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04527U - 粉尘处理站 - Google Patents

粉尘处理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04527U
CN206104527U CN201621001985.0U CN201621001985U CN206104527U CN 206104527 U CN206104527 U CN 206104527U CN 201621001985 U CN201621001985 U CN 201621001985U CN 206104527 U CN206104527 U CN 206104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hamber
air
main body
collecting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019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玉潭
刘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Jiadehua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杜玉潭
刘琦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杜玉潭, 刘琦 filed Critical 杜玉潭
Priority to CN2016210019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04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04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045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se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粉尘处理站,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需要清扫车将回收的粉尘运到偏远空地进行排放,费时费力,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包括基座,升降支架和粉尘收集箱,其技术要点是:基座的中部设置有基坑,升降支架设置在基坑上部两侧的凸台上,粉尘收集箱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升降支架内部;粉尘收集箱由主体,粉尘入口和落尘腔组成,主体内侧的上部设置有过滤腔和引风机,粉尘入口设置有吸尘口,落尘腔的下部设置有输送管道;过滤腔内侧的上部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下部设置有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与隔板之间设置有振动器,过滤腔下部设置有排灰槽。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实现对粉尘的集中清运和处理,清洁卫生,适应性强,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Description

粉尘处理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收集道路清扫车回收的粉尘,并对粉尘进行集中清运和处理,可有效改善环境质量的粉尘处理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资源,随之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弃物,严重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并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发展经济、治理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是实施走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
道路清扫车主要应用于城市道路、县乡公路、国道、高速公路、景区道路等的路面清洁。可清除路面粉尘、石子、果皮、纸片、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可有效地提高道路清扫效率,减少白色污染,降低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含量,改善环境质量。
目前,对道路清扫车所回收粉尘的处置方式,大多采用通过清扫车将回收的粉尘一车、一车地运到偏远空地进行场外排放的方式,不但增加了大量不必要的燃油消耗,而且费时费力,减少了道路清扫车的正常清扫作业时间;并且粉尘在空地的随意排放,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要求,影响城市美观。故有必要对现有的粉尘处理方式和设备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收集道路清扫车回收的粉尘,并对粉尘进行集中清运和处理,可有效改善环境质量的粉尘处理站。