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92480U - 乘客输送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乘客输送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92480U
CN205892480U CN201620679679.6U CN201620679679U CN205892480U CN 205892480 U CN205892480 U CN 205892480U CN 201620679679 U CN201620679679 U CN 201620679679U CN 205892480 U CN205892480 U CN 205892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force
elastomer
passenger conveyor
conveyor device
mobile hand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796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垣薰雄
横江诚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92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92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如自动扶梯、自动装载机等那样具有移动扶手的乘客输送机装置,提供一种无需使用昂贵的装置而能够简单地将对移动扶手的按压力定量地调整为最佳值的乘客输送机装置。具备环状的移动扶手以及与其内周对置地配置的张力调整装置,张力调整装置在固定于基座的基底部安装具有与移动扶手的内周面相接的抵接部的张力负荷部。在基底部与张力负荷部之间能够分离地安装按压力调整机构。按压力调整机构具有:弹性体,安装于张力负荷部侧,通过压缩变形而经由抵接部对移动扶手施加按压力;以及压缩长度调整部,能够分离地安装于基底部侧,能够使弹性体变形成对移动扶手的按压力为最佳的规定的压缩长度。

Description

乘客输送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如自动扶梯、自动装载机等那样具有移动扶手的乘客输送机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自动装载机等乘客输送机装置具有在规定方向上移动的梯极等移动体,并且设置与该移动体联动地移动的移动扶手。该移动扶手环状地构成,需要将其张力调整为最佳。
一般来说,环状的移动扶手缠绕于驱动滑轮,被按压辊夹着。通过使驱动滑轮向规定的方向旋转,利用驱动滑轮与移动扶手之间的摩擦力,使移动扶手在长度方向上驱动。该环状的移动扶手的横切面是C字形状,以C字形状的开口部朝向环状的内侧的方式缠绕于驱动滑轮。并且,将为了使乘客能够握住移动扶手而C字形状的开口部向下地运行的部分称为去路侧。另外,将开口部向上地在地板等下运行的部分称为归路侧。
在这样的移动扶手的归路侧的一部分形成防松部。移动扶手的张力调整装置设置于该防松部,通过对移动扶手附加向下的按压力而赋予适当的张力来吸收松弛。
图6示出该张力调整装置的现有例。在图6中,张力调整装置108具有与移动扶手101的内周面(C字状的开口部)抵接的抵接辊111a、b,在该部分向图的下方向对移动扶手101附加按压力。在该张力调整装置108中设置了长孔112a、b,在该部分通过螺栓113a、b而固定于成为自动扶梯等的基座的桁架部件202。
该张力调整装置108的张力调整方法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
[步骤1]使环状的移动扶手顺时针运转,使移动扶手的松弛集中到与张力调整装置108对置的防松部。
[步骤2]使移动扶手的运转停止。
[步骤3]松开或者拆卸固定张力调整装置108的螺栓113a、b,使张力调整装置108能够自由地进行位移。
[步骤4]向下方向按压张力调整装置108,从抵接辊111a、b对移动扶手101附加适当的按压力。
[步骤5]将设置于张力调整装置108的螺栓113a、b拧紧,固定张力调整装置108。
[步骤6]使移动扶手101的运转再次开始。
在这样的张力调整方法中,如果[步骤4]中的对移动扶手101附加的按压力过大,则移动扶手101的张力变得过大,运行阻力变得过大。如果移动扶手101的运行阻力变得过大,则各部的磨损、发热激增,产生移动扶手101的寿命变短等问题。
相反,如果对移动扶手101附加的按压力过小,则无法消除移动扶手101的松弛,在使移动扶手101逆时针运转的情况下,在驱动辊附近发生弯曲。如果移动扶手101在这样的状况下运行,则移动扶手101与未图示的引导轨的端部产生摩擦,发生剧烈的磨损,或者产生被称为爆震的大的振动。
因此,适当地调整对移动扶手101附加的按压力很重要。然而,通过以往的使用张力调整装置108的调整方法,无法定量地知道对移动扶手101附加的按压力。因此,按压力的附加依赖于维修人员的经验、直感。
此外,也有时预先准备测力计等,用测力计按压抵接辊111a、b附近的移动扶手101,测定抵接辊111a、b离开时的力来推测按压力。但是,在该情况下,抵接辊111a、b离开时的力在2个辊中较大程度地不同,需要多次反复进行试错直至这些力之差落入容许值范围内为止。
