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21606U - 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1606U
CN205821606U CN201620609364.4U CN201620609364U CN205821606U CN 205821606 U CN205821606 U CN 205821606U CN 201620609364 U CN201620609364 U CN 201620609364U CN 205821606 U CN205821606 U CN 205821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ld frame
height
frame
mentioned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0936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1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1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J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 WEAVERS' TOOLS; SHUTTLES
    • D03J3/00Weavers' tools, e.g. knot-ty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es, Weavers' Tools, And Shutt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该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在织机开始运转前进行的综框的高度位置的调节作业时使用,其被作为独立的工具而设置,并且不必对一般的综框追加新的加工就能够与综框卡合,且能够可靠地进行综框的高度位置的调节。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基体,其具有用于在综框上设为载置状态的设置部及在该载置状态下以从设置部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导向部;调节机构,其被支撑基体支撑,并且具有调节部及位移部,调节部具有螺纹部,位移部设置为能够沿延伸方向位移,并且与调节部的螺纹部螺纹结合;以及升降部件,其具有被该调节机构的位移部支撑的支撑部及能够卡定综框横梁的朝下的面的卡定部。

Description

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其用于织机、特别是具备开口装置的织机,该开口装置包括多片综框、用于在上下方向升降驱动各上述综框的开口驱动装置、设置于每个综框上并且连结开口驱动装置和综框的驱动传递机构,即构成为能够变更综框的上述上下方向上的支撑高度的驱动传递机构,该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在织机开始运转之前进行的综框的高度位置的调节作业时使用。
背景技术
如上所述的织机的开口装置例如为如图8所示的装置。该开口装置具备与各综框相对应地设置的多个驱动传递机构,该驱动传递机构连结对应的综框和开口驱动装置的摆动杆。此外,该各驱动传递机构构成为将开口驱动装置的摆动杆的往复摆动运动转换为综框的上下运动。另外,各驱动传递机构具备一对棒状的支撑部件,其以该支撑部件的一端被安装于综框的下端的形式与相对应的综框连结。因此,各综框成为由相对应的驱动传递机构的一对支撑部件支撑的状态,其高度位置根据支撑部件的长度而定。
此外,在织机中,伴随织造的织物的变更等,在织机开始运转之前进行的调整作业时,有时与该变更后的织物的织造相对应地进行调节开口装置的各综框的高度位置的作业(以下也称作“高度位置调节作业”。)。而且,具备如上所述的开口装置的织机的各综框的高度位置的调节通过使支撑该综框的一对支撑部件的长度与变更(调节)后的综框的高度位置相对应来进行。
详细而言,各驱动传递机构的各支撑部件由在其一端与综框连结的连杆和嵌插该连杆的另一端侧的部分的筒状的支撑体构成。而且,各支撑部件通过变更连杆相对于支撑体的插入量,能够作为整体变更其长度(整体长度)。另外,连杆相对于支撑体的位置的固定用螺纹结合插入支撑体的固定螺丝进行。即,各支撑部件成为能够通过松开固定螺丝而变更整体长度(连杆相对于支撑体的插入量),再通过将固定螺丝拧紧来确定其整体长度的结构。而且,各支撑部件为如上所述在上下方向支撑综框的部件,所以在开口装置中,伴随该支撑部件的整体长度的变更,综框的高度位置得以调节。
于是,在调节综框的高度位置时,对于支撑该调节对象的综框的支撑部件进行如下的作业:松开固定螺丝形成能够变更其整体长度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综框的高度位置变更为与之后进行的织造相对应的位置后,将固定螺丝拧紧而确定综框的高度位置(支撑部件的整体长度)。
但是,在开口装置中,如上所述,各综框成为由对应的驱动传递机构的支撑部件支撑的状态,换言之,成为各综框的重量由对应的驱动传递机构的支撑部件承受的状态。因此,在如上所述调节综框的高度位置时,当在上下方向不支撑综框而松开支撑部件的固定螺丝时,综框就会失去其支撑并因重量而落下。因此,综框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必须至少在支撑综框的同时进行,而且,必须要进行或松开或者拧紧位于综框的下方的固定螺丝的作业,因此,该作业需要2人以上的作业者。
另一方面,作为使综框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容易的现有的技术,有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装置。
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适用于与以上述的本实用新型为前提的开口装置不同的型式,但在驱动传递机构的棒和综框的连结部分组装有用于调节综框的高度位置的机构。
另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装置不是如专利文献1的装置那样组装在开口装置上,而是作为综框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用的工具以单体存在,在进行综框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以载置于织机的固定部的形式设置的装置。而且,该专利文献2的装置构成为:具备与综框的侧撑卡合的卡合装置,能够在载置于织机的固定部的状态下,设定为通过该卡合装置与综框连结的状态并保持综框(可以设为支撑综框的状态),并且,通过利用升降机构使该卡合装置在上下方向位移来变更(调节)综框的高度位置。
但是,专利文献1的装置为相对于其开口装置在每个综框组装上述机构的结构,因此,该装置的开口装置结构复杂,并且存在导致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另外,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在开口运动时上下动作的部分(包括综框)的重量增加,所以组装上述机构的结构的采用也可能成为阻碍织机的高速化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装置是作为与开口装置独立的工具而设置的,仅在进行综框的高度位置调节时成为与综框连结的状态,因此,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所担心的问题不会产生。但是,在该专利文献2的装置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使与综框卡合的卡合装置在上下方向位移并调节综框的高度位置,但用于该卡合装置和综框的卡合的结构(卡合结构)产生如下的问题。