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粉尘处理站包括基座,升降支架和粉尘收集箱,其技术要点是:所述基座中部设置有基坑,基坑上部的两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升降支架的下端设置在两侧的凸台上,所述粉尘收集箱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升降支架内部,粉尘收集箱的两侧通过滑轮与升降支架内侧的导向滑道相连;粉尘收集箱包括主体,主体上部设置的粉尘入口和主体下部设置的落尘腔,主体内侧的上部设置有过滤腔和引风机,引风机的送风口与过滤腔的侧壁中部相连,粉尘入口设置有吸尘口,吸尘口的输出端与引风机的引风口相连,落尘腔的下部设置有输送管道;所述过滤腔内侧的上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隔板,隔板将过滤腔分隔成上下两个封闭空间,上部空间构成排风通道,下部空间构成除尘腔体,隔板的下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空气滤清器,隔板上与空气滤清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空气滤清器与隔板之间设置有振动器,过滤腔下部的除尘腔体底部设置有排灰槽,排灰槽的排放口与粉尘收集箱的主体内部相通。
所述落尘腔下部设置的输送管道由并列布置的长管道和短管道组成,长管道和短管道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输送粉尘的绞龙,长管道和短管道的后端设置有输入口,输入口与落尘腔的下部开口相连;长管道和短管道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输出口。以将聚集在落尘腔底部的粉尘通过绞龙的输送,快速地从管道的输出口运送到清运车的车厢内。
所述落尘腔的底部为倾斜结构,落尘腔底部靠近输送管道输出端的一侧高,相应地,落尘腔下部设置的输送管道也倾斜布置。以便于落尘腔底部的粉尘利用重力落入到输送管道内,并降低升降支架的整体高度。
所述落尘腔底部以及输送管道的倾斜角度为10°~20°。以实现输送管道内所设置绞龙对落尘腔底部粉尘的高效运输。
所述粉尘入口设置的吸尘口,由C型钢沿粉尘入口周边轮廓围合构成,并且各段C型钢框体的C形开口朝向粉尘收集箱内侧。以将粉尘入口处漂浮的粉尘引入到过滤腔内,避免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
所述主体下部设置的落尘腔的底部,以及主体内侧过滤腔下部的除尘腔体的底部均为锥形结构。以便于粉尘的下落和排放。
所述主体内侧上部的过滤腔内设置的空气滤清器的数量为两个、四个、六个或八个。以满足对从粉尘入口设置的吸尘口所吸入空气中粉尘的净化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中部设置有基坑的基座,基坑上部的两侧设置凸台,升降支架的下端设置在两侧的凸台上,粉尘收集箱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升降支架内部;粉尘收集箱由主体,主体上部设置的粉尘入口和主体下部设置的落尘腔组成,主体内侧的上部设置有过滤腔和引风机,粉尘入口设置有吸尘口,吸尘口的输出端与引风机的引风口相连,落尘腔的下部设置有输送管道;过滤腔内侧的上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隔板,隔板将过滤腔分隔成上下两个封闭空间,上部空间构成排风通道,下部空间构成除尘腔体,隔板的下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空气滤清器,隔板上与空气滤清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空气滤清器与隔板之间设置有振动器,过滤腔下部的除尘腔体底部,设置有排放口与粉尘收集箱内部相通的排灰槽的结构形式,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实现对粉尘的集中清运和处理,清洁卫生,适应性强,有效改善环境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粉尘收集箱和输送管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沿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2中的输送管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粉尘收集箱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基座、2凸台、3升降支架、4粉尘收集箱、5输送管道、6基坑、7主体、8粉尘入口、9引风机、10过滤腔、11吸尘口、12落尘腔、13除尘腔体、14空气滤清器、15隔板、16振动器、17排风通道、18送风口、19引风口、20排灰槽、21长管道、22短管道、23输入口、24绞龙、25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7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粉尘处理站包括中部设置有基坑6的基座1,升降支架3和用于集中处理粉尘的粉尘收集箱4,其中基座1中部设置的基坑6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台2,升降支架3的下端分别设置在两侧的凸台2上,粉尘收集箱4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升降支架3的内部,并且粉尘收集箱4的两侧通过滑轮与升降支架3内侧的导向滑道相连接;升降机构可以带动粉尘收集箱4沿着升降支架3内侧的导向滑道进行升降。基坑6的形状与粉尘收集箱4和输送管道5的外形轮廓相匹配,以使粉尘收集箱4和输送管道5下降进入基坑6内,便于粉尘的倾倒。粉尘收集箱4由主体7,主体7上部设置的粉尘入口8,以及主体7下部设置的落尘腔12所组成,主体7内侧的上部设置有左右并列布置的过滤腔10和引风机9,引风机9的送风口18与过滤腔10的侧壁中部相连;粉尘入口8为斜切口形式,粉尘入口8处设置有由C型钢沿粉尘入口8周边轮廓围合构成的环形吸尘口11,环形吸尘口11的各段C型钢框体的C形开口均朝向粉尘收集箱4的内侧,并且环形吸尘口11的输出端与引风机9的引风口19通过管道相连接,以将粉尘入口8处漂浮的粉尘引入到过滤腔10内,避免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
