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3369U - 中空引导轴体单元、气流纺纱装置以及纺纱机 - Google Patents

中空引导轴体单元、气流纺纱装置以及纺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43369U
CN206143369U CN201620648938.9U CN201620648938U CN206143369U CN 206143369 U CN206143369 U CN 206143369U CN 201620648938 U CN201620648938 U CN 201620648938U CN 206143369 U CN206143369 U CN 206143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guide shaft
shaft body
hollow guid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489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田裕
庄田裕一
森田晃弘
冈正毅
冈崎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43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43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空引导轴体单元、气流纺纱装置以及纺纱机。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具备:设置有以线(L)为中心线的第一螺纹部(135)的第一支架(130)、支承于第一支架(130)以位于线(L)上的中空引导轴体(110)以及引导管(120)、以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部(135)螺合的第二螺纹部(143)的第二支架(140)。在第一支架(130)设置有以线(L)为中心线的第一曲面(136a),在第二支架(140)设置有与第一曲面(136a)对置的第二曲面(144a)。第一曲面(136a)与第二曲面(144a)之间的间隙比第一螺纹部(135)与第二螺纹部(143)之间的间隙小。

Description

中空引导轴体单元、气流纺纱装置以及纺纱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空引导轴体单元、气流纺纱装置以及纺纱机。
背景技术
作为气流纺纱装置所使用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公知有具备供纤维导入的中空引导轴体、和对导入于中空引导轴体的纤维进行引导的引导管的单元(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2-127009号公报)。
在上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中,从适当地生成纱线的观点来看,需要将中空引导轴体以及引导管精度良好地组装于规定的线上。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中空引导轴体以及引导管精度良好地组装于规定的线上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气流纺纱装置以及纺纱机。
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具备:第一支架,设置有以规定的线为中心线的第一螺纹部;中空引导轴体,支承于第一支架以位于线上,供纤维导入;引导管,支承于第一支架以位于线上,对导入到中空引导轴体的纤维进行引导;以及第二支架,设置有与第一螺纹部螺合的第二螺纹部,将中空引导轴体以及引导管相对于第一支架进行固定,在第一支架设置有以线为中心线的第一曲面,在第二支架设置有以线为中心线的第二曲面,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对置,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之间的间隙,比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之间的间隙小。
在该中空引导轴体单元中,因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之间的间隙而可能产生的组装精度的偏差,通过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的对置而被抑制。由此,支承于第一支架的中空引导轴体以及引导管在位于规定的线上的状态下,被第二支架相对于第一支架固定。因此,该中空引导轴体单元能够将中空引导轴体以及引导管精度良好地组装于规定的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中,第一螺纹部可以为外螺纹部,第二螺纹部可以为内螺纹部。由此,能够使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的构造简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中,第一曲面可以为朝向线的相反侧的面,第二曲面可以为朝向线侧的面。由此,能够使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的构造简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中,第一曲面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架的向与线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凸部,第二曲面可以设置于第二支架的向与线平行的方向突出的第二凸部。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使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对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中,第一曲面以及第二曲面也可以分别以线为中心线连续地设置。或者,第一曲面以及第二曲面也可以分别以线为中心线断续地设置。总之,均能够可靠地抑制因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之间的间隙而可能产生的组装精度的偏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中,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也可以相互接触。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之间的间隙而可能产生的组装精度的偏差。
