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7044U - 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7044U
CN213067044U CN202021874944.9U CN202021874944U CN213067044U CN 213067044 U CN213067044 U CN 213067044U CN 202021874944 U CN202021874944 U CN 202021874944U CN 213067044 U CN213067044 U CN 213067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chamber
sealing groove
chamb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7494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如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Fengrun Jinruiche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Fengrun Jinruiche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Fengrun Jinruiche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Fengrun Jinruicheng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7494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7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7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7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沿炉长方向设置有预热区、加热区和均热区,所述炉体内设置有辊道输送装置,所述炉体的侧墙设置有烧嘴,所述烧嘴的空气管道上设置有蓄热室和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板,阀板将阀体分隔为左阀室和右阀室,所述左阀室和右阀室的顶部均设置有上阀台,所述左阀室和右阀室底部可拆卸的设置有密封槽座。本实用新型采用蓄热式烧嘴,通过在空气管道上设置蓄热室,能够收集排气时烟气的热量,利用这部分热量给进气时的空气加热,节约能源;密封槽座与阀体螺纹连接,直接拧下密封槽座即可对密封圈更换,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换向阀检修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钢加热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
背景技术
轧钢厂在生产H型钢、工字钢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加热炉对钢坯进行加热。蓄热式轧钢加热炉是在空气管道上设置蓄热体用来储存排气时高温烟气的热量,再利用这些热量对进气时的空气进行加热。工作时,将加热后的高温空气和煤气喷射入炉膛中,与传统燃烧相比,蓄热式加热炉的最大特点时节省燃料,减少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在蓄热式燃烧技术中,蓄热式烧嘴的蓄热和放热状态的切换是由三通换向阀完成的。三通阀分成进气端和排气端,进气端连接煤气或空气,排气端连接烟气,利用换向机构实现隔断,从而起到进气、排气切换的作用。现有的三通阀常采用橡胶密封圈实现密封,密封圈容易损坏,导致煤气或空气的泄露,密封圈损坏后,会造成燃烧系统采集的数据产生偏差,影响燃烧效果。因密封圈安装在阀体内部,一座蓄热式加热炉往往有数十台煤气或空气的三通换向阀,更换损坏的密封圈也非常困难,为保证生产,必须安排在加热炉的检修期间进行,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沿炉长方向设置有预热区、加热区和均热区,所述炉体内设置有辊道输送装置,所述炉体的侧墙设置有烧嘴,所述烧嘴上设置有空气喷口和煤气喷口,所述空气喷口与空气管道相连通,所述煤气喷口和煤气管道相连通,所述空气管道上设置有蓄热室和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阀板,所述阀板将阀体分隔为左阀室和右阀室,所述左阀室上部设置有进气连接口,所述右阀室上部设置有排气连接口,所述左阀室和右阀室的下部相连通后设置有烧嘴连接口;所述左阀室和右阀室顶部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设置有上阀台,所述左阀室和右阀室位于相对应的上阀台的下方均设置有密封槽座;所述密封槽座头部上端面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槽座为底部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密封槽座头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密封槽座中部设置有若干开口,所述左阀室和右阀室底部均设置有安装导向孔,所述左阀室和右阀室内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密封槽座头部穿过安装导向孔后与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3)上的螺纹孔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槽座底部下端面设置六角形的安装头。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数量为6个,6个所述开口成环形阵列分布在密封槽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连接口与进气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鼓风机;所述排气连接口与排气管道相连通,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引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槽座下部与安装导向孔之间的缝隙填补耐热密封胶。
