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12495U - 自动排泄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排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12495U
CN206112495U CN201490001397.XU CN201490001397U CN206112495U CN 206112495 U CN206112495 U CN 206112495U CN 201490001397 U CN201490001397 U CN 201490001397U CN 206112495 U CN206112495 U CN 206112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returnable
float
valve
eduction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900013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土岐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 K KOGANEI
Kogan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 K KOGANE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 K KOGANEI filed Critical K K KOGANEI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12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1249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TSTEAM TRAPS OR LIKE APPARATUS FOR DRAINING-OFF LIQUIDS FROM ENCLOSURES PREDOMINANTLY CONTAINING GASES OR VAPOURS
    • F16T1/00Steam traps or like apparatus for draining-off liquids from enclosures predominantly containing gases or vapours, e.g. gas lines, steam lines, containers
    • F16T1/20Steam traps or like apparatus for draining-off liquids from enclosures predominantly containing gases or vapours, e.g. gas lines, steam lines, containers with valves controlled by floa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TSTEAM TRAPS OR LIKE APPARATUS FOR DRAINING-OFF LIQUIDS FROM ENCLOSURES PREDOMINANTLY CONTAINING GASES OR VAPOURS
    • F16T1/00Steam traps or like apparatus for draining-off liquids from enclosures predominantly containing gases or vapours, e.g. gas lines, steam lines, containers
    • F16T1/20Steam traps or like apparatus for draining-off liquids from enclosures predominantly containing gases or vapours, e.g. gas lines, steam lines, containers with valves controlled by floats
    • F16T1/22Steam traps or like apparatus for draining-off liquids from enclosures predominantly containing gases or vapours, e.g. gas lines, steam lines, containers with valves controlled by floats of closed-hollow-body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Float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排泄装置。在阀座部件(21)上形成有使回收容器(14)的内部与排出孔(17)连通的排液孔(22),在浮子支撑台(25)上设有活塞(26)以滑动自如的方式组装入其中的气缸部(25a)。通过浮子(28)开闭通气孔(29)的通气阀(31)设于浮子支撑台(25)上。在封闭位置与开放位置间动作的排泄阀(44)设于活塞(26)上,排泄阀(44)在封闭位置关闭排液孔(22),排泄阀(44)在开放位置打开排液孔(22),通过安装在设于排泄阀(44)的排气孔(47)中的孔销(48),形成使活塞室(27)与排出孔(17)连通的排气流路(49)。