首先,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上述卡合结构,公开有在前后方向(综框的厚度方向)把持综框的侧撑的把持机构(把持装置)。具体而言,该把持机构包括主体部、紧固部及夹持部,通过将紧固部所包括的阳螺纹紧固,以由主体部和夹持部把持侧撑的状态而形成该把持机构与综框卡合的状态。但是,在像这样在前后方向把持侧撑的把持机构的情况下,如果该把持力不牢固,就不能与把持机构(卡合装置)的上述位移相对应地使综框在上下方向位移(升降),因此,为了实现该牢固的把持力,阳螺纹的紧固需要相当大的力。因此,专利文献2的装置在用于使卡合装置与综框卡合的作业中,给作业者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劳力)。另外,在织机为宽幅的情况下,由于综框的重量较大,因此在通过如上所述的把持进行的卡合中,有时不能与卡合装置的上述位移相对应地使综框可靠地升降。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上述卡合结构,还公开有不同于如上所述的把持机构的如下的结构,即,将设于卡合装置的卡合销嵌合于在综框的侧撑上形成的卡合孔的结构。但是,在该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在一般所使用的综框上未形成有这样的卡合孔,所以在将根据该结构的专利文献2的装置用在已设定的织机上的情况下,必须要对综框重新实施孔加工。另外,在将重新制造的综框制成这种形成有卡合孔的结构的情况下,加工工时数相应地增加,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而且,综框在织机的织造中以高速在上下方向被驱动,但作为在侧撑上形成这种卡合孔的结果,有可能导致综框的强度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071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9315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如上所述现有装置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即,与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装置同样地作为独立的工具而设置,并且无需对一般的综框追加新的加工就能够与综框卡合,且能够可靠地进行综框的高度位置的调节。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以如上所述的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为前提,该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基体,其被设定为载置于综框的上侧的综框横梁的上表面的状态,且具有用于将该支撑基体在综框上设定为载置状态的设置部、及在支撑基体利用设置部载置于综框上的状态下以从设置部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导向部;调节机构,其被支撑基体支撑为向导向部的延伸方向的位移被限制的状态,并且具有调节部及位移部,调节部具有螺纹部,位移部设置为能够沿所述延伸方向位移,并且与调节部的螺纹部螺纹结合,且伴随调节部的所述旋转而向所述延伸方向位移;以及升降部件,其具有被该调节机构的位移部支撑的支撑部、及能够卡定综框横梁的朝下的面的卡定部,能够插通于织机上的相邻的两片综框之间,并且从支撑部到卡定部的长度比综框横梁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以下也称作“框高度调节装置”。)是在其支撑基体的设置部,以被载置在位于调节对象的综框的附近(例如旁边)的综框(以下称作“其它综框”。)的上侧的综框横梁(以下称作“综框上横梁”。)的上表面的形式形成设置状态。此外,在该设置状态下,被支撑基体支撑的调节机构成为关于上下方向位于综框的上方的状态。而且,框高度调节装置在该设置状态下,成为调节机构在其位移部支撑升降部件的状态。另外,升降部件在其卡定部卡定调节对象的综框的综框上横梁的朝下的面(例如综框上横梁的下表面/以下称作“朝下面”。),成为与综框上横梁卡合的状态。因此,在该状态下,成为调节机构的位移部和调节对象的综框通过升降部件被连结的状态。
而且,框高度调节装置通过旋转操作调节机构的调节部,调节机构的位移部在上下方向(支撑基体的导向部的延伸方向)位移。而且,伴随该位移,经由升降部件与该位移部连结的调节对象的综框在上下方向位移(升降)。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在如上所述在支撑基体上设于上述其它综框上的状态下,成为经由调节机构由支撑基体支撑的升降部件在其卡定部卡定调整对象的综框的综框上横梁的朝下面的状态。即,在该状态下,调节对象的综框成为在其综框上横梁上,经由升降部件及调节机构支撑于设置在上述其它综框上的支撑基体上的状态。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在进行综框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即使松开开口装置的驱动传递机构的支撑部件的固定螺丝从而解除支撑部件对调整对象的综框的支撑状态,对于调节对象的综框而言,其重量也由框高度调节装置(升降部件)支撑,成为被支撑于框高度调节装置(更详细而言,经由框高度调节装置支撑于上述其它综框)上的状态。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在其综框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中,即使作业者不支撑调节对象的综框也能够松开支撑部件的固定螺丝(将综框设定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位移的状态),从而能够以更少的人数(最少为1人)调节综框的高度位置。
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框高度调节装置与调节对象的综框的连结,更详细而言,在调节机构上沿上下方向位移的位移部与调节对象的综框的连结,以相对于升降部件的卡定部卡定调节对象的综框的存在于综框上横梁的朝下面的形式进行。即,在本实用新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中,框高度调节装置方面的升降部件与调节对象的综框的卡合仅通过使调节对象的综框的综框上横梁的朝下面与升降部件的卡定部对置抵接来进行。此外,在这样被卡定的状态下,当解除驱动传递机构的支撑部件对调整对象的综框的支撑状态时,调节对象的综框的重量就会施加在卡定部,因此该卡合状态成为牢固的状态。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将框高度调节装置和调节对象的综框设定为连结状态的作业无需对作业者施加大的负担就可以容易地进行,且无需对综框追加新的加工就能够将框高度调节装置(升降部件)与调节对象的综框的连结设定为可靠的连结。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1(b)是主视图。
图2(a)、图2(b)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的一实施方式,图2(a)表示其使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b)是主视图。
图3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表示其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a)、图4(b)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图4(a)表示其使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b)是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的支撑基体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6(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的升降部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6(b)是主视图。
图7(a)、图7(b)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表示其使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的织机的开口装置的一例的概略主视图。
