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62876U - 烹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烹调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62876U CN206062876U CN201620685846.8U CN201620685846U CN206062876U CN 206062876 U CN206062876 U CN 206062876U CN 201620685846 U CN201620685846 U CN 201620685846U CN 206062876 U CN206062876 U CN 2060628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n
- stirring
- cooking device
- rotating shaft
- cove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5000014347 soup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06010053615 Thermal bur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018 Cast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09 Tef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362 Tef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7 combustion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41 combus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27 in vivo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调设备,包括:锅具罩体;锅具,可转动地设置在锅具罩体内;锅具转轴,从锅具外部延伸至锅具内部;锅具驱动装置,与锅具转轴连接并驱动锅具转动;锅具紧固件,与锅具转轴螺纹连接,并从锅具内部将锅具可拆卸地固定在锅具转轴上;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构件和搅拌转轴,该搅拌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锅具内并可拆卸地连接至搅拌转轴,该搅拌转轴经由锅具转轴的轴孔伸出至锅具转轴之外;搅拌驱动装置,与搅拌转轴连接并驱动搅拌构件转动。本实用新型的烹调设备中,由于搅拌构件与搅拌转轴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且锅具可拆卸地固定在锅具转轴上,因而能够方便地从锅口侧进行锅具的拆卸和组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调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可旋转锅具的烹调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工烹调,尤其是中式烹调是一种耗时耗力且非常讲究技艺的劳动。现今,各种各样的自动/半自动烹调设备纷纷涌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中国专利CN200810029877.8公开了一种烹调设备,包括支架、锅体(锅具)和锅体支架,其中,锅体通过锅体支架与支架连接。该烹调设备还包括在支架上的旋转机构及翻转机构;该锅体为桶状或球状锅体,其端部设有开口;该旋转机构与锅体相连,以带动锅体沿锅体的旋转轴线旋转;该翻转机构与锅体相连,以带动锅体沿翻转轴线在支架上转动;当烹调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锅体的旋转轴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0~60度之间。
在上述的烹调设备中,从提高热量利用效率、保护锅具和防止烫伤等角度出发,锅体支架可以形成为将锅体收纳于其中的锅具罩体。例如,中国专利CN201520066410.6公开了一种自动旋转炒锅,其包括筒状的锅体,锅体的一端敞口,锅体的封闭端及侧周罩设有夹套(锅具罩体),锅体与夹套之间可传动连接,夹套的顶端设置有排气口,夹套的底端开口设置有燃气加热机构,锅体的封闭端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穿过夹套与锅体旋转驱动机构连接,自动旋转炒锅还包括支架,支架与夹套两侧固定连接的转轴 相配合,转轴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蜗轮,蜗轮与蜗杆相啮合,蜗杆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手轮。
中国专利CN201010254634.1公开了一种炒菜机(烹调设备),包括驱动机构、连接在驱动机构上的加热锅体、设置在加热锅体下面的燃烧机构;加热锅体包括桶状的内锅、套装在内锅外侧的外套(锅具罩体),内锅外壁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外套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轴孔,转轴穿插在外套上的轴孔中,转轴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内锅的内腔轴心处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上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多个拨杆;外套的上端带有排烟口,外套的下端设置有加热仓,燃烧机构安装在加热仓中;外套的两侧带有铰轴,该铰轴铰接在底座上。
