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49276U - 一种新型减震悬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减震悬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49276U
CN206049276U CN201620827539.9U CN201620827539U CN206049276U CN 206049276 U CN206049276 U CN 206049276U CN 201620827539 U CN201620827539 U CN 201620827539U CN 206049276 U CN206049276 U CN 206049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damping
connecting rod
suspension
hydraul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275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荣强
李炜
方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lin Teachers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208275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49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49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492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减震悬挂,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该新型减震悬挂,包括悬架,所述悬架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连接块,所述下连接块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通过液压减震装置与悬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远离下连接块的一端活动连接在连接件的下部,所述连接件的上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三连杆活动连接。该新型减震悬挂,通过液压减震装置和辅助减震装置相互配合,实现了悬挂减震的效果,避免了汽车行驶时发生晃动或倾斜,有利于驾驶员的操作,避免了因悬挂减震不好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避免了对人身安全的危害。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减震悬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减震悬挂。
背景技术
悬挂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稳地行驶。
典型的悬挂系统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结构则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弹性元件又有钢板弹簧、空气弹簧、螺旋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形式,而现代轿车悬挂系统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个别高级轿车则使用空气弹簧。悬挂系统是汽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它把车架与车轮弹性地联系起来,关系到汽车的多种使用性能。从外表上看,轿车悬挂系统仅是由一些杆、筒以及弹簧组成,但千万不要以为它很简单,相反轿车悬架是一个较难达到完美要求的汽车总成,这是因为悬挂系统既要满足汽车的舒适性要求,又要满足其操纵稳定性的要求,而这两方面又是互相对立的。比如,为了取得良好的舒适性,需要大大缓冲汽车的震动,这样弹簧就要设计得软些,但弹簧软了却容易使汽车发生刹车“点头”、加速“抬头”以及左右侧倾严重的不良倾向,不利于汽车的转向,容易导致汽车操纵不稳定等。
常见的悬挂仅通过弹簧进行减震,减震性能不够理想,从而造成汽车行驶时发生晃动或倾斜,不利于驾驶员的操作,在驾驶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人身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减震悬挂,解决了悬挂减震不够理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减震悬挂,包括悬架,所述悬架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连接块,所述下连接块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通过液压减震装置与悬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远离下连接块的一端活动连接在连接件的下部,所述连接件的上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三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底部通过辅助减震装置与悬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悬架的顶部,所述连接件远离悬架的一侧通过销轴与转动轴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轴远离连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车轮。
所述液压减震装置包括液压外壳,所述液压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补偿管,所述补偿管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液压外壳内壁的底部,所述液压缸的内壁上活动连接有液压活塞,所述液压活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柱,所述按压柱的顶部依次贯穿液压缸和液压外壳且延伸至液压外壳的外部与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内壁的下部设有与其相连通的泄油管,所述泄油管的一端依次贯穿液压缸和补偿管且延伸至补偿管的内部,所述补偿管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永磁铁,所述补偿管的内壁上位于第一永磁铁的下方活动连接有与第一永磁铁配合使用的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二永磁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补偿活塞。
优选的,所述液压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的顶部,所述承载板的顶部与悬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辅助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外壳,所述减震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减震垫,所述橡胶减震垫的顶部通过第一减震弹簧与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顶部通过第二减震弹簧与传力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移板,所述传力块的两侧对应两块滑移板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传力块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远离固定杆的一端与滑移板相互接触,所述滑移板远离滑轮的一侧通过第三减震弹簧与减震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力块的顶部贯穿减震外壳且延伸至减震外壳的外部与受力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悬挂的顶部,所述受力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杆的底