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也可以还具备使第二螺纹部相对于第一螺纹部的螺合以规定的量停止的限位器。由此,能够使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之间的紧固扭矩稳定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中,第一曲面以及第二曲面分别在与线平行的方向具有1mm以上且3mm以下的宽度。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之间的间隙而可能产生的组装精度的偏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中,第一曲面的直径可以比第一螺纹部的直径大,第二曲面的直径可以比第二螺纹部的直径大。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之间的间隙而可能产生的组装精度的偏差。
本实用新型的气流纺纱装置具备:上述中空引导轴体单元、供中空引导轴体的纤维导入口配置的纺纱室、以及设置有供为了产生旋转气流而向纺纱室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第一喷嘴的喷嘴块。
该气流纺纱装置具备将中空引导轴体以及引导管精度良好地组装于规定的线上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因此能够适当地生成纱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气流纺纱装置中,也可以在引导管设置供向引导纤维的通路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第二喷嘴。在纺纱动作的开始时,从第一喷嘴向喷嘴块内喷射空气的同时,从第二喷嘴向引导管的通路喷射空气,从而能够边对纤维施加假捻,边将该纤维可靠地导入气流纺纱装置内。
本实用新型的纺纱机具备上述气流纺纱装置、以及卷绕由气流纺纱装置生成的纱线而形成卷装的卷绕装置。
该纺纱机的气流纺纱装置具备将中空引导轴体以及引导管精度良好地组装于规定的线上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因此能够适当地生成纱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将中空引导轴体与引导管精度良好地组装于规定的线上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气流纺纱装置以及纺纱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纺纱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纺纱机的纺纱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纺纱单元的气流纺纱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纺纱机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接纱台车3、落纱台车(省略图示)、第一端部框架4以及第二端部框架5。
多个纺纱单元2排列为一列。各纺纱单元2生成纱线Y并将其卷绕为卷装P。
在第一端部框架4收容有对在纺纱单元2产生的纤维屑以及纱线屑等进行回收的回收装置等。
在第二端部框架5收容有对向纺纱机1供给的压缩空气(空气)的空气压力进行调整并向纺纱机1的各部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部、以及用于向纺纱单元2的各部供给动力的驱动马达等。在第二端部框架5设置有机台控制装置41、显示画面42以及输入键43。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在纱线Y的行走方向从上游侧按顺序,具备牵伸装置6、气流纺纱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储纱装置11、上蜡装置12以及卷绕装置13。
单元控制器10针对每规定量(一个或者多个)的纺纱单元2设置,而对纺纱单元2的动作进行控制。
牵伸装置6具有后罗拉对14、第三罗拉对15、中罗拉对16以及前罗拉对17。对中罗拉对16设置有龙带18a、18b。
气流纺纱装置7通过旋转气流对被牵伸装置6牵伸的纤维束(纤维)F加捻而生成纱线Y。
储纱装置11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卷绕装置13之间吸收纱线Y的松动。
储纱装置11具有:从气流纺纱装置7稳定地引出纱线Y的功能、在由接纱台车3所进行的接纱动作时等使从气流纺纱装置7送出的纱线Y滞留而防止纱线Y松弛的功能、以及防止位于比储纱装置11更靠下游侧的纱线Y的张力的变动向气流纺纱装置7传递的功能。
卷绕装置13将纱线Y卷绕于线轴B而形成卷装P。
卷绕装置13具有摇架臂21、卷绕鼓22以及横动导纱器23。摇架臂21被支轴24支承为能够摆动。横动导纱器23设置于多个纺纱单元2所共用的轴25上。
接纱台车3具有接纱装置26、吸管27以及吸嘴28。
吸管27被支轴31支承为能够转动。吸嘴28被支轴32支承为能够转动。