进一步的,所述蓄热室内设置有陶瓷蜂窝体。
进一步的,所述煤气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
进一步的,所述烧嘴对称设置在炉体相对的两侧墙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蓄热式烧嘴,通过在空气管道上设置蓄热室,能够收集排气时烟气的热量,利用这部分热量给进气时的空气加热,节约能源;密封槽座与阀体螺纹连接,直接拧下密封槽座即可对密封圈更换,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换向阀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通阀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三通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槽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烧嘴;3、空气喷口;4、煤气喷口;5、蓄热室;6、三通阀;7、阀体;8、进气连接口;9、排气连接口;10、阀板;11、左阀室;12、右阀室;13、烧嘴连接口;14、气缸;15、伸缩杆;16、上阀台;17、密封槽座;18、密封槽;19、密封圈;20、外螺纹;21、开口;22、安装头;23、安装板;24、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沿炉长方向设置有预热区、加热区和均热区,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辊道输送装置用于输送钢坯,所述炉体1的侧墙设置有烧嘴2,所述烧嘴2上设置有空气喷口3和煤气喷口4,所述空气喷口3与空气管道相连通,所述煤气喷口4和煤气管道相连通,所述空气管道上设置有蓄热室5和三通阀6;所述三通阀6包括阀体7,所述阀体7内设置有阀板10,所述阀板10将阀体7分隔为左阀室11和右阀室12,所述左阀室11上部设置有进气连接口8,所述右阀室12上部设置有排气连接口9,所述左阀室11和右阀室12的下部相连通后设置有烧嘴连接口13;所述左阀室11和右阀室12顶部设置有气缸14,所述气缸14的伸缩杆15设置有上阀台16,所述左阀室11和右阀室12位于相对应的上阀台16的下方均设置有密封槽座17;所述密封槽座17头部上端面设置有密封槽18,所述密封槽18内设置有密封圈19,通过上阀台16与密封圈19抵接实现密封。所述密封槽座17为底部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密封槽座17头部设置有外螺纹20,所述密封槽座17中部设置有若干开口21,所述左阀室11和右阀室12底部均设置有安装导向孔,所述左阀室11和右阀室12内均设置有安装板23,所述安装板23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密封槽座17头部穿过安装导向孔后与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3上的螺纹孔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蓄热式烧嘴,通过在空气管道上设置蓄热室5,能够收集排气时烟气的热量,利用这部分热量给进气时的空气加热,节约能源;密封槽座17与阀体7螺纹连接,直接拧下密封槽座17即可对密封圈19进行更换,方便快捷,极大地提高了换向阀检修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槽座17底部下端面设置六角形的安装头22,通过设置安装头22便于使用扳手对密封槽座17进行拧紧和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21数量为6个,6个所述开口成环形阵列分布在密封槽座17上,保证烧嘴2与进气连接口8或烧嘴2与排气连接口9之间气体流通顺畅。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连接口8与进气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鼓风机,用于进气时吹入空气;所述排气连接口9与排气管道相连通,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引风机,用于排气时将废气引入排气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槽座17下部与安装导向孔之间的缝隙填补耐热密封胶,当密封槽座安装好后填补耐热密封胶,能够保证阀体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蓄热室5内设置有陶瓷蜂窝体。本实用新型采用陶瓷蜂窝体作为蓄热体,蜂窝体的表面积大、内壁较薄,换热能力高,换向周期短,且蜂窝状蓄热体为直通道,在高速气流的正吹、反吹的频繁作用下,通道不容易积灰和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煤气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24,用于控制煤气管道的开闭。
进一步,所述烧嘴2对称设置在炉体1相对的两侧墙上。通过控制三通阀,使得当一侧的烧嘴进行燃烧时,另一侧的烧嘴进行排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侧墙上一侧的烧嘴进行燃烧,另一侧的烧嘴通过引风机进行排气,排气时,高温烟气经过烧嘴的空气喷口进入空气管道中,经过蓄热室5后完成换热,换热后的烟气从烧嘴连接口13进入三通阀6内,此时三通阀6内左阀室11关闭,右阀室12打开,烟气从排气连接口9进入排气管道中,最后经烟囱排出。当一侧燃烧完成后,三通阀6换向,左阀室11打开,右阀室12关闭,炉体内一侧烧嘴由燃烧改为排气,另一侧烧嘴由排气改为燃烧,此时空气由外界经三通阀的左阀室11进入空气管道,与蓄热体进行换热,换热后的高温空气进入炉体内与煤气进行燃烧。