这样,在以往的张力调整装置108中,存在将按压力定量地调整为最佳值极为困难这样的问题。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手段,提出了在移动扶手的曲线部设置声音检测单元,通过声音检测单元来计测由于在移动扶手的张力缓和所导致的爆震运转中在曲线部产生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移动扶手的张力变大的情况下移动扶手帆布面与曲线部的引导件相互摩擦的K动声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作为其他手段,提出了在抵接于扶手带(移动扶手)的背面的弓形的按压引导件的中央设置贯通孔,将张力计插入到该贯通孔并抵接到扶手带的背面,测定该扶手带的张力。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前者的方法中,需要声音检测单元等非常昂贵的装置,成本大幅增加。另外,在后者的提案方法中,需要在安装张力调整装置之后测定按压力。因此,为了将按压力调整成最佳值,需要多次反复进行张力调整装置的安装以及按压力的测定,花费大量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使用昂贵的装置而能够简单地将对移动扶手的按压力定量地调整为最佳值的乘客输送机装置和该乘客输送机装置的移动扶手的张力调整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乘客输送机装置,具有环状的移动扶手以及与该移动扶手的内周面对置地配置的张力调整装置,所述乘客输送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调整装置具备:基底部,其固定于基座;张力负荷部,其具有与所述移动扶手的内周面相接的抵接部,所述张力负荷部安装于所述基底部;以及按压力调整机构,其具有弹性体和压缩长度调整部,所述弹性体能够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张力负荷部,并且通过压缩变形,经由所述抵接部而对所述移动扶手施加按压力,所述压缩长度调整部能够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基底部,并且能够使所述弹性体变形成对所述移动扶手的按压力为最佳的规定的压缩长度。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不需要声音检测单元等非常昂贵的装置,另外,无需多次反复进行张力调整装置的安装以及按压力的测定,成本低并且能够定量且简单地将对移动扶手的按压力调整为最佳值。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张力调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张力调整装置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张力调整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安装板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以往的张力调整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来概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装置的整体构造。
图1示出乘客输送机装置的移动扶手部分的驱动系统整体。该乘客输送机装置(设为自动扶梯)具备图1所示的乘客输送机主体100和张力调整装置1。乘客输送机主体100在用于运送乘客的移动体(梯极等:省略图示)的侧部,具有与该移动体联动地移动的环状的移动扶手101。
环状的移动扶手101缠绕于驱动装置102的驱动滑轮103,被该驱动滑轮103和按压辊104夹着。通过使驱动滑轮103向规定方向旋转,驱动滑轮103通过与移动扶手101之间的摩擦力而在长度方向上被驱动。
移动扶手101的横切面为C字形状。将为了使乘客能够握住移动扶手101而C字形状的开口部向下地运行的部分称为去路侧。另外,将移动扶手101进行翻转而开口部向上地在地板等下运行的部分称为归路侧。沿着引导轨(未图示)驱动该移动扶手101。在图1中,将引导轨设置于去路侧的从X部按图的逆时针方向到Y部。
在驱动滑轮103的前后,设置前部引导辊105和后部引导辊106。这些引导辊105、106进行引导以使得移动扶手101在进入驱动装置102时不发生角度急剧的弯曲而平滑地变形。
移动扶手101的归路侧的图示左部分为防松部107。在防松部107中,设置后述的张力调整装置1,通过向图的下方向对移动扶手101附加按压力,对移动扶手101赋予适当的张力来吸收松弛。在该防松部107的前后,设置了防松部引导辊109、110,移动扶手101在进入防松部107时,不发生角度急剧的弯曲而平滑地变形。
图2是安装于安装板51的张力调整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张力调整装置1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张力调整装置1的剖视图,图5是安装板51的主视图。
张力调整装置1如图2和图3所示地,具备基底部2、张力负荷部3和按压力调整机构61。
基底部2隔着安装板51固定于未图示的桁架部件等基座。安装板51如图5所示,在其两端设置折弯部53a、53b。在该折弯部53a、53b设置用于将安装板51固定于作为基座的桁架部件(未图示)的适当的单元。另外,在该安装板51设置倾斜的椭圆孔52a、52b。该椭圆孔52a、52b用于基底部2的安装。
在基底部2,如图2和图3所示,纵向地设置2个固定用的椭圆孔5a、5b。在固定用的椭圆孔5a、5b中安装固定螺栓6a、6b,在设置于安装板51的椭圆孔52b中贯通,与配置于其背面的螺母(未图示)进行螺纹接合,将基底部2固定于安装板51。