通常,由于长期处于高温工作状态,烹调设备中锅具的使用寿命会比其他部件的使用寿命更短,这就存在需要更换锅具的问题。然而,在上述烹调设备中,由于需要在拆卸驱动机构的情况下才能将锅具拆卸下来,因而锅具的拆装非常繁琐且不便于操作。另外,这种繁琐的锅具拆装工序还导致烹调设备生产成本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对锅具进行拆装的烹调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烹调设备包括:
锅具罩体;
锅具,可转动地设置在锅具罩体内;
锅具转轴,从锅具外部延伸至锅具内部;
锅具驱动装置,与锅具转轴连接并驱动锅具转动;
锅具紧固件,与锅具转轴螺纹连接,并从锅具内部将锅具可拆卸地固定在锅具转轴上;
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构件和搅拌转轴;其中,搅拌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锅具内并可拆卸地连接至搅拌转轴,搅拌转轴经由锅具转轴的轴孔伸出至锅具转轴之外;
搅拌驱动装置,与搅拌转轴连接并驱动搅拌构件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搅拌构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搅拌构件之间可以具有相同或者不同的结构。由于搅拌构件与搅拌转轴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且锅具可拆卸地固定在锅具转轴上,因此,当需要从锅具罩体内拆卸锅具时,只需要首先拆卸搅拌构件,而后松开锅具紧固件,就可以完成锅具的拆卸;反之,当需要组装锅具时,只需要首先利用锅具紧固件将锅具固定在锅具转轴上,而后再将搅拌构件组装到搅拌转轴上,就可以完成锅具的组装。这样的设置使得锅具的组装和拆卸均可以从锅具的锅口侧进行,且无需拆装锅具驱动装置和搅拌驱动装置,使得非常便于进行锅具的拆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锅具罩体包括保温罩和可拆卸地设置在保温罩前端部的罩体端盖;罩体端盖与锅具之间形成间隙密封,且锅具的锅口伸出于罩体端盖。这样的构造不仅使得锅具罩体具有较为简单的机构,而且便于将锅具从锅具罩体内取出。例如当锅具形成为球形时,在拆卸罩体端盖的情况下可以非常方便地将球形锅具从锅具罩体内取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谓罩体端盖与锅具之间形成间隙密封,是指二者之间以较小的间隙相互配合,使得锅具罩体和锅具之间的空间形成相对密封状态。这样的好处不仅在于可以避免因锅具罩体和锅具之间空间的热气流冲出而到导致的人员烫伤,而且还可以提高烹调的热量利用效率,这一 点结合后文的描述将更为清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锅具转轴和搅拌转轴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动密封件,以在锅具转轴和搅拌转轴之间形成动密封,从而解决烹调时汤汁可能从锅具转轴和搅拌转轴之间渗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锅具转轴和锅具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因而存在需要考虑烹调时汤汁可能从锅具转轴和锅具之间渗漏的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锅具包括锅体以及与锅体密封且固定连接的安装座,锅具转轴和安装座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弹性密封件。其中,安装座可以设置在锅体内侧和/或外侧。在安装座设置于锅体内侧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减少锅具在其转轴方向上的尺寸。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安装座与锅体之间以及锅具转轴和安装座之间分别形成密封,因而可以有效防止锅体与安装座之间以及锅具转轴与安装座之间的液体渗漏。并且,由于锅具转轴和安装座之间设置的是弹性密封件,因而即使在锅具转轴锁紧状态不好或者有松脱的情况下,安装座和锅具转轴之间仍能可靠密封。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座和锅体之间可以通过例如铸造或者模具成型等方式一体形成,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安装座固定在锅体上并实现二者之间的密封。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安装座经由螺钉固定在锅体内侧,且在安装座和锅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以实现二者之间的密封。其中,考虑到烹调过程中锅具通常处于较高的温度,第一密封件优选为金属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安装座的外周形成有台阶面,锅具紧固件施加压力于设置在锅具紧固件和该台阶面之间的第二密封件。