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7988U - 一种组合式四通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四通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7988U
CN205937988U CN201620865361.7U CN201620865361U CN205937988U CN 205937988 U CN205937988 U CN 205937988U CN 201620865361 U CN201620865361 U CN 201620865361U CN 205937988 U CN205937988 U CN 205937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valve
cylinder
combination type
type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653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荣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o W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o W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o W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o W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653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7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7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7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一种组合式四通阀,由底座、第一阀体、第二阀体、下连接管、上连接管组成,所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采用螺栓固定于底座上,所述的第一阀体、第二阀体通过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连通,所述的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结构对称,由2块阀板挡圈分隔成进风室、切换风室、排风室三个腔。两个阀体上匀有一套切换阀组。本实用新型阀体采用螺栓连接组装而成,没有焊接,不变形,安装简单,阀门切换操作简单、可靠,密封性好,气流的管路布置非常方便,可实现标准化生产,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四通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机废气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四通阀。
背景技术
在有机废气治理技术中,焚烧法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治理技术。但为了节约运行费用,多采用蓄热式焚烧(RTO)和蓄热式催化燃烧(RCO)技术,该技术的热回收率可达95%,在有机废气处理中日益获得推广应用。
双床型的RTO及RCO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气体流动方向是间歇逆转的,交替地通过陶瓷蓄热床,在进入反应器时被加热,流出反应器时被冷却,即两个蓄热室轮流经历吸热、放热过程,因此两个蓄热室均需要进气管和排气管。这个气流的切换控制多采用四个蝶阀(分别对应两个蓄热室进气管、排气管)来实现,控制复杂,而且其管道分布也受到很大限制。
此外,也有采用气动提升阀来代替蝶阀,但提升阀的制作过程容易发生变形,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泄漏,密封性差,影响RTO和RCO设备的处理效率。因此,RTO和RCO设备的气流切换阀门方面还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RCO和RTO设备气流切换阀存在控制复杂、泄漏量大和密封差的技术问题,本使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提供一种制造简单、泄漏量小且运行可靠的四通阀,本四通阀采用气动开关,使用寿命长,模块化组合制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密封可靠,特别适用于RTO和RCO设备用于有机废气的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四通阀,由底座、第一阀体、第二阀体、下连接管、上连接管组成,所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采用螺栓固定于底座上,所述的第一阀体、第二阀体通过上连接管和下连接管连通,所述的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结构对称,由2块阀板挡圈分隔成进风室、切换风室、排风室三个腔,其中:
进风室----设置有进风口,下连接管口;
切换风室---设置有检修口,炉膛连接口;所述切换风室内安装有阀板,所述阀板由螺栓与带法兰的气缸连接杆连接,所述带法兰的气缸连接杆与气缸连接;
排风室----设置有排风口,上连接管口。
进一步地,所述阀板挡圈上安装有e型密封条,e型密封条采用发泡硅橡胶、氟橡胶、硅氟橡胶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由金属板冲孔后折边制作,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缸采用气缸连接件一端与气缸连接,一端与阀体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管、上连接管、阀体均采用保温材料保温。
