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01260U - 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及使用其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及使用其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01260U
CN205801260U CN201620562395.9U CN201620562395U CN205801260U CN 205801260 U CN205801260 U CN 205801260U CN 201620562395 U CN201620562395 U CN 201620562395U CN 205801260 U CN205801260 U CN 205801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nelure
rear portion
gutter channel
channel assembly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623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群
刘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623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01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01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01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及使用其的汽车,包括: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开口朝上设置,且所述环形槽的后部形成一排水口,所述环形槽与汽车底部的距离沿从环形槽的前部到后部的方向逐渐减小;连接板,所述环形槽的前部通过所述连接板与车身框架连接;后部支撑梁,环形槽的中部通过所述后部支撑梁与车身框架连接;后部连接梁,所述环形槽的后部通过所述后部连接梁与车身框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后流水槽总成,并分别通过连接板、后部支撑梁、后部连接梁与车身框架连接,并通过环形槽将汽车后顶部的流水导流到地面。本实用新型的后流水槽总成可以通过铝合金型材成形,从而在满足后流水槽功能的同时,减轻自身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及使用其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及使用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后流水槽,可以起到将汽车后顶部的流水导流到地面的作用。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汽车的后流水槽。由图1中可见,现有技术中的后流水槽1为一框架结构,其位于汽车的后侧,并自汽车的顶部向尾部弯折形成,后流水槽1的一端与汽车框架2焊接。通过环绕该框架形成的槽部3,汽车顶部的流水便可以被导流到地面。
现有技术中的后流水槽均为钣金成形,其会增加整车重量,致使整车能源消耗较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钣金冲压成形需要大量的模具,这也无疑增加了整车的制造成本。
铝合金型材所用的型材截面大,形状简单,在受力后分散传导力的性能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与钣金结构的零件相比,铝合金的重量较轻,可以减轻整体重量,并且铝合金的成形方法较简便,制造成本低。所以,采用铝合金后流水槽来替代传统的钣金成形的前防撞梁,是汽车制造的发展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及使用其的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包括:
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开口朝上设置,且所述环形槽的后部形成一排水口,所述环形槽与汽车底部的距离沿从环形槽的前部到后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连接板,所述环形槽的前部通过所述连接板与车身框架连接;
后部支撑梁,所述环形槽的中部通过所述后部支撑梁与车身框架连接;
后部连接梁,所述环形槽的后部通过所述后部连接梁与车身框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身框架包括:
顶盖后横梁,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固定连接;
后部下主梁,所述后部支撑梁与后部下主梁连接;
后部框架,所述后部连接梁与所述后部框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后流水槽总成还包括:
后部连接板,所述环形槽的中部通过后部连接板与所述后部支撑梁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后部支撑梁沿车身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后部连接板沿车身宽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后流水槽总成还包括:
气撑杆连接梁,所述气撑杆连接梁沿车身高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后部下主梁连接;
下部纵梁,所述下部纵梁沿车身长度方向延伸,并分别与所述气撑杆连接梁、所述后部支撑梁以及所述后部框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使用如上所述的后流水槽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后流水槽总成,并分别通过连接板、后部支撑梁、后部连接梁与车身框架连接,并通过环形槽将汽车后顶部的流水导流到地面。本实用新型的后流水槽总成可以通过铝合金型材成形,从而在满足后流水槽功能的同时,减轻自身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汽车的后流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流水槽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流水槽总成连接于车身框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后流水槽;2—汽车框架;3—槽部;