其中,第二密封件可以是金属密封件或者聚四氟乙烯密封件等具有适当耐 温性能的密封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设置在紧固件和安装座之间的第二密封件可以不与锅体直接接触,且锅体到第二密封件之间具有一定的热阻,导致第二密封件处相对于锅体处于较低的温度下,因而使用聚四氟乙烯密封件等具有适当耐温性能的非金属密封件同样可以达到所需的密封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二密封件在锅具紧固件和安装座之间形成密封,且锅具紧固件与锅具转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而实现密封,因而锅具内的液体基本上不会或者难以进入锅具转轴和安装座之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改善锅具的防渗漏性能,并防止或降低高温液体造成弹性密封件的快速老化,以延长弹性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安装座的台阶面以及其靠近锅具紧固件的端面之间形成高度差,使得锅具内的液体即使渗入锅具紧固件和安装座之间也较难进入锅具转轴与安装座之间的间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锅具的防渗漏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得搅拌构件与搅拌转轴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在搅拌构件上形成螺孔,并使得搅拌构件与搅拌转轴之间进行螺纹连接;也可以利用螺钉将搅拌构件固定在搅拌转轴上。作为一种简便可靠的实施方式,上述的搅拌机构还包括搅拌紧固件(例如螺母),该搅拌紧固件与搅拌转轴螺纹连接,并将搅拌构件的连接座可拆卸地固定在搅拌转轴上。
当利用搅拌紧固件来实现搅拌构件连接座的固定时,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因搅拌紧固件的松动而导致的搅拌构件松动甚至脱落,该问题在搅拌机构正转反转的过程中通常更为突出。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述搅拌机构进一步包括:
锁止块,套设在搅拌转轴上,并设置在连接座和搅拌紧固件之间;其中,锁止块具有沿搅拌转轴的轴向延伸的锁止孔;
锁止件,由限定在锁止孔之内的第一端部延伸至位于锁止孔之外的第二端部;
弹性元件,设置在锁止孔内部,并向锁止件施加由其第一端部指向第二端部的弹性作用力;其中,该弹性元件优选包括弹簧;
其中,搅拌紧固件的外周形成为多边形,锁止件位于锁止孔之外的部分可与搅拌紧固件的外周相互抵接。可旋转地,该搅拌紧固件为六角盖形螺母。
上述技术方案中,搅拌紧固件优选为六角盖形螺母。首先,采用作为通用标准件的六角盖形螺母,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其次,六角盖形螺母可以覆盖搅拌转轴的端部,从而解决物料容易粘附在搅拌转轴的螺纹部分上的问题。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搅拌紧固件的外周形成为多边形,且锁止件位于锁止孔之外的部分可与搅拌紧固件的外周相互抵接,因而当锁止件与紧固件外周的任一平面相贴时,就会限制紧固件的转动(包括紧固和松脱方向)。由此,锁止件能够对搅拌紧固件施加与搅拌紧固件的松动方向相反的阻力,以起到阻止搅拌紧固件松动的作用,从而解决搅拌构件容易松动甚至脱落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锁止件不一定始终与搅拌紧固件相互抵接。在搅拌机构组装好的初始状态,锁止件和搅拌紧固件之间可能稍微具有间隙,在搅拌构件工作过程中,如搅拌紧固件略有松动,则锁止件会与搅拌紧固件之间相互抵接并防止紧固件产生进一步的松动,从而解决搅拌构件容易松动甚至脱落的问题。
作为一种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搅拌机构还包括:锁止端盖,与锁止块靠近连接座的一端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并将弹性元件限定 在锁止孔内。这样的好处在于,在组装或者拆卸锁止块的时候,可以始终保持锁止块与弹性元件和锁止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便于搅拌机构的拆装。
作为另一更优选的实施方式,沿搅拌转轴的轴向观察,锁止件第二端部的一部分位于搅拌紧固件的旋转范围之外。在搅拌紧固件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为避免锁止件和搅拌紧固件之间产生干涉,需要施加作用力至锁止件以将其压入锁止孔内。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由于锁止件第二端部的一部分位于搅拌紧固件的旋转范围之外,因而可以利用工具施加作用力至锁止件位于搅拌紧固件的旋转范围之外的部分,且使得该工具不会与搅拌紧固件发生干涉,以便于搅拌紧固件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烹调设备中,锅具可以形成为桶状或者球状。另外,锅具罩体也同样可以形成为桶状或者球状。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烹调过程中,锅口朝上且锅具旋转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大于等于5度、小于等于60度。更优选地,锅具旋转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大于等于15度、小于等于40度。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锅具内的烹调物料和汤汁不容易从锅口溢出;另一方面,烹调物料可以在锅具内具有较为均匀的分布,烹调物料与锅具之间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中,烹调设备可以采用电磁加热装置或者例如燃气加热装置的明火加热装置。