Description

自动排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从压缩空气中分离并回收液体等异物、并且在达到规定的回收量时自动地将异物排出至外部的自动排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将来自气压源的压缩空气供给至气压设备等被供给部的空气压力管路中配置自动排泄装置,以去除压缩空气中包含的水分、油分等液体。
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浮子式的自动排泄装置具有将液体与压缩空气中包含的细微的固形物一起回收的回收容器。设有排出孔的阀座部件和开闭排出孔的排泄阀安装在回收容器内的底部。在回收至回收容器的内部的液体的回收量达到了规定量时,通过排泄阀将排出孔自动开放。
排泄阀设于活塞上,活塞以在轴向上移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气缸内。浮子配置于气缸的外侧。当液体的回收量达到规定量时,通气阀被浮子开放,从而空气被供给至气缸内的活塞室。通过该空气的力,活塞室内的活塞驱动排泄阀,从而排出孔被开放,回收至回收容器内的液体从排出孔中排出至外部。
为了将活塞室内的空气排出至外部,在排泄阀上设有小孔(orifice)、也就是排气孔。液体排出至外部的时间长度对应于活塞室内的空气从小孔排出至外部的时间长度。当使小孔的内径变大时,活塞室内的空气排出至外部的时间长度变短,因而排泄阀在回收至回收容器内的液体全部排出至外部之前关闭。
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作为排泄阀的阀门具有设于下端部的阀杆的放泄排出器。与背压室连通的固定节流器设于该阀杆的上端部,通过弹簧连杆延长阀门的开放时间。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伺服机构和自动液体喷出机构。作为活塞的间隔部件及向活塞施加弹簧力的螺旋弹簧组装在伺服机构中。该伺服机构和配置于伺服机构上侧的浮子设于自动液体喷出机构的容器内。在间隔部件上设有作为排泄阀的心轴,启动棒以在轴向上移动自如的方式组装在形成于心轴的抽气孔内。启动棒的上端部延伸至浮子内部,启动棒随着浮子的上下移动而上下移动。启动棒的上下移动防止异物进入抽气孔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557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开昭51-43935号缩微胶片
专利文献3:特公昭45-3618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3中,浮子配置于伺服机构的上方。作为活塞而发挥作用的间隔部件及弹簧部件组装在伺服机构中。如果像这样地配置,供它们组装在其中的容器的长度尺寸增大。因此,那样的自动排泄装置难以小型化。而且,为了使自动排泄装置小型化,必须缩小被供给回收容器内的压缩空气的活塞室的容积。可是,活塞室内部的压缩空气从活塞室排出至外部所需的时间长度对应于回收至回收容器的液体排出至外部的时间长度。在开始回收容器中的液体的排出直至将大部分的液体排出完毕为止,需要一定程度的长度。也就是说,活塞室的容积越大,液体的排出时间的长度越长。另外,如果缩小从活塞室通至外部的小孔的内径而减小活塞内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则液体的排出时间的长度延长。因此,要将活塞室的容积设计得小,经常就得将从活塞室通至外部的小孔的内径设计得小。
在小型的自动排泄装置中,必须将小孔的内径设定在0.1mm以下。在通过注射成型而成型的树脂制的排泄阀中,难以形成这样的小直径的孔。并且,难以使用钻孔机进行钻孔加工来形成那样的小孔。由于那样的小孔的内径小、加之孔的深度长,因而利用模具进行树脂成型、利用钻孔机进行加工都是困难的。因此,排泄阀的制造难,提高排泄阀的制造成品率是有限度的。
而且,如果有异物卡在了内径微小的小孔中,则小孔的内径实质上变小。因此,排出了回收的液体之后的复原动作发生延迟,导致自动排泄装置的动作特性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使自动排泄装置小型化的同时提高动作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在于,提高自动排泄装置的组装操作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泄装置包括:端口块,在所述端口块的上部设有压缩空气的流入端口和流出端口;以及回收容器,在所述回收容器的底部设有排出孔,所述自动排泄装置将从所述流入端口流动至所述流出端口的压缩空气中分离出的液体自动地排出至外部,其中,所述自动排泄装置具有:阀座部件,安装于所述底部,并形成有