此外,在图中,利用椭圆孔52b来将基底部2固定于安装板51,但根据设置张力调整装置1的位置,也能够利用椭圆孔52a。
张力负荷部3具有与移动扶手101的内周面(图示上表面)相接的抵接部11,如上所述安装于基底部2。作为抵接部11,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构成为能够在张力负荷部3的左右端附近经由轴10a、10b而旋转的辊(以下,称为抵接辊11a、11b),对移动扶手101附加按压力。
另外,在张力负荷部3的左右端附近,设置纵向的椭圆孔12a、12b。这些椭圆孔12a、12b用于将张力负荷部3固定到基底部2。螺纹拧紧到设置于基底部2的左右2处的螺孔(未图示)的螺柱9a、9b在这些椭圆孔12a、12b中贯通,螺母13a、13b螺纹接合于该螺纹部。因此,通过将螺母13a、13b拧紧,能够将张力负荷部3一体地固定到基底部2。相反,如果将螺母13a、13b松开,则能够沿着椭圆孔12a、12b在上下方向上引导张力负荷部3。另外,螺柱9a、9b的外径比椭圆孔12a、12b的宽度小,与该间隙的量相应地,张力负荷部3能够相对于基底部2而相对地倾斜。
按压力调整机构61具有弹性体69和压缩长度调整部63。弹性体69通过压缩变形,经由抵接辊11a、11b而向移动扶手101施加按压力,弹性体69能够分离地安装于张力负荷部3侧。压缩长度调整部63使弹性体69变形成对移动扶手101的按压力为最佳的规定的压缩长度,压缩长度调整部63能够分离地安装于基底部2侧。以下,参照图2、图3、图4来说明它们的详细结构。
压缩长度调整部63具有将板材折弯形成为L形而成的上部支撑体67,在构成L形的水平面的前端附近设置阴螺纹部65,此处,压缩长度调整用的螺栓66进行螺纹接合。另外,在上部支撑体67的构成L形的垂直面,如图2所示地设置了上侧连结孔68,如图3和图4所示,能够拆卸地与设置于基底部2的上部中央的基底部突起62嵌合。
与上述上部支撑体67对置地在其下方配置将板材折弯形成为L形而成的下部支撑体71。在下部支撑体71的构成L形的水平面的大致中央部,纵向地设置弹性体69,另外,在下部支撑体71的构成L形的垂直面,如图2所示地设置了下侧连结孔72,如图3和图4所示,旋转自如且能够分离地与设置于张力负荷部3的下部的大致中央部的张力负荷部突起73嵌合。
作为弹性体69,使用具有中空的内筒部的圆筒形的、例如金属制的螺旋弹簧(以下,简称为弹簧69)。在该弹簧69的两端(图示上下端),设置与该两端面相接的压紧部件70、74。即,下端弹簧压紧部件74镶嵌到弹簧69的下端,下端弹簧压紧部件74的下表面通过焊接固定到如上所述的下部支撑体71的构成L形的水平面的大致中央部的凹部。另外,上端弹簧压紧部件70镶嵌到弹簧69的上端。上端弹簧压紧部件70的上表面与上述压缩长度调整部63的压缩长度调整用的螺栓66(以下,说明为弹簧长调整螺栓66)的顶端接触。
如上所述,弹簧长调整螺栓66与设置于上部支撑体67的构成L形的水平面的前端附近的阴螺纹部65进行螺纹接合,其顶端与上端弹簧压紧部件70的上表面相接触,头部位于阴螺纹部65的上方。通过使弹簧长调整螺栓66旋转,与其顶端相接触的上端弹簧压紧部件70在上下方向上位移,与此相应地,弹簧69的长度发生变化。
此处,在下端弹簧压紧部件74与上端弹簧压紧部件70之间,在安装起初,如图4所示地存在间隔L。如果使弹簧长调整螺栓66旋转而使弹簧69的长度缩短,则上述间隔L与此相应地变小,上端弹簧压紧部件70的下表面接触到下端弹簧压紧部件74的上表面。以使得此时的弹簧69产生的力成为作为对移动扶手101附加的按压力最佳的按压力的方式,确定弹簧69的自由长度、下端弹簧压紧部件74和上端弹簧压紧部件70的尺寸。
即,以使得在作为弹性体的弹簧69变形成上述下端弹簧压紧部件74与上端弹簧压紧部件70相抵接的规定的压缩长度时对移动扶手101的按压力成为最佳的方式,预先设定弹簧常数。
此处,抵接部31通过沿着移动扶手10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的抵接辊11a、11b来构成,将这些抵接辊11a、11b的沿着移动扶手101的横切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部相互连接的线与作为弹性体的弹簧69的中心轴线构成为与移动扶手101的横切方向大致垂直并且配置于沿着其移动方向的同一平面上。如果这样构成,则弹簧69产生的力和抵接辊11a、11b从移动扶手101受到的反力作用于同一平面上,所以,向图4的左右方向的剩余的力矩不作用到基底部2。
接下来,针对每个调整步骤说明固定安装了乘客输送机装置时的、最初的张力调整方法的作用。
[步骤1]使移动扶手101向上升方向(在图1中,顺时针)运转。由此,移动扶手101的松弛集中到防松部107。
[步骤2]使移动扶手101的运转停止。
[步骤3]准备在将张力负荷部固定用的螺母13a、13b松开了的状态下将张力负荷部3安装到螺柱9a、9b、并且拆卸了按压力调整机构61的状态的张力调整装置1。
[步骤4]将张力调整装置1配置于与防松部107对置的适当位置,以抵接辊11a、11b大致直角地碰到移动扶手101的方式,通过基底固定螺栓6a、6b将基底部2安装到安装板51。此时如果需要,则倾斜地安装基底部2。
[步骤5]将构成按压力调整机构61的压缩长度调整部63安装于基底部2侧。即,使设置于安装了压缩长度调整用的螺栓66的上部支撑体67的构成L形的垂直面的上侧连结孔68嵌合到设置于基底部2的上部中央的基底部突起62。另外,使设置于与上部支撑体67对置地配置于其下方的下部支撑体71的垂直面的下侧连结孔72旋转自如地嵌合到设置于张力负荷部3的下部的大致中央部的张力负荷部突起73,设置于下部支撑体71上的弹簧69的上端弹簧压紧部件70的上表面与弹簧长调整螺栓66的顶端对置地进行安装。