图9是表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的织机的开口装置的局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综框,11—综框横梁,20—驱动传递机构,21—支撑部件,30—开口驱动装置,40—综框导轨,50—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框高度调节装置),51—支撑基体,51a—导向部,51c—支台部,51b—插入部,51d—设置部,52—调节机构,52a—蝶形螺母(调节部),52b—位移部,52b1—螺栓部件,52b2—支撑块,52b3—挂钩部,53—升降部件,53a—卡定部,53b—支撑部,53c—基部,60—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框高度调节装置),61—支撑基体,61a—导向部,61b—插入部,61c—承受部,61d—设置部,62—调节机构,62a—进给丝杠(调节部),62b—螺母部件(位移部),62b1—螺纹结合部,62b2—架台部,62b3—挂钩部,63—升降部件,60’—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框高度调节装置),62b’—螺母部件,62b2’—架台部,62b3’—挂钩部,63’—升降部件,71—支撑基体,73—升降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8、9所示的是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框高度调节装置)的织机的开口装置的一例。该开口装置包括:多片综框10;用于对各综框10赋予开口运动的(将各综框10在上下方向往复驱动)的开口驱动装置30;如上所述支撑综框10并且连结综框10和开口驱动装置30的驱动传递机构20。此外,该开口装置所包括的各综框10由上下一对综框横梁11、11和左右一对侧撑12、12构成。另外,开口驱动装置30具备与开口装置所具备的综框10相对应的数量的摆动杆32,该摆动杆32通过内置凸轮机构等的驱动部31与织机的织造相对应地被往复摆动驱动。而且,驱动传递机构20成为与开口装置的多片综框10分别相对应地设置、将相互处于对应关系的综框10与开口驱动装置30的摆动杆32连结的结构。
关于该驱动传递机构20,其结构本身是公知的,但在概略地进行说明时,各驱动传递机构20由与相对应的综框10的下端连结的一对支撑部件21、21、与该一对支撑部件21、21相对应地设置的一对摆动臂22、22、连结一对摆动臂22、22的一方和开口驱动装置30的摆动杆32的连结杆23、以及连结两摆动臂22、22的连杆24构成。
另外,各支撑部件21由在其一端部具有与综框10的连结部的连杆21a和形成为大致筒状的支撑体21b构成。而且,各支撑部件21成为连杆21a在其另一端部侧被嵌插于支撑体21b、并且连杆21a相对于支撑体21b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通过固定螺丝21c被固定的结构。而且,一对支撑部件21、21经由安装在综框10的下端的一对连结部件13、13,相对于对应的综框10在其一端部侧的连结部被连结。此外,综框10侧的一对连结部件13、13以横向(综框横梁11的延伸方向)分开的状态固定于下侧的综框横梁11的下表面。
另外,各摆动臂22是大致分叉形状的板状的部件,在其大致中间部,经由轴部件22a能够摆动地支撑于架设于织机的框架间的梁等上。而且,一对摆动臂22、22在各自的一端部的连结点22b通过连杆24被连结,成为同步摆动的状态。另外,在各摆动臂22上,对于其另一端部的连结点22c,连结如上所述在一端部侧与综框10连结的支撑部件21的另一端部。此外,各摆动臂22与连杆24及支撑部件21的连结经由轴部件、轴承等以容许相互相对的转动的形式进行。另外,在各摆动臂22上,各连结点22b、22c相对于轴部件22a的支撑位置的位置成为连结轴部件22a的轴心和连结点22b的中心的线段相对于连结轴部件22a的轴心和连结点22c的中心的线段大致正交的位置。
而且,一对摆动臂22、22的一方(图8中的右侧的摆动臂22)经由与其一端部侧的连结点22c连结的连结杆23与开口驱动装置30的摆动杆32连结。因此,该一方摆动臂22成为由摆动杆32限制了自由的摆动的状态。另外,通过连杆24与该一方摆动臂22连结的另一方摆动臂22(图8中的左侧的摆动臂22)也成为由摆动杆32限制了自由的摆动的状态。而且,成为通过摆动驱动摆动杆32,两摆动臂22、22同步地进行摆动的结构。此外,上述一方摆动臂22与连结杆23的连结也以容许相互相对的转动的形式进行。
而且,在开口装置中,各综框10成为相对应的驱动传递机构20的一对支撑部件21、21相对于如上所述被限制了摆动的摆动臂22而在其另一端部被连结支撑的状态,由此成为由该一对支撑部件21、21支撑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状态。
因此,各综框10的上述横向及前后方向(综框10的板厚方向)上的位置被上述横向上的设于综框10的两侧的综框导轨40限制。该综框导轨40的详情如图9所示,具有托架41和支轴42,成为经由支轴42支撑于安装在织机的框架的托架41上的结构。另外,综框导轨40具有上下一对导向部43、43。而且,综框导轨40的各导向部43具有与开口装置所具备的综框10的数量相同数量的导向槽43a。
而且,各综框10以成为上述横向上的两侧的侧撑12、12被插入导向部43的导向槽43a的状态的方式配置,成为上述横向上的位置被导向槽43a的底面限制,并且上述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被导向槽43a的对置的内侧面限制的状态。因此,开口装置所具备的多片综框10在织机上成为在上述前后方向与相邻的综框10之间具有与综框导轨40的导向槽43a的间隔相对应的间隙的状态。而且,在织造中的开口运动时,各综框10的上下方向的位移由综框导轨40的导向槽43a来引导。
接着,基于图1(a)、图1(b)~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框高度调节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外,该框高度调节装置50在如以上说明的织机的开口装置中,在织机开始运转前(织造开始前)进行的综框10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使用。另外,本实施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50在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设置在相对于调节对象的综框10在上述前后方向相邻的综框10上使用。此外,以下,将上述多片综框10中的调节对象的综框10称作调节对象综框10a,将如上所述与设置有框高度调节装置50的调节综框10a相邻的综框10称作相邻综框10b。
该框高度调节装置50在进行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以载置于综框10的综框上横梁11上的形式设置使用,将这样作为载置于综框10上的部分的支撑基体51作为主体(图1(a)、图1(b)、图2(a)、图2(b))。另外,如图1(a)、图1(b)所示,框高度调节装置50包括在上述使用时与调节综框10a卡合的升降部件53、和支撑该升降部件53并且具有为了调节调节综框10a的高度位置而在上下方向位移的位移部52b的调节机构52。关于该框高度调节装置50,详情如下。
支撑基体51在本实施例中由一片板材形成,从其板厚方向观察,为大概形成矩形状的部件。更详细而言,支撑基体51具有从上述板厚方向观察,形成为细长的矩形状的导向部51a、和位于该导向部51a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侧的插入部51b。但是,该插入部51b关于宽度方向(板面上的与上述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具有比导向部51a大的尺寸。而且,插入部51b关于上述宽度方向,形成为以相对于导向部51a使中心一致的状态与导向部51a的上述一端侧的端缘连续。因此,插入部51b成为在上述宽度方向向导向部51a的两侧突出的形式。换言之,插入部51b具有相对于导向部51a向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突出的部分(突出部分)。
另外,支撑基体51在导向部51a的另一端侧(上述长边方向上的与上述一端侧相反的一侧),具有以向与导向部51a的板面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述板厚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支台部51c。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该支台部51c以与导向部51a的上述另一端侧的端缘连续的形式形成。
