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63580U - 模具自动喷雾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具自动喷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63580U
CN205763580U CN201620518854.3U CN201620518854U CN205763580U CN 205763580 U CN205763580 U CN 205763580U CN 201620518854 U CN201620518854 U CN 201620518854U CN 205763580 U CN205763580 U CN 205763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ed arm
connecting rod
drive mechanism
nozzle
play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188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改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rzhong Deyang Heav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rzhong Group Deya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rzhong Group Deya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rzhong Group Deya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188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63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63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63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模具自动喷雾装置,属于模锻领域。目的是用以扩大喷雾范围,提高喷淋效率。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喷雾机构;所述喷雾机构包括设有进雾口的喷射管,在喷射管一端固定有左旋转臂,另一端固定有右旋转臂,沿喷射管轴向在喷射管上设有一组喷嘴,所述喷嘴与进雾口相连通;所述左旋转臂和右旋转臂与设置于下模座的支座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经传动机构与左旋转臂和右旋转臂连接,驱动左旋转臂和右旋转臂绕支座往复转动。该模具自动喷雾装置使喷淋范围得到增大,从而提高了喷淋效率,且该模具自动喷雾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与锻压设备安装,有利于实现生产自动化。

Description

模具自动喷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锻领域,具体的是模具自动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锻造过程中,模具温度升高,若无润滑和冷却,将会影响模具使用寿命;而模具若出现氧化皮,会影响锻件的表面质量。为降低模具温度高对模具的影响,以及氧化皮对锻件的影响,在锻压生产中,须对模具进行喷雾,以便吹除氧化皮,使模具润滑,冷却。目前,在锻压过程中实现模具喷雾的方式如下:对配置步进梁的多工位热模锻压力机,在步进梁上安装机械手,将管路一端与机械手相连,另一端安装喷嘴,随着步进梁的送料,用PLC控制喷嘴对模具进行喷雾润滑;对单工位的热模锻压力机和切边机,通常由工人手持喷枪进行喷雾。但是,人工喷雾浪费劳动力,而通过机械手喷雾,且喷雾范围有限,结构复杂,不利于节约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具自动喷雾装置,用以扩大喷雾范围,提高喷淋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模具自动喷雾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喷雾机构;
所述喷雾机构包括设有进雾口的喷射管,在喷射管一端固定有左旋转臂,另一端固定有右旋转臂,沿喷射管轴向在喷射管上设有一组喷嘴,所述喷嘴与进雾口相连通;所述左旋转臂和右旋转臂与设置于下模座的支座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经传动机构与左旋转臂和右旋转臂连接,驱动左旋转臂和右旋转臂绕支座往复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支撑于锻压设备床身上的转轴,所述转轴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在转轴的两端以及垂直于转轴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所述左连接杆和右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转轴;在左连接杆和左旋转臂之间设有左牵引板,所述左牵引板的两端分别与左连接杆和左旋转臂活动连接;在右连接杆和右旋转臂之间设有右牵引板,所述右牵引板的两端分别与右连接杆和右旋转臂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为安装于锻压设备床身的液压缸,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液压缸的活塞杆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转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一组喷嘴按列排成两列,每列喷嘴中相邻喷嘴的间距相等,且两列喷嘴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关于喷射管的轴线对称。
