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6763U - 一种多共振消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共振消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6763U
CN205936763U CN201620713777.7U CN201620713777U CN205936763U CN 205936763 U CN205936763 U CN 205936763U CN 201620713777 U CN201620713777 U CN 201620713777U CN 205936763 U CN205936763 U CN 205936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pipe
air inlet
resonanc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137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森
康钟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 Huandi Pull (yichang) Exhaus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 Huandi Pull (yichang) Exhaus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 Huandi Pull (yichang) Exhaus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 Huandi Pull (yichang) Exhaus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137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6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6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67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共振消声器,属于消声器技术领域。该消声器包括壳体和壳体上设置的进气管与出气管,壳体由带孔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进气管穿过第一隔板伸入第二腔室中,出气管依次穿过第二隔板和第一隔板伸入第一腔室中,第二隔板上且正对进气管出气端设有一带呐叭口的共振管将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连通,第一隔板上设有一带呐叭口的芯管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进气管于第一腔室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通孔且其带孔管段外套设有第一共振小腔,出气管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管壁上连续分布有多个通孔且其带孔管段外套设有第二共振小腔,第二共振小腔与出气管之间填充有消声棉。

Description

一种多共振消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声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共振消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机械在社会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工程机械的噪声主要来自发动机,采用结构合理的消声器可以大大降低噪声污染。目前现有的消声器按消声机理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即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小孔消声器和有源消声器。
消声器作为降低汽车发动机排气噪声的一个关键部件,它是通过降低、衰减排气脉动压力来消除噪声。现有的三腔消声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一个壳体,装在所述壳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该壳体由带孔的前隔板和后隔板将内部空间沿进气方向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该进气管和出气管均穿过壳体内的前隔板和后隔板,进气管和出气管在第二腔室的管壁上均设有通孔。
申请人在实现本专利时发现现有的消声器不能在高中低频段均具有良好的消声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共振消声器,该消声器具有较高的低中高频消声能力。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共振消声器,包括壳体1和壳体1上设置的进气管2与出气管3,所述壳体1内沿进气方向由带孔的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分隔为第一腔室6、第二腔室7和第三腔室8;所述进气管2穿过第一隔板4伸入第二腔室7中,所述出气管3依次穿过第二隔板5和第一隔板4伸入第一腔室6中,所述第二隔板5上且正对进气管2出气端设有一带呐叭口的共振管9将第二腔室7和第三腔室8连通,所述共振管9的喇叭口朝向进气管2设置,所述第一隔板4上设有一带呐叭口的芯管10将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连通,所述芯管10的喇叭口朝向第二隔板5设置;所述进气管2于第一腔室6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通孔11且其带孔管段外套设有第一共振小腔12,所述出气管3于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的管壁上连续分布有多个通孔11且其带孔管段外套设有第二共振小腔13,所述第二共振小腔13与出气管3之间填充有消声棉14。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壳体1为异形壳体,由上外壳15和下外壳16相对组合而成。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共振小腔13穿过第一隔板4,所述进气管2与芯管10分别位于第二共振小腔13两侧。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气管2上的通孔11孔径大于出气管3上的通孔11孔径。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气管3于第三腔室8中沿出气方向逐渐朝进气管2方向弯折。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共振管9的管径小于进气管2的管径,其喇叭口开口的直径大于进气管2的管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共振消声器,利用隔板分为三腔结构,形成两处共振消声结构和两处膨胀消声结构,在出气管设置阻性消声结构。第一、二腔室为膨胀消声结构;第三腔室为亥姆霍兹共振消声结构,利用共振管的直径与长度调整消声频率,主要针对发动机二阶噪声;第一腔室中进气管利用穿孔及第一共振小腔形成共振消声结构,通过通孔直径和数量调整消声频率,主要针对发动机四阶噪声;出气管设置阻性消声结构,主要针对中高频噪声。综合上述结构设计,该消声器在全频段具备良好的消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共振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共振消声器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向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向剖视图。
图中:1壳体、2进气管、3出气管、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第一腔室、7第二腔室、8第三腔室、9共振管、10芯管、11通孔、12第一共振小腔、13第二共振小腔、14消声棉、15上外壳、16下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共振消声器,该消声器包括壳体1和壳体1左右两端设置的进气管2与出气管3等。其中,壳体1内沿进气方向由带孔的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分隔为第一腔室6、第二腔室7和第三腔室8;其中,进气管2与出气管3沿横向设置,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沿纵向平行设置将壳体1分隔为并排设置的三个腔体。其中,上述结构与现有的三腔消声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气管2由壳体1外穿过第一隔板4伸入第二腔室7中一定长度,出气管3由壳体1外依次穿过第二隔板5和第一隔板4伸入第一腔室6中一定长度。其中,第二隔板5上且正对进气管2出气端(左端)设有一带呐叭口的共振管9将第二腔室7和第三腔室8连通,共振管9的喇叭口朝向(正对)进气管2设置(朝右设置);其中,共振管9的轴线与进气管2的轴线重合。其中,第一隔板4上设有一带呐叭口的芯管10将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连通,芯管10的喇叭口朝向(正对)第二隔板5设置(朝左设置)。其中,共振管9和芯管10的左右两端均分别向第二隔板5和第一隔板4两侧延伸一段距离。其中,进气管2于第一腔室6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通孔11且其于第一腔室6的带孔管段外套设有第一共振小腔12将带孔管段密封。出气管3于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的管壁上连续分布有多个通孔11且其带孔管段外套设有第二共振小腔13,即出气管3于第二腔室7右端的通孔11与其于第一腔室6左端的通孔11连续分布,而第二共振小腔13横跨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将出气管3上的通孔11包覆。其中,第二共振小腔13与出气管3之间填充有消声棉14。