参照图3、图4以及图5,对气流纺纱装置7的构成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以下,将纤维束F以及纱线Y的行走方向的上游侧简称为“上游侧”,将纤维束F以及纱线Y的行走方向的下游侧简称为“下游侧”。
如图3所示,气流纺纱装置7具备纤维引导部50、喷嘴块60以及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纤维引导部50、喷嘴块60以及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在规定的线L上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排列。
在纤维引导部50设置有引导孔51。引导孔51将从牵伸装置6供给的纤维束F向气流纺纱装置7内引导。在纤维引导部50安装有沿着线L延伸的针52。针52的前端部52a从纤维引导部50向下游侧突出。
在喷嘴块60设置有纺纱室61、多个第一喷嘴62以及开口空间63。引导孔51向纺纱室61开口,经由引导孔51向纺纱室61导入纤维束F。针52的前端部52a位于纺纱室61。多个第一喷嘴62例如绕线L以等角度间隔配置。通过了各第一喷嘴62的空气被喷射至纺纱室61,而在纺纱室61产生旋转气流。开口空间63从纺纱室61朝向下游侧扩大,并向下游侧开口。
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具备中空引导轴体110、引导管120、第一支架130以及第二支架140。
中空引导轴体110具有第一轴体部分111、第二轴体部分112以及第三轴体部分113。第一轴体部分111、第二轴体部分112以及第三轴体部分113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排列,例如由陶瓷形成为一体。
第一轴体部分111呈以线L为中心线的圆柱状的形状。第二轴体部分112呈以线L为中心线的圆锥台筒状的形状。第三轴体部分113呈以线L为中心线的圆筒状的形状。第三轴体部分113的外径比第一轴体部分111的外径大。第二轴体部分112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扩大,并与第一轴体部分111以及第三轴体部分113分别连接。在第三轴体部分113的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有凸缘113a。
第一轴体部分111整体以及第二轴体部分112的上游侧的部分位于喷嘴块60的开口空间63。在中空引导轴体110的位于开口空间63的部分的外表面、与喷嘴块60的划分出开口空间63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隙。
在第一轴体部分111设置有沿着线L延伸的纤维导入路114。纤维导入路114的上游侧的端部在纺纱室61开口。纤维导入路114的上游侧的端部为从纺纱室61导入纤维束F的纤维导入口115。纤维导入路114的下游侧的端部经由扩径部116与第二轴体部分112的内侧的空间连接。
引导管120呈以线L为中心线的圆管状的形状。在引导管120设置有沿着线L延伸的通路121。通路121将从纤维导入口115导入到中空引导轴体110的纤维束F向气流纺纱装置7外引导。在引导管120的上游侧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嘴122。多个第二喷嘴122例如绕线L以等角度间隔配置。通过了各第二喷嘴122的空气被喷射至通路121。
在第一支架130设置有收容孔131、纱线导出路132以及空气供给路134。收容孔131呈以线L为中心线的圆柱状的形状,向上游侧开口。纱线导出路132的上游侧的端部经由缩径部133与收容孔131的下游侧的端部连接。纱线导出路132的下游侧的端部向气流纺纱装置7外开口。空气供给路134向收容孔131开口。
第一支架130的上游侧的端部130a呈以线L为中心线的圆柱状的形状,从第一支架130的端面130b向上游侧突出。中空引导轴体110在将端部130a配置于第三轴体部分113的内侧的空间的状态下,配置于端面130b上。在第一支架130的收容孔131配置有引导管120。引导管120的上游侧的部分从收容孔131向上游侧突出,引导管120的上游侧的端部120a配置于中空引导轴体110的扩径部116。这样,第一支架130对中空引导轴体110以及引导管120进行支承以使它们位于线L上。在该状态下,中空引导轴体110的纤维导入路114与引导管120的通路121连接,引导管120的通路121与第一支架130的纱线导出路132连接。
此外,在中空引导轴体110的扩径部116,在中空引导轴体110与引导管120之间配置有O型圈71。在第一支架130的端面130b,在中空引导轴体110与第一支架130之间配置有O型圈72。在第一支架130的收容孔131的底面,在引导管120与第一支架130之间配置有O型圈73。各O型圈71、72、73在各部件之间确保气密性。
在第一支架130设置有第一螺纹部135以及第一凸部136。第一螺纹部135是以线L为中心线的外螺纹部,并位于端面130b的下游侧。第一凸部136是在与线L垂直的方向向外侧突出的凸缘状的壁部,并位于第一螺纹部135的下游侧。在第一凸部136设置有第一曲面136a。第一曲面136a是以线L为中心线连续地设置的曲面,朝向线L的相反侧(外侧)。第一曲面136a的直径(外径)比第一螺纹部135的直径(外径)大。第一螺纹部135的直径比端部130a的直径(外径)大。
第二支架140是帽状的螺母。在第二支架140的上游侧的端部设置有向内的凸缘140a,在第二支架140的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有向外的凸缘140b。在第二支架140设置有第一内表面141以及第二内表面142。第一内表面141位于凸缘140a,并与中空引导轴体110的第三轴体部分113的外表面接触。第二内表面142位于凸缘140a的下游侧,并与中空引导轴体110的凸缘113a的外表面接触。
在第二支架140还设置有第二螺纹部143以及第二凸部144。第二螺纹部143是与第一支架130的第一螺纹部135螺合的内螺纹部,并位于第二内表面142的下游侧。第二凸部144是在与线L平行的方向向下游侧突出的环状的壁部,并位于第二螺纹部143的下游侧。在第二凸部144设置有第二曲面144a。第二曲面144a是以线L为中心线连续地设置的曲面,并朝向线L侧(内侧)。第二曲面144a的直径(内径)比第二螺纹部143的直径(螺纹牙根的直径)大。第二螺纹部143的直径比第二内表面142的直径(内径)大。第二内表面142的直径比第一内表面141的直径(内径)大。