明火加热装置利用燃料燃烧形成的高温火焰、烟气(本实用新型中统称为热气流)对锅具进行直接加热,可以较为容易地为锅具提供较大的加热功率或热能,因而在用于中式炒菜的烹调设备中,尤其是在单批次炒制量较大的中式炒菜烹调设备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中,当锅具倾斜设置且烹调设备采用明火加热装置时,可 能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燃料燃烧形成的热气流同样会对锅具靠近锅口的区域进行较为剧烈的加热,但锅具靠近锅口的区域很少或基本上不与烹调物料进行热交换(因该区域较少或没有烹调物料),由此导致热气流对锅具靠近锅口的区域所进行的加热对烹调并无实质上的意义,热量利用效率较低;其次,由于锅具靠近锅口的区域很少或基本上不与烹调物料进行热交换,因而烹调时该锅具区域的温度会急剧上升并始终保持在非常高的温度状态下,导致形成在该锅具区域内表面的功能涂层(例如防粘涂层)很容易因高温而损坏,锅具使用寿命较短,并且这还会导致锅具靠近锅口的区域因干烧而变色,使得烹饪完成后出菜时容易使原料粘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烹调设备进一步包括:
明火加热装置,设置在锅具的下方,以对锅具进行直接加热;
热流调节构件,设置在锅具和锅具罩体之间的蓄热空间内,用于限制明火加热装置生成的热气流朝锅口方向流动。其中,热流调节构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上述方案中,明火加热装置工作时,热流调节构件限制热气流朝锅口方向流动,从而增强热气流对锅具远离锅口区域(即烹调过程中与大部分或全部烹调物料进行热交换的区域)的加热,提高了热量利用效率;另外,由于热气流朝锅口方向的流动受到限制,因而能够减少热气流对锅具靠近锅口区域(即烹调过程中较少或基本上不与烹调物料进行热交换的区域)的加热,使得该锅具区域不会或者不易产生不期望的高温,从而消除或者减少因高温而造成的锅具损坏,延长锅具使用寿命。
在实际应用中,热流调节构件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而灵活地设置,这取决于烹调过程中锅具的倾斜角度、锅具的形状和大小、烹调容量的设 计等因素。从提高实用性的角度考虑,热流调节构件的具体位置可以设置为使得热气流主要对锅具中与大部分或者全部烹调物料进行换热的区域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烹调设备中,在环绕锅具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热流调节构件可以设置为环绕锅具的整个外周分布,也可以设置为仅环绕锅具外周的一部分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环绕锅具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热流调节构件设置为至少沿锅具外周中位于锅具下部的四分之一个圆周分布。由于设置在锅具下方的明火加热装置主要对锅具的下部进行直接加热,因而当热流调节构件设置为至少沿锅具外周中位于锅具下部的四分之一个圆周分布时,就可以较好地起到限制热气流朝锅口方向流动的作用,从而较好地改善热量利用效率并延长锅具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在环绕锅具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热流调节构件设置为至少沿锅具的下半周分布,以更好地达到限制明火加热装置生成的热气流朝锅口方向流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烹调设备中,热流调节构件可以形成为一体,也可以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例如,热流调节构件可以由在环绕锅具旋转轴线的方向上阵列分布的多个部分组合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热流调节构件包括一环形或弧形挡板,这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备和组装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热流调节构件的数量为多个,该多个热流调节构件在平行于锅具旋转轴线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以进一步限制明火加热装置生成的热气流朝锅口方向流动。
本实用新型中,热流调节构件既可以设置在锅具罩体上,也可以设置 在锅具上。当具有多个热流调节构件时,还可以是部分热流调节构件设置在锅具上,部分热流调节构件设置在锅具罩体上,从而形成较为曲折的气流通道,使得明火加热装置产生的热气流更难以向锅口方向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烹调设备中,明火加热装置优选采用燃气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烹调设备中,明火加热装置可以固定在锅具罩体上,也可以与锅具罩体相互独立地设置(即不与锅具罩体联动)。
在烹调过程中,操作人员通常站在烹调设备的前方,即面对于锅口的位置。因此,需要尽量减少向烹调设备的前方区域所传递的热量,以保证操作人员处于适当的环境温度,提高操作人员在烹调过程中的舒适度。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由于热流调节构件能够限制热气流朝锅口方向流动,因而其可以降低锅具罩体前端和锅口部分的温度,减少烹调设备向该前方区域所散发的热量;另一方面,由于罩体端盖与锅具之间保持相对密封状态,因而蓄热空间内的热气流极少流出至烹调设备的前方区域。由此,不仅使得烹调设备的操作环境大为改善,并且可以防止因热气流直接冲出至烹调设备前侧,或操作人员触碰到高温的锅具或罩体端盖而造成的操作人员烫伤事故。
