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4036U - 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4036U
CN205824036U CN201490001214.4U CN201490001214U CN205824036U CN 205824036 U CN205824036 U CN 205824036U CN 201490001214 U CN201490001214 U CN 201490001214U CN 205824036 U CN205824036 U CN 205824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omponent
wall portion
rotation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9000121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川荘二
久保田悟史
山田宇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4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4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34Wound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9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characterised by friction-damp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包括:第三部件(3),其绕旋转中心旋转,在与第一部件(1)以及第二部件(2)中的至少一方之间在相对转动时产生摩擦阻力;第四部件(4),其具有位于第二壁部(11、12)与第二部件(2)之间的部分,构成为与第三部件(3)绕旋转中心一体地旋转并且能在旋转中心的轴向上与第三部件(3)相对地移动,绕旋转中心旋转,在与第一部件(1)以及第二部件(2)中的至少一方之间在相对地转动时产生摩擦阻力;以及第二弹性部件(6),对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在使其相互在轴向分离的方向上施加弹力。

Description

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减震装置,包括:第一部件,其绕旋转中心旋转;第二部件,其绕旋转中心旋转;多个弹性部件,其根据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相对转动而弹性伸缩;以及多个摩擦部件,其与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滑动(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8800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在这种减震装置中,有时与旋转的部件对应地设置有摩擦部件,并且设置有施加使摩擦部件产生摩擦力的挤压力的弹性部件。在这种结构中,易于产生由于例如零件个数增多、重量增大、结构大型化或复杂化、厚度增加而导致的搭载性变差等问题。近年来,降低油耗的要求也在高涨,优先能够得到进一步地减少这些问题的新结构的减震装置。
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例如包括:第一部件,其具有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并绕旋转中心旋转,上述第一壁部和上述第二壁部具备在上述旋转中心的轴向上相互分离的部分;第二部件,其位于上述第一壁部与上述第二壁部之间,并绕上述旋转中心旋转;第一弹性部件,其随着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二部件的绕上述旋转中心的相对转动而弹性伸缩;第三部件,其具有位于上述第一壁部和上述第二部件之间的部分,并绕上述旋转中心旋转,在与上述第一部件以及上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之间在相对地转动时产生摩擦阻力;第四部件,其具有位于上述第二壁部与上述第二部件之间的部分,构成为与上述第三部件绕上述旋转中心一体地旋转并且能在上述旋转中心的轴向上与上述第三部件相对地移动,在与上述第一部件以及上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之间在相对地转动时产生摩擦阻力;以及第二弹性部件,对上述第三部件以及上述第四部件在使其相互在上述轴向分离的方向上施加弹力。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第二弹性部件向在轴向分离的方向按压并且相互一体地旋转的第三部件以及第四部件构成为在与第一部件或者第二部 件之间产生摩擦阻力的部件。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使结构更加简化。
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例如上述第三部件以及上述第四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因此,例如与另外设置合成树脂材料的摩擦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结构更加简化。