10—环形槽;11—排水口;
21—后部连接板;22—后部支撑梁;23—气撑杆安装板;24—气撑杆连接梁;25—下部纵梁;26—后部连接梁;
27—后部框架;28—后部下主梁;29—连接板;30—顶盖后横梁;
D1—车身长度方向;D2—车身宽度方向;D3—车身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钣金结构的后流水槽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铝合金成形,以在满足后流水槽功能的同时,减轻自身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的后流水槽总成包括:环形槽10、连接板29、后部支撑梁22以及后部连接梁26。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叙述方便,本实施例的后流水槽总成安装于车尾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称的前侧和后侧均是以车身长度方向D1为基准的。即,前侧为朝向车头方向的一侧,后侧为朝向车尾方向的一侧。同样地,左侧和右侧均是以车身宽度方向D2为基准的,即,左侧为在车身宽度方向D2的靠近主驾驶的一侧,右侧为在车身宽度方向D2的靠近副驾驶的一侧;前侧和后侧均是以车身高度方向D3为基准,即,上侧为靠近汽车顶部的一侧,下侧为靠近汽车底部的一侧。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其中:
环形槽10的开口朝上设置,从而可以盛住流水,使汽车后顶部的流水或雨水落入环形槽10内。
环形槽10与汽车底部的距离沿从环形槽10的前部到后部的方向逐渐减小,即,环形槽10自前部到后部逐渐靠近汽车底部,从而使环形槽10内的流水可以由环形槽10的前部流至后部,且环形槽10的后部形成一排水口11,流水经由该排水口11排出。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排水口11的位置应开设于环形槽10后部的最低处,以保证流水可以顺利流出。
本实施例中,环形槽10可以通过铝合金成形。另外,也可以通过塑料成形,槽壁厚度要大于5mm。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环形槽10的固定,环形槽10的前部通过连接板29与车身框架连接,环形槽10的中部通过后部支撑梁22与车身框架连接,环形槽10的后部通过后部连接梁26与车身框架连接。下面对环形槽10的连接进行详细的说明。
具体地,参见图3,汽车后部的车身框架主要包括:
顶盖后横梁30,该顶盖后横梁30沿车身宽度方向D2延伸。本实施例中,顶盖后横梁30为一个。
后部下主梁28,该顶盖后横梁30沿车身长度方向D1延伸,并在车身高度方向D3上处于顶盖后横梁30的下侧。本实施例中,后部下主梁28为两个,并分别位于车身的左右两侧。
后部框架27,该后部框架27位于汽车尾部,并连接于两个后部下主梁28之间。
可选地,后部框架27与后部下主梁28之间的连接可以为螺接、焊接、铆接等,本实施例中优选后部框架27与后部下主梁28为焊接,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本实施例中,环形槽10的前部通过连接板29与顶盖后横梁30固定连接。其中,环形槽10与连接板29以及连接板29与顶盖后横梁30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如螺接、焊接等,本实施例中优选连接板29与环形槽10以及顶盖后横梁30分别焊接,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环形槽10的中部通过的后部支撑梁22与后部下主梁28连接。
由图3中可见,在车身宽度方向D2,后部支撑梁22与环形槽1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所以,环形槽10的中部还进一步通过后部连接板2921与后部支撑梁22固定连接。其中,后部支撑梁22沿车身高度方向D3延伸,所述后部连接板2921沿车身宽度方向D2延伸。并且,为了更牢固地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后部支撑梁22与后部连接板2921均为两个,且两个后部支撑梁22分别位于车身的左右两侧,两个后部连接板2921分别位于车身的左右两侧。每侧的后部支撑梁22分别与同侧的后部连接板2921以及后部下主梁28固定连接,其连接方式有多种,如螺接、焊接等,本实施例优选为焊接,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后部通过后部连接梁26与所述后部框架27连接。其中,后部连接梁26沿车身高度方向D3延伸,并且,为了更为牢固地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后部连接梁26为两个。该两个后部连接梁26均与后部框架27焊接,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可选地,为了提高车身后部在碰撞时的强度,后流水槽总成还包括:
气撑杆连接梁24,该气撑杆连接梁24沿车身高度方向D3延伸。本实施例中,设置气撑杆连接梁24为两个,该两个气撑杆连接梁24分别位于车身的左右两侧,每侧的气撑杆连接梁24与位于同侧的后部下主梁28连接。每个气撑杆连接梁24的上端还连接有气撑杆安装板23,以实现与气撑杆的连接。
下部纵梁25,该下部纵梁25沿车身长度方向D1延伸,并在车身高度方向D3,下部纵梁25位于后测下主梁的上侧。本实施例中,设置下部纵梁25为两个,该两个下部纵梁25分别位于车身的左右两侧,并分别与位于同侧的气撑杆连接梁24和后部支撑梁22连接,并均与后部框架27连接。
本实施例中,气撑杆连接梁24与后部下主梁28之间的连接选择为焊接,下部纵梁25与气撑杆连接梁24、后部支撑梁22以及后部框架27之间的连接选择为焊接,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可见,在汽车后部碰撞时,环形槽10—顶盖后横梁30、后部下主梁28形成两条力传导路径,并且,通过该后部框架27、后部支撑梁22—后部连接板21—后部下主梁28—环形槽10形成沿汽车高度方向D3的框架、气撑杆连接梁24—气撑杆安装板23—后部下主梁28形成沿汽车高度方向D3的框架,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提高汽车的碰撞性能。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后流水槽总成,并分别通过连接板29、后部支撑梁22、后部连接梁26与车身框架连接,并通过环形槽10将汽车后顶部的流水导流到地面。本实用新型的后流水槽总成可以通过铝合金型材成形,从而在满足后流水槽功能的同时,减轻自身的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实际使用时,本实施例的后流水槽总成通过铝合金材料成形后,其重量大约为5.8kg,而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后流水槽,其重量为12kg。可见,本实施例的后流水槽总成减重效果明显。