[步骤6]对弹簧长调整螺栓66进行旋转操作而使弹簧69压缩,使上端弹簧压紧部件70的下表面与下端弹簧压紧部件74的上表面相接触。此时,弹簧69的弹簧长成为最佳长度,作用到移动扶手101的按压力自动地成为最佳值。另外,张力负荷部3能够以张力负荷部突起73为中心相对于基底部22倾斜,所以,在2个抵接辊11a、11b作用到移动扶手101的按压力有差异的情况下,通过使张力负荷部3倾斜,能够消除该差异,使来自2个抵接辊11a、11b的按压力相等。
[步骤7]将张力负荷部固定用的螺母13a、13b拧紧,将张力负荷部3固定到基底部22。由此,能够在从张力调整装置1对移动扶手101附加了最佳的按压力的状态下将张力负荷部3固定于基底部2。
[步骤8]拆卸按压力调整机构61。
[步骤9]使移动扶手101的运转再次开始。
上述步骤说明了最初固定安装乘客输送机时的张力调整方法。如果使乘客输送机长时间工作,则移动扶手101的长度变化,起初设定的按压力变化。在该情况下,在检查时,在进行上述[步骤1]、[步骤2]之后,将张力负荷部固定用螺母13a、13b松开,进行[步骤5]以后的操作即可。
即,进行(1)使移动扶手101向上升方向运转、(2)使移动扶手101的运转停止、(3)将张力负荷部固定用螺母13a、13b松开、(4)安装按压力调整机构61、(5)使弹簧长调整螺栓66旋转到上端弹簧压紧部件70的下表面正好接触到下端弹簧压紧部件74的上表面为止、(6)再次拧紧张力负荷部固定用螺母13a、13b、(7)拆卸按压力调整机构61这样的非常简单操作,就能够对移动扶手101再次附加最佳的按压力。
另外,在按压力的调整后,能够将按压力调整机构61拆卸而带回来,所以还能够用于其他乘客输送机。
此外,以上,设为在按压力调整机构61中使用弹簧69来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代替弹簧69而使用圆筒形的橡胶、树脂等弹性体材料。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无需使用昂贵的装置而能够简单地将按压力定量地调整为最佳值的乘客输送机装置和张力调整方法。
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主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范围。

Claims (7)

1.一种乘客输送机装置,其具有环状的移动扶手以及与该移动扶手的内周面对置地配置的张力调整装置,所述乘客输送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调整装置具备:
基底部,其固定于基座;
张力负荷部,其具有与所述移动扶手的内周面相接的抵接部,所述张力负荷部安装于所述基底部;以及
按压力调整机构,其具有弹性体和压缩长度调整部,所述弹性体能够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张力负荷部,并且通过压缩变形,经由所述抵接部而对所述移动扶手施加按压力,所述压缩长度调整部能够分离地安装于所述基底部,并且能够使所述弹性体变形成对所述移动扶手的按压力为最佳的规定的压缩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体是具有中空的内筒部的圆筒形,分别具有与所述弹性体的两端面相接的压紧部件,所述压缩长度调整部具有能够调整所述弹性体的轴向的压缩长度的压缩长度调整螺栓,将设置于所述弹性体的两端面的所述压紧部件的向所述内筒部内突出的轴部顶端相互抵接的状态设定为达到所述弹性体的所述规定的压缩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所述抵接部,将这些抵接部的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横切方向的中心部连接的线和所述弹性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移动扶手的横切方向大致垂直,并且配置于沿着所述移动扶手的移动方向的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体是金属制的螺旋弹簧或者弹性体材料中的某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部由辊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负荷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基底部而发生相对位移,并且能够操作成防止该相对位移的固定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力调整机构向张力负荷部的安装部能够可转动地连结到该张力负荷部的大致中央部。
CN201620679679.6U 2016-03-07 2016-06-30 乘客输送机装置 Active CN2058924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43525A JP6176872B1 (ja) 2016-03-07 2016-03-07 マンコンベア装置
JP2016-043525 2016-03-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92480U true CN205892480U (zh) 2017-01-18

Family

ID=57770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79679.6U Active CN205892480U (zh) 2016-03-07 2016-06-30 乘客输送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76872B1 (zh)