另外,支撑基体51在支撑基体51的导向部51a和插入部51b的边界部分,具有以向上述板厚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设置部51d。但是,关于上述板厚方向,该设置部51d相对于导向部51a延伸的方向成为与支台部51c相反的方向。另外,设置部51d的上述板厚方向上的长度与综框10(综框横梁11)的厚度大致相同。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该设置部51d以与插入部51b的上述突出部分各自的导向部51a侧的端缘连续的形式设置有一对。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基体51具有一对设置部51d、51d。
而且,支撑基体51如上所述由一片板材形成,上述的导向部51a、插入部51b、支台部51c及一对设置部51d、51d一体地形成。更详细而言,支台部51c通过使插入部51b侧的相反侧的板材的部分相对于导向部51a弯曲而形成。另外,一对设置部51d、51d是通过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的导向部51a的两侧使插入部51b的上述突出部分的从导向部51a侧的端缘突出的板材的部分弯曲而形成。
因此,在使用框高度调节装置50时,即,在调节综框10的高度位置时,框高度调节装置50在支撑基体51的一对设置部51d、51d的下表面,以载置于相邻综框10b的综框上横梁11的上表面的形式设置。而且,在该设置状态下,支撑基体51的导向部51a成为从设置部51d向上方延伸的状态。此外,在该设置状态下,支撑基体51的插入部51b成为插入调节综框10a和相邻综框10b之间的上述间隙的状态。因此,插入部51b的板厚(厚度尺寸)、即形成导向部51a及插入部51b的板材的板厚成为能够插入综框10的上述间隙的厚度。
另外,在支撑基体51的导向部51a,以沿上述长边方向延伸并且贯通上述板厚方向的形式形成有长孔51a1,该长孔51a1用于引导后述的调节机构52的位移部52b的沿着导向部51a的延伸方向(上述长边方向)的位移。另外,在支撑基体51的支台部51c,以沿上述长边方向贯通的方式形成有用于插通该位移部52b的插通孔51c1。此外,该支台部51c作为位置限制部起作用,以在上述宽度方向及上述板厚方向限制调节机构52的位置。
调节机构52包括被支撑于支撑基体51上并且具有螺纹部的调节部52a、和通过与该调节部52a螺纹结合而经由调节部52a支撑于支撑基体51上的位移部52b。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该调节部52a为设于支撑基体51上的蝶形螺母。因此,调节部(蝶形螺母)52a具有的螺纹部为形成于该蝶形螺母52a上的阴螺纹孔的阴螺纹部52a1。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位移部52b以与蝶形螺母(调节部)52a的阴螺纹部52a1螺纹结合的螺栓部件52b1、和安装于该螺栓部件52b1上的支撑块52b2为主要的构成要素。此外,螺栓部件52b1是将从其头部延伸的整个轴部加工成阳螺纹的螺纹部件,其轴部具有比在综框10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假定的综框10的调节量(位移量)大的长度尺寸。
另外,支撑块52b2是长方体形状的块状的部件,通过安装于螺栓部件52b1的前端(头部的相反侧的端部),与螺栓部件52b1一同构成位移部52b。但是,在其安装状态下,支撑块52b2成为使其侧面(长边的长度相同的四个面)的长边方向与螺栓部件52b1的轴线方向一致的状态。
此外,本实施例中,在支撑块52b2上形成有在其两端面(除上述侧面以外的两个面)的一方开口的安装孔52bx,即在其内周面切出阴螺纹的安装孔52bx。而且,支撑块52b2向螺栓部件52b1的安装以向该支撑块52b2的安装孔52bx螺纹结合插入螺栓部件52b1的形式进行。因此,支撑块52b2相对于螺栓部件52b1能够安装及拆卸。
另外,在支撑块52b2上形成有贯通孔52by,该贯通孔52by在上述侧面中的平行的两个上述侧面开口,并且做成与其它上述侧面平行并贯通支撑块52b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贯通孔52by在上述侧面的长边方向上分开形成有两个。另外,该各贯通孔52by作为在其内周面切出阴螺纹的阴螺纹孔而形成。
而且,在各贯通孔(阴螺纹孔)52by中螺纹结合插入有螺纹部件52b3。即,在支撑块52b2上,以螺纹结合插入贯通孔52by的形式安装有两个螺纹部件52b3、52b3。但是,该各螺纹部件52b3在该安装状态下成为从支撑块52b2的上述侧面突出的状态。而且,通过该结构,成为如后所述在位移部52b形成有用于支撑升降部件53的挂钩部的状态。换言之,包括支撑块52b2的位移部52b构成为,具有用于支撑升降部件的挂钩部,安装于支撑块52b2的螺纹部件52b3作为该挂钩部起作用。
另外,支撑块52b2的在上述侧面中的与贯通孔52by平行的上述侧面的短边方向的尺寸与综框10(综框横梁11)的厚度大致相同(稍大)。
而且,在将这种结构的调节机构52向支撑基体51组装时,首先,形成蝶形螺母52a相对于螺栓部件52b1被螺纹结合的状态。然后,相对于支撑基体51的支台部51c的插通孔51c1,从前端侧插通螺纹结合有该蝶形螺母52a的状态的螺栓部件52b1。而且,相对于螺栓部件52b1按如上所述安装支撑块52b2。由此,调节机构52(位移部52b)成为以在螺栓部件52b1上插通于支台部51c的插通孔51c1的形式组装在支撑基体51上的状态。因此,支撑基体51的支台部51c的插通孔51c1成为容许螺栓部件52b1的轴部通过及在其孔内的位移,但不容许蝶形螺母52a及支撑块52b2通过的大小。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组装状态下,支撑块52b2成为安装有螺纹部件(挂钩部)52b3的上述侧面的相反侧的上述侧面与支撑基体51的导向部51a的板面对置的状态。即,在上述组装状态下,成为支撑块52b2上的贯通孔52by、52by的开口与形成于支撑基体51的导向部51a的长孔51a1对置的状态。
而且,本实施例的位移部52b在上述组装状态下,成为如下结构:螺纹部件52b4从支撑块52b2侧的相反侧插通支撑基体51的导向部51a的长孔51a1,并且以从上述相反侧的上述侧面螺纹结合插入的形式安装于支撑块52b2上。但是,螺纹部件52b4相对于该支撑块52b2的安装状态设定为,支撑块52b2的上述相反侧的上述侧面与螺纹部件52b4的头部的间隔比支撑基体51的导向部51a的板厚稍大。另外,导向部51a的长孔51a1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尺寸比螺纹部件52b4的轴部的直径稍大,在长孔51a1内容许螺纹部件52b4的上述轴部向长孔51a1的延伸方向位移。
通过该结构,在上述组装状态下,成为支撑基体51上的长孔51a1的上述延伸方向(=导向部51a的上述长边方向)上的支撑块52b2(位移部52b)的位移由长孔51a1和螺纹部件52b4引导,并且,支撑块52b2在上述板厚方向不能从支撑基体51的导向部51a大幅离开的状态。
此外,如上所述,在综框10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的框高度调节装置50的设置状态下,支撑基体51的导向部51a成为从上述相邻综框10b上的设置部51d向上方延伸的状态。因此,在该设置状态下,调节机构52的位移部52b成为在与螺栓部件52b1螺纹结合的蝶形螺母52a上被支撑基体51的支台部51c支撑的状态。即,在该设置状态下,调节机构52的蝶形螺母52a成为以支撑位移部52b等的重量的状态载置于支撑基体51的支台部51c上的状态。另外,在调节综框10的高度位置时,成为在蝶形螺母52a上如后述经由升降部件53也施加了调节综框10a的重量的状态。
这样,在进行综框10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作为调节机构52的调节部的蝶形螺母52a成为被载置于支撑基体51的支台部51c上并被支台部51c限制了向下方的位移的状态,并且成为承受位移部52b或综框10等的重量并被向支台部51c按压的状态。即,蝶形螺母52a成为向上下方向(支撑基体51上的导向部51a的延伸方向)的位移被限制的状态。