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例如还包括:第三弹性部件,其随着上述第二部件与上述第三部件以及上述第四部件的绕上述旋转中心的相对转动而弹性伸缩。因此,利用相互一体地旋转的第三部件和第四部件,易于得到第三弹性部件绕旋转中心伸缩的结构。
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例如上述第二弹性部件是环状的碟形弹簧。因此,例如减震装置易于在轴向薄型化。
在上述减震装置中,还包括例如:支承构造,其包括:第一面,其设置于上述第三部件,并与上述旋转中心的周向交叉并且在上述轴向上延伸;以及第二面,其设置于上述第四部件,并面对上述第一面,上述支承构造位于在比上述碟形弹簧靠上述旋转中心一侧的位置,对上述第三部件和上述第四部件能在上述轴向上移动地进行支承并且对其在上述周向上相互一体地进行支承。因此,例如在减震装置内,更加高效地配置支承构造。
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例如上述支承构造具有抑制上述碟形弹簧移动的支承部。因此,例如,与另外地设置抑制碟形弹簧移动的支承部的结构相比,结构更加简化。
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例如上述支承构造包括:凹部,其设置于上述第三部件以及上述第四部件中的一方设置;以及凸部,其设置于另一方,上述凹部设置有:开口端部;第一部分,其与该开口端部相邻,并具有沿上述周向的第一宽度;以及第二部分,其位于比该第一部分远离上述开口端部分,并具有比上述第一宽度窄的沿上述周向的第二宽度。因此,例如在开口部附近难以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
在上述减震装置中,例如还包括:第四弹性部件,其位于上述第一部件与上述第二部件之间,弹性挤压上述第二部件和上述第三部件。因此,例如,通过比较简化的结构,易于在第三部件以及第四部件中的一方与第二部件之间得到期望大小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一个示例的从轴向观察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截面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的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包含第三部件、第四部件以及第二弹性部件的后视图。
图5是图4的V-V截面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所含的第三部件的后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所含的第四部件的主视图。
图8是图1的VIII-VIII截面图。
图9是图4的IX-IX截面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包含第一部件的第一壁部、第二部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的后视图,并且是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未产生扭矩差的状态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包含第一部件的第一壁部、第二部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的后视图,并且是第二部件从图10的状态开始绕逆时针方向转动了的状态的图。
图12是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包含第一部件的第一壁部、第二部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的后视图,并且是第二部件从图10的状态开始绕逆时针方向比图11的状态进一步地转动了的状态的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包括第一部件的第一壁部、第二部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的后视图,并且是第二部件从图10的状态开始绕顺时针方向转动了的状态的图。
图14是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的包括第一部件的第一壁部、第二部件以及第一弹性部件的后视图,并且是第二部件从图10的状态开始绕顺时针方向比图13的状态进一步地转动了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公开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下面所示出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及由该结构所带来的作用、结果以及效果只是一个示例。通过以下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由结构所得到的各种效果中的至少一种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100例如置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减震装置100能够缓和驱动力(扭矩、旋转)的变动。另外,减震装置100不限于设置于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还能够设置于其他两个旋转机构之间,例如设置于发动机与电动 发电机之间,例如设置于混合动力车辆等各种车辆、或具有旋转机构的机械等。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提及,轴向表示旋转中心Ax(参照图1、2)的轴向,径向表示旋转中心Ax的径向,周向表示旋转中心Ax的周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将从图2的左侧观察的视线作为主视图,将从图2的右侧观察的视线作为后视图。此外,发动机也可称为动力装置,变速器也可称为变速装置,电动发电机也可被称为旋转电机,旋转中心也可被称为旋转轴或轴心。