上述技术方案中,罩体端盖可以包括限定有中空内腔的金属壳体。充满于该中空内腔的空气可以作为隔热介质,降低罩体端盖向外的热传递及罩体端盖的表面温度,由此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烹调过程的热量利用效率,而且可更有效地防止因触碰到高温锅具罩体而导致的烫伤事故。
优选地,可以在罩体端盖的中空内腔中填充隔热材料,以进一步提高罩体端盖的保温隔热性能。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平行于锅具旋转轴线的方向上,金属壳体靠近锅口的一侧限定有环绕锅具旋转轴线分布的导水槽,以阻止水、汤汁 等液体由罩体端盖和锅具之间的间隙进入蓄热空间内。当水、汤汁等液体进入蓄热空间时,其很可能流到锅具的外表面,对锅具外表面造成污染和/或腐蚀,从而增大锅具的热阻,并降低热量利用效率。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金属壳体靠近锅口的一侧限定有环绕锅具旋转轴线分布的导水槽,因而可以有效地避免或者减少这种问题的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锅具的锅口处形成有翻边部,从锅口方向观察,该翻边部完全遮盖导水槽,从而可基本上完全阻止水、汤汁等液体由罩体端盖和锅具之间的间隙进入蓄热空间内。
作为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在平行于锅具旋转轴线的方向上,金属壳体远离锅口的一侧形成有延伸至保温罩外表面的挡水边。这样的好处是,挡水边可以遮盖保温罩的前端部,从而进一步避免水、汤汁等液体由罩体端盖和保温罩之间的连接部进入蓄热空间内。
为了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烹调设备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烹调设备中锅具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虚线圆部分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烹调设备中锅具和热流调节构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烹调设备另一实施例中锅具和热流调节构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烹调设备再一实施例中锅具和热流调节构件之 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烹调设备中罩体端盖的立体图;
图8是图2中虚线圆部分B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烹调设备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该烹调设备中锅具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的烹调设备包括主体支架、可翻转地设置在主体支架上的锅具罩体20、可旋转地设置在锅具罩体20内的锅具30、固定在锅具罩体20上的燃气加热装置40以及可移动地放置在主体支架上的菜肴转移装置50。在烹调过程中,锅具30的锅口朝上且锅具30的旋转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大于等于5度、小于等于60度。
参见图1,主体支架包括左侧箱型体11、右侧箱型体12以及连接左侧箱型体11和右侧箱型体12的底部箱型体13。锅具罩体20通过左侧翻转轴202与左侧箱型体11连接,通过右侧翻转轴201与右侧箱型体12连接。左侧箱型体11内设置有锅具翻转机构(图中不可见),该锅具翻转机构驱动锅具罩体20及锅具30绕左侧翻转轴202和右侧翻转轴201翻转,以调节锅具30旋转轴线的倾斜角度,便于进行物料投放、出菜和控制锅具在烹调过程中的倾斜角度。本实施例中的菜肴转移装置50包括手动操作的接菜盘,其可以放置在底部箱型体13上,用于转移烹制好的菜肴。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菜肴转移装置还可以包括自动输送装置,以实现接菜盘的自动移动。
锅具罩体20包括桶状的保温罩21以及通过螺钉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保温罩21前端部的罩体端盖22。如图3所示,保温罩21包括内层211和外层212,内层211可以包括耐火隔热材料层或者热反射层,外层212可以 包括金属层。本实施例中,内层211和外层212之间间隔设置,并依靠空气隔热。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内层211和外层212之间进一步填充例如保温棉的隔热材料(保温材料)。另外,保温罩21和锅具30之间以一定的间隙相互分隔,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蓄热空间。