使所述回收容器的内部与所述排出孔连通的排液孔;浮子支撑台,配置于所述阀座部件的上侧,并包括气缸部和顶壁部,活塞以在轴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组装在所述气缸部中,所述顶壁部设于所述气缸部的上端部,并且,在所述顶壁部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活塞室;浮子,配置于所述浮子支撑台的外侧,随着回收于所述回收容器内的液体而上下移动;通气阀,在所述浮子上升时开放设于所述顶壁部的通气孔而将所述回收容器内的空气引导至所述活塞室,在所述浮子下降时关闭所述通气孔;排泄阀,设于所述活塞上,并在关闭所述排液孔的封闭位置与开启所述排液孔的开放位置间动作;开放用弹簧部件,安装于所述活塞室内,对所述排泄阀施以朝着开放位置的弹簧力;排气孔,设于所述排泄阀,使所述活塞室与所述排出孔连通;以及孔销,安装于所述排气孔的内部,并且,在所述排气孔的内表面与所述孔销之间形成排气流路。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泄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活塞上设有去除从所述活塞室流入所述排气流路的空气中包含的异物的滤芯。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泄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活塞具有大直径筒部和小直径筒部,活塞密封件安装于所述大直径筒部的外侧,所述小直径筒部在所述大直径筒部的内侧沿轴向延伸并连通至所述排气流路,所述滤芯安装于所述小直径筒部内。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泄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孔销通过所述滤芯而固定于所述活塞。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泄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自动排泄装置具有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所述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朝着所述封闭位置对所述排泄阀施以弹簧力,在压缩空气尚未供给至所述回收容器内的状态时,所述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使所述排泄阀从处于所述开放位置的常开型切换为处于所述封闭位置的常闭型。
实用新型的效果
积存于自动排泄装置的回收容器中的液体从形成于阀座部件的排液孔排出至外部。开闭排液孔的排泄阀与活塞一体地设置,当积存的液体的液位上升时,随着浮子的上升,回收容器内的压缩空气被供给至活塞室内,活塞下降,排泄阀开放。当供给至活塞室内的压缩空气从设于排泄阀的排气流路中被排出时,活塞上升,排液孔关闭。排液孔开放而使液体排出至外部的时间长度对应于压缩空气从排气流路中排出的时间长度。如果通过排气孔和插入其中的孔销形成排气流路,则能够以高精度形成流路面积极其小的排气流路。因此,即使活塞室的容积小,也能够使活塞室内的压缩空气经由排气孔流出至外部的时间长度延长。也就是说,可获得足够的液体的排出时间长度。由此,能够使自动排泄装置小型化,同时能够提高自动排泄装置的动作特性。由于排泄阀的加工误差变少,因而被视为不良品的自动排泄装置的数量减少,能够使自动排泄装置的组装操作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自动排泄装置的局部切取主视图。
图2是示出在常开型的回收容器中未供给压缩空气状态下的图1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3A是图2中的3A-3A线截面图,图3B是图2所示的活塞和排泄阀的放大截面图。
图4A是示出图2所示的排水管、阀座部件以及浮子支撑台的放大主视图,图4B是图4A中的4B-4B线截面图,图4C是图4A中的4C-4C线截面图。
图5A是示出阀座部件的放大主视图,图5B是图5A中的5B-5B线截面图,图5C是图5A中的5C-5C线截面图。
图6是示出从图2的状态变化为了压缩空气被供给至了回收容器中的状态后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通过从供给至了回收容器内的压缩空气中回收的液体使浮子上升并开始排出液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紧接着图7示出液体向外部的排出结束之后紧接着回收有液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在常闭型的回收容器中未供给压缩空气状态下的图1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从图9的状态变化为了压缩空气被供给至了回收容器中的状态后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通过从供给至了回收容器内的压缩空气中回收的液体使浮子上升并开始排出液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2是紧接着图11示出将液体排出至外部的液体向外部的排出结束之后紧接着回收有液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自动排泄装置10具有设有压缩空气的流入端口11和流出端口12的端口块13。