粉尘收集箱4过滤腔10内侧的上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隔板15,隔板15将过滤腔10分隔成上下两个封闭空间,过滤腔10的上部空间构成除尘后洁净空气的排风通道17,过滤腔10的下部空间构成过滤粉尘的除尘腔体13。隔板15的下部、除尘腔体13内设置有若干个竖直布置的圆筒形空气滤清器14,隔板15上、与下部的空气滤清器14出口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圆形的通孔,以使经过空气滤清器14净化后的洁净空气从通孔进入到排风通道17内;空气滤清器14与隔板15之间设置有用于振打空气滤清器14上所吸附粉尘的振动器16。为了满足对从粉尘入口8设置的吸尘口11所吸入空气中粉尘的净化需求,根据使用情况,设置在过滤腔10下部除尘腔体13内的空气滤清器14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四个、六个或八个。过滤腔10下部的除尘腔体13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下落粉尘的排灰槽20,排灰槽20的排放口与粉尘收集箱4的主体7内部相联通,以将过滤腔10内从粉尘入口8处收集的粉尘,排放到粉尘收集箱4内。为了便于粉尘的下落和排放,主体7下部设置的落尘腔12的底部,以及过滤腔10下部的除尘腔体13的底部均设计成锥形结构。
粉尘收集箱4落尘腔12的下部设置有由并列布置的长管道21和短管道22组成的输送管道5,长管道21和短管道22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输送粉尘的绞龙24(螺旋输送机),长管道21和短管道22的后端设置有输入口23,输入口23与落尘腔12的下部开口相连接。长管道21和短管道22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输出口25,输出口25与封闭式清运车车厢上部设置的相应收尘口相连接,以将聚集在落尘腔12底部的粉尘通过两个分别设置在长管道21和短管道22内的绞龙24,迅速地从输送管道5的输出口25运送到封闭式清运车的车厢内,进行集中清运处理。为了便于落尘腔12底部的粉尘利用重力自行落入到输送管道5的输入口23内,并降低升降支架3的整体高度,落尘腔12的底部设计成靠近输送管道5输出口25的一侧高的倾斜结构形式,相应地,落尘腔12下部设置的输送管道5也按照落尘腔12底部的结构倾斜布置,即:输送管道5前端的输出口25高,输送管道5后端的输入口23低。为了实现输送管道5内所设置绞龙24对落尘腔12底部粉尘的高效率运输,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落尘腔12底部以及输送管道5的倾斜角度可以是10°~20°。
使用时,驱动升降机构,带动粉尘收集箱4沿着升降支架3内侧的导向滑道下降到最低位置(如图7所示),此时,粉尘收集箱4主体7上部的粉尘入口8位于基座1上表面以上。然后,道路清扫车将从城市道路上回收的粉尘,一车、一车地经由粉尘入口8倾倒入粉尘收集箱4内,以实现对粉尘的集中收集。道路清扫车将粉尘向粉尘收集箱4内倾倒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扬尘。所以为了避免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在倾倒粉尘的同时,启动主体7内侧上部设置的引风机9,并通过与引风机9引风口19相连的、布置在粉尘入口8处的环形吸尘口11,将漂浮在粉尘入口8附近的粉尘吸入到环形吸尘口11内,并经由引风机9的送风口18进入到过滤腔10内进行净化。夹杂粉尘的空气经过过滤腔10内的空气滤清器14的除尘净化后,洁净的空气从空气滤清器14上部的出口,经过隔板15的通孔进入到排风通道17内,排放到粉尘收集箱4外的大气中。
当过滤腔10内的空气滤清器14吸附的粉尘达到饱和,需要清理时,停止引风机9,开启除尘腔体13底部设置的排灰槽20的排放口,然后启动过滤腔10内空气滤清器14上部设置的振动器16,从空气滤清器14上振落的粉尘依靠重力落入到排灰槽20内,再经由开启的排灰槽20排放口,排放到粉尘收集箱4内,以便后续集中处理。过滤腔10的空气滤清器14和除尘腔体13清理完毕,关闭排灰槽20的排放口后,再次启动引风机9,就可以继续向粉尘收集箱4内倾倒回收的粉尘。
当粉尘收集箱4内所储存的粉尘到达饱和,需要进行清运时,驱动升降机构,带动粉尘收集箱4沿着升降支架3内侧的导向滑道上升(如图1所示),使粉尘收集箱4落尘腔12下部倾斜设置的长管道21和短管道22的输出口25位于封闭式清运车车厢上方,并将长管道21和短管道22的两个输出口25分别与封闭式清运车车厢上部相应设置的两个收尘口相连接。启动长管道21和短管道22内分别设置的用于输送粉尘的绞龙24(螺旋输送机),以将聚集在粉尘收集箱4内的粉尘,通过与落尘腔12下部开口相连接的输送管道5输入口23,分别经由长管道21和短管道22,从前端的输出口25快速地输送到封闭式清运车的车厢内,实现粉尘的集中清运处理。粉尘收集箱4内储存的粉尘清运完毕后,驱动升降机构,带动粉尘收集箱4下降到最低位置。然后,重复道路清扫车将回收的粉尘倾倒入粉尘收集箱4内,启动引风机9避免扬尘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清理空气滤清器14,驱动粉尘收集箱4上升,通过绞龙24将粉尘收集箱4内的粉尘输送到封闭式清运车内等步骤,对道路清扫车回收的粉尘进行集中处理,实现对环境质量的改善。