另外,在该状态下,当使蝶形螺母52a旋转而使螺栓部件52b1的轴线方向上的蝶形螺母52a和螺栓部件52b1的螺纹结合位置变化时,如上所述,伴随蝶形螺母52a向上述延伸方向(上下方向)的位移被限制,螺栓部件52b1向上述延伸方向位移。即,框高度调节装置50在上述设置状态下,通过使作为调节机构52的调节部的蝶形螺母52a旋转,包括螺栓部件52b1的位移部52b在支撑基体51的导向部51a的上述延伸方向进行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部件53由棒材(圆棒状的部件)形成。此外,用于形成该升降部件53的上述棒材是能够插通于织机上所设置的多片综框10间的上述间隙的外径的棒材。
另外,升降部件53为使上述棒材的端部弯曲的结构,具有形成于其一端部的卡定部53a和形成于其另一端部(卡定部53a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的支撑部53b。此外,该卡定部53a是用于形成综框10相对于升降部件53被卡定的状态的部分。另外,支撑部53b是用于形成将升降部件53支撑于调节机构52的位移部52b的状态的部分。而且,升降部件53成为其卡定部53a和支撑部53b由棒状的基部53c相连的结构。
关于上述的各部分,更详细而言,卡定部53a通过将上述棒材的一端侧的部分在两个部位向相同的方向弯曲而形成,该部分从侧方观看形成大致U字形。此外,在该卡定部53a,上述的两个部位的弯曲部的弯曲角度成为大致直角。因此,关于该卡定部53a,如果将上述的两个部位的弯曲部中的前端侧的比上述弯曲部靠前端侧的部分设为前端部分,将基部53c侧的比上述弯曲部靠基部53c侧的部分设为基部侧部分,则卡定部53a成为其前端部分和基部侧部分形成大致平行的形式。另外,上述前端部分和上述基部侧部分的间隔、即上述前端部分和上述基部侧部分之间的部分,即向与基部53c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部分(中间部分)的长度与综框10(综框横梁11)的厚度大致相同,在上述前端部分和上述基部侧部分之间能够接纳综框10的综框横梁11。
另外,支撑部53b通过将上述棒材的另一端侧的部分弯曲成圆弧状而形成。但是,该支撑部53b以通过上述弯曲而形成的圆弧部分能够与调节机构52的位移部52b的作为挂钩部的螺纹部件52b3的轴部卡合的方式形成。换言之,支撑部53b以上述圆弧部分的内侧的圆弧半径与螺纹部件52b3的轴部的半径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另外,支撑部53b从基部53c的轴线方向看,以其弯曲方向成为与卡定部53a的上述中间部分大致正交方向的方式形成。
而且,这种结构的升降部件53在使用框高度调节装置50时,即,进行综框10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成为在该支撑部53b被挂在被处于上述设置状态的支撑基体51支撑的调节机构52(位移部52b)的挂钩部52b3的状态。而且,在该状态下,升降部件53成为被位移部52b支撑的状态,进而成为经由包括该位移部52b的调节机构52被支撑基体51支撑的状态。
此外,如上所述,从基部53c的轴线方向看,升降部件53的支撑部53b的弯曲方向,成为与卡定部53a的上述中间部分大致正交的方向。因此,在升降部件53如上所述被支撑的状态下,卡定部53a的上述中间部分成为与支撑基体51的上述板厚方向形成大致平行的状态。而且,在进行综框10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升降部件53在卡定部53a的上述中间部分位于调节机构52的支撑块52b2的下方的方向,如上所述被挂在挂钩部52b3。
另外,在进行综框10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升降部件53在如上所述被支撑的状态下,成为调节综框10a的综框上横梁11的朝下面被卡定在其卡定部53a的状态。另外,本实施例中,其综框上横梁11的朝下面成为综框上横梁11的下表面。另外,该卡定部53a形成的对上述下表面的钩挂状态通过如上所述在卡定部53a接纳综框上横梁11来形成。因此,升降部件53相对于位于综框上横梁11的上方的调节机构52的位移部52b,在支撑部53b如上所述被支撑,并且也能够在该卡定部53a接纳综框上横梁11,换言之,支撑部53b和卡定部53a之间的基部53c的长度被设定为比综框横梁11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
具有如以上所述的结构的框高度调节装置50在进行综框10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经过如下的作业者操作的步骤而使用。
首先,作为步骤1,框高度调节装置50在将升降部件53拆下的状态下,以在支撑基体51的一对设置部51d、51d的下表面放置于相邻综框10b的综框上横梁11的上表面的形式设置。此外,该设置时的框高度调节装置50的方向设定为支撑基体51的插入部51b关于上述前后方向位于相邻综框10b和调节综框10a之间的方向。因此,在该设置状态下,框高度调节装置50的支撑基体51的支台部51c及调节机构52的位移部52b,成为位于调节综框10a的上方的状态(图2(a)、图2(b))。
其次,作为步骤2,升降部件53设定为,在以使基部53c相对于调节综框10a位于相邻综框10b的相反侧的状态下,在卡定部53a接纳调节综框10a的综框上横梁11的下部的状态。
此外,在该步骤2中,如图2(a)、图2(b)所示,在上述前后方向,相对于调节综框10a在相邻综框10b的相反侧也存在综框10,该相反侧的综框10的综框上横梁11存在于调节综框10a的与综框上横梁11对置的位置的情况下,该步骤2通过将升降部件53插入该相反侧的综框10和调节综框10a之间的上述间隙而进行。
详细而言,在该步骤2中,首先,升降部件53以将卡定部53a的上述中间部分朝向综框10的上述横向的状态,从卡定部53a侧插入上述间隙。接着,在卡定部53a位于比调节综框10a的综框上横梁11更靠下方的状态下,使升降部件53绕基部53c的轴线旋转,形成上述中间部分与调节综框10a的综框上横梁11的下表面对置的状态。而且,在该状态下,通过抬起升降部件53,形成该综框上横梁11的下部被卡定部53a接纳的状态。
而且,作为步骤3,如上所述,将在卡定部53a接纳了调节综框10a的综框上横梁11的升降部件53设定为其支撑部53b被挂在调节机构52(位移部52b)的挂钩部52b3并被调节机构52支撑的状态。此外,在进行该步骤3时,调节机构52的挂钩部52b3(支撑块52b2)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高度位置)被调节为,如上所述在卡定部53a接纳了调节综框10a的综框上横梁11的状态的升降部件53的支撑部53b的高度位置与挂钩部52b3的高度位置相对应。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50中,调节机构52(位移部52b)具有以在上述设置状态下成为在上下方向分开的位置的方式安装在支撑块52b2上的两个挂钩部52b3、52b3。其可以根据调节综框10a的综框上横梁11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等,有选择地利用该两个挂钩部52b3、52b3的任一个。因此,该挂钩部52b3并不一定必需为两个,也可以仅为一个。另外,该挂钩部52b3不限于由如上所述的螺纹部件构成,也可以由以嵌插于支撑块52b2上所形成的孔内的形式设置的销等构成。另外,关于用于引导上述的位移部52b(支撑块52b2)的上下方向的位移的结构(螺纹部件52b4)也是相同的。
而且,通过如上所述的步骤3,形成调节综框10a的综框上横梁11与框高度调节装置50的调节机构52由升降部件53连结的状态。因此,通过进行上述的步骤1~3,框高度调节装置50成为能够对调节综框10a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的状态。
而且,在对调节综框10a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时,如上所述,首先,支撑调节综框10a的驱动传递机构20的支撑部件21形成能够变更其整体长度的状态,即固定连杆21a相对于支撑体21b的位置的固定螺丝21c被松开的状态。伴随该松开,形成失去支撑部件21的调节综框10a的支撑的状态。但是,如上所述,调节综框10a成为在其综框上横梁11被接纳于框高度调节装置50的升降部件53的卡定部53a,在上下方向,卡定部53a的上述中间部分抵接于综框上横梁11的下表面的状态。由此,形成即使失去支撑部件21的支撑,卡定部53a(上述中间部分)也将综框上横梁11的下表面卡定的状态。因此,调节综框10a成为被框高度调节装置50支撑的状态,换言之,成为经由框高度调节装置50支撑于设置有框高度调节装置50的相邻综框10b的状态。
