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00763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00763U
CN205800763U CN201620639376.1U CN201620639376U CN205800763U CN 205800763 U CN205800763 U CN 205800763U CN 201620639376 U CN201620639376 U CN 201620639376U CN 205800763 U CN205800763 U CN 205800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vehicle
electro
motor
outer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3937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土居义典
藤家久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279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7162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00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007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动力源使用从电池接受电力供给而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马达,抑制该电动马达和电池的发热。一种车辆的结构,在车体(1)的前后具有左右的前轮(2、2)以及左右的后轮(6、6),该车辆具有从电池(B)接受电力的供给而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马达(62),该车辆以该电动马达(62)为驱动源而行驶,其中,该车辆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马达(62)的上方设置有收纳电池(B)的电池收纳箱(61),在电动马达(62)与电池收纳箱(61)之间构成空间部(K),在所述空间部(K)的前方设置有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口(K1)。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源的车辆。
背景技术
具有如下结构:作为动力源,使用电动马达,由电动马达驱动行驶系统和安装于车辆的作业机系统(专利文献1)。
此外,具有如下结构:作为动力源,使用电动马达,将电动马达的旋转动力输入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从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输出行驶系统的旋转动力(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89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77401号公报
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公报的技术中,由于转矩根据电动马达的转速而变动,因此,无法最大限地发挥电动马达的能力。
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公报的技术中,没有公开行驶系统以外的旋转动力的驱动、即使作业机系统以恒定的旋转而旋转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课题通过下面的技术手段来解决。
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是一种车辆,在车体1的前后具有左右的前轮2、2以及左右的后轮6、6,该车辆具有从电池B接受电力的供给而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马达62,该车辆以该电动马达62为驱动源进行行驶,该车辆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动马达62的上方设置有收纳电池B的电池收纳箱61,在电动马达62与电池收纳箱61之间构成空间部K,在所述空间部K的前方设置有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口K1。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辆,技术方案2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车辆设置有覆盖所述电池收纳箱61的上方的机罩20。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车辆,技术方案3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车辆构成为:检测所述电池B有无异常的电池管理系统123被收纳于箱体123b,所述箱体123b被所述机罩20覆盖。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车辆,技术方案4所述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23b被载置并安装在所述电池收纳箱61中。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实用新型,能够防止电动马达和电池周边的发热。