并且,通过该多个梁的连接,形成立体式框架结构,在满足安装后流水槽总成的前提下,提高了整车的碰撞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汽车,使用如上所述的后流水槽总成。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槽(10),所述环形槽(10)的开口朝上设置,且所述环形槽(10)的后部形成一排水口(11),所述环形槽(10)与汽车底部的距离沿从环形槽(10)的前部到后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连接板(29),所述环形槽(10)的前部通过所述连接板(29)与车身框架连接;
后部支撑梁(22),所述环形槽(10)的中部通过所述后部支撑梁(22)与车身框架连接;
后部连接梁(26),所述环形槽(10)的后部通过所述后部连接梁(26)与车身框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流水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框架包括:
顶盖后横梁(30),所述连接板(29)与所述顶盖后横梁(30)固定连接;
后部下主梁(28),所述后部支撑梁(22)与后部下主梁(28)连接;
后部框架(27),所述后部连接梁(26)与所述后部框架(2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流水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流水槽总成还包括:
后部连接板(21),所述环形槽(10)的中部通过后部连接板(21)与所述后部支撑梁(22)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后部支撑梁(22)沿车身高度方向(D3)延伸,所述后部连接板(21)沿车身宽度方向(D2)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流水槽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流水槽总成还包括:
气撑杆连接梁(24),所述气撑杆连接梁(24)沿车身高度方向(D3)延伸,并与所述后部下主梁(28)连接;
下部纵梁(25),所述下部纵梁(25)沿车身长度方向(D1)延伸,并分别与所述气撑杆连接梁(24)、所述后部支撑梁(22)以及所述后部框架(27)连接。
5.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后流水槽总成。
CN201620562395.9U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及使用其的汽车 Active CN205801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62395.9U CN205801260U (zh)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及使用其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62395.9U CN205801260U (zh)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及使用其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01260U true CN205801260U (zh) 2016-12-14

Family

ID=58142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62395.9U Active CN205801260U (zh) 2016-06-12 2016-06-12 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及使用其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012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8011A (zh) * 2018-05-07 2018-12-18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后部安装总成及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8011A (zh) * 2018-05-07 2018-12-18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后部安装总成及汽车
CN109018011B (zh) * 2018-05-07 2019-11-29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后部安装总成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98609U (zh) 汽车后纵梁总成及汽车
CN108357565B (zh) 用于电动机动车的前体结构和底盘
CN205292639U (zh) 一种城轨车辆司机室结构
CN103359174A (zh) 一种铝合金全承载式车身
CN206374814U (zh) 一种后纵梁加强板组件
CN208325396U (zh) 一种纯电动四驱客车的轻量化车身骨架总成
CN109014638B (zh) 框架式铝合金车身总成的焊接方法
CN103963848A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顶盖结构
CN205801260U (zh) 一种后流水槽总成及使用其的汽车
CN215436623U (zh) 一种钢铝混合车身框架结构
CN107719472A (zh) 一种两段式客车底架及使用该客车底架的客车
CN205854277U (zh) 车身和车辆
CN206278162U (zh) 汽车车身
CN206265145U (zh) 低速电动汽车轻量化车身骨架结构
CN208469942U (zh) 一种机舱前纵梁总成
CN203806014U (zh) 实现新旧车型前地板总成共用的边梁结构
CN106494511B (zh) 一种汽车后大梁总成及汽车后部下车体结构
CN201604693U (zh) 圆管横梁卡车车架总成的连接底座
CN205836941U (zh) 一种车身底盘框架结构及使用其的汽车
CN205034123U (zh) 一种客车车头侧墙结构
CN108100038A (zh) 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CN209776577U (zh) 一种汽车门槛加强板结构
CN201694263U (zh) 一种车架部件
CN207790853U (zh) 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CN202439759U (zh) 铝合金汽车车身骨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