也被称为碗(bowl)的回收容器14安装于该端口块13上。端口块13构成回收容器14的一部分,流入端口11和流出端口12设于回收容器14的上部。端口块13的下方、也就是回收容器14的内部成为分离空间。圆筒形状的滤芯组装体15配置于回收容器14内,滤芯组装体15安装于端口块13上。当在用于将从气压源供给的压缩空气供给至气压设备的空气压力管路上使用该自动排泄装置10时,在流入端口11上连接从气压源而来的一次侧配管。另一方面,在流出端口12上连接往气压设备去的二次侧配管。
自动排泄装置10将从流入端口11流入至回收容器14内的压缩空气中所包含的液体和细微的固形粒子从压缩空气中分离并回收,并将净化后的压缩空气从流出端口供给至外部的气压设备等。分离回收的液体积存于分离空间下部的液体积存部。当积存的液体达到规定的液位以上时,液体自动地排出至外部。
图2~图5C分别为示出图1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在设于回收容器14的底部的排出部16上设有用于将积存于回收容器14内的液体积存部14a中的液体排出至外部的排出孔17。排出管18插入排出孔17,排出管18通过操作按钮19而能够自由地装卸于排出部16。为了将排出管18与排出孔17之间密封,在排出管18上安装有密封件18a。
如图2所示,阀座部件21安装于回收容器14的底部。阀座部件21具有固定于回收容器14的底部的盘部21a、向其上方突出的上方圆筒部21b及向其下方突出的下方圆筒部21c。排液孔22形成于阀座部件21上。该排液孔22使回收容器14内部的液体积存部14a与排出孔17经由设于上方圆筒部21b的狭缝23而连通。如图4C及图5C所示,狭缝23在圆周方向上隔开一定的间隔而设有四个。密封件24安装于下方圆筒部21c与回收容器14之间。密封件24将阀座部件21与回收容器14之间密封。
如图2所示,浮子支撑台25配置于阀座部件21的上侧。浮子支撑台25通过注射成型等而由树脂材料制成,包括气缸部25a和一体地设于该气缸部25a的上端部的顶壁部25b。浮子支撑台25在气缸部25a的下端面处于碰到阀座部件21的状态下配置于阀座部件21的上侧。如图5C所示,狭缝23a与设于阀座部件21的狭缝23对应地设于气缸部25a。
活塞26以在轴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组装在浮子支撑台25的气缸部25a内。活塞室27形成于活塞26与顶壁部25b之间。圆筒形状的浮子28上下移动自如地安装于浮子支撑台25的外侧,并包围浮子支撑台25。浮子28由比重轻于水等液体的材料制成,随着积存于回收容器14的液体积存部14a中的液体而上下移动。通气孔29设于浮子支撑台25的顶壁部25b。通气孔29使活塞室27与回收容器14内的分离空间连通。
用于开闭通气孔29的通气阀31设于阀支架32上。如图3A所示,阀支架32具有图中右端的摆动支撑端部和图中左端的上下动端部。如图3A、图3B及图5A、图5B所示,支撑托架30设于浮子支撑台25的顶壁部25b。摆动支撑销32a与阀支架32的摆动支撑端的两侧相邻地设于阀支架32上。摆动支撑销32a从阀支架32的两侧突出。摆动支撑销32a支撑于设于支撑托架30的卡合槽30a。
如图3A所示,驱动杠杆33具有:支撑于设于顶壁部25b的支撑托架34的第一卡合槽34a的基端部33a、和与设于阀支架32的上下动端部的第二卡合槽32b卡合的动作部33b。基端部33a和动作部33b在阀支架3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经由连结部33c而一体地折弯成U字形状。驱动杠杆33的前端部33d插入设于浮子28的上端部的安装孔35中,前端部33d经由弯曲的连结部33e而与动作部33b成为一体。
当积存于回收容器14内的液体的液位达到规定的液位以上时,浮子28上升。驱动杠杆33的前端部33d由于插入设于浮子28的上端部的安装孔35中,因而随着浮子28的上升而上升移动。驱动杠杆33的基端部33a以不会上下移动的方式枢转自如地支撑于卡合槽34a,因而位于基端部33a与前端部33d的中间的动作部33b随着浮子28的上升而上升。由于动作部33b经由第二卡合槽32b卡合于阀支架32的上下动端部,因而阀支架32的上下动端部上升。阀支架32的摆动支撑端部由于枢转自如地支撑于支撑托架30,因而不会上升。由于阀支架32的上下动端部上升,因而通气阀31上升,使通气孔29开放。这样,通过折弯的驱动杠杆33,浮子28的上下移动被转换为通气阀31的开闭动作。
如上所述,驱动杠杆33的动作部33b随着浮子28的上升移动而上升,从而通气阀31使通气孔29开放。由此,回收容器14内的压缩空气经由通气孔29而被供应至活塞室27内。另一方面,当浮子28下降移动时,通气阀31关闭通气孔29。
