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23320U - 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 - Google Patents

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23320U
CN206123320U CN201621193040.3U CN201621193040U CN206123320U CN 206123320 U CN206123320 U CN 206123320U CN 201621193040 U CN201621193040 U CN 201621193040U CN 206123320 U CN206123320 U CN 206123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relaying
bearing block
gas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930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昭群
卢怡甄
林佳庆
陈暐翔
朱祐谚
杨博强
赖思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 CHANG MACHINERY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 CHANG MACHINER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 CHANG MACHINERY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 CHANG MACHINER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930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23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23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23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其中该直驱式分度盘包括一动力机构、以及一连接于该动力机构的底座,且该底座与该动力机构之间具有一间隙,而该动力机构更包含同心设置的一壳体、一转轴、及一轴承座。另外该防渗结构包含设于壳体的进气道、设于轴承座的一凸环部、一中继气环槽、及至少一中继气道、以及设于底座的一罩遮端面、一环壁、及一退让环槽。藉由上述构件的组成,进气道与一供气单元连接,让供气单元提供的气体,由该进气道导引至中继气道,再经由中继气道朝间隙吹拂,使气体沿间隙朝动力机构外部移动形成气驱,达成防渗的效果。

Description

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有关于分度盘的技术领域,特别是透过气驱方式,主动形成多道防护气墙的一种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分度盘系自动化机械中不可或缺的套件,举凡精密加工、组装、生产等;皆可用分度盘来产生分度与定位等作用,运用分度盘可精确控制工作台的旋转,依照加工所需的切削角度,控制工作台产生相对角度上的位移,进而达到精密定位的加工。
习知分度盘多以机械式的蜗杆蜗轮为主,虽然具有较佳的耐候性(抗水),但无法符合机具自动化的需求,故本案申请人,前以直驱马达作为驱动动力,而直驱分度盘达成精确控制工作台旋转的前案,作为替换习知机械式分度盘的教案,并向台湾智慧财产局提出专利申请在案,详见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第201531373号。
由于直驱马达作为动力的直驱式分度盘,大量使用电子组件,且电子组件耐候性(抗水)明显不及于习知机械螺杆,因此,在作业过程中,如何避免冷却液渗入直驱马达内,其防水设计的优劣,将会决定此一直驱式分度盘的可靠性,更为业界所观注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艺之问题与缺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透过结构的设计,克服上述的缺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提出一种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该直驱式分度盘包括一动力机构、以及一连接于该动力机构的底座,且该底座与该动力机构之间具有一间隙,而该动力机构更包含同心设置的一壳体、一转轴、及一轴承座。另外该防渗结构包含设于壳体的进气道、设于轴承座的一凸环部、一中继气环槽、及至少一中继气道、以及设于底座的一罩遮端面、一环壁、及一退让环槽。藉由上述构件的组成,进气道与一供气单元连接,让供气单元提供的气体,由该进气道导引至中继气道,再经由中继气道朝间隙吹拂,使气体沿间隙朝动力机构外部移动形成气驱,达成防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构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流运动示意图。
图中:1动力机构、11壳体、112进气道、114环翼、1122进气道入口、1124进气道出口、12转轴、13轴承座、131凸环部、132斜面部、133中继气环槽、134中继气道、135第一阶级、136第二阶级、1342中继气道入口、1344第一中继气道出口、1346第二中继气道出口、2底座、21锁接端面、22罩遮端面、23环壁、24退让环槽、25减压环槽、A间隙、A1第一段裕度间隙、A2第二段裕度间隙、A3第三段裕度间隙、A4第四段裕度间隙、A5第五段裕度间隙、R1第一集气室、R2第二集气室、R3第三集气室、R4第四集气室、R5第五集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请参照相关图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实施例,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以下相同组件系采相同符号标示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有关直驱式分度盘,包括一动力机构1、以及一同心连接于动力机构1其动力输出端的底座2。该动力机构1(系为习知技艺)大致包含同心套设的一壳体11、一可转动的容置于壳体11内的转轴12、及一套衔于转轴12外周缘,并固设于壳体11端面的轴承座13。该底座2系与转轴12同心连接,并罩遮轴承座13及壳体11局部外侧,且受转轴12驱动而相对轴承座13旋转,提供夹具(治具)锁设以夹持工件(习知技艺且图中未示)。该防渗结构分别形成于动力机构1与底座2对应端面,其中:
上述壳体11(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具有至少一进气道112、及一环翼114。所述进气道112系轴向形成于壳体11(材料厚度内),两端分别具有一进气道入口1122及一进气道出口1124;其中,该进气道入口1122形成于壳体11径向外周面,以连通进气道112与壳体11外部,而该进气道出口1124则形成于壳体11轴向的端面(与轴承座13锁接的端面),连通进气道112与壳体11外部。所述环翼114系自壳体11外周面,径向朝外延伸形成于壳体11前缘(与轴承座2锁接的该端)。
上述轴承座13(如图2、图4和图5所示),具有一凸环部131、一斜面部132、一中继气环槽133、至少一中继气道134;其中,该轴承座13径向外周面为阶级端面,具有不同高度之第一阶级135、第二阶级136。
所述凸环部131与斜面部132系与动力机构1同心,形成于轴承座13对应底座2之端面;其中,该凸环部131的轮廓略呈一环状凸体,而该斜面部132之高度,系自凸环部131外周侧朝轴承座13外端缘递减。
所述中继气环槽133系形成于凸环部131径向外周面。
所述中继气道134系贯穿轴承座13前、后形成,具有一中继气道入口1342、一第一中继气道出口1344、及一第二中继气道出口1346;其中,该中继气道入口1342系对应连通壳体11其进气道出口1124,而中继气道134的第一中继气道出口1344系形成于凸环部131前端面;另外,中继气道134的第二中继气道出口1346则形成于凸环部131径向外周面,并与中继气环槽133连通。
上述底座2,具有一锁接端面21、一罩遮端面22、一环壁23、一退让环槽24、及至少一减压环槽25。
所述锁接端面21与罩遮端面22系分别形成于底座2前、后端面,该罩遮端面22更与轴承座13对应,并匹配该轴承座13的端面轮廓。
所述环壁23沿延底座2之罩遮端面22外端轮廓,立设于罩遮端面22,并使环壁23位于动力机构1的轴承座13及壳体11的环翼114外周侧。
所述退让环槽24系同心动力机构1,凹陷形成于罩遮端面22,提供轴承座13的凸环部131容置。
所述减压环槽25系同心动力机构1,凹陷形成于罩遮端面22,并与轴承座13的斜面部132位置对应。
透过上述构件的组合,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使底座2的罩遮端面22与轴承座13之间,共同界定出一间隙A及复数集气室。所述间隙A系包括复数段且连通的裕度间隙,且各段裕度间隙之大小,可选择性相同或不一,包含(但不限)第一段裕度间隙A1、第二段裕度间隙A2、第三段裕度间隙A3、第四段裕度间隙A4、及第五段裕度间隙A5。而各集气室则包含连通间隙A,且沿间隙A配置的第一集气室R1、第二集气室R2、第三集气室R3、第四集气室R4、及第五集气室R5。
所述第一集气室R1,系由退让环槽24及凸环部131所共同界定。
所述第二集气室R2,系由中继气环槽133配合底座2的罩遮端面22所共同界定。
所述第三集气室R3、第四集气室R4,系由底座2的减压环槽25配合轴承座13的斜面部132所共同界定。
所述第五集气室R5,系由轴承座13第一二阶级135、第二阶级136、壳体11的环翼114及底座2的环壁23所共同界定。
是以,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较佳实施例,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各部构件及组装方式的介绍,兹再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动特点介绍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直驱式分度盘实施于加工机中,夹持工件进行切削加工时,其加工机会对底座2上夹持的工件喷洒冷却液,藉由冷却液冷却工件与刀具(习知技艺,图中未示)。为避免冷却液渗入直驱式分度盘内,则可配合一供气单元(习知技艺,图中未示)与进气道入口1122连接提供一气体(如图第6图),自壳体11的进气道112进入轴承座13的中继气道134,再经由第一中继气道出口1344及第二中继气道出口1346分别朝间隙A吹拂,使气体沿间隙A朝动力机构1外部移动,并于过程中形成复数道气墙,避免外部液体(冷却液)自外部沿间隙A进入,达成防渗效果。各道气墙的形成位置,请参阅第5、6图所示,兹说明如下:
<第一道气墙>
自第一中继气道出口1344输出的气体进入退让环槽24(第一集气室R1),透过退让环槽24(第一集气室R1)的环状结构平均分配气体,而退让环槽24(第一集气室R1)中的气体,自退让环槽24(第一集气室R1)离开进入第一段裕度间隙A1时,由于间隙大小的改变,气体会被挤压进入第一段裕度间隙A1,而于第一段裕度间隙A1中形成第一道气墙,并快速的朝中继气环槽133移动。
<第二道气墙>
自第二中继气道出口1346输出的气体,进入中继气环槽133(第二集气室R2),透过中继气环槽133(第二集气室R2)之环状结构平均分配气体,使自中继气环槽133(第二集气室R2)离开的气体进入第二段裕度间隙A2,时,由于间隙大小的改变,气体会被挤压进入而于第二段裕度间隙A2中形成第二道气墙,并快速的朝减压环槽25移动。
<第三道气墙>
自中继气环槽133(第二集气室R2)输出的气体,经第二段裕度间隙A2进入减压环槽25(第三集气室R3),透过减压环槽25(第三集气室R3)的环状结构平均分配气体,使自减压环槽25(第三集气室R3)离开的气体进入第三段裕度间隙A3时,由于间隙大小的改变,气体会被挤压进入而于第三段裕度间隙A3中形成第三道气墙,并快速的朝次一个减压环槽25(第四集气室R4)移动。
<第四道气墙>
自第三集气室R3输出的气体,经第三段裕度间隙A3进入次一个减压环槽25(第四集气室R4),透过第四集气室R4之环状空间平均分配气体,使自第四集气室R4离开的气体,在进入第四段裕度间隙A4时,由于间隙大小的改变,气体会被挤压进入而于第四段裕度间隙A4中形成第四道气墙,并快速的朝轴承座13之第一、二阶级135、136移动(第五集气室R5)。