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减震悬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减震悬挂,通过液压减震装置和辅助减震装置相互配合,实现了悬挂减震的效果,避免了汽车行驶时发生晃动或倾斜,有利于驾驶员的操作,避免了因悬挂减震不好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避免了对人身安全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压减震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减震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悬架、2下连接块、3第一连杆、4液压减震装置、41液压外壳、42液压缸、43补偿管、44液压活塞、45按压柱、46承载板、47泄油管、48第一永磁铁、49第二永磁铁、410缓冲弹簧、411补偿活塞、5连接件、6第二连杆、7第三连杆、8辅助减震装置、81减震外壳、82橡胶减震垫、83第一减震弹簧、84安装板、85第二减震弹簧、86传力块、87滑移板、88固定杆、89滑轮、810第三减震弹簧、811受力板、9上连接块、10销轴、11转动轴、12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减震悬挂,如图1-3所示,包括悬架1,悬架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连接块2,下连接块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杆3,第一连杆3的顶部通过液压减震装置4与悬架1固定连接,第一连杆3远离下连接块2的一端活动连接在连接件5的下部,连接件5的上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6,第二连杆6远离连接件5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三连杆7活动连接,第三连杆7的底部通过辅助减震装置8与悬架1固定连接,辅助减震装置8包括减震外壳81,减震外壳8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悬挂1的顶部,减震外壳8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减震垫82,橡胶减震垫82的顶部通过第一减震弹簧83与安装板84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弹簧83和橡胶减震垫82起到了在安装板84与减震外壳81之间的减震作用,安装板84的顶部通过第二减震弹簧85与传力块86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弹簧85起到了传力块86与安装板84之间的减震作用,安装板84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移板87,传力块86的两侧对应两块滑移板87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8,固定杆88远离传力块8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轮89,滑轮89远离固定杆88的一端与滑移板87相互接触,滑移板87提供了滑轮89的滑道,滑轮89起到了对传力块86侧面的减震作用,滑移板87远离滑轮89的一侧通过第三减震弹簧810与减震外壳8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三减震弹簧810起到了减震外壳81与滑移板87之间的减震作用,传力块86的顶部贯穿减震外壳81且延伸至减震外壳81的外部与受力板811的底部固定连接,受力板81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杆7的底部,通过受力板811承受第三连杆7所带来的震动力,进而将震动力传导至辅助减震装置8内进行减震,从而减少了车轮12向下悬架1翘起时产生的震动,第三连杆7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9,上连接块9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悬架1的顶部,连接件5远离悬架1的一侧通过销轴10与转动轴11活动连接,转动轴11远离连接件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车轮12。
液压减震装置4包括液压外壳41,壳4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杆3的顶部,液压外壳4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42,液压缸4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补偿管43,补偿管4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液压外壳41内壁的底部,液压缸42的内壁上活动连接有液压活塞44,液压活塞4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柱45,按压柱45的顶部依次贯穿液压缸42和液压外壳41且延伸至液压外壳41的外部与承载板46固定连接,承载板46的顶部与悬架1固定连接,液压缸42内壁的下部设有与其相连通的泄油管47,泄油管47的一端依次贯穿液压缸42和补偿管43且延伸至补偿管43的内部,补偿管43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永磁铁48,补偿管43的内壁上位于第一永磁铁48的下方活动连接有与第一永磁铁48配合使用的第二永磁铁49,第二永磁铁4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410,缓冲弹簧4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补偿活塞411,承载板46承载悬架1底部产生的震动,从而传导至液压减震装置4内进行减震,力通过承载板46和按压柱45传导至液压活塞44,液压活塞44下压将液压缸42内的油液压缩,油液通过泄油管47进入补偿管43内从而进行减震,补偿管43内的液压油上升顶起补偿活塞411,然后通过缓冲弹簧410缓冲,经过第一永磁铁48和第二永磁铁49之间产生的斥力再次进行减震,减震完成后第一永磁铁48和第二永磁铁49之间产生斥力将第二永磁铁49排开,缓冲弹簧410产生弹力将补偿活塞411下压,从而将补偿管43内的液压油压回液压缸42内。
综上所述,该新型减震悬挂,通过液压减震装置4和辅助减震装置8相互配合,实现了悬挂减震的效果,避免了汽车行驶时发生晃动或倾斜,有利于驾驶员的操作,避免了因悬挂减震不好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避免了对人身安全的危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新型减震悬挂,包括悬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下连接块(2),所述下连接块(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杆(3),所述第一连杆(3)的顶部通过液压减震装置(4)与悬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远离下连接块(2)的一端活动连接在连接件(5)的下部,所述连接件(5)的上部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6),所述第二连杆(6)远离连接件(5)的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三连杆(7)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7)的底部通过辅助减震装置(8)与悬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7)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块(9),所述上连接块(9)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悬架(1)的顶部,所述连接件(5)远离悬架(1)的一侧通过销轴(10)与转动轴(11)活动连接,所述转动轴(11)远离连接件(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车轮(12);