继续参见图2,锅具30形成为球状,容纳在锅具罩体20内,其锅口伸出于锅具罩体20之外,且在锅口处形成有径向朝外折弯或卷曲的翻边部301。如图3所示,锅具30包括锅体31和通过螺钉322固定在锅体31内侧的安装座32,在锅体31和安装座32之间用于对二者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件321。第一密封件321为金属密封件,其数量为一个或多个。锅具转轴70穿过锅体31和安装座32,以从述锅具30外部延伸至锅具30内部,并从设置于锅具罩体20后侧部的锅具驱动装置接收旋转驱动力,以在烹调过程中进行单向或者双向转动。在锅具转轴70和安装座3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二者进行密封的一个或多个弹性密封件323(如两个橡胶密封件)。锅具紧固件33与锅具转轴70螺纹连接,并从锅具30内部将锅具30可拆卸地固定在锅具转轴70的限位法兰71上。限位法兰71可以与锅具转轴70一体形成或者焊接在锅具转轴70上。安装座32的外周形成有台阶面,锅具紧固件33施加压力于设置在锅具紧固件33和该台阶面之间的第二密封件324,并将锅具30压紧在限位法兰71的配合面上,从而在锅具转轴70的轴向上实现锅具30和锅具转轴70之间的相互定位与固定。其中,第二密封件324可以是聚四氟乙烯密封件,其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继续参见图2和图3,烹调设备还包括物料搅拌机构60,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锅具30内的第一搅拌构件62和第二搅拌构件(图3中仅可见第二搅拌构件的连接座631)、以及与第一搅拌构件62和第二搅拌构件连接的搅拌转轴61。第一搅拌构件62和第二搅拌构件具有不同的结构,搅拌转轴61穿过锅具转轴70的轴孔伸出至锅具转轴70之外,以从设置于锅具 罩体20后侧部的搅拌驱动装置接收搅拌驱动力。其中,搅拌转轴61通过轴承支撑在锅具转轴70上,且在搅拌转轴61和锅具转轴70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动密封件72,以避免汤汁等液体从二者之间渗漏。关于搅拌驱动装置和锅具驱动装置的结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习知技术,故在此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继续参见图3,搅拌机构60还包括作为搅拌紧固件的六角盖形螺母64,其与搅拌转轴61螺纹连接,并将第一搅拌构件62的连接座621和第二搅拌构件的连接座631可拆卸地固定在搅拌转轴61上。进一步地,搅拌机构60还包括锁止块65、作为弹性元件的弹簧66和锁止件67。其中,锁止块65可拆卸地套设在搅拌转轴61上并设置在连接座631和六角盖形螺母64之间,锁止块65具有沿搅拌转轴61的轴向延伸的锁止孔,弹簧66设置在锁止孔内。锁止件67具有限定在锁止孔之内的第一端部以及由第一端部延伸至锁止孔之外的第二端部;弹簧66向锁止件67施加由其第一端部指向第二端部的弹性作用力,以确保锁止件67位于锁止孔之外的部分和六角盖形螺母64之间的相互配合。另外,锁止块65靠近连接座631的一端固定有将弹簧66限定在锁止孔内的锁止端盖68。
锁止件67位于锁止孔之外的部分可与六角盖形螺母23的多边形外周相互抵接,以向六角盖形螺母64施加与六角盖形螺母64的松动方向相反的阻力,从而起到阻止六角盖形螺母64松动的作用。沿搅拌转轴61的轴向观察,锁止件67第二端部的一部分位于六角盖形螺母64的旋转范围之外。当安装和拆卸六角盖形螺母64时,利用工具向锁止件67位于六角盖形螺母64的旋转范围之外的部分施加克服弹簧66弹性力的作用力,以将锁止件67压入锁止孔内,从而避免锁止件67和六角盖形螺母64之间产生干涉。
现在回看图1和图2,燃气燃烧装置40固定在锅具罩体20上并设置在 锅具30的下方,包括风机41、燃烧炉头42以及与燃烧炉头42相配合的铸铁炉膛43。其中,铸铁炉膛43与蓄热空间连通,以使得热气流对锅具30进行直接加热。保温罩21的上部形成有排气口24,蓄热空间内的热气流最终主要或基本上全部由排气口24流出至锅具罩体20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燃气燃烧装置可以与锅具罩体相互独立地设置,并不与锅具罩体联动。燃气燃烧装置的这种设置方式可以参照中国专利CN201520306955.X,该专利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故在本专利中省略对此种燃气燃烧装置设置方式的具体描述。
继续参见图2,蓄热空间内设置有热流调节构件23,其固定在保温罩21上,并位于炉膛43和罩体端盖22之间,用于限制燃气加热装置40生成的热气流朝锅口方向流动。
图4是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中锅具30和热流调节构件23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4可知,本实施例中,热流调节构件23形成为弧形挡板,其所对应的圆心角大致为185度,并被设置为在环绕锅具30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沿锅具30的整个下半周、及上半周的局部分布。本实施例中,虽然蓄热空间内仅设置有一个热流调节构件,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蓄热空间内可以设置多个热流调节构件,该多个热流调节构件可以在平行于锅具旋转轴线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烹调设备另一实施例中锅具和热流调节构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中,热流调节构件23’同样形成为一弧形挡板,其所对应的圆心角大致为90度,并被设置为在环绕锅具30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沿锅具30外周中位于锅具30下部的四分之一个圆周分布。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烹调设备再一实施中锅具和热流调节构件之间 相互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热流调节构件23”形成为一完整环形的挡板,并被设置为在环绕锅具30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沿锅具30的整个外周分布。