减震装置100绕旋转中心Ax旋转。减震装置100是离合器盘状单元(Clutch discunit)的一个示例。如图1、2所示,减震装置100整体构成为旋转中心Ax的轴向上较薄的扁平圆盘状。
减震装置100具有盘状(disc)部101和减震部102。盘状部101具有壁部101a和摩擦材料101b。壁部101a构成为圆环状且板状。摩擦材料101b构成为圆环状且板状,相对于壁部101a分别设置于旋转中心Ax的轴向上的一侧以及另一侧。两个摩擦材料101b均位于壁部101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壁部101a和两个摩擦材料101b通过贯穿的结合件101c相互结合并一体化。另外,摩擦材料101b也可被称为衬片或垫片等。此外,结合件101c例如是铆钉。
减震部102位于盘状部101的径向内侧,即位于旋转中心Ax一侧。减震部102具有: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和第一弹性部件5、第二弹性部件6、第三弹性部件7以及第四弹性部件8。第一部件1以及第二部件2中的一方(例如,第一部件1)与输入侧连接,另一方(例如,第二部件2)与输出侧连接。输入侧是发动机侧,输出侧是变速器侧。在减震部102中,位于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之间的第一弹性部件5,或者位于第二部件2与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之间的第三弹性部件7通过弹性伸缩,来减缓扭矩变动。
如图2、3所示,第一部件1具有二个壁部11、12。二个壁部11、12具有在轴向相互分离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壁部11在轴向上位于壁部12的一侧(在图2、3中为左侧),壁部12在轴向上位于壁部11的另一侧(在图2、3中为右侧)。壁部11、12分别构成为与旋转中心Ax交叉(大致正交)的圆环状且板状。在壁部11、12中,分别设有多个开口部11a、12a。壁部11以及壁部12由结合具13结合,绕旋转中心Ax一体地旋转。壁部11在径向外侧的区域和壁部12在径向外侧的区域相互结合,壁部11的至少径向内侧的区域和壁部12的至少径向内侧的区域在轴向相互分离。第一部件1的壁部11、12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另外,壁部11、12也可被称为板或外板。壁部11是第一壁部或者第二 壁部的一个示例,壁部12是第二壁部或者第一壁部的一个示例。此外,结合具13例如是螺钉或铆钉。
第二部件2具有筒状部21和壁部22。筒状部21构成为以旋转中心Ax为中心的圆筒状。壁部22从筒状部21向径向外侧突出,构成为与旋转中心Ax交叉(大致正交)的圆环状且板状。在壁部22中,设置有多个开口部22a、22b。另外,第二部件2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筒状部21也称为基部或毂(hub),壁部22也称为板或内板。此外,开口部22a、22b例如是贯穿孔或孔。
第一弹性部件5位于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之间,伴随着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的绕旋转中心Ax的相对转动而弹性伸缩。第一弹性部件5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是大致沿周向伸缩的螺旋弹簧。如图1、2所示,第一弹性部件5收纳于相互在轴向重合的开口部11a、12a、22a内。在这种结构中,如果第一部件1的开口部11a、12a在周向一侧的边缘部和第二部件2的开口部22a在周向另一侧的边缘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相对地转动,则第一弹性部件5会由于这些边缘部而弹性收缩。相反地,在开口部11a、12a、22a内弹性收缩的状态下,如果第一部件1的开口部11a、12a在周向一侧的边缘部和第二部件2的开口部22a在周向另一侧的边缘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相对地转动,则第一弹性部件5弹性伸长。第一弹性部件5通过弹性收缩将扭矩作为压缩力蓄积,通过弹性伸长将压缩力作为扭矩释放。这样,减震部102能够通过第一弹性部件5来减缓扭矩变动。
下面,一边参照图2至8,一边说明第三部件3、第四部件4、第二弹性部件6、第三弹性部件7以及第四弹性部件8。如图3、5、6所示,第三部件3具有筒状部31、壁部32、突出部33以及壁部34。筒状部31构成为以旋转中心Ax为中心的圆筒状。壁部32从筒状部31向径向外侧突出,构成为与旋转中心Ax交叉(大致正交)的圆环状且板状。如图3、5、6所示,在壁部32设置有开口部32a。开口部32a构成为例如朝轴向的一侧(图3、5的右侧)开口的凹部。突出部33从壁部32向轴向的一侧(图3、5的右侧)突出,经过在第二部件2的壁部22设置的开口部22a,到达壁部22的与壁部32相反的一侧。壁部34在比突出部33远离旋转中心Ax,从壁部32向轴向一侧突出。此外,壁部34如图6所示,沿着周向延伸。另外,筒状部31也称为基部或毂,壁部32也称为板或中间板。
如图3、5、7所示,第四部件4具有壁部41和突出部42。壁部41构成为与旋转中心Ax交叉(大致正交)的圆环状且板状。在壁部41设置有开口部41a。开口部41a构成为例如朝轴向另一侧(图3、5的左侧)开口的凹部。突出部42 从壁部41朝轴向的另一侧(图3、5的左侧)突出。另外,壁部41也可称为板或中间板。