第二支架140在第一支架130对中空引导轴体110以及引导管120进行支承以使它们位于线L上的状态下,将中空引导轴体110以及引导管120相对于第一支架130进行固定。更具体而言,在第二支架140的凸缘140a从上游侧与中空引导轴体110的凸缘113a卡合的状态下,第二支架140的第二螺纹部143与第一支架130的第一螺纹部135螺合,并且第二支架140的第二曲面144a与第一支架130的第一曲面136a对置。
如图4所示,在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设置有限位器137。限位器137为环状的部件,在第一凸部136的下游侧安装于第一支架130。限位器137具有向上游侧立设的多个爪137a。在第二支架140的第二凸部144设置有供各爪137a卡合的多个切口145。多个爪137a被配置于限位器137上的开口弹性挡环138向线L侧(内侧)施力。在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中,在第二支架140的第二螺纹部143与第一支架130的第一螺纹部135螺合时,各爪137a与各切口145卡合,从而第二螺纹部143相对于第一螺纹部135的螺合以规定的量停止。
如图5所示,第一支架130的第一曲面136a与第二支架140的第二曲面144a之间的间隙,比第一支架130的第一螺纹部135与第二支架140的第二螺纹部143之间的间隙小。第一曲面136a与第二曲面144a之间的间隙是指第一曲面136a的直径与第二曲面144a的直径之差,也包含“0”(第一曲面136a与第二曲面144a相互接触的情况)。第一螺纹部135与第二螺纹部143之间的间隙是指第一螺纹部135的螺纹牙根的直径与第二螺纹部143的内径之差,或者第一螺纹部135的外径与第二螺纹部143的螺纹牙根的直径之差,相当于第一螺纹部135与第二螺纹部143之间的在与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游隙。第一曲面136a以及第二曲面144a分别在与线L平行的方向具有1mm以上且3mm以下的宽度。
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气流纺纱装置7的纺纱动作进行说明。在纺纱动作的开始时,从多个第一喷嘴62向纺纱室61喷射空气的同时,从多个第二喷嘴122向通路121喷射空气。由此,从牵伸装置6经由引导孔51导入到纺纱室61的纤维束F,通过通路121以及纱线导出路132向下游侧被导出。此外,从多个第二喷嘴122喷射的空气,经由空气供给路134、第一支架130的收容孔131的内侧的空间中的引导管120的外侧的区域、中空引导轴体110的第二轴体部分112以及第三轴体部分113的内侧的空间中的引导管120的外侧的区域被供给。
接着,停止从多个第二喷嘴122向通路121喷射空气。另一方面,继续从多个第一喷嘴62向纺纱室61喷射空气。由此,通过在纺纱室61产生的旋转气流,使构成纤维束F的纤维在纤维导入口115的周围反转地旋转,从而对纤维束F实施真捻。此时,通过针52,防止纤维束F的捻转向气流纺纱装置7的上游侧传递。对纤维束F施加真捻而生成的纱线Y,通过通路121以及纱线导出路132向下游侧被导出。从多个第一喷嘴62喷射的空气,通过设置于中空引导轴体110与喷嘴块60之间的间隙,与未成为纱线Y的纤维一同被排出。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中,因第一支架130的第一螺纹部135与第二支架140的第二螺纹部143之间的间隙而可能产生的组装精度的偏差,通过第一支架130的第一曲面136a与第二支架140的第二曲面144a的对置而被抑制。由此,支承于第一支架130的中空引导轴体110以及引导管120在位于规定的线L上的状态下,被第二支架140相对于第一支架130固定。因此,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的中空引导轴体110以及引导管120精度良好地(即,以高同轴度)组装于规定的线L上。
在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中,第一螺纹部135为外螺纹部,第二螺纹部143为内螺纹部。另外,第一曲面136a为朝向线L的相反侧的面,第二曲面144a为朝向线L侧的面。总之,均能够使第一支架130以及第二支架140的构造简化。
在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中,第一曲面136a设置于第一支架130的向与线L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凸部136,第二曲面144a设置于第二支架140的向与线L平行的方向突出的第二凸部144。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使第一曲面136a与第二曲面144a对置。
在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中,第一曲面136a以及第二曲面144a分别以线L为中心线连续地设置。另外,第一曲面136a与第二曲面144a相互接触。总之,均能够可靠地抑制因第一螺纹部135与第二螺纹部143之间的间隙而可能产生的组装精度的偏差。
在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中,限位器137使第二螺纹部143相对于第一螺纹部135的螺合以规定的量停止。由此,能够使第一螺纹部135与第二螺纹部143之间的紧固扭矩稳定化。
在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中,第一曲面136a以及第二曲面144a分别,在与线L平行的方向具有1mm以上且3mm以下的宽度。另外,第一曲面136a的直径比第一螺纹部135的直径大,第二曲面144a的直径比第二螺纹部143的直径大。总之,均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因第一螺纹部135与第二螺纹部143之间的间隙而可能产生的组装精度的偏差。