<第五气墙>
自第四集气室R4输出的气体,经第四段裕度间隙A4进入第一阶级135(第五集气室R5),透过第五集气室R5的环状空间平均分配气体,使自第五集气室R5离开的气体,在进入第五段裕度间隙A5时,由于间隙大小的改变,气体会被挤压进入而于第五段裕度间隙A5形成第五道气墙,并快速的沿第五段裕度间隙A5朝外部移动,而于第五段裕度间隙A5未端外部,形成第六道气墙。
以上所述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意在明确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以及本领域内技术人员熟知的改变,仍应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直驱式分度盘包括一动力机构、以及一连接于该动力机构的底座,该动力机构包含同心设置的一壳体、一转轴、及一套衔于该转轴外周缘,并固设于该壳体端面的轴承座;另外该防渗结构分别形成于该动力机构与该底座,以导引一气体于该动力机构与该底座之间形成气驱,包括:
一进气道,系轴向形成于该壳体,该进气道一端具有一进气道入口,形成于该壳体径向外周面,而该进气道另端具有一进气道出口,形成于该壳体轴向的端面;
一凸环部,与该动力机构同心,形成于该轴承座与该底座对应的端面,该凸环部的轮廓略呈一环状凸体;
一中继气环槽,沿该凸环部径向外周面凹陷形成;
一中继气道,贯穿该轴承座形成,具有连通的一中继气道入口、一第一中继气道出口、及一第二中继气道出口;该中继气道入口系对应且连通该进气道出口形成于该轴承座端面,而该第一中继气道出口系形成于该凸环部前端面,另外该第二中继气道出口则形成于该凸环部径向外周面,并与该中继气环槽连通;
一罩遮端面,系匹配该轴承座端面的轮廓,形成该底座端面,且与该轴承座之间保持一间隙;
一环壁,系沿该底座外端轮廓,立设于该罩遮端面,并使该环壁位于该轴承座及该壳体局部的外周侧;
一退让环槽,系凹陷形成于该罩遮端面,提供该凸环部容置;
其中,该进气道入口与一供气单元连接,让该供气单元提供的气体,由该进气道进入该中继气道,再经由该第一、二中继气道出口分别朝该间隙吹拂,该气体沿该间隙朝该动力机构外部移动形成气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进一步具有至少一减压环槽,该减压环槽系同心该动力机构凹陷形成于该罩遮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轴承座更具有一斜面部,该斜面部系形成于该轴承座,并与该凸环部位于同一端面,且该斜面部的高度,自该凸环部外周侧朝该轴承座外端缘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轴承座径向外周端面为阶级端面,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阶级、第二阶级;而该壳体进一步具有一环翼,该环翼系自该壳体径向外周面,朝外延伸形成于该壳体前缘,并与该第一阶级及该环壁毗邻。
CN201621193040.3U 2016-10-28 2016-10-28 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 Active CN206123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3040.3U CN206123320U (zh) 2016-10-28 2016-10-28 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93040.3U CN206123320U (zh) 2016-10-28 2016-10-28 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23320U true CN206123320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7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93040.3U Active CN206123320U (zh) 2016-10-28 2016-10-28 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233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52364U (zh) 一种精雕机自动换刀装置
CN206780002U (zh) 数控铣削中心快速换刀系统
CN206123320U (zh) 直驱式分度盘防渗结构
CN215469502U (zh) 一种cs控制进给主轴结构数控车床
CN106270575B (zh) 一种高精密数控走心机床主轴
CN204430829U (zh) 旋转气路
CN103409815A (zh) 一种喷丝板自动吹干机
CN203035962U (zh) 一种高速电主轴用的前端盖结构
CN209441088U (zh) 一种具有清洁装置的木材雕刻机
CN107866737A (zh) 一种消防闭门器打磨抛光用的机器人夹具
CN206998420U (zh) 直驱式分度盘防渗分散吹气装置
TWI587969B (zh) Direct drive indexing plate seepage control structure
CN201807743U (zh) 用于控制立式加工机床主轴箱热变形的新型空气冷却装置
CN213195758U (zh) 一种阀体加工设备
CN216599286U (zh) 一种自带仿形转台的电机
CN219684574U (zh) 一种带防水结构的立卧复合加工中心用转台
CN205464601U (zh) 一种用来加工金属零件的新型3d刀头
CN108066021A (zh) 一种四轴联动义齿加工机床
TWM536995U (zh) 直驅式分度盤防滲結構
CN207593556U (zh) 一种消防闭门器打磨抛光用的机器人夹具
CN201769186U (zh) 工具机的防尘结构
CN220365952U (zh) 一种数控车床回转中心架轴承的密封结构
CN107825600B (zh) 一种氧化锆加工设备
TWM544387U (zh) 直驅式分度盤防滲分散吹氣裝置
CN215278183U (zh) 一种涂层合金精铣刀加工用喷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