Claims (7)

1.一种粉尘处理站,包括基座(1),升降支架(3)和粉尘收集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中部设置有基坑(6),基坑(6)上部的两侧设置有凸台(2),所述升降支架(3)的下端设置在两侧的凸台(2)上,所述粉尘收集箱(4)通过升降机构设置在升降支架(3)内部,粉尘收集箱(4)的两侧通过滑轮与升降支架(3)内侧的导向滑道相连;粉尘收集箱(4)包括主体(7),主体(7)上部设置的粉尘入口(8)和主体(7)下部设置的落尘腔(12),主体(7)内侧的上部设置有过滤腔(10)和引风机(9),引风机(9)的送风口(18)与过滤腔(10)的侧壁中部相连,粉尘入口(8)设置有吸尘口(11),吸尘口(11)的输出端与引风机(9)的引风口(19)相连,落尘腔(12)的下部设置有输送管道(5);所述过滤腔(10)内侧的上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隔板(15),隔板(15)将过滤腔(10)分隔成上下两个封闭空间,上部空间构成排风通道(17),下部空间构成除尘腔体(13),隔板(15)的下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空气滤清器(14),隔板(15)上与空气滤清器(1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空气滤清器(14)与隔板(15)之间设置有振动器(16),过滤腔(10)下部的除尘腔体(13)底部设置有排灰槽(20),排灰槽(20)的排放口与粉尘收集箱(4)的主体(7)内部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尘腔(12)下部设置的输送管道(5)由并列布置的长管道(21)和短管道(22)组成,长管道(21)和短管道(22)内分别设置有用于输送粉尘的绞龙(24),长管道(21)和短管道(22)的后端设置有输入口(23),输入口(23)与落尘腔(12)的下部开口相连;长管道(21)和短管道(22)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输出口(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尘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尘腔(12)的底部为倾斜结构,落尘腔(12)底部靠近输送管道(5)输出端的一侧高,相应地,落尘腔(12)下部设置的输送管道(5)也倾斜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尘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尘腔(12)底部以及输送管道(5)的倾斜角度为10°~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粉尘入口(8)设置的吸尘口(11),由C型钢沿粉尘入口(8)周边轮廓围合构成,并且各段C型钢框体的C形开口朝向粉尘收集箱(4)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7)下部设置的落尘腔(12)的底部,以及主体(7)内侧过滤腔(10)下部的除尘腔体(13)的底部均为锥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7)内侧上部的过滤腔(10)内设置的空气滤清器(14)的数量为两个、四个、六个或八个。
CN201621001985.0U 2016-08-31 2016-08-31 粉尘处理站 Active CN206104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01985.0U CN206104527U (zh) 2016-08-31 2016-08-31 粉尘处理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01985.0U CN206104527U (zh) 2016-08-31 2016-08-31 粉尘处理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04527U true CN206104527U (zh) 2017-04-19

Family

ID=58514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01985.0U Active CN206104527U (zh) 2016-08-31 2016-08-31 粉尘处理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045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3403A (zh) * 2019-06-12 2019-08-20 福建丰财实业有限公司 紧固件加工设备的收料斗
CN110199656A (zh) * 2019-07-15 2019-09-06 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收获机用集草箱及花生收获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43403A (zh) * 2019-06-12 2019-08-20 福建丰财实业有限公司 紧固件加工设备的收料斗
CN110199656A (zh) * 2019-07-15 2019-09-06 郑州中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收获机用集草箱及花生收获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77969Y (zh) 干湿两用吸扫式扫路机
CN102908857B (zh) 一种集成重力和袋式除尘的集污装置
CN108160184A (zh) 一种环保型建筑固体废料处理设备
CN105290067A (zh) 节水型城市垃圾桶自动清洗装置
CN206104527U (zh) 粉尘处理站
CN109433390A (zh) 一种建筑用建筑垃圾粉碎装置
CN102886188B (zh) 一种集成重力和旋风除尘的集污装置
CN209333316U (zh) 一种洗扫车收集垃圾用固液分离装置
CN205760120U (zh) 洗扫车污水分离净化系统
CN215964836U (zh) 一种新型板胚排渣用分选装置
CN205276186U (zh) 一种上进风式二次除尘装置
CN108100540B (zh) 一种可翻转式垃圾箱及垃圾车
CN109364562A (zh) 道路洗扫车收集垃圾的固液分离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11568997U (zh) 一种垃圾装卸转运环卫车
CN210767118U (zh) 一种地铁车站雨水回收系统
CN208500717U (zh) 一种综合垃圾处理中转站
CN209005404U (zh) 一种工业吸尘器
CN101392504B (zh) 一种除尘装置
CN202913393U (zh) 一种集成重力和袋式除尘的集污装置
CN207401280U (zh) 一种吸尘车的除尘分离箱
CN211463897U (zh) 一种建筑垃圾中风选去除杂物装置
CN211635760U (zh) 一种混凝土石料卸货吸收扬尘过滤系统
CN206901122U (zh) 一种自动收集垃圾箱内垃圾的清运车
CN208023074U (zh) 工业含锌废料综合处理系统
CN208130642U (zh) 一种车载式快速泥水分离环保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08

Address after: 110000 2 Gate 73-2 Hongrun Road, Yuhong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aoning Jiadehua Environmental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0141 30-1 Chaohu street, Yuhong District, Liaoning, Shenyang

Co-patentee before: Liu Qi

Patentee before: Du Yu 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