进一步的,包括安装于下模座的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在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上均设有导槽,所述左牵引板与左限位块上的导槽滑动配合,所述右牵引板与右限位块上的导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左牵引板与左旋转臂的连接点位于支座与喷嘴之间,所述右牵引板与右旋转臂的连接点位于支座与喷嘴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模具自动喷雾装置,驱动机构经传动机构与左旋转臂和右旋转臂连接,驱动左旋转臂和右旋转臂绕支座往复转动。左旋转臂和右旋转臂往复转动,从而带动喷射管绕支座往复转动,使喷淋时,喷嘴对准上模具和下模具,提高了喷淋的准确性,避免了气雾损耗;而喷嘴沿喷射管轴向设置成一组,使喷淋范围得到增大,从而提高了喷淋效率,且该模具自动喷雾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与锻压设备安装,有利于实现生产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为喷嘴起喷时的左视图。
图4为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的结构图。
图中,液压缸1、连杆2、转轴3、左连接杆4、右连接杆4b、左牵引板5、右牵引板5b、左旋转臂6、右旋转臂6b、喷射管7、进雾口71、喷嘴8、支座9、左限位块10、右限位块10b、导槽11、下模座100、轴承座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本说明书所说的“顺时针”“逆时针”均以附图2所示为准。
如图1和图2所示,模具自动喷雾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喷雾机构;所述喷雾机构包括设有进雾口71的喷射管7,在喷射管7一端固定有左旋转臂6,另一端固定有右旋转臂6b,沿喷射管7轴向在喷射管7上设有一组喷嘴8,所述喷嘴8与进雾口71相连通;所述左旋转臂6和右旋转臂6b与设置于下模座100的支座9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经传动机构与左旋转臂6和右旋转臂6b连接,驱动左旋转臂6和右旋转臂6b绕支座9往复转动。
使用时,通过进雾口71向喷射管7输入雾气,要使雾气能够喷出对模具进行润滑,因此,喷射管7上设有与进雾口71相连通的喷嘴8。驱动机构经传动机构与左旋转臂6和右旋转臂6b连接,驱动左旋转臂6和右旋转臂6b绕支座9往复转动。左旋转臂6和右旋转臂6b往复转动,从而带动喷射管7绕支座9往复转动,使喷淋时,喷嘴8对准上模具和下模具,提高了喷淋的准确性,避免了气雾损耗;而喷嘴8沿喷射管7轴向设置成一组,使得喷淋范围得到增大,从而提高了喷淋效率,且该模具自动喷雾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与锻压设备安装,有利于实现生产自动化。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支撑于锻压设备床身上的转轴3,所述转轴3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在转轴3的两端以及垂直于转轴3左连接杆4和右连接杆4b,所述左连接杆4和右连接杆4b的一端固定于转轴3;在左连接杆4和左旋转臂6之间设有左牵引板5,所述左牵引板5的两端分别与左连接杆4和左旋转臂6活动连接;在右连接杆4b和右旋转臂6b之间设有右牵引板5b,所述右牵引板5b的两端分别与右连接杆4b和右旋转臂6b活动连接。转轴3通过轴承座200支撑于锻压设备床身上,驱动机构驱动转轴3转动,通过左连接杆4和右连接杆4b将转动传递到左牵引板5和右牵引板5b。由于左牵引板5的两端分别与左连接杆4和左旋转臂6活动连接;右牵引板5b的两端分别与右连接杆4b和右旋转臂6b活动连接,而左旋转臂6和右旋转臂6b均支撑于下模座100的支座9,从而转轴3的转动传递到左旋转臂6和右旋转臂6b,使左旋转臂6和右旋转臂6b绕支座9往复转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但是驱动机构为电机,但是,转轴3不需要360°转动,要将电机轴的360°转动转换成转轴3的往复转动,需要在电机与转轴3之间增设复杂的转换机构,增加了装置的复杂性。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为安装于锻压设备床身的液压缸1,包括连杆2,所述连杆2一端与液压缸1的活塞杆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转轴3固定连接。液压缸1活塞杆伸长,转轴3逆时针转动,喷射管7抬起,如图3所示,开始喷淋。喷淋完毕,液压缸1活塞杆回缩,转轴3顺时针转动复位,喷射管7复位,如图2所示。
为了同时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喷淋,提高喷淋效率。作为优选,所述一组喷嘴8按列排成两列,每列喷嘴8中相邻喷嘴8的间距相等,且两列喷嘴8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关于喷射管7的轴线对称。当喷射管7抬起喷淋时,一列喷嘴8喷淋上模具,另一列喷嘴8喷淋下模具。
为了对左牵引板5和右牵引板5b的运动路径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也起到支撑左牵引板5和右牵引板5b的作用,避免卡涩。作为优选,如图4所示,包括安装于下模座100的左限位块10和右限位块10b,在左限位块10和右限位块10b上均设有导槽11,所述左牵引板5与左限位块10上的导槽11滑动配合,所述右牵引板5b与右限位块10b上的导槽11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左牵引板5与左旋转臂6的连接点位于支座9与喷嘴8之间,所述右牵引板5b与右旋转臂6b的连接点位于支座9与喷嘴8之间。左牵引板5对左旋转臂6产生拉力,右牵引板5b对右旋转臂6b产生拉力,从而减小了左牵引板5和右牵引板5b对下模座100的压力。

Claims (6)