本组合式四通阀的工作模式是:第一阀体上的气缸缩回,阀板把第一阀体的排风室与切换风室隔开,切换风室与进风室连通,此时,第二阀体上的气缸推出,阀板把第二阀体的进风室与切换风室隔开,切换风室与排风室连通,待处理的气体从第一阀体的进风口进入到进风室,上至切换风室,从炉膛连接口进入到RTO或RCO设备内,经RTO或RCO设备处理后的气体,从第二阀体的炉膛连接口进入第二阀体的切换风室内,再上至排风室,从第二阀体的排风口排出;一定时间后,气缸切换,第一阀体上的气缸推出,第二阀体上的气缸缩回,此时,待处理的气体第一阀体的进风口进入到进风室,从下连接管口出来,经下连接管进入第二阀体的进风室,再上至第二阀体的切换风室,从炉膛连接口进入到RTO或RCO设备内,经RTO或RCO设备处理后的气体,从第一阀体的炉膛连接口进入第一阀体的切换风室内,再上至排风室,从上连接管口经上连接管进入第二阀体的排风室,再从第二阀体的排风口排出,2个气缸如此周期性的切换,便可完成RTO或RCO进出设备的气体切换操作。
其中,作为优选地,待处理的气体可以从第一阀体的进风口进入,此时第二阀体的进风口采用盲板密封,也可以从第二阀体的进风口进入,此时,第一阀体的进风口采用忙板密封;同理,处理后的气体,可以从第二阀体的排风口排出,此时,第一阀体的排风口采用盲板密封,也可以从第一阀体的排风口排出,此时,第二阀体的排风口采用盲板密封。
其中,作为优选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上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可以掉换,即待处理的气体可从第一阀体(或第二阀体)上的排风口进入,然后处理后的气体从第一阀体(或第二阀体)上的进风口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阀体采用螺栓连接组装而成,没有焊接,不变形,安装简单,阀门切换操作简单、可靠,密封性好,气流的管路布置非常方便,可实现标准化生产,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向剖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
底座1、第一阀体2、第二阀体3、阀体下连接管4、阀体上连接管5、保温材料6。
第一阀体2包括:第一阀体进风室21、第一阀体切换风室22、第一阀体出风室23、第一阀体进风口211、第一阀体下连接管口212、第一阀体检修口221、第一阀体炉膛连接口222、第一阀阀板223、第一阀体下阀板档圈224、第一阀体上阀板档圈225、第一阀体e型密封条226、第一阀体气缸连接杆227、第一阀体气缸连接件228、第一阀体气缸229、第一阀体排风口231、第一阀体上连接管口232、第一阀体出风口盲板233。
第二阀体3包括:第二阀体进风室31、第二阀体切换风室32、第二阀体出风室33、第二阀体进风口311、第二阀体下连接管口312、第二阀体进风口盲板313、第二阀体检修口321、第二阀体炉膛连接口322、第二阀阀板323、第二阀体下阀板档圈324、第二阀体上阀板档圈325、第二阀体e型密封条326、第二阀体气缸连接杆327、第二阀体气缸连接件328、第二阀体气缸329、第二阀体排风口331、第二阀体上连接管口3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第一阀体2、第二阀体3采用螺栓固定于底座上,所述的第一阀体2、第二阀体3通过上连接管5和下连接管4连通,所述的第一阀体2、第二阀体结构3对称,由2块阀板挡圈224、225、324、325分隔成进风室21、31、切换风室22、32、排风室23、33三个腔。第一阀体排风口231用盲板233堵住,第二阀体进风口311用盲板313堵住。
第一阀体上的气缸229缩回,第一阀阀板223把第一阀体的排风室23与切换风室22隔开,切换风室22与进风室21连通,此时,第二阀体上的气缸329推出,第二阀阀板323把第二阀体的进风室31与切换风室32隔开,切换风室32与排风室33连通,待处理的气体从第一阀体的进风口211进入到进风室21,上至切换风室22,从炉膛连接口222进入到RTO或RCO设备内,经RTO或RCO设备处理后的气体,从第二阀体的炉膛连接口322进入第二阀体的切换风室32内,再上至排风室33,从第二阀体的排风口331排出;一定时间后,气缸切换,第一阀体上的气缸229推出,第二阀体上的气缸329缩回,此时,待处理的气体第一阀体的进风口211进入到进风室21,从下连接管口212出来,经下连接管4进入第二阀体的进风室31,再上至第二阀体的切换风室32,从炉膛连接口322进入到RTO或RCO设备内,经RTO或RCO设备处理后的气体,从第一阀体的炉膛连接口222进入第一阀体的切换风室内22,再上至排风室23,从上连接管口232经上连接管5进入第二阀体的排风室31,再从第二阀体的排风口331排出,2个气缸如此周期性的切换,便可完成RTO或RCO进出设备的气体切换操作。

Claims (8)

1.一种组合式四通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阀体(2)、第二阀体(3)、下连接管(4)、上连接管(5),所述第一阀体(2)、第二阀体(3)采用螺栓固定于底座(1)上,所述的第一阀体(2)、第二阀体(3)通过上连接管(4)和下连接管(5)连通,所述的第一阀体(2)、第二阀体(3)结构对称,由两块阀板挡圈(224、225、324、325)分隔成进风室(21、31)、切换风室(22、32)、排风室(23、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室(21、31)上设置有进风口(211、311),下连接管口(212、3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换风室(22、32)上设置有检修口(221、321),炉膛连接口(222、322);所述切换风室(22、32)内安装有阀板(223、323),所述阀板(223、323)由螺栓与带法兰的气缸连接杆(227、327)连接,所述带法兰的气缸连接杆(227、327)与气缸(229、32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风室(23、33)上设置有排风口(231、331),上连接管口(232、3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板挡圈(224、225、324、325)上安装有e型密封条(226、326),e型密封条(226、326)采用发泡硅橡胶、氟橡胶、硅氟橡胶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阀体(2)、第二阀体(2)由金属板冲孔后折边制作,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229、329)采用气缸连接件(228、328)一端与气缸(229、329)连接,一端与阀体(2、3)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四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连接管(4)、上连接管(5)、阀体(2、3)均采用保温材料(6)保温。