如图2所示,折流板部件36安装于浮子支撑台25的上侧。折流板部件36将分离空间划分为上下。折流板部件36具有主体盘部36a、和与主体盘部36a成为一体并向下方突出的安装筒部36b。安装筒部36b安装于浮子支撑台25的顶壁部25b。在一体地设于主体盘部36a的上侧盘部36c上一体地设有朝着径向地向上方突出的多个翅片(fin)37。上侧盘部36c一体地设于主体盘部36a。多个翅片37朝着径向地向上方突出,并设于上侧盘部36c。环状的分隔板38安装于主体盘部36a的外周,折流板部件36与回收容器14的内周面被分隔板38分隔开。在分隔板38上设有缺口部、贯通孔。缺口部、贯通孔将落下至折流板部件36的液滴引导至回收容器14的液体积存部14a。抵接于驱动杠杆33的基端部33a的止动器36d一体地设于折流板部件36。驱动杠杆33的基端部33a通过该止动器36d而保持于卡合槽34a内。
为了将折流板部件36安装于浮子支撑台25,如图5A、图5B所示,两个卡合爪39设于浮子支撑台25的顶壁部25b。各个卡合爪39与设在折流板部件36的安装筒部36b上的未图示的槽卡合。
活塞26由树脂材料通过注射成型等而制成,具有盘部41、向上方延伸的大直径筒部42a以及向盘部41的下方延伸的排泄阀44。活塞密封件(packing)43安装于大直径筒部42a的外侧,将活塞26与气缸部25a密封。中空轴部与盘部41成为一体。中空轴部向下方突出。通过该中空轴部形成排泄阀44。排泄阀44贯通形成于阀座部件21的排液孔22。排泄阀44具有朝着前端而外径逐渐增大的形状,密封件45安装于排泄阀44的前端部。在中空轴部上升了时,密封件45与排液孔22接触。排泄阀44与活塞26一起上下移动,在密封件45接触排液孔22而关闭排液孔22的封闭位置与密封件45和排液孔22分离而开启排液孔22的开放位置之间动作。
开放用弹簧部件46安装于活塞室27内。开放用弹簧部件46对与活塞26成为一体的排泄阀44施以朝着开放位置的方向的弹簧力。作为该开放用弹簧部件46,使用了螺旋压缩弹簧。开放用弹簧部件46的一端抵接于浮子支撑台25的顶壁部25b,另一端部抵接于活塞26的盘部41。当对活塞26只施加使排泄阀44朝向开放位置的弹簧力时,自动排泄装置10为常开型。在常开型的自动排泄装置10中,压缩空气尚未从流入端口11供给至回收容器14的内部时,如图2所示,排泄阀44位于使排液孔22开放的开放位置。当压缩空气被供给至了回收容器14内时,活塞26抵抗弹簧力而被向上顶。于是,排泄阀44关闭排液孔22。
排气孔47设为位于排泄阀44的中心轴上,使活塞室27与排出孔17连通。外径比排气孔47的最小内径小的孔销(オリフィスピン)48安装于排气孔47内。如图3B所示,排气流路49形成于排气孔47与孔销48之间。卡合部48a设于孔销48的上端部。通过卡合部48a抵接于盘部41,从而将孔销48的上下位置定位。
当回收至回收容器14内而积存的液体的液位上升,进而通气阀31开放时,回收容器14内的压缩空气流入活塞室27内,并向下方推压活塞26的上表面。活塞26的下表面虽然从此前已经变为与压缩空气相同的压力,但当流入的压缩空气向下方推压活塞26的上表面时,也施加开放用弹簧部件46的弹簧力,从而向下推压活塞26。由此,排泄阀44与活塞26一起被下推,排液孔22被排泄阀44开放。回收容器14内的液体通过设于阀座部件21上的狭缝23而从排液孔22排出至外部。随着回收容器14内的液体的排出,浮子28下降,在浮子28下降了一定程度时,通气阀31 关闭通气孔29。于是,未向活塞室27供给新的压缩空气,因而活塞室27内的压缩空气经由排气流路49从排出孔17中逐渐排出至外部,活塞室27的压力开始下降。当压缩空气的排出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活塞26开始上升。当活塞26上升至一定程度时,排泄阀44关闭排液孔22。这样,排出活塞室27内部的压缩空气的时间长度与排液孔22开放的时间长度对应。也就是说,该压缩空气的排出时间长度与回收的液体排出至外部的时间长度对应。
如图3B所示,将排气孔47的内径设为D1,将孔销48的外径设为D2,将D2设定得比D1小。当缩小D1与D2之差时,在排气孔47与孔销48之间形成横截面极其小的排气流路49。孔销48由横截面为圆形的笔直的棒材形成,在整个长度上为同一外径。另一方面,排气孔47的截面为圆形,排气孔47为内径往下端部而变大一点的锥形孔。
在排泄阀44的中空轴部制作内径0.1mm左右的长孔在技术上是困难的,但如果内径为0.5mm左右以上就并不困难,能够维持高的该内径的尺寸精度来进行制作。另外,在制造工地处理外径为0.1mm左右的金属棒时,由于或弯曲或折断,处理是困难的,但如果外径为0.5mm左右以上,则不会发生弯曲、折断。并且,该外径尺寸也以高精度完成。这样,通过在内径相对较大的孔中插入外径比该内径小一点的金属棒,从而可以高地确保该孔与棒的间隙尺寸的精度。
图3B所示的排气孔47的内径D1为0.82mm,孔销48的外径D2为0.80mm。因此,排气孔47与孔销48的间隙尺寸为0.02mm。因此,如果在排气孔47与孔销48之间形成排气流路49,则能够以高的加工精度缩小排气流路49的流路面积S。
流路面积S为S=π(D1/2)2-π(D2/2)2。这样,如果在排气孔47与孔销48之间形成排气流路49,则能够使排气孔47和孔销48的截面积大于流路面积S。由此,能够以高精度容易地加工排气流路49的流路面积S。
如图3B所示,位于大直径筒部42a的内侧的小直径筒部42b设于活塞26的盘部41。由多孔质的部件构成的滤芯51设于该小直径筒部42b内。作为多孔质的部件,使用了烧结树脂、烧结金属。该滤芯51去除从活塞室27流入排气流路49的空气中包含的微小的固形物,防止异物进入排气流路49。而且,滤芯51抵接于孔销48的卡合部48a,卡合部48a被夹持在滤芯51与盘部41之间。这样,孔销48在被滤芯51和活塞26夹持的状态下固定。