根据技术方案2至4所述的实用新型,能够保护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侧视图。
图2是整体主视图。
图3是整体后视图。
图4是整体俯视图。
图5是整体侧视图。
图6是整体主视图。
图7是车辆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电动马达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9是电池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10是电池安装部的后视图。
图11是车辆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2是车辆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3是传动机构线图。
图14是车辆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5是操作面板的俯视图。
图16是操作面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7是机罩的俯视图。
图18是电池收纳箱的立体图。
图19A是车辆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省略了一部分的侧视图,图19B是车辆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省略了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0是车辆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侧视图。
图21是车辆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俯视图。
图22是另一实施例的电池收纳箱的立体图。
图23是车辆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B:电池;T:变速箱体;K:空间部;K1:空气导入口;1:车体;2:前轮;6:后轮;9:电池;10:车体框架;20:机罩;61:电池收纳箱;62:电动马达;74: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88:变速机构;123:电池管理系统;123b:放有电池管理系统的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进行说明。
具有左右一对的前轮2、2的前桥3以绕图外中心枢轴摆动自如的方式支承架设于左右平行地设置的车体框架10、10的前部下侧,支承架设有从配置于后部下侧的变速箱体4延伸出的左右一对的后桥壳体5,在该后桥壳体5上分别具有后轮6、6。
通过搭载于车体1的前端上的发动机7的发动机轴8的驱动旋转,能够对与该发动机轴8的后侧连结的主传动轴9进行传动,从而驱动所述后轮6、6联动地行驶。
所述前桥3、变速箱体4以及发动机7等构成为被在车体1的下部在前后较长地设置的左右一对的框架10、10支承。
而且,在该车体框架10、10的前后中间部构成脚踏地板11,在该脚踏地板上的操纵部上具有座席12、操作面板13、方向盘14以及各种操作杆、操作踏板类。由于脚踏地板11构成为平板,因此,能够舒适地进行作业。
加强框架22在车体1的前进作业中被设置为立设状态,能够具有必要的强度(或者,确保赋予必要的强度的尺寸),能够与车体1后方的安全框架41相互辅助而确保翻车时的安全区域A。即,基部与车体1的后部后桥壳体5连接的底座框架42由下侧框架41a和基端分别借助横轴销而连结支承在该下侧框架41a上的上侧框架41b构成,该上侧框架41b设置为稍微前倾,保护搭乘者的头部,翻车时的安全区域A是车体1翻车时的搭乘者的安全区域,在本实施例中,是在连结车体1前部的所述加强框架22的上端与安全框架41的上端的线段S的下侧形成的空间区域。
在发动机7的上部左右一侧(在图例中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有消音器45,该消音器45的尾管46被固定为前侧向下方倾斜的状态,尾管46的排气部构成为消音器45的安装角度能够上下微调整,朝向在所述格栅部20c的冲压金属件39上形成的孔部47。该孔部47位置配置于比所述加强框架22的下方支轴管部22c高的位置。
因此,在机罩20绕支轴P转动时,孔部47相对于尾管46的排气部向前下方避让,关闭机罩20时相反地从前侧下方接近,但由于进行了与尾管46的倾斜方向一致的避让/接近动作,因此,尾管46很难不受限制地干涉冲压金属件39的孔部47。
另外,以使得从尾管46的排气部喷出的废气从排气部的左右某一侧朝向左右中央侧或者左右另一侧喷出的方式形成尾管46的中途倾斜部。如果这样构成的话,则车体1前进时,废气不容易直接落到操作者上。
在所述机罩20的侧部机罩20b、20b的后下部左右对称地设置有延伸至支承操作面板13的方向盘支柱50的后方的侧部罩51、51。此外,在该左右的侧部罩51、51的里侧,在后视镜安装部53上安装有后视镜54,该后视镜安装部53固定安装在散热器52的支承构造框部上。