CN201620865361.7U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组合式四通阀 Active CN205937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5361.7U CN205937988U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组合式四通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65361.7U CN205937988U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组合式四通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7988U true CN205937988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2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65361.7U Active CN205937988U (zh) 2016-08-10 2016-08-10 一种组合式四通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79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0919A (zh) * 2017-06-22 2017-12-01 南京艾尔普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废气‑烟气通道切换的设备及通道切换方法
CN113389918A (zh) * 2021-04-30 2021-09-14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直线型切换阀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0919A (zh) * 2017-06-22 2017-12-01 南京艾尔普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废气‑烟气通道切换的设备及通道切换方法
CN113389918A (zh) * 2021-04-30 2021-09-14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直线型切换阀
CN113389918B (zh) * 2021-04-30 2022-08-05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 一种直线型切换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37988U (zh) 一种组合式四通阀
CN203556076U (zh) 用于流化床管道的阻火器
CN103471132A (zh) 一种用于市政污泥焚烧炉的节能隔热降温装置及其方法
CN201306476Y (zh) 二位三通气体换向阀
CN208205034U (zh) 一种低泄漏提升阀及采用该提升阀的蓄热焚烧设备
CN104061342B (zh) 一种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四通阀装置
CN201628501U (zh) 纺织印染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7940479B (zh) 具有双阀板旋转阀的蓄热燃烧装置
CN207122614U (zh) 蓄热燃烧装置高效密封风向切换阀
CN214680702U (zh) Rto废气连续过滤装置
CN208634502U (zh) Rto炉废气切换阀的防泄漏机构
CN209671682U (zh) 一种抽屉式蓄热焚烧炉的切换阀
CN210135277U (zh) 一种气流切换阀组
CN206626587U (zh) 蓄热式热力氧化rto炉
CN212226003U (zh) Rto蓄热燃烧装置的球面切换阀
CN219888804U (zh) 一种蓄热氧化rto/rco用的四通阀结构
CN204534643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110671817A (zh) 基于甲醇纳米催化氧化矿山井口防冻空气加热装置
CN211779142U (zh) 一种用于蓄热式换向的双联气动插板式切断阀
CN210022023U (zh) 一种沥青搅拌站用天然气加热装置
CN215864699U (zh) 带卸灰装置的玻璃窑余热锅炉脱硝连接烟道设备
CN220118649U (zh) 一种蓄热式焚烧炉用气体切换阀门
CN204185429U (zh) 一种具有高稳定性承压结构的环形气道
CN213067044U (zh) 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
CN209622811U (zh) 一种新型旋转式蓄热焚烧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Modular cross valv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Pledgee: Heyuan Branch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 Ltd.

Pledgor: Guangdong Hao W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844000041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