接下来,对图2~图8所示的常开(NO)型的自动排泄装置10中的液体排出动作进行说明。
图2示出了压缩空气尚未供给至回收容器14内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开放用弹簧部件46的弹簧力,排泄阀44与活塞26一起被下压,从而排泄阀44位于使排液孔22开放的开放位置。在该状态下,当压缩空气从流入端口11供给至回收容器14内的分离空间内时,如图6所示,压缩空气通过狭缝23并对活塞26施加上升方向的推力。由于该推力,活塞26上升,排泄阀44关闭排液孔22。由此,防止供给至回收容器14内的压缩空气漏出至外部。当在该状态下压缩空气从流入端口11持续流向流出端口12时,压缩空气中包含的液体成分向下方落下,回收并积存在回收容器14底部的液体积存部14a内。当积存的液体逐渐地增加时,浮子28逐渐地上升。
图7示出积存的液体的液位L上升至规定值、且浮子28进行了上升移动的状态。当浮子28上升移动时,如图7所示,通气阀31使通气孔29开放。当通气孔29开放时,回收容器14内的压缩空气经由通气孔29流入活塞室27内,活塞26立即被向下推压。由此,排泄阀44使排液孔22开放,回收容器14内的液体经由排液孔22而排出至外部。排出时间的长度对应于活塞室27内的压缩空气集中在排气流路49而排出至外部的时间的长度。当活塞室27内的压缩空气被排出至外部时,通过回收容器14内的压力,对活塞26施加使其上升的推力,活塞26上升,排泄阀44关闭排液孔22。
图8示出浮子28下降而变为了排泄阀44关闭排液孔的状态之后紧接着回收有液体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紧接着,从流入端口11流入的压缩空气中包含的液体成分被去除,回收的液体蓄积于回收容器14的底部。
如上所述,排气流路49形成于排气孔47与孔销48之间,因而排气流路49的流路面积S高精度地被设定。因此,能够将从活塞室27经由排气流路49流出至外部的压缩空气的流出时间长度高精度地设定为期望的长度。由此,能够设定为积存于内部的液体向外部的排出刚刚结束之后排泄阀44关闭排液孔22,不会发生在液体残留于回收容器14内的状态下关闭排液孔22。
图9~图12是示出常闭(NC)型的自动排泄装置10中的液体排出动作的截面图。
通过进一步将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52组装入上述的常开型的自动排泄装置10中,从而自动排泄装置10变为常闭型。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52安装于排泄阀44与排出管18之间。作为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52,使用了圆锥螺旋弹簧。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52的小直径侧的端部抵接于排泄阀44的下端面。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52的大直径侧的端部抵接于形成在排出管18上的阶梯部53。该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52对排泄阀44施以关闭排液孔22的方向的弹簧力。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52的弹簧力比开放用弹簧部件46的弹簧力强。因此,在压缩空气未供给至回收容器14内时,通过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52的弹簧力,排泄阀44关闭排液孔22。
图9示出了压缩空气尚未供给至回收容器14内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52的弹簧力,排泄阀44与活塞26一起被向上顶,从而排泄阀44位于关闭排液孔22的封闭位置。在该状态下,压缩空气从流入端口11供给至回收容器14内。图10示出压缩空气供给至了回收容器14内的状态,排泄阀44与图9所示的状态同样地处于关闭排液孔22的状态。供给至回收容器14内的压缩空气中包含的液体被回收及积存于液体积存部14a内。
图11示出积存的液体的液位L上升至规定值、且浮子28进行了上升移动的状态。当浮子28上升移动时,如图11所示,通气阀31使通气孔29开放。当通气孔29开放时,回收容器14内的压缩空气流入活塞室27内,活塞26被向下推压。由此,排泄阀44使排液孔22开放,回收容器14内的液体经由排液孔22排出至外部。排出动作时间的长度与上述的常开型同样地对应于活塞室27内的压缩空气集中于排气流路49而排出至外部的时间长度。当活塞室27内的压缩空气被排出至外部时,通过回收容器14内的压缩空气,从下侧对活塞26施加向关闭排泄阀44的方向施加的推力,从而排泄阀44关闭排液孔22。