标号55是安装在车体1的腹部上的作业机(例如除草机60(参照图5)或路上清扫刷等)的升降连杆。此外,在车体1的后部具有将作业机(未图示。例如,路上清扫刷、除草机、除雪机、旋转体、犁等)升降自如地安装的3点连杆机构56。在所述安全框架41的上下中间部具有方向指示器57、57。
如上所述,由于废气从发动机7排出,噪音也较高,因此,期望安静的车体。由此,图5以后所示的作业车辆的车体表示了将发动机7移除而借助电池B和电动马达62行驶的车体。该车体能够使用于各种作业,例如能够应用于农业用拖拉机、牵引作业车辆、一般产业用车辆等广泛的领域。
电池B是锂离子电池,配置于被所述机罩20覆盖的前部空间部20a内。在这种情况下,车体的外观与图1~图4相同。但是,为了确保电池B的容量,可以使收纳电池的收纳箱61从前部空间部20a突出。电池B由多个锂离子电池构成。
图5示出了电池收纳箱61从前部空间部20a向前侧伸出的状态,图6示出了电池收纳箱61从前部空间部20a向左侧和右侧伸出的状态。图7是车体前部的放大图。
接下来,对电池收纳箱61、电动马达62的安装关系进行说明(图8~图12)。采用如下结构:通过焊接将电动马达安装板63固定设置于左右的车体框架10、10 之间,通过4根螺栓64将电动马达62固定于该电动马达安装板63。4根螺栓64构成为在电动马达62的圆周方向上每隔90度设置。
另一方面,通过螺栓64c将第1下支承框架64a安装于左车体框架10,在第1支承框架64a上设置借助螺栓64c而连结的第1上支承框架64b。此外,在第1下支承框架64a的后方,通过螺栓65a将第2下支承框架65a安装于左车体框架10,在第2下支承框架65a上设置借助螺栓65c而连结的第2上支承框架65b。
通过焊接将左载置框架66L固定于所述第1上支承框架64b和第2上支承框架65b的上侧。左载置框架66L呈L字状的形状,左载置框架66L的后侧端部构成为借助左连结板67L而固定于所述电动马达安装板63的上部。左连结板67L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左载置框架66L,左连结板67L构成为借助螺栓67c(上下2根)而固定于电动马达安装板63。
右载置框架66R构成为与左载置框架66L对称(在正面观察时,关于车体中心对称),右载置框架66R的安装结构与左载置框架66L相同,因此,省略附图和说明。图10是后视图。通过焊接将左底板61dL和右底板61dR固定于电池收纳箱61的电池收纳箱底板61d的下侧,该左底板61dL和右底板61dR载置于左载置框架66L和右载置框架66R,由此,电池收纳箱61的左右方向的移动被抑制,载置状态稳定。
在电动马达62与电池收纳箱61之间构成空间部K。进而,在空间部K的前方构成空气导入口K1。由此,当车体行驶时,空气流入空间部K,因此,能够防止电动马达62的发热向电池收纳箱61侧传递。
在左载置框架66L和右载置框架66R的前部,左载置框架66L与右载置框架66R之间借助前部连结板68连结。因此,电池收纳箱61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被前部连结板68和电动马达安装板63抑制,因此,载置状态稳定。
在电动马达62的输出轴69上安装有连接体70,在该连接体70上安装有万向接头71。在该万向接头71上安装有主传动轴72,从主传动轴72经由万向接头73和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输入轴74k而连结有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因此,电动马达62的旋转被输入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可变液压泵74a。标号75是与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输入轴74c一体地旋转的风扇,该风扇构成为向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输送冷却风。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配置于座席12的下方。
接下来,对前轮2和后轮6的行驶系统、后部PTO轴82和中部PTO轴86的作 业机驱动系统进行说明(图13)。
向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可变液压泵74a输入的动力从与输入轴74k一体地旋转的第1传动轴75传递给PTO(POWER-TAKE-OFF:动力输出装置)的驱动系统。由此,第1传动轴75以恒定的旋转而旋转。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安装于变速箱体T(参照图19),在第1传动轴75的下游侧并且变速箱体T内设置有PTO液压离合器76。在PTO液压离合器76的下游侧的第2传动轴76a上固定设置有第1齿轮77,第1齿轮77与间隙配合在第3传动轴78a上的第2齿轮78啮合。在第3传动轴78a上设置有第1移动体79,第1移动体79构成为相对于第2齿轮78是连结状态或者非连结状态。第1移动体79是进行后部PTO轴82的驱动的接通和断开的后部PTO离合器。在第3传动轴78a上固定有第3齿轮80,第3齿轮80与固定在后部PTO轴82上的第4齿轮81啮合。
构成为使作业机(例如,路上清扫刷、除草机、除雪机、旋转体等)与后部PTO轴82连结而驱动来进行作业。
所述第2齿轮78与固定在下游侧的第4传动轴83a上的第5齿轮83啮合。在第4传动轴83a上固定有第6齿轮84。在第4传动轴83a的下游侧设置有中部PTO轴86,并且设置有第2移动体85。该第2移动体85是进行中部PTO轴86的驱动的接通和断开的中部PTO离合器。
构成为使作业机(除草机60(参照图5)或路上清扫刷等)与中部PTO轴86连结而驱动来进行作业。