当需要对密封圈19进行更换时,使用扳手拧动安装头22,将密封槽座17拧下,更换完成后,将密封槽座17穿过安装导向孔后与安装板23上的螺纹孔拧紧,最后再密封槽座17与安装导向孔之间涂耐热密封胶实现密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沿炉长方向设置有预热区、加热区和均热区,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辊道输送装置,所述炉体(1)的侧墙设置有烧嘴(2),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嘴(2)上设置有空气喷口(3)和煤气喷口(4),所述空气喷口(3)与空气管道相连通,所述煤气喷口(4)和煤气管道相连通,所述空气管道上设置有蓄热室(5)和三通阀(6);所述三通阀(6)包括阀体(7),所述阀体(7)内设置有阀板(10),所述阀板(10)将阀体(7)分隔为左阀室(11)和右阀室(12),所述左阀室(11)上部设置有进气连接口(8),所述右阀室(12)上部设置有排气连接口(9),所述左阀室(11)和右阀室(12)的下部相连通后设置有烧嘴连接口(13);所述左阀室(11)和右阀室(12)顶部设置有气缸(14),所述气缸(14)的伸缩杆(15)设置有上阀台(16),所述左阀室(11)和右阀室(12)位于相对应的上阀台(16)的下方均设置有密封槽座(17);所述密封槽座(17)头部上端面设置有密封槽(18),所述密封槽(18)内设置有密封圈(19),所述密封槽座(17)为底部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密封槽座(17)头部设置有外螺纹(20),所述密封槽座(17)中部设置有若干开口(21),所述左阀室(11)和右阀室(12)底部均设置有安装导向孔,所述左阀室(11)和右阀室(12)内均设置有安装板(23),所述安装板(23)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密封槽座(17)头部穿过安装导向孔后与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3)上的螺纹孔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座(17)底部下端面设置六角形的安装头(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21)数量为6个,6个所述开口成环形阵列分布在密封槽座(1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连接口(8)与进气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气管道上设置有鼓风机;所述排气连接口(9)与排气管道相连通,所述排气管道上设置有引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座(17)下部与安装导向孔之间的缝隙填补耐热密封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室(5)内设置有陶瓷蜂窝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管道上设置有开关阀(2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嘴(2)对称设置在炉体(1)相对的两侧墙上。
CN202021874944.9U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 Active CN213067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4944.9U CN213067044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74944.9U CN213067044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7044U true CN213067044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5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74944.9U Active CN213067044U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70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03139U (zh) 一种低氮煤粉热水锅炉
CN219433488U (zh) 一种预碳化回转窑系统用热风炉
CN201184696Y (zh) 一种管式加热炉
CN213067044U (zh) 一种蓄热式轧钢加热炉
CN201852093U (zh) 空气单蓄热燃料连续供给式烧嘴
CN102564127A (zh) 一种节能梭式窑
CN107559812A (zh) 模块化多级相变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节能装置
WO2017054308A1 (zh) 液压供料的可燃物焚烧热利用装置
CN107676967B (zh) 节能环保型燃油燃天然气锅炉
CN101251300A (zh) 一种管式加热炉
CN201218504Y (zh) 水冷式蓄热燃烧器
CN2457467Y (zh) 蓄热式燃烧装置
CN200975672Y (zh) 节能型工业炉
CN2424374Y (zh) 一种蓄热式烧嘴
CN208967833U (zh) 一种三通道换向蓄热式空气预热器
CN208186346U (zh) 一种可控混合弥散式蓄热燃烧装置
CN207962641U (zh) 采用四通换向阀进行换向的双蓄热燃烧系统
CN201837271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废气净化系统
CN215059739U (zh) 一种双蓄热式加热炉吹扫式换向阀
CN201289087Y (zh) 四腔一体自身蓄热式烧嘴
CN218931985U (zh) 一种直通道双膛石灰窑
CN216764684U (zh) 玻璃窑炉的喷气装置及玻璃窑炉
CN216869244U (zh) 一种降低与燃烧炉配套高温换热器进口温度的装置
CN101691947B (zh) 板式换热高效节能炉
CN201297850Y (zh) 钢瓶收口加热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