在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中,将供向通路121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第二喷嘴122设置于引导管120。在纺纱动作的开始时,从第一喷嘴62向喷嘴块60内喷射空气的同时,从第二喷嘴122向引导管120的通路121喷射空气,从而能够边对纤维束F施加假捻,边将该纤维束F可靠地导入气流纺纱装置7内。
纺纱机1的气流纺纱装置7由于具备将中空引导轴体110以及引导管120精度良好地组装于规定的线L上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因此能够适当地生成纱线Y。
以上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的组装如下。首先,将中空引导轴体110以及引导管120配置于第一支架130(第一步骤)。然后,使第二支架140的第二螺纹部143与第一支架130的第一螺纹部135螺合的同时,使第二支架140的第二曲面144a与第一支架130的第一曲面136a对置(第二步骤)。根据上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的组装方法,能够容易地获得将中空引导轴体110以及引导管120精度良好地组装于规定的线L上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只要第一支架130的第一曲面136a与第二支架140的第二曲面144a之间的间隙比第一支架130的第一螺纹部135与第二支架140的第二螺纹部143之间的间隙小,则第一曲面136a与第二曲面144a也可以相互分离。另外,第一曲面136a以及第二曲面144a也可以分别配置于绕线L的多处位置等以线L为中心线断续地设置。总之,均能够可靠地抑制因第一螺纹部135与第二螺纹部143之间的间隙而可能产生的组装精度的偏差。
第一支架130的第一螺纹部135可以为内螺纹部,第二支架140的第二螺纹部143可以为外螺纹部。另外,第一支架130的第一曲面136a可以朝向线L侧(内侧),第二支架140的第二曲面144a也可以朝向线L的相反侧(外侧)。
在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中,也可以使第一轴体部分111相对于第二轴体部分112以及第三轴体部分113另行构成,并且使相对于第二轴体部分112以及第三轴体部分113另行构成的第一轴体部分111,一体地具有引导管120的设置有第二喷嘴122的上游侧的端部。另外,中空引导轴体单元100也可以不具有第二喷嘴122。
气流纺纱装置7也可以不具备针52,而是通过纤维引导部50的下游侧端部,来防止纤维束F的捻转向气流纺纱装置7的上游侧传递。
在纺纱单元2中,储纱装置11具有从气流纺纱装置7引出纱线Y的功能,但也可以通过输出罗拉与夹紧罗拉从气流纺纱装置7引出纱线Y。在通过输出罗拉与夹紧罗拉从气流纺纱装置7引出纱线Y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储纱装置11,而设置通过吸引气流吸收纱线Y的松弛的松弛管(slack tube)或者机械式松紧调节辊(compensator)等。
在纺纱机1中,在机台高度方向,将各装置配置成在上侧被供给的纱线Y在下侧被卷绕。但是,也可以将各装置配置成在下侧被供给的纱线Y在上侧被卷绕。
在纱线Y的行走方向,也可以将张力传感器9配置于纱线监视装置8的上游侧。在纺纱单元2,也可以省略上蜡装置12、张力传感器9以及纱线监视装置8。
在图1中所示出的纺纱机1卷绕筒子形状的卷装P,但也可以卷绕锥形形状的卷装P。各构成的材料以及形状不限定于上述的材料以及形状,而是能够采用各种材料以及形状。

Claims (13)

1.一种中空引导轴体单元,其中,
具备:
第一支架,设置有以规定的线为中心线的第一螺纹部;
中空引导轴体,支承于所述第一支架以位于所述线上,供纤维导入;
引导管,支承于所述第一支架以位于所述线上,对导入到所述中空引导轴体的所述纤维进行引导;以及
第二支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螺合的第二螺纹部,将所述中空引导轴体以及所述引导管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进行固定,
在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以所述线为中心线的第一曲面,
在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以所述线为中心线的第二曲面,
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对置,
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之间的间隙,比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之间的间隙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螺纹部为外螺纹部,
所述第二螺纹部为内螺纹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曲面为朝向所述线的相反侧的面,
所述第二曲面为朝向所述线侧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曲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向与所述线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凸部,
所述第二曲面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向与所述线平行的方向突出的第二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曲面以及所述第二曲面分别以所述线为中心线连续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曲面以及所述第二曲面分别以所述线为中心线断续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相互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其中,