CN (1) CN20589248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6959A (zh) 2018-02-06 2019-08-13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用于自动扶梯的扶手带张紧装置
CN110921478B (zh) 2018-09-19 2023-08-04 奥的斯电梯公司 扶手带自动张紧系统和调节扶手带的张紧程度的方法
JP6828122B1 (ja) * 2019-11-27 2021-02-1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張力調整装置及び乗客コンベア
JP6911169B1 (ja) * 2020-03-02 2021-07-2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移動手すり用緊張装置
JP7039677B1 (ja) 2020-11-25 2022-03-2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張力調整装置
JP7119187B1 (ja) 2021-07-14 2022-08-16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張力調整装置
JP7337899B2 (ja) * 2021-11-17 2023-09-0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張力調整装置
JP7282861B1 (ja) 2021-11-18 2023-05-2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張力調整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9334A (ja) * 1999-07-05 2001-01-23 Toshiba Elevator Products Kk マンコンベアの手すりベルト駆動装置
JP4050491B2 (ja) * 2001-10-19 2008-02-2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マンコンベアの手すりベルト緊張装置
JP2014213999A (ja) * 2013-04-25 2014-11-1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乗客コンベア
JP2015036329A (ja) * 2013-08-14 2015-02-23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スカレータ用移動手摺の張力調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59974A (ja) 2017-09-14
JP6176872B1 (ja) 2017-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92480U (zh) 乘客输送机装置
EP2695685B1 (en) Pipe material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pipe material correction method
KR101486186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및 롤러 가이드 어셈블리
CN204897131U (zh) 自动人行道装置
CN106068356B (zh) 用于家具盖的调节驱动装置和配置组件
JP2011063389A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トラス支持装置
CN105522535A (zh) 挤压钳
CN105358463A (zh) 用于电梯的导轨对准系统
US10946577B2 (en) Imprinting apparatus
US8998259B2 (en) Steering apparatus
EP2242659B1 (de) Reifendruckkontrollsystem
FI103020B (fi) Säädettäväaukkoinen telaseula
KR101480789B1 (ko) 전도 방지 장치
CN104080648B (zh) 车辆用座椅倾斜装置
CN109693407B (zh) 用于结合或切割轮胎组件的轮胎成型设备和方法
CN105392665A (zh) 步进式切换机构
KR20130041676A (ko) 차량용 현가시스템의 차고조절장치
KR20120085083A (ko) 글래스 패널의 브레이킹 장치
JP2019144096A (ja) 制動試験装置及び制動試験方法
EP3521233B1 (en) Escalator comprising handrail belt tension device
CN103448010B (zh) 一种扭力扳手
EP3164666A1 (de) Lagerbaugruppe für eine lineare fluidlagerführung eines koordinatenmessgerätes und koordinatenmessgerät
CN101305870A (zh) 可摇动垫凳
CN201194660Y (zh) 可摇动垫凳
KR102442222B1 (ko) 임프린팅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