第三部件3和第四部件4绕旋转中心Ax一体地旋转。如图4至6所示,设置于第三部件3的突出部33构成为以轴向的视线观察,呈绕旋转中心Ax的圆弧状地延伸的壁状。突出部33具有与周向交叉且在轴向延伸的面33a。另一方面,如图4、5、7所示,设置于第四部件4的突出部42构成为以轴向的视线观察,从径向外侧及周向外侧绕着突出部33的、呈C字状延伸的壁状。突出部42具有与周向交叉且在轴向延伸的面42a。面33a和面42a相互对置。通过这些面33a与面42a的接触,来抑制第三部件3和第四部件4在周向相对移动。突出部33以及突出部42是支承构造9的一个示例。
此外,突出部33如图4、6所示,具有沿着周向并且在轴向延伸的面33b。另一方面,突出部42如图4、7所示,具有沿着周向并且在轴向延伸的面42b。面33b和面42b相互对置。通过这些面33b与面42b的接触,来抑制第三部件3和第四部件4在径向相对移动。
此外,第三部件3和第四部件4构成为相互在轴向可相对移动。如图4、6、7所示的面33a、42a、33b、42b均沿轴向延伸,并且面33a和面42a相互靠近地对置,面33b和面42b相互靠近地对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面33a和面42a的组合以及面33b和面42b的组合在轴向相对地引导第三部件3和第四部件4。面33a、33b是第一面的一个示例,面42a、42b是第二面的一个示例。此外,如图3所示,第三部件3的筒状部31从径向外侧覆盖第二部件2的筒状部21,筒状部31在内侧的面31a和筒状部21在外侧的面21a相互靠近地对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面31a和面21a的组合在轴向相对地引导第三部件3和第四部件4。
第三弹性部件7如图2、3、8所示,位于第二部件2与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之间,随着第二部件2与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的绕旋转中心Ax的相对转动而弹性伸缩。第三弹性部件7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是大致沿着周向伸缩的螺旋弹簧。第三弹性部件7收纳于相互在轴向重合的开口部22b、32a、41a内。在这样的结构中,如果第二部件2的开口部22b在周向一侧的边缘部和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的开口部32a、41a在周向另一侧的边缘部在相互靠近的方向相对地转动,则第三弹性部件7通过这些边缘部而弹性收缩。相反地,在开口部22b、32a、41a内弹性收缩的状态下,如果第二部件2的开口部22b在周向一侧的边缘部与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的开口部32a、41a在周向另一侧的边缘 部在相互远离的方向相对地转动,则第三弹性部件7弹性延伸。第三弹性部件7通过弹性收缩将扭矩作为压缩力蓄积,通过弹性延伸将压缩力作为扭矩释放。这样,减震部102通过第三弹性部件7也能够减缓扭矩变动。
第二弹性部件6如图4、5所示,位于第三部件3与第四部件4之间,对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在使其相互分离的方向上施加的弹力。第二弹性部件6例如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圆环状(圆筒状)的板簧。第二弹性部件6如图4至6所示,被支承于第三部件3的壁部34,并且如图4、5、7所示,被支承于第四部件4的在径向外侧的端部。此外,在第二弹性部件6的环内侧,收纳有第四部件4的突出部42。即,通过阶差45来抑制第二弹性部件6在径向的移动。突出部42是抑制第二弹性部件6移动的支承部的一个示例。此外,第四部件4具有抑制第二弹性部件6在周向移动的突出部43。突出部43从壁部41向径向外侧突出。在设置于第二弹性部件6的凹部6a,收纳有突出部43,突出部43和凹部6a的边缘部在周向卡住。另外,在壁部41也可以设置有在周向卡住第二弹性部件6的凹部来代替突出部43。此外,第二弹性部件6也可称为碟形弹簧、锥形弹簧。此外,突出部43也可称为支承部、凸部。
此外,第一部件1以及第二部件2由金属材料构成,并且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中的至少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方)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存在于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之间,作为与第三弹性部件7的伸缩进而减缓由该伸缩所带来的扭矩变动有关的中间部件发挥作用。此外,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避免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直接滑动,并且作为在减震部102中绕旋转中心Ax旋转的部件的相对转动时施加滑动阻力的摩擦部件发挥作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分别具有中间部件和摩擦部件的结构相比,结构易于变得更加简化。另外,在减震部102中绕旋转中心Ax旋转的部件例如是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等。此外,摩擦部件也可被称为滑动部件、摩擦部件、阻力部件。