图7是图1所示烹调设备中罩体端盖的立体图;图8是图2中虚线圆部分的局部放大视图。以下结合图1至2和图7至8对本实施例中的罩体端盖进行详细说明。
罩体端盖22整体上形成为环状,由两个半环形的部分2201和2202组合而成。罩体端盖22与锅具30之间以尽可能小的间隙相互配合,使得二者之间保持相对密封状态,从而尽可能减少热气流从二者之间的间隙流出。
参见图7和8,罩体端盖22包括形成有中空内腔的金属壳体211,并依靠中空内腔中的空气实现隔热。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锅具罩体的中空内腔中进一步填充例如保温棉的隔热材料。
在平行于锅具30旋转轴线的方向上,金属壳体211靠近锅口的一侧形成有折弯部或者卷边,从而限定出一环形的导水槽221;金属壳体211远离锅口的一侧形成有挡水边2212,挡水边2212延伸至保温罩21的外表面并遮盖保温罩21的前端部。参见图2,从锅口方向观察,锅具30的翻边部301完全遮盖导水槽221,从而可基本上完全阻止水、汤汁等液体由罩体端盖22和锅具30之间的间隙进入蓄热空间内。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烹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具罩体;
锅具,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锅具罩体内;
锅具转轴,从所述锅具外部延伸至所述锅具内部;
锅具驱动装置,与所述锅具转轴连接并驱动所述锅具转动;
锅具紧固件,与所述锅具转轴螺纹连接,并从所述锅具内部将所述锅具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锅具转轴上;
搅拌机构,包括搅拌构件和搅拌转轴;其中,所述搅拌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锅具内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搅拌转轴,所述搅拌转轴经由所述锅具转轴的轴孔伸出至所述锅具转轴之外;
搅拌驱动装置,与所述搅拌转轴连接并驱动所述搅拌构件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罩体包括保温罩和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保温罩前端部的罩体端盖;所述罩体端盖与所述锅具之间形成间隙密封,且所述锅具的锅口伸出于所述罩体端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转轴和所述搅拌转轴之间设置有动密封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包括锅体以及与所述锅体密封且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锅具转轴和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经由螺钉固定在所述锅体内侧,且在所述安装座和所述锅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外周形成有台阶面,所述锅具紧固件施加压力于设置在所述锅具紧固件和所述台阶面之间的第二密封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搅拌紧固件,所述搅拌紧固件与所述搅拌转轴螺纹连接,并将所述搅拌构件的连接座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搅拌转轴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
锁止块,套设在所述搅拌转轴上,并设置在所述连接座和所述搅拌紧固件之间;其中,所述锁止块具有沿所述搅拌转轴的轴向延伸的锁止孔;
锁止件,由限定在所述锁止孔之内的第一端部延伸至位于所述锁止孔之外的第二端部;
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锁止孔内部,并向所述锁止件施加由所述第一端部指向所述第二端部的弹性作用力;
其中,所述搅拌紧固件的外周形成为多边形,所述锁止件位于所述锁止孔之外的部分可与所述搅拌紧固件的外周相互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锁止端盖,与所述锁止块靠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固定连接,并将所述弹性元件限定在所述锁止孔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搅拌转轴的轴向观察,所述锁止件第二端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搅拌紧固件的旋转范围之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85846.8U CN206062876U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烹调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85846.8U CN206062876U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烹调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62876U true CN206062876U (zh) | 2017-04-05 |
Family