对于所述PTO液压离合器76,构成为,如果不是动力传递断开状态,则发动机7无法启动。此外,构成为,在搭载电动马达62的情况下,无法使电动马达62旋转。
输入至所述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可变液压泵74a的动力使可变液压泵74a的斜板伴随着耳轴的旋转而倾斜,来自可变液压泵74a的机油的突出量变更,向定量液压马达74送油。由此,由定量液压马达74b变更进行旋转的行驶输出轴87的转速。从该行驶输出轴87向行驶的驱动系统传递。在行驶输出轴87的下游侧设置有副变速机构88。第5传动轴89与行驶输出轴87以间隙配合状态连结。在第5传动轴89上固定有第7齿轮90和第8齿轮91。在第5传动轴89的下游侧设置有副变速轴94,在副变速轴94上设置有副变速移动体92。副变速移动体92具有低速齿轮92a和高速齿轮92b。当使副变速移动体92移动而使低速齿轮92a与第7齿轮90啮合时,低 速旋转动力向副变速轴94传递。当使副变速移动体92移动而使高速齿轮92b与第8齿轮91啮合时,高速旋转动力向副变速轴94传递。
传递至副变速轴94的旋转动力经由第1锥齿轮、第2锥齿轮以及后轮差动装置97向左右的后轮6、6传递。此外,在副变速轴94上固定有第9齿轮93。该第9齿轮93构成为与前轮传动轴94的4轮驱动齿轮95啮合。当使4轮驱动齿轮95移动而与第9齿轮93啮合时,旋转动力经由前轮传动轴94、前轮差动装置98以及最终传动部99向左右的前轮2、2传递。
根据图14对车体所具有的操作系统进行说明。在所述脚踏地板11上的右侧设置有使车体前进的前进踏板100,在前进踏板100的右侧设置有后退踏板101。在前进后退踏板100、101的前方上方设置有制动踏板102。在座席12的右侧侧方设置有使与车体后部连结的作业物升降的后部作业机升降杆103。在后部作业机升降杆103的右侧方设置有4轮驱动切换杆104。当使该4轮驱动切换杆104位于4轮驱动位置时,所述4轮驱动齿轮95与第9齿轮93啮合,左右前轮2、2被驱动而成为4轮驱动状态。当使4轮驱动切换杆104位于2轮驱动位置时,所述4轮驱动齿轮95与第9齿轮93的啮合解除,因此,左右前轮2、2不被驱动,成为只有左右后轮6、6的2轮驱动状态。
在4轮驱动切换杆104的后方设置有副变速杆105。副变速杆105的切换是高速和低速这2级切换,当切换为高速位置时,副变速移动体92向高速侧移动而成为高速齿轮92b与第8齿轮91啮合的结构。当将副变速杆105切换为低速位置时,副变速移动体92向低速侧移动,成为低速齿轮92a与第7齿轮90啮合的结构。在所述后部作业机升降杆103的后方设置有3根外部液压操作杆106。通过操作外部液压操作杆106,在使车体停止的状态下,汲取水路的水,或者使不使用后部PTO轴82的后部作业机工作,例如使肥料散布机等进行肥料散布工作。此外,也存在不使用所述后部PTO轴82或中部PTO轴86的情况。
例如,存在将牵引用车辆与车体后部连结而行驶的情况。作为牵引用车辆,存在运送货物的挂车、在机场或港湾设施等载置集装箱等的台车。此外,也能够用于在机场等使航空器与车辆的后部或前部连结而在机场内移动的用途等。简言之,只要是牵引的装置,则可以是任何装置。
在座席12的左侧侧方设置有进行后部PTO轴82的接通和断开的后部PTO杆 107。当使该后部PTO杆107位于接通位置时,第1移动体79移动而与第2齿轮78啮合,旋转动力向后部PTO轴82传递。在后部PTO杆107的后方设置有停车制动杆108。在停车制动杆108的左侧方设置有杯架111。能够在杯架111内放入PET瓶,作为储物箱而利用。
在后部PTO杆107的左斜前方设置有中部PTO杆109。当使该中部PTO杆109位于接通位置时,第2移动体85移动而与第6齿轮84啮合,旋转动力向中部PTO轴86传递。
在中部PTO杆109的后方设置有PTO液压杆110。构成为,当使PTO液压杆110位于接通位置时,PTO液压离合器76连接,当使PTO液压杆110位于断开位置时,PTO液压离合器76不连接。只有在使PTO液压杆110位于断开位置的状态下,在启动时,才容许电动马达62的旋转,电动马达62旋转。启动时是指在图16中使后述的主钥匙117位于R位置的情况。此外,构成为,在前进后退踏板100、101位于中立以外的情况下,在启动时,也不使电动马达62驱动。
由于后部PTO杆107和中部PTO杆109是啮合的方式,因此,在作业中,无法进行接通和断开操作。因此,使后部PTO杆107或者中部PTO杆109成为接通状态,通过操作PTO液压杆110,能够进行PTO驱动系统的动力的连接和切断。
图15是操作面板13的放大图。省略了方向盘14。在方向盘14的旋转轴14a的上方设置有监视器部112。在监视器部112上设置有电压计113、绿色灯114以及红色灯115。标号116是主钥匙117的插入口。电压计113是液晶面板,但也可以是仪表式。在监视器部112的右侧下方设置有危险警告开关118,当使危险警告开关118为接通状态时,所述方向指示器57、57闪烁。在方向盘14的旋转轴14a的左侧方设置有复合开关119。当使该复合开关119的上部旋转时,能够实现前照灯的点亮。通过使复合开关119本身倾斜,左右的方向指示器57、57闪烁。构成为,通过按下复合开关119本身,警报音响起。所述绿色灯114和红色灯115构成为可以左右切换。
图16是从背面观察主钥匙117的插入口的图。主钥匙117在S位置处时,成为电动马达62停止并且来自电池B的供电也停止的状态。当使主钥匙117位于E位置时,进行来自电池B的供电,此时,在所述电压计113上显示电池B的电压。在本实施例中,设正常电压值为240V。而且,在电池B关系没有异常的情况下(电压等),绿色灯114点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观察全部电装系统有无异常。此外,在电池B 关系存在异常的情况下(电压等),红色灯115点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观察全部电装系统有无异常。接有所述主钥匙117的电路适当连接,以使得电动马达61等不工作。