接着,在该状态下,通过旋转操作作为调节机构52的调节部的蝶形螺母52a,位移部52b在上下方向(导向部51a的上述延伸方向)位移,变更通过升降部件53与该位移部52b连结的调节综框10a的高度位置。而且,在调节综框10a成为所希望的高度位置的时刻,通过拧紧驱动传递机构20的支撑部件21的固定螺丝21c,形成其高度位置被确定的状态。因此,调节综框10a的高度位置例如以综框导轨40的上表面为基准来设定,如上所述一边变更高度位置,一边通过刻度盘等测量从上述基准到综框上横梁11的上表面的距离来调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方式,也可以按照如下的实施方式(变形例)实施。
(1)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作为调节部的蝶形螺母52a和螺栓部件52b1及支撑块52b2的组合而构成调节机构,但本实用新型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的调节机构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图4(a)、图4(b)所示的结构。此外,该图4(a)、图4(b)所示的框高度调节装置60采用进给丝杠机构作为调节机构。关于该结构,详情如下。
在框高度调节装置60中,支撑基体61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50的支撑基体51同样的导向部61a及插入部61b,并且具有在其导向部61a与插入部61b的边界部分(导向部61a的上述长边方向上的一端侧)以沿导向部61a的板厚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设置部61d。另外,在导向部61a,与上述实施例的支撑基体51同样地形成有沿导向部61a的延伸方向(上述长边方向)延伸的长孔61a1。
另外,支撑基体61具有在导向部61a的另一端侧(上述长边方向的与上述一端侧相反的一侧)以沿上述板厚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承受部61c。但是,关于上述板厚方向,该承受部61c延伸的方向与上述实施例的支撑基体51的支台部51c相反,形成为承受部61c相对于导向部61a与设置部61d位于同一侧的方向。另外,在该承受部61c形成有后述的调节机构62的进给丝杠62a能够插通的插通孔61c1。此外,该承受部61c与上述实施例的支撑基体51的支台部51c同样,作为在上述宽度方向及上述板厚方向限制调节机构62的位置的位置限制部起作用。
另外,在框高度调节装置60中,支撑基体61具有从上述板厚方向上的设置部61d的导向部61a侧的相反侧的端部起,与插入部61b平行地延伸的后壁部61e。即,支撑基体61在导向部61a的上述另一端侧具有包括设置部61d的形成为大致U字形的部分(U字形部分)。而且,框高度调节装置60在相对于相邻综框10b的设置状态下,成为以在该U字形部分的内侧接纳相邻综框10b的综框上横梁11的上部的状态下,在设置部61d载置于相邻综框10b的综框上横梁11上的状态。而且,在支撑基体61上,与上述实施例的支撑基体51不同,不仅在上述宽度方向上的插入部61b的两侧形成有设置部61d,而且在插入部61b的中央也形成有设置部61d。因此,支撑基体61成为其中央的设置部61d(以下,为了与两侧的设置部61d区分而称作“中央设置部61d1”。)在上述长边方向与承受部61c对置的结构。
调节机构62如上所述由进给丝杠机构构成,包括进给丝杠62a和螺母部件62b。而且,进给丝杠62a在其轴线与上述长边方向(上述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以插通于支撑基体61的承受部61c的插通孔61c1的状态被组装在框高度调节装置60上。此外,如上所述,支撑基体61的承受部61c和中央设置部61d1在上述长边方向对置。由此,进给丝杠62a在如上所述被插通于插通孔61c1的状态下,成为其前端可以与中央设置部61d1抵接的状态。而且,在成为导向部61a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的上述设置状态下,进给丝杠62a成为其自重等被中央设置部61d1承受的状态。
另外,螺母部件62b具有将两个长方体形状的块状的部件一体地组合成的形状,由与进给丝杠62a螺纹结合的部分即长方体形状的螺纹结合部62b1、和安装有挂升降部件63的挂钩部62b3、62b3的长方体形状的架台部62b2构成。此外,在该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60中,升降部件63为与上述实施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50的升降部件53相同的结构。另外,对于挂钩部62b3、62b3,也与上述实施例的挂钩部(螺纹部件)52b3相同,相对于其螺母部件62b(架台部62b2)的安装状态也与上述实施例的挂钩部52b3相对于支撑块52b2的安装状态相同。
另外,关于螺母部件62b,在螺纹结合部62b1形成有与其侧面(长边的长度相同的四个面)平行地沿其长边方向贯通的阴螺纹孔,即形成有能够与进给丝杠62a螺纹结合的阴螺纹孔。而且,螺母部件62b以进给丝杠62a被螺纹结合插入其螺纹结合部62b1的阴螺纹孔的形式与进给丝杠62a螺纹结合。另外,架台部62b2以从螺纹结合部62b1的一个侧面突出的形式与螺纹结合部62b1一体地形成。
此外,在螺母部件62b上,螺纹结合部62b1形成为其架台部62b2突出的侧面(突出侧面)的短边的尺寸比形成于支撑基体61的导向部61a的长孔61a1的宽度尺寸大。另外,就架台部62b2而言,螺纹结合部62b1的与上述突出侧面平行的侧面的短边的尺寸与导向部61a的长孔61a1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能够插入长孔61a1内,并且能够在长孔61a1的延伸方向滑动。
而且,在框高度调节装置60中,螺母部件62b被设定为如下状态:以如上所述相对于插通于承受部61c的插通孔61c1的状态的进给丝杠62a在螺纹结合部62b1螺纹结合的状态,螺纹结合部62b1的上述突出侧面与导向部61a对置,并且架台部62b2插入导向部61a的长孔61a1内。
但是,该架台部62b2的从螺纹结合部62b1突出的突出方向上的尺寸(突出尺寸)比导向部61a的板厚大。因此,架台部62b2在如上所述被插入导向部61a的长孔61a1的状态下,成为从导向部61a向螺纹结合部62b1的相反侧突出的状态。另外,架台部62b2的上述突出尺寸设定为从其导向部61a的突出量与综框10(综框横梁11)的厚度大致相同。换言之,架台部62b2的上述突出尺寸与导向部61a的板厚加上综框10(综框横梁11)的厚度所得的大小大致相同。
而且,在进行综框10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框高度调节装置60在设置于相邻综框10b上的状态下,成为升降部件63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形式挂在安装于调节机构62的螺母部件62b上的挂钩部62b3的状态,并且,成为由该升降部件63连结调节综框10a和螺母部件62b并支撑调节综框10a的状态。此外,在这样支撑调节综框10a的状态下,经由升降部件63及螺母部件62b对进给丝杠62a施加调节综框10a等的重量,进给丝杠62a成为被按压于上述的中央设置部61d1的状态。因此,在该状态下,进给丝杠62a成为向上下方向(导向部61a的延伸方向)的位移被限制的状态。另外,螺母部件62b由于架台部62b2被插入导向部61a的长孔61a1,所以成为旋转被阻止的状态。
于是,通过在该状态下使进给丝杠62a旋转,进给丝杠62a和螺母部件62b的螺纹结合位置变化,伴随该螺纹结合位置变化,螺母部件62b在上述延伸方向(上下方向)位移。由此,经由升降部件63与螺母部件62b连结的调节综框10a在上下方向位移,其高度位置得以调节。此外,螺母部件62b的上下方向的位移通过架台部62b2在导向部61a的长孔61a1内滑动而被引导。
而且,在如以上所述的框高度调节装置60的结构中,进给丝杠62a相当于调节机构62的调节部。因此,该进给丝杠62a的阳螺纹部相当于调节部的位移部螺纹结合的螺纹部。另外,螺母部件62b及安装于该螺母部件62b的挂钩部62b3、62b3相当于调节机构62的位移部。因此,在与上述实施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50的结构的关系中,进给丝杠62a与蝶形螺母52a对应,另外,螺母部件62b的螺纹结合部62b1与螺栓部件52b1对应,架台部62b2与支撑块52b2对应。
(2)在以上说明的例子中,框高度调节装置的支撑基体由一片板材形成,但支撑基体不限于这样构成的结构,也可以是将多个板材组合而形成的结构。