此外,在如图4、5所示那样的具有设置于第三部件3的突出部33和设置于第四部件4的突出部42的支承构造9中,以轴向的视线观察呈C字状地形成的突出部42中设置有开口部44。突出部33被插入开口部44。从而,如图9所示,在开口部44中,包含开口端部44a、第一部分44b以及第二部分44c。开口端部44a是开口部44的在第三部件3的壁部32一侧的端部。第一部分44b位于与开口端部44a相邻的位置。第二部分44c位于比第一部分44b远离开口端部44a,即第一部分44b的与开口端部44a相反一侧的位置。第二部分44c在周向或者切 线方向的宽度W2小于(窄于)第一部分44b在周向或者切线方向的宽度W1。此外,在第一部分44b与第二部分44c之间,设置有宽度逐渐地变化的倾斜部分44d。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抑制,因突出部33与突出部42的前端部的接触,而在开口部44的角部44e(参照图4、9)、突出部42的根基部产生的应力变高的情况。另外,突出部33也可被称为凸部,开口部44也可以被称为凹部。
此外,如图3所示,在第一部件1的壁部12与第二部件2之间,存在第四弹性部件8。相对于第一部件1的壁部11,第四弹性部件8将第二部件2弹性挤压向从第一部件1的壁部12离开的一侧,即第一部件1的壁部11的一侧。由此,能够对壁部11与第三部件3之间施加滑动阻力。第四弹性部件8例如是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圆环状(圆筒状)的板簧。另外,第四弹性部件8也可被称为碟形弹簧、锥形弹簧。
下面,参照图10至14,说明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的相对转动状态,并且说明由第一弹性部件5以及第三弹性部件7的弹性伸缩所减缓的扭矩变动。图10表示在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之间未产生扭矩差的状态。
图11表示从图10的状态开始,第二部件2相对于第一部件1逆时针方向转动了规定角度的状态。在从图10的状态到成为图11的状态为止的之间,在第二部件2与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在图10至14中未图示)之间,第三弹性部件7弹性收缩。在图10的状态与图11的状态之间,第一弹性部件5不收缩。
在图12中,表示第二部件2相对于第一部件1绕逆时针方向比图11的状态进一步地转动了的状态。在从图11的状态到成为图12的状态为止的之间,在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以及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之间,第一弹性部件5收缩。在图11的状态与图12的状态的之间,因为第二部件2与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绕逆时针方向一体地转动,所以第三弹性部件7维持在图11中收缩的状态,而不进一步地收缩。
在图13中,表示从图10的状态开始,第二部件2相对于第一部件1绕顺时针方向转动了规定角度的状态。在从图10的状态到成为图13的状态为止的之间,在第二部件2与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之间,第三弹性部件7弹性收缩。在图10的状态与图13的状态之间,第一弹性部件5不收缩。
在图14中,表示第二部件2相对于第一部件1绕顺时针方向比图13的状态进一步地转动了的状态。在从图13的状态到成为图14的状态为止的之间,在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以及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之间,位于图14中左右 方的第一弹性部件5收缩。因第二部件2的开口部22a周向拓宽,该开口部22a的边缘部与第一弹性部件5在周向的端部不抵接,即位于图14中上下方的第一弹性部件5未被按压,所以不收缩。在图13的状态与图14的状态之间,第二部件2与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绕顺时针方向一体地转动,因此第三弹性部件7维持在图13中收缩的状态,而不进一步收缩。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作为使第一弹性部件5、第三弹性部件7弹性伸缩的部件发挥作用,并且还作为摩擦部件或者滑动部件发挥作用。
以上,如已说明了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第二弹性部件6朝向轴向分离的方向按压并且相互一体地旋转的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构成为在与第一部件1或者第二部件2之间产生摩擦阻力的部件。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结构更易于简化。因此,与以往同等性能的产品相比较,例如易于得到零件个数更加减少、更加小型化或者更加轻量化这样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中的至少一方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因此,例如与另外设置合成树脂材料的摩擦部件的情况相比,结构变得更加易于简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弹性部件7,其伴随着第二部件2与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的绕旋转中心Ax的相对转动而弹性伸缩。由此,例如利用相互一体地旋转的第三部件3和第四部件4,易于得到第三弹性部件7绕旋转中心Ax伸缩的结构。