1.模具自动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喷雾机构;
所述喷雾机构包括设有进雾口(71)的喷射管(7),在喷射管(7)一端固定有左旋转臂(6),另一端固定有右旋转臂(6b),沿喷射管(7)轴向在喷射管(7)上设有一组喷嘴(8),所述喷嘴(8)与进雾口(71)相连通;所述左旋转臂(6)和右旋转臂(6b)与设置于下模座(100)的支座(9)活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经传动机构与左旋转臂(6)和右旋转臂(6b)连接,驱动左旋转臂(6)和右旋转臂(6b)绕支座(9)往复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自动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支撑于锻压设备床身上的转轴(3),所述转轴(3)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在转轴(3)的两端以及垂直于转轴(3)左连接杆(4)和右连接杆(4b),所述左连接杆(4)和右连接杆(4b)的一端固定于转轴(3);在左连接杆(4)和左旋转臂(6)之间设有左牵引板(5),所述左牵引板(5)的两端分别与左连接杆(4)和左旋转臂(6)活动连接;在右连接杆(4b)和右旋转臂(6b)之间设有右牵引板(5b),所述右牵引板(5b)的两端分别与右连接杆(4b)和右旋转臂(6b)活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自动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安装于锻压设备床身的液压缸(1),包括连杆(2),所述连杆(2)一端与液压缸(1)的活塞杆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转轴(3)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具自动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组喷嘴(8)按列排成两列,每列喷嘴(8)中相邻喷嘴(8)的间距相等,且两列喷嘴(8)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关于喷射管(7)的轴线对称。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模具自动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下模座(100)的左限位块(10)和右限位块(10b),在左限位块(10)和右限位块(10b)上均设有导槽(11),所述左牵引板(5)与左限位块(10)上的导槽(11)滑动配合,所述右牵引板(5b)与右限位块(10b)上的导槽(11)滑动配合。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模具自动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牵引板(5)与左旋转臂(6)的连接点位于支座(9)与喷嘴(8)之间,所述右牵引板(5b)与右旋转臂(6b)的连接点位于支座(9)与喷嘴(8)之间。
CN201620518854.3U 2016-05-30 2016-05-30 模具自动喷雾装置 Active CN205763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8854.3U CN205763580U (zh) 2016-05-30 2016-05-30 模具自动喷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18854.3U CN205763580U (zh) 2016-05-30 2016-05-30 模具自动喷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63580U true CN205763580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38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18854.3U Active CN205763580U (zh) 2016-05-30 2016-05-30 模具自动喷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635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1012A (zh) * 2020-06-12 2020-10-13 王卫东 一种锻件加工用脱模喷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1012A (zh) * 2020-06-12 2020-10-13 王卫东 一种锻件加工用脱模喷涂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0374B (zh) 一种镦锻机模具冷却润滑装置
CN102626680B (zh) 一种制动泵活塞腔体涂油机
CN205816299U (zh) 一种机械加工中心用工具快速清洗装置
CN207204448U (zh) 灶具燃气阀芯自动涂油装配机
CN205763580U (zh) 模具自动喷雾装置
CN202591437U (zh) 冲床自动喷石墨装置
CN203155910U (zh) 镦锻机模具冷却润滑装置
CN107774608A (zh) 一种便于齿轮表面酸洗的高效清洗头
CN202779584U (zh) 一种用于润滑并冷却热锻压模具的润滑剂雾化装置
CN203064717U (zh) 一种接口式快装毛刷辊
CN209477346U (zh) 一种具有除屑作用的钻孔加工机械
CN115401181B (zh) 大型超薄烘道体压铸模
CN212551148U (zh) 一种有色金属加工用整体卷制装置
CN206966457U (zh) 一种冲床润滑保护装置
CN105798071B (zh) 型钢轧机在线冷却装置
CN205732770U (zh) 一种高速锻造机的成型反向冲头机构
CN104384473A (zh) 热室喷取一体机
CN108527246A (zh) 一种联轴器拆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259044B (zh) 一种缸体涂油机的涂油方法
CN201342469Y (zh) 油气润滑结晶器足辊
CN208466237U (zh) 一种高效的自动喷雾装置
CN207223682U (zh) 一种钻床使用的羊毛磨棒抛光机构
CN208554701U (zh) 一种新型可自动换喷头的工程机械喷涂装置
CN205165688U (zh) 一种压力机
CN104476802A (zh) 一种压力机模具润滑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20

Address after: 618013 Deyang Pearl River West Road, Sichuan, No. 460

Patentee after: Double (Deyang) heavy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8013 Deyang Pearl River West Road, Sichuan, No. 460

Patentee before: Erzhong Group (Deyang) Heavy Equipment Co., Ltd.