;以及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引导辊单元,该引导辊单元是以使所述滑动门能够沿着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的方式将所述滑动门支承于所述导轨的引导辊单元。
CN201590000375.6U 2014-05-30 2015-05-21 引导辊单元以及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Active CN20620565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2287 2014-05-30
JP2014112287A JP2015224531A (ja) 2014-05-30 2014-05-30 ガイドローラ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PCT/JP2015/064588 WO2015182476A1 (ja) 2014-05-30 2015-05-21 ガイドローラユニット及び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05657U true CN206205657U (zh) 2017-05-31

Family

ID=54698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90000375.6U Active CN206205657U (zh) 2014-05-30 2015-05-21 引导辊单元以及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224531A (zh)
CN (1) CN206205657U (zh)
WO (1) WO20151824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9162B2 (ja) * 2015-11-17 2017-03-22 株式会社大一商会 遊技機
CN106193865B (zh) * 2016-07-28 2018-03-16 芜湖莫森泰克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电动滑门中铰链结构
JP7354500B2 (ja) * 2019-12-18 2023-10-03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3857B2 (ja) * 1996-06-12 2002-02-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開閉用ベルトの連結具
JP3590757B2 (ja) * 2000-06-01 2004-11-17 日本ケーブ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エンド係止方法および係止具
JP4181079B2 (ja) * 2004-03-31 2008-11-12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車両スライド扉用動力スライド装置のテンション機構
JP5359194B2 (ja) * 2008-10-29 2013-12-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JP5225917B2 (ja) * 2009-03-31 2013-07-03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パワースライ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82476A1 (ja) 2015-12-03
JP2015224531A (ja) 2015-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05657U (zh) 引导辊单元以及车辆用滑动门装置
CN105229251A (zh) 用于打开和关闭车门的装置
KR101085826B1 (ko) 마찰차를 이용한 호이스트
CN207449588U (zh) 车门模块
CN105692448B (zh) 一种角度可调式起重机稳货系统
CN104261190A (zh) 一种料带卷筒输送开卷系统
CN105209367B (zh) 用于扭转式多传动带电梯系统的非对称导向轮
CN105263829A (zh) 皮带更换设备
CN203126634U (zh) 钢丝绳隐藏式自动软篷覆盖系统
CN103072522A (zh) 钢丝绳隐藏式自动软蓬覆盖系统
CN106891576A (zh) 一种筒状过滤袋生产线
CN103921115B (zh) 焊装调整线的门盖总成配送装置
CN203126633U (zh) 钢丝绳式新型自动软篷覆盖系统
CN105509282A (zh) 柜机驱动齿条、门体驱动装置和空调柜机
CN205772209U (zh) 电梯扶手带卷料装置
CN204434706U (zh) 一种卧式活套
CN209481100U (zh) 一种汽车生产用夹具搬运机
CN202566232U (zh) 传输定位导向装置
CN207109263U (zh) 松紧带成圈装置和全自动松紧带缝纫机
CN202325200U (zh) 无轨伸缩门
CN206886396U (zh) 线束传送的牵引机构
CN102434084A (zh) 一种无轨伸缩门
CN205306157U (zh) 一种全自动拉链左右插合拼机
CN206046433U (zh) 涂布机烘箱自动穿带装置
JP5395324B2 (ja) ドア開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