其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气管3于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的管段部分、进气管2与芯管10均横向且相互平行设置,进气管2、出气管3与芯管10的管径相等且为45-55mm;其中,第一共振小腔12和第二共振小腔13为膨胀管其两端通过斜面过渡且其管径为65-75mm。
其中,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壳体1为异形壳体,其第二腔室7和第三腔室8类似于矩形腔室,其第一腔室6为如图所示的异形腔室,出气管3进气端朝向其弧线变化侧。其中,壳体1由上外壳15和下外壳16相对组合而成,壳体1内部设有用于支撑进气管2与出气管3的支架。
其中,参见图1和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共振小腔13穿过第一隔板4,进气管2与芯管10分别位于第二共振小腔13两侧。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气管2上的通孔11孔径(具体可以为4-8mm)大于出气管3上的通孔11孔径(具体可以为2.5-3.5mm),其通孔11数量为出气管3上的通孔11数量的1/20-1/5。
其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气管3于第三腔室8中沿出气方向逐渐朝进气管2方向弯折以避免干涉。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共振管9的管径(具体可以为40-44mm)小于进气管2的管径,其喇叭口开口的直径(具体可以为52-56mm)大于进气管2的管径。其中,芯管10的喇叭口开口的直径具体可以为58-62mm。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进气管2伸入第二腔室7的横向长度大于第二腔室7的横向长度的一半。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消声棉14为玻璃丝吸声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共振消声器,利用隔板分为三腔结构,形成两处共振消声结构和两处膨胀消声结构,在出气管设置阻性消声结构。第一、二腔室为膨胀消声结构;第三腔室为亥姆霍兹共振消声结构,利用共振管的直径与长度调整消声频率,主要针对发动机二阶噪声;第一腔室中进气管利用穿孔及第一共振小腔形成共振消声结构,通过通孔直径和数量调整消声频率,主要针对发动机四阶噪声;出气管设置阻性消声结构,主要针对中高频噪声。综合上述结构设计,该消声器在全频段具备良好的消声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多共振消声器,包括壳体(1)和壳体(1)上设置的进气管(2)与出气管(3),所述壳体(1)内沿进气方向由带孔的第一隔板(4)和第二隔板(5)分隔为第一腔室(6)、第二腔室(7)和第三腔室(8);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2)穿过第一隔板(4)伸入第二腔室(7)中,所述出气管(3)依次穿过第二隔板(5)和第一隔板(4)伸入第一腔室(6)中,所述第二隔板(5)上且正对进气管(2)出气端设有一带呐叭口的共振管(9)将第二腔室(7)和第三腔室(8)连通,所述共振管(9)的喇叭口朝向进气管(2)设置,所述第一隔板(4)上设有一带呐叭口的芯管(10)将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连通,所述芯管(10)的喇叭口朝向第二隔板(5)设置;
所述进气管(2)于第一腔室(6)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通孔(11)且其带孔管段外套设有第一共振小腔(12),所述出气管(3)于第一腔室(6)和第二腔室(7)的管壁上连续分布有多个通孔(11)且其带孔管段外套设有第二共振小腔(13),所述第二共振小腔(13)与出气管(3)之间填充有消声棉(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共振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共振小腔(13)穿过第一隔板(4),所述进气管(2)与芯管(10)分别位于第二共振小腔(13)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共振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上的通孔(11)孔径大于出气管(3)上的通孔(11)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共振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3)于第三腔室(8)中沿出气方向逐渐朝进气管(2)方向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共振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管(9)的管径小于进气管(2)的管径,其喇叭口开口的直径大于进气管(2)的管径。
CN201620713777.7U 2016-07-08 2016-07-08 一种多共振消声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36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13777.7U CN205936763U (zh) 2016-07-08 2016-07-08 一种多共振消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13777.7U CN205936763U (zh) 2016-07-08 2016-07-08 一种多共振消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6763U true CN205936763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8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1377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36763U (zh) 2016-07-08 2016-07-08 一种多共振消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6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58126U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消声结构
CN205349476U (zh) 一种柴油机消声装置
CN209724450U (zh) 一种多管迷路消声器
CN2921306Y (zh)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CN205654400U (zh) 消音器
CN111911274A (zh) 一种汽车排气主消声器
CN206319937U (zh) 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
CN107120165A (zh) 一种双排气管消声器
CN206726756U (zh) 一种方便更换消声单元的组合式消声器
CN206346815U (zh) 多级分流式低阻抗环保型发动机消音器
CN205936763U (zh) 一种多共振消声器
CN107816595A (zh) 一种并联不等深度子背腔微穿孔管消声器
CN205936747U (zh) 一种复合共振消声器
CN204703984U (zh) 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CN208364208U (zh) 一种阻抗三管迷路型消声器
CN106368783B (zh) 全频段大消声量汽车nvh实验用绝对消声器
CN206376917U (zh) 全频段大消声量汽车nvh实验用绝对消声器
CN203321650U (zh) 一种具有阻流隔栅的横流穿孔管消声器结构
CN109341051A (zh) 空调用消声器和空调器
CN205936764U (zh) 一种三腔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CN211549805U (zh) 一种阻抗复合型消声器
CN208887075U (zh) 空调用消声器和空调器
CN205936746U (zh) 一种消声器
CN203321630U (zh) 一种车用消声器
CN204436527U (zh) 微型货车内燃机用消音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