当使主钥匙117位于R位置时,电动马达62开始旋转。该转速是恒定转速2600rpm。电动马达62的最大转速为3600rpm,但通过成为2600rpm,能够减轻电动马达62的负载。电动马达62是交流马达,构成为通过具有控制装置125a的逆变器125来维持所设定的恒定转速(2600rpm)。即,当对行驶系统或PTO系统作用负载时,通过控制装置125a和逆变器125来维持恒定转速(2600rpm)。
如图7所示,机罩20成为开闭的结构。而且,如图17所示,成为如下结构:在电池收纳箱61的上板61u的前部设置有铰链120,机罩20的后部以该铰链120为支点进行开闭。成为如下结构:机罩20借助左右的螺栓121、121而固定于电池收纳箱61的上板61u。关于左右的螺栓121、121,也可以是不使用工具的旋钮螺栓。如果使机罩20的后部开闭,则能够使后述的电池管理系统123和收纳电池管理系统123的箱体123b的保养检查变得容易。
如图18所示,电池收纳箱61的上板61u本身构成为借助螺栓122而固定于电池收纳箱61的四角。标号123是电池管理系统(BMS),检测电池B有无异常。电池管理系统123收纳于箱体123b内。
通过将电池管理系统123配置于电池B的上方,能够使布线构成为较短。构成为,根据该电池管理系统123的检测结果而使所述绿色灯114或者红色灯115点亮。构成为,电池管理系统123借助螺栓123a固定(4处)于板124,板124借助螺栓124a(4处)固定于电池收纳箱61侧。
所述电池B和电池管理系统123通过第1电线126连接。电池B和逆变器125通过第2电线127连接。逆变器125与连接端子62T通过第3电线128连接。连接端子62T与电动马达62构成为一体。标号129是连接器,从电池收纳箱61突出。构成为,通过将来自外部的供电用电线与该连接器129连接,能够对电池B进行充电。构成为,对电池B的充电是所述主钥匙117在S位置处进行的,但也可以在E位置处进行。
此外,由于将电池B、电池管理系统123、逆变器125以及电动马达62集中配置于车辆的前部,因此,能够使第1电线126、第2电线127以及第3电线128的布 线变短。
此外,当取下所述电池收纳箱61的上板61u并取下板124时,能够使电池B的保养检查变得容易。
由于所述电动马达62以恒定的转速旋转,因此,需要将被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变速后的旋转动力向行驶系统传递。
接下来,根据图19至图21对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结构进行说明。
当车辆的使用时间变长时,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耳轴74c的阻力变大,在上坡或农田的泥泞等的行驶时,当对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施加负载时,产生仅通过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复位弹簧130所设定的张力不容易返回到中立位置的不良情况。
这样的不良情况是仅当对上坡或泥泞行驶等的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施加负载时产生的现象。因而,由于即使踩下制动踏板,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也继续旋转,因此,车辆不容易停止。即使在该状态下,也想要通过踩下制动踏板而使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耳轴74c复位到中立位置并可靠地使车辆停止。
如图19所示,构成为,在地板13上设置有左右制动踏板131、132,在机体框架上沿着左右方向枢轴架设有左制动轴131a,将左制动踏板131安装于左制动轴131a的左侧端部,能够经由左制动轴131a的左侧臂131b、左侧制动杆131c而使配设于行驶传动路径上的左制动装置(图示省略)进行动作。此外,构成为,在左制动轴131a上嵌合支承有右制动筒132a,在右制动筒132a的左侧端部安装有右制动踏板132,能够经由安装于右制动筒132a上的右侧臂132b、右侧制动杆132c而使配设于行驶传动路径上的左制动装置(图示省略)进行动作。另外,构成为,使左右制动踏板131、132借助锁定部件而卡合,从而能够一体地进行操作。
采用在地板13的左侧设置左右制动踏板131、132的结构,但制动踏板也可以由1个构成。在制动踏板构成为1个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地板13的右侧配置制动踏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前进后退踏板100、101的前方上方配置制动踏板。图14所示的制动踏板102的实施例是1个制动踏板,示出了配置于前进后退踏板100、101的前方上方的情况。
此外,如图20所示,在框架上,前进踏板100以及后退踏板101左右并列,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左右方向的踏板支承轴133上,在踏板支承轴133的下方设置有中间 连杆机构136。该中间连杆机构136枢轴支承于左右方向的中间轴136a,侧视时呈大致V字型弯折,由向上方和前方延伸出的臂136b以及将该臂136b的前侧端部与前进踏板100的臂部100a之间进行销连结的连结杆136c构成。