以上,如说明了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部件6是环状的碟形弹簧。由此,例如减震装置100易于在轴向薄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承构造9,其包括:面33a、33b(第一面),其设置于第三部件3,与周向交叉并且在轴向延伸;面42a、42b(第二面),其设置于第四部件4,并面对面33a、33b,支承构造9位于比第二弹性部件6靠旋转中心Ax一侧的位置,对第三部件3和第四部件4能在轴向上移动地进行支承并且对其在周向上相互一体地进行支承。由此,例如,在减震装置100内,支承构造9易于更高效地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构造9具有抑制第二弹性部件6移动的支承部。由此,例如与抑制第二弹性部件6移动的支承部与支承构造9分别设置的结构相比,结构变得易于简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构造9包括设置于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 中的一方的开口部44(凹部)和设置于另一方的突出部42(凸部),开口部44设置有:开口端部44a;第一部分44b,其与该开口端部44a相邻并具有沿周向的第一宽度W1;第二部分44c,其位于比该第一部分44b远离开口端部44a,具有窄于第一宽度W1并沿着周向的第二宽度W2。由此,例如,在开口部44附近难以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四弹性部件8,其位于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之间,弹性推压第二部件2和第三部件3。由此,例如通过较简单的结构,易于在第三部件3以及第四部件4中的一方与第二部件2之间得到期望大小的摩擦力。
上面例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一个示例,并不试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其他各种方式中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组合、变更。此外,能够适当地变更各个结构、形状等规格(构造、种类、方向、形状、大小、长度、宽度、厚度、高度、数量、配置、位置、材质等)来加以实施。
符号说明
1…第一部件,2…第二部件,3…第三部件,4…第四部件,5…第一弹性部件,6…第二弹性部件,7…第三弹性部件,8…第四弹性部件,9…支承构造,11…壁部(第一壁部或者第二壁部),12…壁部(第二壁部或者第一壁部),33…突出部(凸部),33a、33b…面(第一面),42…突出部(支承部),42a、42b…面(第二面),43…突出部(支承部),44…开口部(凹部),44a…开口端部,44b…第一部分,44c…第二部分,100…减震装置,Ax…旋转中心,W1…第一宽度,W2…第二宽度。

Claims (8)

1.一种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件,其具有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并绕旋转中心旋转,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具备在所述旋转中心的轴向上相互分离的部分;
第二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并绕所述旋转中心旋转,
第一弹性部件,其随着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绕所述旋转中心的相对转动而弹性伸缩;
第三部件,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部分,并绕所述旋转中心旋转,在与所述第一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之间在相对转动时产生摩擦阻力;
第四部件,其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壁部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的部分,构成为与所述第三部件绕所述旋转中心一体地旋转并且能在所述旋转中心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三部件相对地移动,在与所述第一部件以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之间在相对地转动时产生摩擦阻力;以及
第二弹性部件,对所述第三部件以及所述第四部件在使其相互在所述轴向分离的方向上施加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部件以及所述第四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弹性部件,其随着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第三部件以及所述第四部件的绕所述旋转中心的相对转动而弹性伸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是环状的碟形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承构造,其包括:第一面,其设置于所述第三部件,并与所述旋转中心的周向交叉并且在所述轴向上延伸;以及第二面,其设置于所述第四部件,并面对所述第一面,所述支承构造位于比所述碟形弹簧靠所述旋转中心一侧的位置,对所述第三部件和所述第四部件能在所述轴向上移动地进行支承并且对其在所述周向上相互一体地进行支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构造具有抑制所述碟形弹簧移动的支承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构造包括:凹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三部件以及所述第四部件中的一方;以及凸部,其设置于另一方,