所述液压减震装置(4)包括液压外壳(41),所述液压外壳(4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42),所述液压缸(4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补偿管(43),所述补偿管(4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液压外壳(41)内壁的底部,所述液压缸(42)的内壁上活动连接有液压活塞(44),所述液压活塞(4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压柱(45),所述按压柱(45)的顶部依次贯穿液压缸(42)和液压外壳(41)且延伸至液压外壳(41)的外部与承载板(46)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42)内壁的下部设有与其相连通的泄油管(47),所述泄油管(47)的一端依次贯穿液压缸(42)和补偿管(43)且延伸至补偿管(43)的内部,所述补偿管(43)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永磁铁(48),所述补偿管(43)的内壁上位于第一永磁铁(48)的下方活动连接有与第一永磁铁(48)配合使用的第二永磁铁(49),所述第二永磁铁(4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410),所述缓冲弹簧(4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补偿活塞(4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外壳(4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杆(3)的顶部,所述承载板(46)的顶部与 悬架(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减震装置(8)包括减震外壳(81),所述减震外壳(8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减震垫(82),所述橡胶减震垫(82)的顶部通过第一减震弹簧(83)与安装板(8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84)的顶部通过第二减震弹簧(85)与传力块(8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84)顶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移板(87),所述传力块(86)的两侧对应两块滑移板(87)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88),所述固定杆(88)远离传力块(8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滑轮(89),所述滑轮(89)远离固定杆(88)的一端与滑移板(87)相互接触,所述滑移板(87)远离滑轮(89)的一侧通过第三减震弹簧(810)与减震外壳(8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传力块(86)的顶部贯穿减震外壳(81)且延伸至减震外壳(81)的外部与受力板(811)的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减震悬挂,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外壳(8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悬挂(1)的顶部,所述受力板(811)的顶部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杆(7)的底部。
CN201620827539.9U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新型减震悬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49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7539.9U CN206049276U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新型减震悬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27539.9U CN206049276U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新型减震悬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49276U true CN206049276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79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2753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49276U (zh) 2016-08-02 2016-08-02 一种新型减震悬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4927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74110A (zh) * 2018-06-15 2018-10-19 无锡市东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汽车避震悬架器支撑铸件
CN108715119A (zh) * 2018-05-30 2018-10-30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汽车悬架减震装置
CN113752775A (zh) * 2021-11-08 2021-12-07 杭州非白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减震变软使新能源汽车通过障碍物的制动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5119A (zh) * 2018-05-30 2018-10-30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汽车悬架减震装置
CN108674110A (zh) * 2018-06-15 2018-10-19 无锡市东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汽车避震悬架器支撑铸件
CN113752775A (zh) * 2021-11-08 2021-12-07 杭州非白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减震变软使新能源汽车通过障碍物的制动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49276U (zh) 一种新型减震悬挂
CN104924870B (zh) 一种双螺旋弹簧组合式的移动机器人悬架减震器
CN103089907A (zh) 一种稳定性较高的汽车减振器总成
CN203974460U (zh) 一种房车独立悬挂装置
CN206943594U (zh) 一种输油管道减震架
CN103832236B (zh) 一种机动车悬挂减振系统
CN203202102U (zh) 具有双系数弹簧的电动自行车减震器结构
CN205075975U (zh) 电动童车的前轮避震结构
CN104029578A (zh)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
CN208593264U (zh) 一种可调节悬架硬度的汽车悬架降噪装置
CN208619584U (zh) 一种加强型汽车减震器
CN103062269A (zh) 扣压式空气弹簧
CN202301732U (zh) 具有抗振动性能的汽车减振器
CN104015858A (zh) 一种前轮减震结构及扫地车
CN104875571A (zh) 一种车辆用减振缓冲机构
CN202208238U (zh) 减振装置及汽车
CN207942895U (zh) 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摆臂装置
CN103114730B (zh) 震动装置
CN209402323U (zh) 一种汽车电动机机架
CN208576383U (zh) 一种平衡悬架及汽车
CN218644708U (zh) 一种汽车转向减震器连接杆衬套装置
CN210240415U (zh) 一种汽车用减震器
CN108715119A (zh) 一种汽车悬架减震装置
CN207997743U (zh) 一种新型汽车悬挂装置
CN203926581U (zh) 一种改良型汽车减震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o Rui

Inventor before: Guan Rongqiang

Inventor before: Li Wei

Inventor before: Fang Jia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