例如,在上述例的结构中,也可以是相对于构成导向部51a、61a的板材,通过焊接等接合设置部51d、61d或支台部51c、作为承受部61c起作用的其它板材的结构。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不必是支台部或承受部61c位于导向部51a、61a的上述另一端侧的端部的结构,而是支台部51c或承受部61c位于比构成导向部51a、61a的板材的上述另一端侧的端部更靠设置部51d、61d侧的结构(图5)。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支撑基体71,将具有相当于导向部71a的部分的部件(L字形的部件)与具有相当于插入部71b的部分的部件(L字形的部件)组合而构成的结构。此外,在该支撑基体71中,与上述实施例的支撑基体51不同,成为设置部71d在上述宽度方向遍及导向部71a的存在范围内而存在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例等中,框高度调节装置的升降部件由圆棒状的部件形成,但升降部件不限于这样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如图6(a)、图6(b)所示的、由板材形成的部件。此外,在该图6(a)、图6(b)的升降部件73中,用符号73a表示的部分相当于卡定部,用符号73b表示的部分相当于支撑部。另外,用符号73c表示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的升降部件53的基部53c对应。
此外,关于升降部件的卡定部,在上述实施例中,其卡定部以形成大致U字形的方式形成,但卡定部只要是能够卡定综框10的综框上横梁11的朝下面即可,因此,也可以形成如图6(a)、图6(b)所示的大致L字形。另外,关于升降部件的支撑部,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或如图4(a)、图4(b)所示形成钩形状。例如,在如图6(a)、图6(b)所示由板材形成升降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形成沿板厚方向贯通的孔,将包括该孔的部分作为支撑部,以调节机构的挂钩部插通该孔的形式将升降部件支撑于调节机构。
因此,在将升降部件设为如上所述由板材形成的结构的情况下,升降部件向调节综框10a的综框上横梁11和相邻综框10b的综框上横梁11之间的上述间隙的插入需要从综框上横梁11的下方进行。因此,在使用容易度方面,如上述实施例等,由能够从综框上横梁11的上方插入上述间隙的圆棒状的部件形成的升降部件是有利的。
(4)在上述实施例或图4(a)、图4(b)所示的例子中,支撑基体51、61具有在上述长边方向上向比设置部51d、61d更靠导向部51a、61a的相反侧延伸的部分(插入部51b、61b、后壁部61e),但本实用新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只要是可在支撑基体的设置部以载置于综框10的综框上横梁11上的形式设置即可,因此,该部分可以省略。即,支撑基体也可以如上述实施例或图4(a)、图4(b)所示的例子,不具有插入部51b、61b及后壁部61e。
但是,关于上述前后方向,由于框高度调节装置的设置位置与调节综框10a的位置交错,所以在进行调节综框10a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当形成设置于相邻综框10b上的框高度调节装置支撑调节综框10a的状态时,因调节综框10a的重量等,使框高度调节装置倒向调节综框10a侧的力对框高度调节装置进行作用。因此,为了对应作用这样的力的情况,支撑基体优选为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等的插入部的结构。
(5)在上述实施例等中,在进行调节综框10a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将框高度调节装置的设置位置设定在调节综框10a与在上述前后方向上相邻的综框10(相邻综框10b)上,但框高度调节装置的设置位置不限于设置在这样的相邻综框10b上,也可以设定在其它综框10上。例如,在上述实施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50中,如图7(a)所示,卡定部53a的朝向与上述实施例相反,即,在关于上述前后方向,卡定部53a相对于支撑块52b2位于支撑基体51的导向部51a的相反侧的方向,形成升降部件53挂在挂钩部52b3的状态,由此在框高度调节装置50设置于相对于相邻综框10b在上述前后方向位于调节综框10a的相反侧的综框10(以下称作“设置综框10c”。)上的状态下,能够使调节综框10a的综框上横梁11卡定于升降部件53的卡定部53a的状态。
另外,例如,如图7(b)所示,相比上述实施例等的结构,以调节机构的挂钩部关于上述前后方向,从支撑基体的导向部大幅离开的方式构成框高度调节装置,该框高度调节装置也可以设置于上述其它综框10上使用。
另外,图7(b)所示的例子是将图4(a)、图4(b)所示的框高度调节装置60进行了变形的例子,在该框高度调节装置60’中,螺母部件62b’为其架台部62b2’的上述突出尺寸形成为比图4(a)、图4(b)所示的结构大(具体而言为图4(a)、图4(b)所示的结构的2倍)的部件。该结构的情况是在将框高度调节装置60’如上所述设置于设置综框10c上的状态下,螺母部件62b’的架台部62b2’的安装挂钩部62b3’的侧面关于上述前后方向,位于与调节综框10a的综框上横梁11中的相邻综框10b侧的相反侧的面大致相同的位置。因此,该结构在将框高度调节装置60’设置于设置综框10c上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挂在挂钩部62b3’的升降部件63’卡定调节综框10a的综框上横梁11。
(6)在上述实施例等中,将由升降部件的卡定部卡定的调节综框10a的综框上横梁11的朝下面作为该综框上横梁11的下表面,但该朝下面不限于综框上横梁11的下表面,也可以是现有的综框10上存在的其它朝下面。
例如,在公知的综框中,即在支撑综片的导纱棒(carrier rod)直接安装于综框上横梁的下端部的所谓的无接触式的综框中,为了能够识别并维护被该导纱棒支撑的综片,有对于综框上横梁的导纱棒的支撑部,遍及上述横向形成有多个贯通该支撑部的孔的综框。因此,在综框具有这种孔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孔的内周面卡定升降部件的卡定部,在该情况下,该孔的内周面中的朝向下方的部分成为上述的朝下面。另外,除此之外,在综框具有能够通过卡定部卡定的朝向下方的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面作为上述朝下面。
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的调节综框10a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例如使用两个框高度调节装置进行该作业。具体而言,在上述横向上的两侧的各侧撑12的附近,在相邻综框10b或设置综框10c的综框上横梁11上设置框高度调节装置,形成可由一对框高度调节装置来支撑调节综框10a的结构。而且,将支撑该调节综框10a的驱动传递机构20的一对支撑部件21、21双方设定为能够如上所述进行整体长度变更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进行调节综框10a的高度位置的调节作业。
但是,在进行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框高度调节装置的调节综框10a的高度位置调节作业时,不一定需要如上所述使用两个该框高度调节装置,仅使用一个框高度调节装置就可进行该作业。在该情况下,对于调节综框10a,首先只对上述横向上的两侧中的一侧,如上所述进行高度位置的调节,在该一侧的高度位置的调节作业结束后,再进行另一侧的高度位置的调节作业即可。
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任一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即可。

Claims (1)