所述凹部设置有:开口端部;第一部分,其与该开口端部相邻,并具有沿着所述周向的第一宽度;以及第二部分,其位于比该第一部分远离所述开口端部,并具有比所述第一宽度窄的沿着所述周向的第二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弹性部件,其位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弹性挤压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
CN201490001214.4U 2013-12-11 2014-12-02 减震装置 Active CN20582403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6458 2013-12-11
JP2013256458A JP6225684B2 (ja) 2013-12-11 2013-12-11 ダンパ装置
PCT/JP2014/081908 WO2015087745A1 (ja) 2013-12-11 2014-12-02 ダン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4036U true CN205824036U (zh) 2016-12-21

Family

ID=53371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90001214.4U Active CN205824036U (zh) 2013-12-11 2014-12-02 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25684B2 (zh)
CN (1) CN205824036U (zh)
WO (1) WO201508774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2343A (zh) * 2017-03-08 2019-10-25 洋马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和防振发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98980B2 (ja) 2020-02-26 2023-12-15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48587C2 (de) * 1984-11-23 1998-08-27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Kupplungsscheibe mit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JPH03272325A (ja) * 1990-03-22 1991-12-04 Atsugi Unisia Corp クラッチディスク
JP4527134B2 (ja) * 2007-06-01 2010-08-18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ダンパー機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2343A (zh) * 2017-03-08 2019-10-25 洋马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和防振发动机
CN110382343B (zh) * 2017-03-08 2021-04-27 洋马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防振装置和防振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87745A1 (ja) 2015-06-18
JP6225684B2 (ja) 2017-11-08
JP2015113915A (ja) 2015-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7311B (zh) 扭矩转换器的锁止装置
CN107923484A (zh) 扭矩变动抑制装置、扭矩转换器及动力传递装置
CN106838000B (zh) 滑动轴承
CN205298366U (zh) 减震装置
CN104220782B (zh) 动态阻尼装置及流体式动力传递装置的锁定装置
CN107725673B (zh) 飞轮组件
CN104854369B (zh) 扭振减振器
CN104302944B (zh) 离心力摆
CN205824036U (zh) 减震装置
CN103148163B (zh) 具有阻尼器的离心力摆
US9568049B2 (en)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3502682B (zh) 具有阻尼弹簧的摩擦离合器盘
CN104379955B (zh) 摩擦离合器
CN103375531A (zh) 用于扭转振动减振器的定心元件以及具有定心元件的扭转振动减振器
CN205136467U (zh) 减震装置
CN104685258B (zh) 具有弹簧和倾转基座的扭转减震装置
CN104454514B (zh) 叶片泵
CN109312786A (zh) 皮带轮解耦器
CN106471279B (zh) 离心摆
CN206206173U (zh) 旋转式压缩机的止推组件及旋转式压缩机
CN205244243U (zh) 减震装置
CN101086279A (zh) 扭转振动减振装置
CN102563325B (zh) 一种汽车机油泵
CN106481690A (zh) 自由轮和具有这一类自由轮的自由轮机构
CN206943389U (zh) 齿轮单元、减速装置以及清洁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