ID=58421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685846.8U Active CN206062876U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烹调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62876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02881A (zh) * | 2018-02-09 | 2018-08-17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把手的搪瓷铁锅及电热锅 |
CN109393989A (zh) * | 2018-10-19 | 2019-03-01 |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 |
CN109567609A (zh) * | 2019-01-24 | 2019-04-05 | 深圳库肯智能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 搅拌装置 |
CN110731694A (zh) * | 2019-12-05 | 2020-01-31 | 王学勤 | 自动炒菜机 |
WO2022042225A1 (zh) * | 2020-08-24 | 2022-03-03 | 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炒锅装置 |
-
2016
- 2016-06-30 CN CN201620685846.8U patent/CN20606287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02881A (zh) * | 2018-02-09 | 2018-08-17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带把手的搪瓷铁锅及电热锅 |
CN109393989A (zh) * | 2018-10-19 | 2019-03-01 |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 烹饪设备 |
CN109567609A (zh) * | 2019-01-24 | 2019-04-05 | 深圳库肯智能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 搅拌装置 |
CN110731694A (zh) * | 2019-12-05 | 2020-01-31 | 王学勤 | 自动炒菜机 |
WO2022042225A1 (zh) * | 2020-08-24 | 2022-03-03 | 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炒锅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062876U (zh) | 烹调设备 | |
CN109527968A (zh) | 自动炒菜机 | |
CN107550225A (zh) | 烹调设备 | |
CN206414178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的搅拌棒及设有同其旋转蒸架的空气炸锅 | |
CN101015425A (zh) | 带耐温玻璃盖的电烧烤炉 | |
CN106361177A (zh) | 一种能避免锅底漏液的空气炸锅 | |
WO2020233111A1 (zh) | 蒸烤组合机 | |
CN108577581A (zh) | 一种加热均匀的空气炸锅 | |
CN201234908Y (zh) | 带热风循环的多用途面包机 | |
KR100809851B1 (ko) | 구이기 | |
CN103381063A (zh) | 正反旋转煎锅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1020711U (zh) | 一种用于酱卤肉制作过程中的熏烤炉 | |
KR101439991B1 (ko) | 죽 자동 조리장치 | |
CN209564021U (zh) | 一种空气烤箱 | |
CN20828689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02537251U (zh) | 悬挂多功能烤炉 | |
CN110089954A (zh) | 户外多用途节能炉 | |
CN206062893U (zh) | 烹调设备 | |
CN201452822U (zh) | 一种多功能食品烹饪炉 | |
CN206062892U (zh) | 烹调设备 | |
CN103239149A (zh) | 多功能烤炉 | |
CN205433416U (zh) | 一种用于烧烤炉的底部温度调节结构 | |
CN207285166U (zh) | 炒料机 | |
CN209058898U (zh) | 一种加热均匀的空气炸锅 | |
CN203483303U (zh) | 一种加热食物的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202, Building 5 # D, Chuangwei Innovation Valley, Tangtou 1 Road, Tangto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PANSUM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2, 4-5 / F, No.1 Workshop, tongfuyu industrial city, Liuxi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PANSUM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