1.一种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针对开口装置使用,所述开口装置包括:多片综框;开口驱动装置,其用于在上下方向升降驱动各所述综框;驱动传递机构,其设置于每个所述综框上,并且连结所述开口驱动装置和所述综框,且构成为能够变更所述综框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支撑高度,所述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在织机开始运转之前进行的所述综框的高度位置的调节作业时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基体,其被设定为载置于所述综框的上侧的综框横梁的上表面的状态,且具有用于将该支撑基体在所述综框上设定为载置状态的设置部、及在所述支撑基体利用所述设置部载置于所述综框上的状态下以从所述设置部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导向部;
调节机构,其被所述支撑基体支撑为向所述导向部的延伸方向的位移被限制的状态,并且具有调节部及位移部,所述调节部具有螺纹部,所述位移部设置为能够沿所述延伸方向位移,并且与所述调节部的所述螺纹部螺纹结合,且伴随所述调节部的旋转而向所述延伸方向位移;以及
升降部件,其具有被该调节机构的所述位移部支撑的支撑部、及能够卡定所述综框横梁的朝下的面的卡定部,且能够插通于织机上的相邻的两片综框之间,并且从所述支撑部到所述卡定部的长度比所述综框横梁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
CN201620609364.4U 2015-06-29 2016-06-20 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 Active CN2058216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9494A JP6530258B2 (ja) 2015-06-29 2015-06-29 織機用の綜絖枠高さ位置調節装置
JP2015-129494 2015-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1606U true CN205821606U (zh) 2016-12-21

Family

ID=561193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46076.6A Withdrawn CN106283326A (zh) 2015-06-29 2016-06-20 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
CN201620609364.4U Active CN205821606U (zh) 2015-06-29 2016-06-20 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46076.6A Withdrawn CN106283326A (zh) 2015-06-29 2016-06-20 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112512A1 (zh)
JP (1) JP6530258B2 (zh)
CN (2) CN10628332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3326A (zh) * 2015-06-29 2017-01-04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3900A (zh) * 2017-11-23 2018-02-23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调节织机综高装置
JP7321949B2 (ja) * 2020-02-03 2023-08-07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における製織方法及びその製織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開口装置
CN113106606B (zh) * 2021-03-08 2021-12-21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便携式多综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54552A1 (de) * 1993-11-24 1995-05-24 Sulzer RàœTi Ag Vorrichtung zum An- und Abkuppeln von Webschäften und Webmaschine mit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JP3855397B2 (ja) 1997-10-06 2006-12-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における開口装置
JP2001248032A (ja) * 2000-02-28 2001-09-14 Tsudakoma Corp 織機における綜絖枠の高さ設定装置と、それを使用する綜絖枠の高さ設定方法
CN200981911Y (zh) * 2006-12-07 2007-11-28 襄樊三五四二纺织总厂 喷气织机综框高度调整专用工具
KR100837207B1 (ko) * 2007-05-11 2008-06-11 장지수 직기의 종광틀 높이 조절 안내장치
JP2009293154A (ja) * 2008-06-05 2009-12-17 Tsudakoma Corp 綜絖枠高さ調節装置
CN102330239A (zh) * 2011-07-21 2012-01-25 吴江市锦邦纺织品有限公司 带高度调节装置的织布机综框
CN102418187A (zh) * 2011-07-21 2012-04-18 吴江市锦邦纺织品有限公司 带高度调节装置的织布机综框
CN203795064U (zh) * 2014-04-09 2014-08-27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综框高度调节工具
JP6530258B2 (ja) * 2015-06-29 2019-06-12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用の綜絖枠高さ位置調節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3326A (zh) * 2015-06-29 2017-01-04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12512A1 (en) 2017-01-04
CN106283326A (zh) 2017-01-04
JP2017014634A (ja) 2017-01-19
JP6530258B2 (ja) 2019-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21606U (zh) 织机用的综框高度位置调节装置
US4936352A (en) Double lift open shed jacquard machine
CN104988655B (zh) 一种经编机的张力装置
CN204875054U (zh) 一种经编机的张力装置
CN206396411U (zh) 一种用于针织机的导纱器
CH617730A5 (zh)
JP2015045118A (ja) ガイドレールを備えた縦糸停止装置
CN104213324A (zh) 经编机中的重力式张力器
CN104401801A (zh) 一种多功能筒子架系统
KR101357058B1 (ko) 사조 권취기, 및 사조의 권취 방법
CN104894743A (zh) 多梳栉贾卡经编机的传动控制机构
CN212152616U (zh) 一种拉纬小车
CN210029739U (zh) 一种可调式吊挂装置
CN203159855U (zh) 一种宽幅的提花经编机
CN104805584B (zh) 一种经编机消极式送经机构
KR101510671B1 (ko) 직기의 경사지지장치
KR101465484B1 (ko) 편직기의 실 장력 조절 및 유지구
CN219385470U (zh) 一种提花织带机张力补偿装置
CN211446079U (zh) 一种用于喷气织机停经条的控制装置
CN109881326A (zh) 一种织机电子开口装置
CN103194849B (zh) 具有导纱器导轨预引力机构的电脑针织横机
CN204162873U (zh) 经编机中的纱线张力机构
CN216972777U (zh) 一种用于针织布生产的整经机
CN204370108U (zh) 一种开口机构电子提花机
CN203927271U (zh) 一种大屏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