还具备使所述第二螺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螺纹部的螺合以规定的量停止的限位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曲面以及所述第二曲面分别在与所述线平行的方向具有1mm以上且3mm以下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曲面的直径比所述第一螺纹部的直径大,
所述第二曲面的直径比所述第二螺纹部的直径大。
11.一种气流纺纱装置,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中空引导轴体单元;
纺纱室,供所述中空引导轴体的纤维导入口配置;以及
喷嘴块,设置有供为了产生旋转气流而向所述纺纱室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第一喷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中,
在所述引导管设置有供向引导所述纤维的通路喷射的空气通过的第二喷嘴。
13.一种纺纱机,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以及
卷绕由所述气流纺纱装置生成的纱线而形成卷装的卷绕装置。
CN201620648938.9U 2015-07-23 2016-06-27 中空引导轴体单元、气流纺纱装置以及纺纱机 Active CN20614336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5570A JP2017025437A (ja) 2015-07-23 2015-07-23 中空ガイド軸体ユニット、空気紡績装置、紡績機、及び中空ガイド軸体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
JP2015-145570 2015-07-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43369U true CN206143369U (zh) 2017-05-03

Family

ID=57949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48938.9U Active CN206143369U (zh) 2015-07-23 2016-06-27 中空引导轴体单元、气流纺纱装置以及纺纱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025437A (zh)
CN (1) CN20614336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55633A1 (ja) * 2018-02-09 2019-08-15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機
EP4043625A1 (de) * 2021-02-10 2022-08-17 Saur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G Garnbildungsele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25437A (ja)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2418B (zh) 气流纺纱装置及纺纱机
US5647197A (en) Fiber spin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tilizing a twisting guide
US9670600B2 (en) Spinning unit of an air jet spinning machine and its operation
CN202466010U (zh) 空气纺纱装置、纺纱单元
CN101748520B (zh) 气流纺纱机
CN206143369U (zh) 中空引导轴体单元、气流纺纱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10092241A (zh) 用于接纱装置的接纱棱柱体
CN102199816B (zh) 气流纺纱装置及纺纱机
US10597799B2 (en) Air-jet type spinning device
EP2369042B1 (en) Pneumatic spinning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CN106460249B (zh) 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和具有相应的纺纱喷嘴的喷气纺纱机
CN105369404B (zh) 纺织机
CN105966995B (zh) 接头装置、纺纱机和自动络纱机
CN107641859A (zh) 一种气动纺纱机
US11155939B2 (en) Air-jet type spinning device
CN106400215A (zh) 喷嘴块、气流纺纱装置以及纺纱机
CN207391633U (zh) 气流纺纱装置和纺纱机
JP3341726B2 (ja) 紡績装置
CN100467685C (zh) 纺纱装置、纺纱方法及纺纱用中空导向轴部件
CN107675301A (zh) 一种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
CN107641860A (zh) 一种具备喷气式纺纱机的纺纱装置
JP2001295141A (ja) 紡績装置
CN108728947A (zh) 一种喷气式纺纱喷嘴
JP2013067897A (ja) 紡績機
CN109384098A (zh) 纱线拉出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