而且,构成为,臂136b的上侧端部与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耳轴74c动作用的耳轴臂74g借助长度调整自如的变速杆137而连结,臂136b的上侧端部与后退踏板101的臂部101a之间经由连接部件101b而连接为能够动作,使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进行前进后退变速。
此外,构成为,中间连杆机构136的臂136b的上侧端部与自动巡航杆138的前端连结,控制器(图示省略)的控制信号经由自动巡航杆138向臂136b传递,进而,经由变速杆139向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耳轴74c传递,进行自动巡航控制行驶。
此外,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耳轴74c的后方设置有中立复位机构140,该中立复位机构140与左右制动踏板131、132的踩下相关联地使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耳轴74c强制地复位到中立位置。
该中立复位机构140由以下部分构成:位于耳轴74c的后方的沿着上下方向的复位臂140a;绕设置于该复位臂140a的中间部的左右方向的轴转动的辊子140b;以及与耳轴74c一体地转动的凸轮面所形成的凹部140c,该中立复位机构140通过将所述辊子140b嵌合于凹部140c而构成。
而且,在框架上设置有能够借助臂140d而旋转的偏心轴140e,将安装于复位臂140a的上部的安装板140f的孔部嵌合支承于偏心轴140e。于是,构成为,通过转动调节臂140d,能够调整复位臂140a的辊子140b与耳轴74c侧的凹部140c之间的关系位置。
此外,该中立复位机构140的复位臂140a的一端与制动踏板131的臂部131a之间通过杆141、拉伸臂142、复位弹簧143而连结。
根据所述结构,当通过前进踏板100、后退踏板101的踩下操作而使耳轴74c前后转动时,一边借助与凹部140c嵌合的辊子140b使复位弹簧143伸长,一边使复位臂140a转动,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进行前进后退变速。
此外,当左右制动踏板131、132被踩下时,臂部131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拉伸臂142经由杆141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复位弹簧143被向前方拉伸,使复位弹簧143的张力变大的同时复位臂140a向前侧转动,耳轴74c经由复位臂140a的辊子 140b、凹部140c向中立位置复位转动。
根据所述结构,当制动踏板131、132是非踩下状态时,由于复位弹簧143不被拉伸臂142向前侧拉伸,因此以一边维持恒定的拉伸力一边使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耳轴74c向中立位置复位的方式进行作用。此外,当制动踏板131被踩下到制动位置时,复位弹簧143被拉伸臂142拉伸而伸长并且增大了拉伸力,在该状态下,能够使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耳轴74c复位至中立位置,能够提高刹车的制动力。
此外,当使脚从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前进踏板100、后退踏板101脱离时,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74的耳轴74c由于复位弹簧143的作用而向中立位置复位,因此,几乎不使用左右制动踏板131、132就能够一边调整行驶速度一边行驶。
此外,如图20所示,当将拉伸臂142的下端部与复位弹簧143的前端部连结时,使调整螺纹棒144的一端与复位弹簧143的前端部连结,在调整螺纹棒144的螺纹部上经由前后一对的螺母144a、锁定螺母144b而长度调整自如地固定有拉伸臂142的下端部,通过螺母144a、锁定螺母144b来对调整螺纹棒144d的长度进行调整,能够消除晃动。
如图23所示,机罩20成为开闭的结构。而且,如图22所示,构成为,在电池收纳箱61的上板61u的前部设置有铰链120,机罩20的后部以该铰链120为支点进行开闭。机罩20构成为借助左右的螺栓121、121而固定于电池收纳箱61的上板61u。关于左右的螺栓121、121,也可以是不使用工具的旋钮螺栓。如果机罩20的后部开闭,则能够使后述的电池管理系统123和收纳电池管理系统123的箱体123b的保养检查变得容易。
如图22所示,构成为,电池收纳箱61的上板61u本身借助螺栓122而固定于电池收纳箱61的四角4处,但也可以构成为固定多处。
标号123是电池管理系统(BMS),检测电池B有无异常。电池管理系统123收纳于箱体123b内。电池B由80个锂离子电池构成。在电池B的周围设置有缓冲材料B1,保护电池B免受振动。
电池管理系统123借助螺栓123c(左右各2处)固定于所述电池收纳箱61的上板61u。因此,如上所述,当以铰链120为支点打开机罩20时,能够观察到电池管理系统123而能够进行保养检查。
此外,通过像这样将电池管理系统123配置于电池B的上方,能够使布线构成为较短。

Claims (4)