图12示出浮子28下降而变为了排泄阀44关闭排液孔22的状态之后紧接着回收有液体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紧接着,从流入端口11流入的压缩空气中包含的液体成分被去除,回收的液体蓄积于回收容器14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上述实施方式虽然示出了作为自动排泄装置单体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也能够与调节器一起构成过滤调节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具有滤芯组装体15,但不局限于具有滤芯组装体15,也可以没有滤芯组装体15。进而,不局限于具有过滤部分的过滤器,也可以是采用了通过离心力来分离异物的结构的自动排泄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将来自气压源的压缩空气供给至气压设备等被供给部的空气压力管路。

Claims (5)

1.一种自动排泄装置,包括:
端口块,在所述端口块的上部设有压缩空气的流入端口和流出端口;以及
回收容器,在所述回收容器的底部设有排出孔,
所述自动排泄装置将从所述流入端口流动至所述流出端口的压缩空气中分离出的液体自动地排出至外部,
所述自动排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阀座部件,安装于所述底部,并形成有使所述回收容器的内部与所述排出孔连通的排液孔;
浮子支撑台,配置于所述阀座部件的上侧,并包括气缸部和顶壁部,活塞以在轴向上滑动自如的方式组装在所述气缸部中,所述顶壁部设于所述气缸部的上端部,并且,在所述顶壁部与所述活塞之间形成活塞室;
浮子,配置于所述浮子支撑台的外侧,随着回收于所述回收容器内的液体而上下移动;
通气阀,在所述浮子上升时开放设于所述顶壁部的通气孔而将所述回收容器内的空气引导至所述活塞室,在所述浮子下降时关闭所述通气孔;
排泄阀,设于所述活塞上,并在关闭所述排液孔的封闭位置与开启所述排液孔的开放位置间动作;
开放用弹簧部件,安装于所述活塞室内,对所述排泄阀施以朝着所述开放位置的弹簧力;
排气孔,设于所述排泄阀,使所述活塞室与所述排出孔连通;以及
孔销,安装于所述排气孔的内部,并且,在所述排气孔的内表面与所述孔销之间形成排气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活塞上设有去除从所述活塞室流入所述排气流路的空气中包含的异物的滤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排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具有大直径筒部和小直径筒部,活塞密封件安装于所述大直径筒部的外侧,所述小直径筒部在所述大直径筒部的内侧沿轴向延伸并连通至所述排气流路,所述滤芯安装于所述小直径筒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排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孔销通过所述滤芯而固定于所述活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排泄装置具有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所述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朝着所述封闭位置对所述排泄阀施以弹簧力,在压缩空气尚未供给至所述回收容器内的状态时,所述常闭设定用弹簧部件使所述排泄阀从处于所述开放位置的常开型切换为处于所述封闭位置的常闭型。
CN201490001397.XU 2014-04-15 2014-11-14 自动排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124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3795 2014-04-15
JP2014083795 2014-04-15
PCT/JP2014/080155 WO2015159449A1 (ja) 2014-04-15 2014-11-14 オートドレ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12495U true CN206112495U (zh) 2017-04-19

Family

ID=54323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9000139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12495U (zh) 2014-04-15 2014-11-14 自动排泄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70594B2 (zh)
JP (1) JP6177999B2 (zh)
CN (1) CN206112495U (zh)
DE (1) DE112014006590B4 (zh)
TW (1) TWI637123B (zh)
WO (1) WO20151594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4499B2 (ja) * 2016-08-09 2019-12-04 Smc株式会社 自動ドレン排出装置