1.一种车辆,在车体(1)的前后具有左右的前轮(2、2)以及左右的后轮(6、6),该车辆具有从电池(B)接受电力的供给而进行旋转驱动的电动马达(62),该车辆以该电动马达(62)为驱动源进行行驶,其中,该车辆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动马达(62)的上方设置有收纳电池(B)的电池收纳箱(61),在电动马达(62)与电池收纳箱(61)之间构成空间部(K),在所述空间部(K)的前方设置有导入空气的空气导入口(K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设置有覆盖所述电池收纳箱(61)的上方的机罩(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该车辆构成为:检测所述电池(B)有无异常的电池管理系统(123)被收纳于箱体(123b),所述箱体(123b)被所述机罩(20)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123b)被载置并安装在所述电池收纳箱(61)中。
CN201620639376.1U 2015-06-25 2016-06-24 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007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7956 2015-06-25
JP2015127956A JP6471626B2 (ja) 2015-06-22 2015-06-25 トラ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00763U true CN205800763U (zh) 2016-12-14

Family

ID=575051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3937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00763U (zh) 2015-06-25 2016-06-24 车辆
CN20162064279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53881U (zh) 2015-06-25 2016-06-24 车辆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4279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53881U (zh) 2015-06-25 2016-06-24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58007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4243A (zh) * 2019-06-24 2021-12-31 株式会社久保田 电动作业车辆
CN114568131A (zh) * 2022-03-03 2022-06-03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草坪车驱动操纵机构、草坪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02427A (zh) * 2017-09-13 2022-07-29 洋马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作业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4243A (zh) * 2019-06-24 2021-12-31 株式会社久保田 电动作业车辆
CN114568131A (zh) * 2022-03-03 2022-06-03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草坪车驱动操纵机构、草坪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53881U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7361B2 (en) Work vehicle and display device for the work vehicle
CN205800763U (zh) 车辆
CN102963486B (zh)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US10639983B2 (en) Work vehicle
JP6471626B2 (ja) トラクタ
JP5974637B2 (ja) 電動作業車両
JP6172354B2 (ja) トラクタ
CN106103248B (zh) 作业车辆
CN104302533B (zh) 作业车辆的转向装置及作业车辆的转向装置的控制方法
US6827164B2 (en) Industrial truck
EP3373104B1 (en) Tractor
JP6225352B2 (ja) 荷台付電動車両
JP2001148915A (ja) 移動農機
US20220306222A1 (en) Electric recreational vehicle
JP2015030436A (ja) 電動車両
JP7261649B2 (ja) 作業車両
CN105208850A (zh) 收获机及作业机
JP4353447B2 (ja) 田植機
WO2003000032A1 (fr) Machine agricole
JP4109490B2 (ja) トラクタのボンネット開閉機構
CN216734111U (zh) 一种增程式电动车用显示设备
JP2004231117A (ja) トラクタのメータパネル
CN216861167U (zh) 混合动力全地形车
JP2011246041A (ja) 作業車両
JP2011126417A (ja) 作業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