US10018301B2 (en) * 2016-08-12 2018-07-10 Control Devices, Llc Drain valve
FR3073157A1 (fr) * 2017-11-06 2019-05-10 Sogefi Filtration Dispositif de filtration et utilisation du dispositif pour separer et collecter les poussieres de freinage
DE102018110984A1 (de) * 2018-05-08 2019-11-14 Vaillant Gmbh Siph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18789A (en) 1965-08-30 1968-12-31 Norgren Co C A Automatic liquid discharge mechanism
JPS5255719Y2 (zh) 1974-09-30 1977-12-16
US3993090A (en) * 1975-01-29 1976-11-23 Hankison Paul M Automatic valving device
JPH0238598U (zh) 1988-09-07 1990-03-14
JPH03111915A (ja) 1989-09-26 1991-05-1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流量調節装置
US5121767A (en) * 1991-10-17 1992-06-16 Chuang Charng Liang Automatic drain valve
US5626163A (en) * 1993-09-30 1997-05-06 Smc Corporation Auto-drain unit
JP4292060B2 (ja) 2003-11-21 2009-07-08 株式会社コガネイ 常閉形フロート式オートドレン
JP4874587B2 (ja) * 2005-07-07 2012-02-15 日本精器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式ドレントラッ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77999B2 (ja) 2017-08-09
TW201617545A (zh) 2016-05-16
TWI637123B (zh) 2018-10-01
US9970594B2 (en) 2018-05-15
US20170016573A1 (en) 2017-01-19
JPWO2015159449A1 (ja) 2017-04-13
DE112014006590T5 (de) 2017-04-06
WO2015159449A1 (ja) 2015-10-22
DE112014006590B4 (de)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12495U (zh) 自动排泄装置
CN107701910B (zh) 自动排水排出设备
CN1970130B (zh) 液、液分离装置
US10508631B2 (en) Automated water drain system
CN87102298A (zh) 具有自洁作用的流体过滤器
CN103313766A (zh) 一种滤筒
CN110382076B (zh) 过滤器装置及过滤装置
WO2016107751A2 (en) 2-stage water separator pre-filter
US3257783A (en) Filter and automatic dump valve for pressure fluid lines
KR101824456B1 (ko) 액체 자동 배출장치
US11052336B2 (en) Filter device
KR200481279Y1 (ko) 타이어 가류금형용 벤트장치
CN101227961A (zh) 用于油过滤的过滤装置
KR102145595B1 (ko) 압축공기용 정화장치
US20180001240A1 (en) Filters for Non-Plumbed Appliances
CN101341094A (zh) 用于水壶的过滤器筒
SU1512476A3 (ru) Центробежный сепаратор
CN103463875B (zh) 脉冲式排水空气过滤器
WO2010090606A1 (en) Self-cleaning electromagnetic valve of a condensate drain
US10018301B2 (en) Drain valve
US20220032216A1 (en) Filter device
NO155651B (no) Anordning for framstilling av presslegeme.
CN220609340U (zh) 一种润滑油过滤组件
CN214888880U (zh) 一种内置式密封电磁排水阀
KR101006629B1 (ko) 원추형 밸브 부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